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派主要药方

合集下载

常用扶阳方药举隅

常用扶阳方药举隅

常用扶阳方药举隅常用扶阳方药举隅郑钦安用药讲究精纯不杂,用于扶阳之品主要是附子、干姜、生姜、炮姜、肉桂、桂枝、吴茱萸等,辅助用药主要有甘草、砂仁、半夏、丁香、茯苓等。

药味颇精,所谓“隨拈二三味,皆是妙法奇方也”。

其中,“补坎阳之药,以附子为主”,自是首选药物。

干姜用为补脾阳主药。

桂枝用为补心肺阳气主药。

肉桂用以补下焦阳气,兼善气化,小便不利者多用之。

如“前后二便不利,三五日亦不觉胀,腹痛,舌青滑,不思饮食者,……此下焦之阳虚,而不能化下焦之阴也。

方用四逆汤加安桂”(《医理真传·卷二》)。

吴茱萸用为厥阴主葯。

如“病后两乳怱肿如盘,皮色如常,微痛,身重喜臥,不思一切饮食者,……此阴盛而元气发于肝胃也。

乳头属肝,乳盘属胃,故决之在肝胃也。

此病当与附子理中汤加吴茱萸”(《医理真传·卷二》)。

凡见气机上逆者,多加砂仁、吴茱萸、半夏、丁香等,如:“反胃者,……有因胃阳不足, 中寒顿起,蔽其下行之机者,法宜温中降逆,如理中加吴茱萸、半夏之类是也”(《医理真传·卷四》)。

总体而言,其所用各方,无论经方及时方,都是药味少而分量较重,精纯不杂,不乱堆砌药物,不似一般所谓“包打围攻”之芜杂,每方用药多在三五味、七八味之间,颇有经方法度,达到他所称“法活圆通,理精艺熟,头头是道,隨拈二三味,皆是妙法奇方”的精纯地步,此亦郑氏用药的一大特点,值得学习。

关于用方,郑钦安提倡“经方、时方俱无拘执”,但作为一个伤寒学家,他确实偏重经方、善用经方,有道是“知其妙者,以四逆汤、白通汤,理中、建中诸方,治一切阳虚症候,决不有差。

……有当轻清以扶阳者,大小建中之类是也。

有当温养以扶阳者,甘草干姜汤、理中汤之类是也。

有当辛温辛热以扶阳者,四逆汤、白通汤之类是也。

此皆治阳虚之要诀也”(《医理真传·卷四》)。

因为经方已广为人知,这里不作详细介绍。

由于四逆汤为其最常用方,视为“补火种之第一方”,故将郑氏对此方的论述予以简介。

经方扶阳九法(一气用药)

经方扶阳九法(一气用药)

经方扶阳九法(一气用药)经方扶阳九法,用法如下:1.温阳法:是指温扶阳气的方法。

代表方有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等。

四逆汤《伤寒论》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通脉四逆汤《伤寒论》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其脉即出者愈。

面色赤者,加葱九茎。

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

呕者,加生姜二两。

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

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病皆于方相应者,乃服之。

白通汤《伤寒论》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2.温中法:是指温扶中焦脾胃阳气的方法。

代表方有理中丸、甘草干姜汤、吴茱萸汤等。

理中丸(汤)人参干姜甘草(炙) 白术各三两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

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

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

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

下多者,还用术。

悸者,加茯苓二两。

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

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

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

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服汤后加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甘草干姜汤《伤寒论》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吴茱萸汤《伤寒论》吴茱萸一升(洗) 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3.温补法:是指温阳药和补益药相配伍的治法。

代表方有四逆加人参汤、当归四逆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等。

四逆加人参汤《伤寒论》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人参一两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附子(中五)

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附子(中五)

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附子(中五)(十四)于凯成经验(《名中医论方药》)临床用附子5~20g,常用以下配伍:——配桂枝、白术、大腹皮、葶苈子,治心衰水肿。

——配麻黄、桂枝、细辛、淫羊藿,治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配人参,治休克。

于氏认为,本品有毒,内服须经炮制,且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十五)马连珍经验(《名中医论方药》)临床用附子10~20g,常用以下配伍:——配人参,即参附汤,治充血性心力衰竭。

——配桂枝,治阳虚血瘀型胸痹。

——配白术,治心脾阳虚证。

——配黄芪,治心衰,有补气固表之力。

——配桑白皮、葶苈子,治心衰喘咳。

——配大黄,治心衰,可降气通大肠。

——配水蛭,治心脏病,可逐瘀止痛。

马氏认为,附子之功在于温五脏之阳,其性辛热燥烈。

一般用10g,先煎,根据病情可用至18~20g。

(十六)王乐善经验(《名中医论方药》)临床用附子3~10g,常用以下配伍:——配干姜、炙甘草,治四肢厥逆。

——配人参、白术、炮姜,治中寒呕痢腹痛。

——配甘草、白术、桂枝,治风湿痹证,关节疼痛。

(十七)石景亮经验(《名中医论方药》)临床用附子5~30g,常用以下配伍:——配大枣、沉香、炙甘草、太子参、麦冬、枸杞子,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配茯苓、刘寄奴、白术、白芍、淫羊藿、生姜、仙茅、陈皮、生黄芪、地龙、益母草、玉米须,治脾肾阳虚型肾病综合征。

——配红参、干姜、大枣,治阳虚大汗、休克虚脱。

石氏认为,附子用量30g以上者,需先煎2小时,以减轻其毒性。

(十八)朱良春经验(《名中医论方药》)临床用附子3~6~30g,常用以下配伍:——配人参、麦冬,治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

——配党参、炮姜、白术,治脾阳虚之久泻。

——配桂枝、细辛,治风寒湿痹。

——配桃仁、红花、败酱草,治慢性肾炎。

——配黄芪、金刚骨,治慢性肾炎。

朱氏认为,大剂量使用附子,煎时宜加生姜三五片,或再加蜂蜜一匙,以防中毒,也可将附子先煎半小时。

扶阳派主要药方

扶阳派主要药方

扶阳派主要药方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扶阳派主要药方??四逆汤附子一枚生干姜一两五钱甘草二两炙辛甘化阳,纯阳无阴,乃回阳之方。

