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英汉词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abandonment reaction 遗弃感
指儿童得不到父母的爱与家人的关怀而怀有的无依无靠的孤独感。
2 指老年人职位权力丧失后乏人尊重的失落感。
abandonment threat 抛弃威胁
指父母对子女管教方式不当时对子女心理上所产生的威胁感。
无知幼童犯了错误时,有的父母常以“把你丢出去”的口吻对孩子威胁。
为父母者所说虽只是气话,但对孩子的情绪发展则产生不良后果。
abasement 贬抑
个性心理学家莫瑞(H.Murray)氏理论中的术语。
意指为弥补个人缺陷(事实的或是想象的)而贬抑自己屈从别人的心理倾向。
在莫瑞的个性理论中,列举二十八种心理需求,贬抑也被视为是需求之一。
见莫瑞(Murray,Henry Alexander)氏传记条。
ability test 能力测验
指测量能力时所采用的工具。
能力测验是一个概括性的名称,实际使用时,因对能力的认定与实施测验的目的,而有多种不同的能力测验。
如将能力认定为智力,那就采用智力测验。
如将能力认定为性向,那就采用性向测验。
如将能力认定为学得的知识或技能,那就采用成就测验。
无论采何种形式,能力测验在性质上都应该是标准化测验(standardized test)。
见该条。
ability trait 能力特质
按卡特尔(R.B.Cattell)氏的个性理论,能力属个性能力之一;因为个体的能力是决定其能否达成所欲追求目标的重要因素。
此处能力的涵义视同智力,卡特尔氏将智力分为两类,一为固定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另一为流动智力(fluid intelligence)。
见该等条。
ability 能力
指个人在其遗传与成熟的基础上,经由环境中的训练或教育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此类能力可由行为上表现出来,作为与别人比较高低的依据。
象此类实际在行为上表现出的能力,也称为成就(achievement)。
2 指个人学习某事物所具有的潜在能力。
此种潜在能力,如采广义的看法,常称之为能量(capacity)或智力(intelligence);如采狭义的看法,则称为性向(aptitude)。
见该等条。
abmodality 异向,异常
1 泛指异于平常的人或事。
2 指在统计上常态分配曲线下位居两极端的的事象。
abnormal behavior 变态行为,异常行为
泛指不正常的行为。
变态行为只要指心理失常或情绪困扰;轻微者显现在生活适应困难,严重者包括了各种精神疾病。
见变态(abnormality)。
abnormal psychology 变态心理学
属心理学中的一个门类。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系以个性的发展与适应、变态行为的成因、症状的特征与分类,以及变态行为的诊断、预防、治疗等为题材。
与临床心理学、精神病学、精神分析学、神经病理学等专业学科比较,变态心理学重在研究个体行为之所以变态的理论性问题。
abnormality 变态,异常
凡个体身心状态异于常人者,均称为变态。
在医学上,通常以身体结构与功能的统整程度来区分常态与变态。
在心理学上,常态与变态无明确而绝对的界定标准。
就相对程度而言,一般所用的区分方法有下列几种:(1)常态分配的标准:以数量为根据,将人类的某些特质,在常态分配中近于平均数者视为常态,居于两极端者视为变态。
(2)社会规范的标准:是一种文化相对论的评判标准;从众的行为就是常态,与社会规范、道德标准、价值观念等社会所认可的行为背道而驰的就是变态。
(3)社会适应的标准:不能有效适应个人所处外在物理、社会环境或内在心理需求者为变态。
(4)心理病态的标准:有严重焦虑感、压抑感、罪恶感等心理疾病者均属之。
(5)心理成熟的标准:变态系指个人行为未达到各该年龄水准应有的成熟程度;即幼稚或退化之意。
absolute impression 绝对印象
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或判断时,不按其所具备的客观特质,也不根据某种标准去比较,而径行决定其归属的心理倾向,称为绝对印象。
