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消息二则
1消息二则
江阴 江阴 芜湖 芜湖
安庆
九江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
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
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 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 用。
这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与其它部分有何不同?有何作用? 议论。 属“背景”部分。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心。
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 【正文的第一句是导语。】
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 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
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 【导语以下是消息的主体。】
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 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
课文阅读分析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 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导语 ,在文中的作பைடு நூலகம்是 1.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__________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引起下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 的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语是 ____________ 冲破敌阵, 和____________ 横渡长江 。 不是,因三路军加起来是一百万。 4.“百万”是夸张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 域"一句中的"(不含)"、"均"有何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含”指不包括,体现语言确凿无误的特点。“均”指“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现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自豪之情。
八年级 消息二则 知识点
八年级消息二则知识点
1、新闻一:我国将对中考科目进行调整
近日,教育部发布消息称我国将对中考科目进行调整。
根据新
政策,中考将取消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目,而改为综合素质评
价科目。
综合素质评价科目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合作精神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共计占比30%。
此次调整的目的在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也将为高中阶段选修课程的开设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机会,
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2、新闻二:英语学习新趋势:智能化教学
据悉,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英语学习也
出现了智能化教学的新趋势。
通过智能化手段,学生可以使用语
音识别、人脸识别、数据分析等技术进行英语学习和测试。
智能化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方式进
行个性化定制,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
同时,也可以有效地评
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科学的学习建议。
虽然智能化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基于其优越性和发展趋势,在未来的英语学习中,智能化教学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学习方式。
1.消息二则
奥运三冠王! 中国女排3-1逆转 时隔12年再登顶
北京时间8月 21日,女子排球决赛在马拉卡纳齐诺体育 馆展开最后争夺。中国队对阵塞尔维亚队 ,最终中国队以3-1战胜塞尔维亚队赢得最 后的胜利。中国女排继1984年洛杉矶和 2004年雅典折桂、1996年亚特兰大摘银之 后,时隔12年第三次斩获奥运会冠军,这 也是郎平作为主教练赢得的首枚奥运会金 牌,同时也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里约奥运 会的第26金。
1、给这则新闻加上题目:
练 习 布 置
课改走入“一问到底”的误区
2、找出本文体现的新闻要素。 时间 2003年12月25日 地点 江汉区师德表彰大会上 人物 市教科院所徐学俊所长及与全体教师 事件
徐学俊所长提醒老师,课改不要从一个误区走 入另一个误区。
3、本则新闻共4段,分别找出导语,主体部分。
4、文中徐所长说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学 生为主,作为课堂中学习的主体,你认为怎样 以自己为主,要课堂加自己应当怎样做?
溃退:被打垮而逃散。 泄气:自汽球或轮胎中排出空气或 其他气体;泄劲 督战:监督作战。 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 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业已:已经。 摧枯拉朽:文章指枯草朽木受到摧 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毛泽东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一、阅读课文,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
标题: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央视网 2016年08月21日 11:04时电
新加坡卫生部:30名在新中国公民感染寨卡病毒 病情并不严重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 馆接新加坡卫生部通报,截止到今天(9月5日)中午12 点,共有30名中国公民在新加坡感染寨卡病毒。患者的 病情并不严重,大多已经康复或正在康复中。 新加坡卫生部在今天宣布,将不再隔离怀疑感染寨 卡病毒的病人,而是让他们在验血或验尿结果出炉前, 在家中休养。这也是目前对抗骨痛热症的做法。目前新 加坡政府的工作重点是采取足够防蚊和灭蚊措施,避免 被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叮咬而把寨卡病毒传开 来。与此同时,政府将对感染寨卡病毒的筛查从已知区 域扩大到全国范围。 新加坡政府在几天前宣布,患者感染的寨卡病毒源 自东南亚基因组序,与南美寨卡病毒无关。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43张PPT)
渡江战况 东路军: 英勇突破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数 区域
时间
战况
中路 30万 安庆-芜湖 20日夜-- 全部渡过
军
21日夜
西路 军
东路 军
35万 九江(不含 21日17时- )-安庆 22日22时
35万 芜湖-江阴 21日17时- 22日22时
渡过2/3
大部分已 渡过
思考:三路军的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为 什么这样安排?
