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 (5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文记叙了一个失学少年在一段孤独生活中终于“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的故事,令人感恩良多。
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多朗读,在朗读中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在朗读中逐步进人情境,体会文章中的美好情韵,逐步领略到文章中的深层意味。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体会成长中的感受;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3、了解小说三要素,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1、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2、标题的含义。
一、导入新课一提到“孤独”二字,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多好。
可是小小少年总要长高,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我们而来。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孤独的滋味。
可以说孤独随时间而来,孤独使生命更加灿烂。
同学们,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嬉闹、掺杂、给予、撩逗、凹地、胆怯。
积累下列词语:厚实、嬉闹、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
2、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重点朗读以下段落,每人一段,比一比谁读得好。
(1)刚开始,杜小康想回家,父亲则不肯,怕自己也会像儿子一样突然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
从“小木船赶着鸭子……杜雍和这才将船停下来”。
(2)到达芦苇荡后,父子感受不同,儿子“害怕”,父亲也有些“慌张”,却安慰自己的儿子。
从“这才是真正的芦荡……并且迟迟不能人睡”。
(3)随着时间的流逝,父子俩感到孤独。
从“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4)最恶劣的天气中,杜小康经受了考验。
从“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最恶劣的天气……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那群鸭的羽毛上。
”学生朗读时,注意体会人物心中的孤独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故事,表达了一个——的主题。
(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即可,教师注意引导和归纳。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孤独之旅 》教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孤独之旅》教案一. 教材分析《孤独之旅》是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在人生道路上所经历的孤独与困惑,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对人生、社会和自我认识的深入思考。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孤独之旅中的心路历程,理解人生的坎坷与挫折,培养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对于这篇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刻哲理还需引导。
学生在生活中也许会遇到类似的孤独和困惑,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对于人生思考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在孤独之旅中的心路历程,培养坚定的信念,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刻哲理。
2.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作者在孤独之旅中的心路历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孤独之旅。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作者的人生感悟。
3.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相关的人生感悟资料。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作者的简介和课文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为学生进入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语气变化。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合作探讨以下问题:a.课文讲述了作者的孤独之旅中的哪些经历?b.作者在孤独之旅中产生了哪些困惑和思考?c.作者是如何看待人生的挫折和孤独的?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16.孤独之旅》优质课教案_5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孤独之旅》是九年级上册中的一篇。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课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坚强的成长历程。
孤独,是生活给予人生成长的一道美丽又残酷的题目,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刻意味。
在体验欣赏过程中,既能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发学生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态,真正读懂“孤独”,迎接成长中“孤独”,丰富人生内涵,树立奋进的信念。
文中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
而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如鸭群、芦荡、风雨)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教读课文,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四句语言,并结合环境、细节描写对人物刻画、主题表达的重要作用。
为此,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在自读中圈点勾画,快速捕捉主要信息;从朗读中进入情境,体会作品意蕴;在研读中联系实际,体验成长的感受。
二、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戏称,一旦升入初三,人生将与寂寞握手,和孤独相聚,拖着太多的疑惑与不甘。
他们似乎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与稳重,对一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也已经具备了一些能力,但不够全面、客观,看问题也不够深入。
他们所说“孤独”,更多时候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更多的是面对考试压力时反映出来的较情绪化的表现,甚至有时是对现实的畏惧,是需要我们适时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1.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历程。
2.学习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情感、心理所起的重要作用。
3.学会在成长过程中克服困难。
四、课型:新授课五、课时:一课时六、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环境描写对表现情感、心理所起的重要作用。
难点:体会成长中的感受。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草房子》是曹文轩所创作的少年成长小说,草房子可以说是一个美好之地,其中讲述了五个孩子苦痛的成长经历。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其中的一个孩子杜小康,走近他的成长之旅。
【板书课题】(二)研讨探究:1. 走进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快速默读文章,在文章中找出和杜小康的哭有关的句子。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孤独之旅》教案及知识点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孤独之旅》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概括出课文的故事内容;小组合作,跳读重点语段,感受杜小康牧鸭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2、赏析环境描写的语句,明确环境描写的作用,并能模仿着用环境描写来表现自己的一种心情。
