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元朝学者郭守敬?郭守敬有哪些成就和功绩?

合集下载

古代科学家的故事:郭守敬

古代科学家的故事:郭守敬

古代科学家的故事:郭守敬早于欧洲300年采用365.2425日计年郭守敬是中国元朝时期的天文学家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有成就的科学家。

他生于1231年,卒于132020年。

公元1271年元王朝建立,准备颁行全国统一的历法。

为了精确汇集天文数据,以备制定新的历法,郭守敬花了两年时间,精心设计制造了一整套天文仪器,共13件,其中最有创造性的有3件:高表及其辅助仪器,简仪和仰仪。

高表是古代圭表的发展。

表是一根直立在地面上的标竿或石柱,圭是从表的底端水平地伸向正北方的一条石板。

每天太阳“走”到正南方时,表影落在圭面上。

量表影长度就能推算出节气和时刻。

这是最古老的天文仪器之一。

郭守敬的简仪是中国传统浑仪的发展,这种结构,欧洲直到18世纪才采用。

仰仪是个中空的半球面,形状像口锅,锅沿刻有方位,锅里刻有与观测地纬度相当的赤道座标网。

锅口架一小板,板上有孔,孔的位置正在球面的中心。

太阳光通过小孔形成一个倒落在锅里的像,由此读出太阳的座标和该地的真太阳时刻。

仰仪还能够用来观测日食,读出日食的时刻、方位和食分等等。

郭守敬还发明了很多其他观测器具。

郭守敬根据观测的结果,于公元1280年3月,制订了一部准确精密的新历法《授时历》。

这部新历法设定一年为365.2425天,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运行时间只差26秒。

欧洲的历法《格里历》也规定一年为365.2425天,但是《格里历》是公元1582年开始使用的,比郭守敬的《授时历》晚了整整300年。

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方面的著作有14种,共计105卷。

郭守敬是中国古代成就突出的科学家,直到很晚,世界各国的科学界才逐渐了解他。

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简介

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简介

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简介人物档案姓名:郭守敬别名:郭若思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时代:元朝出生地:顺德府邢台县出生时间:元太宗三年(公元1231年)去世时间:元仁宗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信仰:科学职业: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官职:都水监,太史令毕业院校:紫金山书院主要成就:制订《授时历》西夏治水,大都治水制造天文测量仪器代表作品:《授时历》、《推步》、《立成》郭守敬是元朝时代著名学者,是当时有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以及水利专家,为元朝的天文学和水利工程建设都有很多贡献。

郭守敬的祖父郭荣是金末元初很著名的一位学者,郭守敬小的时候跟随在祖父身边,得郭荣亲自教导,深得其真传。

不仅精通四书五经,同时对天文学、算学以及水利技术等知识偶读十十分擅长。

稍微年长一点的时候,郭守敬又拜著名学者刘秉忠为师。

刘秉忠本人精通经学和天文学,拜师刘秉忠之后,郭守敬收获良多。

后来刘秉忠被元世祖忽必烈召回京城,郭守敬无法跟随前往,于是刘秉忠便将郭守敬介绍给了自己的同窗张文谦。

公元1251年,刘秉忠离开之后,郭守敬便跟随在张文谦身边学习。

公元1260年,张文谦到大名路为地方长官之时,郭守敬随其一同前往。

在这个阶段,郭守敬学到的理论知识,得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实践,成为他日后的宝贵经验和财富。

中统三年,也就是公元1262年,这个时候的张文谦已经成为元朝的左丞相。

作为张文谦的弟子,郭守敬也得以得到张文谦的举荐,从而面见忽必烈。

在与忽必烈见面的时候,因为面陈水利建议六条,即被任命为提举诸路河渠,此后走上了仕途。

中统四年,升副河渠使。

至元元年,也就是公元1264年,因为奉旨修建西夏一带古渠,使得当地农田得到灌溉,产量提高,因功升任都水少监。

至元十三年,郭守敬任兵部郎中。

至元十六年,太史局扩建为太史院,王恂任太史令,郭守敬任同知太史院事在这期间,郭守敬领导了四海测验,在元朝全国范围进行了天文测量。

第二年,就完成了元朝一朝最著名的历法《授时历》。

中国的“第谷”-郭守敬

中国的“第谷”-郭守敬

中国的“第谷”-郭守敬郭守敬,字若思,顺德路刑台县(今河北省刑台县)人。

生于1231年,卒于1316年,是我国元代杰出的科学家。

因其父亲早年去世,郭守敬从小随祖父长大。

其祖父郭荣学识渊博,通晓五经、数学、天文、水利等多种学科。

他因受祖父的熏陶,从小学习就很刻苦,并且很留心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

祖父为了使他得到深造,曾让他跟随自己的老朋友刘秉忠学习。

刘秉忠深通天文、算数、地理、音律等各方面知识,当时他正在今河北武安县紫金山与朋友张习谦等人一起研究学术,郭守敬和唐县的少年王恂等跟着知识渊博的大师们学习,很快在天文、算数、历法等方面有了很大的长进。

