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2016)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人教部编版(2016)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提高了课堂氛围。但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熟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下次活动中,提前为学生提供一些与讨论主题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展开讨论。
此外,学生在成果分享环节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但部分小组的展示效果并不理想。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展示能力的培养,教他们如何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但仍有个别学生存在疑问。我计划在课后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最后,我深感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非常重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我也会继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为学生们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
-课文叙述顺序和详略的把握:学生需要通过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为何如此安排叙述顺序和详略,这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历史背景与课文内容的联系:要求学生将课文与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相结合,理解新闻事件的历史意义。
举例:新闻中的导语“在伟大的渡江战役中,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以坚强的意志、英勇的斗志,横渡长江,把胜利的旗帜插到了江南大地。”,学生需要理解导语的概括性和引导作用,以及如何从导语中提炼出新闻的核心内容。
2.增强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学习课文叙述顺序和详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3.拓展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感悟新闻作品中蕴含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创作热情。
4.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了解课文历史背景,传承革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5.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认识到新闻报道对于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作特点。

2.过程与方法: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学会阅读新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和立场。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消息的基本特点,初步学会阅读新闻。

教学难点: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立场。

三、教学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毛泽东同志在渡江战役即将胜利的时候写的一则新闻,文章气势磅礴,豪情万丈,是新闻中瑰宝。

在教学设计中,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层层深入地从文章主体布局、语言特色、情感厚度三个角度解读文章特色,激发学生学习新闻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百度百科说新闻(1)学生七嘴八舌说新闻。

(2)教师投影百度百科新闻定义。

(板书:新闻定义特点)2、新闻五结构(板书:结构共性)3、小结:这些都是新闻的文体知识,是新闻的共同特点,我们就不多说了。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课文是一篇新闻中的经典,每一篇经典独具特色,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读点不同的,开启“个性解读经典”之旅。

(二)新课讲解(二)解读布局创意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做标注。

2、思考:作者为什么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最后写东路军?(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经验)(板书:个性布局有创意)(三)品读语言力度1、从东路军突破,一起朗读文章中描写东路军的句子。

2、选择一句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请从遣词用语、包含意义、情感表达等角度分析。

(学生分组选句感受、分析语言特点。

)3、着眼整篇文章,进一步感受文章语言特点。

(学生自由讨论、分析语言特点。

)4、小结:毛主席一句:“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于是,百万雄师蓄势待发,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开始了!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渡江战役,万船齐发,气势如虹,千里江防,全线崩溃,向全国进军的号角就此吹响!此时此刻,面对胜利的号角声,怎样发之于外?就像朱自清先生在《背影》中说的“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毛主席以铿锵有力、动人心魄的语言来表达!(板书:语言有力度)(四)深读情感厚度1、思考:文章还有一个反复出现的,非常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想一想是哪个?(学生朗读,找句子。

消息二则教案

消息二则教案

消息二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

学会分析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等部分。

掌握消息语言准确、简洁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和分析消息二则,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模仿写作消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时事、关心社会的意识。

增强学生对新闻工作者的敬意。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消息的结构和要素。

体会消息语言的特点。

2、教学难点学会准确提取消息的主要内容。

能够根据提供的材料撰写简单的消息。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两则时事新闻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新闻是如何传递给我们的?新闻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哪些?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消息二则。

(二)知识讲解1、消息的定义消息是一种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体裁,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2、消息的特点真实性:消息所报道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虚构或夸大。

时效性:消息要及时反映最新发生的事件,具有很强的时间性。

简洁性:消息的语言要简洁明了,篇幅不宜过长。

准确性:消息的内容和表达要准确无误,避免产生歧义。

3、消息的结构标题: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导语: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主体:详细叙述消息的具体内容,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背景:介绍与事件相关的背景情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

