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用:《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教案汇编6篇
《兰亭集序》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兰亭集序》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兰亭集序》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及旷达胸怀。
2、通过朗读训练,体会本文清丽流畅、骈散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1、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
2、本文写景、抒情、叙事和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显示:书法是起源于我国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家,如并称二王的王羲之、王信之,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
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件件美不胜收的书法精品,丰富了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件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书法作品,它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兰亭集序》,书法上也称《兰亭序》。
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生朗读课文注释①。
提醒学生注意课后小短文。
《兰亭集》中的诗,到了现在,除了搞专门研究的人外,一般人了解甚少,而王羲之这篇序却声名远播,流传千古,除了它书法上的极高成就外,恐怕也有其内容上的原因。
我们今天不妨就来一起学习王羲之这篇文质俱佳的《兰亭集序》。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多媒体显示:兰亭和兰亭有关的幻灯片)我们先来看几幅有关图片,然后一起听老师朗读课文,同学们可一边听朗读,注意句读和语气,一边整体感知品味这篇课文。
三、朗读品味,分析内容1、齐读课文第一段,分析:问:这一段作者记叙了兰亭盛会,同学们找找看,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答:交代了集会的时间、地点、与会者等。
并有写景、叙事和抒情。
进一步明确写景、叙事和抒情的语句。
(略)再明确层次。
(层次不必过细,只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已。
)归纳第一段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乐。
再读课文第一段,要求读准句读、读出语气,师略作点评。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通用6篇)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兰亭集序》教案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积累整合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2、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认识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
2、体会作者由“乐”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3、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教学过程一、导入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凡大仁大智者都愿寄情于山水,青山可以淡定人的思想,绿水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使原本被世俗烦扰的双眸明亮如初,使原本扭曲浮躁的心回复平静,使尘世的烦恼成为过眼云烟。
千年往事兰亭盛会便是一次文人与山水结合的人生乐事,也是一次人格与精神境界的升华。
“书圣”王羲之从这次兰亭盛会中体悟到了什么呢?他想通过这篇序文传达出哪些人生感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法艺术与文学艺术珠联璧合、堪称绝世之作的《兰亭集序》吧!二、文体简介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
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
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
本文是王羲之为《兰亭集》这部诗歌集子所写的序言。
[过渡]请大家默读单元提示,思考如下问题:1、本单元文章的体裁是什么?2、这一类文章一般都采用怎样的写作手法?3、我们怎样来学习这类文章?[明确] 1、山水游记类散文 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3、①联系作者和写作背景②反复阅读③欣赏文中描述的自然风光④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过渡] 现在我们就按照单元提示的方法学习这篇文章。
兰亭集序(上课用)
通“晤”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
取消句子独立性
有的人
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
趋向
不一样
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
对…事情
一时 高兴的样子 满足
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
等到 到达
附着 过去
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2、趣舍万殊 “趣”通“取”,趋向 取 向
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贤,贤德之人 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② 况修短随化 寿命长 寿命短
死生亦大矣 大事 2、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 把……看作相等 3、名词作动词 ①映带左右 环绕 ②一觞一咏 喝酒 4、数词作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等同,把……看作一样。 5、动词的使动用法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 6、动词活用为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 耳目
古今异义: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古义:全、都。今义:有盐味)
2:列坐其次 (古义:水边。今义:居于次一等的)
3: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自然界。今义:种类)
4:或取诸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今义:抱在怀里)
☆本段最能体现作者情 感的词语是哪个?
古人、今人和后人无不为人生无 常而悲,无不为生死之事而叹。
★在本段中找出和作者生死观有密切联系的一句话,说说什么意思?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对于作者的人生观,还有哪些人与之相同?
