浙江省泰顺县新城学校初中部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1.2用机器种庄稼教案人教版(新)
《用机械种庄稼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人文地理》
《用机械种庄稼》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机械的种类和功能;2. 掌握农业机械的应用方法和操作技巧;3. 培养学生对摩登农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4.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农业机械的分类和作用;2. 农业机械的应用方法和操作技巧;3. 农业机械在摩登农业中的应用;4. 农业机械的维护和保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种类的农业机械,引发学生对农业机械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30分钟):讲解农业机械的分类和作用,包括播种机、收割机、拖拉机等,让学生了解不同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3. 操作演示(40分钟):老师现场操作不同种类的农业机械,并邀请学生参与操作,让他们亲身体验机械的应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4. 实践活动(6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台农业机械,让他们在农田中实际操作机械种庄稼,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认识。
5. 总结反思(20分钟):让学生总结今天的进修内容,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引导他们对农业机械在摩登农业中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认识。
四、教学评判: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操作技巧、团队合作等方面;2. 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陈述的形式,评判学生对农业机械知识的掌握水平;3. 鼓励学生提出建议和改进建议,增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农业机械的图片和视频资料;2. 农田实地操作的场地和机械设备;3. 教师的操作演示和指导。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了农业机械的便利和效率,提高了他们对摩登农业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和实践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认识,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农业机械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农业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浙江省泰顺县新城学校初中部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1.2用机器种庄稼教案人教版(新)
用机器种庄稼[教学目标]1了解美国中部平原高度机械化生产和商品性农业的特点,理解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通过分析与对比,了解不同区域的人们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生产生活方面各具特色。
学会尊重不同、认同差异。
3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学会分析归纳、互相合作。
[教学重点]美国中部平原的生产方式及对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平原地区不同的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互相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本地及湄南河平原以水稻为核心的文化与生活。
今天我们到美国中部平原去看看那里的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情况。
[新课教学]1.比较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平原的差异展示图1——湄南河平原图2——美国地形学生自学课文,按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以下表格展示表格12①同样是平原,为什么两地的主要农作物不同?展示图3—水稻图4—小麦生产湄南河平原高温多雨、河网密布的自然环境适合水稻的生长,美国中部平原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热量和降水都不如湄南河平原,因而成为小麦、玉米、大豆的主要产地。
②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平原的生产方式为何不同?展示图5—水稻生产图6——用机器种庄稼水稻生产在水田中进行,适合精耕细作,需要大量劳动力,再说湄南河平原较小,那里的生产力水平较低,所以湄南河平原以手工劳动为主。
美国中部平原地域辽阔,地势平坦,小麦是旱地作物,非常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美国科学技术发达,拥有先进的农用机械,所以美国中部平原用机器种庄稼。
③乔治家收获的农产品哪里去了?作为商品粮远销世界各地,形成了典型的商品性农业。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展示表格2美国近年粮食产量及出口量占世界的比重教师点评:从表中可以看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且具有商品性和高度机械化的特点。
④美国发展商品农业有哪些有利条件?农业区地广人稀,使用大量机械化作业,效率高,产量大,剩余多,储存条件好,交通发达。
3.1.2用机械种庄稼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级上册
③农业机械化种植的应用实例:
-国内外成功案例: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
-现实意义:机械化种植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优势
板书设计要求:
1.清晰明了:板书内容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简洁明了:用简练的文字和图形表达板书内容,避免冗长的解释。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置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同时,确保教室内的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正常运作,以支持多媒体资源和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提前准备好教材、多媒体资源、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并确保教室环境布置符合教学需求。
课堂互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所学内容,讨论机械化种植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优势。
2.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如模拟机械化种植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化种植的便捷和高效。