例如说:“王先生是个好人”,即为绝对印象。
见绝对判断(absolute judgment),比较判断(comparative judgment)。
absolute sensitivity 绝对敏感性
指感觉器官的敏感程度,由引起感觉反应的最低刺激强度来决定。
见绝对阈限(absolute threshold)。
absolute standard 绝对标准
指不依参照标准为根据所定的标准。
教师评定学生成绩时,如只看某生试卷答题表现评分,不考虑该生在全班中所居的顺位,即为绝对标准评分方式。
学校中一般常用的60分及格办法,即属绝对标准。
与本词相对者为相对标准(relative standard)。
见该条。
absolutism 绝对论
1 属哲学上认识论之一派;认为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离认识作用而独立自存,故真理是永恒不变的。
至于绝对之本身,或谓为神,或谓为理性,或谓为意志。
2 属伦理学上道德论之一派;以为道德起自神的本性,由神的意志决定,故而道德法则没有变化,是绝对的。
3 指个人的一种思想倾向;对事理判断绝对固守成规,不因时因地因人而有所变通。
absorption 专注,贯注
1 指专心注意一点而忽略其他的心理状态。
2 指集中注意于内心思考,而不顾周围现实的心理状态。
abstract ability 抽象能力
1 指个体综合理解情境中各部分的关系的能力;亦即将分立的具体事物能抽取其属性而形成概念的能力。
2 指运用语言符号以表达概念的能力。
与本词相对者为具体能力(concrete ability)。
见该条。
abstract behavior 抽象行为
指非由现实环境中刺激所引发的行为。
个体在现实刺激中所表现的一切动作;诸如阅读、写字、吃饭、打球等,是具体行为。
超乎现实之外的观念、态度、理想等,则称为抽象行为。
abstract concept 抽象概念,抽象观念
指代表抽象事物的概念。
如数学上的符号,像X,Y等;如价值观念上的善、恶、道、义等,均为抽象概念。
与本词相对者为具体概念(concrete concept)。
见该条。
abstract thinking 抽象思考
指思考内容不受具体事物所限制的心理活动。
例如:数学上的符号推理运算,即属抽象思考。
与本词相对者为具体思考(concrete thinking)。
见该条。
academic achievement test 学科成就测验
属心理测验之一,通常用于学科教学之后,其目的在评量学生学习后所达到的成就水准。
学科成就测验,大致分为两大类:一为标准化的学科成就测验,指经由测验学者按一定程序所编制者。
此种测验可在不同学校的同年级使用,只要学科相同,即可用以比较学生们的程度。
另一为教师自编学科成就测验,此种成就测验只供教师用以评量所教班级的学科成就。
见成就测验(achievement test)。
accidental crisis 意外危机
指因意外事故所形成的心理危机。
如因亲友意外亡故,意外伤害、经济破产、职位丧失等不期而然事故的打击,常使当事者无法承受过大的压力,而陷入心理崩溃的边缘。
意外危机又称情境性危机(situational crisis),也称不期危机(unanticipated crisis)。
accidental homosexuality 偶然性同性恋
指同性恋行为的发生并非由于性格所致,而是由于情境因素使然;是由于生活环境中缺少与异性交往机会而造成的反常性适应。
像在军队中或监狱中的同性恋,多系此种类型。
偶然性同性恋又称情境性同性恋(situational homosexuality)。
accident-prone personality 肇事性格
指有些人在性格上具有异于常人的特征;不是粗心大意,就是心不在焉,甚至喜欢刺激冒险。
根据研究调查,具有此类性格者,在操作机器或驾驶时,较之一般人有偏高的肇事率;故而称之为肇事性格。
achievement drive 成就驱力
指个体于追求成就时的内在动力。
见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e)。
achievement ethic 成就伦理
指社会上通常把成就高低视同伦理的标准;努力追求成就或已有成就的人,常被推许为同侪楷模或社会典范。