补充:电头
在导语之前,一般交代通讯社名称、 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世界五大著名通讯社: 新华社(中国) 美联社(美国) 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 共同社(日本)
作家作品
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 后改润芝),湖南省湘潭县韶 山冲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军事家、诗人、书法家、中国 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 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 者。诗词方面的代表作有《沁 园春.长沙》《沁园春.雪》 《七律.长征》等。
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 用?
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 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作用:表明材 料真实,报道及时。
3、说说文章的导语部分在文中的特点及
作用。导语中“大约”一词说明了什 么? 特点:简洁、概括,把主要事件简明 扼要的概括出来。
作用:为了尽快向读者报告重要的 新闻事实,吸引读者的注意。
文体知识
消息的特点
六要素
1.真实性 2.及时性 3. 简明性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 因、经过、结果。
表达方式 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和抒情。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 消息二则 第1课时课件
真实性、时效性及准确性。
预习资料速查
消息
新闻的一种,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 概念 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
(1)用事实说话; (2)短小精悍,概括性强; 主要 (3)时效性强; (4)具有固定的结构方式; 特征 (5)大多有电头或“本报讯”作为标志,称为
“消息头”。 语言 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 特征
3 语言特色:品味课文简洁精练的语言特色。
重点,涉及教材活动· 探究:任务一
4 体会情感: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及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
中的情感及立场。
学习目标
写作目标
1 叙议结合:掌握“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
重难点,涉及教材活动·探究:任务三
2 消息写作:了解消息的写作特点,学写消息。
难点,涉及教材活动 · 探究:任务三
导 思
2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
江》语言非常凝练,文中第
四句的描写有无必要?
导 思
4
作者除了重点描写人民
解放军外,为什么还要
交代敌方的表现?
课文细讲点拨
文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章
脉 络
第一层: 导语,总述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渡江情况。
第二层: 主体,写人民解放军迅速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第三层: 结语,写人民解放军继续着英雄式的战斗。
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渡江战役
第一阶段的情况,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的气概和磅礴 的气势,表现了全党全军团结一心、同仇敌忾、所向无 敌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课文结构
大 军 横 渡 长 江
人 民 解 放 军 百 万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
写作背景
一九四九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民解 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 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四月二十日悍然拒 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次日, 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 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二十二日二 时, 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 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该日夜,毛泽东又写了这则全 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 长江》。
这句话点明东陆军的人数与渡江开始的时间,写出了 东路军渡江胜利之彻底,表达了对人民解放军的赞美 之情。
感悟主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全面报道 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概况,指 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并分析了国民党军队 士气低落的根本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 善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赞扬了人民解 放军排山倒海、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
课后作业
1.完成本课“读读写写”; 2.查阅有关“解放战争”的资料,进一步了 解中国历史,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 3.搜集一则新闻,分析该新闻的结构。
第一则消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找新闻结构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英 江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
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鲁港诸城进击 中。
背景: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 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再读课文,品读文章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 当……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这两句话运用 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这两句话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在文中起到了画龙 点睛的作用。它恰如其分地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 揭示了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深化了本文 的思想。
第1课《消息二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资料链接
“消息”一词最早出现于《易经》:“日中则昃,月盈则 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意思是说,太阳到了中午就 要逐渐西斜,月亮圆了就要逐渐亏缺,天地间的事物,或 丰盈或虚弱,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时消减,有时 滋长。太史公亦曰:“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 。”皇侃注云:“乾者阳,生为息;坤者阴,死为消也。 ”由此可见,消息之义,盖已古矣。中国古代就把客观世 界的变化,把它们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把它们的枯荣、 聚散、沉浮、升降、兴衰、动静、得失等变化中的事实称 之为“消息”。只是到了近代才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新闻 体裁,所以“消息”又叫新闻。
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 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 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 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 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 家。
关于毛泽东的历史贡献
歼(jiān)灭 签(qiān)订 铜陵(línɡ)
认准字音
督(dū)战 芜(wú)湖 泄(xiè)气
溃(kuì)退 荻(dí)港
多音字识别 要塞(sài)
殷(yīn)切
塞
瓶塞(sài)
殷
阻塞(sài)
殷(yān)红
词义理解
溃退:军队被打垮而退后。 泄气:失去信心和干劲。 歼灭:消灭。 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消息特点?