主治纯阴之病。

古人云:“热不过附子”,可知附子是一团烈火也。

凡人一身,全赖一团真火,真火欲绝,故病见纯阴。

仲景深通造化之微,知附子之力能补先天欲绝之火种,用之以为君。

又虑群阴阻塞,不能直入根蒂,故佐以干姜之辛温而散,以为前驱。

荡尽阴邪,迎阳归舍,火种复兴,而性命立复,故曰回阳。

阳气既回,若无土覆之,光焰易熄,虽生不永,故继以甘草之甘,以缓其正气,缓者即伏之之意也。

真火伏藏,命根永固,又得重生也。

白通汤附子一枚(生),干姜一两葱白四根白通汤一方,乃回阳之方,亦交水火之方也。

夫生附子大热纯阳,补先天之火种,佐干姜以温中焦之土气,而调和上下。

葱白一物,能引离中之阴,下交于肾,生附子又能启水中之阳,上交于心。

阴阳交媾,而水火互根矣。

白通汤虽能宣通上下之阳,但必须加猪胆汁或童便乃能入阴。

潜阳丹西砂一两姜汁炒附子八钱龟板二钱甘草五钱潜阳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也。

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

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

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

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潜阳。

附子、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化阳。

龟板得水之精气而生,至阴之物,有通阴助阳之力,能引阳入阴,与童便、猪胆汁有异曲同工之妙。

封髓丹黄柏一两,砂仁七钱,炙甘草三钱。

封髓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亦上、中、下并补之方也。

夫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也者,调和水火之枢也,独此一味,三才之义已具。

况西砂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

其中更有至妙者,黄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

扶阳药方和对应病症

扶阳药方和对应病症

扶阳药方和对应病症扶阳药方及对症彭重善临证心法之附子法系列1、四逆汤法【组成】:附子、炙甘草、生姜。

【方解】:附子大辛、大温、大毒,至刚至烈,且刚中有柔,能内能外,能上能下。

得姜、甘草,使火土有用,阴阳得理,气血得调,健强脾胃,而脏腑而肌腠而皮毛,气血往来有恒,交流无阻,运用有方,身无疾病矣。

【应用要点】:用于一种情况是肾脉沉弱甚,阳虚较显著的;另一种情况是肾脉浮空,不归根,阳要脱,或者阳有外越的现象,应速用。

临床上,常在四逆汤法的基础上,加吴茱萸、人参、安桂、砂仁(最常用)。

2、白通汤法【组成】:附子、炙甘草、生姜、葱白。

【方解】:附子大辛、大温、大毒,至刚至烈,且刚中有柔,能内能外,能上能下。

得姜、甘草,使火土有用,阴阳得理,气血得调,健强脾胃,而脏腑而肌腠而皮毛,气血往来有恒,交流无阻,运用有方,身无疾病矣。

得葱白,下入肾中之阳,上达肺阴,内行冲脉,使百脉通达,气血交流,而营卫得协和,阴阳得以燮理,上安下泰,外清内和,全身自如矣。

【应用要点】:用于当脉沉取洪大或劲或结,但肾脉弱甚,其人或沉睡,或无神不语。

可以用来缓解这些症变,这样的病人病症的变化一般都会很大,或者是神经衰弱的也可用,并可愈。

凡是年稍长、脑力不够用的,可以常服四逆白通汤。

为提高白通汤治疗效果,方中加童便也常用。

3、扶正祛邪法【组成】:附子、桂枝、术、生楂肉、淫羊藿、炙甘草、生姜。

【方解】:本法乃附子加上桂枝基本法一,成为附子桂枝基本法一。

附子大辛、大温、大毒,至刚至烈,且刚中有柔,能内能外,能上能下。

得桂枝为先锋使,领阳循行,由内而中而外,使阳布满全身,能防患于未然。

得白术佐之,为先后并茂,使水土合德,土覆其水,使水制而泛滥不生,而天下太平矣。

得楂肉,化阳分之湿,脾旺而水积可行。

得淫羊藿,引坤土之性与水相合,入肾窍,环精室,启男女氤氲之性,上通天,中达地,水火互助,乾坤反本,脾胃交固,先后永定矣。

得姜、甘草,使火土有用,阴阳得理,气血得调,健强脾胃,而脏腑而肌腠而皮毛,气血往来有恒,交流无阻,运用有方,身无疾病矣。

扶阳学派创始人郑钦安,一张4味药的配方,调理阳气不足有特效

扶阳学派创始人郑钦安,一张4味药的配方,调理阳气不足有特效

扶阳学派创始人郑钦安,一张4味药的配方,调理阳气不足有特效清代,川省名医辈出,但能卓然成家,著书立说以传世的,实为少见。

直至晚清,成都医林中才出了个郑钦安。

他长期致力于《伤寒论》研究,善用经方治病。

尤其是善用大剂量姜桂附等救人于危而名震一时,被人们尊称为“火神”。

以我个人的体会,我觉得比较多的中医同仁对于附子扶阳可能有一点点误解。

附子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扶助生命的先天一气及原动力,而不是说我们理解的那种单纯的火和热。

郑钦安,作为火神派的创始人,表明其重扶阳气,而扶阳学说则一定有深刻的内涵。

比如,郑钦安提出了“万病一阴阳耳”,“阳气不足,百病丛生”,“人身一团血肉之躯, 阴也, 全赖一团真气运于其中而立命”,“真气存一日, 人即活一日, 真气立刻亡, 人亦立亡”的生命密码。

郑钦安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到两个方剂,其中一个就是潜阳丹,其方极简也极效,郑钦安亦赞其“屡获奇效,实有出人意外,令人不解者。

”潜阳丹出自郑钦安《医理真传》,全方由“西砂仁,附子,龟板,甘草”四味药组成。

用治阳气不足,虚阳上浮诸症。

药物组成:砂仁30g,附子24g,龟板6g,甘草15g。

郑氏解曰:“潜阳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也,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

