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指导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期末试卷及答案5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期末试卷及答案5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期末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共10题,每空1分,共23分)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分为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__________是指教师在学前儿童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抓住有利的教育时机,善于捕捉教育机会,对学前儿童进行即时教育。

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___________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活动和态度的监督与调控,是指对____________的抑制和对___________的唤起的能力。

5.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过程主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阶段。

6.表情是________的外部表现。

学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掌握周围人们的表情手段,表情日益_________。

7.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提出体液气质说,认为人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种体液组合。

8.________教育就是转变人们的理财观念,普及理财与投资知识,提高人们理财智慧和能力的活动过程。

9.________即一个人根据身体结构和功能来确认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

10.________由卢梭提出,其核心思想是当学前儿童出现行为偏颇时,不人为地对学前儿童进行道德绑架式的训诫和惩罚,而是让失范行为带来的后果直接作用于学前儿童自身,让学前儿童在具体的情景中切身体验自己的行为带来的不愉悦感。

二、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理论基础,下列对应不正确的是()。

A.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B.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C.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D.斯金纳——社会学习理论2.关于学前儿童自我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2012年秋季)一、单项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幼儿社会教育的课程经历了()的过程A从独立设置社会课程到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再到设置德育课程B从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到独立设置幼儿德育课程再到确立社会领域课程C从设置德育课程到确立社会领域课程再到独立设置爱国主义教育课程C从注重生活礼仪教育到独立设置社会领域课程再到确立德育课程。

2、个人童年期的生活经验在成年期的人格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

A弗洛伊德B皮亚杰C科尔伯格D班杜拉3、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一直表明,婴儿自我认识出现的时间大约在()个月间。

A、12-15B、5-18C、18-21D、21-244、从两个月起,幼儿便开始出现对人脸的积极情绪反应,这体现了A、儿童情绪的社会化 B 、儿童依恋的发展C、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D、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5、安斯沃斯等人把儿童依恋分为()两大类型A、回避型与拒绝型B、安全型与不安全型C、积极型与消极型D、主动型与被动型6、对他人状态的一种替代性情感反应和体验,既有他人的情绪情感引起的与之一致的情绪和情感反应。

这是()A、移情B、依恋C、共情D、同情7、多数研究认为,()是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正式发生期。

A、3-6岁B、3岁前C、6岁以后D、1-3岁8、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是()A、社会发展的需要B、我国的教育目的C、《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D、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9、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促进儿童学习的关键是()A、教师的教学技巧B、教师的专业知识C、课程计划D、教师与儿童之间特定的心理氛围10、社会性的发展不是天生的,而是学前儿童在与成人、同伴之间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时间活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反应了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特点。

A、无意性B、长期性C、实践性D、反复性11、教育者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有教育价值的点点滴滴,及时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

学前教育学期末总复习.

学前教育学期末总复习.

学前教育学期末总复习学前教育是指针对3-6岁儿童的教育,旨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随着学期的即将结束,学前教育的学期末考试也将临近。

为了帮助广大学前教育从业者和家长顺利完成这一阶段,本文将对学前教育学期末的总复习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课程内容回顾1. 学习主题和课程目标:回顾本学期的学习主题以及每个主题中的课程目标。

帮助幼儿和教育工作者对本学期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重要概念和知识点:梳理重要的概念和知识点,例如数字、颜色、形状、字母等。

通过系统地回顾这些内容,巩固幼儿的基础知识。

3. 发展任务和活动:回顾本学期的各种发展任务和活动,例如游戏、手工制作、绘画等。

对于每个任务和活动,回顾实施的目的、方法和效果。

4. 材料和资源使用:回顾使用过的各种教材、玩具和教具。

了解它们的功能、适用年龄和使用方法,为下学期的准备做好知识储备。

5. 家庭活动和互动:重点回顾家庭活动和互动的内容和方式。

这些活动对于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互动非常重要,因此在复习中予以特别关注。

二、知识点强化练习除了对学期内容的回顾,学前教育学期末的总复习还包括对知识点的强化练习。

1. 语言和沟通技能:包括口语表达、听力理解、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练习。

可以通过游戏、歌曲、故事等方式,创设真实情境,加深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数学和逻辑思维:涵盖数字概念、数数、算术操作等方面的练习。

通过使用教具和游戏,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字的意义和计算的过程。

3. 科学和探索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自然界的规律和原理。

4. 社交和情感发展:关注幼儿之间的关系和情感表达。

通过角色扮演、合作游戏等方式,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和情商。

5. 艺术和创造力:包括绘画、手工制作、音乐等方面的练习。

鼓励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通过艺术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

