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PPT第九讲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精编课件).ppt
2、种类:一年 28天 24小时(日节律) 90分钟
精品课件
二、睡眠与失眠
(一)睡眠
意识不同状态下的脑电波形态
脑电波形态 Beta(β) Alpha(α) Theta(θ) Delta(δ)
频率 13-24 8-12 4-7 2-4
典型的意识状态 正常清醒状态、思考解决问题 深度放松、脑内空白、冥想 轻度睡眠 深度睡眠
(二)运动知觉 (三)时间知觉:
(1)时间知觉的各种线索: 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 借助计时工具。
(2)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感觉通道的性质 一定精时品课间件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个体的兴趣和情绪
第五节:社会知觉
一、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 1、定义: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 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2、内容(1)对人知觉;(2)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 (3)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社会知觉的独特性: 1、知觉对象的独特性 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 3、社会知觉加工的特殊性
(三)随意后注意
1、定义: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这方面 它类似于随意注意;但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 在这方面,它又类似于不随意注意。
2、特点:它既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又可以节省意志的 努力,因此有利精品于课件完成长期的、持续的任务。
第三节:生物节律、睡眠与梦
一、生物节律
1、定义:人和动物的一些心理和行为会发生周期性的 变化,这些节律就称为生物节律。它是有机 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 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 视着时间的进程。
精品课件
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分支
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
(一)实验与认识心理学 (二)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三)发展心理学 (四)生理心理学
精品课件
二、睡眠与失眠
(一)睡眠
意识不同状态下的脑电波形态
脑电波形态 Beta(β) Alpha(α) Theta(θ) Delta(δ)
频率 13-24 8-12 4-7 2-4
典型的意识状态 正常清醒状态、思考解决问题 深度放松、脑内空白、冥想 轻度睡眠 深度睡眠
(二)运动知觉 (三)时间知觉:
(1)时间知觉的各种线索: 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 借助计时工具。
(2)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感觉通道的性质 一定精时品课间件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个体的兴趣和情绪
第五节:社会知觉
一、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 1、定义: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 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2、内容(1)对人知觉;(2)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 (3)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社会知觉的独特性: 1、知觉对象的独特性 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 3、社会知觉加工的特殊性
(三)随意后注意
1、定义: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这方面 它类似于随意注意;但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 在这方面,它又类似于不随意注意。
2、特点:它既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又可以节省意志的 努力,因此有利精品于课件完成长期的、持续的任务。
第三节:生物节律、睡眠与梦
一、生物节律
1、定义:人和动物的一些心理和行为会发生周期性的 变化,这些节律就称为生物节律。它是有机 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 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 视着时间的进程。
精品课件
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分支
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
(一)实验与认识心理学 (二)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三)发展心理学 (四)生理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完整版ppt课件
能用语言解释清楚的(通过书本传播的知识);不 能用语言充分表达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一)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
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
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即
具体概念和定义 概念
加涅提出,具体概念是指可以通过观 察直接获得的概念;定义概念则是指 只能通过概念定义获得的概念
“蜜蜂是鸟,鸭不是鸟。” 是学生头脑中的日常概念; “鸟是卵生、身上长羽毛的 脊椎动物。”是关于鸟的科 学解释。 “四边形”是初级概念; “平行四边形”是二级概念
具体概念如“上下”;定义 概念如“物理中力的概念”
克莱蒙特调查研究
注:错误概念往往不简单 是由于理解偏差或遗忘而造 成的错误,它常常与日常知觉 经验相联系,根植于一个与科学 理论不相容的概念体系。有时,它 恰巧是科学界以前所主张的观点;而 且,错误概念的出现与学生的学业 水平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优等 生也常常有这样的错误观念。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概念的表征
特征表说(feature list
theory )
由波纳等人提出,认为概念是由定义特征(defining feature)和概念规则两个因素构成。
原型说(prototype theory)
认为概念是由原型和由原型有相似性成员的构成的。原 型(prototype),就是某一类型的最佳实例。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一)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
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
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即
具体概念和定义 概念
加涅提出,具体概念是指可以通过观 察直接获得的概念;定义概念则是指 只能通过概念定义获得的概念
“蜜蜂是鸟,鸭不是鸟。” 是学生头脑中的日常概念; “鸟是卵生、身上长羽毛的 脊椎动物。”是关于鸟的科 学解释。 “四边形”是初级概念; “平行四边形”是二级概念
具体概念如“上下”;定义 概念如“物理中力的概念”
克莱蒙特调查研究
注:错误概念往往不简单 是由于理解偏差或遗忘而造 成的错误,它常常与日常知觉 经验相联系,根植于一个与科学 理论不相容的概念体系。有时,它 恰巧是科学界以前所主张的观点;而 且,错误概念的出现与学生的学业 水平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优等 生也常常有这样的错误观念。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概念的表征
特征表说(feature list
theory )
由波纳等人提出,认为概念是由定义特征(defining feature)和概念规则两个因素构成。
原型说(prototype theory)
认为概念是由原型和由原型有相似性成员的构成的。原 型(prototype),就是某一类型的最佳实例。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最新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PPT课件