结语:对消息的内容进行总结或展望。

(三)文本分析1、展示第一则消息,引导学生分析标题、导语、主体等部分,并总结主要内容。

2、让学生分组讨论这则消息的语言特点,如用词准确、简洁等。

3、按照同样的方法,分析第二则消息。

(四)写作指导1、给出一个简单的事件,让学生按照消息的结构和语言要求进行写作。

2、学生完成写作后,互相交流、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消息的相关知识,包括定义、特点、结构、语言等,强调学习消息写作的重要性。

第1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第1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消息二则》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2.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理清写作思路,品味本文语言准确、凝练及情感鲜明的特点,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

3.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4.培养学生关注实事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

【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理清写作思路,品味本文语言准确、凝练及情感鲜明的特点,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

2.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教学难点】1.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理清写作思路,品味本文语言准确、凝练及情感鲜明的特点,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

2.培养学生关注实事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到,渡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两天时间百万大军中的大部已经渡过长江。

这两则消息为我们报道这大好消息的同时极具可读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读课文,分析课文语言,感受新闻写作的艺术。

设计意图:勾连旧知,导入新课,让两节课顺利衔接起来。

二、夯实基础1.复习巩固(1)教师提问:消息的六要素是什么?预设:“五个W和一个H”,即who(何人)、whɑ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为何)和how(如何)。

(2)教师提问:消息一般由什么结构构成?预设:标题、电头(消息头)、正文(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3)教师提问:消息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预设:时效性强、真实客观、篇幅较短。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巩固上节课所学的关于消息的文常知识。

过渡:上节课我们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大家比较两则消息并试着从消息的结构方面总结两则消息的异同,记录在表格中。

下面请大家把自己的发现说一说。

三、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一1.探究任务从消息的结构方面比较两则消息的异同,记录在表格中并说一说从它们的不同点中你对战况发展有什么了解。

展示表格:2.探究方法(1)根据消息的结构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划分层次,梳理出和表格对应的部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精选6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精选6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篇1学习目标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把握新闻内容及结构特点。

(重点)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精练、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的特点。

(难点)3.探究我军胜利的原因,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社会的奇闻趣事的呢?(学生回答广播、网络、电视、报刊以及他人的传话等,教师引出新闻。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让我们来共同研读另一篇来自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一起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新闻,整体感知提问1:快速朗读新闻,整体感知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明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

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提问2:再读新闻,理清新闻的六要素。

明确: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提问3:找出这则新闻的标题、电头、#教案# 导语和主体,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

明确: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教案# 导语: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至“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从“二十日夜起”至课文最后。

第一层(从“二十日夜起”至“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1课《消息二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新闻的基本知识,掌握消息的结构特点。

2. 学习阅读消息,准确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

3. 品味消息的语言,体会消息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4. 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消息的结构特点,理清文章层次。

(2)品味消息的语言,体会其准确性和简洁性。

2.教学难点:(1)理解消息中作者的主观倾向和情感表达。

(2)学习消息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

而新闻就是及时报道这些事情的一种文体。

今天,我们将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消息二则》,来了解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事件。

二、检查预习1. 请同学们说说对新闻这种文体的了解,包括消息的特点。

明确:新闻是通过报纸、电台、广播、电视台、网络等媒体途径所传播信息的一种称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新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等,狭义上新闻即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以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消息的特点是时效性和真实性,前者要求是新近发生的事件,后者要求用事实说话,真实是消息的生命。

2. 阅读课文,根据消息的结构特点,思考这则消息各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标题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语是“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主体是“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诸城进击中",结语是“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3. 积累重点字词。

明确:芜湖(wú) 、摧枯拉朽(kū) 、荻港(dí)。

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八年级语文上册-1《消息二则》第1课时【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1《消息二则》第1课时【教案】

《消息二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消息的文体特点和基本知识。

2.品味文章用语的准确和精炼,感受新闻反映主要事实的叙述语言特征。

3.体会作者的自豪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新闻消息的文体特点和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用语的准确和精炼,感受新闻反映主要事实的叙述语言特征;了解文章体裁,体会作者的自豪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学案、课前搜集资料、电脑、投影仪。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两则消息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消息的特点。