第一,用事实说话; 第二,短小精悍,概括性强; 第三,时效性强; 第四,具有固定的结构方式; 第五,大多数消息有电头或“本报讯”作为外在标志。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5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5篇消息是以文字报道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
消息的结构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欢!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篇1【教学目标】1.从新闻要素、结构、特点等方面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新闻语言的特点,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情怀。
【教学过程】一、诵读导入:我们先来热热身,共读一首诗:(屏显)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是伟大领袖_在一九四九年四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创作的诗篇。
诗中既写出了人民解放军的巨大胜利,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请同学们再读,体会诗中情感和气魄。
(学生再读)同样的事件,可以有不同的表述。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消息二则》,用新闻的方式向公众报道这一重大事件。
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阅读两则消息,注意文章边侧的旁批。
学生结合旁批读课文。
二、活动探究活动准备:自主阅读课本第2页和第15页关于新闻要素和消息特点的文字,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
1.补充介绍:(屏显)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2.你知道吗(屏显)新闻的六要素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新闻的三大特点学生结合补充内容和提示,自主学习,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三、活动过程活动一:当一回编辑1.如果你是当时的报社编辑,请你从新闻的要素、结构、特点等方面审核一下,这两则消息能不能刊发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陈述要有理有据。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六要素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六要素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的六要素包括:
1.时间:第一则消息的发布时间是1949年4月20日,第二则消息的发布时间是1949年4月22日。
2.地点:第一则消息的报道地点是渡江前线总前委,第二则消息的报道地点是渡江战役总前委。
3.人物:第一则消息涉及的人物有毛泽东、朱德、总前委张云逸、粟裕、张震,第二则消息涉及的人物有毛泽东、朱德、总前委张云逸、粟裕、张震。
4.事件发生的原因:第一则消息是关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原因,第二则消息是关于我军渡江情况。
5.经过:第一则消息报道了我军在准备渡江作战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包括船只不足等问题,但最终还是成功渡过了江。
第二则消息报道了我军在渡江战役中的进展情况,包括攻占南京等城市。
6.结果:第一则消息报道了我军成功渡过长江,第二则消息报道了我军在渡江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1 消息二则【考点精讲版】
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
形近字 歼( jiān)歼灭
塞(sāi)子堵瓶口, 交通真闭塞(sè), 重兵守要塞(sài)。
纤( xiān)纤维
田地中间纵横交错的 小路。陶渊明《桃花源记》:
阡( qiān)阡陌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词语集注
用于褒义语境。
锐不可当
• 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泄气
• 监督作战。
客观地表现出国民党军队的虚弱和解放军的英勇。 “溃退”准确地写出了国民党军队一片混乱的败退场面。
当时江面自然条件的写照。 写我军作战之勇、进展之快。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 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 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描写
4月22日2时
新华社全文发布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 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报道了战役首日的情况。
文体知识
新闻
经由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
概念
新近发生的事实或情况的信息。广义的新闻包 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评论等,狭义
的新闻专指消息。
基本 特征
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课题解读
人物及数量 结果 事件、地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标题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表现了人民解 放军的气势,传达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新华出版社2014年版),原刊
载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日报》。
4.下列新闻文体和内容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D )
A.消息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
5.何故 6.如何
新闻六要素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何人 何时 何地 何事 何故
如何
30万人民解放军
1949年4月20日午夜起至22日2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1949年4月20夜起至22日22时
芜湖、安庆之间
南渡长江 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
的命令(解放全国) 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二十 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 至江阴 横渡长江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先后 渡江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安安庆庆 九江
九江
芜湖 芜湖
江阴 江阴
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梅
《新闻两则》
体会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
1.“西起九江(不含)”中的“不含”能否去掉呢?为什么?
①不能去掉。 ②“不含”的意思是不包括,在句子中说明九江不包括在渡江 范围内;准确反映了渡江范围,体现了新闻的准确性; ③如果去掉,就不能准确陈述事实,可能引起歧义。
体会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
2.“至发电时止”可以换成“到目前为止”吗?