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

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

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潜阳”。

所以这潜阳丹的主要作用在于潜,因为火的特点是向上的,如火柴点燃之后火苗是向上的,天然气燃烧时火苗也是向上的,古代的烽火台之所以可以作为报信的方式,是因为火与浓烟是向上的。

所以肾阳不足,同时有肾阳飞越之象,用它温之潜之,让阳气归入于肾,不要妄动。

潜阳丹,“至平至常,至神至妙”一个健康的身体,必然是:坚固而又温和的下面,既轻松又凉爽的上面,正像一座金字塔。

现代人,尤其是在城市中生活的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耗精过度。

扶阳派创始人郑钦安,一张奇妙的配方,却对心肾阳虚大有奇效

扶阳派创始人郑钦安,一张奇妙的配方,却对心肾阳虚大有奇效

扶阳派创始人郑钦安,一张奇妙的配方,却对心肾阳虚大有奇效人们时常会说,凡事求个心安理得。

的确,做事本应如此。

然而,人们忽略了有一种疾病就叫心病不安,这种情况无法让人心安,要想心安,就得用药调理。

对于心病不安,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各有不同,有认为是心血不足导致的,也有人认为是心气不足导致的。

如果是心血不足导致的,就会有烦躁,小便短赤、咽干,肌肤枯槁,精神憔悴,甚至狂妄喜笑,诊其脉,多见细数或者洪大;如果是心气不足的,就是精神倦怠,喜卧懒言,小便清长,或者多说一会儿话多做一点事就会心中潮热而自汗。

但是有些医生见到心病不安,不辨别阴阳,总是以为是心血不足,这样治疗当然有时候也会治好,有时候却治不好。

如果刚好遇上了心血虚的,那就治好了,如果遇上的是心气(阳)虚,那就没啥效果。

一般来说,不少医生在调理心病不安的时候,大多用药无非就是人参、酸枣、茯神、远志、琥珀、龙骨、朱砂、地黄、当归、元肉之类,或者就是天王补心丹等定志宁神的方子,但是这些方药,重在养血,如果是心血不足,自然是可以的,倘若是心阳衰败或者心气不足,那就没啥用处。

清代著名的火神学派创始人郑钦安,也正是感念这种情况,“不忍坐视不言,姑酌一治心阳虚方,以补市习之漏”,于是创制了一个神奇的配方。

这个神奇的配方就是补坎益离丹,全方由“附子八钱,桂心八钱,蛤粉五钱,炙甘草四钱,生姜五片”组成(注:清代一钱约等于现代的3克)。

郑钦安认为,之所以给这个方子起名“补坎益离”,主要是用来“补后天之火,以壮君火也”,全方用附子、桂心大辛大热的药物为君药,重点在于补坎中真阳;用具有咸味的蛤粉来补肾,肾得到滋补,阳气就有了依归;再加上生姜、甘草调和中土,且“最能交通上下”,从而使得坎离交泰,自然合一。

从补坎益离丹的名字来看,就知道它能够交通心肾,不仅仅是在调理心阳不足,其实也在调理心肾阳虚,正所谓“真火旺则君火自旺,心阳不足自可愈,真气升则真水亦升,心血不足亦能疗”,所以补坎益离丹重在交通心肾、调理气血。

扶阳保健药膳十三方(一)

扶阳保健药膳十三方(一)

扶阳保健药膳十三方(一)《景岳全书》谓“阳常不足”,意思就是人体的真阳很容易出现虚损。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需要采取养生保健的方法来扶助阳气,同时也要避免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对阳气产生的损伤。

就好比,想给汽车加满油,得保证油箱不能是漏的。

扶助阳气,一方面要开源,另一方面需要节流,就是少做损伤阳气的事情,如在阴暗潮湿的地方长期工作居住、熬夜、贪凉、滥用抗生素等。

药膳寒冷的冬天,在家里或者饭店吃上一锅涮羊肉,里面放点生姜,人吃下去之后便觉得身上暖暖的,有些人甚至感觉身上出汗,很畅快。

在炎热的夏天,煮上一锅绿豆汤,喝下去之后会感觉心里舒服,神清气爽。

相传商代的伊尹当时为宰相,又是商王的厨师,他从小擅烹饪,熟知食材作用,又精通本草药性。

有一次商王感受风寒得了感冒,浑身发热难受,伊尹便将桂枝汤给商王喝下,于是商王的病好了,后来的周朝虽然灭了商朝,但是通过饮食来治病防病的做法却传承了下来,并得到发展,当时宫廷里有专门的“食医”。

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通过不断地生活实践总结出,在冬天天气寒冷的时候,选择吃一些辛热的食物来抵御寒邪;天气炎热的时候,吃一些消暑止渴的食物来消除暑热,这就是药食同源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前面说到的涮羊肉、绿豆汤就可以认为是一道非常简单的药膳。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如果通过日常的吃饭,就能够起到无病能预防,有病可控制、缓解,轻病则痊愈,重病则改善症状,减轻痛苦,岂不美哉?炖牛肉时放上辣椒、肉桂,涮羊肉时放生姜、葱,碗里的蘸料会放些韭菜、花椒。

通过放入一些食材或者药物作为佐料,来使吃的食物具有扶阳的作用,就是扶阳的药膳。

除此之外,扶阳美食主要还包括扶阳药粥、扶阳药酒、扶阳药茶组成,取药物之性,用食物之味,食借药力,药助食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既不同于一般的中药方剂,又有别于普通的饮食,是一种既有药物功效,又有食物营养美味的双重效应。

下面推荐几款能自己在家里制作,味道鲜美,能起到扶阳保健作用的药膳。

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附子(中六)

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附子(中六)

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附子(中六)(二十七)张琪经验(《名中医论方药》)临床用附子5~50g,常用以下配伍:——配山萸肉、人参、干姜、龙骨、牡蛎、五味子,治疗心源性休克,症见手足厥冷,面色青,精神萎靡,昏厥,脉微细,舌滑润者。

