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专题四 化学实验 第16讲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练习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课堂PPT)
返回目7录
互动课堂
1. 物质制备和性质探究实验的设计 例1详见学生用书 2. 课本实验的改进 例2 下图甲是课本中验证铜和浓硝酸反应的装置,乙、丙是师 生对演示实验改进后的装置:
试题中使密闭容器中NH3与水接触形成喷泉的操作方法而设立的, 也可使用原来的方法达成此操作:先关闭b,再关闭a,然后打开c,
用手捂住(热水、热毛巾、加热)②试管。
返回目10录
互动课堂
[答案]
(1)Cu+4H++
2 NO
3
Cu2+ +2NO2↑+2H2O
(2)①可以控制反应②吸收NO2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第五部分 化学实验 专题二十 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1
备考提示 ……………………………………………(3) 专题备忘 ……………………………………………(4) 互动课堂 ……………………………………………(8)
2
备考提示
实验设计及评价和评价后的再设计,这是高考中考查学生化学 能力的一种较难的考查形式。通常考查的实验设计及评价都可以从 教材安排的演示实验中找到它们的影子,即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要求熟练操作教材中的各实验,包括科学探究实验和其他课外实验, 还要求对这些实验进行评价和改进。
(2)在设计实验时,要注意实验条件和实验过程中杂质的干扰 因素。
(3)在有多种方案时,要依据“仪器简单、操作方便、药品易 得、节省试剂、现象明显、安全防污”等,选择出最佳方案。
高考化学二轮课堂复习课件:专题4 第16讲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75张PPT)
———————核心知识· 提计
1.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按题目要求的 在限定药品 选取实验仪器或 → 设计实验方案 → → 实验目的 中选取试剂 设计实验步骤 描述实验现象 → 得出实验结论
2.实验方案设计的四要求
提炼 2
实验方案评价
提炼 4 性质验证型实验 1.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 1 物质 2 的性 3 质 ⋮
a 各条性 1. b → 质的验 a 证方法2. b
科学严密 优化 操作简单 → 组合 条件可行 ⋮ 现象明显
实 验 分别验证 → 方 连续验证 案
化 学 实 验 第 16 讲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栏目 导航
核心知识·提炼 命题热点·探究 命题热点1 命题热点2
制备型综合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探究型综合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真题试做 预测尝鲜
复习效果验收 专题限时集训
考纲定位 1.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 门科学。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 程, 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 的科学探究方法。 2.了解定量研究方法是化学发展 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 3.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能 做到: ①设计实验方案; ②正确选用实验装置; ③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④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 分析或处 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⑤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4.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 应用。
2.成分确定中常用的定量方法 (1)沉淀法 (2)测气体体积法 (3)测气体质量法 (4)滴定法(酸碱中和滴定、沉淀滴定和氧化还原反应滴定)
———————命题热点· 探究———————
命题热点 1 制备型综合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对应学生用书第 75 页) ■对点练——沿着高考方向训练· 1.(2017· 山东临沂期末)亚硝酰氯(NOCl,熔点:-64.5 ℃,沸点:-5.5 ℃)是 一种黄色气体,遇水易水解。可用于合成清洁剂、触媒剂及中间体等。实验 室可由氯气与一氧化氮在常温常压下合成。 【导学号:97184226】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指导课件第1部分-专题4-第2讲物质制备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3)比较 Cl2 和 Br2 的氧化性强弱,可以通过非金属单质 间的置换反应来判断,即把溴化钠溶液加入到盛有新制氯水 以及四氯化碳的试管中,然后振荡,静置后可发现溶液出现 分层现象,下层溶液变为橙色 (说明生成了溴单质),从而说 明 Cl2 的氧化性强于 Br2。 Ⅱ.(1)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要将装置设置成密闭体系 (关闭 分液漏斗活塞并在 G 中加入水),然后利用热膨胀原理来检 验。
1.物质制 备。 2.实验方 案的设 计。 3.实验方 案评价。
物质制备
[真题鲜体验] 1.Ⅰ.(2013· 广东高考,节选)化学实验有助于理解化学 知识,形成化学观念,提高探究与创新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在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 MnO2 共热制取 Cl2 并进行相关 实验。
(1)下列收集 Cl2 的正确装置是________。
(4)写出 E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5)请用化学方法确定是否有氮化镁生成,并检验是否含 有未反应的镁,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Ⅰ.(1)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收集时采取向 上排空气法,又因为氯气有毒,所以在收集装置后要有尾气 处理装置(NaOH 溶液);(2)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溶液中溶解的 Cl2 也具有氧化性;
第二讲
物质制备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考纲展示