三、复习计划制定在进行学前教育学期末的总复习时,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非常重要。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评估复习资料Word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评估复习资料Word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评估复习资料Word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评估复资料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评估的复资料。

复资料包括重要概念、教育方法和课程内容等方面的内容。

重要概念1. 社会认知:学前儿童发展社会意识和理解他人行为的能力。

2. 社会情感:学前儿童理解和表达情感,培养合作和共情能力。

3. 社交技能:学前儿童与他人相处的基本技能,包括沟通、分享和解决冲突等。

4. 文化多样性:学前儿童接触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教育方法1. 游戏教育:通过游戏,激发学前儿童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他们的社会技能和合作精神。

2. 角色扮演:让学前儿童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和模拟社会情境,培养他们的社会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3. 故事讲解:通过讲述寓言故事或真实故事,帮助学前儿童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培养他们的文化多样性意识。

4. 团队合作:组织学前儿童参与小组活动,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分享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内容1. 自我认知和自尊: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个人特点和优点。

2. 人际关系:教授学前儿童与他人相处的基本技能,如倾听、分享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3. 家庭和社区:介绍学前儿童家庭和社区的角色和重要性,培养他们对家庭和社区的关心和责任感。

4. 友谊和合作: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培养学前儿童与他人合作和建立友谊的能力。

5. 文化多样性:引导学前儿童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尊重和欣赏多元化的意识。

以上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评估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1.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泰勒认为,课程目标制定依据于三大信息来源:()、当代社会生活和学科发展的需要。

A、学习者B、施教者C、教育规划D、园长答案: A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社会教育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三个层次。

A、课程目标B、活动目标C、考试目标D、游戏目标答案: B3.()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正式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这是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发展第二阶段的主要标志。

A、1996B、1994C、1990D、2001答案: A4.以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将人的行为分为两类:操作行为和()。

A、学习行为B、应答行为C、适应行为D、转换行为答案: B5.我国学前教育革新家陈鹤琴将“社会”和()作为组织幼儿园课程的两大中心。

A、游戏B、科学C、生活D、艺术答案: C6.()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现象。

A、自我认识B、自我评价C、自我控制D、自我意识答案: D7.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是()。

A、社会发展需要B、我国的教育目的C、《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D、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答案: D8.儿童的性灵是指儿童的性情与()。

A、心情B、思维C、心灵D、情绪答案: C9.()提出了著名的“五指活动”课程。

A、陈鹤琴B、张宗麟C、孙培青D、周玉衡答案: A10.被称为“幼儿教育之父”的是()。

A、裵斯泰洛奇B、福禄培尔C、卢梭D、洛克答案: B1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不包括()原则。

A、目标性B、基础性C、实质性D、时代性答案: C12.维果茨基认为,()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它以符号为中介。

A、低级心理机能B、高级心理机能C、自我意识D、课程答案: B13.学前儿童生活教育评价中信息收集方法不包括()。

A、观察法B、访谈法C、问卷法D、测量法答案: D14.1904年1月,()政府出台了我国第一部幼儿教育法规——《奏定蒙养老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学前-《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资料

学前-《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资料(一)一、名词解释1.测量2.不适当行为3. 移情训练法二、简答题1.简答我国近现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有哪几个阶段?2.简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具体内容分类是什么?3.简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的内容取向分析有哪些?三、论述题1.论述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内容有哪些?2.论述气质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3.试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方法中的核心方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资料(一)答案一、名词解释1.测量:是指根据一定的法则,将事件或物体所具有的某种属性数量化的过程。

2.不适当行为:是指期望的行为在不适宜的情境中产生,但在适宜的条件下却不发生。

3.移情训练法:又叫感情移入,是一种积极的社会性情绪情感,是在特定的情况下个体对他人情感体验的理解和分享,也就是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理解和体验他人的情感。

二、简答题1.简答我国近现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有哪几个阶段?(1)第一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2)第二阶段(20世纪中叶-20世纪90年代中期)(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现今)2.简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具体内容分类是什么?(1)自我意识(2)人际交往(3)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认知(4)多元文化3.简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的内容取向分析有哪些?(1)以儿童为本的价值取向。

(2)以儿童情感性发展为基础的目标取向。

(3)以社会关系建构为维度的内容取向。

三、论述题1.论述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内容有哪些?(1)学前儿童合作行为的发展。