——配茯苓、白术、白芍、生姜、红花、丹参、赤芍,治心衰,症见水肿,心悸,气短不能平卧,四肢厥冷,小便少,舌胖嫩,质紫暗,唇甲青紫发绀,脉象沉细或涩结代者。

——配茯苓、白术、麻黄、桂枝、生姜、细辛、甘草,治慢性肾小球肾炎或肾病综合征,症见水肿,咳喘不得平卧,头面肿甚者。

——配人参、黄芪、白术、茯苓、桂枝、五味子,治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见头眩嗜睡,精神萎靡不振,粘液性水肿,恶寒手足厥冷,舌胖嫩脉沉者。

张氏认为,本药为回阳救逆之要药,但因有毒,必须炙用,且须先煎半小时,然后入它药。

(二十八)张云鹏经验(《名中医论方药》)临床用附子3~90g,常用以下配伍:——附子10~15g,配党参、当归、熟地黄等,治气血两虚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附子30g,配干姜、炙甘草、黄精,治肾阳不足的低血压症。

——附子15g,配代赭石、蛤蚧,治肺肾两虚的肺心病。

——附子10g,配茯苓、苏子等,治阳虚咳喘。

——附子90g,配肉桂、葶苈子、茯苓等,治心肾阳虚的风心病、心衰并发肾衰。

——附子15~30g,配桂枝、细辛等,治阳气衰微,脉沉迟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附子10g,配白芍、木香等,治脾肾阳虚的胃痛。

——附子30g,配干姜、白术等,治脾肾阳虚的泄泻。

——附子10~15g,配白术、乌梢蛇等,治风寒痹证。

——附子30g,配大黄、桃仁等,治阳虚浊阴上逆的尿毒症。

——附子10g,配麻黄、生石膏等,治肺热阳虚的肺炎。

张氏认为,使用附子时应注意耐药性与当地用药惯例,掌握辨证要点,注意恰当配伍。

附子可以温阳救逆,邪盛正虚时亦可以寒温并用。

阳气将亡之际,用药须当机立断,方能挽回阳气于顷刻之间。

(二十九)陈益群经验(《名中医论方药》)临床用附子6~15g,常用以下配伍:——配麻黄、鹿角胶、全虫、当归、熟地黄、黄芪、雷公藤、寻骨风,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附子(上四)

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附子(上四)

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附子(上四)四、附子的用量与用法(一)用量用法1.概论附子的用量,当代教课书《中药学》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都标示出附子量为3~15g;《中国药典》未说明先煎,教课书上注明先煎30~60分钟。

附子用法与用量,最早而且最为完善的就体现在《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用附子,生者用于回阳救逆,炮者用于温经扶阳、散寒除湿。

考仲景时代附子的用量,一般用一枚,中等量用二枚,最多者用三枚,按一枚附子20~30g计算,最大量可达90g左右;若仲景用生附子的话,其量还会更大,因生附子的功用应该是炮制附子量的2~3倍之多。

火神派医家,大都精研伤寒学术思想,很显然是继承了张仲景扶阳重剂的观点,因而造就了火神派医家大剂量应用附子的特色。

特别是火神派领袖郑钦安,其在《医理真传》与《医法圆通》两书之中,不仅用量过两,而且尚用生附子至两者,显然是发扬了仲景学说与用药风范。

火神派步入后尘者,其附子的用量,均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嫌。

如吴佩衡、范中林、唐步祺、卢崇汉等,一般起始量都在30g以上,尤以吴佩衡、范中林用量更是惊人,多至100g、200g、300g,最多用到500g。

更有甚者,李可老中医一昼夜之间附子用量达600g之多,比吴佩衡先生犹过之。

吴佩衡教授之子——吴生元教授认为,附子常用量为30~60g,病情严重或病势危重者可加量,如用至100~240g。

但他认为用,附子并不是量越大越好,原则是以最小剂量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

但是,四川的王谓川先生认为:“然附片必用至60g方有疗效”。

总结火神派医家及有关其他医家应用附子的经验,笔者认为一般阳虚阴盛者,附子起始量可用30g,然后可逐渐增加,每服3剂,可增加15g,如45g、60g、75g、90g,最大量用至100g时,一般阳虚重症都能起效,但危急重病患者可达200g以上可能才能取效。

如果没有应用这方面经验的医家,还是从小剂量10g着手为好,只有慢慢地体会并逐渐加大附子量的认识,才能摸索出自己认为适合病家的附子剂量。

扶阳派郑钦安老先生潜阳丹《医理真传》

扶阳派郑钦安老先生潜阳丹《医理真传》

扶阳派郑钦安老先生潜阳丹《医理真传》
这个配方出自郑钦安先生的,全方由“西砂仁(姜汁炒)附子龟板二钱,甘草五钱”四味药组成。

这个方子的作用在于潜阳宣阴、纳气归肾。

主要适用于阳气不足,肾阳虚浮的病症。

正如郑钦安解说道,“砂仁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

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

况龟甲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

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潜阳”。

郑钦安这个方子药味极其简单,这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用药方法有些相似,亦有“药少效宏”的特点。

而“潜阳”一名,来自《易经》,在《易经·乾卦》的象词中就有“潜龙勿用”的说法,而郑钦安此处用潜阳,实际上也是“让阳气归入于肾,不要妄动”的含义。

那么这四味中药为何会有这么奇妙的作用?方中缩砂仁味辛性温,既能温肾下气,能够将漂浮在上的气引入肾中潜藏,且又能化湿行气,宣散中宫的阴邪,为方中君药。

方中附子味辛性热,既能回阳救逆,填补坎中真阳;又能补火助阳,续君火之种;还能散寒止痛,保护真阳火种不灭,为臣药。

方中龟甲为血肉有情之品,既能滋阴潜阳,帮助引阳入阴,又能益肾强骨,有通阴助阳的作用,为佐药。

方中甘草补中益气、伏火互根、调和诸药,为使药。

综合来看,简简单单的四味药,看上去好像极其平凡,甚至是太过简单,但是细细分析却发现其中包罗万象,气象万千,与仲景伤寒之法如争日月。

扶阳专家卢崇汉推荐三个养生保健方:

扶阳专家卢崇汉推荐三个养生保健方:

扶阳专家卢崇汉推荐三个养生保健方:
一、婴幼儿的“太平汤”。

药方如下:生姜一片、四分之一个桔子皮、小块红糖(约5克)、艾叶三片。

卢崇汉解释说,保护阳气要从小抓起,婴幼儿是至阳之体,不要一点症状就去医院打针打抗生素,损害他们的阳气,婴幼儿的疾病基本分为两类,一是受风寒,二是饮食问题。

这两类问题在早期都很好处理,“太平汤”在成都很多家庭都验证过,没有任何副作用,很能解决问题。

二、预防感冒的药方,药方如下:生姜20克,桔皮一个,红糖10克,葱白3个。

三、扶阳强正汤,此汤由九味组成:制附片60克(漂洗2小时),核桃仁50克,宁枸杞35克,晋归身20克,黄芪40克,潞党参30克,生姜50克,大枣7枚(或小枣11枚),羊肉1000克。

放十多碗水(约5000毫升)用瓦煲煲3个小时,早晚各服一碗,饭前饭后一小时服用。

卢崇汉特别提醒,这个汤适合在夏至和冬至两个节气前后10多天饮用,养生效果非常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药方里的制附片需特别处理,制附片买回来放在盘里,拧开水龙头用小量的流水冲洗它,至少两个小时,直到用舌头舔没有涩和苦的味道。

此方的好处,卢崇汉用一个比喻说明,如果说一盏灯比喻生命之火,喝扶阳强正汤就像往灯里添油。

扶阳学派“独门君药”朱茯神

扶阳学派“独门君药”朱茯神

扶阳学派“独门君药”朱茯神傅文录悦读中医 1周前小编导读附子、桂枝作为扶阳学派的常用药物,大家一定经常听说。

其实除了桂附之外,“朱茯神”这味药物也十分受到扶阳学派的青睐,火神派创始人郑钦安先生的嫡传弟子卢铸之先生就经常应用它作为处方中的君药。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跟随傅文录老师了解一下这种以朱茯神为君药的特别治法。

朱茯神法是以朱茯神为君药的处方法,在《卢氏临证实验录》里面我统计后发现,在120个医案中,其中有30个医案首诊选用是的朱茯神法。

这说明什么问题?也就是说在卢铸之的120个医案中,有1/4的病人首次就用了朱茯神法。

而不像有人认为的那样,郑卢医学一来就是附子250g,这没有可能。

这就是卢门医学为什么要强调家传、真传的原因。

如果你是初上道的,读书能力都比较差,这样乱用附子会带来很多的后遗症。

所以有25%的人,第一诊应用朱茯神法。

如果他是一个阳虚证,但是又不可能马上去用附子,甚至上了附子也没有效果,那我们怎么办呢?我们通过分析这些医案,搞清楚为什么卢铸之太老师要用朱茯神法,在1/4的病人里面作为首选。

这就很明显地体现了中医学特别是郑卢医学强调的是“道术合一”,要在“神”的层次上着手,看你的神是否稳定。

你的神稳定,说明你的状态也会很稳定。

如果“神”的层次上有了问题,那你的气化变异系数也会很大的情况下,那你的器官有可能会出现问题的,因为道的层面、神的层面,决定了气化的状态与形体的结构。

我们从钦安祖师爷的书上看,钦安师祖在书中写得很明白,因为他认为很多病症与心神的不稳定有一定关系,这在我们看来也有密切关系。

祖师在他的《医理真传》中讲了:“凡属内伤者,皆心气先夺,神无所主,不能镇定百官,诸症于是蜂起矣。

”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疾病,不是发烧感冒,凡是内伤病症,没有一个不是先伤神的。

刚才冯老师讲什么是神,神就是阳的释放状态,精神是神的聚集状态。

所以说神受伤了,你的器官也会受伤。

所以在朱茯神法的7个医案里面,卢铸之太老师就反复地运用朱茯神的策略与思路。

扶阳派主要药方

扶阳派主要药方

扶阳派主要药方??四逆汤附子一枚生干姜一两五钱甘草二两炙辛甘化阳,纯阳无阴,乃回阳之方。

主治纯阴之病。

古人云:“热不过附子”,可知附子是一团烈火也。

凡人一身,全赖一团真火,真火欲绝,故病见纯阴。

仲景深通造化之微,知附子之力能补先天欲绝之火种,用之以为君。

又虑群阴阻塞,不能直入根蒂,故佐以干姜之辛温而散,以为前驱。

荡尽阴邪,迎阳归舍,火种复兴,而性命立复,故曰回阳。

阳气既回,若无土覆之,光焰易熄,虽生不永,故继以甘草之甘,以缓其正气,缓者即伏之之意也。

真火伏藏,命根永固,又得重生也。

白通汤附子一枚(生),干姜一两葱白四根白通汤一方,乃回阳之方,亦交水火之方也。

夫生附子大热纯阳,补先天之火种,佐干姜以温中焦之土气,而调和上下。

葱白一物,能引离中之阴,下交于肾,生附子又能启水中之阳,上交于心。

阴阳交媾,而水火互根矣。

白通汤虽能宣通上下之阳,但必须加猪胆汁或童便乃能入阴。

潜阳丹西砂一两姜汁炒附子八钱龟板二钱甘草五钱潜阳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也。

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

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

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

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潜阳。

附子、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化阳。

龟板得水之精气而生,至阴之物,有通阴助阳之力,能引阳入阴,与童便、猪胆汁有异曲同工之妙。

封髓丹黄柏一两,砂仁七钱,炙甘草三钱。

封髓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亦上、中、下并补之方也。

夫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也者,调和水火之枢也,独此一味,三才之义已具。

况西砂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

其中更有至妙者,黄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

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阳。

阴阳合化,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而三才之道,其在斯矣。

故整个方子的格局是交通阴阳,引阳入阴,纳气归肾。

扶阳派卢崇汉:一定要掌握这几味扶阳药!重点是思维山海精舍

扶阳派卢崇汉:一定要掌握这几味扶阳药!重点是思维山海精舍

扶阳派卢崇汉:一定要掌握这几味扶阳药!重点是思维山海精舍生姜是非常活泼的一味药,它既温中散寒,又具暖下之功,且能通神明而除臭气,可谓是一专多能,相比之下,干姜没有这样全面。