1.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 理和收集方法)。 2.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 到: (1)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 案。 (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3)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 合理结论。 (4)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 装置图。 3.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并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 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五化学实验考点三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考点三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化学实验评价与探究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主要以物质的制备或性质实验为载体,结合实验操作,物质性质探究等命题。
题型主要以填空题或简答题出现,对综合实验中某一环节或某一步骤进行方案设计或探究实验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设问,考查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几年高考此类题目常将定性实验与定量试验相结合,注重考查常见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等基本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以及实验条件的控制、产率计算等。
试题主要从三方面考查:(1)利用限定的仪器装置、药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
(2)给出部分实验环节,根据题目要求设计完整的实验。
(3)对给出的实验方案做出科学的评估,选择最佳方案。
物质的制备与性质实验涉及知识面广、题型多变、思维发散空间大,能很好地考查综合运用化学实验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实验一般探究化学反应机理、探究化学实验中的反常现象、探究对典型问题的质疑、探究未知物的成分、探究物质的性质、探究化学反应的条件以及探究化学反应的现象等。
这类实验题综合性较强,一般难度较大。
1.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2.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的解题思路和方法3.变量探究实验题的解题策略(2023·成都蓉城名校联盟第三次联考)根据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或操作A 比较Fe(OH)3和Mg(OH)2K sp的相对大小向装有1 mL 0.1 mol·L-1 MgCl2溶液的试管中,先滴加1~2滴2 mol·L-1NaOH 溶液,再滴加2滴0.1 mol·L-1 FeCl3溶液B 探究淀粉的水解程度将淀粉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后,向水解液中滴加银氨溶液,加热C 判断久置的亚硫酸钠是否变质取一定质量的亚硫酸钠固体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后,滴加BaCl2溶液D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取5 mL 0.01 mol·L-1和5 mL 0.02 mol·L-1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 0.01 mol·L-1的草酸溶液解析:氯化镁和少量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加入氯化铁之后如果能出现红褐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铁的溶度积常数小于氢氧化镁的,A项正确;淀粉水解后应该加入氢氧化钠中和酸,再加入银氨溶液检验水解产物,B项错误;无论Na2SO3变质与否,Na2SO3和Na2SO4均与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C项错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度不同,颜色不同,应控制酸性高锰酸钾不足且等量,改变草酸的浓度,D项错误。
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第一部分 专题二十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3.(2022·广东卷,5)若将铜丝插入热浓硫酸中进行如图(a~d 均为浸有相 应试液的棉花)所示的探究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Cu 与浓硫酸反应,只体现 H2SO4 的酸性
√B.a 处变红,说明 SO2 是酸性氧化物
C.b 或 c 处褪色,均说明 SO2 具有漂白性
D.试管底部出现白色固体,说明反应中无 H2O 生成
返回导航
2.(2021·全国乙卷,8)在实验室采用如图装置制备气体,合理的是( )
选项
A
B
√C
D
化学试剂 Ca(OH)2+NH4Cl MnO2+HCl(浓)
MnO2+KClO3 NaCl+H2SO4(浓)
制备的气体 NH3 Cl2 O2 HCl
返回导航
C [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 A 错误;B. 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制备氯气为固液加热反应,需要选用固液加热装置, 不能选用固固加热装置,故 B 错误;C.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共热制备氧气为固 固加热的反应,能选用固固加热装置,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可选用向上排 空气法收集,故 C 正确;D.氯化钠与浓硫酸共热制备 HCl 为固液加热反应, 需要选用固液加热装置,不能选用固固加热装置,故 D 错误。]
返回导航
B [A.铜和浓硫酸反应过程中,生成 CuSO4 体现出浓硫酸的酸性,生成 SO2 体现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故 A 错误;B.a 处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其 原因是 SO2 溶于水生成了酸,可说明 SO2 是酸性氧化物,故 B 正确;C.b 处 品红溶液褪色,其原因是 SO2 具有漂白性,而 c 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其原因是 SO2 和 KMnO4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 体现出还原性,故 C 错误; D.实验过程中试管底部出现白色固体,根据元素守恒可知,其成分为无水 CuSO4,而非蓝色的 CuSO4·5H2O,其原因是浓硫酸体现出吸水性,将反应 生成的 H2O 吸收,故 D 错误。]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人教版):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第68讲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复习目标] 1.掌握评价检验类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思路。
