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钱塘湖春行》教案教学设计1 推荐下载
钱塘湖春行教案(8篇)
钱塘湖春行教案(8篇)钱塘湖春行教案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能力目标:用心品味诗歌语言,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无数文人墨客都歌颂过春天,表达对这个季节的喜爱之情、留恋之情等等。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咏春的诗歌,感受一下春天的美景。
2、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
他的歌政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单易懂。
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二、一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节奏。
2、学生自读,培养语感。
(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标出韵脚)3、点名朗读,同学纠正。
4、学生齐读诗歌。
(注意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思考:(1)通过诗歌的题目,我们可以发现什么信息?(2)此诗写的`是西湖什么时候的景色?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三、二读课文,理解内容:1、放声朗读诗歌,对照课文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如有疑难,可与同桌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师巡视,教师抽查学生自学情况。
)2、指明学生描述诗歌景象。
3、作者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呢?四、三读课文,品味探究:1、齐读诗歌。
讨论:(1)诗中为突出早春的特点,描写了那些典型的景色?(2)“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2、本诗中用了何种修辞手法?3、诗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哪句?4、师生共同归纳赏析诗歌的方法。
五、拓展延伸猜猜下列诗句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排列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
《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钱塘湖春行》选自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的《唐诗五首》,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律名篇。
全诗对仗精工,语言清新,堪称吟咏西湖美景的佳作。
本诗使用了情景交融、移步换景等多种写作手法,可引导学生从写作顺序和修辞两个维度深入思考,从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共同把握诗歌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之前已接触过写景抒情类的诗歌,但对于《钱塘湖春行》一诗中出现的对仗、比拟等修辞手法以及情景交融、移步换景等艺术手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刻。
我将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本诗各联描写景物的观察顺序及相关写作手法,从而加强学生对相关写作手法的理解,促进学生掌握并将其运用到写景状物的练习中去。
三、教学目标1.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诗大意,并说出本诗中作者对景物的观察顺序。
2.分析《钱塘湖春行》所描写的水、云、树、燕等景物,探究并掌握比拟、对仗、情景交融、移步换景等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提升对诗歌的审美与鉴赏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分析《钱塘湖春行》中首、颔、颈、尾各联描写景物的观察顺序。
2.探究《钱塘湖春行》中比拟、对仗、移步换景、动静结合等写作手法的运用。
3.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体会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朗读法、分组探究法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预设预设在教学中做到"披文入境”,让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氛围中,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诗歌语言美和情感美。
在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后,可以让他们尝试把自己想到的画面用文字来表现,对照诗歌把自己听到的诸多意象及其特点用语言文字展示出来。
对于《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寺、亭、水、波、云、莺、燕、树、泥、花、草、湖、马蹄、游人、杨树、沙堤”及其特点来描写。
在此基础上领会诗意,理清思路和顺序,再背诵全诗。
钱塘湖春行优秀教案(精选5篇)
钱塘湖春行优秀教案钱塘湖春行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钱塘湖春行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钱塘湖春行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4、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1、收集与春有关的资料;2、收录机、磁带;课时:一个课时教学设计:一、备读导入新课:1、学生自由背诵唐诗,说唐代著名诗人,引出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邽(今陕西渭南)。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它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
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这首诗以即景寓情见长,写诗人骑马浏览中所见到的西湖早春风光,使人觉得生意盎然,如亲见一般,真不愧为名篇。
2、学生说白居易的小故事,引出新课;二、初读熟悉全诗:1、听录音,要求学生正音正字;2、齐读;个别读;抽生朗读,指导朗读技巧(声音洪亮,节奏抑扬顿挫,情感自然)4、范读,学生思考:A、划出压韵的字;B、分析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古诗?C、找出其中的对偶句,体会其特点。
三、理清游踪:1、谁能划出标题写了几方面内容,并说明理由;2诗人说“行”,你能找出依据吗?诗人是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一样,是用不着作细致交代的,要仔细想想才看得出来。
诗人的游踪为:(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四、寻觅春踪:1.阅读全诗,想一想,写了春天的哪一个阶段?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学生分组讨论后自由发言)归纳:早春;大致有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在具体分析时,结合朱自清的《春》中春花,春草的描写。