古人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千
时人 以作者为代表的一类文人雅士
通读全文,查找生字词。
字词强化
《兰亭集序》优秀教案【优秀5篇】
《兰亭集序》优秀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兰亭集序》优秀教案【优秀5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兰亭集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文言字、词、句教学,读懂文章内容,并能成诵。
2、品味文中的语言,理清课文内容层次,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3、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认识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2、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3、领会作者“乐”、“痛”、“悲”情绪变化后面的生命感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让学生看图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书中极品,又是文中上品。
据历史记载,唐太宗千方百计搜觅真迹,并日夜赏玩临摹之,以致形成了宫廷上下竞相临书的盛况。
唐太宗驾崩,此真迹又作为殉葬品埋入地下,后来此墓被盗,真迹永远失踪,成为千古憾事。
我们现在所见的是唐代冯承素的摹本。
它跨越千年,魅力长在,历代文人吟诵品评,不能释怀,今天,我们就继续来欣赏这篇传世佳作。
(板书课题:兰亭集序王羲之)二、检查预习1、学生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作者、作品。
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教辅),读懂文章内容,翻译文章一遍。
3、找出文章表示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尝试体会作者情感变化的内在原因。
4、文言知识积累(见幻灯片)三、研习课文1、教师配乐范背课文学生找出感情变化的词语,把握作者感情变化线索。
明确:乐——痛——悲2、回顾第一、二段:“信可乐也”,作者参加兰亭修禊事,乐因何而生?学生回答后明确:时令宜人--乐,高朋满座--乐,环境幽美--乐,活动高雅--乐,天气晴朗--乐。
总而言之,能“游目骋怀”“畅叙幽情”“信可乐也”。
(板书“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3、读第三段思考:王羲之参加兰亭雅集如此快乐,但他笔锋一转,呼出“痛哉”,痛由何而来?“痛”什么?讨论提示:第二自然段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夫人之相与放浪形骸之外”。
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教案
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教案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教案范文(通用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教案范文(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教案1一、朗读教学设计: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
2、全班齐读,讨论解决预习中有疑问的词句。
3、自由诵读,边读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4、全班齐读,从每一段中找出一个词概括作者的心情;个人朗读在朗读中分别体现出欢乐、痛苦、悲伤的感情。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第一段中,作者欢乐的因素有哪些?第二段中他为何而痛?第三段中他又为何而悲?5、熟读成诵,可当堂成诵,亦可晨读成诵。
这样,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书,每一遍朗读都有目的,每一遍朗读都有任务。
通过朗读,使学生身临其境,直入文本深处,切身体验此景此情,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感受文本、感悟人生。
二、课堂教学效果:师:同学们对《兰亭集序》已经作了充分预习,现在,我们进一步朗读学习《兰亭集序》。
首先大家先听我范读,边听边校正自己的读音、断句错误。
(听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师:听完我的示范朗读,大家哪个地方有疑问,请举手?生1:老师,课文第一段第一行中,您把会稽(huìjī)读成(kuàijī)。
是怎么回事?师:你听得很仔细,刚才我读的是(kuàijī),会稽作地名时读(kuàijī)。
还有疑问吗?请举手?生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中“夫”的读音,我没听清楚,您能告诉我吗?生3:念fú,夫是引起下文的助词,只能念fú。
师:对,很正确,那么这一句该怎么断句呢?生4:应该读成“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师:对,谁还对本文其它语句断句有疑问的?生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该怎么断句?生6:应这样读——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兰亭集序》教案五篇
《兰亭集序》教案《兰亭集序》教案五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兰亭集序》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兰亭集序》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文学地位;2.流畅地翻译全文,并能背诵;3.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把握文章的主旨;4.指导学生探索生活的意义及生命的价值。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
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
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
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兰渚之亭则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
就让我们共同欣赏《兰亭集序》吧。
二、作者介绍学生读注释(1)。
教师补充:魏晋,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即其中最有盛名的一位。
他有书圣的美称。
他不仅长书法,也长诗文。
字和文都任意而行,得自然之趣,风格潇洒放脱。
书法作品《兰》最为有名,它被后世评论者誉为行书第一,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样的面貌呢请看插图。
古人评价:飘如游云,矫如惊龙。
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
只可惜,我们看到的只是临摹本,其真迹已经失传。
据说被李世民带到地下了。
王羲之的诗文以《兰》最出色。
从注释我们已经知道,它是诗歌集子的序。
《兰亭集》的内容又是什么呢请看93页的补白。
集子中的诗文艺术性不高,但是集子的序却脍炙人口,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它吧。
三、课文诵读配乐朗读(教师范读)。
读后提出需要注意的字音。
然后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注意文章语气、节奏、字音。
最后学生齐读。
四、疏通字词1.重要词语;2.练习三,并补充:所以(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一(俯仰一世,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其情一也);3、成语及常用语五、布置作业1.反复朗读课文,力求背诵;2.练习一;3.如何评价作者的生死观?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二、朗读课文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了解序的体裁特点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
《兰亭集序》上课用课件 (1)
《兰亭集序》是一篇诗集序言,作者以 情感饱含的笔触,记叙了兰亭的山水佳胜和 宴会盛况,进而抒发了对世事变幻、死生无 常的感慨。文章反映了一般封建士大夫的人 生观;但作者没有彻底走向消极无为,反而 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其时盛行的死生等同的 虚无哲学观,于悲慨中透露出对现实生活的 流连与珍惜。这在崇尚老庄、沉迷玄学的时 代,是难能可贵的。全文仅320余字,先记 兰亭盛会,再论人间死生。情景互见,淋漓 满纸,也启人思考。
曹丕:人亦有言,忧令人老,嗟我白发, 生亦何早。 (《短歌行》)
曹植: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盛时 不可再,百年忽我遒。(《箜篌引》)
阮籍: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孔 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咏怀》)
三、 今昔之“悲” 思考:王羲之又为何而“悲”?