郭守敬从小胸有大志,专心致于学习,遇事善于思索,学习勤于实践。

在他十五、六负时得到了一份“璇玑图”,被古人用仪器观测日明星辰的景象吸引住了。

他认真阅读了“璇玑图”,又亲自动手用竹蔑制了一台竹浑天仪,还自己动手修了一个安放浑天仪的土台,在台上用竹浑天仪直接观测天空中星星的位置。

还有一次,他得了一幅古代计时仪器“莲花漏”的图样,莲花漏的原理和构造的当时是比较复杂的,成人不风实物也不容易搞清它的原理。

可是郭守敬得到这幅图后,象着了魔似地日夜琢磨,终于弄懂了它的原理,并能清清楚楚地把原理表述给别人。

郭守敬的经历和科学研究同他幼年时期紫金山的师友有密切的关系。

他30岁时,其师长张文谦兼任了大名府和彰德路(今河北大名地区西部至河南安阳地区东部)的宣抚使,郭守敬应邀做张文谦的助手。

在这些地区亲眼见到了灾害频繁、农村凋敝的情景,了解到战争破坏和赋役压迫下北方人民的苦难,感到恢复农业生产的根本的问题之一是兴修水利。

于是他认真地察看了这一地区河流水渠的分布情况,仔细对地势地形进行实地考察,并且酝酿了一整套治理的规划设想。

中统三年(1262年),当张文谦引荐他见到元世祖忽必烈时,他向忽必烈提出了治理这一地区的6项建议,忽必烈称赞“象他这样的人,才是真能办事的人,而不是摆样子吃闲饭的”。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郭守敬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郭守敬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郭守敬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有哪些人?关于中国古代天文学家郭守敬你了解多少?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中国古代天文学家郭守敬的生平事迹,希望能帮到你。

郭守敬,字若思,金正大八年(公元一二三一年)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县,是元代一位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也是十三世纪世界上杰出的科学家。

他的一生主要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在科学活动中,他精心观察客观事物的特点,从中掌据它们的发展规律;他能很好地发现和总结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从具体实践中得到运用和提高;他善于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吸取有用的东西,取长补短,使自已的科学研究事业逐渐趋于完善。

但是,他从不满足前人的现成经验,敢于大胆探索,富有创新精神。

由于他孜孜不倦、刻苦钻研、勤奋实干,所以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郭守敬从小对自然现象就很感兴趣,特别爱好天文学,他在邢台西紫金山跟刘秉忠上学时,曾创造过一些天文仪器的模型。

元初,郭守敬二十多岁就勇敢地承担了邢台五里的流通淤塞河道修建石桥的任务。

全部工程用了四十五天就胜利地完成了,当地人民都很佩服他。

郭守敬对发展生产非常注意,符合了元朝统一中国后广大人民的迫切要求。

中统三年(一二六二年),刘秉忠的同学张文谦向元世祖忽必烈推荐郭守敬“习知水利,巧思绝人”。

元世祖在上都(多伦)召见郭守敬时,郭守敬便对发展华北平原的水利交通事业,向元世祖面陈了六项建议,颇受忽必烈赞赏,授提举诸路河渠使,次年加授银符合渠使。

至元元年(公元一二六四年),郭守敬随张文谦到西夏(甘肃宁夏)一带,视察水利修筑了淤塞水道千余里,灌溉农田九万余顷,为发展生产作出了很大贡献。

次年升为都水少监。

当地人民对郭守敬非常爱戴,并建造郭守敬祠作为纪念。

此外,郭守敬还在河北、山东、大都(北京)等地,兴建了不少工程,对当地交通运输、农田灌溉等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十三世纪末叶,元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统一了全中国。

全国劳动人民迫切要求发展生产,元世祖忽必烈从巩固其封建统治出发,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要求,重视发展农牧业生产。

郭守敬简介 郭守敬的生平故事

郭守敬简介 郭守敬的生平故事

郭守敬简介郭守敬的生平故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至元元年,郭守敬奉命修浚西夏境内的古渠,更立闸堰,使当地农田得到灌溉。

至元二十八年,郭守敬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耗时一年,完成了全部工程,定名通惠河,发展了南北交通和漕运事业。

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以郭守敬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

1977年3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小行星2016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