①不能换。②“至发电时止”指的是到电文发表的时间为止, 时间交代十分明确,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③“目前”只 表示在说话的时候,“到目前为止”交代的时间不精确,所以 不宜替换。
新闻语言具有准确性和真实性,其目的是向读者提供 最新的事实,那么新闻好像应该是中立的、纯客观的,
那是不是意味着不带任何作者的主观情感呢?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 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① 胜利者的自豪感从“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中毫不隐讳地流露出来。②“经营了三个半月”表示国民党反动 派准备得很充分,按理长江防线应当是牢不可破的,但是后面紧 接着说国民党军溃退之快,二者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对比中愈 显出我军势不可挡,敌军不堪一击。
1、消息二则
主标题,不写新闻事实。
副标题,位于主标题之后,主要是用事实对主标题作
些补充和解释。解释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主标题不写事实, 只提出一种论断或疑问,标题所准备的新闻事实,全部写在副 标题中。另一类是,主标题已承担一部分叙事的任务,副标题 所作的解释,范围可大可小,比较灵活。补充也有两种:一是 补充主标题以外的次要事实;二是对主标题所写事实的续报 。
系 等。其作用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
到 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一条完整的新闻消息,一般包括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五个部分。
作家作品
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
芝),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人,马 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 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书 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 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 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诗词方面的代表作有《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
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
新闻
狭义——消息 通讯 广义 消息
报告文学
特写
......
2、新闻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 原因、经过、结果。
①when:何时②where:何地③who:何人 ④what:何事⑤why:何因⑥how:何果
3、新闻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电头:电头指发电讯稿件播发的新闻单位、地点、时间的说明,包
他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 志的政治家,运筹帷幄的军事家。
他在人民心中被尊为神。 他16岁,就道出“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做声”的霸气; 他17岁,立下“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的誓言; 他25岁,喊出“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击水三千里”的壮语。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消息二则
句②用词嘲讽了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 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 句①无感情色彩,且与上句重复。
填空题 …… 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 战中,我已( 歼灭 )及( 击溃 ) 一切抵抗之敌,( 占领 )扬中、镇江 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控制 )江阴要 塞。( 封锁 )长江。我军前锋,业
P8 二、
•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 导语——扼要的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新闻开
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 主体——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
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 的内容)
•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 结语——新闻结尾
(注:背景、结语未必每篇都有,且可暗含在主 体中) 新闻这种体裁,主要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
• 简洁而具有气势
• 如导语中“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再比如“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纷纷溃 退, 毫无斗志”。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渡江作战兵力
课 文 结 构
渡江概况 导语: (第1、2两句)
战线(渡江区域) 战况:冲破敌 阵,横渡长江
表达效果。
• 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说说导 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标题
标题
扼要揭示新闻核心内容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课文结构 第1、2两句
中路军
其余部分 西路军
导语
主体
东路军
导 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从一千余华里
渡江作战兵力:多
的战线上,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西起九江
战线:长
战况: 所向披靡 无坚不摧 战绩辉煌
1-消息二则
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路军首战告捷 西路军所向披靡 东路军遭遇顽强抵抗
叙(略) 叙议结合(详) 叙(详)
衔接紧密、过渡自然、结构严谨
走近作者
【毛泽东】(1893—1976),字 润之,笔名子任。伟大的马克思 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
新闻的有关知识: (一)、新闻的概念:
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 告文学。
从狭义上来讲,新闻是一种报纸文体,指新近发生 的事实的报道,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 息。
引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 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2、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扼要地揭示 新闻的核心内容。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 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导语的要求: 一是要 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本消息主要是让读者了解渡江战役的进程。 同时因为敌人“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 溃退”,在三十万人民解放军面前简直不堪 一击,所以也不值得去详细介绍。
