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中物理必修一(鲁科)同步课件:23
合集下载
【创新设计】高中物理必修一(鲁科)同步课件:3章末整合
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 F1 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 平衡时长度为 ll;改用大小为 F2 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 l2. 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A.Fl22- -Fl1 1
C.Fl22+ -Fl1 1
B.Fl22+ +Fl1 1 D.Fl22- +Fl1 1
答案 A
分析、计算两类摩擦力的方向及大小的方法: 1.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所 谓相对运动方向,就是研究对象相对于和它接触的、当作参照 物的物体运动方向.
2.要清楚决定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当物体间存在滑动摩擦力时,其大小可由公式 f=μN 计算, 可见滑动摩擦力只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及正压力 N 有 关、与相对运动速度大小、接触面大小等无关.注意 N 是物体 间的压力,一般不等于研究物体的重力.另外还要注意,物体 之间有几个接触面,就可能存在几个摩擦力,这就要分析接触 面的个数及各接触面间的正压力.
A.a 的原长比 b 长 B.a 的劲度系数比 b 的大 C.a 的劲度系数比 b 的小 D.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图1
解析 图象中的斜率表示劲度系数,可知 a 的劲度系数比 b 的大,B 正确;图线与 l 的截距表示原长,则 a 的原长比 b 的 短,A 错误;弹力与弹簧的伸长成正比,D 错误.
3.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跟 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所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关键是分析 清楚“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可用前面所述的“假设法”判断 “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即假若接触面光滑,物体就要发生相 对运动的方向. 4.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方法: 正压力是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之一,但静摩擦力的大小与 正压力无关(最大静摩擦力随正压力增大而增大).当物体处于 平衡状态时,静摩擦力的大小由平衡条件来求;而物体处于非 平衡态时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由后面要学的牛顿第二定律来求.
(
).A.Fl22- -Fl1 1
C.Fl22+ -Fl1 1
B.Fl22+ +Fl1 1 D.Fl22- +Fl1 1
答案 A
分析、计算两类摩擦力的方向及大小的方法: 1.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所 谓相对运动方向,就是研究对象相对于和它接触的、当作参照 物的物体运动方向.
2.要清楚决定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当物体间存在滑动摩擦力时,其大小可由公式 f=μN 计算, 可见滑动摩擦力只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及正压力 N 有 关、与相对运动速度大小、接触面大小等无关.注意 N 是物体 间的压力,一般不等于研究物体的重力.另外还要注意,物体 之间有几个接触面,就可能存在几个摩擦力,这就要分析接触 面的个数及各接触面间的正压力.
A.a 的原长比 b 长 B.a 的劲度系数比 b 的大 C.a 的劲度系数比 b 的小 D.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图1
解析 图象中的斜率表示劲度系数,可知 a 的劲度系数比 b 的大,B 正确;图线与 l 的截距表示原长,则 a 的原长比 b 的 短,A 错误;弹力与弹簧的伸长成正比,D 错误.
3.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跟 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所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关键是分析 清楚“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可用前面所述的“假设法”判断 “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即假若接触面光滑,物体就要发生相 对运动的方向. 4.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方法: 正压力是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之一,但静摩擦力的大小与 正压力无关(最大静摩擦力随正压力增大而增大).当物体处于 平衡状态时,静摩擦力的大小由平衡条件来求;而物体处于非 平衡态时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由后面要学的牛顿第二定律来求.
高中物理第1章第2节质点和位移课件鲁科必修1鲁科高一必修1物理课件
[答案] 甲、乙可看作质点,丙不可以看作质点
12/8/2021
第十四页,共三十八页。
栏目导航
物体能否看作质点的判断方法 (1)确定问题的性质,即题中关注的要素是什么,分析、求解的物理 量是什么. (2)假设物体的形状、大小被忽略,思考要求解的物理量、关注的要 素是否受影响.若不受影响,物体就能被看成质点;若受影响,则物体不 能被看成质点.