2.掌握评价性质探究类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思路。
类型一物质检验类实验方案的评价检验类实验方案评价的一般思路1.检验试剂选择及用量是否正确,对检验试剂的要求是:(1)检验试剂不能对其他物质的检验有干扰,即不能与其他被检验的物质反应,也不能生成被检验的物质。
(2)宏观现象要明显。
2.实验操作是否简单可行。
3.操作顺序是否正确,注意排除干扰因素。
判断下列有关物质检验“操作、现象、结论”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判断正误解释(1) 用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试验,火焰呈黄色一定是钠盐,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K+(2) 向乙醇中加入浓硫酸,加热,溶液变黑,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该气体是乙烯(3) 向溶液X中滴加NaOH稀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溶液X中无NH+4答案(1)×NaOH焰色试验火焰也是黄色,检验钾元素要透过蓝色钴玻璃,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紫色说明含有钾元素,否则不含有(2)×未反应的乙醇、生成的乙烯、SO2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3)×NH3极易溶于水,在溶液中加入NaOH稀溶液,生成的氨水浓度小,不加热时NH3不会挥发出来(4)×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的是具有强氧化性的气体,Y可能是Cl2,也可能是O3、NO2等气体(5)×O3、Cl2也能使品红褪色(6)×若溶液Y中含有SO2-3,滴加硝酸时能被氧化成SO2-4,加入BaCl2也会有白色沉淀产生(7)×碳碳双键和醛基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用KMnO4溶液无法证明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8)×只要是挥发性的浓酸遇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都能产生白烟,浓盐酸、浓硝酸都符合(9)×稀硫酸在淀粉水解实验中作催化剂,在未中和硫酸的情况下加入的新制的Cu(OH)2会与硫酸反应生成CuSO4,在加热时得不到沉淀,应该先加氢氧化钠中和硫酸后再加新制的Cu(OH)2(10)√Fe2+的检验方法正确(11)×NaOH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的AgOH极不稳定,分解生成棕褐色的氧化银,干扰溴离子的检验,应该先加稀硝酸中和NaOH后再加AgNO3溶液(12)×H2SO3是中强酸,电离出的H+与溶液中的NO-3能将SO2-3氧化成SO2-4,故该白色沉淀是BaSO4(13)×在Fe(NO3)2中加入稀硫酸后,Fe2+能被H+、NO-3(两者同时存在相当于HNO3)氧化成Fe3+而干扰实验(14)×碳酸氢盐、亚硫酸盐、亚硫酸氢盐溶液也有相同现象类型二原理或性质探究类实验方案分析评价1.原理或性质探究类简单实验方案设计常考点总结(1)探究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
2020届高考化学微专题《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2 7 4 4 2 2 7 2020 届高考(人教版)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二轮练习题含答案专题: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一、选择题1、聚合硫酸铁可用于水的净化,其化学式可表示为[Fe a (OH )b (SO 4)c ]m .取一定量聚合硫酸铁样品与足量盐酸反应,所得溶液平均分为两份.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BaCl 2 溶液,得到白色沉淀 1.1650g .另一份溶液,先将 Fe 3+还原为 Fe 2+,再用 0.0200mol•L -1K 2Cr 2O 7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 K 2Cr 2O 7 标准溶液33.33mL .该聚合硫酸铁样品中 a :b 的比值为(已知:Cr O 2-+6Fe 2++14H +=2Cr 3++6Fe 3++7H 2O ).( )A . 2:1B . 3:1C . 1:1D . 4:5【答案】A【解析】n (SO 2-)==0.005mol ,n (K Cr O )=0.03333L×0.02mol/=0.0006666mol , n (Fe 2+)=n (K 2Cr 2O 7)×6=0.0039996mol , 由电荷守恒可知 n (OH -)+n (SO 2-)×2=n (Fe 3+)×3,n (OH -)=0.0039996mol×3-0.005mol×2=0.0019988mol , 得到 a :b=0.0039996mol :0.0019988mol=2:1。
2、已知 2FeSO 4Fe 2O 3+SO 2↑+SO 3↑.下列有关操作、装置、原理及对现象的表述正确的是()A .用装置甲高温分解 FeSO 4,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向装置内通一段时间 N 2B .用装置乙可检验分解产生的 SO 2,现象是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A 分别加热Na2CO3和NaHCO3固体试管内壁均有水珠两向稀的苯酚水溶液滴加饱和溴产物三溴苯酚不溶于生成白色沉淀水水向含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加入淀粉后溶液变成氧新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蓝色D 向FeSO4溶液中先滴入KSCN 加入H2O2后溶液变成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溶液,再滴加H2O2溶液血红色原性化性:Cl2>I2种物质均受热分解论C.用装置丙可检验分解产生的SO3,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D.用装置丁可吸收尾气,避免污染环境【答案】A。
高考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课时作业:专题 化学实验设计、评价
