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国的能源短缺
形势与政策课论文-- 试述中国能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试述中国能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姓名宋宝班级2010144班学号201014412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一、中国能源基本情况分析和能源问题产生的原因1.人均能源占有量很低。
人口和能源储量都是衡量一个国家能源丰富程度要考虑的因素。
中国能源储量不少,考虑能源储量的稳定性以及人口的到人口因素就显得十分之少。
动态增长性也加剧了能源短缺现状。
2008 年中国人口总数达到了132 802 万,大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0.08%,同期中国煤炭探明储量为145 亿吨,大约占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13.9%,虽然比重不是很低,但是中国煤炭单矿规模小,储量分散,品位比较低,开采难度大,价值低。
从1988—2008 年,探明的石油储量是在减少的,而且占世界探明总量的比重也是在降低的,在石油地位日益重要的今天,对中国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虽然探明的天然气储量及占世界的比重都在增加,但是由于天然气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少,2008 年仅占 3.8%。
人均能源储量上,2008 年中国人均石油为1.62 吨,世界人均为25.88 吨,中国石油人均储量仅占世界人均的 6.24%,天然气人均储量也仅0.19 万立方米,占世界人均储量的 6.75%,更甚者中国储量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人均储量也是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仅为70.38%。
2.能源供不应求,供需矛盾突出。
随着能源勘探、开采等是逐渐降低的,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是在上升的,其中第二产业比重最大,2008 年为48.62%,然而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自2001 年以来却在40%左右徘徊不前,甚至出现了比重下降的现象。
中国的GDP 大部分都是高能耗的第二产业构成的。
而在世界发达国家中,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00 年就已经达到了60%以上,美国的这一比例竟高达74.6%,比中国2006 年的比例高出34.4 个百分点。
即使是同为发展中大国的印度,其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的比重在2007 年也已经达到52.8%,高出中国12.6 个百分点。
浅析我国能源状况及应对策略
浅析我国能源状况及应对策略一、我国能源现状1、能源总量丰富, 人均拥有量较低。
我国是个能源生产大国,2006 年能源生产总量为221,056 万吨标准煤,与上年相比增长7.37%。
其中原煤生产总量占76.7%,仍居主导地位,水电、核电、风电所占比重与2005 年相比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人均能源拥有量较低,煤炭和水力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0%,而石油、天然气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 左右。
2、能源分布地域差异明显。
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则主要分布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而我国的能源消费却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能源分布与消费的地区差异严重影响能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3、能源与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了我国大气污染物,如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巨大排放量;部分企业为减少成本支出,随意排放污染物,严重的环境污染,不但造成了高昂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还对居民的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和明显的损害;能源浪费严重,公众节能减排意识不强;4我国是能源的可持续供应存在巨大压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将不断加大。
重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将使能源消耗迅速增长,据预测城镇化水平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每年将增加至少1,300 万城镇人口。
当前,城镇人口年均能源消耗量是农村人口的 3.5 倍,随着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人均能源消费的增加,对能源的供给产生了巨大压力。
三、能源危机的应对措施1、完善节能法律法规, 实施节能激励机制, 强化能源危机意识。
出台相关政策惩罚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行为,努力营造共同节能的良好环境,加大对节能制造、节能设备研制开发的支持力度,建立有效的节能激励机制。
主动宣传我国能源使用现状及面临的严峻形势,强化全社会的能源危机意识,动员各行业和国民关注能源问题,为节能减排贡献自己的力量。
能源紧缺问题与解决方案
能源紧缺问题与解决方案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而能源紧缺问题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峻挑战。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然而,目前世界上的能源资源并不足以满足人类的需求,导致了能源紧缺问题的出现。
本文将从能源紧缺问题的原因、影响及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能源紧缺问题的原因1.能源资源有限全球主要的能源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核能等,然而这些资源都存在着有限的特点。
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随着勘探难度的增加和资源开采的逐渐减少,使得其资源量面临枯竭的风险。
此外,化石能源的开采和使用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使得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2.能源消费不可持续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尤其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的经济快速增长,使得对能源的需求增长速度更快。
与此同时,能源资源的高消耗也使得能源紧缺问题日益突出。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继续消耗能源,那么全球的能源资源将在不久的将来面临枯竭的危险。
3.能源供需矛盾目前全球能源供需矛盾也是造成能源紧缺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而能源资源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
另一方面,能源供给结构也存在着不均衡的情况,使得一些地区能源资源过剩而另一些地区却面临着严重的短缺。