2.结合旁批,了解消息报道的重点。

3.分析消息的导语、主体及其作用。

教学重难点:结合旁批,了解消息报道的重点。

分析消息的导语、主体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滚滚长江,不仅是激发历代文人灵感的源泉,更是千古英雄豪杰建功立业的战场。

想当年,诸葛亮羽扇纶巾,周郎火烧赤壁。

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

一千八百年之后,一场激烈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战役,在这千里长江上拉开了巨幕。

毛主席下令: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这就是解放战争中极为重要的一次战役——渡江战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写的战地报道《消息二则》。

(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二、课前预习,自主学习1、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课前布置的相关常识。

(1)毛泽东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主要作品都收集在《毛泽东选集》中。

(2)背景资料: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消息二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阅读两则消息,了解相关新闻事实。

2.通过把握消息中每个部分的内容,学习阅读消息的方法。

课前改:归纳消息的特点和阅读路径。

3.运用所学方法,自行阅读消息这种新闻体裁。

重点难点:把握消息内容,学习阅读消息的方法。

一、阅读单元提示师: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由三个学习任务构成。

我们一起把任务一齐读一下。

【板书:活动探究】生:齐读。

师:通过任务一中对于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的阅读,我们能够了解新闻内容,把握新闻特点,学习读新闻的方法。

那么常见的新闻体裁有哪些?【板书:任务一:新闻阅读(体裁、内容、特点、阅读方法)。

】师:任务二是新闻采访。

我们再齐读一下。

【板书:任务二:新闻采访(方法和步骤)。

】师:任务三是新闻写作。

【板书:任务三:新闻写作。

】我们通过任务一的新闻阅读学习知识和方法,接着在任务二的新闻采访中为写作收集素材,最后在前两个任务的基础上完成新闻写作。

因此,在这三个任务中新闻写作是(核心任务)。

【设计说明】了解活动探究单元的主要任务,学习新闻的相关知识。

课前改:全册书的单元浏览,明确本学期的学习重点。

二、背景介绍1.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下新闻的定义,请在活动任务单旁边记录一下。

2.通过第一课《消息二则》的学习,我们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阅读这两则消息,我们知道了哪些新闻事实。

这两则消息都是毛泽东主席在渡江战役中撰写的。

我们通过一段视频简单了解一下渡江战役。

【设计说明】知晓学习内容,了解写作背景。

三、“消息”的阅读路径学习1.读“电头”师:新闻作品的阅读有其独特性,请大家关注消息这一新闻题材的特点,并在阅读过程中归纳阅读路径。

先来学习第一则消息,“我30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请一位同学诵读一遍这则消息。

生:诵读。

师:迅速浏览消息后,请同学们回答这样几个问题,这则消息是哪家新闻媒体报道的?从哪个地方发来的报道?什么时间报道的?师:这三个信息在文章哪里找到的?电头师:我们一起来齐读一下,思考“电头”一般有什么特点?位置在开头、黑体字标注师:根据这个“电头”我们来看,消息是否符合新闻的定义?2.概括新闻事实①研读标题和导语师:读完“电头”我们要来概括新闻事实,请同学们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几个要素入手,提取关键信息。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2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2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2篇教案1一、教材简析:第一课两则消息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新华社出版2014年版)。

两则消息分别刊载于1949年4月22日、24日《人民日报》。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初步学会运用新闻的基本知识写新闻,体会新闻的特点。

【2】学习新闻写作中将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1】赏析课文简明、准确、精炼的语言【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到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的伟大奇迹,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珍惜革命成果,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赏析课文简明、准确、精炼的语言难点: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到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四、教学方法运用默读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用具本文是一篇标准的新闻模板,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实播引导学生进入意境。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相关纪录片段,解说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4月21日凌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统帅毛泽东同志“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

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这两则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二)检查预习略(三)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则消息,从中圈出记叙的六要素。

【2】明确:人物:人民解放军30万大军时间:从20日午夜——21日地点:芜湖、安徽之间起因:发起渡江战役经过: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 《消息二则》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消息的基本常识,掌握消息的“六要素”。

