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毕飞宇小说的历史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毕飞宇小说的历史观
摘要:毕飞宇是从历史写作起步进驻小说领域。
毕飞宇对历史有着浓厚的探究兴趣.导致他的写作呈现出明晰的形而上色彩.并且伴有鸟托邦式的意义追问。
作品的意义指向对人的生存和本质进行深入地探索,从而进行着切入到文学深层领域的努力。
关键词:历史观;欲望;人性
历史观念是一种或隐或显地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关于历史的看法,是对历史的理解。
人们生活在历史的进程中,无法回避对历史的各种感觉,而当这样的历史感觉属于作家时,则会体现到他的艺术创作中。
许多作家都选择了历史叙事。
并在其中寄予了各自不同的文化思索。
毕飞字也有着对历史感的独特认识:“历史感就是回头一望的那种欲望……”【1蹦对“本质意义”和“深度模式”十分迷恋的毕飞字创作初期在历史叙事的路子上探索出了自己的特色。
他的许多创作:如《楚水》、<叙事>、<谁在深夜里说话>、<武松打虎'、都是在表达自己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理解基础上的一种文学建构,存在着强烈的历史感。
并且已形成了独特的历史观:“历史在我的眼里有两种,一种是形成文字的书面语的历史,这种东西其实是国家意识形态的一种伸延。
它以历史书和历史教科书的形式出现:而另一种历史呢,它是民间的,口头的.它以民间文学和口头传播的形式存在,总而言之一句话:民间故事,这种东西表面上看它们荒诞不经.但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口头的传播,是活生生的东西,而历史的真正意义就在这里,它们包含了一代一代人的情感选择和生命选择……是活着的历史,更有意味的历史,是我们的容器,我们的方式。
也是我们的束缚……是一种情感模拟。
”【1,I刀毕飞字正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表达了他的历史观:
首先,在历史与现实的并置中,还原历史并解构现实的谎言。
虽然人们在对过去的理解中将历史构建成一个与现实生活相对的空间。
深入历史空间,形成与现实充满张力的审美距离。
但历史总是与现实总存在着鸿沟,两者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更缺少富有价值的历史意识指向。
在90年代后,历史在文学中更成为了一个被解构的对象其意义指向虚无。
这种创作倾向在新历史小说家和新生代作家群中尤为普遍。
毕飞宇也曾表示过对历史的怀疑精神:“世界是让人怀疑的。
历史
口范静
是让人怀疑的”【l Pl36虽然他也采用了新历史小说中一贯采用的家族史创作模式,继续了先锋作家对历史本质的追问与思索.但是他没有单纯地将历史进行文本解构,而是在创作中探寻着历史存在的本源。
对历史的还原以及历史与现实存在的意义联系等问题。
在一系列关于历史的作品中毕飞宇将历史和现实在结构上、人物设置上形成对应关系,同时解构了叙述历史的真实性,揭示出叙述对人们的历史认识的影响以及人们还原历史的虚妄。
同样是对历史的消解但毕飞宇同新生代作家李冯是不同的,李冯的《孔子》、《上帝知道》等小说是对历史的反讽,是在一种比较抽象的意义上进行历史解构,而毕飞宇则是将历史与现实的并置是在现实意义上的历史消解。
在短篇小说《武松打虎>这样通过结合历史与现实关系的文本中,毕飞字昭示了一种独特的解构途径,他在现实行动与历史景致的错位中揭示现实的荒唐可笑。
在施耐庵的故乡,扬州兴化县大营乡施家桥村,说书人说“武松打虎”的故事,孩子们在施酎庵的坟头上做武松打虎的游戏,说书人醉酒失足掉进河里,使武松打虎的故事不再重现,这样传说中的英雄就被解构了,但现实中却上演了一场武松打虎事件,村长的老婆打了和村长睡觉的阿三的老婆。
武松在现实中变成了一个泼妇,而老虎则变成了一个荡妇。
在这个乡间故事中,对武松打虎这个历史传说进行了消解,消解中已包蕴着某种超越时空的沧桑意味。
毕飞字认为:“历史的荒谬性实际一直贯穿在整个历史当中,整个人类实际上也是非常荒谬的,没有多少理性可言的,许多关于历史的归纳恰恰都是一种谎言,这种思考我在《是谁在深夜说话》里边表现得比较充分。
什么是解构?我理解的解构就是针对荒谬的一种方法”【11 r136小说中.“我”妄想和小云重温明朝才子佳人(穷书生和名妓)的风流韵事成为虚妄,对历史的还原是用施工队对明代城墙的修复来象征的,建筑队队长的宗旨就是一定把城墙修复到比明代还完整。
但最后城墙复好如初,砖头反而多出来了。
前者是对历史精神上的还原,后者是对历史物质上的还原,最终都落得同样可笑的结局。
这篇小说是对历史谎言的解构,是关于历史客观性与主观性的思考,历史是靠谎言来支撑的,从来没有什么客观的历史。
对此毕飞宇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
209
观点:“在这篇小说里最根本的是包含了我的一个立场:那就是对逻辑的批判,因为历史是不逻辑的,而在我们的史书里,在我们的教科书里,历史却是逻辑的,那么恰恰是这种逻辑把我们引向了歧途,逻辑作为一种工具来讲它有它可信的一面。
但是从历史的意义上讲,逻辑是极不可信的”粥拍可见。
毕飞字的真实初衷并不是将历史视为解构的对象,使其陷入不可知的状态和意义虚无的境地.他实际解构的是那些意图“还原”或“创造”历史的现实中的谎言。