3、学习主人公勇于战胜磨难的可贵品质,并能内化成自己的品德。
二、教学重难点: 1、小组合作,跳读重点语段,感受杜小康牧鸭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2、赏析环境描写的语句,明确环境描写的作用,并能模仿着用环境描写来表现自己的一种心情。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重头再来》,直到上课。
) 问:同学们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 人的一生也许有很多事都可以重来,但生命历程是不能重来的,所以当我们遇到挫折一定要勇敢的去战胜。
(出示文中插图) 请同学们看这样一个处在浩浩芦荡中的孤独少年,假如你就是这个少年,你会用什么方法克服孤独的心理呢? 那文中的他是如何战胜孤独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着小木筏去拜访这个同龄人。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本文主人公是谁?讲述了关于主人公的什么故事? 2、根据故事情节给课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标题好比一篇文章的眼睛,一般读者能透过它窥视到文章的思路、中心、内容等。
) (三)课文研读:走走孤独之旅,聆听孤独的心声。
1、作者给本文取题叫“孤独之旅”,那么这旅途只的是什么旅途呢?(牧鸭之旅) 理情节:离家牧鸭 路途中 到达目的地 牧鸭生活 鸭子下 2、在这个牧鸭途中,杜小康又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四人小组合作,跳读文中描写杜小康的语段,找出体现他心理活动的语句<可对应“牧鸭之旅”的各个阶段来找>,并说说句子体现的是怎样的心理。
) (分析时朗读相关语句:个别学生念、老师泛读、学生一起朗读。
) 3、小结:从分析中,我们看杜小康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原来幼稚、软弱,后来坚强、勇敢、有责任心。
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案
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现实生活,体会孤独之旅对人生的启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在旅途中的孤独与迷茫,理解人生的曲折与挫折。
(2)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关爱他人,珍惜友谊。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 学会将课文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体会孤独之旅对人生的启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孤独之旅》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提问:同学们,你们有过孤独的经历吗?孤独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每组挑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教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5. 课堂练习:(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孤独之旅对人生的启示。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五、课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总结收获,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复述《孤独之旅》的故事情节,准确地表达出作者在文中的主要观点和情感态度。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孤独之旅》示范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孤独之旅》示范教案一. 教材分析《孤独之旅》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的教材,本篇文章通过讲述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的探索与成长,从而体会到孤独的内涵和价值。
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感受,并通过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人生旅途中的种种困境。
本篇文章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孤独的本质,认识到孤独是人生成长的必经之路,并学会在孤独中思考和自我提升。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九年级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独立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但对于孤独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可能仍存在一定难度,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启发。
同时,学生可能对人生哲理类的文章感兴趣,但需要注意避免陷入过于沉重的思考,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文章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了解孤独的内涵和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讨,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孤独对个人成长的意义,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引导学生体验主人公的孤独感受。
2.突破策略: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悟孤独的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中体验孤独的感受。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准备相关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3.准备课堂讨论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如播放一段孤独旅程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孤独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7课《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1)“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一段:写景准确、细致入微。
(2)“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芦苇荡的广阔,“绿色的浪潮”不仅写出了颜色,更充满动感与生机。
(3)“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芦荡的茂密幽深反衬出小船的孤单,使杜小康那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更加真切。
(2)黄昏时的炊烟和河面的热气,单调、虚无,更增添了孤寂的感受。
(3)芦苇荡的宽阔无边,给人一种压迫感,虽有清香的气味、萤火虫的亮光和水鸟,但这一切不能完全驱除的一种磨炼。
(4)芦苇荡的暴风雨的凶猛,是对杜小康的考验和锻炼。在这场暴风雨中,杜小康从幼稚、软弱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勇敢、坚强、有责任心的男子汉。
四、精读课文,感悟“孤独”:
1.作者成功的展现了杜小康的心路历程,其实,我们在分析文章时不难发现杜小康的成长离不开特定的环境,那么,让我们走进小说的环境,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并分析作用。(学生分组讨论后展示,时间为5分钟)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环境描写的作用:
(1)对鸭群扇形水流的描写,鸭群、流水虽然美,但毕竟单调。这些更增添了杜小康对家乡生活的留恋。表现了杜小康的幼稚、软弱和恋家。
六、教师小结:
没有经过孤独的历程,杜小康就不会成熟和坚强,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应该像他那样敢于面对孤独,甚至试着享受孤独,你会发现,原来孤独可以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孤独可以是一笔巨大的人生财富!
