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历史(全国)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3 社会主义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十月革命至二战结束
2015年高考总复习一轮历史课件(人民版)必修2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2.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
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这主要是因为(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病充分暴露 B.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
C.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反“右倾”斗争深入开展
解析:可以用排除法。在1960年,人民公社化运动的 弊病还不能说已经充分暴露,排除A项;C项是内容不是原 因;D项不符合纠“左”的史实;由于出现了严重的经济
3.评价 (1)_______________ 社会主义制度 在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 社会变革。 (2)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 简单划一 等缺点。 ___________ ♨温馨提示:国家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让农民和手工 业者走以合作社为组织形式的集体化道路,是变私有制为公有 制,应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是把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因此也属于社会 主义革命的性质。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 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1.(2011· 安徽三校联考)使用
下列两幅反映同一时期社会、生活
的图片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拟定的 研究主题是( )
A.联产承包激发生产积极性
B.三大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C.群众庆祝企业股份制改造成功
D.城乡掀起“大跃进”运动
解析:从材料中的“互助组”和“公私合
营”,可知这是三大改造的内容。 答案:B
1.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1)经济混乱局面的出现:在“全面夺权”狂潮中,全国 经济陷入空前的混乱之中,主要表现在:国民经济的计划被废
交通运输阻塞,物资供应 置;国民经济的运行失去控制;全国________
困难,大批工矿交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各地工矿企 业管理混乱,产品质量下降,成本上升,劳动纪律松懈;市场
201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单元整合课件:第十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知识纵横链接
阅卷名师点评
再回首 单元高效整合
人教版历史
单元通史坐标
知识纵横链接
阅卷名师点评
单元通史坐标
人教版历史
单元通史坐标
知识纵横链接
阅卷名师点评
人教版历史
单元通史坐标
知识纵横链接
阅卷名师点评
知识纵横链接
人教版历史
单元通史坐标
知识纵横链接
阅卷名师点评
专题连线
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 1.演变过程: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模式 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三个阶段。
人教版历史
单元通史坐标
知识纵横链接
阅卷名师点评
阅卷名师点评
人教版历史
单元通史坐标
知识纵横链接
阅卷名师点评
运用专业术语能力
1.考生在解答非选择题时不会运用专业术语,表述啰
嗦,口语化严重,甚至掺杂地方方言,严重影响了学生 的考分。 2.很多考生虽然使用专业术语,但是由于对专业术语理 解不透,造成用词不准,表述错误,词不达意。
歌,甚至把罗斯福视
为“救星”。
——(美)舍曼《世界文明史》、
布林克利《美国史》等著作
人教版历史
单元通史坐标
知识纵横链接
阅卷名师点评
请回答: (1)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 的重要方法之一。观察材料一曲线图,列举20世纪20年 代末至30年代中期影响美国失业率变化的重大事件。
(2)材料二认为罗斯福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材料二以
人教版历史
单元通史坐标
知识纵横链接
阅卷名师点评
(3)加强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运用专业术语必须理解这些 专业术语的内涵,这是正确运用这些专业术语的根本, 如,经济基础、精耕细作、社会性质、生产模式、政体
高三历史考点专题复习课件14第二课时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经济
高考示例
从命题立意角度讲,本课时例题是一道文字
型材料选择题。该题正确选项选A,而D项干扰 性极强,单从表面数字讲D项也是正确的,只是 该项表述的数据不符合史实。可见,材料题和 材料内容联系十分密切,因此,解答材料题要 克服就材料论材料的偏颇。
易错点备查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
义革命,误以为凡是革命都要采用暴力并付出 流血的代价。三大改造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 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这种转变尽管 是和平实现的。 ⊙但带来的巨变却和以暴力、流血方式进行的 革命一样深刻。 三大改造的最大失误不在于后期速度过快、 工作过粗,而在于过分强调公有制的高比例。
思考4
总路线、“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之间是何关系?
