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10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 下诗歌《桃花源记》节奏划分与注音

八年级语文 下诗歌《桃花源记》节奏划分与注音

八年级语文 下诗歌《桃花源记》节奏划分与注音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jìn /太tài 原yuán 中zhōng ,武wǔ陵líng 人rén /捕bǔ鱼yú为wéi 业yè,缘yuán 溪xī/行x íng ,忘wàng /路lù之zhī远yuǎn 近jìn 。

忽hū逢féng /桃táo 花huā林lín ,夹jiá岸àn /数shù百bǎi 步bù,中zhōng 无wú/杂zá树shù,芳fāng 草cǎo /鲜xiān 美měi ,落luò英yīng /缤bīn 纷fēn ,渔yú人rén /甚shèn /异yì之zhī;复f ù/前qi án 行x ín ɡ,欲yù/穷qióng 其qí林lín 。

林lín 尽jìn /水shu ǐ源yu án ,便biàn 得dé/一yī山shān ,山shān 有yǒu /小口xiǎokǒu ,仿佛fǎngfú/若ruò有yǒu 光guāng 。

便biàn /舍shě船chuán ,从c ón ɡ/口k ǒu 入r ù。

初chū/极jí狭xiá,才c ái /通t ōn ɡ人r én 。

复f ù行h áng /数sh ù十sh í步b ù,豁hu ò然r án /开k āi 朗l ǎn ɡ。

土t ǔ地d ì/平p ín ɡ旷ku àn ɡ,屋舍w ūsh è/俨y ǎn 然r án ,有y ǒu /良田li ángti án /美m ěi 池ch í/桑s āng 竹zh ú之zh ī属sh ǔ。

2020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专题《桃花源记》含答案

2020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专题《桃花源记》含答案

1桃花源记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2019·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林尽水源.(yuán) B.黄发垂髫.(tiáo)C.遂与外人间.隔(jiān) D.辞.去(c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处处志.之( )(3)乃.不知有汉( )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3.[2019·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B.阡陌交通..(运输事业)C.咸.来问讯(都)D.欣然规.往(计划)4.[2019·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桃花源记》课堂笔记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桃花源记》课堂笔记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桃花源记》课堂笔记【课堂笔记】《桃花源记》是唐代陶渊明所作的一篇书信式散文,通过描述一个神秘的桃花源来表达了人们对于真正的自由和安宁的向往。

一、课文结构分析本文分为序、正文和结语三部分。

序言通过一位南海渔者的故事,引出了文中描述的桃花源。

正文则描述了文中人物在桃花源生活的情景,并展现了这个地方的自然、人情和丰饶。

结语归纳了桃花源的特点和其对人们的启示。

二、桃花源的描写桃花源是一处神秘的地方,四面环山,有一条清澈的水流,流淌到一个小湖里。

湖旁有各种果树,人们的房屋就建在这些果树之中。

那里的人们过着非常自在的生活,他们不关注政治,不认识官职,只想过上安稳的生活。

三、桃花源的寓意桃花源象征着自由,安宁和美好的生活。

文中的人物追求的正是这种生活方式,而不像现实社会那样被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力量所束缚。

因此,桃花源在文中扮演着一个理想化的角色,激励人们去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四、生活态度桃花源的人们没有过多纠结于权利和利益,相反,他们真正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

他们以开心快乐为生活的首要目标。

而在现实中,我们常常只关注于利益和权利,从而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

五、对生活的向往桃花源的描写让人们产生了对于自由,安宁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压力渐增,为了生计和生活,我们不得不面对许多压力,消耗许多精力和时间。

而桃花源则提供了一种不同的选择,一种可以让人们真正享受生活的选择。

六、结语《桃花源记》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们明白了一个人应该如何在抵御外界压力的同时,保持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只有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总之,《桃花源记》写出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它鼓舞着我们要向往自由,保持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生活,但人们对于生活的向往始终是存在的。

《桃花源记》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也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对于理想生活和追求生活意义的探索。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及翻译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及翻译

寒假背诵|八下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及翻译1、《桃花源记》【译文】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

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仿佛隐约透着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

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

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

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老年人和小孩儿,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都一一作了回答。

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

村里面的其它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

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

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

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

八下语文《桃花源记》知识点

八下语文《桃花源记》知识点

八下语文《桃花源记》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卒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辞赋以《归去来兮辞》最有名,有《陶渊明集》传世。

其诗文语言质朴、自然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

二、故事背景本文大约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生灵涂炭。

其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无法改变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

《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产生的。

三、文体知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事、描写、状物,也可抒情、议论、说明,通常的写法是寓情理于事、景、物之中,或借叙事、写景、状物而自然而然地抒情言理。