七、课后练笔:
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或多或少地感受过孤独,试以《我的孤独》为题,写一段话,字数不限。
板书设计:
(4)写暴风雨一段“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写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将暴风雨的狂暴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学设计(通用5篇)
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学设计(通用5篇)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学设计(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学设计1一、旅程读课题。
尝试各种语气。
谈谈对课题“孤独之旅”的理解引导1:既是旅程,就有它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什么?从油麻地到芦苇地;从小鸭培养到下蛋;从已经失学到复学有望;从脆弱敏感到勇敢坚强……而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有孤独相伴。
引导2:交流所划的词语,想必写人物内心的词语较多:回家、永恒、前方、茫然、恐惧、回头、陌生、寂寞、振奋、未知、撩逗、茫茫、漂游者、依托、重复、害怕、绿色的浪潮、万重大山、逃不走、胆怯、慌张、安静、清香、家、孤独、单调、干巴巴、注满了的孤独、想家、迫切、大哭、哭、没有哭……(重新理解课文标题)引导3:交流勾画的心得——所可勾画的词语越来越少。
任凭外在的世界如何狂风肆虐,我们也看不到他内心的波澜。
分析与小结:杜小康的精神世界在发生着一种变化。
越来越坚强。
孤独感呢?……最初的那种心潮起伏、情绪波动呢?……找到更多的句子验证这一点(坚强的“证据”):读思39-41段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以及“就”、“又”。
读思第44-48段杜小康的“哭”与“没有哭”。
哭——幸福的泪奔;幸福有两种;即将凯旋的小英雄。
骄傲地读课题。
(他的伤痕就是他的勋章;极至的疲累和困倦提醒着他的幸福与荣耀)没有哭——对比之前杜小康梦醒时分的痛哭;相似的情境,不一样的反应。
形成对“旅程”的两重理解:是杜小康精神成长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孤独的。
但孤独也在变化着;孤独之旅,是属于孤独的旅程。
二、孤独孤独感这样的来去,缘起缘落,难道不值得琢磨吗!什么是孤独?人到底为什么孤独?说说自己的理解。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孤独之旅》教案
孤单之旅【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1.掌握“驱赶、嬉闹、洼地”等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小说内容,领会标题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1.理清故事情节,剖析人物形象,掌握课文主题。
2.领会小说中环境描绘和细节描绘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3.品尝小说精巧传神、语重心长的语言。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线,丰富感情体验,建立奋进信念,培育战胜困难的勇气。
【要点难点】教课要点1.领会细节描绘和环境描绘的作用;2.理解标题的含义。
教课难点品尝小说的细节描绘和环境描绘对表现人物和主题的重要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课过程】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以前感觉过孤单吗?能够说,孤单是一根尖利的针,经常刺痛我们柔弱的心,让我们难以忍耐;孤单却也能够是一朵鲜花,能够让我们的生命显得更为绚烂。
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孤单是什么呢?今日我们让一同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单之旅》,领会孤单带给人的味道。
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曹文轩,汉族,男, 1954 年 1 月生于江苏省盐城市乡村。
1974 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念书,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和现今世文学博士生导师。
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今世文学教研室主任,小孩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
代表作有《草房屋》《红瓦》《天瓢》等;曾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宋庆龄小孩文学奖金奖、冰心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等四十多种奖项。
中国少年写作的踊跃倡议者、推进者。
2.知识链接《草房屋》是一部对于少年景长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学校为背景,写了男孩桑桑终生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
他亲眼目击或参加了一连串看似平常但又催人泪下的事件。
小说描述了几个孩子念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洋溢着艰辛与苦痛,又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3. 检查预习(1)校正字音轩ā.(xu n)嬉闹ī.(x )洼地ā.( o)雍ō.(y ng)混杂ā.(ch n)胆寒.(qi è)撅.(juē)赐予.(jǐy ǔ)觅食ì.(m )撩逗.(liáo)(2 )词语释义家底:家里长久累积起来的财富。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孤独之旅》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孤独之旅》教案及知识点课文简介本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位太空宇航员在执行任务时的孤独心理历程。