答案:过渡时期总路线是我党在这一时期的
大政方针,“一五”计划是对总路线进行具
体实施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三大改造是
思考5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起来,有何依据? 答案:经济上,三大改造完成,基本实现了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公有制;政治上,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如,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已建立起来。
第二课时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最新考纲下载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 完成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 制定 (2)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
学考点睛 ◎从高考角度看,近几年高考命题再现率适 ◎热点链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
思维启示:“一五”计划是我国建国后工业
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能专训15
提能专训(十五)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4·东北三校联考二)下表是1951~1957年我国国防支出情况表。
A.国防现代化与工业化建设进展缓慢B.国民经济形势发生根本性好转C.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战略适时调整D.工作重心取决于国际局势变化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我国国防建设与国际环境的关系。
通过题干表格中数据的变化,结合1951~1957年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情况排除A、B、D三项。
2.(2014·郑州市质检一)下面两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B.三大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C.“大跃进”运动遍及城乡D.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2年7月,在陈云的主持下,“一五”计划第一草稿完成。
该计划书洋洋十余万言,但其核心是苏联援建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156项工程)。
这些项目遍布国防工业、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化学工业和能源工业等各个方面,被称为“中国工业化奠基之役”。
下列关于该计划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针对朝鲜战争爆发后的国际形势,将国家安全放在首要地位B.充分考虑了旧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的实际情况C.既充分利用原有的工业基础,又考虑到备战和地区布局平衡D.其不足之处是一切以重工业为核心而忽略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同步发展答案:D解析:“一五”计划在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即把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同时进行,既发展了重工业,又兼顾到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同步发展。
3.(2014·大连市一模)在20世纪50年代编制的国民经济草案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中央两本账,一本是必成的计划,这一本公布;另一本是期成的计划,这一本不公布。
地方也有两本账。
地方的第一本就是中央的第二本,这在地方是必成的;第二本在地方是期成的。
2011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复习 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并存发展指导课件
由题干中“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为 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可判断这一传单应出 现于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B项符合题意,故选B。
2.(2010年福建卷)《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 道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 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 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 一”。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C )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
项目
斯大林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生产资 生产资料私有制 料所有制 工业化道路 先轻工业后重工业 农业发展道路 资本主义农场 经济体制 政治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 生产资料公有制 所有制成分并存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轻、重协调发展 农业集体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 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 苏维埃体制(高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 君主立宪制、内阁 集权)、一党制、 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 制、两党制 终身制 政治协商制度
结局:俄国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但到1927年废除, 建立起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 并促成战后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世界趋 势。中国现代化建设出现繁荣景象。(6分) 共同作用:三次改革都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分) (3)认识: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 义的本质区别。(2分)
罗斯福新政只是经济新政 将罗斯福新政视为罗斯福政府为应对和解决严重经济 危机而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政策的总和,即罗斯福新政为 经济新政。现在看来,这种观点虽有其道理,但存在着 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缺陷。新政时期最具深远影响的 《社会保险法》,确立了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因此 罗斯福新政还是社会保障新政;1935~1936年先后颁布 《土壤保护法》和《土壤保持和国内分配法》、《民间 护林保土队救济法》,建立民间资
201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单元整合课件:第二单元 西方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这一意识,不能将对比项对比回答。
(4)缺乏整体意识:很多考生在解答试题前并没有从整体 上规划答案,造成知道什么答什么,知道多少答多少, 造成“答而不全”的结果。
人教版历史
单元通史坐标
知识纵横链接
阅卷名师点评
人教版历史
单元通史坐标
知识纵横链接
阅卷名师点评
2.该类设问的解答基本上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首先明确比较对象,然后明确要比较的是相同 点还是不同点,或者是异同点。例题第(1)问要搞清三部 宪法是指《德意志帝国宪法》、德国“魏玛共和国宪法” 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
第二步,确立比较角度,即找准比较点,这是关键。题
单元通史坐标
知识纵横链接
阅卷名师点评
再回首 单元高效整合
人教版历史
单元通史坐标
知识纵横链接
阅卷名师点评
单元通史坐标
人教版历史
单元通史坐标
知识纵横链接
阅卷名师点评
人教版历史
单元通史坐标