专题十一化学实验设计、评价作业纸姓名:学号:班级:优良 中 差成绩1、下列实验设计能完成或实验结论合理的是()A.证明一瓶红棕色气体是溴蒸气还是二氧化氮,可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B.某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沉淀消失,说明该溶液中有Ca2+C.测氯水的pH,可用玻璃棒蘸取氯水点在pH试纸上,待其变色后和标准比色卡比较D.用核磁共振氢谱图鉴别乙醇和乙酸2、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A.鉴别氯化铝和氯化镁溶液: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B.除去氯化铵溶液中的氯化铁:向溶液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C.除去苯中的苯酚:向溶液中加入浓溴水,过滤D.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在溴乙烷中滴入氢氧化钾溶液加热后,用稀硝酸酸化再滴加硝酸银溶液w.w3.在下列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石墨作电极,电解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来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B.用比较H2CO3和HClO的酸性强弱,来比较碳和氯的元素非金属性强弱C.用测定同浓度Na3PO4、Na3AsO4溶液的pH大小,来比较磷和砷的元素非金属性强弱D.用Fe3+与铜单质的反应来比较铁、铜两单质的金属活动性4、(09年江苏)医用氯化钙可用于生产补钙、抗过敏和消炎等药物。
以工业碳酸钙(含有少量Na+、Al3+、Fe3+等杂志)生产医药级二水合氯化钙(CaCl2·2H2O的质量分数为97.0%~103.0%)的主要流程如下:(1)除杂操作是加入氢氧化钙,调节溶液的pH为8.0~8.5,以出去溶液中的少量Al3+、Fe3+。
检验Fe(OH)3是否沉淀完全的试验操作是。
(2)酸化操作是加入盐酸,调节溶液的pH约为4.0,其目的有:①将溶液中的少量Ca(OH)2转化为CaCl2;②防止Ca2+在蒸发时水解;③。
(3)测定样品中Cl-含量的方法是:a.称取0.7500g样品,溶解,在250mL容量瓶中定容;b.量取25.00mL 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c.用0.05000mol·L-1AgN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AgNO3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20.39mL。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80张PPT,高考命题视角+考场失分防范+学科素养提升)
物,将溶液中的Ag+除尽后,进行了如下实
验,可选用试剂:KSCN溶液、K3[Fe(CN)6] 溶液、氯水。
2019/9/2
知识体系建构
高考命题视角
考场失分防范
10
学科素养提升
• (1)请完成下操表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除尽Ag+后的溶液于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 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实验方案→选择原料→设计反应装置(方法、
仪器等)→实施实验(步骤、操作要点、控制反
应条件等)→分离提纯产品。
2019/9/2
知识体系建构
高考命题视角
考场失分防范
8
学科素养提升
• 角度2
物质性质验证实验方案的设计(2013· 四川理综,9)
• 性质验证方案设计的基本流程:根据物质 的性质→设计可能的实验方案→优化实验方 案→实施实验(原理、方法、仪器、药品、操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
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内;三看反应是否完全,是否是过量反应物 作用下所得的数据;四看所得数据的测试环 境是否一致,特别是气体体积数据;五看数 据测量过程是否规范、合理。
2019/9/2
知识体系建构
高考命题视角
考场失分防范
7
学科素养提升
考点一 实验方案的设计
2019/9/2
知识体系建构
高考命题视角
考场失分防范
3
高考化学一轮必刷题 专题40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答案解析)
专题40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1.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必要的夹持装置及石棉网已省略)的是A.实验室制乙烯B.实验室制乙炔并验证乙炔发生氧化反应C.实验室中分馏石油D.若a为硫酸,b为纯碱粉末,c为苯酚钠溶液,验证硫酸、碳酸、苯酚酸性的强弱2.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CClA.分离2I并回收4B .合成氨并检验氨的生成C . 乙醇和乙酸反应D .实验室制取氨气3.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A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Na 2CO 3溶液,浊液变清苯酚的酸性强于H 2CO 3的酸性B将溴乙烷和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共热后产生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褪色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C2SO 通入4KMnO 溶液,溶液褪色2SO 有漂白性D向NaC1、NaI 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3AgNO 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sp sp K AgC1>K AgI4.下列操作对应的现象不符合...事实的是 A .将灼烧至黑色的铜丝插入无水乙醇,铜丝变成红色B.用激光笔照射Fe(OH)3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C.将湿润的有色布条放入盛有干燥氯气的瓶中,布条不褪色D.将滴管中的浓盐酸加入碳酸氢钠溶液,气球体积由小变大5.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图A装置Cu和稀硝酸制取NOB.图B装置实验室制备Cl2C.图C装置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D.图D装置若溴水褪色则证明石蜡油分解产生不饱和烃6.下列有关实验原理、装置、操作或结论的描述,错误的是A.图1所示装置可实现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取代反应B.图2所示装置可分离CH3COONa溶液和CH3COOC2H5的混合液C.图3是原电池装置,有明显的电流D.图4所示装置可说明浓H2SO4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SO2具有漂白性、还原性7.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A 将铜粉加入到Fe2(SO4)3溶液中铜粉溶解,溶液由黄色变为蓝色铁比铜活泼B 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C某固体加入足量盐酸,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此固体物质一定是碳酸盐D 用某化合物做焰色反应实验火焰颜色为黄色该物质中一定含有Na+8.