表的一类 古
因为这个典故,后来人们就把“东床”作 为女婿的美称,或称呼他人的女婿叫“令坦”。
问题思考
郗鉴何以选中王羲之?
因为其率真自然的气度,行 为举止看似未经修饰,却是毫无 心机的真性情,而“真诚”就是 人最难能可贵的。
(2)鹅池
《晋书·王羲之传》记下了这样一件事: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 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 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王羲之为之感动,边派人去集市买来几把 扇子,取出随身带的笔墨在扇上挥毫,一一题 款落印。然后对老婆婆说:“老人家,你为我 斩杀了心爱的大白鹅,我很是过意不去,请把 这几把扇子拿到市上,卖上几串钱,算是我对 你的补偿吧。”
王羲之其人
王羲之(303—361),字逸 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官 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 称为“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 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 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 即有所悟。他小时后就从当时著 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 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 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 莫二”的高度。
兰亭集序内容分析上课用
问题探讨
作者的感情为何由乐而痛,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 作者痛什么?
当时社会的人的两种生存方式,有哪两 种呢?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 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一种于斗室清谈, 谈玄论道(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 谈),一种是寄情山水,狂放不羁。
无论静者或躁者,他们都有共同的感 受,文中哪些句子表明了他们的这些感受?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 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 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矣。”
• 痛的内容有三点:快乐不永,人生短暂, 世事无常。
问题探讨
作者悲的是什么?
作者仅仅只是• • •
•
作者因何而“悲”? 一悲古人对生死的感慨,和我相同 。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孔子《论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 多。 —— 曹操《短歌行》 二悲“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 。
用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感悟
因为短暂,人生中一切欢乐 和美好的东西更显得珍贵。
共同感受:1、遇到美好的事情,高兴 满足,不知道老年将要到来。 2、而随着欲求的满足,感官体验的疲 惫,又不免感慨横生。
那么,作者感慨什么呢?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 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 尽!”(人生无常、生命短暂)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兰亭集会盛况,转瞬即逝,成为历史陈迹,可见这种乐, 仅仅是此时此地此景之下的“一时之乐”。胜景难再,快 乐不能永恒,也是其“痛”的原因之一。(板书“一时之 乐”) 更可怕的是“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况且人的寿 命的长短,要听凭造化,其结果是殊途同归,最后归结于 消灭(死亡)。对于个体生命而言,不仅生命是有限的短 暂的,而且人生是无常的,寿命长短非人力所及,听凭造 化。人总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 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强大而无法抗拒,因而个体的生 命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也无法回避对“死亡” 的思考,因此想到了“死生亦大矣”这个古训。这是作者 最大的痛。也是一个人在人世间最大的痛。(板书“一世 之痛”)
兰亭集序上课用
拓展练习
• 1、结合历史人物仿写句子,来谈谈对人生的理解
• 例:曹操曾经感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 朝露,去日苦多。”但他最终成为了乱世枭雄。 • 李白曾经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他成为了一代诗仙。 • 苏轼曾经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他终成一代文豪。
人雁南飞 拘一把月 又怎么会 若花怨蝶
转身欲别离溅泪 手揽回忆怎么睡 心事密缝绣花鞋针针怨对 你会怨着谁
无关风月 我提序等你回 手书无愧 无惧人间是非 雨打蕉叶 又潇潇了几夜 我等着春雷 来提醒你爱谁
课后交流: 收集其他名人对生死的看法,然后谈谈自 己生死的感触
•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卫灵公》 •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 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 李清照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藏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 经死了。” • 毛泽东说:“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 生死问题,历来是中外文学和哲学所关住的重要话题。
你怎样看待生与死?