二、能源紧缺问题的影响1.经济发展受阻能源紧缺问题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能源紧缺导致了能源价格的上涨,使得企业生产成本增加,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能源短缺也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加剧了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得一些国家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社会稳定受影响能源紧缺问题也对社会稳定产生了不利影响。
能源短缺导致居民生活水平下降,生活成本增加,给社会带来了不利影响。
特别是在一些能源短缺的地区,能源供应不足甚至会对社会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进而对社会稳定造成威胁。
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
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
中国能源问题是一个复杂且紧迫的问题,需要全面思考和
解决。
首先,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
随着经济的
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保证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中国在能源方面面临的挑战包括能源结构不合理、
能源效率低下、污染排放严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
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力度,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这将减少对传统化石能
源的依赖,并减少环境污染。
其次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包括改进能源设备和技术、加强能源管理和监控等。
最后
是加强环境保护,严格控制污染排放,推动清洁能源和低
碳技术的发展。
另外,中国还可以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共同解决能
源问题。
例如,可以与国际能源机构合作,共享技术和经验,推动全球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中国还可以
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
等全球性挑战。
最后,能源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持续不
断地进行思考和探索。
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能源政策和措施,推动中国能源领
域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我国能源的发展状况
浅谈我国能源的发展状况[摘要]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
能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
能源供应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为世界能源市场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全球能源安全,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
但是目前的开发利用量与其资源量相比还只是冰山一角。
因此通过大力发展新能源,替代煤炭,弥补石油、天然气的资源短缺,是我国长期能源发展战略和近期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选择。
[关键字]中国、能源、新能源、发展[正文]一、我国能源发展的现状1、能源总量丰富,人均拥有量较低。
我国是个能源生产大国,2006年能源生产总量为22l,056万吨标准煤,与上年相比增长7.37%。
其中原煤生产总量占76.7%,仍居主导地位,水电、核电、风电所占比重与2005年相比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虽然能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能源拥有量较低,煤炭和水力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储量人均值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1%,天然气储量人均值只有世界平均值的4%。
2、能源分布地域差异明显。
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则主要分布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而我国的能源消费却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能源分布与消赞的地区差异严重影响能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为此,大规模、远距离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成为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并使能源输送环节中的建设投资增大,能源输送损失增多。
3、能源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能源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形成了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格局,建成了较为完善的能源供应体系结构。
浅析我国能源现状及应对策略
浅析我国能源现状及应对策略引言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
能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
能源供应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为世界能源市场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全球能源安全,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
1 我国能源现状1.1能源资源是能源发展的基础。
中国能源资源有以下特点:能源资源总量丰富。
但人均不足可以说是对我国能源情况最好的说明。
煤炭已探明储量为1.5万亿吨,居世界第三位;石油为7.0Gt,居世界第六位;天然气为33.3T立方米,居世界第十六位;水力资源及水电均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
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能源资源人均占有量低。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导致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
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
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
中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
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
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
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中国能源流向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
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
与世界相比,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工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