不同于某些作家在文本操作的层次上单纯地带有戏噱、玩笑色彩的历史解构,他思考并承认了历史的不确定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现实意义的命题,其意义指向了创造谎言的现实。
毕飞宇在对历史的解构中同时具有了批判的力量,正是在这个层面上毕飞宇显示了他创作上的深度。
其次,在对历史的认识中注入反讽与颠覆文化的因子。
毕飞宇在很多作品中关注了历史与时空、语言、文化及种姓的关联。
他认为历史、文化都是穿越了时空,实现了对个人、家族、民族、国家直至对全人类的统治,这样的思考已经具有了形而上的哲学意味了。
历史对现实的意义就体现在文化之上。
毕飞字在他早期的历史叙事文本中特别对文化意蕴给予了思索与书写。
“所谓的历史感在我的理解里,一方面我们需要不断地回头去看我们自身.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回头去看我们的文化。
当然这种文化也可能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但它毕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1i p恤《楚水》与《叙事>是毕飞字历史叙事中文化意味浓郁的两部作品。
《楚水》中冯节中把妓女的名字编排成“念奴娇”、“沁园春”、“雨霖玲”这些充满诗意的词牌,顶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外衣出现的妓女只不过是供日本人蹂躏的玩物。
毕飞字反讽并彻底颠覆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被侵略的历史,他还借日本军官盐泽之口对文化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中国文化很伟大,文入很无耻,真正的中国文化生存在我们日本,留在中国的做了一群婊子”。
翻在小说《叙事》中,毕飞宇通过板本六郎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展开对历史与文化的反讽的。
板本说:“中国文化确是美文化,但红颜薄命,气数已尽,不长久了.”【郓他认为“在这篇小说当中,我更多地是做了一些文化的审丑工作,这个工作有没有完成我不知道,在这里面,我还不仅仅是一种嘲弄,还有一种把东西踩在脚底下的快感”f I I PL打
在这两部作品中,毕飞宇表达出对中国传统文化210“爱恨交织”的复杂矛盾心态.其纠葛的焦点在于中国传统文化既辉煌灿烂又犹如强弩之末孱弱不堪,这种文化矛盾的体现者具有很高的艺术天分和相当的造诣。
但是在人格品质上则极尽奴颜媚骨、卑琐无耻之能事,像陆秋野、冯节中。
毕飞宇淋漓尽致地呈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暮世残秋气”,极度的美又绝望,无力回天的感伤与喟叹。
再次.在历史与语言的层面上思索历史的本质。
历史是由语言叙述出来的,从“过去发生的事实”到“历史”之间.语言架起了联系的桥梁,历史是“书面语言”的文本化的和“口头语言”的流传化的,因此任何言说的语言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叙述者的主观倾向。
“历史的语言化本质早就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历史本来就不可能有本体性的存在,它只能是语言形态的,而语言的变异与繁殖必然导致历史的重新换装,在历史与语言的关系中,不是语言去叙述历史,而是历史因由语言的叙述而生成.传统的语言,历史关系,在此应当倒置”旧毕飞宇的小说《叙事》题目颇有意味:历史就是一次次叙事,历史因叙事而产生,语言又是历史着的,不仅是历史,人、文化,皆由语言而成,语言的变异表征着文化的变异,对语言毕飞字是这样看的:“那么语言它决不仅仅就是一个抽象的语言学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讲。
语言是一种统治……语言是使‘我’成为‘我们’的东西。
是使‘人’成为‘人们’的东西……一个民族对于另外一个民族的最本质的渗透,是从语言开始的,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最本质的影响,是从语言开始的”。
I l l r t弘n-可见.任何语言的使用中都渗透着权力的力量,权力依靠语言的负载,历史也是经由语言体现。
因而通过控制语言.就可以控制一个人的思想方式,进而控制一个民族甚至国家的进程。
也就掌控了历史、文化的形态,具有操纵整个世界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钧.小说的立场——新生代作家访谈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9-10。
【2】毕飞宇.楚水【A】.冒失的脚印【q.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1:126。
【3】毕飞宇.叙事【A】.冒失的脚印【q.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1:24-25。
f41汪政、晓华.选择与可能——毕飞宇小说的前风格阶段【A】.山花Ⅱ】.1996(9):71。
(作者单位: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