(2)学前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

(3)学前儿童助人行为的发展。

(4)学前儿童安慰行为的发展。

(5)学前儿童同情心的发展。

2.论述气质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1)气质对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影响。

(2)气质对学前儿童利他行为的影响。

(3)气质对学前儿童行为的调节作用。

(4)气质与道德品质的关系。

(5)气质的其他影响。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综合复习题一、判断题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实施主体主要是幼儿教师。

对2、家长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没有作用与影响。

错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品质积极健康地发展。

对4、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依据是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

对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在依据是遵循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规律,具体而言,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是开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前提对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让学前儿童“成为人”的教育,这决定了这门领域课程的价值取向具有人文性。

对7、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品质积极健康地发展。

对8、幼儿教师在对学前儿童进行社会教育时,只需要对其进行生活知识与生活技能的教育。

错9、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划分是绝对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独立。

错10、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教育途径具有鲜明的丰富性和潜隐性特征。

对1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主体仅限于幼儿教师。

错1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健康教育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

对1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基础。

对14、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二者在教育内容上存在着交叉和延展。

对15、五个领域的课程共同构成了幼儿园课程的整体,健康教育就在其中起着价值导向的作用。

错1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指向是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化。

对17、在社会生活中,个体必须通过学习来掌握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包括生活能力和职业能力,对学前儿童来说主要指生活能力。

对18、情绪社会化是指个体根据社会要求来理解、表达、调节自己的情绪活动,以实现与社会要求一致的过程。

对19、情绪本身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并不是所有情绪在学前儿童的发展中都有一定的作用与价值。

错20、学前儿童只有掌握和学习了各种社会规范,才能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实现良性互动。

同时,学前儿童在学习与内化各种社会规范的过程中也实现了社会化。

对21.如果材料易得、易取,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前儿童产生一些消极行为。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考试必备2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考试必备2

一、单项选择题1.从两个月起,幼儿便开始出现对人脸的积极情绪反应,这体现了(A)。

A、儿童情绪的社会化B、儿童依恋的发展c、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 D、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2、以下有关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观点中,错误的是(C)。

A、共情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定的抑制作用B、内疚感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个体行为达不到自己内心的理想要求,而羞愧感更多是因为达不到外部要求c、儿童的共情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发展的D、学前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与道德认知、道德行为相互影响、协同发展3、在多方合作过程中,应当承担起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要责任的是(A)。

A、幼儿园B、家庭 c、社区 D、社会4、比较适合在大班应用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是(B)。

A、行为训练法B、讨论法 c、行为评价法D、谈话法5、社会教育主题方案架构的基本思路是(B)B、认知一体验一实践一积累一迁移6、(D)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A、认知B、探索 c、游戏 D、交往7、"活动设计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由具体到抽象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更应该在注重整体发展的同时照顾个体儿童发展的差异,促进每位儿童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发展。

"这阐述的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C)原则。

A、实践性B、整合性 c、发展性 D、活动性二、填空题15、小强与一位小朋友发生了矛盾,便骂了这个小朋友,老师并没有干涉。

过了一会儿,当小强再去找那位小朋友玩时,这位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了。

老师所采取的这种方法属于__自然后果法__。

16、在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

三、是非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也可以产生学习,这是班杜拉的一个重要观点。

(√)2、社会性微笑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开端。

(√)3、教师直接告诉儿童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去做什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指导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指导

社会1-10二、简答题1.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2.简述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内容。

3. 简述幼儿发生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4.简述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

5. 简述积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

6.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意义。

7. 简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8. 简述在游戏与区域活动中要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9. 简述制定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指导方案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10.简述电视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11. 简述使用陶冶法应注意的问题。

12.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正常行为的标准。

13.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

14. 简述社会教育区域活动的特点。

15. 简述不当强化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负面影响。

16、简述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17、简述制定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指导方案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18幼儿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观19简述幼儿社会教育的总目标及其特点 20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21简述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主要特点 22教师如何才能更好的在游戏与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23儿童社会性教育的主题可从哪些方面进行设计 24简述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特征25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 26简述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原则27简述学前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主要内容: 28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积极影响29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性原则的内涵及其应用要求 30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一致性原则的内涵及其应用要求31、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施过程的评价中有必要进行哪方面的测评 32幼儿园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答:所谓完整发展是指儿童在发展的内容、结构与时间上的完整发展。