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
浅谈我国的能源状况及应对能源危机的措施
浅谈中国能源形势及应对能源危机的措施能源,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也是民生的基本保障。
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能源的依赖,特别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依赖更加强烈,能源的直接或间接消耗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如果没有了能源,我们的生活将寸步难行。
在上个世纪,发达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化,消耗了地球上的大量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而在本世纪,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在逐步实现工业,在这个过程中,能源的大量消耗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它也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和消费国。
当前,处于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的中国,对能源的需求量巨大,而能源的持续供应,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中国能源形势概览,有如下特点:第一,人均能源资源相对不足,资源质量较差。
我国常规能源资源的总储量就其绝对量而言,是较为丰富的。
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
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
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
煤炭和水资源的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
第二,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环境压力加大。
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
相对落后的煤炭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压力。
煤炭消费是造成煤烟型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
随着中国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一些城市的空气污染已成为烟尘和汽车尾气的混合物。
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将给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
第三,资源约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
中国优质能源资源相对不足,制约了供应能力的提高;能源资源分布不均,也增加了持续稳定供应的难度;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技术装备水平低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因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和主要能源消费产品的能源消耗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的平均水平,据统计我国单位GDP的煤消耗量是日本的15倍,是美国的8.7倍。
我国的能源现状与战略对策
我国的能源现状与战略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挑战。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因此,我们需要关注我国的能源现状,并制定相应的战略对策以应对这一挑战。
我们来看一下我国的能源现状。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主要依赖于煤炭资源,占总能源消费量的比例超过60%。
然而,煤炭作为一种传统的能源,不仅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还导致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同时,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消耗也在不断增加,使得我国的能源供应面临严峻挑战。
面对这一现状,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能源战略对策。
首先,我们要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它们不仅能够满足我们的能源需求,而且对环境污染较小。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其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我们要加强能源的节约和管理。
能源的浪费不仅导致了资源的浪费,还加剧了环境的污染。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能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我们可以采用先进的节能设备和技术,减少能源的消耗。
同时,我们还可以加强对能源消费行为的监管,推动人们养成良好的能源消费习惯。
我们还应该加大对能源技术创新的支持。
能源技术的创新是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
我们要加强对能源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提高我国的能源技术水平。
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能源技术,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能源挑战。
我们要加强能源安全保障。
能源安全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建立健全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体系,确保能源的安全供应。
在国内,我们要加强对能源生产的管理和监管,防止能源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在国际上,我们要加强能源合作,与各国建立良好的能源合作关系,确保能源的稳定供应。
我国的能源现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我们要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能源的节约和管理,推动能源技术创新,加强能源安全保障。
能源短缺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
面对能源短缺,我深感忧虑,同时也对能源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能源短缺的一些感悟心得体会。
一、能源短缺的严重性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然而,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我国作为世界上能源消费大国,能源短缺问题尤为突出。
以下是能源短缺的几个方面:1. 能源供应不足:我国能源资源相对匮乏,能源储备有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2. 能源结构不合理:我国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新能源占比偏低,能源利用效率不高。
3. 能源浪费严重:在生产、生活和消费过程中,能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导致能源消耗巨大。