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用双氧水滴定KI-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达到滴定终点B 向食用加碘盐中加入食醋和KI溶液,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下层呈紫红色该食用加碘盐中含有KIO3C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鉴别NO2、溴蒸气试纸变蓝该气体为溴蒸气D 最后试管有浅黄色沉淀有机物中含有溴原子9.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10.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11.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A .X 若为苯,可用于吸收NH 3或HCl ,并防止倒吸B .除去CO 中的CO 2C .可用于分离C 2H 5OH 和H 2O 的混合物D .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2.20 mL1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ABCD目的比较碳酸根与碳酸氢根水解程度研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比较不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比较碳酸、醋酸和硼酸的酸性强弱实验方案13.侯氏制碱法制备碳酸氢钠的原理为NH 3+H 2O+CO 2 +NaCl=NH 4Cl+NaHCO 3↓,某化学小组用如图装置在实验室中模拟该制备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装置A中仪器X的名称为蒸馏烧瓶B.装置B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倒吸C.装置C中橡胶管的作用是平衡压强,使溶液顺利滴下D.实验开始后,应先打开K1一段时间,然后再打开K214.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对应的结论或解释正确的是选项操作现象结论或解释A 用洁净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吴黄色原溶液中有,无B 将与乙醇溶液共热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少量酸性溶液中溶液紫色褪去发生消去反应,且气体产物有乙烯C 向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得到澄清溶液与能大量共存D向盛有少量溴水的分液漏斗中加入裂化汽油,充分振荡,静置上、下层液体均近无色裂化汽油不可用作溴的萃取溶剂15.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MnO2过量,浓盐酸就可全部被消耗B .量筒中发生了取代反应C .生成蓝色的烟D .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了Cl2具有漂白性16.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A 向浓HNO3中加入炭粉并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石灰水变浑浊有NO2和CO2产生B 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乙醇溶液褪色乙醇具有还原性C 向稀溴水中加入苯,充分振荡、静置水层几乎无色苯与溴发生了反应D向试管底部有少量铜的Cu(NO3)2溶液中加入稀硫酸铜逐渐溶解铜可与稀硫酸反应17.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A 向含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BaCl2固体,溶液的红色变浅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B 将铜片与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铜将硫酸还原产生氢气C向浓度均为0.1 mol•L-1KCl和KI混合溶液中滴加2滴0.1 mol•L-1AgNO3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Ksp(AgI)>Ksp(AgCl)D室温下,用pH试纸测得:CH3COONa溶液的pH约为9,NaNO2溶液的pH约为8HNO2电离H+的能力比CH3COOH的强18.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甲装置:证明铁钉发生吸氧腐蚀B.乙装置:蒸发MgCl2溶液制无水MgCl2C.丙装置:制备Fe(OH)3胶体D.丁装置:除去Cl2中混有的HCl19.下列操作对应的现象不符合...事实的是A.将灼烧至黑色的铜丝插入无水乙醇,铜丝变成红色B.烧杯中出现白色沉淀,并能较长时间保存C.将胆矾晶体悬挂于盛有浓H2SO4的密闭试管中,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D.通入SO2气体后,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变浅20.下列仪器和装置,用橡胶管经过简单连接,可制备收集多种不同的纯净、干燥的气体 (考虑尾气吸收)。
2020年中考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有关实验现象与结论、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解析)
有关实验现象与结论、方案的设计与评价1.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用灼热的氧化铜去除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B.用滴加硫酸铜溶液的方法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钾溶液C.用稀盐酸去除CaO中混有的少量CaCO3D.采用相互刻划的方法,比较铜片和黄铜片的硬度2.下列实验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A.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K2SO4,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B.为制备Cu(OH)2可将Ba(OH)2溶液和适量CuSO4溶液混合,过滤C.鉴别NaOH、NaCl、CuSO4和稀盐酸四种溶液,不需添加任何试剂就可完成D.分离NaCl和MgCl2的固体,先加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过滤,向滤渣中滴加适量稀盐酸3.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4.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5.下列实验设计及操作,其现象足以说明结论的是( )6.下列图示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7.下列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或实验原理正确的是( )8.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9.