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kV直流线路杆塔塔头空气间隙的直流叠加操作冲击放电特性 廖蔚明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直线杆塔结构设计策略探讨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直线杆塔结构设计策略探讨摘要:本文主要对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原则及优化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原则;优化策略一、前言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是一项耗资、规模较大的电网标准化工程。
它的实施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输变电电网工程质量,强化电网管理,提升供输电效率。
近年来为了加速我国的输变电电网工程改造,全面推进电网一体化进程,政府相继出台了不少行业标准。
在这一工程当中,线路工程杆塔费用支出在整个输电线路工程当中占据主导位置。
鉴于这种情况,在对8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相关的专业设计人员一定要针对工程所在地的基本情况,来对线路杆塔塔头进行科学合理化的设计,在保证线路杆塔塔头设计满足相关工程标准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控制成本,寻求线路杆塔塔头质量与成本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目前,我国8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的杆塔结构设计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因素,所以在设计中也需要逐步深入,满足项目设计的整体需求。
本文主要对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原则及优化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二、8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直线杆塔结构设计原则8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直线杆塔结构设计目前最科学、最常用的杆塔结构设计方法是极限状态设计法,其方法基础以概率理论为主。
相关人员在设计杆塔结构时,必须确保结构完全输电线路的严格电气性能规定,通过可靠度指标对杆塔构件的真实可靠度进行度量确定。
一般来说,杆塔结构的设计应严格遵守下列三大原则:一是必须坚持保证杆塔的刚度、稳定、强度和投入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为设计前提的原则。
二是结构设计应坚持结构形式简洁、构件布置科学、传力线路清晰、简单、直接、精短的设计原则。
三是应坚持合理降低钢材的消耗量,控制杆塔造价的合理性、经济性的设计原则。
在研究杆塔结构的设计方法时,不但要研究杆塔结构的构件承载力计算、力学模型计算、杆端节点机构分析等问题,而且要对杆塔模型的选择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塔头类型、铁塔节间、根开、坡度等的布局及改善提升方法。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电位转移电流特性研究
±800KV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电位转移电流特性研究摘要:电位转移是带电作业的重要环节,它是指作业人员通过导电手套或其他工具在距离带电体一定距离时迅速进入或者退出等电位的过程。
电位转移过程中,由于人与导线间的电场畸变,空气间隙会出现放电现象,形成的脉冲电流和暂态能量非常高,若防护不当会影响作业人员的安全作业。
为有效保障带电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在进行带电作业安全防护时,电位转移特性分析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800kV;带电作业;电位转移;流体力学模型;电场计算引言随着目前我国经济不断的提高,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而采用±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方式可提高线路走廊的单位面积的输送容量,减少了线路走廊及综合造价的需求。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是一种新型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其导线的布置、绝缘子的配置以及杆塔的结构都是具有比较新型的特点的,而这些新型特点的问题就会给线路的运行维护及带电作业上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运维部门需要针对±800kV特高压直流的输电线路相关的塔型及结构特点,对±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带电作业的最小安全距离和带电组合的间隙进行分析,并且为线路杆塔的设计技术提供了相应的参数以及直流输电线路建成以后带电作业的技术方面的相关依据,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测量±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空间离子流、合场及电位转移的脉冲电流,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建立了±800kV特高压的直流输电线路关于带电作业的安全与防护的措施。
1物理仿真模型1.1可行性分析由于人与导线间的电场产生畸变,当电位转移距离较小时,作业人员导电手套或者手持的电位转移棒尖端处会出现放电现象,并在极短时间内由流注放电发展为电弧放电。
这一过程产生的暂态能量会威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带电作业人员在距离导线0.5m左右处进行电位转移时都会发生放电现象。
云广±800kV直流线路仿真塔空气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特性
Ke o d : 0 VHV rjc; igp s th gi us;ltd orcin yw r s±8 0 DCpoeta a;wi i k r c n mp l a i e ret e tu c o
研究 不 同绝缘 子 片数 即不 同间 隙距离 下 ,塔头
i fm,两侧呈 梯形 ,中部宽 37 0 l 0 mm,边沿 宽 1 0 0 8 ml。立 柱上 部直 至 9 m 长 的部 分 ,横截 面为边 长 T l 370mm 的正 方形 。导线 排列方 式 为 v 形 串 , 缘 0 绝 子 串夹 角 为 9。导线采 用 6分裂 L J 604 钢 芯 0, G - 3/5
铝绞线 , 导线极间距离为 2 I 2T 1。典型直线杆塔塔头
21 0 0年 第 4卷 第 2期
21 0 0, V 1 4,No 2 o. .
南 方 电 网 技 术
S OUT HERN POW ER YS S TEM TECHNOLOGY
Hale Waihona Puke 系统 、配置与方法 S se . n g r t n& M eh d y tm Co f u a i i o to
2 C GT c n lg eerhC ne, u n zo 16 3 C ia . S eh oo yR sac et G agh u5 2 , hn ) r 0
Ab t a t h wi h n mp le d s h r e c a a trsis o i la a c t i lt n t we so u n n— Gu n d n sr c :T e s t i g i u s ic a g h r ce it far ce r n e a mu a i o r fY n a c c s o a g o g± 8 0 k 0 V
[PDF] ±800kV 输电线路直流复合绝缘子均压环结构研究
0 引言
复合绝缘子由于其优良的特性,在特高压直流 输电工程的外绝缘选择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复合 绝缘子的外形特点、金具结构和硅橡胶材料的低电 导率,使得电位分布极不均匀,在线路侧和杆塔侧 的绝缘子两端金具附近有高电场区域[1]。当绝缘子 和金具表面电场强度超过了电晕起始场强,就会产 生电晕放电,进而对电磁环境、绝缘材料的运行特 性等产生影响[2,3]。
composite insulator and tower
图 1±800kV 直流复合绝缘子试品及杆塔结构 图。绝缘子最小公称爬电距离为 30 000mm;分裂导 线采用 LGC-630×6。 1.2 轴对称模型和 3D 模型计算结果比较
800
忽略铁塔、分裂导线和大地的影响
700
考虑铁塔、分裂导线和大地的影响
∗ 基金资助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2006BAA02A31)。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Supported by National Key Projec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Supporting Programs of China(2006BAA02A31).