12/8/2021
第十五页,共三十八页。
栏目导航
1.研究下列问题时,可以把研究对象看作质点的是( ) A.研究火车在平直轨道上运行时车轮的转动 B.乒乓球比赛中,研究运动员发出的旋转球的运动 C.研究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出舱挥动国旗的动作 D.用 GPS 确定打击海盗的“武汉舰”在大海中的位置
12/8/2021
第五页,共三十八页。
栏目导航
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运动的物体不能看成质点.( × )
(2)小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可看成质点.( × )
(3)球形物体可看成质点,其他形状的物体不能看成质点.( × )
(4)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发生的位移在数值上等于路
程.( √ )
第1章 运动 的描述 (yùndòng)
第2节 质点 和位移 (zhìdiǎn)
12/8/2021
第一页,共三十八页。
【学习素养·明目标】 物理观念:1.理解质点的概念,能判断一个物 体在特定的情况下能否视为质点.2.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与路程的区 别和联系.3.初步认识位移—时间图像,尝试已知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画出 s-t 图像或已知 s-t 图像表述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栏目导航
2.分析位移—时间图像可获取以下信息 (1)由图像上的坐标可知质点在某时刻的位置、在某一位置时的时刻. (2)图像与 s 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值,表示零时刻的位置. (3)图像与 t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值,表示位移为零的时刻. (4)图像斜率表示质点运动的速度,斜率的大小表示速度的大小,斜 率的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即:
12/8/2021
第十四页,共三十八页。
栏目导航
物体能否看作质点的判断方法 (1)确定问题的性质,即题中关注的要素是什么,分析、求解的物理 量是什么. (2)假设物体的形状、大小被忽略,思考要求解的物理量、关注的要 素是否受影响.若不受影响,物体就能被看成质点;若受影响,则物体不 能被看成质点.
12/8/2021
第十五页,共三十八页。
栏目导航
1.研究下列问题时,可以把研究对象看作质点的是( ) A.研究火车在平直轨道上运行时车轮的转动 B.乒乓球比赛中,研究运动员发出的旋转球的运动 C.研究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出舱挥动国旗的动作 D.用 GPS 确定打击海盗的“武汉舰”在大海中的位置
12/8/2021
第五页,共三十八页。
栏目导航
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运动的物体不能看成质点.( × )
(2)小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可看成质点.( × )
(3)球形物体可看成质点,其他形状的物体不能看成质点.( × )
(4)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发生的位移在数值上等于路
程.( √ )
第1章 运动 的描述 (yùndòng)
第2节 质点 和位移 (zhìdiǎn)
12/8/2021
第一页,共三十八页。
【学习素养·明目标】 物理观念:1.理解质点的概念,能判断一个物 体在特定的情况下能否视为质点.2.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与路程的区 别和联系.3.初步认识位移—时间图像,尝试已知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画出 s-t 图像或已知 s-t 图像表述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栏目导航
2.分析位移—时间图像可获取以下信息 (1)由图像上的坐标可知质点在某时刻的位置、在某一位置时的时刻. (2)图像与 s 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值,表示零时刻的位置. (3)图像与 t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值,表示位移为零的时刻. (4)图像斜率表示质点运动的速度,斜率的大小表示速度的大小,斜 率的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即:
【创新设计】高中物理必修一(鲁科)同步课件:3专题突破
(4)当形变较小而不易判断时,可以根据二力平衡进
行判断
(1)弹簧的弹力可由胡克定律计算,但要注意公式F=
大小 kx中x的含义
计算
(2)非弹簧的弹力可由二力平衡的条件计算,如杆对
物体的弹力
【例1】 s1、s2表示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的两根弹簧,k1 >k2.a和b表示质量分别为ma和mb的两个小物块,ma>mb,将弹簧 与物块按照如图4-3-9所示方式悬挂起来,现要求两根弹簧的
答案 BC 借题发挥 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时,首先应明确研究对象, 然后按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逐个进行分析.每分析一个 力都要根据力的产生条件进行判断,对于弹力和摩擦力,还要 结合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进行分析.
专题小练
1. 某缓冲装置可抽象成如图 4-3-12 所示的简单模型.图 中 k1、k2 为原长相等,劲度系数不同的轻质弹簧.下列表述正 确的是( ).
3.分析受力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只分析根据性质命名的力,不用分析根据效果命名的 力,如动力、阻力、下滑力等. (2)每分析一个力,都应找出施力物体,以防止多分析某些 不存在的力. (3)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 所施的力. (4)一般情况下,可将力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5)要注意题干中的某些语句,如“光滑面”、“不计空气 阻力”、“不计重力”、“恰好”等等. (6)要结合运动情况分析力.
