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应是师生互动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师生互动的艺术
4. 顺次连结正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 边形是什
么四边形?
5. 顺次连结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 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 6. 顺次连结对角线相等且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
点所得的四 边形是什么四 边形? 这样逐步精心设问, 使学生思维逐渐活跃, 思路 豁然开阔, 情愉悦 握了知 并从中 心 地掌 识, 找出了 规律。 ( 四)展示数学美引 趣互动。
负数, 其积为正数( 负数), 等等。 这时学生脑海里就 像闪电 把运算法则过一遍, 己的想象编出 似的 凭自 符合条件的 例题, 并做出 解答, 进行检验。 教师还应 适时进行评比, 从编题的评比中发现哪位同学编题 编得最丰富, 最能说明学过的知识点。 这样会使学生 产生一种自己 是主人翁的感受, 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这种练习 使学生记忆牢固, 领会深刻。 学生编题 有的
生亢奋愉悦的心情, 激发学生积极学习, 引发学生对
学生思维活动, 加强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 讲“ 相似三角形” 的第一课时时, 教师先用三四分钟
的时间, 利用多 媒体画了 一个小孩的 头像, 学生顿时 满腹狐疑, 觉得数学老师不是美术老师, 但在很短的
时间内就画出这么多张形状相同、 大小不同的图画。 老师抓住学生心情兴奋、 思维萌动、 注意力集中、 求 知欲高的时机进行愉快教学,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课 后,平时厌学的个别学生对本章内容也发生了极大
展现了思维的逻辑之美。在教学中要深人挖掘并艺 术地表现出数学美的特点,同时启发学生留意观察 自 然界中的一些有趣的事实, 如植物叶子的形状、 动 物皮毛的花纹、 地球的外形、 国徽上的图案、 建筑物 等, 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从而不再感到数学枯燥乏味。 二、 鼓励参与法“ 驱动” 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 从各个方面尽量鼓励学 生参与,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这样, 才能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运用启发式教学, 使学生想动。 在教学中, 根据教材内容、 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实 际水平, 以旧引新、 由浅人深、 循循善诱、 启发设问。 让学生参与数学问题 (如数学定理的发现过程和证 明过程、 数学公式的发现过程及推导等)的解决, 引 导学生去发现问题, 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唤 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思考问题、 探索结论 的兴趣和热情, 并积极动手实践、 主探索与交流合 自 作, 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二)鼓励学生走上讲台, 使学生行动。 有时鼓励学生走上讲台, 扮演一个片段的教师 角色, 这样既满足学生喜欢参与及自 我表现的心理, 又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同时极大 地激起了其他学生的好胜心理。 (三)鼓励学生自 编习题, 使学生爱动。 讲完一个章节后, 适当的让学生自 编练习题, 可 以使学生更为熟练地掌握与应用所学知识, 对培养 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十分有用。 在学生编题前, 教师 应事先声明, 要着眼于自 认为重点和平时容易出错 的方面。 教师从学生自 编的练习题中, 可以了解到学 生的水平, 并且还能发现学生掌握知识不全面的地 方。教师再把学生自 编的练习题整理归纳, 去粗取 精, 返还学生进行练习。 这样既开发了学生的 潜在力 量, 使学生的心智活动得到改善, 提高了能力和智 力, 还能使学生兴趣倍增, 增强学习信心。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 运算时, 让每个学生举几个例子:1、 两个异号的数相 加和为负; 、 2 三个以上的因 相乘其中至少有一个
新课程理念下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
新课程理念下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教育的本质逐渐回归到学生本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
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构建起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让教师在“引导”学生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成为自己的主人。
以下是几个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的建议:1. 善于发掘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点和困惑,积极引导学生发掘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探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注重“互动式”教学。
提倡师生之间的互动,在授课过程中与学生建立自然交流的沟通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提出质疑,促进教学效果的达成。
用课堂互动打破教育的单向通道,构建起开放的教育平台。
3.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都不同,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满足不同的学生需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他们的个性优势。
4. 推崇“探究式”教学。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通过课本、网络、实验等多种渠道去探究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学生通过实践和实验学习,形成了独特的认知方式,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思考正确的方向,并协助解决问题。
5. 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和信息。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大量的知识资料、课堂笔记等支持。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信息,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等多种形式下进行学习,让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新的知识领域。
在新课程理念下,建立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是優勢的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也让教师作用发挥到极致。
论新课程标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5]瞿勇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中若干问题的 思考.中学语文教学,2003,(2).