本文基于有限元数值仿真计算方法,建立了特 高压直流线路杆塔-导线-绝缘子的塔线三维电场 仿真模型,研究复合绝缘子及金具表面电场的影响 因素,并确定特高压复合绝缘子均压环的结构参 数。
1 塔-线-绝缘子三维电场仿真模型
1.1 模型的建立 由于空间电荷和离子流效应的影响,直流电压
作用下绝缘子的沿面电场分布与交流存在着一定 的差异。国网武汉高压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复合绝 缘子表面的电位分布规律在直流电压下与交流情 况大致相同[6],交流及离子流场中沿绝缘子轴向的 场强分量的差别在于导线、横担附近最大场强的比 值,交流电场中导线侧附近最大场强与杆塔侧附近 最大场强之比约 2.0,而在离子流场中,此比值随 电晕程度的加剧而减小[7]。迄今为止,在直流电场 的研究中,如果考虑离子流的影响,模型是建立在 一定假设条件下,如空间电荷只影响场强的大小但 并不改变场强方向等。在三维电场计算中,考虑离 子流的影响更加困难。
±500kV同塔双回线路杆塔空气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特性试验研究
摘 要 :在 海拔 2 10m 和 5 0 0m地 区对 ̄ 0 V 同塔双回线路杆塔 空气间隙的操作冲击放 电特性进行试验研究 ,在 实验 50k
条 件 下 ,获得 了上 、 下层 间 隙的 5 %放 电 电 压 曲 线 ,验 证 了下 横担 的 存在 对 上层 空 气 间 隙 的操 作 冲 击放 电特 性 无 明显 0
u e i a pp r ar g p.By o p rn h x rm e t lr s t tt s liu s n att e c r c in m e h nd e is ofc re to c m a i g t e e pe i n a e uls a he e att de ,a liud ore to t od a a s re o r c in
中图 分 类 号 :T 5 M82
文献 标 志 码 :A
±5 0 k 同塔双 回线 路杆 塔 空气 间隙 0 V
操 作 冲 击放 电特性 试 验研 究
赵林杰 ,黎小林 ,孙 昭英 ,李锐海 ,吕金壮 ,赵宇 明 ,丁玉剑
( . 南 方 电 网科 学研 究 院 ,广 州 5 08 ;2 中 国电 力科 学研 究院 ,北 京 10 9 1 10 0 . 0 12)
e p r n a l t d e t h l t d so 0 m n 0m . e c r e f5 % f s o e o t g v rt e u p ra d l we i g p x ei me t l su id a e at u e f2 1 a d 5 Th u v so 0 l h v rv l e o e p e n o rar a s y t i 0 a a h we e g ie , n sv rf d t a e l we r o et we ie e l i l n e c n t e f s o e h r c e i i sa h r an d a d i wa ei e h tt o ra m ft o rg v s a n g i be ifu n e o h l h v rc a a trs c t e t i h h g a t t
±800kV直流输电工程空气间隙放电特性试验及间隙距离选择D08-1961
根据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系统所关于±800 kV 锦 苏线的内过电压研究报告[5],如果不考虑直流线路逆
10
孙昭英等:±800 kV 直流输电工程空气间隙放电特性试验及间隙距离选择
Vol. 32 No. 22
变侧不投旁通对紧急停运时的故障形式,直流线路沿 线最大暂态过电压出现在 0.1 pu 功率下线路中点故 障时非故障极线路中点,过电压值为 1 308 kV。
KEY WORDS: ±800 kV UHVDC power transmission;air gap;flashover characteristics;gap distance
摘要:针对±800 kV 直流输电线路直线塔真型尺寸模拟杆塔 空气间隙进行了 50%操作冲击和雷电冲击放电特性试验研 究,给出了±800 kV 杆塔最小间隙距离的推荐值;对±800 kV 直流换流站典型极母线空气间隙进行了 50%操作冲击放电 特性试验研究,给出了±800 kV 换流站典型电极最小间隙距 离的推荐值。
试验按照 GB/T 16927.1—1997《高电压试验技 术第一部分:一般试验要求》和 GB/T 16927.2—1997 《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二部分:测量系统》规定的试
第 32 卷 第 22 期
电网技术
9
验和测量方法进行,并将试验电压数据修正到标准 气象条件下。试验布置如图 1 所示。
图 1 7 200 kV/480 kJ 冲击电压发生器和 7 200 kV 分压器 Fig. 1 7 200 kV/480 kJ impulse voltage generator and 7 200 kV divider
1 693
6.0
1 600
1.11
1 759
6.4
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专业》案例分析试题B卷(附答案)
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专业》案例分析试题B卷(附答案).第 1 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 案例分析题 > 某地区计算建设一座40MW,并网型光伏电站,分成40个1MW发电单元,经过逆变、升压、汇流后,由4条汇集线路接至35kV配电装置,再经1台主变压器升压至110kV,通过一回110kV线路接入电网。
接线示意图见下图。
电池组件安装角度32°时,光伏组件效率为87. 64%,低压汇流及逆变器效率为96%,接受的水平太阳能总辐射量为1584KWh/m2,综合效率系数为0.7,计算该电站年发电量应为下列哪项数值?{A}. 55529MWh{B}. 44352MWh{C}. 60826MWh{D}. 37315MWh正确答案:B,第 2 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 案例分析题 > 某地区计算建设一座40MW,并网型光伏电站,分成40个1MW发电单元,经过逆变、升压、汇流后,由4条汇集线路接至35kV配电装置,再经1台主变压器升压至110kV,通过一回110kV线路接入电网。
接线示意图见下图。
本工程光伏电池组件选用250P多晶硅电池板,开路电压35.9V,最大功率时电压30.10V,开路电压的温度系数-0. 32%/t,环境温度范围:-35?851,电祂片设计温度为251,逆变器最大直流输入电压900V,计算光伏方阵中光伏组件串的电池串联数应为下列哪项数值?{A}. 31{B}. 25{C}. 21{D}. 37正确答案:C,第 3 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 案例分析题 > 某地区计算建设一座40MW,并网型光伏电站,分成40个1MW发电单元,经过逆变、升压、汇流后,由4条汇集线路接至35kV配电装置,再经1台主变压器升压至110kV,通过一回110kV线路接入电网。
接线示意图见下图。
若该光伏电站1000kVA分裂升压变短路阻抗为6. 5%,40MVA(110/35kV)主变短路阻抗为10.5%,110kV并网线路长度为13km,采用300mm2架空线,电抗按0.3IV km考虑。
±800_kV_特高压输电塔动力特性分析