太空宇航员孤独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本篇课文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让人们更深刻地体验太空宇航员的孤独。
课堂教学目标1.了解太空宇航员的工作内容及其特点;2.通过本篇课文,探讨孤独的感受以及在孤独中的心路历程;3.培养学生拓展视野、见识世界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课堂教学重点1.确定太空宇航员的重要性;2.探究孤独的感受及其心路历程;3.学习运用推理方法加深对所读材料的理解。
课堂教学难点1.探究孤独的感受及其心路历程;2.培养学生拓展视野、见识世界的能力。
课前准备1.教师在教学前可以先了解相关太空知识;2.让学生提前预读课文,做好文本分析。
课堂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分析太空探索项目与太空宇航员的重要性,并与学生分享相关知识。
2. 理解(35分钟)(1)口语交际通过问题互动,加深学生对太空宇航员的了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讨、答疑。
(2)语音语调练习通过模仿太空宇航员的语音语调,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理解。
(3)教材阅读引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重点、难点,分析太空宇航员孤独的心理历程。
(4)知识点讲解通过讲解太空探索项目的背景和目标,提高学生的拓展视野、见识世界的能力。
3. 运用(30分钟)(1)案例解析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案例,探究孤独的感受及其心路历程,加深对所读材料的理解。
(2)活动设计教师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4. 内化(10分钟)(1)回归课文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对太空宇航员的工作、孤独感受等进行总结。
(2)归纳提高鼓励学生在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阅读素养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上的习题;2.进行文本分析,掌握推理方法;3.搜集太空探索相关信息,写一篇关于太空探索的短文。
孤独之旅教案(优秀10篇)
孤独之旅教案(优秀10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孤独之旅》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文章的感受也是多元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中蕴藏的感情,在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
本节课我在“学探议练”教学模式思想的指导下,由小说三要素入手展开教学。
在教学中,注重人文性的渗透。
强化“积累”、“诵读”、“体验”、“生活”等角度的语文教育的回归。
加深对“孤独”、“成长”、“哭泣”、“坚强”、“责任”等情感的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来体验、品味孤独,指导学生勇敢面对孤独,健康成长。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视频展台。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方法:快速阅读法、跳读法、揣摩法、点拨法、文本细读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思路①、课前要求学生结合课后练习进行预习,自行解决阅读障碍;②、由学生谈论成长的烦恼与快乐导入新课,展开学习,教师抓住小说三要素设疑激趣,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③、以课文插图为突破口,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细读研读,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④、联系学生自身,由课内走向课外,通过课内外文学的积累赏析来品味孤独,从而丰富文本的内涵和外延,指导学生勇敢的面对孤独。
教学流程(课前为了缓解师生紧张的心理情绪,也为文本学习创设情感的基调,特播放歌曲《真心英雄》,熟悉的旋律使同学们轻松了起来。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精选范文3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精选范文3篇最好的一种教学,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精选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精选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把握小说的三要素。
2.审美欣赏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的作用,领会优美的意境。
3.通过学习使学生情感上产生共鸣,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性格。
教学重点:认识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孤独”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玩味歌词,导入新课:“生活处处皆语文”(幻灯片文字),语文无处不在,语文无时不在。
前几天听同学们唱歌,我发现有两句歌词耐人寻味——“我不想我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有花……”(看幻灯片,点名学生唱这两句)同学们,你们想长大吗?(让学生畅谈成长的烦恼或快乐)不管我们想与不想,岁月和命运都将促你前行,更多的是无情的将我们抛到人生的风雨之中,使我们经受考验,学会坚强,获得成长。
而在众多的考验中,孤独就是其中的一种,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一起来感受一位孤独少年的成长历程。