学习经历郭守敬于金哀宗正大八年生于顺德府的邢台县。

郭守敬父亲的情况史传未载,有可能是早逝。

他是由祖父郭荣抚养成人的。

郭荣是金、元之际一位颇有名望的学者。

郭守敬幼承祖父郭荣家学,精通五经,熟知天文、算学,擅长水利技术。

在郭荣的教养下,郭守敬从小勤奋好学,在少年时代就养成了很强的动手能力。

郭守敬十五六岁时,曾根据书上的一幅插图,用竹篾扎制出一架测天用的浑仪,而且还堆土做了一个土台阶,把竹制浑仪放在上面,进行天文观测。

他还曾根据北宋燕肃一幅拓印的石刻莲花漏图,弄清了这种可以保持漏壶水面稳定的、在当时颇为先进的计时仪器的工作原理。

当时,忽必烈的重要谋士、著名学者刘秉忠因居父丧,正于邢台西南的紫金山中结庐读书,从学的人有著名学者张文谦、张易、王恂等人。

郭荣与刘秉忠交好,便将少年郭守敬送到刘秉忠门下深造。

刘秉忠精通经学和天文学,郭守敬在他那儿获得了颇多的教益。

蒙哥汗八年,刘秉忠被当时总领漠南汉地事务的忽必烈召入幕下。

刘秉忠离开邢台后,把郭守敬介绍给了张文谦。

郭守敬成年不久后,受命来安抚邢台一带地方的脱兀脱和刘肃等,发起了整治开挖水流河道的工作,并专门聘请郭守敬承担工程的规划设计。

郭守敬根据家传学问,再加上认真的调查勘测,很快就弄清了因战乱而破坏了的河道系统。

随后的疏浚整治工程,使蔓延的水泽各归故道,并且在郭守敬的指点之下一举挖出已被埋没了近三十年的石桥遗物。

这项工程受到了时人的传颂,著名文学家元好问曾专门为此写了一篇《邢州新石桥记》,文中的郭生指的就是年轻的郭守敬。

郭守敬,邢台的骄傲-写人的作文350字相关作文

郭守敬,邢台的骄傲-写人的作文350字相关作文

郭守敬,邢台的骄傲-写人的作文350字相关作文
邢台,有一位令我们邢台人骄傲的科学家,他就是元朝水监——郭守敬。

在今天的达活泉公园,可看到手捧四书的郭守敬铜像,这“四书”指的是郭守敬在天文,水利,数学和制造仪器方面的贡献。

先说天文,他用他的简仪、混仪等仪器,测到的恒星比宋朝多了两倍。

还有水利,郭守敬做水利工程是很厉害的。

他的治水是在邢台,他仔细研究了邢台的水系,开凿了汉延渠、唐徕渠,调整了白马河、牛尾河、七里河等水系,这样水不会再淹没农田,而且还能灌溉农田呢。

之后他的治水范围就更广了,后来的宁夏治水,大都治水都是他的功绩。

我们还没说郭守敬最牛的呢,那就是——制造仪器。

他造了一台大明殿灯漏,依靠水滴的力量使它运转,他还把浑仪改进了十多项,成为了我国第一台大赤道仪—简仪。

他制造了轴承、圭表一系列奇妙的东西,和东汉的张衡不分伯仲呢。

这就是我们邢台人的骄傲,每个邢台人都以他为荣。

关于郭守敬的典故

关于郭守敬的典故

郭守敬(1231年-1316年)是中国元朝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他在天文学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最为人所知的是他的一项关于日食的预测。

据传说,郭守敬在元成宗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成功预测了一次日食。

当时,元成宗对他的预测能力颇为怀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于是,他向郭守敬提出了一个看似不可能回答的问题:如果你能够在十天内预测日食,我就信你。

郭守敬接受了挑战,他利用所学的天文知识和测算技术进行了精确的计算,并告诉皇帝十天后会有日食发生。

当第十天到来时,的确发生了一次完全的日食,皇帝因此对他的能力印象深刻,并对他的学识和技艺更加信任和推崇。

这个典故展现了郭守敬在天文学方面的卓越才能和他对日食等天文现象的准确预测能力。

他的贡献对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中国历史故事-如何评价元朝学者郭守敬?郭守敬有哪些成就和功绩?

中国历史故事-如何评价元朝学者郭守敬?郭守敬有哪些成就和功绩?

中国历史故事-如何评价元朝学者郭守敬?郭守敬有哪些成就和功绩?郭守敬生于公元1231年,去世于公元1316年,顺德邢台汉族人,字若思,是元朝官员,同时也是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以及水利专家。

郭守敬的一生基本都在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因为他孜孜不倦、刻苦钻研、勤奋实干,所以在天文学历法以及水利方面都有不小的成绩。

郭守敬自幼聪慧,小的时候跟随原本就是著名学者的郭荣身边学习,得到祖父真传,精通五经、算学、天文学、后来又拜师刘秉忠,在经学和天文学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但凡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学者,都要有耐得住寂寞的精神。

科学研究工作,需要非常严谨细心,郭守敬曾经主持编写授时历,进行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郭守敬是十三世纪末,十四世纪初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他的科学成果不仅仅是在中国,在世界历史上也是十分卓越的。

许衡曾经大肆夸赞郭守敬,毫不吝惜言语,言明大元有郭守敬是许衡之幸。

许衡:“天佑我元,似此人世岂易得?”元成宗也层级过夸赞:“郭太史神人也”齐履谦赞:“公以纯德实学为世师法,然其不可及者有三,一曰水利之学,二曰历数之学,三曰仪象制度之学。

”郭守敬本人的历史成就,最出众的在于天文学和水利工程方面。

特别是元朝著名的新历法《授时历》以及通惠河工程,是九年义务制教育中历史学科的知识。

至元十六年,在太史院工作的时候,上奏忽必烈,奏明想要重新编撰新历的想法。

大意也就说元朝统一中国,并且不断开疆扩土,现在的疆域比之以前的疆土已经大了许多。

不同的地区无论是日出日落以及昼夜长短都有所不同,所以旧的历法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国度了。

所以需要在全国范围内重新进行天文测算,编制全新的历法。

元世祖忽必烈接受了郭守敬的建议,并派监候官十四人分道而出,分别在二十七个地方进行天文观测。

这次测验由郭守敬全权负责,后世称之为“四海测验”。

在这场测验中,郭守敬亲自参与其中,跋涉数千里,力争减小误差。

在他的严格要求下,测定了夏至日的表影长度和昼、夜的时间长度;测出的北极出地高度平均误差只有0。

郭守敬自主创新的思想及其科技成就

郭守敬自主创新的思想及其科技成就

—————————————— 收稿日期:2007—06—12 作者简介:谢剑荣(1967—),女,河北辛集人,郭守敬纪念馆文博副研究员。

1郭守敬自主创新的思想及其科技成就谢剑荣(邢台郭守敬纪念馆,河北 邢台 054000)摘 要:本文从天文、水利、数学三个方面叙述了郭守敬的科技成就及发明创造,重点介绍了他的科技世界之最,并从其中剖析了郭守敬的自主创新思想的形成及对后世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郭守敬;创新思想;科技成就中图分类号:K8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6129(2007)05—0024—03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河北邢台人,元代杰出的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仪器仪表制造等四个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有二十多项发明创造遥遥领先于当时的世界水平,他的科技成就代表了中国传统科学的最高峰,其科技成就及其科技思想集中体现了郭守敬的自主创新精神。