3.问题解答: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学生关于机械化种植的困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机械化种植的相关知识。
3.艺术性和趣味性:运用色彩、字体、图形等元素,使板书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互动性:在板书设计中加入学生互动环节,如填空、问答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5.易于修改和补充:板书设计应便于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报告》、《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精准农业的发展与挑战》等。
当堂检测:
1.请简述农业机械化的概念及其优势。
2.请列举三种常见的机械化种植机械,并简要介绍它们的工作原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2用机械种庄稼教案
(5)学生可以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探讨农业机械化的相关问题。
2.作业反馈:
(1)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明确的评分和评价。
(2)针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进行详细的指导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正确的内容。
(3)提供改进建议,如改进答题方法、加强重点知识的学习等,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4)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进步。
示例作业:
一、选择题: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农业机械化的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背景、推广过程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讨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2用机械种庄稼教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第二子标题“用机械种庄稼”。本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从传统的人工耕种方式向机械化种植方式的转变。具体内容包括:
1.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背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如人口增长、土地资源的压力等。
三、案例分析题:
1.反馈:大部分学生能够分析出案例中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情况,如使用收割机进行水稻收割,提高收割效率等。但部分学生在分析效果时,未能充分表达出农业机械化对农民生活的实际影响,如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收入等。建议学生在分析案例时,更全面地考虑农业机械化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1.2用机械种庄稼(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
2.讲授新课(15分钟)
讲解内容:介绍现代农业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地位。
讲解方式:结合PPT和实物模型,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上台演示机械化种植操作,加深学生对机械化种植技术的认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现代农业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解决办法:通过展示现代农业机械化种植的实际操作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机械化种植的过程,并结合图文并茂的PPT讲解,使学生掌握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难点:机械化种植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地位。
解决办法: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对比机械化种植前后的农业生产变化,从而深入理解机械化种植技术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同时,通过介绍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让学生认识到机械化种植技术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4.历史核心素养:学生能够通过了解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深刻理解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增强历史核心素养。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将认识到机械化种植技术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树立现代农业发展的观念,增强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
作业布置与反馈
1.作业布置
本节课的作业将主要围绕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地位进行布置。具体作业内容如下:
3.1.2用机械种庄稼(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上册第3.1.2节“用机械种庄稼”,旨在让学生了解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机械化种植技术的推广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现代农业机械化种植的基本知识,以及这一技术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用机械种庄稼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人文地理》
《用机械种庄稼》导学案一、导言本导学案将盘绕《用机械种庄稼》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对文中内容的解读和分析,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内涵,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课前准备1. 让学生预习文章《用机械种庄稼》,并思考以下问题: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作者通过怎样的方式表达主题?你对机械种庄稼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2. 准备相关教室素材:PPT、视频等,以便更好地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
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机械种庄稼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文章《用机械种庄稼》,并进行文字分析和理解。