像这一例病人,阳气很差,已经有浮越之势,所以病人怕热,我们去看他的时候还开着风扇,像这样的怕热是不是阳盛呢?绝对不是。

所以像这一类的病人,除了阳虚内寒以外,感受外寒是随时有可能的,可谓防不胜防。

如果这个问题不好好处理,也是会影响内里的治疗。

但是如果用了生姜情况就不同了,像这一例病人,生姜用到60克,即便兼感外寒,也是完全可以解决了。

而如果用干姜,这层作用是没有办法实现的。

四逆法中不但用干姜,更多的时候是用生姜,甚或炮姜、煨姜,有的时候还诸姜同用,以四逆法作为诸病收功之法,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心法,也是卢氏在钦安思想指导下的一个大的跨越。

苍术、法夏这一类温燥的药这关系到认识问题的层面,层面不同,所采取的法也就不同。

对于湿浊我们首先要清楚它是怎么产生的,它是脾阳不振的产物,只有脾阳不振了,湿浊才会停聚。

我们用苍术、法夏这一类温燥的药可以化湿,其实都是通过鼓荡脾阳来实现的。

既然是鼓荡脾阳,那就要有阳气可籍鼓荡,如果阳气已经很弱,再一鼓荡,那就可能连根拔起。

这例病人我为什么要去掉法半夏,也正是基于这个考虑。

对于湿或湿热,很多的时候你用一些温燥或是清利的药后,湿或湿热可以很快地下去,但是不久又起来了,以致反反复复,难有愈期。

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因为我们只是考虑了湿的去路,而没能充分认识它的来路,来路没有断住,你想它怎么会有了期呢?而这个来路就是脏腑功能不足,也就是阳气不足。

小茴香、肉桂和炮姜这几样药,他对温通三阴的阳气这个起重要作用。

尤其是肝脾的阳气,这对于上面的药发生作用是很重要的。

白蔻辛温没有错,但它的作用主要是在中焦,它能够温中、散寒、和胃,中焦的寒一散,湿就容易得到化解。

湿一化解,中焦的道路也就能够通畅,而只有中路无阻,上下才能交通,阳气才能纳下。

经典扶阳验方与常用中草药

经典扶阳验方与常用中草药

经典扶阳验方与常用中草药小坏旦1.潜阳方组成:砂仁30克(姜汁炒),附子24克,龟甲6克,甘草15克。

功效:纳气归肾。

主治:阳气不足,虚阳上浮诸证。

2.姜附茯半汤组成:生姜60克取汁,附子30克,茯苓24克,半夏21克。

功效:回阳降逆,行水化痰。

主治:阳虚兼见痰湿诸证。

3.补坎益离丹组成:附子24克,桂心24克,蛤粉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5片。

功效:补坎益离。

主治:心肾阳虚诸证。

4.姜桂汤组成:生姜45克,桂枝30克。

功效:扶上焦之阳。

主治:鼻流清涕不止,喷嚏不休等证。

5.封髓丹组成:黄柏30克,砂仁21克,甘草6克。

功效:降心火,益肾水。

主治:一切虚火上冲牙痛,咳嗽,面肿,喉痹,耳肿,目赤鼻塞,遗尿,遗精诸证。

6.四逆汤组成:附子9克,干姜9克,炙甘草12克。

功效:回阳救逆。

主治:少阴痛,四肢厥冷,恶寒倦卧,吐利腹痛,下利清谷,神疲欲寐,口不渴,脉沉微细。

7.白通汤组成:葱白4根,干姜10克,附子15克。

功效:回阳救逆。

主治:少阳戴阳证,阴盛于下,虚阳上浮,手足厥冷,面色赤下利,脉微。

8.附子理中汤组成:附子10克,人参5克,干姜10克,炙甘草12克,白术10克。

功效: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心腹冷痛,口吐泻利,畏寒,肢冷等证。

9.大建中汤组成:花椒9克,生姜15克,人参6 g,饴糖30克。

功效: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主治: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呕吐,不能饮食等证。

10.金匮肾气丸组成:干地黄15克,山茱萸15克,山药15克,泽泻12克,茯苓12克,丹皮12克,桂枝10克,附子10克。

功效:温补肾阳。

主治:肾阳不足,腰酸脚软,小腹拘急,小便清长,舌质淡而胖,脉虚弱。

11.麻黄汤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9克,甘草3克。

功效:辛温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12.麻黄附子细辛汤组成:麻黄4.5克,细辛3克,炮附子9克。

功效:温经散寒,助阳解表。

主治:素体阳虚,复感寒邪,症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四肢不温,神疲欲卧,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火神派创始人的附子用量要诀

火神派创始人的附子用量要诀

火神派创始人的附子用量要诀小编导读扶阳派又称火神派,是中医学里非常具有特色的一个医学流派,善用附子、多用附子可以说是火神派的特色之一。

郑钦安先生作为火神派的创始人,有“郑火神”“姜附先生”之称,那他在临床中使用附子是如何调控剂量的呢?今天小编带大家走进扶阳论坛,探秘郑钦安先生附子用量的三个层次。