一、更新旧的天文理念,实现科技为民 1.天文研究为百姓 郭守敬从小在家乡跟随其祖父郭荣观星测水,深知天文、天气的变化对农时、农业发展及对百姓生活的重要性。

1260年,郭守敬随张文谦行省彰德、大名等地时,看到长年兵乱,百姓所用计时仪器毁坏,耽误农时,于是铸造宝山漏,以供许多城市来计量时间,后来运至燕京灵台,以作全国标准计时之用。

郭守敬又制作了丸表、赤道式日晷、星晷定时仪、行漏、柜香漏与屏风香漏等一系列计时仪器。

值得一提的是大明殿灯漏,它是世界上第一台大型水力报时自鸣钟。

分为上下四层,人们可以从四个方位同时观看,第一层环布二十八星宿图案,用来表示日、月、星、辰,每天转动一周。

四个角上还分别刻着“敬授民时”字样,以纪念郭守敬编制《授时历》,授民于时的丰功伟业;第二层是报时机构,分别将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置于四门,依刻跳跃,并伴有铙声助威;第三层是显示时间的机构,时刻盘上一周站有48个小木人,手抱时刻牌,在四门轮流出来报时,下面站着的1个小木人,手指百刻盘,二者配合,显示出几时、几刻,相当于现在钟表的时针和分针;第四层是音响报时装置,四门分别蹲有1个小木人,一刻撞钟,二刻击鼓,三刻摇铃,四刻敲锣,准时报点,使人们可以根据各种乐器的不同声响来判断时间。

郭守敬治水成就及自主创新思想的当代借鉴

郭守敬治水成就及自主创新思想的当代借鉴

246郭守敬治水成就及自主创新思想的当代借鉴冯志华 河北省邢台市郭守敬纪念馆摘要:水利治理是我国从古至今最为重要的社会工程项目,从大禹治水到三峡大坝,水利治理工作一直是中华民族所肩负的重任。

水利治理不仅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且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

元朝著名科学家郭守敬,“习知水利,巧思绝人”[1],在水利方面做出了很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创举,为当前社会和谐发展,人们自主创新带来了深刻的思想启发。

本文将针对郭守敬治水成就进行系列地分析,其目的在于探究出郭守敬在治水领域的自主创新思想对我们当代人的借鉴。

关键词:郭守敬;治水;水利;自主创新郭守敬是我国元朝杰出的科学家,在天文、水利、数学、仪器仪表制造等方面有很多科技成就遥遥领先当时世界水平。

他在水利领域的真知卓识和治水创举,从元朝一直影响到我们现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科学发展等带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从我国古代先哲的身上,我们应该积极地学习他们优秀的精神和专业的素养,切实地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本文将针对郭守敬治水成就及自主创新思想的当代经验借鉴进行详细分析。

一、郭守敬治水成就概述郭守敬,字若思,元朝人士,在元朝曾经担任过都水少监、都水监(主管全国的水利工作)、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太史令等。

郭守敬毕生致力于科学事业,为元朝的发展与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元朝,在历经了政权割据,战火纷飞,生民涂炭的背景之下,在治国利民层面上的压力是很大的。

元朝是我国国土面积最大的时代,加上我国地质环境复杂、自然环境差异较大,想要切实地安抚百姓、维护社会稳定,科学治理国家,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郭守敬为了实现富国强民的目的,在水利方面做出了很多成就。

元人齐履谦在《知太史院事郭公行状》一文中说,郭守敬一生“前后条奏便宜凡二十余事,相治河渠泊堰大小数百余所”[2]。

他在弱冠之年,治理家乡水患,修复桥梁得到百姓的称赞。

1262年,他向忽必烈提出了“水利六事”[1],元世祖忽必烈听完后,感叹到“任事者如此人,不为素餐矣!”[1],当即任命郭守敬为提举诸路河渠,主管地方水利事务。

治水业绩江河长在——记元代水利专家郭守敬

治水业绩江河长在——记元代水利专家郭守敬

治水业绩江河长在———记元代水利专家郭守敬夏厚杨(黄河水利委员会机关工会) 郭守敬(1231~1316年),字若思,顺德(今河北邢台县)人,是中国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专家。

他在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治水方面的成就更为突出,在中国水利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郭守敬幼年便由祖父郭荣抚养,郭荣是邢州大儒,饱学之士,精通天文、数学和水利,对郭守敬的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郭荣的影响与教育下,郭守敬启蒙较早,勤奋好学。

为了进一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中统三年(1262年),祖父郭荣又将郭守敬送到自己的好友刘秉忠门下深造。

刘秉忠学识渊博,精通《易经》,深谙天文、水利、算术、律历等各种知识。

从此,郭守敬开始了一个全新、系统的学习,他聆听当代大儒教诲,刻苦学习天文、地理、律历、数学等方面科学知识。

初出茅庐郭守敬非常重视学以致用。

他认为,学来的知识不应用,束之高阁,不仅是一种浪费,也是一种空泛谈论的学风。

当时邢州城北的河流,泥沙漫流,淤塞河道,淹没了河中石桥,行路人只能涉水而过。

蒙哥汗八年(1251年),郭守敬参与河道修整工作,他认真考察现场,审度地形地貌,查看水流方向,进行精确计算,指明方位,挖出了完好的石桥遗物。

这项工程受到了时人的传颂,著名文学家元好问曾专门为此写了一篇《邢州新石桥记》,文中的“郭生”指的就是年轻的郭守敬。

他又命人疏浚河道,便利了交通,使周围几百亩农田得到灌溉,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的恢复。