答案 AC
3.对图4-3-14中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
图 4-3-14 解析 甲中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只受重力和地面的弹力 作用;乙中物体相对斜面有向下的运动趋势,故除受重力和弹 力外还受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作用;丙中杆静止,有两个接 触点,则除重力作用外,还有两个垂直于接触面的弹力,一个 沿水平方向的摩擦力的作用.
鲁科版物理必修一课件公开课
N O
G N N= N < G
F
F
G
F= F < G
恢复原值
示数变小
失重
恢复原值
示数变大
超重
原值
原值
失重
示数变小
恢复原值
超重
示数变大
恢复原值
再看一遍上升过程
恢复原值
示数变小
失重
恢复原值
示数变大
超重
原值
减 速 上 升
a物是上体取vNG的决超于N失重速<重G和度失还重是NG 下a
加 速 下 降
F’ 故:F=G+ma>G
aF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 重物对弹簧秤的拉力F’=F>G
G
即超重的原因:物体具有竖直向上 的加速度
理论分析
(二)失重现象
以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对重
物受力分析如图:
F ’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合=G—F=ma
a
故F=G—ma<G
F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
重物对弹簧秤的拉力F’ = F<G
向下 运动
加速 减速 加速 减速
加速度方 向
拉力和重力的 关系
F>G F<G F<G F>G
现象
超重 失重 失重 超重
思考:1、钩码的重力变了吗? G Nhomakorabeamg 不变
2、请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物体超重和失重的 物理原理。
理论分析
(一)超重现象
以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对重 物受力分析如左图: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合=F—G=ma
(1)超重(失重)是指视重大于(小于)物体的 重力,物体自身的重力并不变化。
2020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1章 绪论
2020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物理学与自然规律
2020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物理学与社会发展
2020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子 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131页 0161页 0213页 0293页 0384页 0424页 0504页 0525页 0563页 0591页 0593页 0651页 0703页 0705页 0766页
第1章 绪论 物理学与社会发展 高中物理教材特点 第1节 运动、空间和时间 第3节 速度和加速度 导入 速度的变化 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 第4章 相互作用 第1节 重力与重心 第3节 摩擦力 导入 感悟平衡之美 第2节 力的分解 第4节 平衡条件的应用 导入 跨越时空的对话 第2节 牛顿第二定律 第4节 超重与失重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套PPT课件
4、物理学是关于“万物之理”的学问,是一门 实验科学,也是一门崇尚理性、重视逻辑推理 的科学,是极富洞察力和想象力的科学。学习 物理能够极大的提高我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维能力。
三、怎样学习物理学
1、要重视观察研究身边的物理现象,体会探究的乐趣。
2、关注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选修1—2 选修2—2
选修3—2
选修1—1 选修2—1
选修3—1
---------------------------------------------------------
选修1—1 选修2—1 选修3—1
------------------------------------------------------
激光 技术
为什么要学习物理?
• 1、使人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全面普及,并且以前所未 有的速度飞速发展, 人要想适应现代社会,必须学习科学技术。
普通劳动者对物理知识的需求已经远远超出了 高中物理知识的范围。
2、使人能够进一步学习
物理学习是人们从事进一步学习的必要 准备。一个人的物理学习水平决定了他在什 么层次上开始某门科学技术的学习,也会显 著影响到他今后学习的水平。正因为如此, 各大学理工科招生时,都把考生的物理成绩 高低作为录取与否的重要依据。
3、电学:主要研究电场、电路、磁场和电磁感应。
4、光学:主要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性。 5、原子物理:主要研究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与变化。
五、几点要求:
1、每节新课前,都要自学。 2、课上积极参与,做好笔记。 3、课后按时完成作业,整理难题和错题笔记本。 4、不懂要多问,绝不把问题积压到明天!
习题
新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一章第一节运动空间和时间 课件(共23张PPT)
•
THE END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2021/3/82021/3/82021/3/82021/3/8
谢谢观看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2) 如果物体在平面上运动, 则要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
(二维坐标)来描述其位置; 而且,二维坐标还可以物体做 曲线运动时的位置变化。
运动、空间和时间
与神舟五号有关的几个时间:
时间
9小时40分50秒
11小时42分10秒
2003.10.15 09:00
10.15 18:40
10.16 06:23
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1、明代诗人曾写这样的一首诗:“空
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
流水不流.”中的“桥流”是以下列哪
个物体为参考系的( )
A、水
B.桥
C.人
D.河岸
2、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考系是静止 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考系又是 运动的,那么,以乙物体为参考系, 丙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A.一定是静止的 B.运动或静止都有可能 C.一定是运动的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创新设计】高中物理必修一(鲁科)同步课件:2章末整合
2.图象的斜率不变,a 即不变. 3.利用 a=ΔΔvt求 a 时,Δv=v-v0,必须是末态的速度减 去初态的速度.