郑钦安没有医案传下来,我们就从别的渠道,也就是从他的著作来探讨这个问题,看他用多少剂量。

我们看4首扶阳方,附子的用量有2首是30g,另2首是24g,也就是说,这4首扶阳方的附子用量在24~30g之间,这是郑钦安用附子的常规剂量。

作为常识,每个医家在研制自己方剂剂量的时候,标的就是常用剂量,应该说是可靠的。

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24~30g是郑钦安的常规剂量。

以现在的火神派和以我个人的眼光来看,这个剂量算是中等的。

但是如果以国家的药典和法规来衡量,剂量依旧是偏高的。

这已经显示了郑钦安重用附子的特点。

是不是郑钦安用附子的数量就仅限于此呢?就是24~30g呢?他用附子的常规剂量是这样,但当病情危重时,他是擅用超大剂量的。

他常说:“阴盛极者,阳必亡,回阳不可不急,故四逆汤之分两亦不得不重。

”其书中随处都有“峻补坎阳”“大剂四逆汤”之语,主要是体现在重用附子上。

他擅用附子,不仅体现在广用附子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重用附子上。

据唐步祺先生讲,他和郑钦安的后人没少来往,人家告诉他,郑氏用附子常至100g、200g……可谓前无古人,任应秋先生说:“郑氏治疗三阴证,确是颇有盛誉,运用附子量重而准。

”到底用多少附子?我们只能看目前最完整,应该说也是最可靠的一个实例。

郑钦安曾经治愈了成都府朱知府的夫人长达一年的吐血病。

知府大人是一省之长,省长夫人病了,16个地县的官员巴不得都讨好知府大人,推荐了20多个名医,但是都没有治好,拖了一年。

后来请民间号称“郑火神”的中医来治,是八抬大轿请来的。

到那儿一看,虽然盛暑季节,夫人却铺着毛褥子,盖着棉被,显得十分怕冷,一看就是阴症。

论扶阳中医药配伍

论扶阳中医药配伍

论扶阳中医药配伍sunset2020-03-14腿病之要药:牛膝;牛膝+杜仲:补益肝肾头病之要药:天麻;天麻+钩藤:平肝熄风阳痿之要药:羊藿;羊藿+巴戟:补阳固精阴虚之要药:麦冬;麦冬+沙参:滋补肾阴咳嗽之要药:杏仁;杏仁+川贝:化痰止咳呕吐之要药:半夏;半夏+干姜:暖胃止呕中毒之要药:绿豆;绿豆+甘草:清热解毒诸风之要药:防风;防风+白芷:胜湿祛风白发之要药:首乌;首乌+芝麻:补血益精风湿之要药:灵仙;灵仙+羌活:活血祛风骨病之要药:续断;续断+杜仲:补益肝肾咽喉之要药:桔梗;桔梗+甘草:宣肺利咽失音之要药:大海;胖海+银花:清热利咽腰痛之要药:杜仲;杜仲+骨脂:强腰补肾尿石之要药:金钱;钱草+海沙:利尿通淋虚热之要药:青蒿;青蒿+鳖甲:养阴透热牙疼之要药:细辛;细辛+白芷:辛温止痛黄疸之要药:茵陈;茵陈+栀子:清热退黄闭经之要药:益母;黄芪+当归:活血化瘀淋症之要药:车前;前草+酱草:清热利湿鼻塞之要药:辛夷;辛夷+苍耳:宣通鼻窍乳少之要药:山甲;山甲+通草:通气下乳目赤之要药:栀子;栀子+银花:清热明目呃逆之要药:柿蒂;柿蒂+丁香:降逆止呃疝气之要药:橘核;橘核+茴香:散寒行气胀满之要药:槟榔;槟榔+木香:顺气消胀汗症之要药:浮麦;小麦+黄芪:固表止汗阴痒之要药:蛇床;床子+苦参:清热利湿痰厥之要药:皂荚;皂荚+细辛:化痰开窍遗尿之要药:桑蛸;桑螵+益仁:固精缩尿疮疡之要药:麝香;麝香+牛黄:清热解毒头痛之要药:川芎;川芎+白芷:风寒头痛疼痛之要药:元胡;元胡+白芷:理气止痛气虚之要药:黄芪;黄芪+防风:益气固表虚脱之要药:人参;人参+附子:回阳救脱血虚之要药:阿胶;阿胶+红枣:滋阴补血出血之要药:三七;三七+白及:收敛止血气郁之要药:香附;香附+郁金:行气解郁便秘之要药:大黄;大黄+麻仁:润肠通便肝郁之要药:柴胡;柴胡+芍药:疏肝解郁热毒之要药:双花;银花+连翘:清热解毒阳虚之要药:附子;附子+干姜:温肾暖脾热病之要药:犀角;犀角+石膏:清热凉血妇科之要药:当归;当归+黄芪:益气活血外感之要药;荆芥;荆芥+防风:疏散风寒失眠之要药:枣仁;枣仁+莲心:安神助眠郁证之要药:合欢;花茶+香橼:疏肝理气面瘫之要药:白附;白附+蜈蚣:息风止痉!。

冬令进补——“扶阳”膏方节

冬令进补——“扶阳”膏方节

冬令进补——“扶阳”膏方节彭统涛说中医,有趣有料有味道!膏方是传统中医治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调理慢性病、改善亚健康状态、增强免疫力、提高肿瘤术后生活质量均有很好的作用。

随着现代人对生活质量的重视,又到了用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方法给自己的身体补一补能量了。

这个方法就是“精选多味道地药材、匠心熬制”的膏方进补。

这个冬天,您进补了吗?什么是扶阳膏方?膏方,又称“膏剂”、“膏滋”,是最古老的方剂剂型之一,具有滋补,治疗,预防的作用。

可以滋补强身、抗衰延年、治病纠偏。

自古以来,就有“一勺膏滋,十碗药”的说法。

中医扶阳派膏方着重于扶助人体阳气,特别是添加了一些特殊的扶阳药材。

扶阳派有云:“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病在阴者,用阳化阴”。

阳气的作用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中很多不适合慢性病的发作都与阳气不足有关。

扶阳膏方立意在于平调、缓图、长效,利用药物的偏胜之性,来纠正人体气血的不平衡,扶助人体最需要扶助的能量——“阳气”,以求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

膏方有什么功效?中医养生学认为:膏方可以“平衡阴阳,调和气血”,“扶正祛邪,培补五脏”。

即人的阴阳平衡,脏腑功能健旺,气血充盈流畅是人体健康长寿的根本所在。

膏方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为基础,运用中医的整体观念,通过调养脏腑气血,平衡阴阳,补虚泻实起到滋补强身、抗衰延年、治病纠偏、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作用。