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10.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或结论正确的是( )11.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12.下列实验中,实验原理和主要操作方法都符合实验目的的是( )13.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14.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水对铁生锈有无影响B.探究质量守恒定律C.检验碳酸盐D.探究甲烷的组成15.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16.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区分硬水和软水B.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C.探究接触面积对反应D.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速率的影响的气体中CO2含量17.下列关于实验现象及结论描述错误的是( )第17题图A.实验A中观察到通入二氧化碳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加热后石蕊溶液又由红变紫B.实验B中观察到一段时间后,去壳的熟鸡蛋掉入集气瓶中C.实验C中,a、b试管的气体体积之比为2∶1,a试管中生成的是氧气,b试管中生成的是氢气D.实验D中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18.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19.下列有关实验的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确定石蜡成分 B.比较纯碱与碘中含有碳元素的溶解性C.测溶液pH D.检验氢气的纯度参考答案1.C【解析】A.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实验方案可行。
2020高考化学冲刺复习第二轮第十六讲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 (1)①KMnO4 被 HCl 还原为 MnCl2,HCl 被氧化为 Cl2,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 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②应在装置 B 中装入饱和食盐水,以除去混在 Cl2 中的 HCl。洗气时,气体 应长管进、短管出。
③过量的 KOH 还能与 Cl2 发生歧化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l2+2KOH===KCl +KClO+H2O。
另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探究K2FeO4的性质 • ①取C中紫色溶液,加入稀硫酸,产生黄绿色气体,得溶
液a,经检验气体中含有Cl2。为证明是否K2FeO4氧化了Cl 方-案而Ⅰ 产取生少量Cal,2,滴加设K计SCN以溶下液至方过案量,:溶液呈红色
和
FeO
2- 4
的
氧
化
性
强
弱
关
系
相
反
,
原
因
是
_溶__液___酸__碱__性__不__同___。
③资料表明,酸性溶液中的氧化性 FeO42->MnO- 4 ,验证实验如下:将溶液 b
滴入 MnSO4 和足量 H2SO4 的混合溶液中,振荡后溶液呈浅紫色。该现象能否证
明氧化性 FeO24->MnO- 4 。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进一步设计实验方案。 理由或方案:_理__由__:__F_e_O__42_-_在__过__量__酸__的__作__用__下__完__全__转__化__为__F_e_3_+_和___O_2_,__溶__液___
• (4)在“沉镁”中生成Mg(OH)2·MgCO3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为 2Mg2++3CO32-+2H2O===Mg(OH)2·MgCO3↓+2HCO3-(或 2Mg2++2CO23-+
2021年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专题四化学实验第16讲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学案
第16讲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最新考纲考向分析1.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响原理和收集方法)。
2.设计、评价或改良实验方案。
3.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4.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
5.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6.以上各局部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1.客观题:主要依托实验验证物质的化学性质,并对已设计的方案是否符合实验要求作出判断。
2.主观题:将在综合实验设计题或工艺流程图题中,以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组成、构造与含量及其制备等为目的,考察原理、实验操作、有关的计算及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等。
考点一物质制备型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Z真题感悟hen ti gan wu (课前)1.(2021·江苏)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经过制取氨气、制取NaHCO3、别离NaHCO3、枯燥NaHCO3四个步骤,以下图示装置和原理能到达实验目的的是( C )A.制备氨气B.制取NaHCO3C.别离NaHCO3D.枯燥NaHCO3[解析] A项,制NH3需要用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加热进展反响,错误;B项,CO2应从长导管进短导管出,错误;C项,制得的NaHCO3为固体,用过滤法别离,正确;D项,加热时NaHCO3会分解,错误。