1.(2010·课标全国,24)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 造了 100 m 和 200 m 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 9.69 s 和 19.30 s.假定他在 100 m 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 时间是 0.15 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 运动.200 m 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 速时间与 100 m 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 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 100 m 时最大速率的 96%.求:
答案 B
2.(2009·广东理科基础)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 2 所 示,根据图象可知( ).
A.0~2 s 内的加速度为 1 m/s2 B.0~5 s 内的位移为 10 m C.第 1 s 末与第 3 s 末的速度方向相同 D.第 1 s 末与第 5 s 末加速度方向相同
图2
解析 由 v-t 图象可以看出,在 0~2 s 内,物体做匀加 速直线运动,a=ΔΔvt=1 m/s2,A 正确;0~5 s 内,位移 s=21×(2 +5)×2 m=7 m,B 错误;0~5 s 内的速度图线在 t 轴上方,故 速度方向未改变,C 正确;0~2 s 内对应的图线的斜率为正, 即加速度方向为正,4~5 s 内图线的斜率为负,即加速度方向 为负,故两段时间内加速度方向相反,D 错误.
由①②式得
t=1.29 sv=11.24 m/s
(2)设加速度大小为 a,则 a=vt=8.71 m/s
答案 (1)1.29 s 11.24 m/s (2)8.71 m/s2
2.(2009·江苏高考)如图 3 所示,以 8 m/s 匀速行驶的汽车 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 2 s 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 18 m.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 2 m/s2,减速时最大加速度 大小为 5 m/s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 12.5 m/s,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有( ).
【创新设计】高中物理必修一(鲁科版)同步课件:5章末整合
B.1+μ 2μ
C.
μ 2+μ
1+μ D. 2μ
解析 木板水平时,小物块的加速度 a1=μg,设滑行初速
度为 v0,则滑行时间为 t=μvg0 ;木板改成斜面后,小物块上滑
的加速度
a2=mgsin
45°+μmgcos m
45°=1+μ2
2g,滑行时间
t′=av02=1+2vμ0g,因此t′t =aa12=1+2μμ,A 项正确.
过程分析 ⇒ 选取研究对象 ⇒ 受力分析 ⇒ 规定正方向 ⇒
列方程据牛顿第二定律
及运动学公式
⇒ 解方程
1.(2011·上海单科,19)受水平外力 F 作用的物体,在粗糙 水平面上作直线运动,其 v-t 图线如图 2 所示,则( ).
A.在 0~t1 秒内,外力 F 大小不断增大 B.在 t1 时刻,外力 F 为零 C.在 t1~t2 秒内, 外力 F 大小可能不断减小 D.在 t1~t2 秒内,
答案 A
2.(2011·上海单科,31)如图 1 所示,质量 m=2 kg 的物体 静止于水平地面的 A 处,A、B 间距 L=20 m,用大小为 30 N, 沿水平方向的外力拉此物体,经 t0=2 s 拉至 B 处.(已知 cos 37° =0.8,sin 37°=0.6,取 g=10 m/s2)
(2)隔离法多是在求解连接体的相互作用力时采用,即将某 部分从连接体中分离出来,其他部分对它的作用力就成了外力.
(3)若求连接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一般是先利用整体法求 出它们的共同加速度,再用隔离法求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4)若求连接体所受的外力,可以先根据题设的条件用隔离 法求得它们相对静止时加速度的临界值,再用整体法求它们所 受的外力.
