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一、单元目标1.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单元教学内容1.课文:《狐假虎威》、《狐狸和葡萄》、《小松鼠找花生》2.读写训练:观察日记、看图写话3.口语交际:讲述自己经历过的事情4.写作训练:编写童话故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生字词的认识和掌握,课文内容的理解,观察日记和看图写话的写作。
2.教学难点:观察日记和看图写话的写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过程1.第一课时:《狐假虎威》(1)导入新课:讲述一个关于狐狸和虎的故事,引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3)课堂讨论:分析课文内容,理解狐假虎威的含义。
(4)巩固练习:用生字词造句,巩固生字词。
(5)课后作业: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第二课时:《狐狸和葡萄》(1)导入新课:讲述一个关于狐狸和葡萄的故事,引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3)课堂讨论:分析课文内容,理解狐狸得不到葡萄的原因。
(4)巩固练习:用生字词造句,巩固生字词。
(5)课后作业: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第三课时:《小松鼠找花生》(1)导入新课:讲述一个关于小松鼠找花生的故事,引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3)课堂讨论: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小松鼠找不到花生的原因。
(4)巩固练习:用生字词造句,巩固生字词。
(5)课后作业: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第四课时:观察日记(1)导入新课: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过的事物,引发学生兴趣。
(2)课堂讨论:讲解观察日记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3)实践练习:让学生写一篇观察日记。
(4)课后作业:修改观察日记,提高写作水平。
5.第五课时:看图写话(1)导入新课:展示一幅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课堂讨论:讲解看图写话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教案:认识汉字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教案:认识汉字。
第一节:认字渐进1、观看课文,认识新字。
在这一环节,教师应该重点引导学生认识新字,理解每个字的含义和用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声音、笔画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记忆新词汇。
2、听写、认读、默写汉字。
在这一步骤中,教师可以通过听写、认读和默写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的构成和用法,提高认字能力。
第二节:认字规律1、听、看汉字的故事。
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的故事或歌曲,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理解字的含义和用法,轻松地记忆新词汇。
2、认识三个部首。
在这一步骤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三个基本部首,比如说,心、土和木,这些部首在许多国字中都有重要作用,值得学生们好好掌握。
3、连词成句。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将新字汇编成句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字能力,加强词汇运用能力。
第三节:认字技巧1、识字技巧练习。
在这一步骤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识字技巧,比如说看字形、找规律等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汉字,并且提高词汇应用的能力。
2、三字经。
在这一步骤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背诵中国传统的三字经,通过这些经典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理解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3、改变汉字顺序造句。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汉字顺序来组成新的句子,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的组合方法,提高词汇应用能力。
通过以上步骤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认识汉字,还可以加强词汇应用能力,从而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帮助他们认识汉字的同时,给予他们足够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更好地掌握汉字。
2023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配套教案新人教版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看图讲故事”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看图讲故事”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看图讲故事”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看图讲故事”知识的掌握情况。
-故事吸引力:情节、角色、对话等
④交际能力
-尊重他人:良好的交际态度
-积极参与:积极的交际技巧
⑤创造性与想象力
-独特观点: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创造性表达:灵活运用想象力
⑥文化传承与理解
-理解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文化认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互动交流情况。评价学生对“看图讲故事”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讲述故事时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通过“看图讲故事”的口语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体包括:
1.语言建构与运用:使学生能够观察图片,运用已学的词汇和句子结构,清晰、连贯、生动地讲述故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观察、分析、想象和创造,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时钟的基本构造,了解时分秒针的区别。
2. 通过时钟的讲解和指导,掌握小时、分钟、秒钟的概念。
3. 学习和掌握校准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读取和设置时钟。
教学重点:掌握小时、分钟、秒钟的概念,学习和掌握校准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地读取和设置时钟。
教学准备:1. 电子钟或机械时钟。
2. 小黑板或白板,彩色粉笔。