这一工程,只征调了400名民工,利用冬季农闲的40天就完成了。

省时省工又效益显著,郭守敬一时名声大震,这一年他年仅20岁。

中统元年(1260年),刘秉忠的老朋友张文谦把郭守敬带到自己身边工作,让他在参加水利建设。

中统三年(1262年),时任中书左丞的张文谦推荐31岁的郭守敬主持水利,称赞他“习水利,巧思绝人”。

同年,郭守敬被张文谦引荐给了忽必烈。

忽必烈召见郭守敬,郭守敬针对当时存在已久的华北水患和漕运问题,提出六条建议:其一,中都旧漕河,东至通州,引玉泉水以通舟,岁可省雇车钱六万缗。

郭守敬天文学家的传记读后感

郭守敬天文学家的传记读后感

郭守敬天文学家的传记读后感郭守敬是中国明代的一位著名天文学家,他在天文学领域的贡献被广泛地称道。

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郭守敬的传记,感受颇多,特此分享我的读后感。

整本传记详尽地介绍了郭守敬的一生,从他年少时熟读经史到后来广泛涉猎天文学和数学领域,每一次他的成就都引发了我的敬佩。

郭守敬在天文学领域的贡献尤为显著,他研究出了多项与天文有关的理论,并将它们应用于实践。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发明了“浑仪”,这是一种精密的天文仪器,可以测量太阳、月亮和其他星体的位置和轨迹。

这项发明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对于后来的科学探索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在读这本传记的过程中,我深受郭守敬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染。

他在研究浑仪的过程中遭遇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但他从未放弃,一直努力不懈地追求突破。

这种执着和勇气是我所钦佩的,也是我希望自己能够学习的。

无论在何种领域,追求进步和突破都需要毅力和坚持,而郭守敬的故事为我树立了榜样。

除了郭守敬本人的故事,这本传记还介绍了他与其他天文学家的交流和合作。

从这些描写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合作和共享知识在科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郭守敬与其他学者的交流,使他能够借鉴他人的经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

这给我启示,无论在何种学科,学者们应该保持分享和合作的精神,共同推动科学的进步。

此外,这本传记也向我展示了郭守敬对天文学的热爱和崇高的职业道德。

他不仅致力于天文学的研究,还通过教学和培养后辈传承了他的知识和经验。

这种对学问和个人使命的奉献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也使我对他的崇敬之情更加深厚。

在读完这本传记后,我对郭守敬这位天文学家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他的研究成果和职业精神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我相信,通过了解和学习这样的先贤,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科学,同时也能够受到他们的激励与指导。

总而言之,读完郭守敬天文学家的传记,我深受震撼,并从中得到了很多启发。

他的执着精神、职业道德和科学贡献,都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郭守敬在水利建设上的贡献

郭守敬在水利建设上的贡献

郭守敬在水利建设上的贡献郭守敬,是中国近代水利工程技术及管理之先驱,他曾发挥巨大作用,积极开展水利建设活动,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郭守敬于1859年出生于清末的上海,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古典教育,他的父亲曾任上海外长,功勋赫赫,教导郭守能有广博的视野,加上郭守能有着非凡的智慧与才华,这让他很快就胜任英、法贸易公司的会计,但是,他更多的热衷于水利工程,因此,他第一次从政是任上海港口担任港口中心代理。

在任期间,郭守敬有了一个远大的梦想:打通我国长江流域的河流,推动中国的水利建设,以转变和改善中国经济及农业发展状况。

他当时想到一种新的港湾陆上联系,即将连接江、河、湖及海湾的航道,以及在山区的沟渠系统,这将改变中国水利的发展历史。

由于他的努力,有了道陆航沟四个元素的拼凑,也为中国水利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他的梦想,他终于被请为大清政府的水利专家,他受命负责督导长江上游16条河流的治理工作,在治理过程中,郭守敬从事了大量的实际工作。

他首先创建了一个科学实验室,把大量经济技术科学和水利土木工程结合在一起;然后,他对长江上游的16条河流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并且建立了控制水位的堤坝;此外,他还提出了一系列根据水利社会发展最佳状态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大规模的水资源开发;最后,他整合了多部门,形成了促进中国水利建设的“郭守敬式”政府机构,为水利建设落实总体规划和制定政策提供了帮助。

郭守敬的工作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发展,而且改变了中国社会模式,让中国更加繁荣富强。

在1903年,中国经济已经比英国发达了,而郭守敬的努力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郭守敬在水利建设上的贡献,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令人钦佩他对于中国水利建设的远见卓识与无私投入。

他是中国近代水利工程技术及管理之先驱,中国现代水利工程的奠基人,他给中国带来了许多财富和发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历史上对于前人的总结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例子

历史上对于前人的总结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例子

历史上对于前人的总结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例子史上著名的科学家都是怎么成功的?今天我们介绍的元朝科学家郭守敬告诉我们,要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在取长补短的基础上,再进行大胆探索创新。

元朝科学家郭守敬,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更敢于大胆探索创新。

下面就来说说郭守敬的科学成就与创造发明。

一.从小勤奋好学,年少初露锋芒郭守敬于金哀宗正大八年(1231年),出生在邢州的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