帮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主题、中心思想和关键词,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3. 词语解析:诠释生词和难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让学生掌握并运用相关词汇,提升阅读能力。
4. 讨论交流:组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让学生就文章内容展开思考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引导学生分析机械种庄稼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探讨机械化农业的优缺点。
5. 思辨探究: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机械种庄稼对传统农业方式的改变,对农民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6.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文章主题和核心观点,反思自己对机械化农业的看法和态度。
引导学生思考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认识和未来思维。
四、教室延伸1.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农业摩登化和机械化发展展开深入探讨,分享各自的见解和观点。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走进农田和农场,了解机械化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感受机械种庄稼带来的便利和效益。
3. 写作训练: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就机械化农业的发展前景和影响撰写文章或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室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用机械种庄稼》这一主题,认识到机械化农业对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认识。
《用机械种庄稼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人文地理》
《用机械种庄稼》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 了解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意义- 掌握农业机械的分类及功能- 了解农业机械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认识和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1.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尊重和理解- 培养学生对农业机械的热爱和兴趣-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二、教学内容2.1 农业机械的分类- 拖拉机- 收割机- 植保机- 播种机2.2 农业机械的功能及作用- 提高生产效率- 减轻劳动强度- 保障农产品质量2.3 农业机械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操作安全- 维护保养- 故障排除三、教学过程3.1 教学准备- 准备好各种农业机械模型- 准备好教学PPT和视频资料- 安排好学生分组3.2 教学步骤- 第一步:介绍农业机械的分类及功能,引导学生了解农业机械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步:展示各种农业机械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操作农业机械- 第三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操作,让他们动手操作农业机械,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第四步:进行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四、教学评估4.1 评估方式- 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 学生自评和互评- 教师总结评判4.2 评估标准- 是否能正确操作农业机械- 是否能恪守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是否能有效与团队成员合作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农业机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得到了提高,团队合作认识和沟通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1.2用机械种庄稼教案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例如,将预习笔记和思维导图拍照上传至在线平台,供老师和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例如,通过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农业机械化的影响,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例如,提出问题:“农业机械化对农民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例如,通过在线平台查看学生的预习笔记和思维导图,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展。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和作用。
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0日
4.教学时数: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并掌握农业机械化的概念,了解其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使学生能够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放置于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进行理解和把握。
3.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和影响。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材,以便他们能够在课堂上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例如,可以准备一些展示不同农业机械的图片和视频,以及一些描述农业机械化对农民生活和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案例。
3.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例如,可以准备一些小型农业机械模型或者实物,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以增强他们对农业机械化的理解和认识。
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 第一课 第二框 用机器种庄稼学案人教版.doc
七
年级
第三单元
第一课
题目家住平原
主备人
审稿人
导
学
案
导
学
案
第一课 家住平原
第二课时 用机械种庄稼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通过认识丰富多样的区域生活,初步学会分析美国中部大平原位置、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人们生产生活及文化之间的关系,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