第 40 卷第 2 期2024 年4 月结构工程师Structural Engineers Vol. 40 , No. 2Apr. 2024±800 kV特高压输电塔动力特性分析董新胜1任顺恩2,*冯浩琪3(1.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乌鲁木齐 830011; 2.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郑州 450001;3.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杭州 310022)摘要针对在输电塔杆塔结构设计和动力特性的研究中难以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准确获得塔身动力响应的问题,基于±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直线塔,建立塔-线-基础体系有限元模型,采用p-y 曲线法建立离散非线性弹簧模拟土体对结构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单塔、三塔两线、塔-线-基础体系等不同计算模型的特高压输电塔的动力特性,并与现场试验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输电线的质量和刚度对输电塔的动力特性有一定的影响,塔线耦合作用不可忽略。
考虑桩-土相互作用使输电塔自振频率降低。
与单塔模型相比,塔-线-基础体系模型计算得到的频率相对较小,与实际测试频率更为接近,验证了塔-线-基础体系模型的合理性。
关键词输电塔,塔-线-基础体系,动力特性,p-y曲线,计算模型Analysis of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800 kVUHV Transmission TowerDONG Xinsheng1REN Shunen2,*FENG Haoqi3(1.Xinjian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Urumqi,Wulumuqi 830011, China; 2.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China; 3.China United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Limited, Hangzhou 310022, China)Abstract In the study of the structural design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mission tower structures,the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the tower's dynamic response 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pose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800 kV Ultra-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UHVDC) transmission line towers and establishes a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tower-line-foundation system. The p-y curve method is employed to represent the discrete nonlinear springs simulating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Different computational models, including single-tower, three-tower two-line, and the tower-line-foundation system,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concerning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UHV transmission towers. The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the mass and stiffness of the transmission line on the tower's dynamic behavior,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tower-line coupling. The inclusion of pile-soil interaction results in a reduction in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transmission tower. The tower-line-foundation system model yields frequencies that are relatively smaller compared to the single-tower model, and they are closer to the frequencies observed in field tests, validating the rationality of the tower-line-foundation system model.Keywords transmission tower,tower-line-foundation system,dynamic characteristics,p-y curve,calculation model收稿日期:2023-03-20作者简介:董新胜,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电网电器相关工程研究。
±800kV直流线路导线间隔棒次档距布置方案的探讨
摘要:在总结国内外多分裂导线问隔棒安装距离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目前最常片j的侯效法计算理论,提出了
±800kV直流线路导线间隔棒次档距的布置方案。
Abstract:This article sulnmanzes spacer danlpefs arlanging rules of the domestic and overseas multi-conductors.and advances the arranging scheme in±800kV UHVDC Transmission line based on the Hearshaw theory
N=4,So-0.55S,Si=SxO.925,S:2Sxl.075,S,=
SxO.925,S,-L_SoS广_S'_S 3;
N>4且为奇数,s。=0.55S,Sl-S。xO.925,s,-Sx
1.075,S,;SxO.925,S。=S×1.075,…,S。=L—S。一Sr_‘
S¨1;
N>4且为偶数,s。-0.55S,s。-S。xO.925,S:-Sx
●规划与设计
●规划与设计
i800kV直流线路导线间隔棒次档距布置方案的探讨
Discussion On Spacer Damper's Arranging Scheme in士800kV UHVDC Transmission Line
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林方新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Design Institute Lin Fangxin
Smax,间隔棒的数量为N,.目11N-int(L/Smax)+1, int意为取整。这样确定的间隔棒数量,恒使平均 次档距小丁Smax。
对于架空线路,加拿大的恩居公司规定两级 最大平均次档距,开阔地带取69m,非开阔地带 取76m。我国在500kV超高压送电线路中最大平均 次档距取用66m。