• 【小结】 王羲之真是一个奇人能在别人皆 “乐”时想到“乐”后之“痛”之“悲” ,思想何等深邃!他的人格和他的书法、 散文一起化为宝贵的文化遗产荫蔽着后人 。有人说《兰亭集序》40岁才能读懂,而 我说,我们在20岁前就应该思考快乐、生 命与永恒!这种思考可能还比较肤浅,但 只要同学们努力去思索探究,就会缩短与 伟人的思想距离,甚至还会开拓出一片属 于自己的思想领空!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 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兰亭集序》课堂教学实录(通用7篇)
《兰亭集序》课堂教学实录《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兰亭集序》课堂教学实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兰亭集序》课堂教学实录篇1课题:兰亭集序课时:一教师:“兰亭集序”既是书,又是文。
当时的人对这个书帖的评价非常之高,说它是“天下行书第一”。
时人谓之八个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28列,325字,其中有20余“之”字,每一“之”字写法不一。
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说过,“笔墨是一个人的气质、性格和才情的自然流露”。
先儒孟子言曰,“读其书,诵其诗,想见其人”。
后来我们经常把它作为文言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之一,即“知人论世” 。
(纵向板书)那么,也就是说,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篇文章背后那个独特的人,一个独特的内心世界,一份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纵向繁体板书课题:兰亭集序)教师:现在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破题”。
此一步,在古典文学教学中颇为常见。
请看题目,我们需知两个问题:(1)集,即兰亭集,(2)序,既兰亭集序。
抓住这两点,这篇文章就可迎刃而解。
不过,要说“兰亭集序”的由来,我们先看注解①,请一位同学来读,大家仔细听。
学生:朗读(略)。
教师:注意,“集”字二解,一集会,二诗集。
现请大家齐读本文,订音正字。
学生:齐读(略)。
教师:很整齐,声音很洪亮。
请听老师范读。
教师:范读(略)。
教师:老师范读跟大家相比,有何不同?学生:有感情,注意停顿。
教师:文言文的诵读讲究四字,所谓“抑扬顿挫”。
文言文的味道自在其中。
现在,请大家仿读原文。
教师:好,请停下来。
我想请一位同学读一下,找找刚才的感觉。
学生:读(略)。
教师:刘勰《文心雕龙》中有一段话,“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
(纵向繁体板书)说的是,作文者情动而感发,写成文章,读文章的人反复诵读,仔细品味,就会把握行文思路,进而把握其主旨。
《兰亭集序》第一课时(公开课课件)
作品字体结构分析
深入研究《兰亭集序》的字体结构和排版技巧。
作品笔画特点解析
剖析《兰亭集序》的笔画运用和特色。
王羲之及其书法成就
1
王羲之生平介绍
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和他对书法领域的贡献。
2
王羲之书法艺术特点
探究王羲之书法的独特风格和艺术技巧。
3
王羲之书法影响与地位
讨论王羲之对后世书法发展的影响和他在书法界的地位。
《兰亭集序》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兰亭集序》对后世书法影响
分析《兰亭集序》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启迪和影响。
《兰亭集序》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探讨《兰亭集序》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和价值。
结语及思考
1 作品的心路历程
深入解读《兰亭集序》背 后的创作心路和情感。
2 如何欣赏《兰亭集序》 3 书法的地位及发展
分享欣赏《兰亭集序》的 方法和技巧。
《兰亭集序》第一课时 (公开课课件)
本课时将带您进入《兰亭集序》的世界,从中国书法简介开始,欣赏并分析 这部伟大作品的背景、风格、字体结构和笔画特点。
课程导入
1 探索中国传统艺术
了解中国书法的重要性和 魅力。
2 引发观众兴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建立学习框架
激发学习者对《兰亭集序》 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为学生介绍本课程的目标 和结构。
思考在当今社会中书法的 地位和未来发展。
学习反思及课程总结
总结本课程的收获和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和思考。
中国书法简介
千年艺术传统
追溯中国书法的源起和发展。
艺术家的墨香传世
让学生了解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并欣赏魅力。
艺术与哲学的结合
《兰亭集序》教案(最新4篇)
《兰亭集序》教案(最新4篇)《兰亭集序》教案篇一《兰亭集序》叙写兰亭美景,写景妙趣天成,抒发人生感慨。
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带来《兰亭集序》教案及反思,供你参考。
《兰亭集序》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单元第一篇课文,它与后面两篇文言文都是记游并说理的文章。
《兰亭集序》叙写兰亭美景,抒发人生感慨,写景妙趣天成,说理深沉悠远。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王羲之其书其人其事。
理解作者为何乐,又为何痛。
过程与方法:鉴赏写景手法和文本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珍惜生命、有益社会的人生观。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经过《兰亭集序》第1课时的学习,学生已通晓文意,但难以独立鉴赏文本,难以理解王羲之的人生悲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演示法、问题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法、探究法五、教学重点及难点1 鉴赏写景手法和语言风格。
2 理解作者的人生悲慨和其中蕴涵的积极的人生观。