【想一想】美国中部平原地区的自然条件与湄公河平原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1)气候不同:
湄南河平原是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
美国大平原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只能种植旱田作物。
(2)位置不同:
湄南河平原都处热带,有充足的光照和热量
美国大平原地处中纬,热量和降水都不如湄南河平原
相同 地形:都是平原,地势11,3-12,找出美国中部平原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及主要农作物
(1)美国大平原的地理位置
阿巴拉契亚山脉与落基山脉之间
(2)美国大平原的自然条件:
地形: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冷夏热,降水较少。
河流: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长河)
农作物以玉米、大豆和小麦为主
美国大平原
种植的农作物
人口密度
生产方式
民居
2、试比较下列三个地区农业生产情况,并完成下列表格:
地区
湄南河平原
美国中部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自然条件
主要农作物
生产特点
劳动力投入
教学
反思
农业区地广人稀,使用大型机械化作业,效率高,产量大,储存条件好,交通发达,这些都是商品性农业的必备条件。农产品作为商品大量输出是商品性农业的特点。
《用机械种庄稼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人
《用机械种庄稼》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 掌握农业机械在种植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导学内容:一、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 农业机械的种类和功能2. 农业机械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方面的作用二、机械种植的方法和注意事项1. 选择适合的农业机械进行种植2. 种植前的准备工作3. 种植过程中的操作技巧4. 种植后的管理和维护导学步骤:一、导入1. 通过观看农业机械在农田中作业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 提出问题:农业机械有哪些种类?它们分别有什么功能?二、进修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 给学生介绍不同种类的农业机械及其功能,并让学生做简单的分类。
2. 讨论农业机械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化种植的重要性。
三、进修机械种植的方法和注意事项1. 分组讨论选择适合的农业机械进行种植的重要性,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2. 引导学生了解种植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土壤处理、播种计划等。
3. 演示种植过程中的操作技巧,让学生亲自操作农业机械进行模拟种植。
4. 强调种植后的管理和维护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保养农业机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进修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机械种植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引导学生思考农业机械在未来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展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前景。
导学延伸:1. 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农田中的农业机械作业,让学生亲身体验农业机械化种植的过程。
2. 组织学生进行农业机械操作比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邀请农业机械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深入了解农业机械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们对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为未来的农业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用机械种庄稼教学设计
用机械种庄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美国中部大平原的农业特色和经营上的特色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掌握湄公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大平原的异同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和材料分析,增强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合作学习和自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在不同自然条件下创造出来的文化和人文精神是不同的,从而培养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建设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美国大平原的商品性农业特点和经营上的重要特色──高度机械化,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比较湄公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大平原的异同点教学难点:①对美国大平原的商品性农业所受到的多种因素影响的综合分析。
②初步形成因地制宜、根据本地自然条件和区域特色选择发展道路的观念。
【教学方法】教法:启发式、讲授法。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归纳小结。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普通教具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开门见山)教师:我们知道平原是人类生活最集中的区域。
我们在上次课中学习了湄公河平原,那么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另一个平原。
大家知道是什么平原吗?学生回答:美国中部大平原。
教师:很好,看来大家都做了充分的预习。
首先,请同学们齐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PPT 显示图片(本堂课教学目标)接下来我们带着目标进入今天的学习任务。
二、新课内容:用机械种庄稼(一)、美国的位置以及美国大平原的自然环境1、PPT显示图片1;教师:美国在世界的位置:美国位于什么半球?学生回答:北美洲,北半球,西半球。
2、PPT显示图片2;美国的地形教师:现在我们来具体看看这个美国本土地形图。
根据地形图的描述,我们可以了解美国大平原的地理位置。
读图,说一说美国中部平原的纬度带和温度带。
学生回答:中纬度,北温带教师:在地图上找出美国主要山脉和河流,并说说美国中部平原地区相对于它们的位置学生回答:一座大家十分熟悉的山脉--落基山脉;还有一座山脉,是阿巴拉契亚山脉。
《用机器种庄稼》教案
《家住平原——用机器种庄稼》教学设计1课时一、教材分析《用机器种庄稼》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第一课《家住平原》第二课时的内容。