2.明确本文的“六要素”,体会消息精练、简洁的语言特点,并在新闻写作中加以运用。

3.感悟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懂得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了解消息的特点,重点把握消息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主体部分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2.运用所学知识撰写消息,学习为消息拟定标题。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新闻缩短了人与社会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天下大事,获取各种信息。

你获取新闻的方式有哪些?一篇好的新闻,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无数次品读与回味。

今天,让我们共同研读另一篇关于渡江战役的新闻佳作,再次重温那段荡气回肠。

壮志澈扬的革命岁月。

二、复习巩固新闻的六要素、结构、特点等。

三、背景链接本文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新华出版社2014年版),原刊载于1949年4月24日《人民日报》。

1949年4月22日下午,国民党军队开始全线退却。

22日夜,毛泽东同志撰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军将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对于瓦解敌军,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四、预习新知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锐不可当.( dānɡ ) 泄.气( xiè ) 督.战( dū ) 歼.灭( jiān )要塞.( sài ) 2.多音字。

塞⎩⎪⎨⎪⎧s āi (塞子)s è(闭塞)s ài (要塞)横⎩⎪⎨⎪⎧h éng (横竖)h èng (蛮横) 3.词语解释。

(1)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2)泄气:泄劲。

(3)歼灭:消灭(敌人)。

(4)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5)业已:已经。

五、整体感知阅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和要素。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5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5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5篇消息是以文字报道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

消息的结构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欢!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篇1【教学目标】1.从新闻要素、结构、特点等方面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新闻语言的特点,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情怀。

【教学过程】一、诵读导入:我们先来热热身,共读一首诗:(屏显)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是伟大领袖_在一九四九年四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创作的诗篇。

诗中既写出了人民解放军的巨大胜利,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请同学们再读,体会诗中情感和气魄。

(学生再读)同样的事件,可以有不同的表述。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消息二则》,用新闻的方式向公众报道这一重大事件。

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阅读两则消息,注意文章边侧的旁批。

学生结合旁批读课文。

二、活动探究活动准备:自主阅读课本第2页和第15页关于新闻要素和消息特点的文字,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

1.补充介绍:(屏显)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2.你知道吗(屏显)新闻的六要素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新闻的三大特点学生结合补充内容和提示,自主学习,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三、活动过程活动一:当一回编辑1.如果你是当时的报社编辑,请你从新闻的要素、结构、特点等方面审核一下,这两则消息能不能刊发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陈述要有理有据。

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消息二则》教案(修正稿)【学习目标】1.从新闻六要素角度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消息这种新闻体裁的特点。

2.把握新闻语言准确性和客观性,揣摩作者的情感和立场。

3.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珍惜革命成果,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1.把握消息的结构要素。

理解新闻内容和新闻的特点,把握战争的主题。

2.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3.揣摩作者的情感和立场。

【学法指导】1.查阅课本资料,识记消息的相关常识。

2.借助旁批,学会从标题、导语中快速提取消息,概括消息内容。

3.结合消息的写作背景,品读文中描写我军与敌军的语句,体会叙议结合手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展现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近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于1949年创作的一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⑤,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词中你能看出他叙述了占领南京外,还有一件重要的重要事情是什么?(1949年4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这首词写在渡江战役结束,但为了让国人第一时间知道这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的进程,毛泽东写了一系列的新闻报道,本文就是其中著名的两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知新闻。

1、掌握生字生词。

渡过(dù)芜湖(wú)摧枯拉朽(xiǔ)溃退(kuì)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

2、根据资料助读中的文体知识,结合批注,给消息划分层次。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优秀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优秀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消息二则》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包括《我所知道的关于中国的故事》和《南京!南京!》两篇新闻报道。

这两篇文章分别从外国人和中国人的视角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那个特殊时期的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但对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知识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历史背景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格式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格式和特点。

2.难点:深入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熟悉文章内容,设计好教学问题和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文章,了解新闻报道的基本格式和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那个时期的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两篇新闻报道,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针对文章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共同寻找答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消息二则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8篇