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鲁教版):课时2.3(共92张PPT)
物理
①位移 ②时间 ③粗略 ④位移 ⑤瞬间 ⑥位置 ⑦瞬时 速率 ⑧速率 ⑨运动方向 ⑩变化的快慢 速度的变化
时间
������������ -������0 ������
矢量
速度变化
相同
相反
物理
1.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都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它们 有何区别与联系? 解答:平均速度与某一过程中的一段位移、一段时间对应,而 瞬时速度与某一位置、某一时刻对应。 2.谈谈你对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之间关系的 理解。 解答:速度描述的是物体运动(位置变化)的快慢和方向。速 度的变化量,描述速度改变的多少。速度的变化率,在数值上等于 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描述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即加 速度。
������ ������
物理
(2)物体在做变速运动的整个过程中,不同时间段内的平均 速度一定相同吗?我们在说平均速度时还必须明确什么前提条 件?
物理
解答:(1)平均每秒跑 10 m;不能说清楚哪一秒跑了 10 m,还 是跑了 10 m 多。 (2)不同时间段的平均速度可能不同,所以我们在说平均速 度时应指明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内的。
物理
【答案】D
物理
4.图示是一做直线运动的物体 M 在 0~5 s 内的 x-t 图象,求: (1)前 3 s 的平均速度。 (2)全程的平均速度。 (3)最后 1 s 的速度。
物理
【答案】(1)3.3 m/s (2)-1 m/s (3)-15 m/s
物理
物理
主题 1:平均速度的概念 情景:一般说来,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运动快慢是不一样的, 所以由������ = 求得的速度,表示的只是物体在时间 t 内运动的平均快 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 问题:阅读本节教材中“平均速度”的内容 ,回答下列问题。 (1)百米运动员在 10 s 的时间里跑完 100 m,那么他平均 1 s 跑多少呢?能说清楚哪一秒跑了 10 m,哪一秒跑了 10 m 多吗?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1章 动量及其守恒定律 本章整合 (3)
代入数据得E=17 J。⑫
答案 (1)3 m/s
9J
(2)10 m/s≤v1≤14 m/s
17 J
针对训练1
如图所示,两块相同平板P1、P2置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均为m。P2的右端
固定一轻质弹簧,左端A与弹簧的自由端B相距l。物体P置于P1的最右端,质
量为2m且可看作质点。P1与P以共同速度v0向右运动,与静止的P2发生碰
段长l=4 m,g取10 m/s2,P1、P2和P均视为质点。P与挡板的碰撞为弹性碰撞。
(1)若v1=6 m/s,求P1、P2碰撞后瞬间的速度大小v和碰撞损失的动能ΔE。
(2)若P与挡板碰撞后,能在探测器的工作时间内通过B点,求v1的取值范围
和P向左经过A点时的最大动能E。
解析 (1)P1、P2碰撞,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1=2mv①
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动量、能量的观点解题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条重
要途径。求解这类问题时要注意正确选取对象、状态、过程,并恰当选择
物理规律。
1.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力的观点)
研究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动力学问题应使用牛顿第二定律,研究某一
个恒力作用过程的动力学问题,且又直接涉及物体的加速度问题,应使用运
2
2
为使 B 能与挡板再次碰撞应满足 v″>0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得
答案
1
2
1.5v2<v1≤2v2 或2v1≤v2<3v1。
1
2
1.5v2<v1≤2v2 或 v1≤v2< v1
2
3
本 课 结 束
3
v0
4
1
0 2
16
在从第一次共速到第二次共速过程中,弹簧弹性势能等于因摩擦产生的
【创新设计】高中物理必修一(鲁科版)同步课件:62牛顿第二定律
自主学习
图 6-2-2
名师解疑
分类例析
课堂对点演练
点拨 若瓶子静止或匀速运动时,连接小球的细线将保 持竖直;若瓶子在外力作用下向左做加速直线运动时,则小球 及瓶中水也向左做加速直线运动,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小球 会受到向左的合外力即 F 合球=m 球 a 球,在小球的正下方选一个 与小球体积相等的水球.若线竖直,则 F 合球=F 合水球,又因 m 球 >m 水球,所以 a 球<a 水球,线应向右偏.
第 2 节 牛顿第二定律
自主学习
名师解疑
分类例析
课堂对点演练
1.知道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确定的. 2.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及 a=mF的含义. 3.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4.掌握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问题.
自主学习
名师解疑
分类例析
课堂对点演练
1.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先让其中一个量保 持不变,来探究其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叫 控制变量 法. (2)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 ①基本思路 保持物体的 质量 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 的 加速度 ,分析 加速度 与 力 的关系.
律,即:Fx=max,Fy=may. 6.相对性
物体的加速度必须是对相对于地球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
参考系而言的.