4. 环境污染加剧:能源短缺导致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进而加剧环境污染,影响人类健康。
二、能源短缺的应对策略面对能源短缺,我国政府和企业积极探索应对策略,力求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我对应对能源短缺的一些看法:1. 调整能源结构:加大新能源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新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能源技术创新,推广节能技术,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加强与国际能源组织的合作,共同应对能源短缺挑战。
4. 宣传节能减排:加强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能意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节能减排行动。
5. 优化能源政策:完善能源政策体系,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三、个人在能源短缺问题上的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为应对能源短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我对个人在能源短缺问题上的责任的认识:1. 节约能源: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节能习惯,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2. 推广节能产品:选择节能环保的家用电器、交通工具等,降低能源消耗。
3. 参与环保活动: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公益活动,提高环保意识,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参与。
中国能源困境的破解
中国能源困境的破解背景介绍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
然而,中国作为一个能源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面临着严重的能源困境。
传统能源消耗过大,能源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日益凸显,急需采取措施破解能源困境。
现状分析中国的主要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上,这三种化石能源占据了中国能源消费的绝大部分。
但是,这种能源结构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给人民的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破解能源困境的措施发展清洁能源1.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进程,如风能、光伏能等。
2.提高核能利用率,推动核能发展,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3.研发新能源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1.加强能源管理,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推广节能技术,降低单位产值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制定能源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节约能源。
加强环境保护1.推动“绿色能源、清洁能源”的发展理念,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制定严格的环境法律法规,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局限与挑战•能源转型需要资金、技术等支持,而这些资源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
•部分地区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给能源获取和利用带来困难。
•人民观念转变缓慢,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有待提高。
结语中国能源困境的破解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逐步实现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中国人民的生存环境和未来发展。
中国能源问题简析
1.中国主要能源的分布和能源消费结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一直以来都是以煤炭为主,煤主要分布在华北和东北地区,其中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有“煤海”之称;近年来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石油消费量也显著增加,特别是我国从1993 年由一个石油出口国变成一个石油进口国之后,石油消费比重正在逐年增加。
石油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这三大地区有我国的六大油田。
对于我国能源的考查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1)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
(2)我国能源消费利用变化特点: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比例上升。
(3)我国主要的核电站:广东:大亚湾、岭澳;浙江、秦山、江苏、田湾等。
建设原因:常规能源分布少;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大。
(4)目前能源利用紧张原因: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②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③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④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⑤国际石油价格上涨;⑥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5)调整措施:①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②建立石油储备体系;③加大能源勘探、采取,增加能源产量;④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⑤稳妥发展核电;⑥因地制宜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⑦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⑧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⑨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⑩利用乙醇汽油。
(6)中哈输油管道建设对两国的意义:①哈萨克斯坦可以将石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哈萨克斯坦沿线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②中国可以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增加石油进口的多元化;中国将获得一个长期稳定的陆路石油来源;管道处于亚洲内陆,输油线路安全;就近可以节省运输费用。
(7)我国西南部能源输出省出现能源紧张原因:①降水减少,河流径流量变小,水力发电受到限制;②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增加。