知识纵横链接
阅卷名师点评
知识纵横链接
人教版历史
单元通史坐标
知识纵横链接
阅卷名师点评
一、专题连线 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
人教版历史
单元通史坐标
知识纵横链接
阅卷名师点评
政治改革、 法律制度
文明延续 与否与政 治制度的关系
认识
加强君主专制、法 民主政治发展,并 律是维护专制主义 以法律作保障 中央集权的工具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在当时有力地 缺乏强有力的权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 威,国家不统一, 发展和科技文化的 经常分崩离析,易 进步,并成为统一 摧毁文明、破坏文 多民族国家的有力 明的发展历程 保障,促使文明进 一步延续 人类文明史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政治制 度,各种形式的政治制度都有其存在 的合理性和时代、阶级的局限性
高考大纲版历史二轮复习方案课件:专题10 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政治的发展
专题十│ 重点要点探究
例1 【答案】 阶段:1832年选民人数增加;1885年基本 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二战前夕实现全民普选。 特点:英国实现全民普选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广大民众为 此进行了艰难的斗争。 【解析】 “阶段”根据材料中的时间顺序很容易概括; 从1832年到二战前,经历了100多年的时间,英国才最终实现 了普选,所以其特点可根据其时间跨度比较大来思考。
专题十
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政治的发展
专题十│ 专题备考引擎
专题备考引擎 专题综述:本专题主要包括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民主 化进程、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和法制建设。具体内容包括三大 资产阶级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向 帝国主义过渡阶段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特点、一战后资本主义 的政治危机与调整和二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改革与问题等 内容。西方民主政治代表了近代政治文明发展的方向,对人类 历史的进程和各国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以上内容 既是近代政治文明的主要内容,又是历史学科主干知识,成为 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
专题十│ 重点要点探究
【点评】 从材料中获取、分析和运用有效信息的能力是 高考能力要求之一,而本题充分体现了这一目标能力要求。 因此我们在做此类题时要认真阅读材料,标出材料中可能回 答该题的有效信息,再运用所学知识和题干中的关键词对有 效信息进行筛选,进而对筛选的有效信息概括和总结,最终 得出准确和间接的答案。
专题十│ 专题备考引擎
专题线索 本专题可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确立、发展和 完善为主线,来把握该专题内容;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 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因此可按资 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来把握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 西方各国民主政治发展体现了西方民主政治的思想与各国国情 相结合,因此各国民主政治各有特色。
高考历史复习课件:十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产党对中国国情及革命、建设的认识也需要一个过程。 (2)主观原因 a.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b.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得不到认真执行,党内民主得不到充分发扬, 对党的领导干部缺乏严格监督。 c.没有正确处理“左”倾、右倾错误。长期以来,注意了反对右倾错误, 但缺乏对“左”倾错误的认识和警惕。
(3)主要成就 工业化建设:“一五”期间,建成了② 鞍山 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 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开始改变我国工 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③ 工业化 奠定了初步基础。 3.三大改造 (1)时间:1953—1956年。 (2)内容 a.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b.手工业者也纷纷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3)意义: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
历史(浙江选考专用)
专题十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考点清单
考点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 1.过渡时期总路线 (1)提出时间:1953年。 (2)主要内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 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简称 “一化三改”) 2.“一五”计划的实施 (1)依据:① 1953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主要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 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作用:农村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使农民有了 生产和分配 的自 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 势和社会面貌。 3.国有企业改革 (1)背景: 农村 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内容: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 定》 (3)内容 a.提出把 增强企业活力 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发展社会 主义商品经济。 b.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2015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13 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
训练13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淮北一模)“华莱士是个彻头彻尾的妥协分子。
他想让我们解散武装部队,把我们的原子弹秘密给苏联人,盲目信任克里姆林宫政治局一帮冒险分子。
……赤色分子、冒牌货和空谈的亲共人物似乎勾结起来,成了国家的危害。
”这则写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日记的背景可能是()。
A.美苏两国由战时盟友变成战后对手B.美国国内亲共势力强大C.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D.美苏双方势均力敌答案A[据题干中时间20世纪40年代中期和材料信息“原子弹秘密送给苏联人”、“ 赤色分子、冒牌货和空谈的亲共人物”等,可以判断为二战后美苏关系的破裂,故A项符合题意。
B项不符合材料;C、D两项材料未体现。
]2.(2014·肇庆质检)下表是关于捷克等四国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比重)。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经互会的成立D.斯大林体制的影响答案C[观察图表可以看出,1952年捷克等东欧四国对西方国家的贸易数额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
联系美苏“冷战”的形成有关史实,说明苏联为对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导致了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大幅度下降,故C项符合题意。
]3.(2014·湖北八校联考)《毛泽东传》中写道:“在这场危机过后,(苏联)很快就迁怒于中国,赫鲁晓夫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发表讲话,指责中国在中印边境冲突和加勒比海危机中的原则立场。