第十一页,共30页。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fāzhǎn)与 教育
2、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最近发展区) ①强调社会文化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他提出了两种心理机能:
一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的高级心理 机能。个体心理的成熟,就是一个由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有 四个表现:A、随意机能不断发展。随意性越强,心理水平越高。B、抽象——概括机 能的提高。C、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 介的心理结构。D、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②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借助(jièzhù)于语言等符号系统不断内化 的结果。认知发展遵循“社会语言----自我语言----内部语言” 的路线。 ③学习应促进儿童的发展,为此他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 借助(jièzhù)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 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④教育意义: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教育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 童今天达到的水平,还应看到正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教学不能只适 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 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这一时期, 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 B、青年初期(14、15~17、18岁):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智 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 主要地位,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 自我仍面临分裂危机。意志上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脱节的幻想。 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1、学习准备 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 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学习准备有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2、关键期 是一个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 (yǐngxiǎng)很小或没有影响(yǐngxiǎng)。 “2岁——口语发展”,“4岁——形状知觉”,“4~5岁——学习书面语言”,所以,我们应 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fāzhǎn)与 教育
2、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最近发展区) ①强调社会文化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他提出了两种心理机能:
一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的高级心理 机能。个体心理的成熟,就是一个由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有 四个表现:A、随意机能不断发展。随意性越强,心理水平越高。B、抽象——概括机 能的提高。C、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 介的心理结构。D、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②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借助(jièzhù)于语言等符号系统不断内化 的结果。认知发展遵循“社会语言----自我语言----内部语言” 的路线。 ③学习应促进儿童的发展,为此他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 借助(jièzhù)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 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④教育意义: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教育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 童今天达到的水平,还应看到正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教学不能只适 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 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这一时期, 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 B、青年初期(14、15~17、18岁):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智 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 主要地位,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 自我仍面临分裂危机。意志上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脱节的幻想。 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1、学习准备 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 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学习准备有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2、关键期 是一个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 (yǐngxiǎng)很小或没有影响(yǐngxiǎng)。 “2岁——口语发展”,“4岁——形状知觉”,“4~5岁——学习书面语言”,所以,我们应 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招聘考试 教师资格证 教育心理学 PPT
应用学科;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二、研究内容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
(一)要素
教学环境
教学内容 学生 教师
教学媒体
(二)过程
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一、了解问题 二、指导教学 三、干预学生 四、教学研究
第三节
发展概况
一、初创(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桑代克-《教育心理学 》 1913-1914-《教育心理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这一要素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影 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 ) A.年龄差异 B 能力差异 C 个别差异 D 性别差异 在教育中,教师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不仅可以正确分析, 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方向, 并采取( ) A.有效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B.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C.一系列措施,提高学生素质 D.有效的方法,改善教学成果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 作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是()。 A联想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预测过程
二、发展(20年代-50年代末) 受儿童心理学、心理测验、弗洛伊德,程序 教学的影响,有了进一步发展,但内容仍未统一, 未成为独立体系。