从发展的内容上看,儿童的发展是指德、智、体、美等的全面发展,儿童生命各方面的完整发展从结构上看,儿童的完整发展是指认知、情感、意志的统整发展;从时间上看,是指终身的完整发展,儿童早期的社会性发展对其以后的人生有着基础性的影响。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指导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指导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复习指导一、各章的重点掌握内容提示第一章重点把握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产生与发展几个阶段的特点或各阶段社会教育的主要形式及内容。

如,萌芽阶段幼儿社会教育以家庭中随机的礼仪伦常生活教育为主,辅以社会生活常识教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幼儿社会教育的课程经历了从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到独立设置幼儿德育课程再到确立社会领域课程的过程;等等。

重点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主要研究任务(三大任务),尤其是其核心任务,即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理与规律。

重点理解学前儿童教育与相关教育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如常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生活教育、人文教育等,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课程领域的关系,尤其要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在幼儿园课程领域中所处的地位。

理解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

第二章对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主要理论的了解,重点是:弗洛伊德关于儿童早期经验的基本观点及其影响;弗洛姆提出的人的五大社会性心理需要;社会学习的主要理论假设;观察学习的概念、观察学习过程的组成部分;皮亚杰、柯尔伯格的主要理论观点;等等。

本章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是大家学习的重点,因为只有较深入地了解和理解幼儿的特点,才能在实践中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教育、引导孩子,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主要内容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1)儿童社会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2)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非等速的;(3)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遵循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

婴儿自我认识出现的时间;影响儿童自我控制的主要因素;儿童自我控制能力训练的主要方法;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内容;儿童亲社会行为发生的时间及其发展的内容;等等。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掌握:幼儿园精神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幼儿园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大众传媒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学前儿童社会教学复习资料 (3)

学前儿童社会教学复习资料 (3)

学前儿童社会教学复习资料 (3)1. 自我认知- 学龄前儿童可以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能力。

- 自我认知的发展包括的姓名、年龄和性别等。

- 可以进行简单的身体部位认知游戏,如:“你能指出你的眼睛吗?”- 鼓励儿童描述自己的性格或兴趣爱好。

2. 值得尊重的他人- 培养儿童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能力非常重要。

- 通过故事、角色扮演或游戏来展示尊重他人的行为。

- 鼓励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人表示礼貌和关心。

- 强调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要尊重他人的差异。

3. 分享与合作- 教育儿童学会分享和合作的重要性。

- 提供机会让儿童参与小组活动,并鼓励他们一起完成任务。

- 强调分享可以带来乐趣和友谊。

- 在游戏中强调共同玩耍的重要性。

4. 社交技巧- 培养儿童的社交技巧有助于他们建立友谊和正面互动。

- 鼓励儿童研究如何与他人交流,如问候和道歉等。

- 角色扮演活动可以帮助儿童理解不同社交情境。

- 培养儿童的倾听能力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5. 共同体意识- 引导儿童意识到他们是社区的一部分。

- 可以介绍概念,如“家庭”、“学校”和“社区”。

- 引导儿童了解自己在共同体中的角色和责任。

- 鼓励儿童参与社区活动和志愿者工作。

6. 解决冲突- 教育儿童解决冲突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在社交互动中处理问题。

- 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观点,并尊重他人的想法。

- 给予儿童冲突解决的机会和指导。

7. 培养友谊- 帮助儿童理解友谊的概念和价值。

- 鼓励儿童与他人共享和体验快乐。

- 引导儿童识别和建立真正的友谊关系。

- 培养儿童的同理心和照顾他人的意识。

以上是学前儿童社会教学的复习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复习资料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增进儿童的社会认知,激发儿童的社会情感,培养儿童的社会性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其目的是塑造儿童健全的人格,提升儿童的生命品质。

2、学前儿童的社会化:是指儿童在特定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良好的教育引导,从而掌握社会行为规范、风俗习惯,形成社会行为技能,内化道德价值观念,具备良好品质,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3、幼儿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在其生物特性的基础上,与社会生活环境相互作用,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较色,获得社会性需要、态度和价值,发展社会行为,由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的幼儿心理特征。

44、社会情感:是指伴随整个社会心理过程产生的心理体验和心理感受,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过程,包括情绪、依恋感、愉快感、同情心和责任感等。

505、依恋:是指婴幼儿对其主要抚养者特别亲近而不愿离去的情感,是存在于婴幼儿与其主要抚养者(主要是母亲)之间的一种强烈持久的情感联系。

506、移情就是识别他人情感,并对他人情感做出适当情绪反应的能力7、幼儿社会认知指:幼儿在与社会性客体,诸如家庭、幼儿园、社区及大众媒介的相互作用中,逐渐掌握有关社会角色、社会规范和社会价值标准等。