3. 学习时钟读法的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首先,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钟面,然后询问学生时钟的常识,例如:时针,分针和秒针的区别。
2. 分享一个小故事:“爸爸把电子钟放在墙上,妈妈半夜醒了过来,想知道几点了,她推开被子走到电子钟旁边,看着电子钟,不好意思地说了声:醒了一夜,原来才八点哦!”3. 教师可以逐一介绍小时、分钟、秒钟的概念,并与学生们进行互动交流,例如:如何区分小时和分钟,分钟和秒钟等?二、讲解时钟的基本构造1. 小时钟:它有时针、分针和钟面构成。
当时针走到12的时候,表示24小时已经过去了一半。
它的刻度从1到12。
2. 分钟钟:它是由时钟和分钟构成的。
分钟从0到59,共有60个数字。
3. 秒钟:秒针走的速度很快,它每秒钟转动一次。
学生可以试着数两秒钟,看看秒针走的有多神奇!三、学习和掌握校准方法1. 时间校准方法:电子钟的校准方法很简单,只需要按照说明书上的步骤来就可以了。
如果是机械表,则需要手动调整时针。
2. 读取方法:小时钟、分钟钟和秒钟可以通过简单的示范让学生掌握读取的方法,然后请他们进行练习。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记忆力。
四、学生练习1. 教师可以拿出一些时钟卡片,然后请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时间设置相应的时间。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帮助和指导,以帮助学生克服遇到的困难。
2. 如果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时间的读取和设置方法,你可以让他们自由地写下一些时间数字,让其他同学猜测时间。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第1课时认识时间(一)【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90页例1。
【学习目标】1.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1时=60分。
2.结合直观演示和操作,会读写几时半。
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学习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1时=60分。
【学习难点】会读写几时半。
【学习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游戏引入,感知关系(1)“报数”游戏。
游戏规则:请12名同学站在讲台上,先1个、1个地报数,台下同学记录最后一名同学报到几;再5个、5个地报数,台下同学记录最后一名同学报到几。
(2)全班同学分组参与游戏。
(3)师生小结游戏中数的规律。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介绍:今天我们的课堂上也有12个数字朋友,同时它们也和60这个数有关系。
(2)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请学生尝试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介绍自己的想法。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观察体验,活动探究。
1.认识1分、几分。
(1)认识钟面。
①仔细观察钟面学具,同桌互相说一说钟面上有些什么?②数一数钟面上的大格。
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钟面上的小格。
(2)认识1分。
①钟面上分针走一小格(课件聚焦钟面上的小格)是什么意思?②让学生在钟面学具上拨出1分,同桌互查。
(3)认识几分。
①分针在钟面上走2个小格的时间是几分?3小格、4小格呢?②(课件演示)分针从刻度12走到了刻度1,经过了几分?为什么?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或算一算,看看分针在钟面上从刻度12走过钟面上的每一个刻度数,各经过了几分。
④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
⑤教师课件演示分针从刻度12依次指向1、2、3、4等刻度,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快速记忆每个刻度数字表示几分。
⑥记忆游戏:同桌两人一人拨动分针到不同刻度数,另一人回答各是几分,可以交换进行。
2.认识时、分的关系。
(1)师生拿起钟面,将时间拨到12时,观察这时时针、分针分别在什么位置。
教师再拨到12:30。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七单元教案2023文案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七单元教案2023文案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七单元教案2023文案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对已学的口诀进行整理,理解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巩固乘法口诀。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习整理口诀的方法,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发现规律的快乐,感受乘法口诀的魅力教学重点:对已学的口诀进行整理,理解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巩固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观察、交流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师: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乘法知识的知识生:我们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师:你们对1—9的乘法口诀掌握的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将来把我们学习的知识加以整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找出乘数是3的乘法算式。
教师出示乘法算式2—9的卡片,将找出来的算式填入下面表格当中。
乘数 1 2乘数 2 3积2、找出算式中积是18的乘法算式。
(1)同桌之间互相合作,找出积是18的乘法算式。
(2)汇报,交流。
3×6=18 2×9=186×3=18 3×6=183、制作乘法口诀表。
× 1 2 3 4 5 6 7 8 91 1×1 8×12 2×2 7×23 6×34 2×4 9×45 3×5 5×56 4×67 2×7 7×7 9×78 5×89 3×9 4×8 6×9 8×9(1)学生险独立完成,有可能的学生交流合作后可填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汇报交流。
整理时想一想,把哪些算式排在一起,为什么这样排经过系统整理,把乘法表填完整。
根据前面学习的1—9的乘法口诀,可以计算出每一横行上的数与每一竖行上的数相乘的积,写出算式。
2024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2024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绘的美好画面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秋天的雨》、《小松鼠找花生》、《松鼠和松鸡》2.课外阅读:《秋天的童话》、《秋天的树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课外阅读的拓展。