三、成熟(60年代-70年代) 内容日趋统一,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 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注重结合实 际,研究更加细致和系统化。 布鲁纳 课程改革运动
四、完善(80年代- ) 越来越完善,越来越丰富。 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特邀报告中总结 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这样四个方面:: 1、主动性 2、反思性 3、合作性 4、社会文化性
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课件
教师心理健康与维护
心理健康
介绍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常见心理问题。
维护策略
提供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和外部支持策略。
05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 中的应用
课堂管理
课堂纪律管理
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建立有效的课 堂纪律,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学生参与度提升
运用心理学技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 情,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评估与反馈
学习评估
运用心理学评估方法,全面、客 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教
学提供依据。
反馈调节
根据学生的学习评估结果,及时给 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策 略。
教学反思
结合教育心理学理论,对教学过程 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升教 学质量。
06
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实验法
实验法定义
实验法是研究者通过有目的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系统地改变某些变量,观察、记录、 分析因这些变量变化而引起的其他变量的变化,以揭示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方法。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情感和行为上表现出积极、适应的状态,能够有效地 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培养良好的情绪调节 能力,增强适应能力,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同时,对于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学 生,应及时提供心理辅导和干预。
发展阶段与教育策略
根据学生的发展阶段,教育者应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如针对感知运动阶段的 学生应通过感知和动作训练来促进其认知发展。
学生个体差异与教育
个体差异的表现
学生在智力、性格、兴趣、能力和学 习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会 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长。
教师资格证 教育心理学ppt课件
概述
学习心理
个体群体心理
心理健康
教学心理
2013年《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结构
模 块 比 例 题 型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中小学教学 68% 中小学生学习心理 中小学德育 重点部分
单项选择题 辨 析 题 材料分析题 单项选择题 简 答 题 材料分析题
单 项 选 择 题 : 约30% 非 选 择 题 : 约70%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 年代到50年代末)
是教育心理学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学派林立。)
主要特点是广泛吸取心理学各分支学科与教 育有关的内容,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如吸取了儿 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等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 了自己的内容。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1.内容日趋集中。围绕有效的教与学而组织的。
印刻反应
(二)关键期
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 在适当的条件下才能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 时期或是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 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 1岁 口腔的关键期 2-3岁 语言发展关键期 3-6岁秩序关键期 实例:狼孩、野人张四一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意义
学科性质: • 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科学。 • • • • 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 和方法基础
第四节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一、研究原则
教师资格证 教育心理学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二章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四章 学习动机 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第六章 知识学习 第七章 技能学习 第八章 学习策略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十章 品德的发展 第十一章 学校群体心理 第十二章 学生与教师心理健康 第十三章 教学目标与评价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ppt课件
完整最新版课件
8
二、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 自然科学的性质 • 社会科学的性质 • 超科学的人文性质 • 综合交叉的性质
完整最新版课件
9
第二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一般方法论和研究原则
(一)一般方法论
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二)研究原则
客观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 伦理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
异强度。 • 阈限的值不是固定不变 • 阈下刺激对后续刺激的加工有易化或阻碍作用 • 感觉适应:阈限提高
完整最新版课件
35
感觉的作用
• 功能剥夺研究 • 感觉不仅是认识的起点,而且是人们维持正常心
理活动的先决条件 • 特异性传导通路(感觉)和非特异性传导通路
(维持大脑皮层兴奋性)
完整最新版课件
36
完整最新版课件
19
(五)内省法
自我观察法,依靠对自己意识经历的反省, 来寻找心理学问题的答案的方法。 两种方式:个体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审视 被试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口头或书面报告出来加 以研究
完整最新版课件
20
常用研究手段和技术
• 实验和研究设计法 • 对数据的统计处理法 • 逻辑思维推理法
完整最新版课件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等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完整最新版课件
7
教育心理学: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的心理活动现象及规律
咨询心理学:心理咨询的过程、原则、技巧和方法 管理心理学: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消费心理学:消费者购买使用商品过程中的心理行
为规律 环境心理学: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法律心理学:与法律有关的各种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教师资格证两学培训心理学(ppt)
二、心理的发展