消息二则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8篇

消息二则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8篇消息二则篇一教学目标1、在阅读过程中认识5个生字“冈、蝴、蝶、耀、颊”。

积累7个词语“春装、山冈、蝴蝶、雀跃、沉睡、照耀、面颊”。

2、按要求预习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能说文章说的春天的消息;用合适的方式理解词语“盼望”、“爱怜”、“雀跃”的意思。

3、体会春天来到时人们欢快的心情以及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继续学习预习课文。

在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

在学文的同时能选用合适的方式理解词语“盼望”、“爱怜”、“雀跃”的意思。

教学媒体春天图片课前学生准备1、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歌。

2、预习作业(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2)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盼望、爱怜、雀跃。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引人新课1、看画面,说景象。

(1)出示描绘春天景象的画面。

(2)按“春天到了,什么怎么样了”的方式说说春天的景象。

(3)说说:你对春天的感受。

2、春天是个值得赞美的季节,很多诗人都写过关于春天的诗歌。

谁能把你所知道的描写春天的诗歌读给大家听?预习反馈:诵读《咏柳》、《春夜喜雨》……3、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歌。

出示课题:1、春的消息齐读课题(理解题目中“消息”的含义)二初读诗歌,了解大意1、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分节朗读诗歌,学习字词。

(1)纠正字音,重点指导:“冈”的读音是第一声,“颊”的读音是jiá。

完成多音字练习。

piǎo()jīn()tǔ()漂禁吐piào()jìn()tù()(2)掌握字形,重点指导“耀”和“颊”的字形3、通读全文,边读边想:你知道了哪些春天的消息。

读后交流。

三反复诵读,体味诗蕴1、轻声读诗歌,圈出诗中所描写的春天的景物。

交流:描写了哪些景物?要求学生连贯地说一说。

板书:春风春水小鸟蝴蝶雏菊枝头的绿苞明丽的阳光田野里的小草2、再读课文,想想:为什么选择这些景物?通过这些景物,你能感受到什么?交流、小结:作者描写了春风、春水;小鸟、蝴蝶;雏菊、枝头的绿苞;明丽的阳光、田野里的小草,因为这些都是春天到来时最具特点的景物,使人感受到春天是充满生机的。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及知识点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学会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

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4.撰写消息、为消息拟一则标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1.对消息的结构和特点的把握,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是教学重点2.运用所学的知识撰写消息、为消息拟一则标题是教学难点一、教材分析:渡江战役1949年4月20日晚开始,6月2日结束,战役关键是开始后的三四天。

在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毛泽东亲自撰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从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

可以想像,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

可以想像,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

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

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主体部分。

主体部分报道了三路大军渡江的进展,还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自己玩弄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

这篇新闻,气势磅礴。

毛泽东作为全军统帅,汇总各路战况,全面报道渡江战役,反映了整个战役的磅礴气势,表现了恢宏的气度。

这篇新闻,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书面语和口头语相穿插,相得益彰。

学习本篇新闻的关键:1.怎样把握这篇新闻的诸种要素?2.谋篇布局探究: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3.语言探究:作者谴词造句是怎样做到准确精练,铿锵有力的?二、课标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新闻。

《消息二则(第一课时)》教案

《消息二则(第一课时)》教案

《消息二则(第一课时)》教案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区域泄气业己摧枯拉朽B.占领阵地扩展冲破敌阵C.督战协定突破风平浪净D.巩固鉴订拒绝横渡长江2.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冲在最前面)B.他决心从基础科学研究转向农业生物技术研发,以改变中国种业“四面楚...歌.”的被动局面。

(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C.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军队)被打垮而后退]D.这个球队是临时拼凑的,根本不堪一击....。

(形容力量十分薄弱)3.根据课文内容选词填空。

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战争战斗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击败击退)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限制制服)江阴要塞,(切断封锁占领)长江。

4.评析文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仿照例句,用“从……中,我听出……”的句式写两句话。