这个讲话,成了苏联对中共发起新一轮围攻的信号。
”这场危机是指( )。
A.越南战争B.柏林危机C.朝鲜战争D.古巴导弹危机答案D[据题干“赫鲁晓夫、加勒比海危机”等信息,可以判断这则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60年代苏联制造的古巴导弹危机。
此时,中苏关系逐渐恶化,故答案为D。
越南战争与题干无关;在柏林危机和朝鲜战争中中国都是站在苏联立场上的,故排除。
导与练1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世界史专题 专题十二 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
二轮·历史
(2)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 适时调整生产关系,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 ②扩大需求的政策要高度重视保民生、保就业,优先支持有利于 改善民生、创造就业的项目。 ③加大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力度,大幅度提高社会基本保障水平,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④加强政府对市场的监管职能。
二轮·历史
主题深化 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1)成功的原因 ①时代要求:由于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存在,在其发展过程中常 常受到经济危机的干扰和破坏,资产阶级千方百计寻求摆脱危机 的出路,新政正是这种要求的反映。 ②经济基础: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 经济,如给农民发放补贴、大规模兴建公共工程等。 ③政治保障: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 ④理论依据:20世纪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 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 ⑤外来因素:借鉴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 ⑥个人因素:罗斯福个人的素质及策略。
二轮·历史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材料信息反映了罗斯 福新政中“以工代赈”的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增加就业,拉动消 费,因此,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的金融措施,是整顿银行,稳定 金融秩序,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复兴经济的主要法规是《国 家工业复兴法》,其目的在于削减生产,而材料突出的是增加投 资,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以便调 节市场,而非“控制市场”,“控制市场”是计划经济的特 点,D项错误。答案为A。
二轮·历史
(2)新经济政策 ①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②内容: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部分恢复和发展私营经济;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实行按劳分配。 ③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④评价: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找到 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 发展。 3.“斯大林模式” (1)形成的原因 ①外部: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②内部: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主题资本主义近代化VS社会主义近代化近代化道路的多元呈现教师用书
主题5 资本主义近代化VS 社会主义近代化——近代化道路的多元呈现中外的近(现)代化过程,也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演变过程。
它将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多元化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具体说就是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领域上的工业化、市场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
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近代化按其性质分为资本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性质两类范畴的近代化。
中外近(现)代化的历程、特点及评价,中外近代化道路的对比等一直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之一。
高考命题多运用图文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对中外近代化历程、结果及影响的理解认识,分析比较综合评价中外近(现)代化差异及特点等。
一、西方的工业化道路——两次工业革命1.工业革命⎩⎪⎪⎪⎨⎪⎪⎪⎧ 1前提: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资本原始积累,大量自由劳动力,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2过程及发明⎩⎪⎨⎪⎧ ①过程:纺织部门→动力→交通运输部门。
②重要发明:珍妮纺纱机、蒸汽机等。
3影响⎩⎪⎨⎪⎧ ①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生产方式:确立了工厂制。
③阶级结构: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表现: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化工技术的发展,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2)特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多个国家同时并举,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交叉。
(3)影响①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
②生产方式: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垄断。
③世界市场: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二、中国的近代化1.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1)思想上: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中国最早的现代化思想,动摇了传统伦理价值观地位,使人们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化,开启中国思想近代化。
(2)经济上①引进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工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为近代化提供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高三历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专题复习课件
主干知识整合
三、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1、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1)原因 旧的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处于徘徊状态。 (2)政策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等非农产业。 (3)作用 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 产力,为中国农村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社会 主义商品经济的转化创造了条件。
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新中国的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的开放有何不同?