国内杰出青年的选拔,就是根据成就伦理的观点作为理论基础的。
见工作伦理(work ethic)。
achievement motive 成就动机
1 指努力追求进步以期达成所渴望目标的内在动力。
2 指从事某种工作活动时,个人自我投入精益求精的内在倾向。
3 在不顺利的情境中,冲破障碍克服困难奋力追求目标的内在倾向。
4 义同成就需求(need for achievement)。
见该条。
见动机(motivation),需求(need)。
achievement test 成就测验
属能力测验之一类。
指特为接受过某种教育或训练者所编制的测验,目的在评量其经教育或训练后实际工作的表现。
最常用者有学业成就测验与职业成就测验。
用在教育上的学业成就测验,一般分为标准化成就测验与教师自编成就测验两种。
成就测验之功能,除对人员甄选与安置外,在教学上可用以评鉴学习进步与诊断学习困难,据以作补救教学,调整教学目标以及改进教学方法的参考。
achievement 成就
1 指个人或团体行动之后,能够成功地达到所欲追求的目标。
2 指在某种领域内(如某一门学问)达到某种成功的水准(如获奖)或程度(如得学位)。
3 指在学业成就测验或职业成就测验上得到的分数。
见成就测验(achievement test)。
achromatism 全色盲
指对任何彩色都不能辨别的现象。
全色盲患者对整个世界只能获得灰色的经验。
全色盲系因先天性缺少视觉网膜上的锥体细胞所致。
acmesthesia 失痛症
指能感觉到尖锐刺激物的存在,但没有痛觉的现象。
acquired alexia 后天失读症
指失读症的原因是后天造成的;出生后曾经学习到阅读能力,后因偶然事故(如疾病或脑伤等)而丧失。
与本词相对者为先天失读症(congenital alexia)。
见该条。
act of attention 注意集中
指在知觉范围内,注意力集中于知觉对象的某部分,从而获得清楚印象的历程。
acting out 宣泄,舒放
属心理分析治疗上的术语。
指患者在接受分析治疗时,将其压抑在潜意识层面的欲望或冲动,浮升到意识的层面,并籍着语言行动表现于外的过程。
不过,患者所表现的行动是象征性的,其行动方式与常时的现实环境未必有直接的关系。
例如:患者常对心理分析医师产生强烈的情绪依恋,这未必代表他对治疗者有了真的感情;而极可能是早期对父母依恋挫折长期压抑后的象征性宣泄。
activity drive 活动驱力
将个体活动的本身视为一种内在的驱力。
意指活动并无其他目的,活动的产生只是因为个体需要活动;即使一切其他需求均已满足,个体仍然需要活动。
activity-play therapy 游戏活动治疗法
属心理治疗方法之一。
游戏活动治疗法系由梭罗蒙(J.C.Solomon)氏于1948年首创。
实施时给予儿童数个洋娃娃,鼓励他以表演的方式,让每个娃娃表露出各自的喜、怒、哀、惧等感情。
此法的目的是让儿童以投射的方式发抒其内心压抑的情绪。
见投射治疗法(projection therapy)。
actual self 现实我
在新拂洛依德学派精神医学家荷妮(K.Horney)氏的理论中,将自我分为三个层面:现实我即其中之一。
现实我系指个体在此时此地身心存在的一切;除当时个体的身体状况之外,现实我之内包含了个体的意识层面与潜意识层面的所有心理历程。
荷妮氏理论中的另两个自我是真实我(real self)与理想化我(idealized self)。
见该等条。
acute anxiety 急性焦虑
指因生活遭遇遽变使个人突然陷入严重焦虑状态的情形。
因此,焦虑与个人生活经验有关,诸如考试前夕、法院传讯、银行退票等事故,都可能引起急性焦虑。
如生活中困难解决,急性焦虑即可随而消除。
与本词相对者为长期焦虑(chronic anxiety)。
见该条。
见焦虑(anxiety)。
acute confusional state 严重困惑状态
属于青年期独有的心理适应困难。
按艾瑞克逊(E.H.Erikson)氏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青年期是自我追寻的人生关键。
在急剧变迁的社会中,青年人角色难定,前途未卜,在剧烈竞争中成少败多,使青年人面对暧昧的未来益感困惑。
如困惑累积到无法化解,即陷入严重困惑状态。
见艾瑞克逊(Erikson,Erik H.)的传记条。
adaptation level theory(AL)适应水准论