2.教学难点:学生对生字词的灵活运用,课文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秋天的雨》1.导入新课a.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秋天有哪些特点吗?2.学习课文a.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b.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c.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3.课堂讨论a.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小动物们是如何感受秋天的?4.作业布置a.家庭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生字词。
b.课外作业:观察秋天的变化,写一篇小作文。
第二课时:《小松鼠找花生》1.导入新课a.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小松鼠吗?它有什么特点?2.学习课文a.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b.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c.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3.课堂讨论a.教师提问:小松鼠为什么找不到花生?4.作业布置a.家庭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生字词。
b.课外作业:以“小松鼠找花生”为题,编写一个故事。
第三课时:《松鼠和松鸡》1.导入新课a.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松鼠和松鸡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学习课文a.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b.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c.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3.课堂讨论a.教师提问:松鼠和松鸡为什么成了好朋友?4.作业布置a.家庭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生字词。
b.课外作业:以“松鼠和松鸡”为题,编写一个故事。
第四课时:课外阅读1.导入新课a.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阅读吗?阅读可以让我们了解更多的知识。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7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7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精品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7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图片,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除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数学概念,并能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
但是,他们对除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容易将其与减法混淆。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例,让学生清晰地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
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除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实物、操作材料。
学具:每人一份操作材料。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分食物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食物平均分给小动物。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出除法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除法的运算过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发现除法的运算规律。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明确除法的意义和基本运算方法。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用操作材料进行除法运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纠正操作错误。
4. 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是否掌握了除法的运算方法。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单元学习目标:1、经历一系列的分物活动,体会平均分的意义,积累分物经验。
2、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除法意义,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各部分名称,能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意义,能解决与倍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感受除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单元教学重点: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除法意义,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各部分名称,能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意义,能解决与倍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除法意义,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各部分名称,能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单元学时:教学过程:分物游戏7—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的活动,体会在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着重理解“平均分”,为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目标:注重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教学难点: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每人20个圆片或者小棒。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1、谈话: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摘桃子,俩人合作摘了8个桃子,回来后,开始分桃子。
2、板书课题二、问题探究1、同学们帮他们想一想,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吃几个好呢?(猴哥哥吃几个?猴弟弟吃几个?)2、磁性黑板并贴上8个桃子图片。
师听汇报后根据学生说的板书:3、评价:同学们的分法都有道理,日常生活中我们分东西时常会碰到分得一样多和不一样多的事物。
刚才分的这几种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公平呢?板书:同样多4、请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指导。
