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精品课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伶官传序》精品课件1
时代背景
•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中原地区的五个朝代, 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 荡时期。中原政权之外,还有前蜀、后蜀、吴、南唐、 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国。
• 五代“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 长者不过十余岁,甚者三、四岁而亡”,“于此之时, 天下大乱,中国之祸,篡弑相寻(接连不断)”,“置 君犹易吏,变国若传舍” 。
课堂小结
2、课外延伸总结
(1)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其运用
(2)格言警句
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布置作业:
1、自主整理本课中出现的重点字 词、文言现象及文化常识。
2、自主学习《祭十二郎文》
作文素材:
欧阳修说:国家盛衰兴亡之理在于人事,忧劳 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末尾又意味深长地点 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 人也哉”。
请列举历史上国君因“忽微”或“所溺”亡国 的史实。
人 教 版 选 修 《中国 古代诗 歌散文 欣赏》 第五单 元《伶 官传序 》精品 课件2
人 教 版 选 修 《中国 古代诗 歌散文 欣赏》 第五单 元《伶 官传序 》精品 课件2
看到《伶官传序》 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什么是伶官?
伶: 乐工,艺人。 伶官:乐工作了官。
《伶官传》是谁写的?
欧阳修
作者为何要写《伶官传序》?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链接知识一: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 永叔 ,号 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谥号 文忠 ,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 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 大家之一。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 伶官传序
反问——否定“得之难而失之易”的说法设问——强调成败得失“皆自与人”
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正反对比论证(理)
(对比盛衰之境地)
连用两个疑问句
学习文言知识
故方其壮①也,举②天下之豪杰莫③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④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⑤。 夫祸患常积⑥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⑦,岂独伶人也哉!
分析理解
1.通过第二段的叙述来看,“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在于什么?答:2.晋王临终遗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单回答。答:3.这两段各自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两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答:
“忧劳可以兴国”。
告知三件憾事,劝庄宗完成遗愿。
第一段议论,第二段记叙;总分关系。
分析理解
本段采用什么论证方法叙述了一个什么历史事件?为什么选择这一史实?明确:事例论证晋王三矢的史实——复仇灭敌——“得天下”原因——庄宗得天下的过程已经写入《新五代史》的《唐本纪》中,序中再写未免重复,也会造成文势拖沓,且不符合序论的体制。此处选用这一故事属于传说,不能确定为史实,但其在当时有相当的影响,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为慎重,欧阳修在其前面加了“世言”二字以强调这个故事的传说性质。这个事件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的主要例证,也是下文展开议论的基础。
朗读课文·学习课文
学习文言知识
呜呼!盛衰之理①,虽曰天命,岂②非人事③哉!原④庄宗之所以⑤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问:作者对天下兴衰持怎样的看法?
答: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明确:立论——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呜呼!”——奠定全文叹惋的感情基调; “盛衰之理……岂非人事哉!”——转折关系反问句,提出本文中心论点,强调人事的作用; “原庄宗……可以知之矣”——点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说明本文的立论依据,引起下文。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精品课件
三、平易自然,简约凝练。
文章没有佶屈聱牙的措辞,也不堆砌辞藻,用平 实的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入地说明道理,平易近 人,自然晓畅。叙事不枝不蔓,议论简明扼要。其中 一些格言式的对称语句,如“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 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整齐,言简意丰,发人 深省。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释: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 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3、“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释: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 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 事物困扰。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并 举出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立论的 根据。
第二部分(第2、3段),叙述庄宗得天下的艰辛过 程,并对庄宗的“成败之迹”做了理论概括。 第三部分(第4段),引出教训,总结全文。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并举 出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立论的根据。
第三部分(第4段),引出教训,总结全文。
此段继续展开议论。“故”承接上文,归纳庄宗 盛衰之理。以“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和“身 死人手,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夫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经验教训, 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 “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中,忘记忧劳兴国 的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作者在这里含 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 这就使得文章阐述的事理更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
伶:乐工,艺人。 伶官:乐工作了官。