发表能源短缺的看法300字
发表能源短缺的看法300字
首先得知道什么是能源短缺,能源短缺,指能源的供应不能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的现象。
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已进入大量消耗能源阶段,而自身能源又贫乏。
想解决能源短缺,目前只能加大能源方面的科技投入,积极开发节能降耗的新产品,开发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同时加快对我国能耗,高资源浪费的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
积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能源的节约,提高能源利用率。
再有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大对能源开发的投入增加能源的供应,同时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协调我国能源开发加大对能源开发的政策支持力度,保证我国能源生产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
话说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我国应大力开拓国际能源市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扩大能源的进口途径和数量。
浅析中国能源问题及产业发展前景
浅析中国能源问题及产业发展前景进入新世纪,世界科学与技术飞速发展,世界经济日新月异。
当旧有的问题被我们一一解决时,新的难题又不断涌现出来,困扰着我们,向我们提出新的挑战。
这其中,能源问题就是最典型的代表!能源,一个简单的词,一段深刻的意。
它,不仅仅是一种资源,更是千千万万人民的生命之源。
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关注的焦点。
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人口众多,资源消耗量较大,离不开有力的能源保障。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中国现代化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中国的能源问题却面临严重的挑战!一、我国能源问题主要面临以下困境:1.人均能耗低而能源强度高。
我国拥有世界第三大能源系统,一次能源消费量居世界第二位。
但人均能耗水平很低。
人均能耗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比人均产值更为密切。
另一方面,我们的能源强度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能源消费的这种两重性,是我国能源问题的症结所在。
2.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能源资源不足。
中国有多种能源资源,其中水能和煤炭较为丰富,蕴藏量分别居世界第1和第3位;而优质化石能源相对不足,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探明剩余可采储量目前仅列世界第13和第17位。
由于人口众多,各种能源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3.能源生产迅速增长,生态环境压力明显。
在需求快速增长的驱动下,中国能源生产增长很快,煤炭增长尤为迅速。
过去6年,中国原煤年产量增加了近 12亿t,与此同时,煤炭大量生产和使用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资源回采率低、浪费严重,安全事故多发、死亡率高,对地表生态和地下水系破坏大。
此外,SO2、烟尘、粉尘、NO2以及CO2排放量也有所攀升,给生态环境治理带来了难度。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CO2排放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也面临着温室气体减排的压力二、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下列措施:1、制定统一、一致、综合的能源体系,避免能源之间打架,要增强能源之间的协调性和综合性;2、把提高能效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优先定位;加强能源机构的建设,强烈建议建立能源部,还要进一步完善能源的监管机构,对于一些节能的机构也应该建立和加强;3、要发挥价格合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并建立支持可持续发展的财税激励政策;4、引进开发先进的能源技术和清洁煤炭技术;5、拓展国际和作,降低利用国外资源的难度;6、减少针对性措施对社会潜在的负面影响,比如调整价格、完善税收政策可能会对低收入群体产生负面的影响;7、要形成统一的国家政策目标,全社会要高度关注能源可持续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中国当年经济发展与能源短缺问题
中国当年经济发展与能源短缺问题在刚刚结束的2014年上海亚信峰会上中国与俄罗斯签署30年天然气供销合同,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
随着天然气需求量不断提升,国内产量已无法满足,进口气对于保障天然气用气稳定变得相当重要。
从这一点我们很容易看出中国能源储备并不富足,无法保障长久的经济高速发展。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重化工业和交通运输快速发展、汽车和家用电器大量进入家庭等因素使中国的电力需求、能源需求大幅上升,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能源约束矛盾日见突出。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基本呈线性模式增长。
2002年以前,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从2003年开始,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与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2003年和2004年能源消费增长均超过15%,与中国GDP的增长速度基本持平。
这表明中国工业化所处的阶段在发生变化,工业化初期及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能源消费的强度较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在提高,即能源贡献度在提高。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中国平均能耗水平偏高的主要原因。
尽管经济普查之后,中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有较大上升,但还是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且中国工业增加值只占GDP的40%左右,能源消耗几乎占到70%,明显偏高,主要是因为工业内部重化工业比重较大。
因此,若要实现节能降耗目标,就必须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限制资源耗大、污染严重产业的发展,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低能耗的信息产业,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中国要在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大力降低资源的消耗,努力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国家应该明确制定环保和技术消耗的技术门槛,停止和限制高消费、高污染、低效率、低产出的产业和企业。
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利用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来引导企业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