自主学习
名师解疑
分类例析
课堂对点演练
三、单位制
1.单位制
(1)单位是为了测量、比较量的大小而建立的.
(2)物理公式在确定了物理量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
理量的单位关系.
(3)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构成了单位制.
自主学习
名师解疑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1章 动量及其守恒定律 第1节 动量和动量定理 (2)
用时间内的平均值。
(4)适用对象: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通常为单个物体或者可以看作整体的物
体系统。
(5)适用范围: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也适用于微观物
体的高速运动。不论是变力还是恒力,不论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还是曲
线,动量定理都适用。
应用体验
例题3 在撑竿跳高场地落地点铺有厚厚的海绵垫子的目的是减少运动员
三、碰撞与缓冲的实例分析
1.增大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方法: 增大 物体的动量变化量、
缩短 相互作用的时间。
实例:(1)冲床冲压工件时,由于冲头动量变化大且冲头与工件的碰撞
时间 很短,在冲头与工件间产生很大的作用力。(2)打夯机夯实地面。
2.减小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方法: 减小 物体的动量变化量、
延长 相互作用的时间。
目录索引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学习目标
1.理解动量的概念,知道动量是矢量。(物理观念)
2.知道动量的变化是矢量,会计算一维情况下的动量变化。(科学思维)
3.理解冲量的概念,知道冲量是矢量。(物理观念)
4.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及其表达式。(科学思维)
量变化。
(2)Δp=p'-p是矢量式,Δp、p'、p间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如图所示。
(3)Δp的计算
①当p'、p在同一直线上时,可规定正方向,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
②当p'、p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应依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运算。
3.动量和动能的比较
比较项
动量
物理意义
动能
描述机械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定义式
(4)适用对象: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通常为单个物体或者可以看作整体的物
体系统。
(5)适用范围: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也适用于微观物
体的高速运动。不论是变力还是恒力,不论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还是曲
线,动量定理都适用。
应用体验
例题3 在撑竿跳高场地落地点铺有厚厚的海绵垫子的目的是减少运动员
三、碰撞与缓冲的实例分析
1.增大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方法: 增大 物体的动量变化量、
缩短 相互作用的时间。
实例:(1)冲床冲压工件时,由于冲头动量变化大且冲头与工件的碰撞
时间 很短,在冲头与工件间产生很大的作用力。(2)打夯机夯实地面。
2.减小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方法: 减小 物体的动量变化量、
延长 相互作用的时间。
目录索引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学习目标
1.理解动量的概念,知道动量是矢量。(物理观念)
2.知道动量的变化是矢量,会计算一维情况下的动量变化。(科学思维)
3.理解冲量的概念,知道冲量是矢量。(物理观念)
4.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及其表达式。(科学思维)
量变化。
(2)Δp=p'-p是矢量式,Δp、p'、p间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如图所示。
(3)Δp的计算
①当p'、p在同一直线上时,可规定正方向,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
②当p'、p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应依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运算。
3.动量和动能的比较
比较项
动量
物理意义
动能
描述机械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定义式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1章 动量及其守恒定律 第3节 科学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4.利用光电门获得速率。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1.若利用气垫导轨和光电门做验证两带挡光片的滑块碰撞中动量守恒的
实验,不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D )
A.滑块的质量
B.挡光时间
C.挡光片的宽度
D.滑块移动的距离
解析 根据实验原理可知,滑块的质量、挡光时间、挡光片的宽度都是需要
测量的物理量,其中滑块的质量用天平测量,挡光时间用光电计时器测量,
。
五、注意事项
1.入射小球质量m1应大于被碰小球质量m2,否则入射小球会被反弹,滚回斜
槽后再返回抛出点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飞出时的速度大小小于碰撞刚
结束时的速度大小,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2.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3.入射小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
4.地面应水平,白纸铺好后,实验过程中不能移动,否则会造成很大的误差。
探究二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例题2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
计时器做“探究碰撞中的守恒量”
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
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运动,然
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
并黏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
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甲所示,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
频率为50 Hz,长木板右端下面垫放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段计算A的碰前速度;CD段相邻点的间距减小,表示小车的运动情况还没稳
定,而在DE段内小车运动稳定,故应选用DE段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
(2)小车 A 在碰撞前的速度
10.50×10-2 m
v0= 1 −
=1.050
5×0.02s
5×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