他的父亲早逝,由其祖父郭荣抚养成人。

郭荣是金、元之际一位颇有名望的学者。

在祖父的教养下,郭守敬从小勤奋好学,在少年时代就养成了很强的动手能力,并逐步精通五经、熟知天文与算学、擅长水利技术。

郭守敬15岁时,曾根据书上的一幅插图,用竹篾扎制出一架测天用的浑仪,而且还堆土做了一个土台阶,把竹制浑仪放在上面,进行天文观测。

他还曾根据北宋燕肃一幅拓印的石刻莲花漏图,弄清了这种可以保持漏壶水面稳定的、在当时颇为先进的计时仪器的工作原理。

忽必烈(即后来的元世祖)的重要谋士、学者刘秉忠精通经学和天文学,当时因守父丧,正在邢台西南的紫金山中结庐读书。

郭荣与刘秉忠交情好,便将少年郭守敬送到刘秉忠门下深造。

这让郭守敬获得了颇多的教益。

后来,朝廷发起了整治开挖水流河道的工作,并专门聘请郭守敬承担工程的规划设计。

他根据家传学问,再加上认真地调查勘测,很快就弄清了因战乱而破坏了的河道系统。

随后的疏浚整治工程,在郭守敬的指点之下,使蔓延的水泽各归故道,并一举挖出已被埋没了近30年的石桥遗物。

这项工程受到了当时人们的传颂。

年少的郭守敬就此初露锋芒。

二.注重调查、锲而不舍,水利工程成就显著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府(后称上都)即位,命张文谦到大名路(今河北大名一带)等地担任宣抚司的长官,郭守敬也跟随张文谦(刘秉忠被调忽必烈身边后,把郭守敬介绍给了张文谦)一同前往学习。

郭守敬所到之处,做了许多河道水利的调查勘测工作,为后来的水利工作开展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我国古代科学家追求真理献身科技的故事

我国古代科学家追求真理献身科技的故事

我国古代科学家追求真理献身科技的故事
我国古代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在追求真理和献身科技上作出了
巨大贡献。

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多是古代学者的代表,在古代学术界和文化中
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他们在各个领域中获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并且开
创了新的时代。

其中最有名的古代科学家之一就是郭守敬。

郭守敬是明朝时期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文学
家之一”。

他生于济南,在少年时就已经表现出了卓然的天文学天赋。

他的天文学成就最为突出,他提出的有关子午线上的反晷理论,对后
世的天文测量和纬度度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郭守敬一生十分富有成就,最有代表性的事迹是他制成了世界上
最早的“打星表”,该表能够准确地预测天象。

为了研究天文学和制
作打星表,他花费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在实际观测和计算上。

因此,
他对天文学的研究贡献突出。

类似的,我国古代还有很多奉献于科技的科学家,他们用自己的
勤奋和才智探索世界真理,促进了人类的科学发展。

他们的传奇故事,将永远激励着人们前行的道路。

郭守敬是谁_郭守敬生平简介

郭守敬是谁_郭守敬生平简介

郭守敬是谁_郭守敬生平简介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汉族,顺德府邢台县(今河北邢台市邢台县)人。

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郭守敬是谁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郭守敬是谁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汉族,顺德府邢台县(今河北邢台市邢台县)人。

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早年师从刘秉忠、张文谦,官至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世称“郭太史”。

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

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种天文历法著作。

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订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

为修订历法,郭守敬还改制、发明了简仪、高表等十二种新仪器。

至元元年(1264年),郭守敬奉命修浚西夏境内的古渠,更立闸堰,使当地农田得到灌溉。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郭守敬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耗时一年,完成了全部工程,定名通惠河,发展了南北交通和漕运事业。

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以郭守敬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

1977年3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 。

1262年,郭守敬在老师张文谦的引荐下,做了元廷,从事水利工作。

1265年被元世祖提拔为都水少监(水利部副部长),之后又陆续升迁都水监和工部郎中。

这段时期,郭守敬对黄河中游地区的大小河渠进行了整治,农田水利和水路交通得到极大发展,深受百姓爱戴。

1280年,《授时历》编制完成。

1286年,郭守敬升任太史令,主持太史院的一切事务。

1291年,郭守敬主持了通惠河的修建工程。

1316年,为国家呕心沥血60多年的郭守敬去世,享年86岁。

郭守敬生平简介1262年,郭守敬在老师张文谦的引荐下,做了元廷,从事水利工作,并多次参加华北水道的建设。

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生平简介

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生平简介

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生平简介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汉族。

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早年师从刘秉忠、张文谦,官至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世称“郭太史”。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郭守敬简介郭守敬字若思,汉族,他是元朝人吗,他也是元朝有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他出生于1231年生于顺德府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县)。

而且郭守敬的祖父也是一位在金元之际非常有名的学者,他的名字是郭荣。

郭守敬自幼就继承了郭家的传统,对五经方面是熟悉的,熟知天文、算学,擅长水利技术。

郭守敬曾师从刘秉忠。

他的老师非常精通经学和天文学,郭守敬从他的老师那里得到了非常大的教导,也在天文学方面是非常精通的。

后来他的师父刘秉忠被忽必烈召回去了之后他被推荐给了张文谦,后来郭守敬慢慢的升职,之后就变成了大名路宣抚司的长官。

其实郭守敬在水利方面也有着很大的造诣,因为在他面见忽必烈的时候,他就曾经对忽必烈提出了水利方面的建议,后来就被任命为提举诸路河渠。

他后来升上了工部侍郎,因为他对元朝的水利治理方面有着很大的贡献。

在郭守敬治理水利时就跟王恂一起提出了“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这段主张。

“四海测验”也是在郭守敬和王恂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

最后在王恂任王恂任太史令,郭守敬任同知太史院事的基础上,最后还是在郭守敬的代理下最终完成了《授时历》。

王恂趋势了之后,郭守敬最后全面接管了太史院,也推出了《立成》《推步》等著作。

在大德7年时朝廷下了诏书,但凡年满70周岁的官员都可以退休了,但是王恂肩负重任朝廷就不让他退休。

最后郭守敬还是去世了,因为朝廷越到后面越不好,导致郭守敬晚年生活的很沉寂。

郭守敬发明了什么郭守敬是元朝非常著名的水利专家、天文学家,他自幼被祖父教导,在祖父的谆谆教诲下熟读了五经和天文、算术还有水利技术等知识。

郭守敬做为一名非常有名的发明家,为后人们做了非常的大的科技贡献,那么郭守敬究竟发明了些什么呢?因为郭守敬的老师是非常出名的刘秉忠,但是刘秉忠被忽必烈调入了朝廷,就将郭守敬举荐给了张文谦,左丞相是张文谦,他将郭守敬推荐到了忽必烈那里,在面见忽必烈的时候他提出了很多有利于元朝的水利方面的改善,提出了六条建议,最后被任命为提举诸路河渠。