主干知识整合
三、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1)1992年中共‚十四大‛宣布,中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 中共十一届三全全会以来,经济多年改革开放的 实践所得出的科学结论。 (2)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 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3)我国胜利地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 标,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 (4)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到2000年 底,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8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课件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制作 湖南炎陵一中 肖秀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主干知识整合 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二、规律技巧提炼 三、重点难点探究 1、中国现代各个时期经济结构的演变 2、如何认识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 路的探索 3、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策的三次重大调整 四、专题演练
重点热点探究
▲建国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策的三次重大调整 第一次:国民经济恢复以后,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 工业化国家,1953年,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 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 成,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 成。 第二次:1957~1960年,由于大跃进、‚反右倾‛的错误, 自然灾害和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我国国民 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1960年 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制定 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国民经济进 行了全面调整。1965年,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基本完成, 国民经济全面好转。
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2.11.23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增长,减少了 1000 万。影响这一变化的政治因素是 (
A.三大改造 C.“文化大革命” B.中苏关系 D.“三面红旗”
)
解析:选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 社化运动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 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以致 1959—1961 年我国出现了新中国成
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人口出现负增长。
6.(2012 年全国新课标卷)1958 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 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 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 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 ) 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解析:选 D。1958 年,我国开展“大跃进”与人民公社运 动,犯下严重的“左”倾错误,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D 项 正确;A、B、C 三项都与史实不符。
1976
解析:选 B。从表格中材料可以得出:全民、集体所有制
和公私合营所有制企业总产值上升,而私营和个体手工业的产
值急剧下降,这正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 渡时期。故选 B 项。
9.(2010 年山东文综)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 1953—1958、 1959—1964、1970—1975、1979—1984 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 (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 1959-1964 年相对应的是( )
教训 (1) 现代化建设必须 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2) 要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把发展生产力 放在首位 (3) 经济建设要遵循 客观规律,不能盲目 求快 (4) 要坚持民主集中 制原则,发扬党内民 主,坚持群众路线
高考二轮复习:西方工业文明的序幕——资本主义兴起时代(15~18世纪)
内容索引 考点一 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考点二 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考点三 人文精神的发展与科学时代的到来 模块结合 本阶段贯通性热考问题 考向预测 原创押题 · 热点追踪
考点一 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主干知识排查
一、新航路开辟 1.五大促进因素 (1)经济根源: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白银的强烈渴望。 (3)思想根源:人文主义倡导冒险进取精神。 (4)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切断传统的东西方商路。 (5)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的狂热。
高考短板突破
短板3 时间节点、史论结合意识不足
例3 (2016·新课标全国甲卷文综)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 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 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年份 国家
荷兰 英国
1570年
232 000 51 000
1670年
568 000 560 000
1780年
450 000 1 000 000
A.殖民地面积,单位是平方千米 C.手工工场数量,单位是家
√ B.商船运载能力,单位是吨
D.武装部队规模,单位是人
解析
短板2 对史料信息解读有偏差
例2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文综)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
西方工业文明的序幕
——资本主义兴起时代(15~18世纪)
通史时空坐革命前(15世纪末至18世纪60年代)是资本 主义的兴起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由传统社会迈 向近代社会 政治:在英、美等国,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 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专题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课件
(3)反对国民党专制统治的斗争 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反专 制求民主的斗争。如建立红色政权,在抗日根据地用“三三制”原则建 立抗日民主政权,解放战争初期进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等。民主党派 成立,逐渐走上了与中共联合进行民主斗争之路。