40 8、亲子交往:1 含义:是指儿童与其抚养人(主要是父母)之间进行的,伴随情感关系的交往过程。

2 特点:1亲子关系具有不可替代性;2亲子关系具有持久性;3亲子关系具有强迫性;4亲子关系具有不平等性;5亲子关系还具有情感无私性和亲切性。

579、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含义:是指学前儿童对他热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主要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和捐赠等行为。

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形成和维持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是一种积极的社会行为,它受到人类社会的积极肯定和鼓励。

6710、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策略:是为了完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活动目标而采取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的总体考虑。

2013年1月中央电大学前教育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3年1月中央电大学前教育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卷号:25052013年1月中央电大学前教育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资料整理于2017年7月23日;2017年春期考试时间为2017年6月25日;该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形考手段纸质(30%)、终考手段为纸质(70%)。

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幼儿园课程正式提出“社会”这一课程名称的是(A)。

A.1919年成立的南京高等师范附小幼稚园B.1903年创办的湖北幼稚园C.1905年创办的湖南蒙养院D.1904年颁布的《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2.以下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教育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B)。

A.与常识教育相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大大扩展了教育内容B.思想品德是社会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包含了思想品德教育,所以,可以以儿童社会性的教育代替品德教育C.和生活教育不同的是,社会教育强调对幼儿生活的引领,而不是幼儿生活的简单适应D.相对于人文教育,社会教育有更多的内涵与内容,人文教育侧重精神层面的陶冶,而社会教育还需要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社会技能的训练3.儿童社会行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体验自己的行动后果或通过观察别人的行动及他们所引起的后果而进行学习的。

这是(B)的主要理论假设。

A.精神分析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C.认知发展理论D.现代生态学理论4.安斯沃斯等人把儿童依恋分为(B)两大类型。

A.回避型与拒绝型B.安全型与不安全型C.积极型与消极型D.主动型与被动型5.以下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建构原则的表述,错误的是(D)。

A.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要求,在目标的制定中应考虑到这种层次的差异,不能以同一标准对待所有年龄段的孩子B.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横向的类别整合包括儿童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三方面发展目标的整合,还包括家庭、社会与幼儿园的社会教育目标要基本一致C.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应当是社会教育领域中最基础的、启蒙性的目标D.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一经确立就是固定不变的,具有稳定性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中不包括(C)。

聊城大学《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聊城大学《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社会自我2.同伴交往3.惩罚法4.亲社会行为5.师幼互动6.自我控制参考答案:1.社会自我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个体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权利、任务、责任等,以及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声望和价值等的认识与评价。

2.同伴交往是指以同伴为交往对象的活动。

交往双方都处于同年龄水平,大多采用直接交往和平行交往的形式,但是在低年龄儿童交往中非语言交往、单向交往也时常出现。

3.惩罚法是指当行为者出现不良行为后会承受不愉悦刺激,或者取消他正在享用的愉悦刺激,从而达到遏制不良行为出现的目的。

4.亲社会行为又称积极的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比如帮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赠、同情、关心、谦让、诚实、爱护环境和物品等行为。

5.师幼互动是指在幼儿园中贯穿于学前儿童的•日生活的互动,即教师与学前儿童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过程。

6.自我控制是个体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即个体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自觉地选择目标,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从而保证目标的实现。