[6]何克抗.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电化 教育,2002,(4).
又教贯料2009年9月号上旬刊
论新课程标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董龙超·牛彦军2
(1定边县蒙海子中学,陕西定边718600;2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延安分校,陕西延安716000)
摘要:师生互动是师生问发生的交互作用与相互 影响.它不仅在学生人际互动系统中具有独特地位.而 且对教师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也具有重要意义。新课 程标准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转变学生 的学习方式,使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本文通 过对师生互动的内涵、特征、注意问题等方面的阐述.探 讨了新课标教学下的师生互动。以期能对当前的新课标 教学有所帮助。
160
展积极的讨论。“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动态的. 灵活多变的。有时在师生的课堂互动中。往往就能迸射 出有价值、有意义的思想火花。面对这种情况时.教师不 应千涉、中断这些思想火花.而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讨 论,使学生在讨论中获取新知识,这也有利于培养他们 的思维能力。
师生对话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主体件凸现.个性张 扬,创造思维活跃,这是给教师最大的回报,也有利于培 养学生成为时代需要的新人。
参考文献: [1]陈至立.关于推进信息教育的讲话.教育信息化, 2002,(9).
[2]何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 发展.http://www.etc.edu.cn/academist/hkk/blending.htm.
新课程背景下师生互动教学之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师生互动教学之思考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师生互动教学理念尤为重要,具体而言,可以把它理解为师生尊重、相互交流和互动合作的教学环境,重点是培养学生探索水平、建立信任关系并共同推动学习。
首先,在师生互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该概念强调的是,学生是进行学习的主体,他们的能力、经历、价值观以及课堂及学习环境的灵活变化必须得到尊重。
因此,学生鼓励有解决困难的能力和不断探索的态度,做到学有所得的探索教学,探索有道德性的价值观,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其次,师生互动教学要积极倡导师生之间有效沟通和相互信任。
教师应该提供宽松富于启发性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获得关于问题和学习的信心,允许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思考问题,协助他们相互之间共享学习成果,探讨课堂主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教师在经历和交流的过程中,要满足学生的各种信息需要,充分利用教育技术,在学习活动中,探索各种意义和价值,以适应不同背景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师生互动教学尤为重要,以促进师生之间和谐、共赢的关系。
通过尊重学生,有效沟通交流、利用教育技术,鼓励学生发现、表达思
想、共同推进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能力,以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课堂上的师生互动
<<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
然而,在当今的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单向的由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的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仍明显存在。
在教学中,师生都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交往匮乏,语言、情感、精神沟通缺失,这种状态是与现代教学理念相违背的。
因此,必须把这种单向的教学方式变成师生双向的互动教学方式。
作为一个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在新课程标准下,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如何实现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我将从一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基本模式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问题互动教学模式所谓问题互动,就是先根据学生知识背景和教学内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有价值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亲自探究知识,互相解答,逐步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去游乐园》一课时,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小朋友们去游乐园玩时,有没有试过哥哥姐姐收门票,可小朋友你自己却不用收门票就可以进去游乐园玩呢?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通过开展小组合作讨论、组间协作、相互争辩,然后教师引导提示、肯定、归纳,使学生懂得:这是因为小朋友与哥哥姐姐的身高不一样,游乐园里通常有高于1米的小朋友就收门票,可小朋友去游乐园玩时都还不够1米所以不用收门票。
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既让学生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还能让学生理解到1米到底有多高。
这同时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了,让一年级的小朋友更容易接受。
二、操作互动教学模式操作是思维的起点,认知的来源,也是认识事物的开端。
课堂中鼓励人人动手,人人操作,通过自己量一量、拼一拼、摆一摆的活动去发现规律,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但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而且能加深理解,学以致用,有很大好处。
团泊中学初中理科和谐学习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团泊中学初中理科和谐学习教学研究实施方案一、问题的提出进入二十一世纪,课改浪潮已滚滚涌来,新课程下的理想课堂应是怎样呢?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
课堂教学应是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平等、民主、安全、愉悦、和谐应是她最显眼的标志,没有人会被无情打击,没有人会象等待填食的鸭子,更没有人会受到“法庭”式的审判。
孩子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高涨,思维活跃。
我们一直在苦苦追寻这样的理想的课堂,可现实和理想总是存在距离。
1、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当前运用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