《钱塘湖春行》优质课学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钱塘湖春行》优质课学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钱塘湖春行》优质课学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钱塘湖春行》优质课学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导言:《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诗歌,描绘了美丽的春天钱塘湖地区的美景。
这首诗歌十分优美,以情感表达,丰富多彩的语言,艺术形象的描绘,赢得了读者的喜爱。
本文将针对这首诗歌编写一个课程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欣赏此诗歌。
一、题纲1. 教学内容:《钱塘湖春行》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钱塘湖春行》的背景及作者;(2)理解和分析《钱塘湖春行》的内容和意义;(3)感受《钱塘湖春行》所描绘的美景,欣赏其优美的语言艺术;(4)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文学的爱好和热爱。
二、预习部分1. 让学生了解“唐诗三百首”的由来及意义。
2. 学生阅读《钱塘湖春行》,了解其基本情节、背景及作者信息。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理解诗歌内容1. 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简要解释春天是“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这句诗意汇。
2. 分段导读,注重疏导情感和意思。
3. 学生总结每段的主题和意图。
第二课时:诗歌欣赏1. 学生听老师诵读诗歌,课堂集体朗读,并评价同学的朗读。
2.让学生学习诗歌的语言技巧,注重诗歌音韵的节奏、韵味、音律。
第三课时:文学赏析1.学生合作阅读,查找每一句诗中的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解释其意义。
2. 让学生共同设计一个图片或视觉表达来具体呈现每句诗的内涵。
第四课时:文化背景理解1. 学生通过听讲,自主阅读及网络查询等方式,了解钱塘湖的历史及文化风景。
2. 学生编写一篇小论文,探讨钱塘湖在白居易笔下所体现的文化价值。
四、课堂作业1. 教师要求学生网上查找其他有关诗歌的语言艺术的介绍,并写一篇读后感。
2. 学生可以在班内或网络上共享自己制作的文本或图片。
五、教学后记通过学习《钱塘湖春行》一课,既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又增强了学生的文学欣赏和创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加深了对生活的体验和回味。
钱塘湖春行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12.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感情,背诵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合理联想和想象,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通过写作学习描写景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课时:1课时重点:了解诗歌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难点: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德育结合点: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设计亮点:1.以扩写诗歌为抓手,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2.通过对比,感受语言的美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虽然遗憾今天不能身临其境,但是李老师可以让大家一饱眼福,感受西湖的美。
请欣赏西湖十景。
(齐声念十景名称)西湖的美,四季各有不同。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是吟唱西湖春色的经典。
下面,我们一起跟随白居易这位唐代著名诗人,一起到西湖边走走吧。
(出示教学目标)二、习作分享,品味语言(一)齐读诗歌,正音正字,明确节奏(律诗)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没、行、堤:字音,板书)(二)课前习作分享及赏析1.岑云雄:过于简单,所以有缺漏;没有细致描写,没有画面感和美感。
我站在钱塘江边,湖水涨得像堤岸一样平,白云就显得离地很低了。
几只黄莺争着被晒到的树梢。
哪里来的燕子衔着春泥筑巢。
花儿开得五颜六色,眼花缭乱。
长得低的草只能没马蹄。
我最喜欢这里了,总是觉得玩不够。
你看,那杨柳荫有多美的白沙堤啊!2.廖畔:有想象的情节,但有些想象不合理;游览线路有错;有描写但不够细致。
今天天气真不错呀,适合出去游山玩水呀,正好活动一下我这把老骨头儿了啊!听说钱塘湖一带风景很好呢,就去那儿吧,话不多说,向钱塘湖进发。
不一会儿,我就来到了西湖岸边上,他们说的果然没错呀!一眼望去,湖面上水波粼粼,站在岸边,听着流水声,轻风划过脸庞,顿时感觉心旷神怡呢。
初二语文钱塘湖春行教案初中语文钱塘湖春行(三篇)
初二语文钱塘湖春行教案初中语文钱塘湖春行(三篇)初二语文钱塘湖春行教案(精)一一、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一)识字与写字1、能娴熟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解决书中的生字词语。
2、在使用硬笔娴熟地书写正楷字的根底上,学写标准、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二)阅读1、能用一般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肯定的速度。
能较娴熟地运用略读和扫瞄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3、在通读课文的根底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5、在阅读中了解表达、描写、说明、谈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7、观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发。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尝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8、阅读科技作品,留意领悟作品中所表达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9、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存、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观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10、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理解根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
11、了解根本的语法学问,用来帮忙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学问和文化常识。
12、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3、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规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三)写作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实体验。
3、多角度地观看生活,发觉生活的丰富多彩,捕获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将唐诗的写景技巧应用到现代写作中”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唐诗的美学价值,分析其在现代写作中的应用,并启发他们创造出自己的作品。