三、简答题1.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2.简述学前儿童自我发展的一般趋势。

3.简述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索。

4.简述评估幼儿行为是否正常的标准。

参考答案:1.根据目标的概括性程度,可以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活动目标。

越是高层次的目标,其概括性越高,越是低层次的目标,概括性越具有验证性。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总目标;(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活动目标;2.(1)儿童自我认知的内容从反映外部的、可以直接观察的、具体的、有明确参照系统的特点向与其相反的方向发展:(2)儿童自我的结构从简单的结构发展到分化的、多重的结构,最后才逐渐出现层次性,形成复杂的、整合的自我结构系统;(3)儿童的自我评价从以他人评价为标准发展到独立的自我评价,不断脱离自我中心,自我评价的客观度逐步提高:(4)儿童自我的功能体现出社会适应性逐渐提高,自我结构日趋稔定,能够根据自己的内部价值标准和信念体系、外部情景需要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核心任务是: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理规律 ..2.在埃里克森看来;学前阶段的儿童人格发展要处理的三对主要矛盾是:信任对不信任; 自主对羞怯;对内疚..3.社会学习的主要理论假设是:儿童社会行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体验自己的行动后果或通过观察别人的行动及他们所引起的后果而进行学习的..4.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主要特点有随机性和无意性;长期性和反复性; 情感驱动性;实践性..5. 行为练习法是指组织学前儿童按照正确的社会行为要求反复进行练习;促使学前儿童掌握和巩固某种社会行为技能的方法..6.教师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要树立人格陶冶的目标观、整合性的教育内容与力量观、渗透性的教育方法观..7.柯尔伯格运用道德两难法的研究..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在这一理论中幼儿主要处于前习俗水平阶段..8.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指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活动 ;陶冶儿童性灵;培育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为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9. 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了解与把握新事物;善于调整自己;并与不同的人建立融洽关系的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等..10.埃里克森认为在自主对羞愧阶段;当儿童想自己做主;而成人又对之不能理解时他们的经验会导致其产生羞愧感..这时教育者要尽可能恰当提供孩子做决定和选择的机会;以促进儿童情感自主性的发展..11.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二、简答题1.简述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社会认知因素主要有哪些..1攻击性幼儿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的认知不全面..2攻击性幼儿对攻击果持有攻击合理的信念.. 3缺乏社会问题解决策略..4攻击性幼儿对他人意图倾向于敌意性归因认知..2.简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结幼儿社会领域教育总目标的规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就社会领域提出以下总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3.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情感支持原则的内涵及应用要求..1情感支持原则是指通过爱与关心来建立教师与学前儿童间的双向接纳关系;为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2坚持这一原则是因为学前儿童的社会学习具有强烈的情感驱动性.. 3实施这一原则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投入积极的情感;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二是激发良好的社会情感..4.简述社会教育区域活动的特点:1社会教育能渗透在所有类型的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在各种区域活动中渗透社会教育的目标..2材料是区域活动中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的和非正式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幼儿有很大的活动自主性;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活动的方式..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材料的投放来对幼儿进行隐性的引导..3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儿童的社会化发展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社会性区域活动中;这个特征更为明显..区域内儿童的交往以及区域之间的幼儿交往都是发展幼儿社会性的有效途径;需要老师的鼓励而不是制止..5.评价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确定和使用效果需要开展哪几个方面的测评工作1教师能依据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选择教育内容;将目标具体化和细化为教育内容;形成目标和内容之间的一定的匹配关系..2基于对实现生活中的社会关系的分析;设计一些有实效性的教育内容.. 3将社会实现中存在的与社会教育密切关系的知识体系加以整合和分解;形成与社会教育领域相匹配的分年龄的知识体系;并将上述内容细化为课堂教学的内容..4侧重从学前儿童的身边的人和事、环境和文化人手;将学前儿童的经验主动的纳入教学内容之中..5坚持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原则;处理好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的关系;将人已经达成共识的最必要的内容和学前儿童最能接受的内容教给学前儿童..6让学前儿童在真实的活动中学习社会知识;积累社会经验..教师要给予学前儿童相互交往的机会和良好的榜样、正确的示范..7多选择自然的和美好的东西作为教育的内容..尽量减少负面性的内容的传递..6.简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与要求的规定..1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2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3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的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4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5 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 爱护公物和公区环境..6 与家庭、社区合作; 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 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7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8 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 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的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7、述题试论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积极影响..同伴交往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伴间的相互作用; 促进了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 加速了幼儿社会化的程度..虽然在儿童进入幼儿园之前; 就已经有了一些同伴交往的对象; 但这些同伴交往对象基本上都是随机形成的; 而且也缺乏一定的稳定性..而当儿童进入幼儿园之后; 就生活在了一个稳定的同伴环境中; 这个同伴环境为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发挥着自身独特的作用..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 同伴关系构成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年幼的儿童自我中心非常明显; 不愿也不能意识到同伴的观点、意图、感情..儿童的交往关系中有明显支配方不同; 同伴之间在权利和地位上更平等; 任何一方都不会是支配者..因此; 同伴之间的关系更容易涉及相互平等、分享心得、投入和回报的合作行为..同伴交往的过程就为儿童体验冲突、谈判和协商提供了机会..。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试卷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试卷

漳州市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幼儿园新任教师培训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 复习卷
一、填空题(20分,每空格1分) 1、社会性是学前儿童社会性情感及社会交往的 , 影响学前儿童 、 的发展,也是 的需要。

2、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即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