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 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 “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契领 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 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 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五单元《伶官传序》教学课件 (共22张PPT)
我们不做独孤求败,我们都是有血有肉的汉 子,我们会敬重我们的对手们,他们和我们共 同进步,共同成长。终有一天,我们大家都会 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结——总结议论,提出希望,深化中心论点)
伶官传序 引
论点
议
正面
反面
总结
联
教训
结
六国论
论点
分论点 分论点
总结 教训
给材料——写结构提纲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美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 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 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 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 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②议——针对材料和中心论点, 作出必要的分析
③联——即联系实际,展开分析论证
④结——即对全文的论证作总结, 解决问题,总结全文
例
留给自己一个对手
文 中国队虽然包揽了世乒赛所有的金牌,
但是,我感到的并不是喜悦,一种独孤求
败的凄凉之感油然而生,高处不胜寒。中
国队,太需要一个对手了。而人生又何尝
不是如此呢?一个拥有对手的人应该是幸
战不善,论弊点在赂秦
议 后唐正庄面宗
得天下
后反唐面庄宗 失天下
赂秦分而论力点亏 破灭之道也
不 赂分赂 者论者 丧点以
忧劳总可结以兴国
联
逸豫可以亡身
为 为积国总威者结之无所使劫哉
结
祸患常教积训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下而从六国教破训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
延展
①引——就是引述材料作话题, 揭示论点或提出问题。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 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 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 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 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示范课件
链接:背景 岂独伶人也哉?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 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 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 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 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 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作者写作意图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目的是评 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借事论理,讽谏当 时北宋王朝的执政者力戒骄奢、居安思危、防微 杜渐、励精图治;通过总结历史教训,也表达了 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英 失了一颗铁钉,丢了一只马蹄铁; 格 丢了一只马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兰 折了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国王; 民 损了一位国王,输了一场战争; 谣 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 :
表示原因。译为“……的原因(缘故)”
⑤故天将降大任……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表示手段或凭借 。译为“用来,用来……的;用
来……的人(方法、东西、工具)”
☆
词类活用
函梁君臣之首 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木匣子装
•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
7.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 有别的 影响, 原因在 于阅读 并非是 对作品 的简单 再现, 而是一 个积极 主动的 再创造 过程, 人生的 经历与 生活的 经验都 会参与 进来。
•
8.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 解力有 所欠缺 ,所以 在读书 时往往 容易只 看其中 一点或 几点, 对书中 蕴含的 丰富意 义难以 全面把 握。
函梁君臣之首 抑本其成败之迹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词:人事、所以、遗恨、何其、忽微 3、句:a盛以锦囊 b系燕父子以组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伶官传序》教学课件 (共31张PPT)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 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 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 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 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 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 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 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论据: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
分析第一段
3、本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 对比论证:庄宗得天下与其失天 下形成对比
词类活用
第二段
1、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名词作动词:订立盟约
2、负而前驱 名词作状语:向前
3、及凯旋而纳之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收藏
第三段 古今异义:
1、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古义:表示达到某个程度,相当于“以至于”; 例句:你们都是高二的学生了,总不至于连这点道理都不懂吧!
例句:她这次考试没发挥好,但也不至于连及格线都过不了!
今义:表示另外提起一件事; 例句:他的围棋下的好,至于唱歌可一窍不通;
特殊句式
第三段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庄宗复仇灭敌”说明了什么道理?它照应了开头第 一段的哪个字?
“庄宗复仇灭敌”说明了“成则由人”的道理;它照应了首段 中的“得”字。
分析第二、三段
3、“庄宗身死国灭”说明了什么道理?又照应了开头第一段 的哪个字?
“庄宗身死国灭”说明了"败也由人”的道理;照应了 首段中的“失”字。
——唐太宗
写作意图
欧阳修写《伶官 传》并冠以短序,借 古讽今,讽谏当时北 宋王朝的执政者要以 史为鉴。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第21课伶官传序3
思考:庄宗接受父亲的遗命后,做了哪些事?完成效果如何?