2.(2021·全国Ⅱ)由以下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C )实验现象结论A向2 mL 0.1 mol·L-1的FeCl3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复原性:Fe>Fe2+B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CO2具有氧化性C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NH4HCO3显碱性D向2支盛有2 mL一样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参加2滴一样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一支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K sp(AgI)<Ksp(AgCl)33+2+不变色,可证明复原性,Fe>Fe2+,A项正确;燃着的金属钠能在装有CO2的集气瓶中反响生成Na2CO3和C,说明CO2具有氧化性,B项正确;NH4HCO3受热分解生成的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只能说明NH3为碱性气体,不能确定NH4HCO3的酸碱性,C项错误;根据题中描述可知黄色沉淀为AgI,另一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AgCl析出,可证明K sp(AgI)<K sp(AgCl),D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讲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1.(2018·济宁二模)下列实验“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都正确的是( D ) 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A 分别测定饱和NaClO溶液与饱和CH3COONa溶液的pH,pH(NaClO)>pH(CH3COONa)ClO-结合H+的能力比CH3COO-的强B 25 ℃时,向pH等于2的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0.01 mol·L-1的稀盐酸,溶液的pH会变小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 将稀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滴入Fe(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氧化性:H2O2>Fe3+D 向2 mL 2% NaOH溶液中加入1 mL 1% CuSO4溶液,振荡后滴加0.5 mL 5%葡萄糖溶液,加热至沸腾,出现红色沉淀葡萄糖中含有醛基验目的,A项错误。
向pH等于2的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0.01 mol·L-1的稀盐酸,两溶液pH 相同,混合后氢离子浓度不变,醋酸电离平衡不移动,B项错误。
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滴入Fe(NO3)2溶液中,NO-3在酸性环境中具有强氧化性,能把Fe2+氧化为Fe3+,不能证明H2O2的氧化性大于Fe3+,C项错误。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新制的氢氧化铜用于检验葡萄糖中的醛基,反应出现红色沉淀,D项正确。
2.(2018·太原二模)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对应的实验结论均正确的是( B ) 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实验结论A.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2-4时,向溶液中滴加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2-4B.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发生泄漏时,用一根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然后靠近管道有白色烟产生时说明管道发生泄漏C.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Fe2+时,向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溶液变为无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D.向2 mL 0.1 mol·L-1硝酸银溶液中加入1 mL 0.1mol·L-1NaCl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几滴0.1 mol·L-1 Na2S溶液,有黑色沉淀生成该现象说明相同温度下,K sp(Ag2S)<K sp(AgCl)挥发出氨气,如果管道发生泄漏,则逸出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能看到白烟,B项正确。
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Fe2+时,向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如果溶液红色褪去则可证明有亚铁离子,溶液变为无色是不可能的,因为氯化铁溶液本身就显黄色,Cl-也使液性KMnO4褪色,C项错误。
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后还有剩余,硫化钠可与溶液中的银离子直接反应,无法证明哪种沉淀的溶度积更小,D项错误。
3.(2018·青岛二模)下列所述实验中,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B )生白色沉淀说明偏铝酸根能结合碳酸氢根电离出的氢离子,因此酸性HCO-3>Al(OH)3,B项正确。
能水解的盐溶液中的水的电离度不一定比纯水的大,例如亚硫酸氢钠溶液,C项错误。
氯水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但不能褪色,且氯气没有漂白性,溶于水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D项错误。
4.(2018·洛阳三模)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D )32244的水解显酸性,加入镁条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和氨气的混合气体,B项错误。
向溶液X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X中可能含SO2-4或SO2-3,或二者均有,C项错误。
将铜粉加入1.0 mol·L-1 Fe2(SO4)3溶液中,溶液变蓝,说明溶液中Fe3+能氧化铜,生成Cu2+,即氧化性Fe3+>Cu2+,D项正确。
5.(2018·潍坊一模)某化学实验小组欲用下列装置制备纯净的氯气及含氯化合物,并探究其性质。
(1)欲制备并收集一瓶纯净的氯气,选择上图中合适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_a(或b)、g 、h 、e 、f 、i 、j 、d(或m)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根据选择的装置,写出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 a 对应: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b 对应:2KMnO 4+16HCl===2KCl +MnCl 2+5Cl 2↑+8H 2O 。
(2)取100 mL 氯气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的“84”消毒液,持续通入过量的SO 2,溶液中开始出现黄绿色,后黄绿色逐渐褪去。
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可能原因是:①溶液中Cl -与ClO -反应所致,设计实验方案确认这种可能性:_取少量“84”消毒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观察溶液颜色变为黄绿色__。