一般而言,个性包括 、 、 三部分,还包括兴趣、爱好、需要等。

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 、 、及 等因素构成。

4、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幼儿园、 、 共同教育的结果。

5、游戏是儿童最喜爱、最能发挥主体性的活动。

通过游戏,不仅可以满足儿童参加成人生活的愿望,而且对于他们的 、 、 、 等都有其他 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6、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和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教育活动以外,儿童的 、 、 、 的事件以及 的教育活动等等也可能蕴含了许多教育的机会。

二、简答题(25分,每题5分) 1、社会性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有哪些? 2、理解社会教育内容应注意什么问题? 3、对儿童常用的社会教育方法有哪些?
4、确定社会教育活动内容的原则有哪些?
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原则有哪些?
三、问答题(20分) 社会性对学前儿童的发展有何意义?
四、活动设计(35分) 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主题中,设计一次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指导第一部分复习要点分析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科性质与内涵1.“学科性质”,对相关的表述要求能够再认;2.“研究任务”有三个方面,要求能够作完整的表述。

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主要是定义,要求能够表述。

4.与相关教育概念的辨析,要求对相关的表述能够再认。

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课程领域的关系,对相关的表述要能够再认。

第二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一、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1.精神分析理论:了解弗洛伊德、荣格、弗洛姆和埃里克森的基本观点,对与其基本观点相关的表述能再认。

2.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的主要理论假设;强化的概念和作用;关于直接学习的基本观点;关于观察学习的基本观点。

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相关表述进行再认。

3.认知发展理论(1)了解皮亚杰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对相关表述能再认。

(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对三水平六阶段的内容要能简要表述,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对与其基本观点相关的表述能再认。

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1.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一般特点:其四个方面的要点要能完整表述。

2.学前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内容:对这些内容要有基本的了解和熟悉,对相关的表述能再认。

3.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了解其三个方面的要点,要求能对相关的表述进行再认。

4.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内容。

(1)学前儿童情绪的社会化。

情绪社会化的几个阶段;情绪社会化发展的内容:社会性微笑、母婴依恋、陌生人焦虑、分离焦虑。

这部分知识的要点要能够完整表述。

(2)儿童依恋的发展。

依恋的发展过程:了解几个阶段,对相关知识点的内容能够再认。

幼儿依恋的类型与特点:主要掌握安斯沃斯的分类,即安全型儿童与不安全型(焦虑型)儿童,不安全型儿童又分为回避型和拒绝型两类。

应了解各种类型依恋的主要表现,能对相关表述再认。

(3)道德情感发展。

①共情:基本概念、儿童共情发展遵循的阶段。

②羞愧感:基本概念、羞愧感出现的时间。

③内疚感:基本概念、内疚感与羞愧感的差别。

对这部分内容的要点要能作基本的表述。

5.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1)亲社会行为的概念。

(2)亲社会行为发生的时间。

(3)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内容。

①助人与分享:出现的基本时间。

②合作:出现的基本时间;合作行为是儿童最常见的亲社会行为。

③安慰与保护。

儿童亲社会行为并非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必然增多。

对这部分内容的要点要能作基本的表述。

三、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1.儿童自身因素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1)生理成熟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2)气质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3)认知发展水平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主要是儿童的自我中心思维。

对与以上知识点相关的表述要能再认。

2.幼儿园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1)有计划、有目的教育活动的影响。

(2)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影响。

(3)教师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教师良好的行为示范、积极的期望与恰当的强化方式都会影响幼儿的社会学习态度与行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4)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三个方面的要点。

以上四方面影响的要点要能完整表述,其具体内容,要求对与其相关的表述能再认。

3.家庭、社区与大众媒体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影响,要求能进行简要阐述。

第三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功能:从不同视角对社会教育目标的功能进行的分类。

对与这些功能分类相关的表述要能再认。

2.制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与原则(1)制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内在依据;外在依据;操作性依据。

要求能准确表述上述三方面的依据的内容要点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社会教育的领域目标的明确规定(即社会领域的总目标)。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建构原则:①方向性与基础性原则;②层次性与整体性原则;③科学性与动态性原则。

对这三方面原则的要点要能准确表述,对与原则的内涵、作用等相关的表述能再认。

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及其内容分析(1)总目标:①总目标的特点;②总目标的内容取向分析。

上述知识点要求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再认。

(2)年龄阶段目标与分类目标。

①年龄阶段目标;②分类目标,目标分类的两个基本视角,学前儿童社会性学习的五大方面内容;③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分类目标的关系。