此系海尔森(H.Helson)氏在心理物理学上所提出的一种理论。
谓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判断,系根据适应水准(adaptation level,简称AL)所作的一种相对的判断。
适应水准是一种中性点,也是所有刺激大小加权的几何平均数。
以重量判断为例,中性点的刺激给予受试者不重不轻的感觉。
若刺激高于AL,则有重的感觉;相反地,若刺激低于AL,则有轻的感觉。
适应水准是根据个人所要立即反应的刺激本身、刺激背景以及过去对同类刺激的经验等因素,再加上对有关的重量、大小、强度、数量的加权,所得的对数(log)平均值。
设有冰水与冷水两盆,如置手于冷水盆中,觉其冷;如先置手于冰水盆中片刻,待建立AL之后再置手于冷水中,则觉其温。
适应水准论本来只用于解释感觉之适应,以后引申涵义,也用来解释社会态度与态度改变的问题。
adaptation 顺应,适应
1 指个体为求利于自身生存,在生理机能上或心理结构上产生改变的历程。
2 指感官接受刺激的时间延长,其敏感度减低而使绝对阈限升高的现象。
视觉、味觉、嗅觉、温觉等,都有明显的适应现象。
3 根据皮亚杰(J.Piaget)氏的认知发展理
论,适应乃是个体因环境限制而不断改变认知结构以求其内在认知与外在环境经常保持平衡的历程。
按皮亚杰氏的理论,个体在适应时包括调适(accommodation)与同化(assimilation)两种彼此互补的历程。
见该等条。
4 指学习或工作初期,旧习惯与新要求渐进调整的历程。
学习一新的工作,开始时动作不熟练,情绪不稳定,多次练习后,此等与工作无关的错误反应逐渐减少,正确放映逐渐增加,终而全部适应工作上的要求。
5 本词与另词adjustment稍有区别。
见该条。
adaptive behavior 适应行为
1 指适当的行为。
2 指有利于个体生存并合于环境要求的行为。
见适应(adjustment)。
adaptive strategy 适应策略,应对策略
指当环境改变使个人生活遭遇困难或限制时,个人为应对环境要求,并维护个人利益所采用的一切方法。
adequate response 适当反应
在刺激情境下,个体所表现的反应能满足其需求或动机者,称为适当反应。
adjustment disorder 适应失常
指个体在生活情境中,不能因情境的要求去应变,因而陷入困难的情形。
适应失常可能是暂时性的,也可能是持久性的。
一般心理疾病都是由于长期适应失常所形成的。
见适应不良(maladjustment)
adjustment 适应
1 指个体为,克服困难,以满足其需求时所表现的各种反应。
2个体为了与其生活的环境(社会环境外也包括自然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的各种反应。
3除环境中的人、事、物之外,个体为满足自己需求所表现的一切内在(如态度、观念等)改变历程。
Adjustment与adaptation虽意义接近,但前者比后者含有较多的主动性。
Adaptation重在说明个体的弹性,能改变自己以适合环境的要求;而adjustment重在强调个体能主动运用技巧以增加自己与环境的和谐关系。
见适应(adaptation)Adler,Alfred(1870~1937) 阿德勒
阿德勒是个别心理学的创始人,是人本心理学的先驱,在1901年因撰文支持佛洛伊德(S.Freud)的梦之解析,获佛洛伊德邀请,于1902年加入精神分析学派;加上先他而参与的荣格(C.G.Jung),成为当时精神分析学派的三大家。
阿德勒于1870年二月七日生于奥国维也纳,1895年得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专攻的是眼科,以后兴趣转变成为精神病科医生。
阿德勒因仰慕佛洛伊德而加入其精神分析的行列,惟不久俩人即因意见不合,终于在1911年分手,另立门户独创个别心理学。
阿德勒原为眼科医生,其兴趣与专业之转变,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其一,发现视力欠佳者反而爱好读书,因而悟出补偿心理的观念。
其二,受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影响,认为人生目的在于力争上游,寻求超越。