±800 kV直流线路直线塔极间距的影响分析
Ab s t r a c t :
I t i s v e r y i mpo r t a n t t o s e l e c t t he po l e s p a c i ng r e a s on a bl y t o c o n t r o l t h e e l e c t r o ma g n e t _
s t u d y o n he t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p o l a r s pa c i n g a n d t o we r we i g ht , a n d a r e a s o na le b c h o i c e o f p o l e
i c e n v i r o n me n t a n d r e d u c e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c o s t o f t h e D C l i n e p r o j e c t . A i mi n g a t s u c h e l e c t r o ma —
第3 3卷 第 2期
2 0 1 7年 4月
上
海 电 力 学 院 学
报
V0 1 . 3 3. No 2
J o u ma l o f S h a n g h a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El e c t r i c Po we r
800KV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空气间隙设计
800KV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空气间隙设计摘要:根据国内外有关技术规程、试验数据 , 参照±500kV 直流输电线路的试验数据、设计及运行经验 , 通过直流击穿场强、塔头间隙的计算 , 提出了±800kV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在各工况下空气间隙的计算方法, 对各工况下不同海拔的空气间隙计算结果进行了修正。
通过对仿真塔试验结果的分析比较, 提出了各工况下设计的推荐参数。
通过合理选取操作过电压工况下的空气间隙, 从而保证线路安全运行, 控制工程投资。
关键词:空气间隙;直流特高压输电线路;海拔修正1国内外现有超高压直流输电系统1.1国内外现有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我国于20 世纪80 年代初开始, 已陆续建成 ±500kV葛 ( 州坝 )—上 ( 海南桥 ) 线等 6 条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 , 总输送容量达到 12360MW。
国外比我国早 20 年开始陆续建设了多条直流输电线路。
目前运行的最高电压等级直流输电线路为巴西 1990 年建成投产的±600kV 伊( 泰普 )—圣 ( 保罗) 线。
1.2国内外超高压直流输电空气间隙研究目前 , 国内外对 ±500 ~ 600kV 电压等级的直流输电研究较多且已经成熟 , 但对 ±800kV直流系统的外绝缘研究相对较少。
随着相关理论研究的深入 , 以及试验数据的进一步完善 ,±500kV 直流输电线路塔头空气间隙取值已基本趋于一致, 具体参见 DL/T436—2005《高压直流架空送电线路技术导则》。
目前, 我国正在规划设计向家坝至上海、楚雄至穗东 ±800kV 特高压直流线路。
对于 ±800kV 直流系统的外绝缘研究也正在逐步深入。
2±800kV 特高压直流塔头空气间隙计算选择2.1直流击穿场强的确定空气间隙击穿电压和电场不均匀程度关系极大, 电场越均匀击穿电压越高。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空气间隙设计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空气间隙设计摘要:本文以空气间隙外绝缘设计和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关键词:±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空气间隙设计引言±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能有效促进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实现节能减排的清洁能源项目,是地区经济崛起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基础性工程。
直流线路绝缘子积污速度快、污闪电压低,不同海拔高度及污区分布下各种类型绝缘子串的长度均需满足不同工况下各种过电压水平的要求,±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的绝缘配合主要需要考虑空气间隙的取值。
特高压多端直流输电可以灵活地匹配多个不同外送容量的送端和多个不同受端,实现大容量长距离的多端电能输送,节省宝贵的输电走廊资源,下面以某在建超高压多端直流输电工程为例就空气间隙的设计进行简要介绍。
1空气间隙外绝缘设计1.1空气间隙承受的电压根据特高压直流线路过电压的预测,输电线路空气间隙可能承受的电压参考值如表1所示。
表1特高压直流线路空气间隙承受的电压空气间隙的正极性击穿电压低于负极性。
线路空气间隙的选取应采用正极性击穿电压的数据。
图1是昆明特高压试验基地得到的棒-板间隙下的正极性放电特性曲线,包括有直流电压、雷电冲击(1.2µs/50µs)和操作冲击电压(250µs/2500µs)。
由图1可知,直流电压和雷电冲击50%放电电压与间隙距离呈线性关系,而操作波下放电电压与间隙距离为非线性关系,具有“饱和”效应,大于7m间隙后平均操作冲击放电电压已低于200kV/m。
比较不同电压形式下的曲线,相同间隙距离下操作冲击的放电电压明显低于直流和雷电冲击电压,且较长间隙下呈现“饱和”趋势。
正极性操作波的试验数据可用作特高压直流线路空气间隙的设计参考。
图1棒-板间隙正极性放电特性曲线1.2操作冲击电压波形的选择特高压系统中采用何种波形的冲击电压开展外绝缘试验存有一定争议。
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线路用避雷器的研制
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线路用避雷器的研制发表时间:2017-09-07T16:15:50.957Z 来源:《电力设备管理》2017年第7期作者:陶奕余斌王文敏[导读]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曾对仿真模拟塔头进行了一系列相关试验,对±800kV真型塔头雷电冲击电压放电特性进行了研究。
湖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湖北武汉 430000摘要: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具有输电距离长、线路分布广的特征。
在地理条件复杂、气温气象变化大、地形地貌恶劣的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气象变化剧烈的地区,由于雷电活动频繁而且不规律,因此线路容易收到雷电干扰,给输电工作带来不安全因素。
需要对雷击造成的故障进行分析,对非故障性雷击、故障性雷击、普通故障等进行分类,得到正确的雷击特性的分析数据对于线路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线路;避雷器1±800kV直流线路雷击闪络特性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曾对仿真模拟塔头进行了一系列相关试验,对±800kV真型塔头雷电冲击电压放电特性进行了研究。