对这部分知识点要有基本的了解和熟悉,能就相关表述进行再认。

(3)主题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

①主题教学目标的含义;②课时教学目标的含义,行为目标、生成目标与表现性目标。

要求理解主题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能对相关的表述进行再认。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依据:四种依据。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三条原则。

对“依据”和“原则”的要点部分应能准确再现,对其内涵和应用要求部分应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相关表述再认。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范围。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纲领性描述:八个方面,主要应了解其涉及的几个空间范围的生活。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范围的分类描述:四个方面的内容。

对内容范围的四个方面应能进行基本的阐述。

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组织(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原则:三条基本原则。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策略:①基于活动的渗透式组织;②基于核心主题的整合性组织;③基于经验的拓展性组织。

上述知识点要求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基本的阐述,对相关的表述能加以再认。

第四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原则1.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特点:(1)随机性和无意性;(2)长期性和反复性;(3)情感驱动性;(4)实践性。

应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掌握这四个特点。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1)情感支持性原则;(2)生活教育原则;(3)正面教育原则,良好环境的基本特征;(4)实践性原则;(5)一致性原则。

这一知识应全面牢固地掌握,并能够对每一条原则的内涵及贯彻的基本要求进行准确地阐述。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1.以情感体验为主的方法:对于这三种方法,既要掌握它们的内涵,又要掌握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即如何运用)。

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基本的阐述。

2.以观察、实践为主的方法:三种。

理解其内涵,了解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对相关的表述能进行再认。

3.以语言引导为主的方法:四种。

理解其内涵,了解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对相关的表述能进行再认。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1.幼儿园的专门教育活动。

(1)教学活动:了解其基本特点。

(2)游戏与区域活动:游戏的重要性;游戏与区域活动和教学活动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教师如何更好地利用区域与游戏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

这一知识点内容要求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基本的阐述。

2.幼儿园的随机教育活动:包括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和其他领域活动中随机教育,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又分为日常生活各个环节中主动的随机教育和偶发事件的随机教育。

要求对相关的表述能进行再认。

3.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的合作(1)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

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基本地阐述“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2)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

要求能对相关的表述进行再认。

第五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概述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活动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合性原则。

要求清晰地把握这三条原则,并对其内涵有所认识。

2.设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应掌握的基本信息: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了解,要求能对相关的表述进行再认。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题方案设计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题方案设计概述:了解社会性主题活动的基本特点,能对相关的表述进行再认。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题方案设计的基本步骤。

(1)主题的确立:从传递社会知识经验的角度设计主题;从规范儿童行为技能的角度设计主题;从儿童生活事件中挖掘主题;从儿童问题行为中生发主题。

(2)主题目标的设计。

(3)主题内容的选择。

(4)活动方式的确定。

这些知识要点要能清楚表述。

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题方案的架构(1)社会教育主题方案架构的基本要素:引发认知;情感体验;实践尝试;经验积累;情感迁移(行为建立)。

这些要素要能准确表述。

(2)主题方案架构的几种思路(样式):主要是了解每一种样式的基本特点,并能够在实践中加以尝试。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区域与教学活动设计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区域活动的设计(1)社会教育区域活动的特点:社会教育能渗透在所有类型的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区域活动中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手段;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2)社会教育区域活动设计方法:四个方面。

这些知识要点要求能完整地表述。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主要是在理解基础上的具体运用,即能够按照要求设计完整的社会教育教学活动教案。

3.教学活动设计原理与实例分析。

要求能在实践运用这些设计原理,并以这些原理为依据对教学活动方案进行评析。

第六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概述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涵: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对教师工作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评价。

了解有关“评价”的内涵,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包括两个领域。

2.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意义。

3.明确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原则: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客观性原则。

对各原则的内涵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容1.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1)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意义:从四个方面来理解,要求能够进行基本的阐述。

(2)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内容:要求对《幼儿品德和社会性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有较好的了解,对相关表述能够进行再认。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评价(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和落实的评价,主要是了解。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确定和方法使用评价,主要是了解。

(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准备、实施与结果分析的评价:重点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施过程的评价,从5个方面测评。

要能进行基本的阐述。

(4)社会教育活动中学前儿童学习的评价:四个方面的要点。

要能进行基本的阐述。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方法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中收集信息的常用方法:四种方法。

对每种方法的基本操作和特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要求对相关表述能再认。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结果评价的主要方法:①指标体系法,主要是了解;②教育行动反思法:五个方面的反思内容要求能进行表述。

第七章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及其指导一、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概述1.社会性行为问题的界定(1)掌握“正常行为的一般标准”,六个方面的要点应能够较为准确地阐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