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教学中紧扣两个关键词“成长”“孤独”,以生活中学生成长的烦恼或快乐为切入口,又时下流行的歌曲SHE的《不想长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思考下列问题,整体感知课文,体验人物情感。
1.本文以一篇小说,因此根据以往学习小说的经验,我们应该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去学习?明确: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方面着手去学习。
人物:杜小康情节:一位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到偏远的芦苇荡放鸭,经历了生活的艰辛,精神上的磨练,最终在暴风雨后之后“长大了,坚强了”。
环境:无边无际的芦苇荡设计说明:本问题的设计意图在于使学生强化读小说的方法技巧,即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来着手阅读。
2023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孤独之旅》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孤独之旅》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壶知道为您带来的3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孤独之旅》课文原文及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孤独之旅篇一1.给下列词中加粗字注音。
捆扎()撩逗()胆怯()掺杂()旧茬()戳破()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tiào望()xī闹()纯cuì()qū除()肥shuò()juē断()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
厚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
歇斯底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________地对前方感到________和恐惧。
(2)父亲________也是有所慌张的。
但他在儿子面前,必须显得镇定。
(3)到暴风雨将歇时,________还有十几只鸭没被找回来。
(4)那几十只受了惊的鸭,________一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
5.简答。
“孤独之旅”是什么含义?结合本文的内容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课内阅读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语文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感受小说的主题——“孤独之旅”,体会主人公在孤独中成长的心路历程。
2.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理解主人公杜小康的性格特点。
3.掌握景物描写对表现主题和人物心情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2.教学难点:深入挖掘小说的象征意义,理解主人公在孤独中成长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孤独的理解和感受。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孤独之旅》,思考:课文为什么要以“孤独之旅”为题?二、整体感知1.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2.教师简要介绍小说的创作背景及作者情况。
三、分析人物形象1.让学生找出文中对主人公杜小康的描写,分析其性格特点。
2.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体现杜小康成长变化的语句,进行讨论。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孤独之旅》的故事情节,分析了主人公杜小康的形象,为下一节课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及主人公性格特点。
2.提问:课文为什么要以“孤独之旅”为题?二、深入分析主题1.让学生找出文中对孤独的描写,分析其象征意义。
2.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体现杜小康在孤独中成长的语句,进行讨论。
三、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1.让学生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分析其对表现主题和人物心情的作用。
2.引导学生从景物描写中体会杜小康的心情变化。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深入分析了《孤独之旅》的主题,理解了主人公在孤独中成长的内涵,并体会了景物描写的作用。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主人公性格特点及主题。
2.提问:课文中的孤独之旅对你有何启示?二、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孤独中成长的经历和感悟。
三、写作训练1.让学生以《我的孤独之旅》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表达在孤独中成长的感悟。
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案
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人生、人性的思考,理解孤独之旅的主题。
(2)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心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深刻的主题理解和人生哲理的把握。