其次,在分析诗歌意象和情感表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一些抽象的词汇理解不够深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生动形象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人的情感。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写诗练习环节,学生们表现得有些拘谨。我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诗歌创作还不够自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勇敢地尝试诗歌创作。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对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简介及其创作背景的了解;二是《钱塘湖春行》全诗的阅读与解析,包括诗句的朗读、生僻字的认读、词句的理解、意象的把握以及诗歌手法的鉴赏;三是通过分析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掌握唐诗中写景抒情的表达技巧,感受诗人的情感;四是对诗中描绘的钱塘湖早春景象进行想象与描绘,提高学生的审美和表达能力。五是进行课堂讨论与互动,深入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以及现实意义。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体会。这些成果将被记录下来,供全班参考。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领略了《钱塘湖春行》的文学魅力,还学习了唐诗的写景抒情技巧。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诗歌意境和表达方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并在今后的写作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如果对今天的学习内容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向我提问。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教案与反思第【1】篇〗【设计理念】语文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和学习能力为指导思想。
本诗篇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进行不断的诵读去体会诗歌的魅力,感受中华诗词的韵律美。
文以载道,经典古诗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
处世为人的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
【教材分析】1、《新课程标准》对学习古诗文的要求:初中语文新课标对古诗词的标准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与审美情趣”。
这个目标体现了初中古诗词教学更突出“诵读”、“欣赏”。
2、《钱塘湖春行》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第三单元主要是说“山川之美”,学习本单元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学习本单元的要求是反复诵读,借助联想与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
3、中华上下五千年,无数的文人志士用文字抒写了自己的情怀,为后人留下了文化宝藏。
古诗文本身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对古诗词的学习中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特别是古诗诵读。
【学情分析】无论在学习的哪个阶段,古诗文鉴赏永远是一个难点。
大多数同学对古诗文的学习都保持一种排斥的态度。
八年级的学生虽然之前对古诗文有所接触,在七年级的时候也做过相应的训练,但是在鉴赏能力方面依然有所欠缺。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发现同学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诵读。
他们在读诗词的时候完全是没有感情地机械地去读,读不出诗歌的美感与意蕴。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诵读的方法,真正地爱上古诗词,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1、掌握诵读诗歌的方法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中华诗词的语言美3、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悟诗人的情感态度【重点难点】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掌握诵读诗歌的方法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语言美与情感美。
《钱塘湖春行》教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歌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并鼓励他们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其次,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他们在交流中碰撞出不少有趣的火花。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观点不够自信。针对这一问题,我应当在以后的课堂中多给予鼓励和支持,让每个学生都能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诗歌创作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虽然他们尝试去模仿《钱塘湖春行》的风格,但作品仍显得有些稚嫩。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关于诗歌创作的技巧讲解,让学生在创作时有更多的参考和借鉴。
-诗情的把握:深入探讨诗人的情感表达,理解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教学难点
-韵律感知:学生往往难以把握古诗的韵律,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反复朗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和识别平仄韵律。
-意象理解:学生对诗中的意象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需要教师通过图片展示、情景创设等方法,让学生形象地理解意象的含义。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体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钱塘湖春行》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象运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增强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然景观、情感体验的能力,提高文学创作素养。