教材主要介绍了高度机械化成为美国中部平原上的农业特色,以及在这一特色下的人们的生活情况。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分析与对比,明确人的生活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不同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促使学生去探索居住在平原条件下其他人们的生活特色,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美国中部大平原的商品性农业特色和经营上的重要特色——高度机械化,熟悉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的生活图景,明确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具体区域的分析,掌握案例分析法;明白地理事物受多种因素影响,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国外先进农业生产科技的学习,认识到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同时又要明确人类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才可使农业得到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美国中部大平原的商品性农业特点与经营上的特色——高度机械化。
教学难点:对美国中部大平原的商品性农业所受到的多种因素影响的具体综合分析。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述法、设问启发法、学生活动与教师启发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导入师:我们这里的人们是怎样进行生产劳作的?主要依靠什么来完成?生:精耕细作,人工劳作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对面的美国,那里的人们主要是怎样进行农业生产的呢?你脑中浮现的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展示美国的农业分布地图)师:美国是个发达国家,不仅是经济大国,而且是农业大国,在这个国家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导入“用机器种庄稼”。
(一)用机器种庄稼师:“前不久,我的一位朋友子远给我发了封E-mail,他向我介绍了他在美国的见闻。
他这次是去他的美国朋友乔治家做客,乔治家位于美国中部平原,他家有个农场。
大家想不想知道,在美国中部的人们是怎样进行生产劳作和生活的?我们今天就通过子远对我们的介绍,以乔治家为例,来了解一下美国的生产和生活。
(新人教版)浙江省泰顺县新城学校初中部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教案(历史)
1. 能根据资料、图片及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分析出水稻生产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基本特征。
2.通过水稻生产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的分析,了解自然环境与人们生产和生活以及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一个地区的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3.积极参与,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分析比较、联系实际的方法。
热爱稻作文化,形成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坚持和谐的人地观。
水稻生产区人们的稻作生产和生活方式。
水稻生产区稻作生产与人们生活方式之间的密切关系。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第三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真谛。
本地属长江三角洲,今天,我们讨论一下本地这方水土是如何养育我们的?家住平原地区的人们是怎样生产和生活的?二、从生活中学1.说一说:(1)本地的自然条件以及适合哪种农作物生长?学生回答:土壤肥沃的平原、高温多雨的气候、水网密布的灌溉条件。
特别适合水稻的生长。
(2)请同学描述一下稻田景观(略)教师:我们以大米为主食是因为本地适合水稻生产。
大米主要产自平原地区。
展示图1——水稻种植2.想一想:(1)大家知道大米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吗?展示图2——水稻请出生农村的同学边讲解边表演水稻的生产过程。
水稻生产在水田中进行,具体步骤是:1)播种育秧(先平整好一块田,在上面播种,等秧苗长到一定高度时再移植到另外的田中)2)插秧(插秧前,土地要平整、灌水)3)田间管理(为了保证秧苗的生长,还需除杂草、除虫、施肥)4)收割(把成熟的稻杆割下)5)丰收(脱粒晒干)教师对学生的讲解和表演进行点评及补充:现在有的地方采用直播法,减少了育秧这个环节。
请同学们再观看一下水稻的生产流程, 加深理解。
展示图3—1 播种育秧图3—2插秧图3—3 田间管理图3—4 收割图3—5 丰收(2)水稻生产需要很多环节,而每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
所以,水稻生产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还需要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大量劳动力。
3.1.2用机械种庄稼导学案_人教版_初一_七年级
3.1.2《用机械种庄稼》导学案备课人:沈桃林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美国中部大平原的商品性农业特色和经营上的重要特色——高度机械化,熟悉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的生活图景,明确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2、通过对国外先进农业科技的学习,认识到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同时又要明确人类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才可使农业得到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美国中部大平原的商品性农业特点和经营上的重要特色——高度机械化,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新课标第一网教学难点:①对美国中部大平原的商品性农业所受到的多种因素影响的综合分析;②确立因地制宜、根据本地自然条件和区域特色选择发展道路的观念。
【课前预习】1、北美洲的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美国地区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区之一。
这里辽阔,地势,气候,土壤,是美国、和的主产区。
2、美国中部大平原地区的相对位置:位于北美洲山脉和山脉之间,河从北到南贯穿平原的东部,这里大部分位于(中、高、低)纬度。
3、对比课本P58与P61页,分析美国中部大平原的自然条件与湄公河平原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相同之处:都是(地形),地势,土壤;都有分布,有利于灌溉;不同之处:美国中部平原地处(中、高、低)纬度,气候类型是,湄公河平原气候类型是,热量和降水都不如湄公河平原,因而是小麦、玉米等的主要产地。