例一:从“百万大军”中,我听出了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摧枯拉朽、无坚不摧的气势。

例二:从“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中,我听出了汤恩伯的骄傲自负和毛泽东对敌人的嘲讽。

(1)从“”中,我听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中,我听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③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④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⑤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消息二则教案

消息二则教案

《消息二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消息的特点、结构和要素。

- 学会阅读消息,能够准确把握消息的主要内容和主旨。

- 掌握消息的写作方法,能够撰写简单的消息。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和分析消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通过写作练习,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激发学生对新闻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新闻素养。

- 通过对优秀消息的学习,感受新闻的力量和价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消息的特点、结构和要素的掌握。

- 消息的阅读和写作方法的指导。

2.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消息的主旨和关键信息。

- 如何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性和写作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消息的相关知识和写作方法。

2. 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消息文本,分析消息的特点和结构。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消息的理解和看法。

4. 写作法:安排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消息案例,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新闻视瓶或展示一则新闻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你们平时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新闻的?新闻有哪些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消息。

(二)讲授消息的相关知识1. 消息的特点(1)真实性:消息必须真实可靠,报道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2)时效性:消息要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3)简短性:消息的篇幅一般较短,语言简洁明了,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传达主要信息。

(4)客观性:消息要客观地报道事实,不带有主观色彩。

2. 消息的结构消息通常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组成。

消息二则教案

消息二则教案

消息二则教案消息二则教案教案一:实用技巧【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书写消息的基本格式和要点。

2. 了解并掌握书写消息的文体特点和语言风格。

3. 能够独立书写简单、准确、明确的消息。

【教学内容】1. 消息的定义和特点。

2. 消息的基本格式和要点。

3. 消息的语言风格和注意事项。

4. 练习书写实用消息。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新知1. 向学生解释消息的定义和特点,并举例说明。

2. 引导学生思考平时接收和发送消息的经验,了解消息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Step 2 学习消息的基本格式和要点1. 分析消息的结构:开头、正文和结尾。

2. 介绍消息的要点: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等。

Step 3 掌握消息的语言风格和注意事项1. 强调消息应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废话。

2. 引导学生注意表达方式和语气,要文明礼貌,准确恰当。

3. 提醒学生注意使用适当的符号和标点符号,以便于阅读理解。

Step 4 练习书写实用消息1. 给学生发放练习材料,让他们根据所给信息编写消息。

2. 老师抽查几位同学的作业,让他们上台展示并讲解。

【教学策略】1. 情景教学法:通过引入学生的经验和实际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讨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教学评估】1. 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的作业,评价他们对消息书写格式和要点的掌握程度。

2. 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和指导。

教案二:日常沟通【教学目标】1. 了解日常沟通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掌握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日常沟通的定义和意义。

2. 日常沟通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3. 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4. 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练习。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新知1. 向学生解释日常沟通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沟通场景和问题。

2. 让学生回顾最近一次与他人的沟通经历,分析沟通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情感目标: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新闻这一体裁接触的比较少,因此要先把新闻的文体知识向学生介绍清楚,然后理论和文章相结合,更好更深入的理解文本。

3重点难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难点: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体会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

4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消息。

俗话说: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

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依靠什么知晓天下大事呢?生答:“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

是的,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途径知道天下大事,了解世界变化。

那第9课属于哪种类型的报刊文章?生答:新闻、消息。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则新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明确学习目标二、了解新闻知识,把握结构特点。

(一)新闻的概念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二)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结构由五部分构成,即标题(分为:正标题、副标题、引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

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一般包括主标题、副标题、引标题。

主标题:概括和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标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标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导语:是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主体:是新闻的主干部分。

承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表现新闻的主题思想。

背景:是新闻的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三、朗读新闻,把握结构(一)分析本消息的结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标题)【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电头)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导语)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主体)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结语)(二)新闻的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答:是新闻的电头。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三)著名通讯社名称新华社(中国)美联社(美国)路透社(法国)塔斯社(俄罗斯)共同社(日本)(四)新闻的要素1、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2、分析新闻的六要素。