② 2ClO -+SO 2===Cl 2+SO 2-4 所致(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再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所得沉淀的质量为w g ,则溶液中NaClO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0w233mol·L-1。
(3)在加热条件下,氯气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NaClO 3和NaCl 等,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Cl 2+6OH -===ClO -3+5Cl -+3H 2O 。
实验小组设计下图装置(加热装置略去)验证NaClO 3的性质。
已知:2NaClO 3+Na 2C 2O 4+2H 2SO 4(稀)===2ClO 2↑+2CO 2↑+2Na 2SO 4+2H 2O ;ClO 2与氯气的化学性质相似。
控制装置A 中分液漏斗活塞,缓慢滴加稀硫酸,观察到B 装置中的现象是_溶液变蓝__;装置C 吸收的物质是_ClO 2和CO 2__。
[解析] (1)欲制备并收集纯净的氯气,二氧化锰固体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气,该反应为固液反应,需要加热,选A 制Cl 2,KMnO 4固体和浓盐酸在不加热条件下就能生成氯气,该反应为固液反应,不需要加热,选B 制Cl 2,E 除HCl ,D 干燥,F 收集Cl 2,C 或G 除去尾气,故选用装置连接顺序为a(或b)、g 、h 、e 、f 、i 、j 、d(或m),a 对应: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b 对应:2KMnO 4+16HCl===2KCl +MnCl 2+5Cl 2↑+8H 2O 。
(2)①若为溶液中Cl -与ClO -反应使溶液为黄绿色,应取少量“84”消毒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 -+SO 2===Cl 2+SO 2-4;设NaClO 的物质的量为x mol ,则2NaClO ~SO 2-4~BaSO 4 2 mol 233 g x w gx =2w /233 molc (ClO -)=2w233 mol 0.1 L =20w 233mol·L -1。
(3)在加热条件下,氯气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NaClO 3,离子方程式为3Cl 2+6OH -===ClO -3+5Cl -+3H 2O ;控制装置A 中分液漏斗活塞,缓慢滴加稀硫酸,ClO 2将I -氧化为I 2,I 2能使淀粉溶液呈蓝色,观察到B 装置中的现象是溶液变蓝,装置C 吸收的物质是ClO 2和CO 2。
6.(2018·保定二模)碱式碳酸镁可用于牙膏、医药、化妆品等工业,化学式为4MgCO 3·Mg(OH)2·5H 2O ,某碱式碳酸镁中含有SiO 2杂质,为测定其纯度。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几个方案:方案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与硫酸充分反应,通过测定CO 2的质量计算纯度。
(1)乙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4MgCO 3·Mg(OH)2·5H 2O +5H 2SO 4===5MgSO 4+11H 2O +4CO 2↑ 。
(2)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为(装置可以重复使用)a_debcb__,丁的作用是_除去CO 2中的水蒸气__。
(3)当样品充分反应完后,缓慢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将装置中残留的CO 2全部赶出被完全吸收__。
方案Ⅱ①称取碱式碳酸镁样品m g ;②将样品充分高温煅烧,冷却后称量;③重复操作②,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m 1 g(用托盘天平称量)。
(4)下列仪器中,该方案不会用到的是_E__。
(5)判断样品完全分解的方法是_样品连续两次高温煅烧,冷却称量质量相差0.1_g 以内__;本实验至少需要称量_4__次。
(6)有同学认为方案Ⅱ高温煅烧的过程中会发生MgCO 3+SiO 2=====高温MgSiO 3+CO 2↑,会导致测定结果有误,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观点正确吗?_错误__(填“正确”或“错误”),请说明自己的理由:_该反应的发生不影响生成CO 2和水蒸气的量__。
[解析] (1)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MgCO 3·Mg(OH)2·5H 2O +5H 2SO 4===5MgSO 4+11H 2O +4CO 2↑。
(2)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通过干燥管吸收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干燥管的方向是“粗进细出”;为了防止空气中水蒸气、二氧化碳进入吸收二氧化碳的干燥管,需要再连接一个干燥管,故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debcb ,丁的作用是除去CO 2中的水蒸气。
(3)当样品充分反应完后,缓慢通入空气的目的是将装置中残留的CO 2全部赶出被完全吸收。
(4)该方案不会用到的是E 。
(5)判断样品完全分解的方法是样品连续两次高温煅烧,冷却称量质量相差0.1 g 以内;本实验加热前需要称量坩埚的质量、坩埚与药品的质量和,加热至质量恒重,至少称量两次,一共至少需要称量4次。
(6)错误。
理由:该反应的发生不影响生成CO 2和水蒸气的量。
7.(2018·汕头二模)实验室制取乙酸丁酯的装置有如图所示两种装置供选择: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如下表:乙酸 1-丁醇 乙酸丁酯 熔点(℃) 16.6 -89.5 -73.5 沸点(℃) 117.9 117 126.3 密度(g/cm 3) 1.05 0.810.88 水溶性互溶可溶(9 g/100 g 水)微溶_乙__(_由于反应物乙酸、1-丁醇的沸点低于产物乙酸丁酯的沸点,若采用甲装置,会造成反应物的大量挥发,降低了反应物的转化率,乙装置含有冷凝回流装置,可以冷凝回流反应物,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所以选乙装置__。
(2)该实验生成物中除了主产物乙酸丁酯外,还可能生成的有机副产物有(写出结构简式)_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__、 CH3CH2CH===CH2。
(3)酯化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为提高1-丁醇的利用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增加乙酸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或移走生成物)__。
(4)从制备乙酸丁酯所得的混合物中分离、提纯乙酸丁酯时,需要经过多步操作,下列图示的操作中,肯定需要的化学操作是_AB__(填选项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