郭守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方面有哪些方面

郭守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方面有哪些方面

郭守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方面有哪些方面
郭守敬最主要的功绩在天文学、地理学、水利学、数学、光学这五个方面。

郭守敬是元朝水利工程专家、天文学家、数学家,主要作品有《立成》、《推步》等十四种天文历法著作,他还制订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时历》。

郭守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方面
郭守敬的主要贡献在光学、地理学、水利学、天文学、数学这五个方面。

郭守敬在创造的景符、仰仪等天文仪器中反复运用了针孔成象原理,这在中国光学史上也是比较突出的成就,体现了中国古代较高的光学知识应用能力。

郭守敬曾提出,以海平面作为基准,比较大都(今北京)和汴梁(今河南开封)两地地形高下之差,这是地理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海拔”的创始。

郭守敬治水成功的经验有很多,在治水过程中,始终贯彻灌溉、防洪、漕运三位一体的指导思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他运用自己改造、创造的天文仪器,进行了许多精密的天文观测,从而使《授时历》的编制有了可靠的观测基础。

郭守敬参与制定的《授时历》除了在天文数据上的进步之外,在计算方法方面也有重大的创造和革新。

郭守敬是哪个朝代的人
郭守敬,邢台人,元代大科学家。

他以毕生精力在天文、水利、数学、测绘,以及仪器仪表制造等方面创造了许多奇迹。

该剧以宋末元初的历史为背景,以郭守敬丰富传奇的人生经历为主线,全景式的再现郭守敬在复杂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环境中,历尽艰险,呕心沥血,在科学事业孜孜探索、为民造福的坎坷一生。

全剧再现了暗入常乐寺、天宁寺出家、紫金山求学、临安城失意、大名府遇友、研制莲花漏、金殿陈六事、引水瓮山泊、巧治西夏水、西探黄河源、建造观星台、编制《授时历》、引水金口河、开挖金水河、四改浑天仪、疏通通惠河等传奇故事。

读《郭守敬》有感

读《郭守敬》有感

读《郭守敬》有感连年战乱和蒙古奴隶统治下黑暗恐怖的元代初期,凭借良好的科学和传统文化教育,郭守敬成长为一代科学巨匠。

他主持编撰的《授时历》比西方同等精度的历法早了300多年。

冒着被杀的风险,大胆发布关于宇宙的天文理论,比布鲁诺早了300年!我学历史课本只知道郭守敬是元朝著名科学家,前几天,妈妈从图书馆给我借来了《郭守敬》这本书,我下定决心要精读。

连续3天挑灯夜读,今天终于读完了。

我不仅知道了天文、水利、机械等知识,还对郭守敬这位天文巨星的伟大人格有了深入的了解。

这本书是中国古代科学家郭守敬的完全成长纪实,记述了他三岁丧父母,17岁制成莲花漏、浑天仪,18岁完成邢州山脉治水,被忽必烈誉为巧思绝人的郭守敬的非凡人生。

他在入朝为官前后,曾几次遭暗杀,所幸有惊无险,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化解了一次次危机。

他经过仔细观察和运算,编撰出我国历史上实行最久的历法——《授时历》,并在天文、水利和机械制造等方面,创造了16项世界第一!我佩服也尊敬他,不仅只是因为他是一位著名科学家,还因为他的以德报怨以及捍卫真理。

他进城入宫后,国家首富阿合马和他的侄子乌巴托以及当时的帝师八思巴几次除掉郭守敬,有的是直接派出杀手,有的陷害,两次将郭守敬打了天牢,但是郭守敬却帮阿合马等人说。

忽必烈让郭守敬和王恂共同修历,王恂临死之前告诉他一定不要写“宇无极,宙无限,天如鸡子,地如蛋黄”和“吉利可汗百年寿辰会出现日全食现象”这两句话,因为当时连忽必烈都迷信天圆地方,并受帝师八思巴的影响,认为“宇无极,宙无限,天如鸡子,地如蛋黄”就是颠覆皇权和神道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所以写了这句话就应该是必死无疑了,何况当时人们都认为日全食是天狗吃太阳,是不敬行为,本来就不想看到,何况还是在吉利可汗百年寿辰时发生,忽必烈肯定是忍无可忍。

但是郭守敬就是那么的倔强,不走弯路,还是写上了那两句话,于是忽必烈将他打入天牢,在处死他那天,正是吉利可汗百年寿辰,忽必烈亲眼所见有日全食,郭守敬又告诉忽必烈日食乃天体运转的自然现象,黑暗过去,太阳会更加明亮,忽必烈终于赦免了郭守敬,并答应他不更改那句话了。

为后代人们做了非常大科技贡献的郭守敬,发明了什么?

为后代人们做了非常大科技贡献的郭守敬,发明了什么?