《钱塘湖春行》名师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钱塘湖春行》名师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钱塘湖春行》名师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钱塘湖春行》名师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诗歌笔墨华丽流畅,独具歌咏诗的风格。
在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这篇诗歌被收录在模块三“人与自然”的课文中,旨在通过学习这篇诗歌,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卓越成就,抒发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爱护之心。
以下是一份名师设计的课程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篇诗歌。
一、教学目标1. 了解《钱塘湖春行》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作品特点。
2. 能朗读《钱塘湖春行》,理解更深层的意义,用文学语言表达对自然的感悟。
3. 认识钱塘湖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特点,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钱塘湖春行》的诗歌表达技巧及文学特点。
2. 深入领会《钱塘湖春行》的情感表达及实际意义。
3. 了解钱塘湖的地理环境和生态保护情况,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通过图片、音乐、诗歌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知钱塘湖的美丽景色,了解钱塘湖的特点和文化底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视野和审美情趣。
2. 阅读理解首先,让学生全班朗读《钱塘湖春行》,了解这首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传达。
然后,精读每一段,学生们要仔细品味句子,领悟句子所表达的含义、作者的情感表达和诗歌的厚重文化内涵。
在此过程中,老师对文中生词解释,提示造境,帮助学生细致品读《钱塘湖春行》的每一个语言细节,并逐步引导学生探究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思想和文化底蕴。
3. 课堂探究针对课文内容,老师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钱塘湖春行》。
如: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喜欢这个地方;让学生了解并了解钱塘湖的地理位置、环境和保护现状,并思考如何保护好这个自然风景区。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13课《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教案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歌描绘春天美景的方法和技巧”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钱塘湖春行》的基本内容、意象和韵律特点。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歌描绘春天美景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阅读和创作中灵活运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的美感和诗人的情感表达。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学生们对诗歌的兴趣确实被激发了出来,他们在讨论和创作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此外,小组讨论的环节虽然活跃,但我也观察到一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比较内向或者对主题不够感兴趣。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下次的讨论中,设计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的话题,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
我还注意到,在实践活动中的诗歌创作练习,有些学生的作品虽然意境不错,但在用词和诗句结构上还有待提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诗词的基本规则还不够熟悉。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古诗词写作技巧的讲解和练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钱塘湖春行》诗歌的基本内容、结构、韵律特点,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举例:分析诗中的典型意象,如“春水初生”、“春林初盛”等,理解诗人如何通过这些意象描绘出钱塘湖春天的美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重点知识点。
2.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重点知识点。
2.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的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提高语文素养。
2.把握文章的主旨,把握文章中的重点信息。
3.理解课文中的文学思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复习课文《钱塘湖春行》的内容,让学生重新回顾课文,温故知新。
2.预习:让学生自主预习,把握课文的主旨,把握课文中的重
点信息。
3.讨论:让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思想,加深对课
文的理解。
4.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书面练习,提高学生的表
达能力。
5.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取讲授、讨论、练习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课文中的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的理解不够深入,下次教学中,我要更多的重视对。
八年级古诗钱塘湖春行教案
八年级古诗钱塘湖春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默写《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理解诗歌的大意,品味诗歌的语言之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
2、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语言的精妙之处,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重点字词和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诗歌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古往今来,有很多诗人都用他们的笔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板书课题)(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2、创作背景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当时,白居易在杭州为官,政务清闲,心情舒畅,他在早春时节游览了钱塘湖,被西湖早春的美景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三)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让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请几位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指出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4、全班齐读全班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四)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意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理解诗歌的大意,遇到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