2. 学生对文学作品欣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孤独之旅》的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孤独之旅》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孤独之旅》,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通过举例分析,讲解课文中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课文时的情感体验,表达对作者的思考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人生、人性的思考,理解孤独之旅的主题。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选择一篇文学作品进行欣赏,写一篇欣赏心得。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案
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孤独的深度思考,理解孤独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尊重他人的孤独感受,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主题,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
(2)体会作者对孤独的深度思考,理解孤独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背景及课文出处。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主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
四、课后作业1. 请简要概括课文《孤独之旅》的主题。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其作用。
3.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孤独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1)挑选与课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在孤独中成长。
(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孤独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7课《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17.孤独之旅【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 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成长中的感受,理解标题的含义。
3.分析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作用。
4.品味小说质朴清新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1.环境描写的作用。
2.标题的含义。
【教学过程】环节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阳光灿烂的时候,也会有经历狂风骤雨的时候。
在成长中会享受掌声的荣耀的时候,也会经历孤独的凄凉的时候。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品味主人公杜小康在成长中经历的孤独。
环节二:走进作者《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
(学生自由交流后屏显)1.作者简介曹文轩,1954年1月出生于江苏盐城,中国儿童文学作家。
197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
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
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推动者。
他希望以过去的故事感动现代的孩子。
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红瓦》、《草房子》等。
《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
学术性著作有《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患维论—对文学的哲学解释》等。
2.作品简介《草房子》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学校为背景,写了男孩桑桑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
他亲眼目睹或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的事件。
描绘了秃鹤、纸月、细马、杜小康等孩子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3.昨日之杜小康他是60年代初的一个男孩子,他曾经可是一个人物。
他的年龄比我们还小,是个班长,而且还是班上成绩最好的一个学生。
他家是油麻地最有钱的人家,当别的同学穿着单衣哆嗦着进入冬天时,他却拥有一年四季穿不完的衣服;别的孩子即使到了六年级也只能用草绳当裤带时,他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拥有了一条油汪汪的皮带;当别人几乎还没有见过自行车是啥样子的时候,他已经骑上了专属于他自己的自行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孤独之旅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学会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朗读、品味。
建设开放的课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作品情感碰撞,平等的对话与合作交流,拓展师生生命成长的阅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孤独和成长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孤独的含义
理清怎么走过孤独旅途,迈向成长
品味怎么用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
【具体过程】
一、导入:
初一时我们学过一篇文章叫《爸爸的花儿落了》,英子在经历了父亲的病逝后,迅速成