膏方的适应症膏方对于体质虚弱、因病致虚、因虚致病,以及慢性、顽固性、消耗性疾患的虚证、虚实兼夹证可一并调治。

如:亚健康状态,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咳嗽、反复感冒、哮喘、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贫血、月经不调、痛经、手脚冰凉、产后调养、失眠、慢性湿疹、儿童体虚脾胃弱、顽固性便秘以及机体免疫力低下及各种虚症导致的各种疾病。

注意事项“补虚”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长期服用、循序渐进才能见功效,膏方进补切记心急,需要放平心态。

1.一剂膏方,服用的时间大约为30—60天;2.膏方均需低温保存,宜储存在陶瓷、玻璃制品中;3.肠胃功能弱者、经期女性、急性病患者需遵医嘱服用。

扶阳三法-灼艾、丹药、附子

扶阳三法-灼艾、丹药、附子

扶阳三法-灼艾、丹药、附子扶阳三法-灼艾、丹药、附子作者:中国艾灸网来源:互联网日期:2009年12月29日宋代的著名医学家窦材把自己喻为扁鹊再生,写了一部医书《扁鹊心书》。

书中重点倡导的就是扶阳。

他认为自古扶阳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毖伤”。

说的就是要保命长寿,扶阳是不二法门。

可见灼艾对培固人体阳气的力量有多强大。

《神农本草经》记载:艾草有温阳、暖宫、除湿、通筋活血的功效。

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与任脉的交会穴,故统治足三阴,小肠,任脉诸经病。

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等作用,古今都作为保健的要穴。

关元在下腹部,身体的正中线上,脐下3寸。

采用仰卧的姿势,将手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在手小指的下缘处即是该穴。

关元穴的温和灸法就是,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对准关元穴熏灸。

艾条距离皮肤约二到三厘米,使局部有温热感不灼痛为宜,每次灸15~30分钟,灸致局部皮肤产生红晕为度。

灸关元的最好时机在夏秋之交,相当于南京地区的7月底到9月中。

隔日灸1次,每月连续灸10次。

冬春两季除去特殊原因,尽量不要去灸关元穴,因为冬主收藏,春主升发,灸多了反而会泄精气。

学医之初,我老师有位病人,患有性功能障碍。

老师没给他开药,就让他用艾条灸关元穴,每天一次,每次灸15至30分钟。

一个月过后,患者的病就痊愈了。

老师嘱咐他最好每年夏秋之际,都用艾条灸一灸关元穴。

如今他已近古稀之年,依然身体健康,无尿频、阳痿等症状。

道家还有一个小秘法:每晚睡觉前,将双手搓热,把手掌的劳宫穴对准关元,意守此处,慢慢入睡即可。

劳宫是心包经的大穴,属火,关元是小肠经的募穴,小肠经也属火,用心经与小肠经的火来温补任脉之阴,收到水火既济之功。

灼艾之法除了灸关元以外,还可以用艾条灸足三里、三阴交。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多气多血,增加胃肠蠕动,强壮脾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扶阳派主要药方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扶阳派主要药方
四逆汤
附子一枚生干姜一两五钱甘草二两炙
辛甘化阳,纯阳无阴,乃回阳之方。

主治纯阴之病。

古人云:“热不过附子”,可知附子是一团烈火也。

凡人一身,全赖一团真火,真火欲绝,故病见纯阴。

仲景深通造化之微,知附子之力能补先天欲绝之火种,用之以为君。

又虑群阴阻塞,不能直入根蒂,故佐以干姜之辛温而散,以为前驱。

荡尽阴邪,迎阳归舍,火种复兴,而性命立复,故曰回阳。

阳气既回,若无土覆之,光焰易熄,虽生不永,故继以甘草之甘,以缓其正气,缓者即伏之之意也。

真火伏藏,命根永固,又得重生也。

白通汤附子一枚(生),干姜一两葱白四根
白通汤一方,乃回阳之方,亦交水火之方也。

夫生附子大热纯阳,补先天之火种,佐干姜以温中焦之土气,而调和上下。

葱白一物,能引离中之阴,下交于肾,生附子又能启水中之阳,上交于心。

阴阳交媾,而水火互根矣。

白通汤虽能宣通上下之阳,但必须加猪胆汁或童便乃能入阴。

潜阳丹西砂一两姜汁炒附子八钱龟板二钱甘草五钱
潜阳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也。

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

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
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

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

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潜阳。

附子、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化阳。

龟板得水之精气而生,至阴之物,有通阴助阳之力,能引阳入阴,与童便、猪胆汁有异曲同工之妙。

封髓丹黄柏一两,砂仁七钱,炙甘草三钱。

封髓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亦上、中、下并补之方也。

夫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也者,调和水火之枢也,独此一味,三才之义已具。

况西砂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

其中更有至妙者,黄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

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阳。

阴阳合化,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而三才之道,其在斯矣。

故整个方子的格局是交通阴阳,引阳入阴,纳气归肾。

潜阳丹有附子之燥烈,封髓丹有黄柏之苦寒,一潜一封,真阳难飞,交替服用,既无附子之燥烈,又无黄柏之苦寒,岂不妙哉!
桂枝汤
桂枝九钱白芍六钱甘草六钱〔炙〕生姜九钱大枣十二枚
桂枝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化阳。

芍药之苦平,合甘草之甘平,苦与甘合,苦甘化阴。

阴阳合化,协于中和,二气流通.
生姜、大枣,引药也,将交通之力引向荣卫,故整个方子的格局是交通荣卫。

对照一览表
五个方子的共同点:交通阴阳,此乃中医开方的首要目的。

区别:
桂枝汤:调和荣卫(交通体表之阴阳)
四逆汤:重在升发阳气
白通汤:有潜阳之意
潜阳丹:重在引阳下行
封髓丹:重在引阳下藏
后四个方子,引阳下行的力度逐渐加大,从0到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