四、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二)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2.仿佛若有光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今义:似乎,好像。

3.屋舍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

4.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原是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统称,现仅指运输事业。

5.率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6.来此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7.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8.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

9.遂与外人间隔古义:隔绝不通音信。

今义: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

(三)一词多义1.出不复出焉(动词,出去)皆出酒食(动词,拿出)2.寻寻向所志(动词,寻找)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3.之忘路之远近(助词,的)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具答之(代词,代指对方的问题)处处志之(助词,不译)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4.舍便舍船(离开,动词)屋舍俨然(房屋,名词)5.为捕鱼为业(作为,动词)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介词)(四)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欲穷其林(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此中人语云(名词作动词,告诉)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标记)(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课文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卒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是我国文学第一位田园诗人。

辞赋以《归去来兮辞》最有名,有《陶渊明集》传世。

其诗文语言质朴、自然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

二、故事背景本文大约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生灵涂炭。

其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无法改变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

《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产生的。

三、文体知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事、描写、状物,也可抒情、议论、说明,通常的写法是寓情理于事、景、物之中,或借叙事、写景、状物而自然而然地抒情言理。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分句释义及译文翻译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分句释义及译文翻译

《桃花源记》一句一释义一句一翻译一、字句解释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关键字:为:作为。

句译: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2.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关键字:缘:沿着。

行:走,这里指划船。

句译:(一次,渔人划着船)沿着小溪往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关键字:杂:别的,其他的。

鲜:鲜艳。

英:花。

句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4.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关键字:渔:动词,捕鱼。

异:以……为异,即对……感到惊异。

之,指见到的景象。

复:又,继续。

前:往前。

穷:尽,这里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句译: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5.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关键字:尽:完,没有了。

得:看到。

仿佛:隐隐约约,看不真切。

句译: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一个小洞,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6.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关键字:舍:舍弃。

通:通过。

行:走。

豁然开朗: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形容由窄小幽暗变而为开阔明亮。

豁然,形容开阔敞亮的样子。

开朗,开阔明亮。

句译:渔人就离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

洞口起初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

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由狭隘幽暗而变为开阔明亮。

7.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关键字:平:平坦。

旷:空阔,宽阔。

俨然:整齐的样子。

之:这。

属:类。

句译:只见那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之类。

8.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关键字:阡陌:田间小路。

交通:交错相通。

闻:听见。

句译: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9、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关键字:往来:来来往往。

种:耕种。

八上语文课文桃花源记

八上语文课文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基础知识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文言词语【一般词语】[缘]沿着,顺着。

[夹岸]两岸。

夹,在两旁。

[数]几。

[芳]香花。

[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英,花。

[缤纷]繁多样子。

[复]再。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才]仅。

[平旷]平坦开阔。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

[悉、咸]全,都。

[黄发]指老人。

[垂髫]指小孩。

[怡然]形容喜悦。

[乃]竟然。

[具]详细。

[问讯]打听消息。

[云]说。

[叹惋]感叹惊讶。

惋,惊讶,惊奇。

[延]邀请。

[语(yù)]告诉。

[扶]沿,顺着。

[向]从前,旧的。

[及]到。

[诣]到。

[遣]派。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计划。

[果]实现。

【一词多义】[中] ①年间。

(晋太元中.)②中间。

(中.无杂树) [志] ①标记。

(寻向所志.)②做标记。

(处处志.之)[为] 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

(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

(寻.病终)[闻]①听说。

(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

(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

(便舍.船)②(shè)房舍。

(屋舍.俨然)[作] ①劳作。

(其中往来种作.)②做。

(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鲜美]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味道好。

[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交通]古:交错相通。

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如此]古:像这样。

今:这样。

部编版语文八下第9课《桃花源记》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下第9课《桃花源记》知识梳理

桃花源记【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字音】俨(yǎn)然黄发垂髫(tiáo)要(yāo)诣(yì)太守【注释】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市一带。

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

为:作为。

缘:沿着,顺着。

行:前行,走。

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忽逢:忽然遇到。

逢:遇到,碰见。

夹岸:溪流两岸。

杂:别的,其他的。

芳草鲜美: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芳:花;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甚:很,非常。

异之:即“以之为异”,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

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惊异,认为……是奇异的。

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复:继续。

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

(词类活用)欲:想要。

穷: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的尽头。

林:代指桃花林。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尽:消失(词类活用)便:于是,就。

得:发现。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09《桃花源记》(课后解析)含答案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09《桃花源记》(课后解析)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09《桃花源记》(课后解析)一、提示按照“发现桃花源一访问桃花源一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这一行文思路讲述故事,背诵课文。