对真型塔头空气间隙进行雷电冲击放电特性试验表明,±800kV塔头间隙雷电冲击放电电压与空气间隙距离保持着较好的线性关系,并且雷电冲击的放电路径集中在均压环到横担、均压环到立柱的最短空气间隙路径上,其放电弧道呈直线状,充分反映出雷电冲击放电路径主要沿着最短空气间隙距离发展的特性。
试验结果表明,海拔1000m以下,在操作冲击电压下,导线与杆塔的净空气距离达到6.1m时,可以满足对空气间隙的最低要求,此时塔头空气间隙的雷电冲击放电电压约为3660kV。
2±800kV直流线路避雷器设计要点区别于交流线路避雷器,直流线路避雷器在运行条件、工作原理与之有很大的不同。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交流线路避雷器可利用电流自然过零点的时机来切断续流,而直流线路避雷器没有电流过零点可以利用,因此直流线路避雷器灭弧较为困难;②正常运行时,由于直流积污,直流线路避雷器的污秽情况更加严重;③直流线路避雷器外绝缘要求高。
绝缘护层对动车组电缆连接器雷电冲击闪络电压的影响分析
绝缘护层对动车组电缆连接器雷电冲击闪络电压的影响分析马建桥;律方成;谷山强;汪佛池;张相宁;田铭兴【摘要】为提高动车组高压设备箱电缆连接器端部中心点到箱体内壁间空气间隙的雷电冲击电压耐受值,基于串联介质分压原理和静电场理论,分析护层结构及位置对改善电场分布、提高雷电冲击闪络电压耐受性能的可行性.通过理论及仿真验证不同厚度、不同安装方式的护层组合安装方式的设计效果,表明空气间隙中加装的护层厚度及位置影响电场强度分布.试验结果表明:2 mm厚护层经50次左右的试验后被击穿;大于3 mm厚的护层经300次试验后依旧完好.紧贴电缆连接器端部,包覆两层护层后的雷电冲击闪络电压值可达235 kV,提高值为80 kV,结论可为现场应用加装护层提高间隙雷电冲击闪络电压耐受值提供依据.【期刊名称】《铁道学报》【年(卷),期】2018(040)011【总页数】7页(P48-54)【关键词】动车组;电缆连接器;绝缘护层;雷电冲击电压;电场分布【作者】马建桥;律方成;谷山强;汪佛池;张相宁;田铭兴【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河北保定071003;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防雷输电技术中心,湖北武汉430074;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河北保定071003;河北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究中心,河北唐山063035;甘肃省轨道交通电气自动化工程实验室技术中心,甘肃兰州 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94.3自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开通以来,高速铁路进入快速发展时代[1]。
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高铁运营里程数已达2.5万km。
到2020年,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数将达3万km,铁路复线率达到60%,电气化率达到70%[2]。
动车组列车是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动车组高压供电系统是动车组列车的核心部件[3]。
此高压系统主要由受电弓、高压隔离开关、T型电缆头、电缆、高压设备箱、牵引变压器、变流器和牵引电机等器件组成。
海拔2500 m地区±800 k V特高压阀厅空气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特性
海拔2500 m地区±800 k V特高压阀厅空气间隙操作冲击
放电特性
马旭东;包正红;耿江海;张成磊;李渊;丁玉剑;蒋玲;王生富
【期刊名称】《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
【年(卷),期】2024(45)3
【摘要】为准确获得2 500 m海拔以上的±800 kV特高压直流工程送端阀厅的内部设计尺寸(汉语是半句话,用句号不太合适,请作者检查)。
本文在2 500 m海拔的西宁高海拔试验基地,采用升降法开展了相间和相对地间隙的放电特性试验,得到了典型间隙的操作冲击放电电压U50,并给出了放电电压与间隙距离的拟合公式。
试验结果表明:空气间隙类型决定其放电特性曲线的增长率的不同,电极上均压球电极曲率半径的增大可以显著提高间隙的操作耐受能力,而针对同一种空气间隙来说,正向操作冲击电压施加的电极部位不同会直接导致放电特性曲线的不同。
【总页数】10页(P88-97)
【作者】马旭东;包正红;耿江海;张成磊;李渊;丁玉剑;蒋玲;王生富
【作者单位】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青海省高海拔电力研究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7
【相关文献】
1.2400 m海拔下换流站阀厅内金具空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放电特性
2.云广±800 kV 直流线路仿真塔空气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特性
3.高海拔带电作业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特性及放电电压校正
4.±800kV直流线路杆塔塔头空气间隙的直流叠加操作冲击放电特性
5.海拔2200 m地区正极性操作冲击下大直径球-板间隙放电统计时延特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海拔500 kV交流线路空气间隙及海拔修正试验研究
高海拔500 kV交流线路空气间隙及海拔修正试验研究罗琦;王强;李力;丁玉剑;艾鹏【摘要】介绍了在海拔4300 m地区对500 kV直线塔模拟塔头导线-塔身空气间隙的操作冲击放电、雷电冲击放电和工频放电特性试验研究,实验得到了塔头空气间隙不同电压的放电特性曲线.根据海拔0 m和海拔4300 m地区的500 kV塔头间隙的试验结果,采用插值法,计算得到了不同海拔地区的塔头空气间隙的放电电压,同时得到了海拔4000~5500 m地区塔头间隙冲击放电电压的海拔校正系数,推荐了适用的海拔校正方法.最后,给出了海拔4000 m以上500 kV输电线路所需的最小空气间隙距离值.【期刊名称】《四川电力技术》【年(卷),期】2018(041)003【总页数】8页(P17-24)【关键词】高海拔;500kV;空气间隙;海拔校正;操作冲击;雷电冲击;工频放电【作者】罗琦;王强;李力;丁玉剑;艾鹏【作者单位】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21;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21;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21;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192;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852近年来,中国先后建设了乡城—水洛、川藏联网等500 kV电压等级的高海拔工程,上述工程中,输电线路塔头空气间隙的取值大都借鉴已有的海拔校正方法,或者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开展了少量的试验,所得结果不能完全满足后续西藏等高海拔地区500 kV输电工程建设的需求。