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如何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促使课堂教学和谐地生成,必然成为我们考虑的焦点。
这次课改关注“成人”与“成才”的和谐,它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尊重人的主体性、平等性。
而我们提出的“和谐课堂”无疑适应这一要求。
该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推进我校的课程改革。
2、适应了学生发展的需要课堂教学的使命是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但由于受功利主义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见物不见人”,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身心自然、和谐的发展。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不仅面向学生的现在,更注重面向学生的未来。
因此,我们要从关注生命的高度来关照课堂,让每一次的课堂经历都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一部分。
3、丰富学校办学内涵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我校有了诸多的荣誉称号并不代表学校的教育质量就跟着上了一个新台阶,因此我们具有深深的忧患意识,我们看到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技术的层面,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的比较多的还是自己的教学设计,忽视了学生的精神需求,课堂缺少“情”和“爱”,缺乏人文的光辉。
二、概念界定1、和谐:指事物或现象各方面的协调、配合与多样性的统一。
现象本身合乎规律的过程。
在哲学上,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事物最佳的表现形态,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
现代心理学认为,和谐是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它通过感知在人的情感和理智中产生积极的反应,在心理机制上使人愉快、满足,并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师生如何互动
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师生如何互动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十六中学分校韩仕林摘要:面对新课标,我们在课堂教学上应该有新的要求,本文在新的课堂上应该如何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师生互动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主动性教学;新课堂;创新教学;双主体双向互动。
主体性教学成为了教学创新的“聚焦”。
主体性教学是指以培养与发挥人的主体性为价值取向,以发挥师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以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为条件,以知识为载体,师生主动参与,主体性共同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观。
一、新课标下的新课堂1、新课堂首先是学生的改变原课堂中老师不提问学生不能发言,要发言必须先举手、得到老师允许后再起立发言的习惯,建立起课堂上可以即时提问,可以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即时讨论的新方式;改变原课堂中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知识权威的旧观念,构建起老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引导者,是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合作者的新观念。
通过“通识”学习,让学生明白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体,他们必须也应该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必须也应该在自己的课堂上努力表现,尽可能地展示自己,让课堂成为自己走向成功的一个场所。
2、新课堂也是老师的新课堂也是老师的,这点学生不会产生丝毫的怀疑。
但以后的老师不再是那种至高无上、无所不能、不犯错误的知识权威。
新课堂的老师不再居高临下、不再“句句真理”,老师也可能与同学们一样犯错误,老师将与同学们一起讨论问题,共同改正错误。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敢于面对老师提问,敢于质疑老师的观点,也敢于批评老师,相信人人都是最佳结论的创造者。
新课堂上的老师只是课堂活动的调控者,是学生课堂活动中一位可以依赖的合作者。
二、新课标下新的学习方式1、学习的目的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不再仅仅是记住知识、运用知识,不再是为在考试中得高分。
学习的目的将从在考试中得高分转到培养自身独立学习的能力上,即学会终身学习,同时还要学会做事、学会自存、学会自我发展,学会自我教育,学会与人的交往、合作,学会创新和发展。
新课标----师生互动的自由天堂
新课标----师生互动的自由天堂新课程标准立足于每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无疑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最前沿阵地,也是学生得以发展的最重要场所。
要使学生得到发展,我觉得先要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能言堂,乐言堂,让课堂成为他们的话语自由空间,做课堂的主人。
在自己的地盘上人都是放松的,轻松快乐的。
学习亦然,我们的课堂实效性也才得以保障。
如何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自由空间,使学生的快乐得到激发与释放,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一、“这是你提的问题,点名权应该是你的。
”人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他们自然会热爱学习。
学习的快乐的产生其实不难,只要老师多把课堂的控制权交给学生,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就是快乐的。
我在课堂上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这个问题是你提出来的,请谁帮你解答这是你的权利。
”学生就会兴致盎然地请他想请的人帮助解决,其他学生也非常迫切地想得到解决问题的机会。
这时的课堂是孩子们的,他们自己在述说疑惑,他们自己在请求帮助;问的是孩子,说的是孩子;提问者肯定听得特别认真,解疑者自然说得特别来劲。
老师似乎都已成为多余的旁听者了。
这种方式改变了以往点名大权掌握在老师一人手中的定势,而学生呢,很自然地感受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谁不喜欢做主人呢?而且这种方式对学生提问兴趣的刺激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老师在这个环节中可以暗里偷闲,省下口舌工夫,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诸如表达能力、听辩能力、判断能力,无形中得到了发展,利人利己,何乐而不为?试想,在那么多举手的同学中要选出一位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自己又要听出同学的回答是否正确,这对孩子来说是既有乐趣又有难度的,如果锻炼机会多了,学生得不到发展,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老师说一句“请你自己点名吧”是简单的事情,但并不代表着学生自己真的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要想学生在这种学习方法中得到发展,要让学生学会使用“点名权”。