初二语文钱塘湖春行教案钱塘湖行春行教案(四篇)
初二语文钱塘湖春行教案钱塘湖行春行教案(四篇)推举初二语文钱塘湖春行教案一一、根本状况分析1、时间方面:本学期教学时间相对较长,上学期要完毕八上的新课任务。
2、学生方面:两个班共有96人,总体来说两个班的学生不错,但是平常的学习习惯不标准,很多同学甚至学习程度好的同学书写不标准,不敢向教师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二、教学设想本学期我本着“宏观上要活,微观上要实”的教学思路,教学的重点预备放在阅读和写作两大方面。
所谓“宏观上要活”,就是要始终把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宗旨,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着眼点,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实践性;所谓“微观上要实”,就是在详细的每一堂语文课上,要制造条件让学生仔细安心读书,积极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入讨论问题,精选各类练习让学生进展扎实有效的根底训练,力图让学生在轻松开心中提高语文素养,在考试中取得满足的成绩。
三、教学措施1、细心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加大检查力度,力争夯实学生的根底,培育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和力量。
2、采纳“整体教学法”、“单元教学法”,“作业训练法”、“边教边复习法”等进展教学。
本学期要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教读课文,自读课文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
3、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除课堂的大作文外,鼓舞学生平常多练笔,从句段开头,多写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使学生的写作力量能渐渐得以提高。
4、做好转差促优的工作,提高优等生的水平,带动中等生,鼓舞后进生,尽量缩小差距。
5、多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时机。
如让学生自己办手抄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力量。
6、选好、用好有关资料,把握中考动态,追踪中考考点趋向。
四、教学总结及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准时总结教师“教”与学生“学”两方面的问题,仔细用好《同步探究》,并且准时写好教学札记。
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要做到准时分析并予以矫正,对学生胜利的学习方法、独特的见解,要准时加以确定并予以推广,鼓舞学生多向思维,开拓创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钱塘湖春行》教案
《钱塘湖春行》《钱塘湖春行》是部编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唐诗五首》中的第五首诗。
这一单元学习写景诗文,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对于诗歌教学,应强调诵读,体会诗歌感情;品位字句,体会诗歌语言精妙;感受意境,具有一定自读和初步赏析诗歌的能力。
1、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2、理解诗歌内容,领会其中所抒发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2、教会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2、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1、要求学生搜集有关描绘西湖的诗文,体会西湖的美;2、准备多媒体教学。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导入:师:同学们好!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西湖是公认的天下名胜。
那西湖风光究竟有多美,大家想不想知道啊?那就先让我们一起欣赏几幅西湖风光图片,亲眼感受一下吧!(配乐,投影风光图片)师: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觉呀?师:西湖风光的确令人陶醉,大家肯定都想去游览一番吧?好!今天,就让我们追随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足迹,去做一次超越时空的西湖之旅吧!2、作者简介: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今天带领着我们游览西湖的这位导游。
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呢?(指一生说)(幻灯片出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作最多的一个,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长庆三、四年间,白居易任杭州剌史。
西湖美景深深地吸引着诗人。
在任期间,他写下了很多有关西湖湖光山色的诗歌。
请注意:钱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别名。
3、背景介绍: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
13《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章《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利用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歌大意;2.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还原作者观景时的情境和视角,体会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西湖早春之美;3.把握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
二、教学重点把握诗歌大意,感知诗歌所描绘的景色三、教学难点品味诗句,体会诗歌意境四、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探究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观看杭州西湖的视频导入对诗歌的学习(二)整天感知1.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诗人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内容清新。
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忆江南》等。
2.写作背景此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823))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诗人早春游湖,面对湖光山色,莺歌燕舞,草色花香,心情十分愉快。