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庄宗大事记载
908年 23岁 912年 27岁 923年 38岁
“与尔三矢”(领遗命) “系燕父子以组”(灭燕) “函梁君臣之首”(亡梁) 称帝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 盛, 可谓壮哉!
俗话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了这篇文章, 请联系现实谈谈你对“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 溺”的理解,写一段话,阐明你的观点,表达你的看法!
古英格兰有一首著名的名谣:“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 掉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丢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 败了一场战役,丢了一个国家。”这是发生在英国查理三世的故 事。查理准备与对手决一死战,查理让一个马夫去给自己的战马 钉马掌,铁匠钉到第四个马掌时,差一个钉子,铁匠便偷偷敷衍 了事,不久,查理和对方交上了火,大战中忽然一只马掌掉了, 国王被掀翻在地,王国随之易主。
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 等到 叛军
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相对而视
返回的地方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 以至于
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难道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或者;探求,考察;迹象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自然之理也。 使动用法,使…兴,使…亡
•文章主旨: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 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讽谏北宋王朝力戒骄 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历史往往惊人的相似:大秦帝 国的兴起和灭亡,六国曾经的强大和落败,究其原因,都绕 不开“人事”二字,须知: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 溺,居安思危,防患未然,任何时代都是这个理!
伶官传序—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共39张PPT)
伶 官 宫 廷 图
第一段: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
道理 虽然 难道 不是 推究
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的原因
代“这个道理”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 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 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分说:正面叙说
分说:反面叙说
后唐庄宗得天下 对比论证 后唐庄宗失天下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总结:得出经验教训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伶官传序—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 国古代 诗歌散 文欣赏 》课件( 共39张 PPT)
伶官传序—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 国古代 诗歌散 文欣赏 》课件( 共39张 PPT)
由此知彼
拓展: “兴亡规律”
《兴亡论》
庄宗: 忧劳则兴,逸豫则亡 秦: 仁政则兴,暴政则亡
伶官传序—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 国古代 诗歌散 文欣赏 》课件( 共39张 PPT)
伶官传序—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 国古代 诗歌散 文欣赏 》课件( 共39张 PPT)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
自于人欤?
或者;探求,考察;迹象
使动用法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
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灭国 (3年)
908年 912年 923年 926年
23岁 27岁 38岁 41岁
接受三矢,继父遗志 系燕王父子以组(灭燕) 函梁君臣之首(亡梁)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推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忧劳)
(逸豫)
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2课 伶官传序 含解析 精品
绝密★启用前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2课伶官传序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勖.勉(xù) 仇雠.(chóu) 应.届(yìnɡ) 有的放矢.(shǐ)B.伶.官(línɡ) 仓.皇(cānɡ) 契.丹(qì) 盛.以锦囊(chénɡ)C.抑.扬(yì) 发.指(fā) 锦囊.(nánɡ) 乱者四应.(yìnɡ)D.拎.包(līnɡ) 溺.爱(nì) 损.坏(sǔn) 噤.若寒蝉(jìn)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函.梁君臣之首B.负而前.驱C.仓皇东.出 D.一夫夜.呼3.下列各句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B.(庄宗)请其矢,盛(之)以锦囊,负(之)而前驱。
C.(庄宗)还矢(于)先王,而告以(之)成功。
D.至于(诸将)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4.下列文言句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此三者,吾遗恨也(判断句) B.系燕父子以组(定语后置)C.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 D.盛以锦囊(省略句)5.对“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一句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强调得天下困难和失天下容易。
B.强调“得”“失”都是由人事决定的。
C.否定“得”“失”的难易都是由人事决定的。
D.否定得天下困难,承认失天下容易。
6.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下列各句中“与”字的解释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B.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莫能与之争 D.当与秦相较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C.至于..以一少牢告庙..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D.则遣从事9.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当他用绳子把燕王父子捆绑起来。