个别心理学之异于精神分析论者,主要在于前者重视个人的意识与意志之外,并相信个人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显然,阿德勒对人性的看法较为乐观,不像佛洛伊德那样,视本能与幼年经验是决定个人一生的因素。
在1926年,阿德勒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之邀请任客座教授,以后多半时间居留美国。
1932至1937年担任长岛医学院教授,1937年五月病逝苏格兰,享年六十八岁。
阿德勒的思想对美国的心理学界影响甚大,其理论中的创造性自我、权力意志以及人的命运在自己手中的观念,显然与以后人本心理学的发展有关。
adolescence 青年期,青少年期
指由青春期开始到身心渐臻于成熟的发展阶段;女性约自12岁到21岁之间,男性约自13岁到22岁之间。
儿童期后到成年期之间的一段大约十年期间称为青年期。
现代的青年是如此,根据发展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与一百年以前资料比较,现代青年期较前延长了四至五年之多。
这显示现代青年人生理成熟提早,而心理成熟反而延后了。
此段时期的发展特征,除性器官成熟之外,还有次性征显现,体形改变,男生开始长胡须,女生乳房隆起;因性成熟的内驱力,对异性兴趣增加,对同侪团体的认同大于成人社会规范的遵守。
此外,对未来职业、婚姻以及社会角色存有憧憬,开始寻求将来生活的方向。
因为长,身心成熟的差距加大,致使青年期适应困难增多,因而形成所谓青年期危机(adolescent crisis)见该条。
adolescent crisis 青年期危机
由于青年期生理的变化,加以社会变迁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冲激,现代青年人在个性成长上遭遇到异于前辈人的困难。
他们在从自我追寻到自我肯定的历程上,既不能完全向传统规范学习认同,又无法了解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情况,对未来的方向更是感到彷徨迷失。
因此,现代青年人已不象过去一样纯然是儿童到成年的过渡,他们在心态上要改造儿童期父母及社会文化塑造的自我。
由于他们缺乏改造自我的能力,而且也不知如何改造。
力不从心的结果,难免陷入心理上的危机感。
见自我统合危机(ego identity crisis)
adolescent depression 青年期抑郁
指青年期特有的抑郁寡欢的心理现象。
个体进入青年期后,由于身心发展失衡,很多理想或幻想,在现实环境中找不到出路,因而情绪难免抑郁沮丧,所谓“寂寞的十七岁”即此之谓。
adolescent development 青少年发展
指自青春期(女生约在12岁左右,男生约在13岁左右)开始到青年期结束(女生约在21岁左右,男生约在22岁左右)的一段期间,个体在身心两方面的特征随年龄增加而改变的历程。
青少年期在身体上出现主性征与次性征;由一个原为孩子的
个体,改变而为能生育孩子的个体。
在心理方面的发展,青少年期的最大特征是从自我追寻中谋求自我肯定;故而青少年期被视为是再生期。
见青年期(adolescence),青年期危机(adolescent crisis),自我统合危机(ego identity crisis),自我统合危机(ego identity crisis)。
adult development 成年发展
个体成年后,在心理上继续改变;其行为、态度、价值观念等,均随成年后婚姻、职业、社会关系等经验的增多而改变。
此等改变称为成年发展。
adult education 成人教育
专为成年人所设置之教育。
成人教育之主旨有二:其一,为幼年失学未能接受完整国民教育者提供教育机会,以补足其基本知识与文化素养。
其二,为一般成年人(包括已就业者)设置进修式的教育,在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之下,以期达成终生教育的理想。
adult intelligence 成年智力
智力随年龄而发展,而增长。
年龄达到某种程度,其在智力测验上的分数不再增加时,当时所测到的智力,即称成年智力。
成年智力表示智力停止的年龄。
在过去,一般认为智力停止时间在16至19岁之间。
但现在一般认为20岁以后。