2.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新中国即将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参与 政协的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广泛地进入中央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这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人民政协组织的正 式建立。
6.抗美援朝战争 (1)原因:美国侵朝,威胁新中国利益。 (2)结果: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 (3)影响:打击了美帝侵略,维护了东亚和平,保卫了中国主权。
二、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阶级 纲领(主张)
实践活动
特点
《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 ①革命性: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
农民 《资政新篇》
第二模块
中国近代史
专题总结
政治专题
专题线索
一、近现代列强侵华战争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开拓市场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结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反映了列 强商品输出的要求。 (3)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中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 20世纪90年
项目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世纪90年代初
代以来
表现
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
由建国初的多种经济结
到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
构并存到单一的社会主
2015年高考总复习一轮历史课件(人民版)必修2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
♨ 温馨提示 :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 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融 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 的一个契机,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
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同时,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必将有力
地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21世纪初,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这一时期,我国( ) A.在东南沿海地区创建了一批经济特区 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①确立___________ 邓小平理论 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②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____________ 所有制结构 和公有制实现形
式等问题作出了重要论断。
(3)意义 ①这是中共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 思想解放 和认识深化。 _________ 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入新的世纪。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984 年10月在北京召开。 ①召开:________
②主要内容: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 出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企业活力 要求把增强________ 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发展社 商品经济 会主义________ ,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1984年正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之年, 当时企业仍旧是高度集中的单一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生产和销售都严格按照国家计划执行,
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因此,“松绑”的呼声反映了企
201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拓展提升1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1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拓展提升1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基础强化】正误判断:关于下面的知识要点表述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被称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非常时期”是指苏俄这一时期面临着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进攻 ( )。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对后来的工农联盟最能构成威胁的措施是余粮收集制( )。
3.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 )。
4.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根源是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充分( )。
5.斯大林体制最主要的缺陷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
6.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不同之处在于重点发展重工业( )。
7.赫鲁晓夫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了农业领域;而勃列日涅夫把改革的重点放在了工业方面,尤其是重工业方面( )。
8.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 )。
9.导致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的直接原因是经济改革陷入困境( )。
10.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
答案1.√ 2.√ 3.√4.×正确答案: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根源是小农经济的落后性5.×正确答案:斯大林体制最主要的缺陷是否定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的作用6.√7.√8.√9.√10.√【易错、易混、误区盘点】错误追踪:下面题目中有两个答案是错误的,请指出、改正。
1.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这说明了什么?答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之所以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共产主义”政策,主要是由于什么?答案最大限度地集中财力、物力,按需分配。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后,农民隐瞒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情况较为普遍,这说明了什么?答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6)