二、参考答案:(示例)桃花林的景色:清澈的溪水蜿蜓流动;两岸茂密的桃花林,似红云,似晚霞;地面上青草葱绿,香气袭人。

红花绿草,潺潺流水。

感受:此处景物,宁静和谐,把人带入一个纯美空灵的境界,引起读者对桃花源深深的向往。

桃花源中的景象:(略)感受:这恰似一首话静闲适的田野抒情诗,又如一幅祥和古朴的田园风景画。

解析:一定要根据课文合埋想家,个可且要翻峰坏文。

二、参考答案:1.“具言”的内容;秦至魏晋间改朝换代,社会动乱,生灵涂炭的情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拓展阅读 桃花源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拓展阅读 桃花源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拓展阅读桃花源记王辟之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

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②之,乃邻舍子也。

令仪曰:“汝素寡悔③,何苦而为盗邪?”曰:“迫于贫耳。

”问其所欲,曰:“得十千④足以衣食。

”如其欲与之。

既去,呼之,盗大恐。

谓曰:“汝贫,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诘。

”留之,至明使去。

盗大感愧,卒为良民。

(选自《渑水燕谈录》)【注】①市井:指做生意。

②禽:同“擒”,抓获。

③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

④十千:指十贯铜钱。

【考点必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诸子禽之,乃邻舍子也()(2)如其欲与之()2.于令仪为什么不责盗?请简述你的理解。

答案:1.(1)是(2)按照2.一是因为盗贼是初犯,且迫于生计;二是希望盗贼能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参考译文:曹州于令仪,是做生意的人,(他)为人忠厚,不损人而利己,晚年家境颇为富有。

一天晚上,有人到他家行盗,于令仪的儿子们抓获了小偷,原来(小偷)是邻居的儿子。

令仪对他说:“你向来很少犯错,为什么要做小偷呢?”那人回答说:“那都是贫穷逼的!”问他需要什么,小偷回答说:“有十贯铜钱就足够买食物及衣服了。

”(令仪)按照他要求的数目给了他。

小偷刚走,(令仪又)叫他回来,盗贼感到十分惊恐。

(令仪)对他说:“你很贫穷,(如果)晚上背着十贯铜钱回家,我担心你被别人盘问。

”(于是,)留下他,等到天亮才打发他走。

盗贼感到十分惭愧,最终成为良民。

孔子学琴司马迁孔子学鼓琴师襄子①,十日不进②。

师襄子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③也。

”有间④,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⑤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⑥也。

”有间,有所穆然⑦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丘得其为人,黯⑧然而黑,几⑨然而长,眼如望羊⑩,如王四国⑪,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⑫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⑬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精选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精选题含答案

5. 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 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 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 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陶渊明描写世外桃源的意义:表达诗 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 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 的和谐生活环境。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和谐安宁、自得其乐 。 5. 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 不聊生的时代。 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 并不存在。那么, 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 源有什么用意呢?
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 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 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五、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 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 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 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屋舍俨然 ( 整齐的样子 ) (2)悉如外人 ( 全,都 ) (3)便扶向路 ( 沿着、顺着 )
(4)未果,寻病终( 不久 )
2.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 可以听到。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 绝境。
1. 解释下面句子划线的词语。(2分) (1)缘溪行 ( 沿着,顺着 ) (2)处处志之( 做记号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 与外人间隔。
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 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 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优秀课件(共31张ppt)

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优秀课件(共31张ppt)

2、词语小结
(1)通假字
“便要还家”: “要”通 “请” ,“邀请” 。
(2)古今异义
缘溪行
古义:沿着,顺着。 今义:缘故,缘分。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阡陌交通
古义:新鲜美好。 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指运输事业。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单指男子的配偶。
“对…感到惊异”

隐隐约约
舍弃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
仅仅、只 又,再 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整齐的样子
类 田间小路 可以互相听到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全,都
指老人和小孩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一词多义
忘路之远近 结构助词,的。
渔人甚异之 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之 具答之
代词,他们。
处处志之 助词,补足音节,不译。
桑竹之属 代词,这。
寻向所志 动词,寻找。

寻病终
副词,随即、不久。
武陵人捕鱼为业 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
动词,作为。 介词,对,向。
遂与外人间隔 遂 遂迷,不复得路
副词,于是,就。 副词,终于,竟。
归园田居·其一 【 魏晋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酒(其五) 【 魏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课文

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课文

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课文
《桃花源记》是东晋时期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一篇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被收录在许多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包括八年级下册。