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组织各组学生汇报预习成果我了解到的王羲之其书其人其事。
学生活动各组学生课前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并制成幻灯片,课上向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网上搜集和筛选资料、组内汇总、代表汇报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人文素养,达到传播知识与培养能力同步。
教师活动设问1观赏视频后概括出作者的乐包括哪些内容。
2作者是如何用文字画出兰亭胜景的,试描绘。
请学生找出相关内容在书上勾画作批注。
学生活动在书上勾画作批注,想象兰亭美景,感悟作者的乐;到白板前演示自己作的批注。
设计意图影像将学生带入情境;要求学生作批注,训练学生用旧知分析文本从而获得新知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文本的习惯,达到传播知识与传授学习方法同步。
教师活动设问1作者为何痛?2王羲之是个悲观主义者么?要求学生勾画关键句、思考、作答。
学生活动勾画关键句、思考、作答;看视频,知背景;赏杂志,找同感;观影像,悟人生。
设计意图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当时政权的频繁更迭和残暴的政治迫害让当时文人选择了谈玄悟道或放浪形骸,帮助学生理解王羲之想到他们无论选择哪种方式生活,都在一天天走向衰老死亡,所以痛。
兰亭集序教案 4篇
兰亭集序教案篇4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作者“乐”的原因。
2、通过反复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体会作者的“乐”。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乐”的原因。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其朴素精练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通过播放王羲之《兰亭集序》的书法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书中极品,又是文中上品,连唐太宗都赞赏不绝。
此文为什么又被称为‘文中上品’呢?它为什么跨越千年依然动人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作为文学作品的《兰亭集序》的魅力所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走进作者,了解背景学生分享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作者和写作背景的内容。
2、字音辨识放录音,听录音,纠正字音。
3、朗读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根据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4、了解内容明确:此两段记叙兰亭集会的盛况。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1、迅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集会的?明确: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环境、活动、天气、感觉2、作者参加集会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明确:快乐。
“信可乐也。
”3、有人将本段之“乐”总结为“五乐”,你能找出并加以总结说明吗?明确:五乐——人贤、辰良、景美、情真、赏心。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1、找出课文中,是如何描写景美的?明确: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2、作者这些写景状物的语言有何特点?明确:精炼优美、朴素清新3、另外,文章开头总叙,只25个字就交代清楚了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目的,体现出语言的什么特点?明确:言简意赅(五)拓展延伸模拟想象你便是其中一文士,请你用散文化的语言将景物和你的感受诉诸笔端。
(六)课堂小结有感情的齐读本段,体会作者“乐”之心情。
(七)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
2、预习第3、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为何而“痛”?又为何而“悲”?兰亭集序教案篇5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实用的《兰亭集序》教案四篇
《兰亭集序》教案实用的《兰亭集序》教案四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兰亭集序》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兰亭集序》教案篇1※学习导航【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抓住感情这根线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
2.科学地指导学生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3.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4.积累文中的名句。
掌握“修.期.致.临.次,一”等词的多义性。
【学法建议】1.采用师生互动,重点突出一些疑难字.词.句。
A.主要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教师适当点拨。
B.第一段本文语言精练.朴素.优美,教学时把重点放在体味语言特色上,由语言美去体悟自然美,体会作者乐山乐水的心情。
要多读,读到情随声出。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王羲之(321-379)世称王右军,东晋著名书法家。
《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如游云,矫如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
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