我国面临能源短缺危局打破行业垄断成当务之急
我国面临能源短缺危局打破行业垄断成当务之急【摘要】我国面临能源短缺危局,行业垄断成为制约能源供应的主要因素。
解决能源短缺需打破行业垄断,但当前我国能源行业存在严重的垄断现象,导致能源供应不稳定并限制了技术创新。
打破能源行业垄断的紧迫性凸显,改革能源行业结构和推动市场多元化发展是当务之急。
能源垄断现象的存在,威胁我国能源安全和发展。
打破行业垄断是解决能源短缺的必要举措,也是能源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关键词:能源短缺、行业垄断、能源供应、技术创新、改革、多元化发展、紧迫性、解决当务之急1. 引言1.1 能源短缺危局现状我国面临着严重的能源短缺危局,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能源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我国的能源资源并不富裕,加上对传统能源的过度依赖,导致了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能源短缺的压力愈发显现。
能源短缺的危局不仅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也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能源作为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关乎到国家的整体利益和国民的福祉。
面对能源短缺的挑战,我们必须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才能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能源短缺问题,我们迫切需要打破能源行业的垄断,推动能源市场的多元化发展,促进能源技术的创新,实现能源供应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只有通过改革和创新,我们才能有效应对当前面临的能源挑战,确保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2 行业垄断对我国能源供应的影响目前我国能源行业存在着严重的行业垄断现象,少数大型能源企业通过控制整个产业链,垄断资源开发、生产、运输和销售环节,导致了市场竞争不充分,价格操纵严重,消费者利益受损。
行业垄断导致了能源供应的不稳定。
由于垄断企业控制着能源资源的生产和流通,一旦出现意外或者政策变化,就容易导致能源供应的不足或者断供,从而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
行业垄断限制了能源技术的创新。
由于少数大型企业垄断了市场,它们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缺乏竞争,导致了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停滞不前,无法满足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问题是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问题。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能源供应和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大,能源短缺的问题随之产生。
结合统计分析的方法,具体分析了造成我国能源短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关解决建议。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工业生产进出口额能源短缺结构调整就在1998年,中国的广大地区还在为大量的煤和电卖不出去而发愁,短短的6年后,中国能源供需普遍紧张的时代就到来了,油、电、煤“三荒”同时发生,敲响了中国能源供需的警钟。
1997年,我国的能源消费量达到一个高峰期,此后情势趋缓。
而2001~2003年,我国的能源消费量急速增长,2004年,情况更为严重了。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能源作为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稀缺性。
由于新能源的开发和生产需要巨大的投入和较长的周期,其替代品较少,因此能源的供给在一段时间内比较稳定;而能源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人们对其需求有增无减,需求的增加将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造成能源价格的大幅上涨。
根据计算,为了保证GDP年均增长7%以上,我国面临能源供应保持每年递增4 %左右的压力。
到2050年,能源年消耗量将达到标煤38亿t (相当于2000年的3倍),成为世界第一能耗大国。
如果我们不能解决能源发展的问题,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将受到能源短缺带来的价格波动的影响,这势必会阻碍我国经济的增长。
对于能源的短缺问题,有许多人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附属品”,但实际情况真的那么简单吗?下面我们从三方面进行分析。
1 从需求方面进行分析1.1 中国工业化、城市化阶段对能源的依赖性(1)近几年工业发展情况表明,中国工业进入了工业化中期,即重工业化阶段。
2002年,景气指数居前的机械、汽车、钢铁等重工业化行业快速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重工业单位增加值的能耗明显高于轻纺工业,这是近年经济增长对能源需求明显提高的重要因素。
(2)在未来的一个时期内,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量转移。
城镇人口平均年消耗能源为农村的3.5倍,如果城市化水平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将增加1 300万城市人口,能源供应也需相应增加。
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居民消费进入新的结构升级阶段,如每千人拥有汽车数量提高、家用电器拥有率提高等,都使人均能耗呈增长趋势。
(3)从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来看,中国正成为世界制造基地之一。
由于进出口结构不同,单位进口价值与单位出口价值的能源消耗不同,形成了国际间能源需求的转移。
随着进出口量的增加,在国际贸易中能源需求向中国转移的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
1.2 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对能源的浪费回顾20年的发展,我国仍然采取的是高增长、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扩张和外延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
2001年,全国能耗费用支出达12 500亿元,占GDP的13.5 %,而同期美国只占7 %。
中国11个高能耗产业的33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6 %左右,这些部门每年多耗能约2.3亿t标煤。
此外,中国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失已经占到GDP的3%~7%。
这样的发展方式必然造成我国能源需求的不断上升,同时也产生大量的环境污染,从另一个方面减少了我国可利用的资源的数量,造成资源供给的严重不足。
1.3 能源的使用结构不合理造成的浪费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炭为主的国家,能源的消费远远偏离当前世界以油气燃料为主的基本趋势。
我国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构成为煤炭占73.5%,原油占18.6%,天然气占2.2%,水电占5.7%。
煤炭高效、洁净利用的难度远比油、气燃料大得多。
而且我国大量的煤炭是直接燃烧使用,用于工业锅炉、窑炉和采暖的煤炭占47.3 %,用于发电或热电联产的煤炭只有38.1 %,而美国为89.5%。
此外,我国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也不合理,电力占终端能源的比重明显偏低,国家电气化程度不高。