美国独立战争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 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同 时促进了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为发展资本主 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 程。
资本主义制度在各国确立
01
法国大革命
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
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的近代化进程。
03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HAPTER
工业革命与生产力飞跃
工业革命的背景
18世纪中后期,英国等西方国家先后发生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生产力 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了世界的主宰。同时 ,工业革命也引起了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 阶级。Βιβλιοθήκη 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与危机
经济危机周期性爆 发
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给社会经济带来 巨大破坏。
社会贫富差距扩大
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加剧了社会矛 盾和不平等现象。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资本主义制度下,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往往忽视环境保护 ,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资本主义制度对当代中国启示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 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 终形成。
02 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CHAPTER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尼德兰革命
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通过民族解放战争的形式完成,打破 了封建桎梏,为荷兰在17世纪成为“ 海上马车夫”奠定基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历史(QG)
专题十三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材料“重新造
林、修建住宅”“兴办教育”“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说明工程 振兴局采用多种渠道提供就业机会,故选A项;材料这些做法不属于 “金融手段”,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制定法规,排除C项;政府设 立工程振兴局是想解决就业问题而不是控制市场,排除D项。 【答案】 A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历史(QG)
专题十三
视角二 苏俄新经济政策后期排挤私营工业 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最大特点是恢复私营经济,在新经济政策实行初 期,对私营工业进行鼓励和保护,促进了私营企业数量的急剧增加 。但是,随着苏俄社会经济的日益恢复和发展,国家对私营工业的 政策由鼓励转变为排挤和压制,导致了私营工业数量急剧下降。 例题:下面是据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资料整理的私营注册工业 在国家全部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度变化情况示意图。此示意图说 明( )。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历史(QG)
专题十三
6.(2014· 新课标全国文综Ⅰ,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 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 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历史(QG)
专题十三
【命题视角】 视角一 从“电报革命”看二月革命迅速成功的原因
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导致二月革命的爆发。二月革命开始 于俄国首都彼得格勒,但其在全国的胜利并非通过战争的形式,而 是通过一次平静而迅速的电报通电。当二月革命胜利的消息通电 全国后,其他主要城市大都和平地接受了此次革命的结果,因而外 省的二月革命又被称为“电报革命”。 例题:1917年彼得格勒的二月革命胜利后,莫斯科和其他大城市、 外省以及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和平地接受这次革命的结果,因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历史(QG)
专题十三
第五篇章 现代世界文明交融与创新的 发展历程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历史(QG)
专题十三
【考情预测】
年份 地区 新课标 全国Ⅰ 新课标 全国Ⅱ 安徽 2014 安徽 福建 福建 四川 海南 海南 题号·分值 34·4 34·4 20·4 21·4 21·4 22·4 12·4 19·2 20·2 考点 新经济政策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危 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 苏联农业改革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危 机 切入角度 苏联工业化 受欢迎的电影 列宁的言论 田纳西河流域治理法案 罗斯福的建议 谷物价格 表格材料 文字材料 文字材料 备注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历史(QG)
专题十三
5.(2014· 安徽文综,20)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 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 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 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 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 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 )。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历史(QG)
专题十三
4.(2014· 福建文综,21)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了 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 3年该局共花费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 福希望( )。
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 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 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 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历史(QG)
专题十三
【缺陷分析】
类别 知识 方面 具体内容 对十月革命在俄国和国际上影响的理解不全面 对罗斯福新政中以工代赈的意义和作用掌握不全面 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理解不准确 对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掌握不准确 迁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如第 4 题, 对有关以工代赈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知识迁移和运用不够 如第 6 题, 缺乏对新经济政策有关租借制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技能 方面 阅读材料并获取信息的能力不足 如第 1 题, 关键信息: 表格中数据变化所体现的认识变化信息 如第 2 题, 关键信息: 幻想、感化等所体现的心态信息 如第 3 题, 关键信息: 独立经营、政府所有等所体现的企业信息 如第 5 题, 关键信息: “企图”所体现的空想性信息