新课标理念下的师生互动实践思考
新课标理念下的师生互动实践思考新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教育改革要求建立师生互动的“双主体教学模式”,实现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按照新课标理念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师生双主体互动,达到“教学、教师、学生”三位一体,展开教与学探究活动的教学实践模式。
教育家刘国正先生说:“教学活动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积极性。
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我启你发,而是教与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做到融洽的交流。
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也推着教师走,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双方都欲罢不能,其乐融融。
”这主要强调了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地位,是对互动性教学最好的诠释,是对传统的教学理念的挑战,可见,互动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是十分重要的。
新课程基本理念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课程。
可见,新课标对教学有了双要求,既要求提高课堂效率,又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面对课堂互动“失真”的问题和新课标的要求,课堂教学组织的改革是当务之急。
回眸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教师是占有知识的绝对权威。
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场所,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这样,老师和学生都在为完成自己的任务而各自运转。
老师很机械地教书,学生很被动地听课,整个课堂是沉闷的“满堂灌”,学生学得没劲,老师教得也累,如此课堂成了师生共同的负担。
现有的一些课堂中,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缺乏对话,要么是老师个人的“独白”,要么是师生之间表面的狭隘的言语交谈,不是真正的师生互动。
可见,现在的课堂教学互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失真”。
那么,如何直面现实,使教学中良性的“师生互动”成为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活力、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实现新课标理念下的“师生互动”呢?笔者就个人教学实践谈如下几点体会:一、教师应树立的新理念意识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
新课标英语课堂提问技巧
新课标英语课堂提问技巧新课程下的理想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
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生生间互动交流的过程,教师提问和学生应答构成了师生间的语言交流和生生间语言实践的主要形式。
因此,教师提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
在我国,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初中生的外语知识主要还是通过课堂教学获得的,英语教学离不开有效的课堂提问。
然而,目前我国外语课堂提问所存在的问题却不容忽视,本人经过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做一简单描述。
一、要确定提问的目的,计划提出的问题目标的确定是提问活动开展的前提。
不同的课型,不同的课堂教学目标需要与之相应的提问技巧。
有效提问要求教师提前准备。
在备课时教师应明确课堂教学中提问应达到的目标,围绕目标计划提出问题。
目标的不同,问题的类型也就会有所差别,提问的层次也会发生变化,采用的技巧也会不同。
例如,“Do you like bananas?”一课的核心话题是“谈论喜欢和不喜欢的食物”(likes and dislikes),为此,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设计了如下问题:A:What’s this in English?B:How do you spell it?C:What color is it?D:What are these?E:How many pears/strawberries are there?F:Do you like bananas/apples/pears/oranges?……这些问题的设计,很好地推动了任务型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够谈论自己和他人对食物的喜好。
二设计出真实的问题情境,提出有交际意义的问题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根据英语学科自身的特点,巧妙地利用教材,有意识地设计出有交际意义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单纯的 Yes/No 问题,这样,才能达到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目的,促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自然交流。
提问诱导性的问题(asking follow-up questions)—当学生的回答不得当、不完整时,教师应继续提问,通过暗示等手段帮助学生做出正确回答;当学生的回答正确时,教师也应该在其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问,使问题步步深入,激发学生讨论。
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模式
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模式【摘要】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给予、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选择、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这只有这样,才能让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流畅的。
【关键词】新课程理想课程模式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应是什么样的?在解读了新课程标准后,结合素质教育观点,学生发展观点,我认为应该达到以下几个标准:1.一堂理想的数学课应是师生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1.1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一堂好的数学课必须注重新课的导入,最好能造成悬念,以便使学生很快进入状态,让学生情驻于课堂,让学生有欲罢不能之感。
例如:在讲解平方差公式前,可设计这样一道问题:有哪个同学能最快的计算出:1003【sup】2【/sup】-997【sup】2【/sup】,这样学生跃跃欲试,有了迫切解决问题的共鸣,这时教师乘机指出:等学完平方差公式“之后,这个问题就是小菜一碟了。
”1.2 一堂好的数学课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优秀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教师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设计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则体现了教师的智慧,让学生在走出教室时仍面对问题,怀抱好奇,正是课堂设计的成功之处。