高中语文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伶官传序》 课件 (33张ppt)
庄宗大事记 时间
事件
结论
盛
得
盛衰之理
岂非人事哉
908 年 23 岁 受命继志
912 年 2 7岁 系燕父子以组
923 年 3 8 岁
15年
3年
函梁君臣之首
衰
926 年 41 岁
身死国灭
失
一夫 夜呼……
忧劳 可以 兴国
逸豫 可以 亡身
• 李克用临死时,交给李存勖三支箭,嘱咐他要完成三件大事:一 是讨伐刘仁恭(刘守光),攻克幽州;二是征讨契丹,解除北方 边境的威胁;第三件大事就是要消灭世敌朱全忠。他将三支箭供 奉在家庙里,每临出征就派人取来,放在精制的丝套里,带着上 阵,打了胜仗,又送回家庙,表示完成了任务。
• 公元911年,李存勖在高邑打败了朱全忠亲自统帅的50万大军。 接着,攻破燕地,将刘仁恭活捉回太原。九年后,他又大破契丹 兵,将耶律阿保机赶回北方。经过十多年的交战,李存勖基本上 完成了父亲遗命,于公元923年攻灭后梁,统一北方,四月,在魏 州称帝,国号为唐,不久迁都洛阳,年号“同光”,史称后唐。
雨果在他的著名小说《笑面人》中写道:“历史是 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 映。”而余秋雨在《艺术创造工程》中则更为温和地说: “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自 尊。”历史给了我们无限的思考,指引着我们在人类历
史长河中前行。一千年前的欧阳修也用他的方式编纂了前 人的历史《新五代史》,并在千古名文《伶官传序》中向 我们发出振聋发聩的警示!他想对我们说什么呢?
史·伶官传》作的序。
解 “伶”是指封建时代演戏的人,“伶官”是在宫 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 “传”记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
5.2《伶官传序》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以以以 人史铜 为为为 镜镜镜 可可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以以以 明知正 得兴衣 失替冠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谢 谢 观 看
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 忠,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四岁丧父,出身寒微, 由母亲亲自教学,用荻画地作书。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 及第。在政治上,他早年支持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 旗帜鲜明。晚年思想渐趋保守,反对王安石变法。
继续和发展了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宋 中叶的文坛领导,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为文主张切 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他的文章,叙事简约且富有 波涛,语言酣畅又自然凝练。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并编写两部史书:《新唐书》(与宋祁等合写)、《新 (1007~1072) 五代史》。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
对过去的反应。
——雨果《笑面人》
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
自尊。
——余秋雨《艺术创造工程》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知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 式。 2.了解“满遭损,谦得益”和“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 身”的道理。 3.理解本文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进行论证 的写法。
结构梳理
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伶 官 传 序
论据: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
908年(23岁)接受三矢,继父遗命 912年(27岁)系燕王父子以组(灭燕) 923年(38岁)函梁君臣之首(亡梁) 926年(41岁)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推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 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 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 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欧阳修》(4)
宋
传) 欧
序阳 修 精品课件
薛居正《五代史》——王朝的更替是 由于天命所致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 ?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精品课件
庄宗简历
908年 912年 923年 926年
23岁 27岁
“与尔三矢”(继承 父志) “系燕父子以组”(灭燕)
38岁 41岁
“函梁君臣之首”(灭梁 )建立后唐
精品课件
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以 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 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的教训 在警醒古人的同时,也同样警醒着我 们。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仿写,感受庄宗心理
这是无奈的泪水:想我戎马倥偬一 生,竟落得如此下场!
Hale Waihona Puke 精品课件1、品动词,看庄宗“忧劳”之形 2、赏细节,感庄宗“亡身”之痛 3、从对比,看作者的情感态度
精品课件
教训: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 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作者想告诫谁?
告诫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 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身死国灭”
精品课件
得天下 —— 15年 失天下 —— 3年
为 什 么?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品语言,探情感,具体感受“忧 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 道理 (教学重点)
精品课件
1、品动词,看庄宗“忧劳”之形 2、赏细节,感庄宗“亡身”之痛
精品课件
《伶官传》主要内容
后唐庄宗喜欢滑稽戏,又通晓音乐, 能自己谱曲。从他继承父业,到统一天 下,常常和戏子在庭院排练演戏,伶人 因此掌握朝政大权,最终导致了国家的 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