咨询答案 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 了新时期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是一场灾祸 26 18 12 26 19 16 27 16 14 30 16 10 1990(%) 23 1997(%) 23 2004(%) 30 2006(%) 30
难以回答
21
16
13
13
①仍在反思十月革命 有大国情结 A.①② B.①③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历史(QG)
专题十三
【解析】
结合时间“20世纪30年代”及信息“孤儿”判断A项
“重现繁荣”不符合题意;20世纪30年代前期,美国经济危机严重, 示威游行、罢工抗议活动不断,B项中的“淡定应对”不符合史实; 结合“幻想型影片”分析,D项中的“现代主义艺术”不符合“幻 想”的特点。 【答案】 C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历史(QG)
专题十三
而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电报革命”。“电报革命”的出现 ( )。
A.表明社会主义革命条件已成熟ຫໍສະໝຸດ B.加速了旧社会秩序的迅速崩溃
C.反映了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D.有利于工兵苏维埃政权的壮大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历史(QG)
专题十三
【解析】
材料信息显示,彼得格勒爆发二月革命后,其他城市和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历史(QG)
专题十三
A.私营工业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新经济政策限制了私营工业的发展 C.非公有制经济受到了排挤和压制 D.工业化方针已取代了新经济政策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历史(QG)
专题十三
【解析】
示意图信息显示,新经济政策实行后期私营注册工业的
年度产值处于下降状态,这说明私营工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C项正 确;在当时社会生产力较落后的状态下,私营工业是适应社会生产 力发展的,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本来是要发展私营工业以推动社会 经济恢复的,而不是限制私营工业的发展,B项错误;工业化方针是1 927年才确立的,D项错误。 【答案】 C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历史(QG)
海南 海南 天津 北京 海南 广东 福建 2012 江苏 江苏 江苏 广东 18·2 19·2 7 ·4 23·4 20·2 22·4 22·4 16·3 17·3 23·14 21·4
专题十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 经济政策 颁布的法令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 国民收入变化带来的结 果 世界的经济危机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 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十月革命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 四月提纲 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 美国汽车产量的变化 漫画宣传 十月革命的过程 某学者的话语 表格 列宁的话语 列宁的话语 福利政策 措施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历史(QG)
专题十三
3.(2014· 安徽文综,21)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 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其“代表现代政 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像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 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 这种经营方式( )。
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 B.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
C.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历史(QG)
专题十三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特点
。罗斯福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本身是加强对企业的干预 而不是放弃干预,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仍然是国有公司,B项错误; 这一法案的实施不是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是加强垄断资本 主义的发展,C项错误;材料信息“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 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体现了田纳西河 流域管理局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 【答案】 D
地方并没有发生革命运动,而是以和平的方式纷纷接受了革命后的 新政权,这说明俄国在全国范围内没有人再拥护沙皇专制政府,因 而体现了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C项正确;材料无法表明社会主义 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A项错误;和平接受新政权,说明旧社会秩序 仍然存在,B项错误;二月革命后掌握国家政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 府,而不是工兵苏维埃政权,D项错误。 【答案】 C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历史(QG)
专题十三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辩证关系
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当时实行的并不是农业税而是余粮收集 制,排除A项;C项虽然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当时已打败国内外 敌人,D项错误;题干材料旨在说明苏俄作为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试图 通过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行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做法严重脱离 苏俄现实。 【答案】 B
2013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历史(QG)
专题十三
1.对这一时期政治史的考查,以俄国二月革命为重点,多以图片 和文献资料为载体,以选择题为主要形式,尤其注重以俄国革命和中 国革命的比较作为考查点。 2.对这一时期经济史的考查,以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罗斯福 新政和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体制为重 点,以图表、漫画和文献资料为载体,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为主要形 式,尤其注重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对市场认识的对比作为考查点。 3.对这一时期科技文化史的考查,以现代科技发展、各种文学艺术 流派为重点,以漫画和文献资料为载体,以选择题为主要形式,尤其注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历史(QG)
新课标 全国Ⅰ 新课标 全国Ⅰ 新课标 全国Ⅱ 安徽 2013 江苏 江苏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 31·4 世界的经济危机、罗斯 胡佛干预经济的措施 福新政 中国改革与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现代主义美术 现代主义美术 十月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