品析语言特色
本文语言准确、简明、凝练,概括性强,同时又鲜明 生动,富于感情色彩。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 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嘲讽: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
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一正一反,对比鲜明,感情强烈。
作者以敌方“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 线”与实际作战时的不堪一击相对比,通过 事实之间的比对,客观地表现出国民党军的 虚弱和解放军的英勇。
1 消息二则——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课堂小结
1 消息二则/ 概括主题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我三十万 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情况,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排山倒 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 精神。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 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分析了国民党军队士 气低落的根本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 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课堂小结
学后感悟
1 消息二则/
俗话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不在于武器装备的优劣,不在 于军队人数的多少,而在于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当年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有了老百 姓的支持,才打败了国民党军队,建立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
合作探究
1 消息二则/
“不含”指不包括九江在内,准确地反 映了当时的情况。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 放军的渡江区域。
合作探究
1 消息二则/
“至发电时止”,用词斩截有力,毫不拖沓,体 现了语言的精练、铿锵;把时间交代得非常准确,体 现了新闻的及时性。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 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备的据点。 业已:已经。
预习检查
1 消息二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摧枯拉朽:文中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 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无法阻挡。文中形容解 放军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阻挡。
1 消息二则/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整体感知
1 消息二则/
认真阅读这则消息,找一找这则消息的“六要素”。
1《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消息二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确单元学习内容及任务。
2.阅读二则消息,了解消息构成要素,学会概括新闻事实。
3.品味语言,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和立场。
教学重点:了解消息构成要素,学会概括新闻事实,明晰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和立场。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理清写作思路,品味语言,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
教学过程:一、了解背景,明确核心问题1.消息定义:消息作为一种文体,指的是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
2.核心问题:阅读这两则消息,我们知道了哪些新闻事实?3.观看视频,了解渡江战役【设计说明】知晓学习内容,了解写作背景。
二、重点读析,学习第一则1.请学生朗读第一则,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1)这则消息是哪家新闻媒体报道的?(2)从哪个地方发来的报道?(3)什么时间报道的?学生关注文章开头黑体字部分,知晓答案,结合旁批,明确“电头”是消息构成部分。
校对练习册第1题。
2. 快速阅读第一则消息,提取主要内容。
方法:参照语文书p2新闻“六要素”完成作业单第3题,上台交流。
3. 阅读,思考:这则消息中,哪些语言交代了事实?哪些语言隐含作者的立场和情感倾向?圈画重要词句(1)关注标题、导语、主体中交代的事实(事实是可以被核实的)标题: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
导语: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军溃退,人民解放军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等。
追问:表述这些事实的语言有哪些共同点呢?明确:描述事实时尽量使用中性词。
(2)关注称谓、明显的带有情感色彩的修饰语、句子之间关系称谓:“我”“国民党反动派”修饰语:“胜利”“英勇”“英雄式”句子之间关系: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对比,对人民解放军的褒扬和对国民党军的蔑视。
4.总结阅读路径首先,关注电头,从电头中知道了报道消息的新闻媒体。
新华社。
知道了消息的报道时间二十二日二时。
1 消息二则
2、自学《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画思维导图, 包括以下内容 ① 生字词注音 ② 画出这篇消息的结构5部分:标题、导语、
主体、 背景、结语 ③ 画出文章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
因、经过、结果
④ 你读完后的感受
⑤ 查阅资料,诺贝尔奖的来历是什么?我国
有哪些获得诺贝尔奖的人物?
(四)消息固定的格式
“倒金字塔结构”:由主到次 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即把最 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 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 重要的信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结构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三十万大军”突出了人民解放军的宏大气势, “胜利南渡”点明了渡江战役已经胜利。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诸城进击中。
写我方的有:“万船齐放” “突破敌 阵” “占领”“进击”
写敌方的有:“军无斗志” “纷纷溃 退” “摧枯拉朽”
从上面的词语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答:
6)、据了解,渡江战役要有百万大军渡 江,那么,标题中的“三十万大军”改为 “百万大军”行不行?
不行。因为消息必须具有真实性。
7)、那么,等所有大军渡江胜利之后再写 消息发表,不可以吗?
什么是新闻?