部编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七单
元教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的词汇:"夹子"、"正确的";
2. 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正确的使用夹子的方法";
3. 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夹子。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夹子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夹子。
教学准备
夹子、各种纸片、胶带、大头针、挂钩等物品。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 教师出示各种不同的夹子,让学生谈谈自己平时使用夹子的经验。
2. 询问学生夹子的种类、大小、用途等等,以此为过渡,引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讲解(15分钟)
1. 出示正确使用夹子的方法,结合实物讲解:夹子的使用方法(尽量使用小夹子)、轻轻一夹不错过、夹的位置要合适。
2. 让学生观察老师展示的夹子使用方法,并自己拿起夹子进行模仿。
练(25分钟)
1. 学生使用所准备的纸片等物品自己制作小礼品,并使用夹子进行固定,以此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2. 学生互相交换礼品进行使用夹子进行固定,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展示(5分钟)
1. 学生进行小礼品展示,并进行夹子的使用展示。
2. 教师进行点评评价。
提高(5分钟)
1. 教师对夹子常见误用进行提醒。
2. 带领学生注意价值珍惜,合理使用夹子。
教学后记
本节课情感体验丰富,带有生活实践意义,学生受益匪浅。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 青岛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能正确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勇于尝试等。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加强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新课(1)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引导学生观察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总结计算规律,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
(2)两位数的减法运算引导学生观察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总结计算规律,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
(3)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引导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解决实际问题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定期检测:进行阶段性的检测,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
3. 加强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4.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6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6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6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1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以及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在课的开场,我让学生进展两道计算练习:561+325= 37+25=通过学生的计算与交流,稳固了竖式计算中一样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的方法,同时也复习了以前所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这样的复习既稳固了旧知又为新知作铺垫。
在新课教学中,我还是利用前面的图书馆借书的情况统计表这个题材,根据各个年级的借书情况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列出进位加的算式后,我让学生尝试先独立计算,因为在笔算两位数加法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个位上数相加满10要想十位进1的方法,因才在解决问题时,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做题,在交流算法时,提出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十位上的8+4=12,该怎么办?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在教学试一试时,虽然在计算中连续进位的难度对学生来说比拟高,但遵循的是一样的运算方法,我还是让学生先独立考虑计算,再同桌交流。
交流时,我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十位上哪几个数相加,得多少,你是怎样处理的?每道题目加的顺序时怎样的?为什么从个位加起?通过这些提问,使学生在充分理解的根底上完成对加法技能的掌握,同时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学生计算出结果后提出“计算的对不对呢”这个问题引出学生验算的需要,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验算方法进展验算,进一步进步计算正确率。
然后及时引导学生比拟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异同,从而更好的稳固了用竖式计算的注意点,同时强调“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在习题的练习时,我安排了竖式计算、改错,还有解决问题。
竖式计算中学生计算速度比拟慢,改错题中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很快发现错误原因,再进展改正。
在练习的最后安排了填方框里的数,但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来得及完成。
本节课通过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络,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自己探究计算方法,总结规律,解决问题,使学生较轻松的掌握了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精选全文
继续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生回答老师提问
认识分针
1、出示钟:哪根是分针?
2、观察分针与时秒针的比赛,你能发现什么?
3、学生交流:1时=()分
4、在什么地方还见过分?
学生讨论
1.指名学生汇报。
2.统计数据。
3.完成练习。
实际应用
1、在()里添上时、分
(1)夏天午睡大约1()
(2)小芳吃饭大约要25()
(3)脉搏跳180次用了3()
达标训练
1、妈妈早上8时上班,到中午12时下班,爸爸上午工作了几小时?
2、中午有1个小时的时间,你做一些什么?