例如:在讲过轴对称之后,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问题:1.2.1 在河流的两岸有两个村庄A和B,现要在河边上建一水电站,向两个村庄送水,问水电站建在何处,可使所用的水管最短。
1.2.2 在河流的同侧有两个村庄A和B,现要在河岸上建一水电站,向两个村庄送水,问水电站建在何处,可使所用的水管最短。
1.2.3 在两条交叉的道路边上,各有一个邮箱,中间有个邮局,邮电员要到两侧的邮箱中取回信件,再回到邮局,问邮箱设在何处?才能使邮电员所走的路程最短。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它强调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与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关注个体的差异,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
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想备课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备课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目标教师备课时应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而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
新课标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目标设计上要做到“三个并重”。
传统的知识点、能力点要求仍然是教师备课中必须重视的,同时需要考虑另外两个目标,一是过程和方法的考量,必须重视设计每个学生自主思索的平台,必须让每个学生都能用正确.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可理解为看不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
备课中应考虑两项内容:一是本课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的问题,对定理的掌握应用,整个初中阶段所学的平面几何知识的理解。
二是学法指导,在备课时就要充分考虑好,每节课的学习都要让学生学会一定探究的方法、技巧,教师将作怎样的指导,这一点非常重要。
如果我们在这方面下些功夫,学生就能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学习的效率就体现出来了。
二、备课应考虑师生双边互动式新课标强调“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
新课改背景下构建“理想课堂”的实践
新课改要求理想课堂具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注重教学的 实效性和针对性。
构建理想课堂的意义
构建理想课堂可以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理想课堂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堂,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全面发展,旨 在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理想课堂是开放、多元、包容的课堂,鼓励师生共同参与、交流和分享,旨在培养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新课改对理想课堂的要求
新课改要求理想课堂具备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案例
总结词
问题导向学习、培养数学思维、联系生 活实际
VS
详细描述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 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设 计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 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 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 素质。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案例
对策
加强教师评价和反思能力的培养,推广科学有效的评价 和反思方法,引导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分析,发现 问题并及时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Hale Waihona Puke 开发网络课程和教学资源利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网 络课程和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和方式 。
促进线上线下融合
将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 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注重课堂评价与反思
01
浅谈新课标下数学课堂师生的互动
浅谈新课标下数学课堂师生的互动作者:张红娟来源:《教育周报·教研版》2021年第45期摘要: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堂应该是“互动”的过程,学生应该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数学新课标理念下,以人为本,从情感到、教学互动、师生到动、师生换位四方面入手,探究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实现新课标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平等对话、合作构建,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新课程的重要原则是“以学生为本”,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互动”则是达到此目的的重要方法或手段,在新课标下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教学从以下方来探讨。
一、教学互动和谐社会要求构建和谐校园,新课程呼唤和谐课堂。
学校教育应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和谐发展。
美国教育家罗杰斯分析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那么,什么是和谐课堂?和谐课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在追求自然、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营造一种能促进学生自由、自主、健康发展的教学环境的基础上,使课堂教学的各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共同发展,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最终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
构建和谐课堂,是新课程的要求,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要求。
和谐的人维系着和谐的社会,培养和谐的人,需要实施和谐的教育,和谐的教育离不开和谐的课堂。
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
新课标下如何更好实现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最新教育资料
新课标下如何更好实现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合作过程。