全文如下(简要版):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该文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和平宁静、人们生活富足安乐的理想社会——桃花源,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社会理想的追求。

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原文、译文及有关成语

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原文、译文及有关成语

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桃花源记》原文、译文及有关成语《桃花源记》原文和译文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

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

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

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

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初二语文桃花源记的翻译以及赏析

初二语文桃花源记的翻译以及赏析

初二语文桃花源记的翻译以及赏析初二语文桃花源记的翻译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

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

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

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

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

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

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

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

第9课《桃花源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9课《桃花源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 1.注意生字的读音; 2.注意句子的节奏停顿。
朗读课文
豁然开朗(huò) 屋舍俨然(yǎn) 黄发垂髫(tiáo) 便要还家(yāo) 阡陌交通(qiān mò) 无人问津(jīn) 此中人语云(yù)
邑人(yì) 间隔(jiàn) 诣太守(yì) 刘子骥(jì) 便舍船(shě) 屋舍俨然(shè)
9 桃花源记
作者:陶渊明
选自《陶渊明集》
导入新课
在湖南省桃源县西南沅江之滨的桃源山腰上, 有一个长约一百米的山洞。洞内宽敞明亮,洞中有 天。东晋末年,长期隐居农村的陶渊明来到这里后, 有感于农村现实,忽发奇想,虚构了一个美丽神奇 的传奇故事——世外桃源。在桃源里,没有压迫, 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老人和孩子 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 好。真的有这么一个“世外桃源”吗?桃源人是人 还是仙?今天,我们就去拜访一下这个世外桃源吧!
疏通文意
第五段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未果:没有实现。果,实现。
寻:随即,不久。
遂:终于。
问津:访求、探求。津,渡口。
者:……的人。
翻译:没有实现。不久就因病去世了。 此后就再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整理复习 通假字: 便要还家 要:同“邀”,邀请。
整理复习
古今异义: 鲜美:【古义】新鲜美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三单元
先哲幽思
自然美景,辛福生活,人所向往;奇绝 艺人,精湛技艺,令人赞叹。阅读这些诗 文,能够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 感受他们的智慧,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第三单元学法指导:
• 学习本单元,要积累文言词语,疏通 文意。
• 反复诵读,品味语言,领会内涵。

八年级下册语文《桃花源记》翻译

八年级下册语文《桃花源记》翻译

《桃花源记》翻译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

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

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

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

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

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说,报告了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结果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

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

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设计指导思想】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2、突出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

【教学重点】
1、文言字词。

2、引导学生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

【教学难点】
理解陶渊明这篇文章的创作目的。

【教学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
整体把握课文,学习字词、课文诵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成语“世外桃源”或陶渊明诗句导入
二、陶渊明简介
三、学生自学,整体感知课文,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相互讨论,学习字词,教师指导、点拔
四、概括文章各段(学生归纳,教师总结)
五、分析本文写作线索(以渔人行踪为线索)
六、分小组进行诵读比赛,部分同学能当堂背诵
七、字词训练(投影)
1、重点实词和虚词:缘、穷、然、属、闻、具、足、之、志、规、寻、向、诣。

2、古今异义词:鲜美、交通、妻子、绝境、间隔、无论
3、特殊用法字词:异:意动用法;通:使动用法
4、通假字:“要”同“邀”
5、同义词:都:悉-咸-皆-并;邀请:要-延
6、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
第二课时
〖教学〗
感受桃花源美好社会生活,讨论陶渊明写作目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
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象桃花源的美好画面
三、桃花源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三个词概括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美丽、神秘、幸福)
四、分类感受
1、感受桃花源的美丽:
⑴桃花源美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

⑵教师小结:桃花源美在环境幽雅,风景优美。

2、感受桃花源的神秘:
桃花源神秘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

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3、感受桃花源幸福:
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⑴发垂髻: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
⑵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
⑶渔人(侧面烘托):杀鸡作食,皆出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学生小结:桃花源幸福在生活和平安定,丰衣足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五、桃花源中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社会理想
(反对战乱,追求和平、幸福、自由生活的社会理想。


六、文中哪一句话表现了桃花源中人的这种社会理想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七、文中哪一句话还表现了林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受到干扰的心理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八、深入讨论
1、桃花源这一人间乐园能找到吗?
(不能,这是作者虚构的。


2、陶渊明为何要虚构?联系当时社会现实思考
(反衬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


3、有人说陶渊明定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
(自由辩论。


九、总结结束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往一种没有剥削与压迫的幸福美好生活,这是我们应学习的,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更应树立一种远大的理想将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我们的民族。

十、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书后思考练习。

3、摘录一些谈理想的名人名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