学生练习
课堂小结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布置作业
完成配套的1.2.3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 题
认识几时几分
主备人
孙延军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
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第 七 单 元 认识时间
单元
教材
分析
使学生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让学生经历1时、1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单元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汇报
基本练习
1.钟面上共有( )大格。共有( )小格?分针走一大格是( ),时针走一大格是( )。
2、1小时=( )分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的概要
本文主要介绍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等方面,旨在帮助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该单元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1.学会使用简单的文言词语描述事物。
2.听懂看懂简单的文言文。
3.感受古代人们的文化传承,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4.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技能,增强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使用简单的文言词语来描述事物,通过听、读、写、说、感受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能够渐渐地适应文言文的古老的语言形式和词汇特点,同时通过阅读简单的文言文来感受古代人们的思想文化,在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易于理解并接受文言文的语言形式和词汇特点,在这方面,需要教师深入探究文言文的语言形式和特点,更好地引导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和认识,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讲解和练习,帮助他们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文言文的简单理解,学习使用简单的文言词语描述事物。
2.教师通过对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搭配、成语等进行讲解和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阅读语言特点。
3.教师可以以讲授、讲解、解析、举例等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4.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适当的情境教学和课外拓展,通过参观古建筑、古迹等,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可以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传承:了解古代大臣王安石的事迹,了解他为人所称颂的为民服务、勇于改革等品质,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2.学习文言词汇:学习使用简单的文言词汇描述事物,理解文言文的语言形式和词汇特点。
3.阅读文言文:通过阅读简单的文言文,感受古代人们的思想和文化,锻炼文言文阅读能力。
人教版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18《狐假虎威》教学目标:1、学会1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体会寓意,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难点:揭示寓意。
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就已经学过寓言了,谁来说说什么是寓言?找学生说,出示课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关于狐狸和老虎的寓言故事:他们俩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2.板书课题:“狐假虎威”领读课题。
问:“假”有几个读音?(两个读音:jiǎ、jià)在这里应读jiǎ,为什么这样读,是什么意思呢,这就需要大家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了,大家加油啊!二、初读课文:1.标出自然段。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同时思考:课文讲的是什么事?假(假如)(假设)威(威风)(威力)寻(寻找)(寻人)扑(扑向)(扑倒)转(转动)(转轮)扯(扯开)(扯断)嗓(嗓音)(嗓门)派(派人)(门派)抗(对抗)(反抗)爪(鸡爪)(爪子)趟(一趟)(赶趟)猪(小猪)(母猪)纳(容纳)(收纳)闷(闷闷不乐)(纳闷)受(接受)(受到)骗(骗人)(骗子)借(借钱)(借书)3.再读课文,思考:“假”可能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猜到是“借”的意思。
)4.为什么你确定是“借”,让学生结合故事内容谈理由:5.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
6.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
查字典确定“假”的意思(板书:借。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虎之威”(1)出示练习:你觉得狐狸是一只()的狐狸,老虎是一只()的老虎。
那谁厉害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结合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思考:究竟是狐狸厉害还是老虎厉害,说说你的意见。
(窜,逃窜;扑,拍打;窜说明狐狸本来是很害怕老虎的,想很快逃走。
“扑”时间短,动作快,说明老虎是很厉害的。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七单元《大海摇篮》人音版(简谱)(2023秋)
4.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集体合唱能力。
具体内容包括:
1.简谱学习:C调,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的运用。
2.歌曲学唱:《大海摇篮》,注意音准、音色和节奏的掌握。
3.大海知识分享:大海的特点、生物和环境保护。
4.合唱练习:分声部合唱《大海摇篮》,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在简谱知识讲解部分,虽然我尽力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的掌握不够熟练。这可能是因为我讲解得不够细致,或者是对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估计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在歌曲学唱环节,大部分学生能够跟上节奏,但音准方面还有待提高。我意识到,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音准的掌握确实是一个难点。因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专门的音准训练,帮助学生提高音准。
举例:通过示范、跟唱等方式,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旋律,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3)合唱能力的培养:学会分声部合唱,注重团队协作,提高集体合唱效果。
举例: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分别练习合唱《大海摇篮》,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声部协调。