在语文新课程背景下,要求师生要积极互动、合作交流。
课堂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开展“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质疑、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能力。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课堂教学,教育信息只处于瞬时记忆或短时记忆中,留存时间短,遗忘快。
如果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与教师产生互动,那么,他(或她)接受的就是自己理解的有意义的知识信息,这种信息是以“图式”的形式储存于长时记忆中,不易遗忘。
创设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只有当两者的积极因素得到充分调动,才能够保证互动的有效性。
结合本人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在教学中要更好实现师生互动,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预习中的互动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要精心备课,对教材要多钻研,教学内容在一般情况下对学生也是保密的,这导致了学生预习的盲目性。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实现预习中的互动。
教师可设计一些预习提示,让学生有针对性去预习。
如要求学生了解背景。
文章都是为时而作,有针对而写,有感而发的。
对背景的了解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写作目的和中心内容。
2课堂教学中的互动2.1优化师生关系,创设互动氛围我国的教育自古以来讲究“师道尊严”,这种关系下的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主体意识得不到激发,能力得不到发展。
而创新教育下的师生互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营造一种师生平等、融洽的教学气氛,这既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的情感基础,也是提高师生互动质量的必要条件。
如对于《项链》人物性格和主题的把握,教学中不妨先选取一个情节,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在多维思索中探寻理解的途径,避免简单的“政治图解”。
这样就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交流探讨,营造出互动合作的教学氛围。
2.2激发学生兴趣,构筑互动平台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不可不知的新课程下的课堂师生互动
不可不知的新课程下的课堂师生互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也就是说,新课程理念从片面的知识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把一些灵活的知识总结为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注重对知识点的识记,而不让学生去思考、去质疑、去探索。
而现在教师的职责应该是越来越少地灌输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总之教师应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构建师生互动,让学生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人。
第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的。
素质教育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从小抓起,从课堂教学抓起。
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才能使他们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让他们思维活跃,勇于探索。
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成为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教学目标。
第二,创设师生互动,构建和谐课堂氛围。
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当今教学的首要任务。
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通过与学生的层层交流与讨论,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进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们在教师面前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争论,形成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第三,确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教师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同时提倡生生之间两两互动或小组合作学习互动,让学生在自由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确保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体会-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有效地进行师生互动
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有效地进行师生互动通过暑期研修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师生互动学习的教学方式已成为课程教学改革的主导形式。
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开展为本” 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那么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J 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更新教学观念,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调整师生关系,关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而不仅仅只是关注教学的结果。
另一方面,新课程要求致力于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因此,在新课程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大胆探索,把被动的接受学习变为互动的探索学习,在互动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情感、开展情感、形成态度和价值观。
要想在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首先,在备课中表达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
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J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数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表达师生互动,可根据不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