其书法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资料链接(1)文章背景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
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二日,五十一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他们做曲水流觞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
之后王羲之将诸名家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王羲之写这篇序时,已经喝醉了酒,下笔如有神助,醒后自己也感到惊异;他日更书数十本,比起原来的这一稿本,终莫能及。
稿本珍藏在王家,到了唐初为太宗所得,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并命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临写了几本。
《兰亭集序》教学用
兰亭集序徐雅帆【教学目标】1、积累整合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2、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认识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
2、体会作者由“乐”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教学难点】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2、整体感知,结合课下资料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书中极品,又是文中上品。
据历史记载,唐太宗千方百计搜觅真迹,并日夜赏玩临摹之,以至形成了宫廷上下竞相临书的盛况。
唐太宗驾崩,此真迹又作为殉葬品埋入地下,后来此墓被盗,真迹永远失踪,成为千古恨事。
我们现在所见的是唐代摹本。
(让学生看教材中《兰亭集序》书法作品)从摹本可以判断“书中极品”的评价绝非妄言。
而此文为什么又被称为“文中上品”呢?它为什么跨越千年依然动人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作为文学作品的《兰亭集序》的魅力所在。
二、展示学习目标三、解题1、走近作者王羲之(公元321~379,一说303~361),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人。
是东晋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书法家。
出身于士族名门,是东晋政治家王导的从子。
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
早年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多鉴前代名家书法,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有“书圣”之称。
书法刻本以《乐毅论》《兰亭序》《十七帖》为著。
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
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
王羲之在诗文写作上也是高手。
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或以散驭骈的作家之一。
其文风清洗,不尚辞藻而多情致。
2、背景介绍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
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
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
《兰亭集序》上课用1
E、临文嗟悼( 抒情 )
3.默读浏览全文,讨论课后练习二
诗集的由来句子:“一觞一咏,亦 足以畅叙幽情”(内容的产生)。“故 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诗集的行成)。 编集的目的句子:“后之览者,亦 有感于斯文”。
四、理清思路:
1、找出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思想情感的动词。
第三课时
一、探究阅读
1、思考:作者抒写宴集后的感触,他 的抒情基调由乐转痛转悲,为什么会有 这样的变化? 以‚悲‛为抒情基调,上文兰亭聚饮, 赋诗,是乐事,但有聚就有散,聚会难而 短,分散易而长。这种欢聚难常的感触已 经使人情绪低落,由此,进而想到人生短 促,所以聚散生死始终笼罩文学家的心, 故作者有乐转悲。
一、检查预习,小试身手
一词多义
茂林修竹 况修短随化 丝竹管弦之盛 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高 长 盛况 繁盛 繁多 用来 ……的原因
一、检查预习,小试身手
翻译句子:
1、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2、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二、整理重点实、虚词
来到此地 曲水流觞,饮 酒赋诗,各抒 怀抱.
永恒的
兰亭 集会
过鹅池边 的三折石桥,绕 过土阜,便到 了 小兰亭。亭 内有石碑一块, 上刻“兰亭” 二 字,为清康 熙帝的手书。此 碑字经无数游览 者 .抚摸而稍 平,因此这碑被 称为“君民碑”。
君民碑
文 革中,兰 亭遭到了破坏 此碑被砸成三 截。虽 经修 补仍可见破损 痕迹,其中 “兰”字 缺 尾, “亭” 字缺头,但古 韵犹存。
《兰 亭 集 序》
王羲之
走进兰亭序 品读兰亭帖
《兰亭集序》上课用
“人生苦短”无论对凡夫俗子,还是 英雄伟人似乎都是一个万古恒新的话 题。且不必说《古诗十九首》中的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生 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也不必说汉 武帝的“少壮几时奈老何”;就是一 代伟人毛泽东不也发出“人生易老, 天难老”的感叹吗?可以说,“人生 苦短”是人类的一种普遍心态。
南朝丘迟在《与陈伯之书》 中写道:“暮春三月,江南草 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同是写江南三月暮春风光, 《兰亭集序》与《与陈伯之书》 有什么不同?你能从中读到作 者怎样的情怀?