2 从供给方面分析2.1 国际局势的影响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造成能源供给的波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从1993年由一个石油出口国变成一个石油进口国之后,原油紧缺问题就一直存在。
目前中国每年要进口7 000万t石油,已经成为国际石油市场上一个重要买家。
随着中国石油消费量的显著增长和对国际市场依赖的加深,一旦受到国际石油价格变动的冲击,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就会受到影响,这也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能源供需的不平衡。
2.2 能源工业产业升级受到阻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放松市场准入管制,迅速提高了能源产量,缓解了我国能源紧缺的矛盾,但是低水平的规模扩张影响了能源工业的正常发展。
小煤窑、小火电过多,导致煤耗高、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加剧。
从表面来看,我国当前能源供应紧张与关闭一些小煤矿、小火电导致煤炭产量和发电量下降有关,实质是从规模上提高了能源生产的准入标准后,我国能源工业不能在较高的技术水平上保证我国能源的供需平衡,即能源工业的产业升级受阻。
3 应当采取的相关措施由于能源的开发和生产需要高强度投资和较长的周期,而节能和环境效益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因此单独依靠市场通过价格杠杆来调整供需是不能有效解能源问题的。
这就需要国家通过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革能源供销机制,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3.1 强化节能根据研究,如果采取强化节能和提高能效的政策,到2020年能源消费水平可以减少15%~27%,单位GDP能耗将每年下降2.3%~3.7%,这将促进经济以一个更合理有效的方式发展。
首先是推动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结构调整,加大企业的技术创新,使其主动去寻求更经济的能源技术。
企业从市场出发,自主寻找更节能的生产方式,一方面使经济增长更趋于合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从根本上减少对能源的消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其次,应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
加大政府在能源领域的研发投入;根据终端能源需求选择关键技术,动员产学研各方力量组织攻关;通过建立能够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不断推动技术创新的有效激励机制,从而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3.2 实施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的政策目前,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已经完成了固体能源向液体能源的转化,并开始向气体能源转化。
而我国在一次能源消费中仍以煤炭为主。
根据研究,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每下降一个百分点,相应的能源需求总量可降低1,000多万t标准煤。
因此,我国应着重进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充分利用结构优化所产生的节能效果。
从未来走势看,由于对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消费增加迅速,将出现由需求策动的结构性变动,这就为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了较好的市场基础。
根据上述原则和中国的资源禀赋条件,应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加速发展天然气,依靠国内外资源满足国内市场对石油的基本需求,积极发展水电、核电和先进可再生能源,逐步形成结构多元的局面,提高优质能源的比例。
为了达到对能源结构的调整,从根本上就要求不同能源工业之间达到协调的发展。
近年来,由于缺乏综合的能源宏观管理部门,国家能源发展缺乏总体规划,导致在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不同能源行业对市场做出不同的反应,影响能源行业的协调发展。
因此,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要关注不同能源行业的市场结构、产业组织,以及管理体制的协调,使不同能源行业之间协调发展。
3.3 推行全球化能源战略能源发展应从依赖国内资源的“自我平衡”转变到国际化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在WTO框架下进一步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调整和选择我国最优化的能源结构。
所有能源来源应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选择最经济可靠的供应途径,以此进行能源的战略规划和总体布局。
要有正确的能源规划,实现进口多元化、多样化与经济化,建立长期可靠的能源进口基地, 防止由于国际局势的动荡而引起的供给和价格变化对经济的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石油问题。
对于国家来讲,石油是一种战略物资,在某些用途上具不可替代性,在非正常情况下不能与货币等价。
把海外石油资源运往国内消费,实质上是保护了国内石油资源,减少我国未来石油短缺的压力,增强我国未来石油自给的能力和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主动权。
随着我国石油工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在海外获得的石油资源逐年增长。
此前,由于没有明确制定国内外石油资源的利用顺序,一些企业在海外开发的石油资源受到进口配额的限制,不能销往国内,常常就地销售或外销。
因此,我们应明确石油资源的利用顺序,改革石油进出口管理体制,为进口海外石油提供便利条件。
通过完善能源市场和价格机制,减少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震荡。
3.4 推进能源工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我国当前能源需求的增长,使我国能源工业又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但是,我们不能再重蹈低水平规模扩张的旧辙。
提高能源企业的进入门槛,加大其中的技术含量,将能源企业的发展限制在一定水平以上,在短期内可能会造成能源的供需不平衡,但从长期经济发展来看,将有助于产业升级,建立适应经济发展的能源工业结构,这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根本所在。
由于能源产业改革的艰巨性和关键性,就要求政府运用财政、税收、信贷等手段,促进能源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提高能源生产领域的技术门槛,使能源工业发展建立在较高的技术水平之上。
能源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引发了人们对全球性资源短缺的担忧。
在我国,能源问题越来越严重,如果现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持续的能源紧缺将制约经济的发展,严重时将造成经济的动荡甚至衰退。
因此,应当加快建立起一个更有效、更完善的能源供需体系。
参考文献1 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M]. 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52 吴德春,董继武. 能源经济学[M]. 北京:北京工人出版社,19913 邱大雄. 能源规划概论[M]. 北京:能源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