对“兴奋型”学生可采用“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方法.根据他们反响快,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见,多让他们操作、演示.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积极发言又常丢三落四的“活泼型”学生讲清算理,分析算式;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人施教,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开展学生的个性, 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在教与学的方式上,教师没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被束之高阁,学生像等待填食的鸭子,偏重知识,偏重考试题目,偏重分数。
总之“不和谐”充斥着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各元素间结构欠合理,影响了学生的全面、自主发展。
新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指导我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以外,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保持学生的学习情趣,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
教与学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教材进行对话的过程。
这种对话的内容包括知识信息、情感、态度等各个方面。
教师和学生就是通过这种对话和交流来实现课堂中师生间的互动的。
教学的成败关键在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一个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教学生研究,教学生创造,教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对学生进行教学,大力提倡和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数学教学生活化,让数学教学更好地服务于生活,例如教学“元、角、分”时,我先模拟在超市购物的生活场景,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顾客纷纷到“超市”购买铅笔、直尺、橡皮、面巾纸书包等物品,让学生在付款、找零的过程中,清楚地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接着分组讨论购物方案,如每块橡皮4角,每块橡皮3角,每个转笔刀5角,如果用3元钱买这几种学习用品,可以怎样买?学生通过讨论,可以设想出几种不同的购物方案,这样把学习内容生活化,学生就会兴致勃勃地进入学习,从而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课堂
尽管数学知识是抽象和概括的,但其中也蕴含了许多德育因素与机会。
教材的例题与习题里蕴涵着思想教育因素,只要努力钻研,认真备课,用心为之就能把这些因素挖掘出来,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
不难找到让学生进行道德修养的途径。
例如,在应用题教学中:“青蛙吃害虫”、“植树”等数学问题渗透着环保意识、爱国意识等,都是鲜活的德育素材,教师“画龙点睛”式的积极引导,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我根据教学内容出示了国旗、红领巾等实物,学生了解了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我们都要爱护它;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
明确我们能有今天这样的学习环境,是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责任感,
以游戏为平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数学教学中,要善于从兴趣入手,把寓教于乐,使他学生在喜悦的积极情感中获得新知。
这样不仅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为生
动、有趣,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贤能,从而真正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宗旨,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课堂上以游戏为平台, 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深入理解和加以强化。
如我在教“6 的乘法口诀”时,以小组比赛形式我把“摘果子、找朋友、开火车”等几种活动引入课堂教学中,课堂氛围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动手、动口、动脑活“玩”的不亦乐乎,在游戏活动中很快就学会了新知。
同时培养了合作能力及小组荣誉感。
重视课堂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影响。
教师以积极的态度期望学生,学生就可能会朝着积极的方向改进;相反,教师对学生的偏见也能产生消极的结果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对学生的关怀、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愉快和振奋,对他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激励作用。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关爱往往会成为他们的一种学习动力。
课堂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要求,从他们的回答中找出“闪光点”而加以肯定,使学生从心理上将老师视为朋友,能够心悦诚服地听从老师的劝勉,同时也从教师的劝勉中找到自信心,这样的课堂就必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例如,在上完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复习课,班上的一位差生计算13-4的口算方法,用“破十法”说出了口算的过程,虽然说的还不够完美,但是我抓住机会当堂表扬,学生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显得非常快乐。
渐渐的在课堂上不主动回答过问题的几个学生也争相勇敢的举起自信的小手,要求发言。
关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无私的爱,才能产生情感育人的效果。
教学活动中,我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更应多一点鼓励和关心。
除了在课堂上耐心教导她们数学知识外,课外我还经常跟她们聊天,发现她们身上有一点闪光点,就会给她们适当的表扬,在教学中允许学生“犯错”,尽量做到偏爱后进生、博爱中等生、严爱优等生,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使数学课堂教学民主化,从而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
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思维素质是其中最重要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年龄特征,挖掘蕴含在教材显隐性资源,真正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落到实处。
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数学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为培养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