为后代人们做了非常大科技贡献的郭守敬,发明了什么?郭守敬(1231-1316),中国元代著名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

发明了高表、景符、简仪、仰仪、正方案等10多种天文仪器.组织了规模空前的天文大地测量工作,编算和制订了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授时历》。

古代中国人对世界天文学的贡献很多。

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三句话:卓越不凡的古典天文仪器,不断更新的古代天文历法,丰富而系统的古代天象记录。

一、卓越不凡的古典天文仪器距今3000 多年前,中国最古老的天文仪器圭表就已诞生。

它一般由直立放置的高8尺的表和沿正南北方向水平放置的圭构成。

冬至日正午时,表在圭面上的日影最长,利用这点可以精确确定冬至日。

将某年的冬至日与上千年前的冬至日比较,以相隔的日数除以年数,可以获得十分精确的回归年长度。

古代的天球仪,装有齿轮,由动力装置驱动每天旋转一周;下层前部是报时机构,有巧妙的木偶小人出入报时,后部是水力驱动机构。

水运仪象台的驱动机构有一个直径约3米的大枢轮,上面有等间距的36个水斗。

漏壶中漏出的水注人水斗,注满后枢轮转动,枢轮顶部的擒纵装置控制它一次只能转过一个水斗,让新的空水斗继续注水,从而形成等间隙转动。

枢轮转动带动贯通上中下三层的传动轴,使各部分同步运转。

金兵攻入北宋都城后,水运仪象台被损坏再也未能修复。

到了元代初期,郭守敬研制出高4丈的高表和很长的圭面。

为使太阳照射高表顶端的横梁影子清晰可见,他又发明了景符(一个装在坐架上可移动的中间有小孔的铜叶),利用针孔成像原理能把横梁平分太阳像的影子留在圭面上,从而能精确定出中午时太阳的地平高度。

利用这种高表、景符的原理,郭守敬还建成了留存至今的登封测景台。

除高表、景符外,郭守敬还发明了简仪等多种天文仪器。

简仪有上下两套环圈,分别是赤道经玮仪和地平经纬仪,另外还有一个测量时间的日晷。

每个环的一侧都设有使用肉眼瞄准天体的装置,由两位观测者在夜晚观测同一颗星,便可立即测得它的赤道坐标和地平坐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评价元朝学者郭守敬?郭守敬有哪些
成就和功绩?
郭守敬生于公元1231年,去世于公元1316年,顺德邢台汉族人,字若思,是元朝官员,同时也是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以及水利专家。

郭守敬的一生基本都在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因为他孜孜不倦、刻苦钻研、勤奋实干,所以在天文学历法以及水利方面都有不小的成绩。

郭守敬自幼聪慧,小的时候跟随原本就是著名学者的郭荣身边学习,得到祖父真传,精通五经、算学、天文学、后来又拜师刘秉忠,在经学和天文学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但凡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学者,都要有耐得住寂寞的精神。

科学研究工作,需要非常严谨细心,郭守敬曾经主持编写授时历,进行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郭守敬是十三世纪末,十四世纪初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他的科学成果不仅仅是在中国,在世界历史上也是十分卓越的。

许衡曾经大肆夸赞郭守敬,毫不吝惜言语,言明大元有郭守敬是许衡之幸。

许衡:天佑我元,似此人世岂易得?
元成宗也层级过夸赞:郭太史神人也
齐履谦赞:公以纯德实学为世师法,然其不可及者有三,一曰水利之学,二曰历数之学,三曰仪象制度之学。

郭守敬本人的历史成就,最出众的在于天文学和水利工程方面。

特别是元朝著名的新历法《授时历》以及通惠河工程,是九年义务制教育中历史学科的知识。

至元十六年,在太史院工作的时候,上奏忽必烈,奏明想要重新编撰新历的想法。

大意也就说元朝统一中国,并且不断开疆扩土,现在的疆域比之以前的疆土已经大了许多。

不同的地区无论是日出日落以及昼夜长短都有所不同,所以旧的历法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国度了。

所以需要在全国范围内重新进行天文测算,编制全新的历法。

元世祖忽必烈接受了郭守敬的建议,并派监候官十四人分道而出,分别在二十七个地方进行天文观测。

这次测验由郭守敬全权负责,后世称之为四海测验。

在这场测验中,郭守敬亲自参与其中,跋涉数千里,力争减小误差。

在他的严格要求下,测定了夏至日的表影长度和昼、夜的时间长度;测出的北极出地高度平均误差只有0。

35;新测二十八宿距度,平均误差还不到5;测定了黄赤交角新值,误差仅1多;取回归年长度为365。

2425日。

令人惊艳的是,郭守敬几百年前主持的侧颜工作,与今日通行的公历值完全一致。

完成四海测验之后,郭守敬又参考查找了大约有一千多年的天文资料,演算了七十多种历法,互相印证,得到最正确的答案,最终编成了《授时历》。

郭守敬晚年之时任督水监,从事水利工程建设。

在此期间,元朝没你那都会从南方调运许多粮食到大都。

但是依据的水利设施,只有隋朝开建的大运河。

大运河的终点只在通县,要将粮食运送到大都,只能靠陆路运输,消耗很大。

为了解决南北运粮问题,他建议至通县开挖一条新运河和大运河相连,使得粮食能由水路直运北京。

郭守敬所主持开凿的运河,就是由北京至通县的通惠河。

通惠河通行后,从南方运粮可直达北京,对发展南北交通和漕运事业起了很大的作用。

除了通惠河这个工程,早年郭守敬还曾经修缮了西夏一带,长达四百余里的唐来渠和长达二百五十余里的汉延渠以及正渠十余条、大小支渠六十八条。

对当地的农业发展和经济恢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郭守敬还创造和设计了,包括简仪、高表、候极仪、玲珑仪、、立运仪、杨懿、窥几、日月食仪以及星晷定时仪等12种仪器,为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