长,文章最后说: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成长(板书)常常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当然每个人的付出是不一样的。
英子的成长是用爸爸的死亡换来的,而今天我们看到的少年杜小康的成长是由什么换来的呢?(板书:孤独)
二、关于“孤独”:
我们同学平时有过孤独的感觉吗?请说一下曾经感受过的孤独吧。
关于孤独的话题,我们在上一篇文章《故乡》中有过接触。
小说中的“我”感觉四周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这是由于人与人之间思想感情不相通所带来的,哪怕是置身热闹的人群却也无人可以交流的孤独。
那么今天我们的主人公杜小康的孤独又是什么造成的呢?请同学在你对课文预习的基础上,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虽然有父亲相伴却也无话可说环境单一、寂静生活单调)
开头第一段就告诉我们现在的杜小康是孤独的:家境一落千丈(最厚实)甚至到了失学的地步。
看过整本小说的同学应该还明白,杜小康在班级里是班长,成绩是最优秀的,出了什么事都他能起到带头的作用,他自己也非常热爱读书。
现在他失学在家,这种经历同伴都没有,他跟谁去交流?他能不孤独吗?到选文结束,鸭子下蛋了,但他改变孤独的状态了吗?因而这种孤独感笼罩了全篇文章。
所以题目叫:孤独之旅(板书之旅)
三、关于“旅程”
关于孤独的一段行程:这段行程走过了几站路?除去首站和尾站,请同学依据时间或者地点的变化,说说这段旅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前行途中——刚到芦荡——日子过去——风雨洗礼)
四、咀嚼环境:
风雨之后,文中有一句形容杜小康当时感受的话,请找到划出来。
(突然长大了……)
突然发生的背后总有一定的积淀的。
这篇文章选自曹文轩的《草房子》。
在我们选文的后续发展中,作者写着这样一段话:【幻灯显示】
根据我们的课文的细节描写老师稍作修改:环境给予他的那美丽而残酷的孤独。
下面让我们按照旅程的四个阶段,跟随杜小康一起咀嚼咀嚼,环境给予他的孤独到底是什么滋味。
1、先要明白文中的环境主要指的是哪些:水、芦荡、鸭、暴风雨
2、来到第一站——前行途中:船行在水上,自然离不开对水的咀嚼。
主要集中于水和鸭的描写。
先朗读第13段。
(13段:烟气水汽的特点:在空气中飘飘荡荡,无所依靠,风一吹就散。
我们就像看
到杜小康的一颗心在那里飘荡,找不到一个落脚点。
前途渺茫,过去又不可及,我的未来在哪里?此外,这里的水的特点还应对应11段的一个词——“茫茫”。
辛弃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如今是杜小康见水,水茫茫,料这水见杜小康也应是茫茫然。
)
带着这样一颗迷茫的心,夜晚降临了。
我们来读一下这时的环境。
(第15段)
(晋桓温。
鸭子尚且都觉得自己是无家的漂游者了,人还怎么受得了啊!)(板书:不堪)(前行途中,我们从环境描写里咀嚼出杜小康是不堪孤独的,那杜小康咀嚼的这种孤独的不堪,是什么滋味呢?我们找一个表示味道的词来形容吧,想想哪一种味道进入口中是让人的舌头找不到北,根本不能忍受的?——麻)
3、在不堪孤独麻麻的滋味中,有一天他们终于到达了大芦荡。
一到大芦荡一个环境马上就
出来了。
(第21段:读。
分析“涌”:一个人能涌吗?两个人?形容数量多、气势强大。
中国的文学创作自古就讲究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文字雕琢。
“直涌到天边”:生机勃勃、无边无际,似乎芦苇铺天盖地而来,给人极大的心理压力,“如万重大山围住”让人会有窒息的感觉。
所以杜小康自然而然——害怕了。
)又是一个夜晚降临了。
朗读24、25段。
咀嚼这时的环境描写。
你读了后,怎么想?我们去那里露营怎么样?(纯净辽远、宁静空旷)景物这么美看来人物心情不错了。
(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
上学期学过的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反衬,足见杜小康害怕程度之深。
这里有一个表现他害怕的动词:“挨”。
小时候害怕喝药吗?因为味道——苦。
害怕孤独的味道啊,怎一个苦字了得。
)
4、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环境有变化吗?找到暴风雨来临前的环境描写。
习惯成自然了,既然无法改变,你再一味害怕有什么用呢?这是杜小康对孤独是(面对)。
面对环境后,环境会产生什么作用呢?如果我们把24.25两段环境描写放入到33、34段之间,我们会读出什么味道来呢?朗读33、24、2
5、34段。
(杜小康的孤独并未改变,只是面对孤独的态度变了,于是景和人就不再格格不入,杜小康开始融入这篇景色之中。
于是大芦荡本来的面目就走进了杜小康的心里:纯净辽远,宁静空旷。
人走入了环境里面,心情也就容易被这环境同化,慢慢学会体会环境带来的平和。
)
(但是这毕竟不是他主动去要求的孤独,不然文章这里就可以写杜小康觉得自己长大了坚强了。
所以这是属于他真正成长的前奏,那就如同未成熟的果子,
咀嚼起来这是的孤独定然是涩涩的。
)我们咀嚼这时的环境描写,已经可以看出杜小康的变化了,这种变化好吗?它意味着什么呢?
5、暴风雨终于来了。
这场雨来得巧,来得妙,来的真是刚刚好。
为什么好,为什么妙?(“忘记父亲”“追去”和前文“紧紧挨着父亲”形成对比,并靠自己的力量找回了鸭子。
)
所以杜小康觉得自己长大了,就是因为这场暴风雨为他提供了一个成长的机会。
在风雨之后,有一处环境的描写,47段,读,咀嚼此时的环境描写的作用。
烘托雨后杜小康的心情就如天空一样蓝,如月亮一样明。
心境变得开朗明亮。
(初悟孤独)这是杜小康咀嚼着孤独的滋味会是(酸、甜)(酸:注意:哭。
放松、委屈等)
可见,大自然虽然营造了无边无际的孤独,屡次把杜小康抛进困难的境地,却也一次次在他面前展现出宁静美好的魅力,使他在孤独中日趋淡泊、沉静,并渐渐除去了潜藏的浮躁,完成了一次蜕变,终于长大了。
五、他不可能立即领悟,但他确实比油麻地的孩子们提前懂得了很多……
他的成长是大芦荡给的吗?——生活。
大芦荡给予的美丽和残酷就是生活给予的美丽残酷。
生活让杜小康从不堪孤独到害怕孤独到面对孤独并最终从孤独中收获喜悦,这一步步走来他品味到了各种各样的生活滋味,他终将懂得生活真实的面目不是家庭庇护下的优越条件,那些杂陈的五味会披着各式外衣在成长的道路上粉墨登场。
而他在大芦荡中咀嚼的孤独就是成长的滋味。
(板书:滋味)
六、向杜小康一样懂得善待成长道路上终会出现的孤独。
同学们成长道路上也必然会遇到孤独的,说不定它已经来了,只是你还没有意识到。
谈到孤独总是忧伤的,孤独并不一定是让人悲伤的,有时人就是需要孤独。
罗曼罗兰说:“……”。
孤独是有着强大力量的,请让我们善待它。
板书:
(麻)不堪前行途中
成长(苦)害怕孤独之旅刚到芦荡
滋味(涩)承受日子过去
(酸甜)初悟风雨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