成年智力的确定年龄有很大的个别差异。
adulthood 成年期,成人期
指大约从21岁到65岁的一段时期。
在这一个阶段身心两方面的发展俱已成熟,个性亦渐次定型,个体从开始适应到习惯于社会生活方式,包括婚姻生活及职业生活。
此一时期是个体一生中最长的一段时期,也是对社会最有贡献的一段时期。
adventitious reinforcement 偶然增强
指增强物之给予与个体反应毫无关系,但事实上却对个体行为产生极大强化作用的一种奇怪现象。
例如:嗜赌者在下赌注之前先祷告,结果居然大赢,祷告与赢钱本无因果关系,但赌徒可能深信不疑,原因是祷告行为获得了偶然增强所致。
社会上何以有许多人仍然迷信,偶然增强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本词与另词偶然后效强化(accidental contingency of reinforcement)意义接近。
惟前者(本词)偏重说明现象,而后者偏重解释原因。
见增强(reinforcement),迷信(superstition)。
advertising research 广告研究
指商业上如何运用心理学原理设计广告,藉以达到产品促销的有关研究。
广告研究一般集中在三个主题:(1)对某种产品选择一种最有效的广告诉求方式,藉以引起广大民众注意;(2)如何在新产品的命名与包装上创造产品的新形象;(3)如何设计一种有效方法,用以比较评估各种媒体广告的效果。
见广告心理学(advertising psychology)。
affect structure 情感结构
在一个团体里,成员之间在情感上彼此吸引或彼此排拒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心理结构。
affectation 矫饰
指在别人面前刻意表现而显出不自然的虚饰行为。
矫饰是歇斯底里症(hysteria)的症状之一。
见该条。
affection 情感
1指包括情绪、感情、心境等一切属于情感方面的心理历程。
2在传统心理学上,情感与认知、意动两观念联结,合而称为知、情、意三个心理官能。
见认知(cognition)。
affectional attachment 情感性依附
指个体周岁以前对成人(多为母亲)的依附倾向。
因此时的依附倾向是情感性的,故称情感性依附。
affectional drive 情感驱力
为人类基本动机之一。
一般相信情感驱力与饥渴等基本驱力一样,是与生俱来不需学习的。
情感驱力所促动的外显行为,简单看来是个体接近别人,喜欢别人。
而事实上他需要的是和别人作感情上的双向交流:爱别人也接受别人的爱。
因此,情感驱力可说是人类社会行为原动力。
affective amnesia 情感性失忆症
属失忆症之一。
情感型失忆症的原因纯属情感的,而非生理的,是由于情感上的打击而丧失了记忆力。
见失忆症(amnesia)。
affective arousal theory 情感促动论
为迈克里兰(D.C.McClelland)氏倡议的一种动机理论。
认为动机的产生乃是由于情感状态的改变。
情感状态中最明显的是痛苦与快乐,在苦与乐的情境下都将影响人的动机。
affective association 情感联想
指形成联想的两件事,在性质上具有同样的感情色彩。
例如:由“忧虑”一词联想到“悲伤”的情形即属之。
affective disorder 情感失常,情感性疾患
见情感性精神病(affective psychosis)。
affective domain 情感领域,情感教育,情意教育
属于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柏隆姆(B.S.Bloom)氏的教学目标分类之一。
按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包括:接纳、反应、价值、组织、品格形成五个层次。
情感教育的目的在使学生学到适当的感情表达,学到与人相处时的同情与体恤的情操。
见教育目标分类(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柏隆姆(Bloom,Benjamin S.)氏传记条。
affective experience 情感经验
个人生活中所经历到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事项,如恋爱或失恋等均是。