2.教学难点
(1)简谱节奏的掌握: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的节奏感可能较为困难。
(1)简谱知识的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简谱的认识与运用,包括音高、音长和简单节奏的识别。如C调中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的时值及运用,这是学生需重点掌握的知识。
举例:歌曲《大海摇篮》中的某一片段,指导学生准确识别并演唱出相应的简谱。
(2)歌曲《大海摇篮》的学唱:重点在于音准、音色和节奏的准确掌握,以及情感的表达。
合唱环节中,学生们在声部协调方面存在一定困难。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合唱的概念还不太了解,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倾听和配合。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是学生语言学习的起点,特别是在二年级上册的第七单元,教师往往着重教授孩子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这不仅是因为口语是交流的基础,而且特别重要的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有益于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语言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包括口语表达的必备元素、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和家长的互动。
一、口语表达的必备元素要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口语表达的必备元素。
根据口语表达的目的和场合,口语表达的最佳方式会有所不同。
但是在任何场合和目的下,良好的口语表达具有以下几个必备的元素:1.语音语调:语音和语调是口语表达中最基础的要素,它们表达了词汇和句法之外更深层次的信息。
良好的语音语调和准确的语调使用可以加强口语表达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2.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指清晰、准确、简明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口语表达中,表达能力是最基础的能力之一,因为语言交流的关键在于清楚地传递信息。
3.用词准确:用词准确是指选用恰当的词汇,而不是使用生硬的或者不当的表达方式。
好的口语表达应该讲究用词准确,尽可能地避免使用流行语、网络用语等会引起误解的语言。
4.语法正确:在口语表达中,良好的语法正确可以保证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性。
因此,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和句型。
二、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在教学中,老师应该采用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口语教学方法和技巧:1.口语练习: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频繁组织学生进行口语练习。
例如,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模拟真实场景下的对话,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2.讲解口语技巧: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一些口语技巧,例如正确的发音、口语使用注意事项等。
3.磨练发音:语音语调在口语表达中至关重要,因此,老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磨练发音,例如音标训练、口语模仿等。
4.情境教学:语言的学习应紧密联系到实际的情境中,因此,老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例如在户外散步时讲解周围的事物,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学习口语表达。
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大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单元选自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内容包括《风》、《水的声音》、《大自然的语言》三篇课文。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各种声音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口头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仿、体验等方法,让学生学会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口头表达。
2. 教学重点: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卡片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教师进行点评与指导。
3. 精讲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观察并模仿大自然中的声音,进行课堂展示。
5.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进行讲解与指导。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语言风水的声音2. 大自然的声音倾听感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写出你最喜欢的大自然的声音,并简要说明原因。
(2)结合课文内容,用词语造句。
答案:(1)示例:我最喜欢雨滴落在树叶上的声音,因为它让人感到宁静和舒适。
(2)示例:风儿轻轻地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走进大自然,观察和记录更多大自然的声音,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把握;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引导;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日积月累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日积月累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正确理解课文的意思,掌握日积月累的含义,学习正确的阅读方法,并初步了解古诗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朗读和古诗词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功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爱好,懂得坚持不懈、勤奋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日积月累的含义。
2.初步认识古诗词。
【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生读懂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给学生放一段关于爬山的视频,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例如:爬山需要什么坚持不懈的勇气?爬山需要什么样的准备?有哪些优美的风景值得欣赏?(2)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找到相关的规律或思想。
2.学习(1)听课文朗读并模仿,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日积月累”的含义,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说出“日积月累”的含义和与爬山有何相似之处。
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的能力。