作者摒弃香艳, 只写致的格调。 这样的山水,正 可以韬养宁静淡 泊的心性,文字 格调的淡雅正是 作者人格性情的 体现。
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大发感 慨,但深沉的慨叹之中,暗含着对人生的 眷恋和热爱之情。既然“修短随化,终期 于尽”,就应该追求真正的人生之乐。那 么,人生的真正之乐在哪里?文章开头所 写的会稽雅集,实际上就形象地回答了这 一问题。正因为如此,作者才对这次集会 的“成果”倍加珍惜,“列叙时人,录其 所述”,以期在暗淡的人世间留下会稽山 的一叶苍翠,在混浊的人事长河中溅进兰 亭曲水的一脉清波。
古希腊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在其《历史 》中提供了一个更有说服力的例子。伟大 的波斯王克谢尔克谢斯率领波斯历史上最 大的一支远征军向希腊进军, 在阿比多斯 海湾, 他检阅全军。他的陆军遮天蔽地, 他的水师布满海湾。他感到荣耀, 感到幸 福, 但随后他又伤感起来, 而且潸然泪下, 对他叔父说:“当我想到人生的短暂, 想到 再过一百年后, 这支浩荡的大军中没有一 个人还能活在世间, 便感到一阵突然的悲
(2)事美。 杜牧诗云:“大抵南朝多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王羲之邀集“高卧东山”的谢安、诗文“有金石声” 的 孙绰等41位诗人名流齐集兰亭,流觞曲水,临流赋 诗,各抒怀抱,何等快哉!乐哉!
《兰亭集序》上课用
04
兰亭集序的传承与传播
历代传承情况
兰亭集序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自唐代以来 一直被历代书法家所推崇和学习。
在宋代,米芾、黄庭坚等书法家进一步发展了兰亭 集序的笔法,使其成为书法艺术的典范。
清代以来,随着金石学的兴起,兰亭集序的研究和 临摹更加广泛,对于其笔法和艺术价值的认识也更 加深入。
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音 频、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研究兰 亭集序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 的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设计建议
教学目标明确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如理解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 、艺术特色等,以便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教学方法灵活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灵活运用多种 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系统
教学内容应涵盖兰亭集序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 、艺术手法等方面,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评价方式多元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品评定、口头表 达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生实践指导
创作实践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类似主 题或风格的文学作品,培
养其文学创作能力。
研究性学习
引导学生开展关于兰亭集序 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其独立 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书法艺术的巅峰
兰亭集序在用笔、结字、章法等方面 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被誉为书 法史上的巅峰之作。
对人生的启示与思考
珍惜当下
兰亭集序中表达了对生命和时间的感慨,启示人们要珍惜当下,把握人生的每一个时刻。
追求内心和谐
通过欣赏兰亭集序中的自然美景和人生感慨,人们可以反思自己的内心世界,追求内心的和谐与平静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王羲羲之之其其人人
王羲之(303—361),字逸 少,琅邪临沂人。官至右军将军, 故后世称为“王右军”。王羲之 幼时从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 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 博采众长,观摩学习“兼撮众法, 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 古今莫二”的高度。
王王羲羲之之其其书书
王羲之的书法圆转凝重,王羲 之被后代尊为“书圣”。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 1、2自然段 ): (叙事、写景)概述兰亭集会的情况 和作者心情。
第二部分( 3、4自然段 ): (抒情、议论)抒发作者乐与忧、生 与死的感慨。
课文研读
第1自然段
“于会稽山阴之兰 亭会”,状语后置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
助词,无义 会集
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
穷尽 乐趣 实在
阅读思考
朗读1、2自然段,按提示查找内容要点:
时间:“永和……癸丑……暮春……” 地点:“……兰亭……” 人物:“群贤……少长……” 环境:“此地有……,又有……” 活动:“引以为流觞曲水……” 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感受:“……信可乐也”
阅读思考
作者依据什么说这次聚会“信可乐也”?