affective fixation 情感固着
指精神分析论者所谓的幼稚性的情感投注现象。
个体幼稚期的情感投注,多半带有强烈的依赖性,并多系自我中心;其所爱或所憎者;只限于立即满足其需要者为对象,只是情感的依附,谈不上是人际关系。
以后个性发展,他必须学到己与人和己与事的关系,从而发展出正常的感情。
如果上述自我中心式的强烈依附情感作用一直不变,成人后难免生活困难。
像此种成人后滞留下来的幼稚情感作用,称为情感固着。
见整体对象(whole-object)。
affective logic 情感逻辑
指纯以情感为判断基础所致的结论。
例如说:“我母亲疼我,爱我;我母亲是个好人。
”句中“好人”是价值判断,此种判断系以感情为基础,故而称为情感逻辑。
affective separation 情感性分离
指亲子间的情感疏离现象。
表面上母亲亲自带孩子,而实际上母亲并未给予孩子所需求的爱;母子间空有亲属名份,而实质上缺乏亲子感情。
像此种有名无实的亲子关系,也称为掩蔽性剥夺(masked deprivation)。
意谓在这样家庭中生长的孩子,其心理需求可能获得满足的机会,在不显明的情况下被剥夺了。
affective state 情感状态
1指从不同程度的快乐,一直到不同程度的痛苦之间所有的心理状态。
2指情绪激动时在重上、外显行为上以及意义上显现的特征。
affective suggestion 情感性暗示
在催眠过程中,如催眠师与受催眠者之间有感情关系;此种感情关系将产生暗示作用,影响催眠效果者,称为情感性暗示。
affective tolerance 情感容忍力
1指遭受情绪冲击时仍能以理性表现适应情境的能力。
2指遭受情感挫折后,不致过分激动或过分颓丧的反应方式。
affiliation 亲和
指个体与别人亲近的心理倾向。
亲和是一种心理需求,此种需求是构成社会行为中亲情、友情、爱情等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使人参与团体活动的内在动力。
此种内在动力称为亲和动机(affiniative motivation)。
见该条。
affiliation need=need for affiliation 亲和需求
affiliation need=need for affiliation 亲和需求
affiliative drive 亲和驱力
义同亲和需求(affiliation need)。
见该条。
affiliative motivation 亲和动机
1社会性动机之一。
个体对社会中其他的人存在与之亲近的内在需要;需要别人关心,需要友谊、需要爱情、需要别人的认可支持与合作等均属之。
由亲和动机所促动的社会行为,最主要的有依亲、交友、家人团聚、参与社会活动等。
2义同个性心理学家莫瑞(H.A.Murray)氏理论中的亲和需求(need for affiliation)。
见需求(need)。
affiliative motive = affiliative motivation 亲合动机
affiliative motive = affiliative motivation 亲合动机
aftereffect 后效
1 刺激消失但刺激引起的感觉仍然存在的现象;故而也称后觉。
2 单以视觉而言,即指后像。
3 在学习时,指正确反应获得酬偿而满足后,刺激与反应间联结强度增加的生理活动历程。
第三点解释参见效果律(law of effect)。
见后觉(aftersensation),后像(afterimage)。
afterimage 后像
指刺激消失而感觉暂留的现象。
后像按性质不同而分为两种:一为正后像(positive afterimage),其特征是刺激消失后所遗留的后像与原刺激的色彩或明度相似。
如看烟火时,在光觉或色觉的刺激消逝后,仍有短暂光色的视觉现象留存即属之。
另一种为负后像(negative afterimage),其特征是后像的明度与原刺激相反,而色彩与原刺激互补。
如凝视白色的钟面和黑色的钟框,一段时间后移向旁边的墙壁凝视,则会出现黑色的钟面与白色的钟框。
凝视一红色小圈半分钟后,再注视白色的墙壁,会看到一绿色小圈。
刺激强度及持续时间增长时,后像出现的可能性增大,其持续时间亦较长,反之则不易出现后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