(2)教师给学生读一些关于爬山的诗歌,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和古人的智慧。
例如:未看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
时间并非骑马车,何须留恋,再往东。
(3)学生通过阅读这些诗歌,逐渐理解古人的爱山之情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同时也被启迪出自己努力探索的勇气和信心。
(4)教师示范点读《春晓》的过程,让学生观察自己点读文字的方式,包括语调、停顿、节奏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朗读模式。
3.巩固(1)每个学生自己默读一下《春晓》中的文字,然后读出来,教师给出指导的意见。
(2)通过比较,学生对错误词语及词组进行修改,查找自己读错的原因,培养自我改错能力。
(3)教师进行个别辅导讲解。
4.作业(1)朗读《春晓》诗歌,要求掌握正确的点读方式。
(2)列举三个“日积月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可能产生的影响。
【教学反思】1.本课程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诵读、观看视频和诗歌解析等,丰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文字,并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
第七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观察物体教学内容: 第90—91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 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体验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 形成表象。
1.分别出示教室前、后两张照片。
提问: 这是什么地方?这一张呢?为什么拍出来的两张照片不一样呢?请仔细观察两张照片, 说说为什么不一样?小结:因为拍照的人站的位置不一样, 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不一样。
2、揭题: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
(板书: 观察物体)二、游戏活动, 加深体验。
1.游戏: 画图形。
方法: 以四人为一组, 分别围坐在桌子的四面, 在桌子的中间放一个水壶, 每人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
学生自己活动, 交流所画图形, 并换位观察、体验。
小结: 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 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游戏: 找图片。
方法: 组长转动水壶, 使把手正对着一个小朋友, 每人根据自己看到的找出一幅画, 组长再转动水壶, 重新寻找, 过程同上。
3.游戏: 找位置。
方法:请组长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 打乱顺序, 然后给组里的每一个小朋友发一张, 学生根据自己手里的图片找一找自己的位置, 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师生互动, 进行相应的评价。
三、实践巩固, 提升能力。
1.连一连: 课本第90页。
学生先看图想一想每个小朋友看到的小猴会是什么样的, 再独立连一连, 集体交流时说说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1 题, 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判断, 指名说说理由。
3.完成“想想做做”第2 题, 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小结: 今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物体, 知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 所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备课
单元内容: 26.古诗两首 27.冬爷爷的图画 28. 做灯笼 29.贺年片语文百花园七
单元教学目标:
1.够认识49个生字,会写28个字及其词语,要读准字音,运用已学过的识字、写字方法和有关知识识记汉字,掌握会写字的字形,了解字义。
2.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
背诵有关的课文和段落。
3.引导学生养成随时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6.学习梅花顽强的品格,学会与人真诚合作,做一个健康、快乐,有理想,勇探索,将来担当祖国重任的好少年。
单元教学重点:
1.够认识49个生字,会写28个字及其词语,要读准字音,运用已学过的识字、写字方法和有关知识识记汉字,掌握会写字的字形,了解字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
背诵有关的课文和段落。
单元教学难点:
1.学习梅花顽强的品格,学会与人真诚合作,做一个健康、快乐,有理想,勇探索,将来担当祖国重任的好少年。
单元教学措施:
在识字写字方面,学生能运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自主探究、合作识字。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规律识记生字,提高识字能力。
本单元中一些易混易写错的字需教师点拨强化。
课题:《26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8个生字,正确书写6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大致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意境,感受梅花顽强品格和夜雪的美。
教学重难点:认识8个汉字,会写6个生字。
感受梅花的顽强品格,体会夜雪可感不可见的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27《冬爷爷的画》
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准确认识14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的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认读生字,朗读课文,感受的自然的情感,理解冬爷爷的画是怎样画出来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课题:28《做灯笼》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1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团结友爱,共同合作更能发挥自己的长处。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生字,懂得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课题:29 《贺年片》
教学目标:1.辅导学生正确认读13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美好祝愿,并立志做一个健康、快乐、有理想、勇于探索的好少年。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会写8个生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
计划课时:2课时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语文百花园七》
教学目标:
1、了解和认识汉语词语中一字多义的现象,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字的不同意思。
2、学习成语、收集十二生肖图像及儿歌,初步学习积累知识的途径和方法。
3、读、背《九九歌》,初步感知冬春季节的变化。
4、学习仿照例子写句子,要做到清楚、完整。
5、阅读短文,了解传说中龙的样子、龙的本领以及人们对龙的尊敬。
6、制作贺年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会怎样收集、积累资料;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