这是一篇动态消息,请指出本文所包含的五个要素。

时间:二十一日。

地点:长江前线。

人物:敌我双方。

事件起因:解放军渡江解放全中国。

事件结果: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

(五)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一)字斟句酌,体会新闻的特点。

1、据了解,渡江战役要有百万大军渡江,那么,标题中的“三十万大军”改为“百万大军”行不行?不行。

因为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

2、那么,等所有大军渡江胜利以后再写新闻发表,不可以吗?不可以,因为这样的好消息必须及时告诉给全国人民。

新闻必须具有及时性。

(二)品析语言,领悟情感。

从理论上说,新闻只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事实,好像是中立的、纯客观的。

但是,完全中立的,客观的,不带主观价值判断的“事实”是不可能存在的,请你判断记者倾向哪一方,从哪些倾向词句可以看出?这其中蕴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等词语描绘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防线崩溃。

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地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等描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英勇”流露出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赞美之情。

拓展延伸。

1、介绍作者: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卓越的领导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人物之一。

2、2、欣赏名句毛泽东最广为流传的几句话: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最谦虚的一句话--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最充满信任的一句话--你办事我放心!最无奈的一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当堂检测一、填空。

1、新闻的主要结构有:标题、导语、主体2、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3、这则消息的题目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三十万大军”突出了:人民解放军的宏大气势“胜利南渡”点明了:渡江已取得胜利二、语言运用。

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

为了引导学生文明健康上网,目前由成都市教育局、共青团成都市委和清华同方科技有限公司三方主办的“绿色上网”万人签名活动,在成都三原外国语学校举行。

活动当天,三原师生制作了1600多件征文作品和电脑软件。

参加活动的同学一致表示,要文明健康上网,远离精神污染。

“绿色上网”万人签名活动在三原外国语学校举行。

(意思对即可)三、作业。

请你就校园内发生的事情拟写一则消息,200字左右。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准确认读并理解“锐不可当、业已、绥靖、阻遏”等词语。

2.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明确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3.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分析课文,把握新闻的结构和要素。

2.通过朗读,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简洁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进对新中国创建历史的了解,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的精神。

2.认识渡江胜利与解放南阳的历史意义,认识人民解放军为中国革命事业所作的贡献,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新闻消息的一般特点。

2.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注意划分层次,理清思路,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2.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

尝试新闻写作。

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走进新闻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学生回答广播、网络、电视、报刊以及他人的传话等,教师引出新闻。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

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两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朗读第一则新闻,读准字音,读出感情气势,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2快速默读第一则新闻,理清结构和要素。

(1)新闻的结构: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二十日夜起,……课文最后。

第一层(二十日夜起……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写东路军渡江的情况。

(2)新闻的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解放军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经过——分三路横渡长江;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渡过35万人,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3朗读第一则新闻,回答问题。

(1)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百万是实数。

其中东路军、西路军各35万,中路军30万。

可见新闻的真实性很重要。

(2)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从渡江的作战兵力、详细区域和战役的全局情况三个方面来总领了全文。

(3)三路大军为何不以地点为序从东往西或从西往东?采用现在的顺序有什么考虑?本文依时叙事,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

最后详说东路激战,文势涌起高潮:东路军的战况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在报道我东路军进展时,和中西两路军有几处不同,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4)本文中的议论句(此种情况……都很泄气)有何作用?这处议论透彻、精辟地分析了我军胜利南渡的两方面原因,揭示了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发展趋势的关键,深化了新闻的思想性。

三、品读课文,品味语言1比较阅读甲、乙两句话,体会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甲: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了三十万人。

乙: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越过”只写出了“经过”,“突破”表现了经过战斗所取得的进展。

“到达”只表示一般的“到了”“抵达”之意,“渡至”则表现的是“从水路进军,来到了……”“共”只表示一般的总结性的统计,“二十四小时内即已”强调了时间之短、进军之神速。

所以,乙句的语言更加准确恰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