1、广义新闻泛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
狭义新闻,专指消息。消息,是报纸常用 的一种文章样式。《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 长江》是狭义新闻,即消息。 2、消息的记叙要素:
“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 故”“如何”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
六要素:经过、结果
消息
结构 (五部 分):
标题、导语、主体(必须有 的)、 背景、结语
第1课《消息二则》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三路大军渡江进展
军队 / 横略渡写 地点
时间
中路军: 安庆-芜湖 较详 九江-安庆
西路军: 详写 南京-江阴
东路军:
20日夜—21日夜
21日17时—23 日 21日17时—23日
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兵力 30万
已渡 兵力 30万
35万 三分之二
35万
大部 分
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任务一:学习生动的语言,品味其中的情感
“不到二十四小时”显示 人民解放军攻击强度之高,无 坚不摧。
“直取对岸”表现人民解放军排山 倒海、一往无前的战斗场景。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 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 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 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这句话指出了事件的发展方向和战斗 正向纵深发展的可喜情况。
消息题 何时 目
何地
何事
何人
何故
如何
人民解 放军百 万大军 横渡长 江
1949年 长江前 4月20日 线 夜至22 日下午
渡江战 斗
人民解 放军
国民党 反动派 拒绝签 订和平 协定
冲破敌 阵,横 渡长江
安庆
九江 江
1 消息二则/
江江 阴阴 芜芜湖湖
在报道各战线的情况时,作者是如何安排内容的详 略的?为什么会这么安排呢?
1.何为消息
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我们平常说的消息一般都是指新闻。
报道事情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 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传播新近事实。
语言要简明扼要 (准确性)
报道迅速及时 (时效性、及时性)
内容准确真实 (真实性)
公开性
新闻作品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调查 报告、新闻公报、采访札记、答记者问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消息二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要点:导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步骤:一.激情导入,说新闻。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
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两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预习展示,学新闻。
(一)根据多媒体提示,学生完成下列相关知识填空。
(学生口头回答答案后,多媒体填空)1.消息的概念。
广义的新闻报道包括消息、________、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多种体裁。
狭义的新闻报道专指的就是“______”,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______ ________的事实。
【答案:通讯消息新近发生的有价值】2.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1)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
(2)导语:是消息的________或者________。
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3)主体:承接_______、揭示_____,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4)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_______或_________。
(5)结语:是消息的______一段落或________一句话。
【答案:(1)引标主标副标(2)第一段第一句话(3)导语主体(4)历史条件现实环境(5)最后最后】3.新闻的特点:______性、______性、______性。
【答案:传播真实时效】4.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答案:记叙议论】5.新闻一般须具备“__________”,称为“五个W”: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
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________”。
【答案:五要素六要素】(二)多媒体展示字词练习,学生口头回答。
1.给加点字注音。
(1)芜.湖():wú(2)摧枯.拉朽:kū(3)荻.港:dí【答案:(1)wú(2)kū(3)dí】2.解释词语。
(1)经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摧枯拉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溃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筹划、组织、管理。
(2)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打垮,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3)溃败后退。
】三、自主学习,析新闻。
1.布置: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该问题检测学生对新闻“五要素”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答后明确:何时,是1949年2月10日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
何地,在芜湖和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
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
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看标题便知)。
为何,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从“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命名中,确定战争的性质。
)本文的重点,在“如何”上:⑴一方面是解放军不到二十四小时,突破敌阵,摧枯拉朽,渡江后乘胜追击;⑵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军,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防线,军无斗志,土崩瓦解。
2.布置: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
学生答后明确: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的命令。
3.提问:“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学生答后明确:是新闻的电头。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四、合作探究:议新闻。