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3.读准诗句,读出韵味(1)播放录音,认真听读,把握节奏;(2)学生自读;(3)分别让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做点评;(4)教师点评。
明确七言律诗可以按照四三或二二三的节奏进行朗读;按四三节奏,要读出诗人急于欣赏美景的期盼,按二二三节奏,要读出诗人欣赏美景的过程与赏景的喜悦。
(5)全班齐读。
教师引领全体同学按不同节奏齐读,读出诗人不同心境。
4.理解诗意。
(1)借助注释,小组合作,连词义而成句意,对诗歌进行自译;(2)随机抽取其中一小组进行翻译展示,其他小组做补充纠正;(3)教师读原句,学生齐读译文,再次感知诗歌所描绘的景色。
(三)深入研读1.品读诗作。
(1)诗中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路线进行游玩的?勾画了哪些早春景色?(2)颔联中的“几处”、“谁家”能不能换成“处处”、“家家”,为什么?(3)颈联中的“乱”和“浅”写出了春天花草的哪些特点?(4)作者在诗中透露出怎样的情感?哪个词最能概括作者的情感?(四)拓展延伸(中考链接)《钱塘湖春行》是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名篇,考点较多,现在请大家完成以下涉及到这首诗的中考题。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钱塘湖春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让学生在美好的情感中培养兴趣,激发积极向上的兴趣,从而使心理健康。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借景抒情的唐诗,诗中的景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让我们记忆深刻。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再来学习一首唐诗,继续感受唐诗的魅力。
二、自主预学1.朗诵诗歌,圈点诗歌中的生字词。
2.作者链接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称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
有“诗魔”之称。
著有《白氏长庆集》,代表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5.背景链接《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
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对西湖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三、互动助学(一)学习《钱塘湖春行》1.划分节奏听老师朗诵诗歌,用“/”划分朗诵的停顿。
2.理解词语(1)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
(2)暖树:向阳的树。
(3)没(mò):隐没。
(4)行不足:游赏不够,即反复游赏。
3.整体感知(1)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写初春景象?如“初平”,春水初生;“争暖树”,“暖树”者,向阳之树也,春寒未退,故莺争集其上;“啄春泥”,燕初来也;“没马蹄”,草初生也──这些都是初春的景象。
(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2)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最爱湖东行不足”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3)“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处处”“家家”说明鸟很多,与初春季节景象不太符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之 《钱塘湖春行》教案
《钱塘湖春行》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领略律诗韵律之美。
2.结合相关背景,理解诗歌主旨,体会诗人情感。
3.体会诗歌的意境,积累优美的诗句。
教学重点:诵读诗歌,领略律诗韵律之美教学难点:通过对本诗的鉴赏,培养学生对古诗的赏析能力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杭美景之最呢,就在于西湖。
今天,就让我们追随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足迹,来一次超越时空的西湖之旅吧!二、新课教学:(一)知人论世,朗读感知1.走近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代表作】《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朗读诗歌(1)划分节奏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听诗歌范读3.理解诗意(1)重点字词①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②暖树:向阳的树③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2)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
一些色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再读诗歌,说说每一联都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1.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点明诗人春游是从孤山寺、贾亭一带起程的。
“水面初平云脚低”是诗人眺望湖面所见景色。
2.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从动物变化的角度写早春景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接抒情, 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全诗以“行”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从“ 孤山寺”写到“白沙堤 ,以“ 春”为着眼点,写出了钱塘湖清新明快的早春之景,最后两句中的“最爱”一词,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交代了踏春的去处,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莺”“燕”还比较少,体现了钱塘湖特有的早春之景和作者的欣喜之情,。
—— 一个“争”字,写出了 早莺争向暖树的热闹的情景,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和可贵。一个“啄”字,写出了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 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美景,体现了初春之景的生机与活力 。
【2020】最新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钱塘湖春行》教案教学设计1 推荐下载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Fra bibliotek_______
白居易 : 唐朝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说明花繁多,“浅草”说明草 柔嫩,“渐欲”“渐渐要”“才能”“刚刚能”的意思,“渐”写出了 野花渐开渐多 的情态。 “才能”表现了 春草刚刚萌发 的情形,准确的描绘了早春特有的景色特点,突出了春天的 蓬勃生机
——以上四句,分别从动态 和静态 方面、动物和 植物的变化角度,描绘了一幅 清新明快 、生机勃勃的西湖早春之景,体现了作者的欣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