为了确保500 kV输电工程在高海拔地区的可靠性,需要对高海拔地区空气间隙放电特性和海拔校正开展研究,通过试验研究获得海拔4000~5500 m地区500 kV输变电工程外绝缘特性的关键设计参数,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确保工程技术可靠性和经济性[1-5]。
下面重点对高海拔地区500 kV输电线路空气间隙放电特性和海拔校正进行了研究,开展了高海拔地区500 kV输电线路的典型杆塔边相雷电冲击、操作冲击和工频放电特性试验,通过实验获得了相应的放电特性曲线,研究了海拔4000~5500 m地区的500 kV输电线路海拔校正系数,以此作为参考,探索了适用于此海拔高度下的海拔校正方法,并对海拔4000 m以上500 kV输电线路所需的最小空气间隙距离进行研究。
±800kV直流线路直线塔极间距的影响分析
±800kV直流线路直线塔极间距的影响分析林建营【摘要】合理设计直流线路的极间距对控制直流线路工程电磁环境和降低工程建设费用意义重大.针对无线电干扰、可听噪声、离子流密度和合成电场强度等电磁环境指标,分别给出了其与极间距之间量化的影响指标;分析了空气间隙、V型串长及夹角对直流线路的极间距影响;结合极间距与塔重的关系研究,给出了合理的极间距选择方法.【期刊名称】《上海电力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3)002【总页数】5页(P134-137,144)【关键词】极间距;电磁环境;空气间隙;V型串长及夹角【作者】林建营【作者单位】福建永福电力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线路设计部,福建福州3501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713.8;TP273目前,全球经济正高速发展,输电工程的电磁环境越发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输电线路结构则是决定电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当合理地设计输电工程的结构以满足环保条例标准.直流线路正负极导线分裂中心间的垂直距离称为极间距,合理选择极间距对确保输电工程的电磁环境、满足环保的要求和降低工程建设费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已(在)建±800 kV直流线路工程设计运行经验,分析电磁环境、空气间隙、V型串长及夹角对极间距的影响,并计算出6×1 250 mm2截面导线在不同海拔、不同污秽区、不同风速下满足要求的直线塔极间距值.1.1 无线电干扰根据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1],在海拔1 km以内且在架空线路正极性导线对地投影附近20 m处,时间和置信度为80%的0.5 MHz电磁干扰限值为58dB(μV/m);而在海拔超过1 km的区域,该指标需根据海拔高度进行适当修正.根据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研究报告,导线表面最大场强计算公式为:式中:U——极导线对地电压,kV; N——分裂导线数; S——极间距,cm; H——极导线对地距离,cm; r——子导线半径,cm; Rc——子导线圆的半径,cm.根据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的规定[2],双极直流线路无线电干扰(平均值)强度计算公式为:E=38+1.6(gmax-24)+46lgr+式中:E——距离为D的点晕无线电干扰场强,dB或μV/m;N——分裂导线数;D ——正极性导线与所求点之间的距离,式(2)适用于D<100 m;ΔEW——气象修正项,海拔500 m以上按每300 m增加1 dB(μV/m)的标准进行海拔高度影响修正;ΔEf ——干扰频率修正项;f——测量频率,MHz,式(3)适用于0.15~30 MHz频段.根据以上公式,±800 kV直流线路导线对地距离取18 m时,6×1 250 mm2截面导线在不同海拔高度下线路无线电干扰满足限值所需的最小极间距见表1.1.2 可听噪声根据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1],在海拔1 km以内且在架空线路正极性导线对地投影附近20 m处,电晕导致的可听噪声限值为48 dB(A);而对于超过1 km的人迹罕至区域,该指标不得超过50 dB(A).由于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推荐公式只适用于以下情况:表面场强为15~30 kV/cm,子导线直径为2~5 cm且分裂导线数为1~6,本文选用美国邦维尔电力局推荐的公式:AN=-133.4+86lggmax+40lgDeq-11.4lgD式中:AN——可听噪声,dB(A); Deq——导线等效直径,0.66n0.64d(n>2),mm.式(4)适用于处于春秋晴朗时节可听噪声L50值时,而对于夏冬季可听噪声则需适当±2 dB(A),天气较差时,则应减去6~11 dB(A).式(4)对海拔高度500 m以下区域适用,对于海拔高度500 m以上区域,需对可听噪声进行修正,海拔每升高1 000 m,可听噪声增加2.2 dB(A).根据以上公式,±800 kV直流线路导线对地距离取18 m时,6×1 250 mm2截面导线在不同海拔高度下线路可听噪声满足限值所需的最小极间距见表2.1.3 地面合成电场场强以及离子流密度根据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1],晴天时,直流线路下地面合成电场强度限值为居民区不超过25 kV/m,一般非居民区不超过30 kV/m;当直流线路邻近民房时,在湿导线情况下房屋所在地面的未畸变合成电场强度不得超过15 kV/m;当晴天时,直流线路下地面离子流密度限值为居民区不超过80 nA/m2,一般非居民区不超过100 nA/m2.由半经验公式地面某点的合成场强Es为[3]:式中:U0——电晕起始电压,kV;g0——导线起始电晕场强,kV/m;m——导线表面粗糙系数,晴天时取0.49,雨天时取0.38;δ——相对空气密度. 式(5)中Ke=f(U/U0),可根据H/r′和U/U0由图1查曲线求得,其中r′为分裂导线等效直径.由图2查曲线求得饱和电晕时所求点对应的值:地面某点的离子电流密度为[3]:其中Ki=f′(U/U0),由H/r′和U/U0的比值按图3获取,并由图4查曲线求得饱和电晕时所求点对应的值:经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研究表明,地面标称场强计算公式为[3]:式中:X——距线路中心线的距离,m.根据式(9),±800 kV直流线路导线对地距离取18 m,极间距取19 m,6×1 250 mm2截面导线在不同海拔高度下的合成场强和离子流密度值的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导线对地距离为18 m,极间距为19 m时在不同海拔高度下均满足晴天地面合成场强(30 kV/m)、离子流(100 nA/m2)的限值要求.与电磁环境一样,塔头空气间隙也是影响±800 kV直流输电线路极导线间距的重要因素,最小极间距需要的空气间隙及串长与V串夹角示意图见图5.具体控制参数如下:±800 kV直流输电线路操作过电压间隙如表4所示[4],6×1 250 mm2截面导线空气间隙最小极间距如表5所示.±800 kV直流输电线路极导线间距除受电磁环境和空气间隙制约外,还受绝缘子串长和V串夹角的影响,具体控制参数为:各污区复合绝缘子结构高度如表6所示[4].考虑金具的长度为0.9 m,绝缘子V串角度为85°~95°时,6×1 250 mm2截面导线最小极间距如表7所示.塔头大小由直线塔极间距决定,因此极间距也是决定铁塔的耗材需求和走廊宽度的重要因素.根据已(在)建±800 kV直流线路工程设计经验,直线塔极间距与塔重的关系如下:(1) 轻中冰区直流线路,直线塔的塔重增幅约为极间距增幅的1/2;(2) 重冰区直流线路,直线塔的塔重增幅约为极间距增幅的2/3.