研读课文,质疑、探究。
1.提问:这篇消息报道的是一场大战,只用不到二百字,你觉得效果如何?作者为什么不详细写渡江战斗的和情景?学生答后明确:本文不足二百字,却简而不陋,是大手笔,堪称经典。
对于渡江和战斗的情景,作者没有详细描写,只是几笔勾勒,粗线条地介绍了渡江的时间、地点及事件的结局。
因为敌人“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在三十万大军面前简直不堪一击,所以也不值得去详细介绍。
2.讨论:有人认为,消息是客观公正的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
既然是客观报道,就不应在字里行间带有感情色彩。
找一找本文中的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品味一下,说说理由。
学生答后明确:①其实,这是对新闻语言的片面理解。
作者在写作新闻时,总是在文章中凝聚自己的感情的。
②本文中的一些句子中的词语,如:英勇的、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包含了作者对解放军的高度赞扬,也充满了对敌人的嘲笑和讽刺。
作者表达了爱憎分明的感情,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3.布置:细读课文,列举文中表达准确的词语,分析其效果;列举文中用语的精炼、铿锵处,说说精妙处。
(1)思考: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已”和“大约”能否去掉?明确:不能去掉,“已”是“已经”,表明解放军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明有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
(2)思考:“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经营”能否换成“构筑”,“溃退”能否换成“败退”,为什么?明确:不能,因为“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更能够说明解放军的英勇。
“溃退”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程度。
从词语的意义和表达的情感入手。
这句话表达了对人民解放军赞美的情感,字里行间透出了豪迈的情怀。
教师总结: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
本文所反映的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我军南渡长江,揭开了解放全中国的序幕。
这一战役声势浩大,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可以想见,这场战役历经大小战斗无数,值得报道的动人事迹无数,但是,作者正文只用了区区199字(含标点),便做了简洁而不失完整的报道。
全文气韵生动,令人叹为观止。
第二课时要点:导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步骤:一、整体感知,学新闻。
1.布置:听朗读录音。
对照书上的示意图,了解三路大军渡江战役的经过。
然后对照示意图,复述渡江战役的大致过程。
两位学生一组,彼此照着示意图复述渡江战役的经过。
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复述较好的同学,准备请他(她)上黑板前面复述。
2.提问:你从朗读录音中听出了哪些信息?(理清新闻六要素)学生答后明确: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23日可全部渡完。
二、深情朗读,品新闻。
1.提问:如果你来当播音员朗读这则新闻,你在重音、语调、情感、节奏上怎样处理才能读好这则新闻?讨论、交流后明确:朗读时应庄重,平稳,略带喜色,标题要读出气势;语速不宜过快,也不宜过慢;要注意标题、导语、主体部分之间及主体部分三个层次之间的停顿。
关键在于把握节奏,并作好如下处理。
(1)“冲破”“横渡”“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应重读,读出胜利的豪情。
(2)“封锁”“控制”“切断”“歼灭”“击溃”应干脆利落的重读,读出自豪和胜利的喜悦。
(3)“不料”“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应读出奚落、嘲讽的语气。
2.学生两两之间对读与互评。
要求读准字音,并努力读出文章的情感和气势。
3.推荐2名学生代表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就这两位同学的仪态、表情及朗读质量进行评析,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合作探究,析新闻。
1.提问:文中哪两句话概括了整篇新闻的内容?明确:第1句、第2句(即“导语”)。
2.提问:有没有哪一句能够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明确: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3.提问:这则新闻起始,括号里的内容表明这则新闻报道的单位、时间。
这些内容去掉与保留有没有不同?明确:括号及其中的内容属于新闻的“电头”。
教师讲述:这些内容表明所报道的材料的真实性,报道的及时。
4.追问: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新闻”具有怎样的一个特点?明确: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5.提问:主体部分中,有两处写到“至发电时止”。
这样写说明了什么?明确:报道准确。
教师板书:真实、及时、准确。
教师小结:这是新闻的三个特点。
此外,简明也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特点(板书“简明”)。
渡江战役头绪多,战线广,但这则新闻却写得简明扼要,并及时报道,使广大人民群众尽快了解到战役的进展。
6.探究:(1)题目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明确:是实数。
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
(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行不行?明确:“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因为九江尚未解放。
教师总结:毛泽东同志亲自撰写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把我们带到了二十世纪40年代炮火连天的日子。
学习这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了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这对于我们生活在和平环境中,成长在和平环境中的新一代人,无疑是一次战争的洗礼。
此外,这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简明准确,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希望大家把今天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四、目标检测,练新闻。
中考常见题型:1.新闻概括类。
2.新闻标题拟写类。
(一)请用简洁的语言给下面的消息加一个标题(多媒体展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球网报道实习记者王晨]韩联社20日引用韩国乐天玛特的消息称,在中国境内的99家乐天玛特门店中,被勒令停业的门店总数达到74家,另有13家自行停业。
受其影响,乐天玛特在华营业损失已高达2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亿元)。
不过韩联社说,尽管如此,乐天玛特仍向当地中国职员照常发工资。
报道称,乐天方面表示,本月中旬,已有70家乐天玛特的1个月停业限期届满,但截至19日,仍无一家恢复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