新课标第一网4、回忆上一课的学习内容,并且认真阅读课本P61-63,完成下表:【课堂练习】1、从五带的划分看,美国中部大平原主要位于()A. 南温带B.北温带C.热带D.北寒带2、美国东西两侧分别濒临()A.太平洋、大西洋B. 大西洋、北冰洋X|k | B| 1 . c|O |mC.太平洋、印度洋D. 北冰洋、大西洋3、美国中部平原采用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的原因是()①地广人稀②人口众多③地势平坦④高温多雨⑤工业化水平高A.①③④B.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④4、下列对于美国大平原居民生产和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A.居民生活水平较低,生活困难B.居民以手工劳动为主,劳动效率不高C.地广人稀,道路交错,机械化作业D.房屋成片,鸡犬相闻,一片宁静和谐5、下列生活场景,符合美国中部平原农场的是()①人们生活水平较高②人们居住比较分散新-课-标-第-一-网③农场里劳动力少④农场里进行生产作业的是大型农业机械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6、湄公河平原与美国大平原农业最大的区别是:前者以精耕细作的人工生产为主,而后者以农业机械为主,造成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条件B.地形条件C.经济和科技水平D.人口多少【教师个性化设计】【学后反思】。
七年级历史上册《用机器种庄稼》教案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用机器种庄稼》教案设计(共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七年级历史上册《用机器种庄稼》教案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用机器种庄稼》教案设计一、设计思路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四单元《家住平原》一课中的内容,《家住平原》一课共选取了两个典型案例──稻作文化的湄南河平原和用机器种庄稼的美国中部平原,向学生展示出同为平原地区却呈现出不同的区域特色。
《用机器种庄稼》一课介绍了乔治家所在的美国中部平原农业生产的特色即高度机械化,让学生从自然条件角度出发去理解这一特点,并通过与湄南河平原比较,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同自然条件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不相同的,从而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美国中部大平原农业的两大特色──高度机械化和商品性农业,并且熟悉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的生活图景技能目标:使学生学会在观察、合作、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通过对比的方式学习区域知识。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形成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美国中部平原的农业特色。
教学难点:商品性农业的概念。
教学方法学生合作探究,积极拓展,师适当引导,并且指导学生学会通过对比的方式学习区域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整体框架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展示】湄南河平原的农业生产景观图与几张乔治家所在的美国中部平原农业生产景观图。
【师问】通过观察以上图片请同学们分析,乔治家所在的美国中部平原农业生产与湄南河平原相比较,有什么特点?【生】用机器种庄稼。
合作探究,学习新课【出示】探究题目1乔治家所在的美国中部平原具有高度机械化的特点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从地形、地势、农田类型、气候、人口、科技发展等多角度思考)【师】请同学们按座次四人为一组进行探究,每组把探究成果写出来,最后请一小组的代表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点评】这样的方法既节约了时间也可以得出比较全面的探究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机器种庄稼
[教学目标]
1了解美国中部平原高度机械化生产和商品性农业的特点,理解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通过分析与对比,了解不同区域的人们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生产生活方面各具特色。
学会尊重不同、认同差异。
3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学会分析归纳、互相合作。
[教学重点]美国中部平原的生产方式及对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平原地区不同的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互相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本地及湄南河平原以水稻为核心的文化与生活。
今天我们到美国中部平原去看看那里的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情况。
[新课教学]1.比较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平原的差异
展示图1——湄南河平原图2——美国地形
学生自学课文,按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以下表格
展示表格1
2
①同样是平原,为什么两地的主要农作物不同?
展示图3—水稻图4—小麦生产
湄南河平原高温多雨、河网密布的自然环境适合水稻的生长,美国中部平原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热量和降水都不如湄南河平原,因而成为小麦、玉米、大豆的主要产地。
②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平原的生产方式为何不同?
展示图5—水稻生产图6——用机器种庄稼
水稻生产在水田中进行,适合精耕细作,需要大量劳动力,再说湄南河平原较小,那里的生产力水平较低,所以湄南河平原以手工劳动为主。
美国中部平原地域辽阔,地势平坦,小麦是旱地作物,非常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美国科学技术发达,拥有先进的农用机械,所以美国中部平原用机器种庄稼。
③乔治家收获的农产品哪里去了?
作为商品粮远销世界各地,形成了典型的商品性农业。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展示表格2美国近年粮食产量及出口量占世界的比重
教师点评:从表中可以看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且具有商品性和高度机械化的特点。
④美国发展商品农业有哪些有利条件?
农业区地广人稀,使用大量机械化作业,效率高,产量大,剩余多,储存条件好,交通发达。
3、比较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平原在生活方面的不同
分小组讨论,完成以下表格
低
教师点评:美国中部平原用机器种庄稼,商品性农业的特点构成了当地以大农场为核心的文化与生活特色。
4、想一想:我国主要的小麦产区在哪里?那里的生产情况怎样?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机械化水平比本地高。
原因:地域广阔,旱地作物适合机械化操作。
5、教师小结:同样是平原地区,由于气候、环境、人口、生产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平原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区域特色,这是人们根据各自区域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道路的结果。
[拓展研究]本地的农业生产能否实行美国式的高度机械化操作?(从地形、农田类型、气候、人口、科学技术等方面考虑。
)
[教后反思]
大型机械化作业、对劳动力需求不多、农业生产多以家庭为单位、农场面积广大、人们居住比较分散、人们生活水平较高。
同时,商品性生产需要便利的运输作保证,所以,四通八达的公路和铁路网成为这里的又一道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