(一)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动力 心理发展。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死亡都处在不断地
发展变化中,这种不间断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 程称之为心理发展 1.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1)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2)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3)心理发展的程序性 。 (4)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2.心理发展的动力
2.大脑产生心理现象的机制 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是反射。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 剌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发射(“望梅止渴” )——巴甫
洛夫
操作条件发射——斯金纳
3.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及规律 (1)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
1.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 (1)心理反映的内容来自客观现实。 (2)人的心理反映受客观环境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制约。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1)心理反映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2)人的心理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反映。 3.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的 (1)实践活动是外部世界与主观心理相结合的桥。 (2)人的心理正确与否也应在实践中得到证明。 (3)人的心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经济因素
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成为的行为因素
(3)社会环境因素。会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 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它包括 个体所接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因参与其 中而接触到的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 活以及同邻里、亲戚、朋友的交往等,
3.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一是胎儿在母体内的生物环境,在母体环境中, 营养及温度、药物、幅射等保健方面的因素对胎 儿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生作用极大,甚至对出生 以后儿童的健康和适应能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3月5日10时21分
基础心理学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 王晓钧 2006.92006.9-2007.1 Phone: 2655-8311 2655E-mai月5日10时21分
第9章 意志
基础心理学
2011年3月5日10时21分
本章内容提要
意志的一般概念 意志过程 意志与行为的矛盾 意志的品质及其形成
意志与情绪的关系
情绪可以成为意志的动力, 情绪可以成为意志的动力,又可以成为意志的阻力
意志与个性的关系
2011年3月5日10时21分
2 意志过程
采取决定阶段
确定目的
有一定难度、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目的,往往比较适宜
动机斗争
双趋型冲突
两种或两种以上目标同时对人产生吸引力,而只能选择其中一种
双避型冲突
两种或两种以上目标都是人想要回避的,而只能回避其中一种
趋避型冲突
一个人一方面要接近一个目标,同时又想回避接近这个目标
多重趋避型冲突
两种或两种以上趋避型冲突所混合成的一种复杂模式
2011年3月5日10时21分
制定计划
经过动机斗争,确定目的后,还需要选择达到目的的行为方式和方法
执行决定阶段
执行决定是使拟定的计划付诸实施,完成既定目的的过程,是意 志行为的完成阶段 执行决定也是意志行为的最重要环节
2011年3月5日10时21分
1 意志的一般概念
什么是意志
意志是为了实现预定目的,克服困难, 意志是为了实现预定目的,克服困难,调节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
意志行为的基本特征
有目的的行为是意志活动的基础 克服困难是意志行为的特征 调节行为是意志活动的标志
意志与认识、情绪和人性的关系 意志与认识的关系
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 意志行为决定着认识活动的效率
4 意志的品质及其形成
意志品质
独立性 果断性 坚韧性 自制力
意志的形成和培养
明确目的, 明确目的,增强责任感 运用集体的力量 在社会活动中锻炼自己的意志 加强自我培养
2011年3月5日10时21分
本章内容回顾
意志是指什么? 意志是指什么? 意志过程包括哪些? 意志过程包括哪些? 意志与行为间存在哪些形式的矛盾? 意志与行为间存在哪些形式的矛盾? 意志有哪些品质特点? 意志有哪些品质特点? 如何形成和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如何形成和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2011年3月5日10时21分
3 意志与行为的矛盾
意在行先
就意行关系来讲, 就意行关系来讲,意总是在行的前面
意多行少
想到的事情多而做到的事情少
意行相悖
由于文化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制约, 由于文化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制约,意与行往往是对立的
意行不一
言行不一的倾向在一般人身上都有所表现
2011年3月5日10时21分
基础心理学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 王晓钧 2006.92006.9-2007.1 Phone: 2655-8311 2655E-mai月5日10时21分
第9章 意志
基础心理学
2011年3月5日10时21分
本章内容提要
意志的一般概念 意志过程 意志与行为的矛盾 意志的品质及其形成
意志与情绪的关系
情绪可以成为意志的动力, 情绪可以成为意志的动力,又可以成为意志的阻力
意志与个性的关系
2011年3月5日10时21分
2 意志过程
采取决定阶段
确定目的
有一定难度、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目的,往往比较适宜
动机斗争
双趋型冲突
两种或两种以上目标同时对人产生吸引力,而只能选择其中一种
双避型冲突
两种或两种以上目标都是人想要回避的,而只能回避其中一种
趋避型冲突
一个人一方面要接近一个目标,同时又想回避接近这个目标
多重趋避型冲突
两种或两种以上趋避型冲突所混合成的一种复杂模式
2011年3月5日10时21分
制定计划
经过动机斗争,确定目的后,还需要选择达到目的的行为方式和方法
执行决定阶段
执行决定是使拟定的计划付诸实施,完成既定目的的过程,是意 志行为的完成阶段 执行决定也是意志行为的最重要环节
2011年3月5日10时21分
1 意志的一般概念
什么是意志
意志是为了实现预定目的,克服困难, 意志是为了实现预定目的,克服困难,调节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
意志行为的基本特征
有目的的行为是意志活动的基础 克服困难是意志行为的特征 调节行为是意志活动的标志
意志与认识、情绪和人性的关系 意志与认识的关系
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 意志行为决定着认识活动的效率
4 意志的品质及其形成
意志品质
独立性 果断性 坚韧性 自制力
意志的形成和培养
明确目的, 明确目的,增强责任感 运用集体的力量 在社会活动中锻炼自己的意志 加强自我培养
2011年3月5日10时21分
本章内容回顾
意志是指什么? 意志是指什么? 意志过程包括哪些? 意志过程包括哪些? 意志与行为间存在哪些形式的矛盾? 意志与行为间存在哪些形式的矛盾? 意志有哪些品质特点? 意志有哪些品质特点? 如何形成和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如何形成和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2011年3月5日10时21分
3 意志与行为的矛盾
意在行先
就意行关系来讲, 就意行关系来讲,意总是在行的前面
意多行少
想到的事情多而做到的事情少
意行相悖
由于文化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制约, 由于文化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制约,意与行往往是对立的
意行不一
言行不一的倾向在一般人身上都有所表现
2011年3月5日10时2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