像
一个个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
即使
情趣
感于斯文。
这次(集会)的诗文
阅读思考
找出语段中体现作者情感线索的字词。 岂不痛哉——痛 悲夫 ——悲
情感把握 痛
论生死:为何而痛?
俯仰一世 老之将至 —— 人生苦短之痛 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 —— 世事无常之痛 向之所欣 已为陈迹 —— 往事不再之痛 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 生死难测之痛
全全文文总总结结
朗读全文,理清作者情感线索的变化。
乐
痛 人生
天地
悲 古今
拓展延伸
作者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 契”,你还读过哪些抒人生无常之感、发时 不我待之叹的古代诗文?举出三五例与同学 交流。
拓展延伸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全拓文展总延结伸
文章最后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 于斯文。”你作为“后之览者”,读了此 文,有什么感触?
文本特点
1、立意高远,蕴藉深长
作者善于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 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以 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 无的思想倾向,宣扬积极的生死观, 使全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暮春之初”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聚会人多 天气晴朗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景色美丽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活动雅洁
阅读思考
“信可乐也”在第1部分中起到什么作用?
1、总结聚会的情景 2、突出情感——“乐”
第二课时
王羲作品真迹已难得见,我们 所见皆摹本。王羲之楷、行、草等 体皆能,如楷书《黄庭经》、草书 《十七帖》、行书《姨母帖》等。
行楷《兰亭集序》最具代表性。
绍兴的兰亭,现在是书法圣地。兰亭布局,以 曲水流觞为中心,四周环绕着鹅池、鹅池亭、流 觞亭、小兰亭、玉碑亭、墨华亭、右军祠等。
补充介绍
补充介绍:当时与会者 共有42人,饮酒赋诗一 共写下了37首诗,后来 王羲之将这些诗汇集成 册,并写了一篇序文, 这就是被称为天下第一 行书的《兰亭集序》。
文体知识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 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
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 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作为文章的体裁, 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如《兰亭集序》。 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如《送东阳 马生序》。
字词正音
癸丑( ɡuǐ ) 会稽( kuài jī ) 修禊事( xì ) 激湍( tuān ) 流觞( shānɡ ) 骋怀( chěnɡ ) 放浪形骸( hái ) 趣舍万殊 ( qū ) 嗟悼( jiē dào ) 彭殇( shānɡ )
的
都
都
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
高
映衬、围绕
作为
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
使……流 排列 旁边
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盛况 喝酒
作诗
第2自然段
课文研读
的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
这
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
繁多 用来 放开
可乐也。
课文研读 朗读课文,翻译梳理第三、四段。
课文研读
第3自然段
通“晤”,面对面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相交往
有的人 之于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
依,随
放纵
通“趋”,趋向 不同
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
状语后置 暂时
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
痛哉!人生无常!
情感把握 悲
感古今:为何而悲?
悲古人 —— 兴感之由 若合一契 悲今人 —— 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悲后人 —— 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死生之大!
情感把握 悲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情感把握 悲
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 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 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 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 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 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 做些实事,表现出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兰亭集序》
王羲之
袒 腹 东 床
王羲之轶事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 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 少并佳,然闻至信,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 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比佳婿 邪!”访之,及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生 性 爱 鹅
王羲之轶事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 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 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息弥日 。
文本特点
2、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本文仅325字,文中先记兰亭之 会的概况,而后就死生问题发表议论; 虽是书序,却以抒情笔调出之,淋漓 满纸,美不胜收;加以文笔洗练,自 然有致,更足以发人深思。
文本特点
3、多用短句,节奏简洁明快
传统习俗
元宵:元月十五,赏灯吃汤圆。 修禊:三月三日,临水宴饮、洗涤不祥。 寒食:约在清明节前一、二日,禁火寒食。 端午:五月五日。 七夕:七月七日。 中秋:八月十五日。 重阳:九月九日,登高、赏菊、饮酒、敬老。
等到 到达
附着
过去
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
因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长 自然
到
怎么
第4自然段
课文研读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
原因
面对 悲伤
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
明白
本来 把…看做一样(相等) 短命
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