(1) 直线塔极间距由电磁环境、最小空气间隙和V型串长及夹角控制;(2) 影响直线塔极间距的主要因素是V型串长及夹角,电磁环境和空气间隙对极间距的影响较小;(3) V型串夹角对极间距的影响明显,风速越大要求的绝缘子V串夹角越大,相应的极间距也要增加;(4) V型串长对极间距的影响明显,海拔越高、污染越严重要求的绝缘子V串越长,相应的极间距也要增加;(5) 极间距的大小对塔重的影响很大,如何减小极间距是控制铁塔技术指标的关键因素之一.【相关文献】[1]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GB 50790—2013 ±800 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3.[2] 全国电力线、高压设备和电力牵引系统的无线电干扰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DL/T691—1999 高压架空送电线路无线电干扰计算方法[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3] 李本良.灵州~绍兴±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1 250 mm2导线电磁环境影响及极间距优化研究[R].北京: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2013.[4] 周刚.灵州~绍兴±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绝缘配合及空气间隙深化研究[R].成都:西南电力设计院,2013.。
±800 kV直流二联复合绝缘子耐张串均压环参数设计
±800 kV直流二联复合绝缘子耐张串均压环参数设计王黎明;刘敏;关志成;赵宇明;谢竹青;郁杰【期刊名称】《南方电网技术》【年(卷),期】2010(004)004【摘要】为了给±800 kV直流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耐张串提供合理的均压环配置方案,采用场域分解的方法将三维无界场域分解成有界子区域,使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800 kV直流输电线路二联复合绝缘子耐张串的电场分布,并分别进行了均压环参数优化设计.应用ANSOFT软件建立±800kV直流线路带杆塔、导线、绝缘子耐张串的三维模型,研究了均压环的管径、环径和抬高距对耐张串电场分布的影响规律,基于控制电场强度的考虑得到了均压环结构参数的优化配置方案.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安装了设计的均压环后,复合绝缘子护套、金具、均压环表面最大电场强度均能满足要求.【总页数】5页(P19-23)【作者】王黎明;刘敏;关志成;赵宇明;谢竹青;郁杰【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广东深圳 518055;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广东深圳 518055;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广东深圳 518055;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广州 510080;南通市神马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通 226553;南通市神马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通 2265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854【相关文献】1.±800kV直流系统用棒形支柱瓷芯复合绝缘子电场分布计算及均压环配置优化[J], 孙西昌;罗兵;陈子岩;黎小林;刘鹏;饶宏;魏劲容2.500 kV交直流线路耐张串使用复合绝缘子的可行性分析 [J], 张海兵;曹轩;王刚;魏强华3.800kV直流输电线路耐张绝缘子串整体更换方案设计及应用 [J], 侯金华;高虹亮;陈显坤;郑杨亮;夏立伟4.±800kV直流二联复合绝缘子耐张串均压环参数设计 [J], 王黎明;刘敏;关志成;赵宇明;谢竹青;郁杰5.±800kV线路直流复合绝缘子均压环结构研究 [J], 司马文霞;武坤;李立浧;杨庆;黎小林;罗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卷 第9期 电 网 技 术 V ol. 32 No. 9 2008年5月Power System Technology May 2008文章编号:1000-3673(2008)09-0006-04 中图分类号:TM855 文献标识码:A 学科代码:470·4037 ±800 kV直流线路杆塔塔头空气间隙的直流叠加操作冲击放电特性廖蔚明1,崔国华2,孙昭英1,李成榕2(1.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 100192;2.高电压与电磁兼容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市昌平区 102206)Flashover Test on Air Clearances of ±800 kV DC Transmission Tower WithSwitching Surges Superimposed on DC VoltageLIAO Wei-ming1,CUI Guo-hua2,SUN Zhao-ying1,LI Cheng-rong2(1.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Haidian District,Beijing 100192,China;2.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High V oltage & EMC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Changping District,Beijing 102206,China)ABSTRACT: Research materials and literatures at home and abroad show that there is evident difference between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 of air clearance under pure switching surge and under DC pre-voltage superimposed with switching surge. It might influence the selection of air clearance for high voltage transmission tower. Therefore, in design of air clearance of UHVDC towers it is necessary to research the influence of pre-voltage on the conductor. By means of discharge test on air clearance of real size simulation tower head , the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of UHVDC tower air clearances under DC pre-voltage superimposed with switching surge are researched and the test data are obtained. By comparison with the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 of pure switching surge, it is discovered that the discharge voltage of tower air clearance under superimposed voltages is higher than that under pure switching surge by 2% to 4%. Thus, from the viewpoint of operational security, it is feasible to adopt the test data from pure switching surge in UHVDC tower air clearance design.KEY WORDS:±800 kV DC power transmission;tower;air clearance;switching surge superimposed on DC pre-voltage摘要:国内外的文献资料表明空气间隙的放电特性在纯操作波和直流预电压情况下有很大的差别,这对高压输电线路塔头空气间隙的选择可能会有影响,因此在我国直流特高压杆塔空气间隙设计中需要对导线上直流预电压的影响进行研究。
通过真型尺寸模拟塔头空气间隙放电试验,研究了特高压线路杆塔空气间隙在直流预电压叠加操作冲击下的放电特性,得到了叠加电压的试验数据。
通过与纯操作冲击放电特性的比较,发现叠加电压情况下杆塔空气间隙的放电电压比纯操作冲击情况下高2%~4%,因此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在特高压杆塔空气间隙设计中,采用纯操作冲击电压试验数据是可行的。
关键词:±800 kV直流输电;杆塔;空气间隙;直流叠加操作冲击0 引言由于我国的一次能源分布与能源需求之间不平衡[1]。
为优化国家能源配置,充分利用西南地区丰富的水力资源,国家电网公司决定建设±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外绝缘选择是±800 kV直流输电工程在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的最重要因素之一[2],而塔头空气间隙的选择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传统的交流输电线路设计中,一般不需考虑工频电压对操作冲击的影响;而在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由于直流电压持续施加在导线上,且幅值较高,因此预先存在的直流电压对空气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特性的影响就值得考虑[3]。
关于直流预电压对空气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特性的影响,日本的研究结果[4]表明:棒–板空气间隙正操作冲击叠加正直流预电压的击穿电压比纯操作冲击高7%;负直流预电压叠加正操作冲击的击穿电压比纯操作冲击低4%~7%;正直流预电压叠加负操作冲击的击穿电压比纯操作冲击低10%;负直流预电压叠加负操作冲击的击穿电压比纯操作冲击低3%~4%。
瑞典的试验结果[5]表明,棒–板间隙在正直流电压叠加正操作冲击时的放电电压比纯操作冲击时高,且随着直流预电压幅值的升高而升高,特别是当直流电压超过DOI:10.13335/j.1000-3673.pst.2008.09.015第32卷第9期电网技术 7400kV时升高的幅值非常明显[5]。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在+500 kV直流预电压下的试验结果表明[6],导线–杆塔间隙在有直流预电压时的正操作冲击放电电压比仅施加正操作冲击时约高3%~5%。
清华大学对棒–板间隙的研究表明[7-8],正直流预电晕能提高气体间隙正操作放电电压,而负直流预电晕却能降低气体间隙的正操作冲击放电电压,且电极的棒直径越小这种效应越明显。
以上资料表明,为使±800 kV直流线路获得更好的技术经济比较,应考虑直流电压对杆塔空气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影响。
由于空气间隙的正极性放电电压低于负极性的放电电压[9-10],因此在研究合成放电电压特性时,仅考虑正极性直流电压叠加正极性操作冲击的情况。
本文在已完成的±800 kV线路仿真塔头空气间隙正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特性试验的基础上,选取2~3个点进行比较试验,得出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修正系数,为是否需要采用直流电压叠加操作冲击试验结果进行杆塔塔头的空气间隙设计提供依据。
1 试验电路模拟实际运行线路上出现操作过电压的情况,需要在模拟导线上同时施加直流电压和操作冲击电压。
为避免直流电压对冲击电压发生器或冲击电压对直流电压发生器互相造成损坏,需要设计特殊的保护电路分别保护这2个设备。
根据文献[11-13]和本次试验的具体情况,试验中采用一个隔离球隙放置在冲击电压发生器之后,以阻止直流电压施加到冲击电压发生器上。
同时,在直流电压发生器后加装了保护电阻,以阻止冲击电压直接作用到直流电压发生器上对其造成损坏。
试验电路如图1所示。
其中:①冲击电压发生器,7200 kV,480kJ;②直流电压发生器,±1500 kV,50mA;③隔直间隙,防止直流电压加到冲击电压发生器上,球隙的隔直电压大于800 kV;④电容C2和C3构成电容分压器,测量合成电压的幅值和波形;⑤电阻R1和R2以及直流电压发生器的滤波电容C1共同构成保护滤波电路,防止冲击电压对直流电压发生器造成损坏,滤波电路的时间常数希望尽量大些,本文试验中选择R1=10 MΩ的水电阻,用绝缘绳悬挂安装;⑥电阻R3和R4,构成电阻分压器,测量直流电压的幅值;⑦试品S,塔头间隙组合。
试验中,直流电压发生器产生的直流高电压直接施加到模拟导线上。
冲击电压击穿隔离球隙后,也图1试验电路接线Fig. 1 The principle diagram of test circuit connection 作用到模拟导线上,从而得到合成电压。
2 试验方案2.1 试验设备和试品试验在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直流试验基地的户外试验场进行。
户外试验场尺寸为180m×90m。
悬吊试品的门型塔架高60m、宽50m,设有3台悬挂重量为5t的吊车,用于吊挂试品。
试验中使用的主要试验设备包括:7200 kV/ 480kJ冲击电压发生器,7200 kV弱阻尼电容分压器及冲击测量系统,±1500 kV/50mA直流电压发生器等。
试验电压由7200 kV冲击电压发生器和±1500 kV 直流电压发生器共同产生,同时作用在试品上。
试品为±800 kV直流仿真型杆塔(单极)。
仿真型杆塔的横担、立柱和绝缘子串型及布置参照中南电力设计院提供的设计图纸加工制作。
模拟导线使用长为25m的6分裂导线。
子导线直径32.2mm(模拟截面为720mm2的导线),相邻子导线的间距为450mm,由镀锌铁管焊接而成。
导线对地距离为18m。
悬挂导线的绝缘子使用300kN复合绝缘子。
全部金具按照±800 kV直流输电工程要求配置。
导线侧均压环的环径为1120mm,管径为120mm,安装高度330mm;杆塔侧均压环的环径为400mm,管径为90mm。
2.2 试品布置由门型架悬吊±800 kV直流仿真型杆塔(单极)。
绝缘子采用单V串布置,V串夹角为90°。
L1和L2分别为导线侧均压环到横担和立柱的最小间隙距离,也是放电的2条主要路径。
具体布置如图2所示,图3为试验基地现场照片。
通过改变V型串每边的长度以及2串绝缘子之间横担的长度,模拟导线侧均压环到杆塔横担和立柱之间的空气间隙距离可在6.5~8.5m范围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