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与背景教案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4课《主题与背景》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套
人教版美术课教案授课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4课《主题与背景》授课班级:指导教师:授课教师:学校:第4课《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课题:主体与背景领域:造型、表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美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难点: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具:多媒体图片学具: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图片。
师: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他叫“李翔”。
请你们观察一下,他在干什么?大家看!(出示李翔在运动会中的背景图)师:刚才李翔在跑道上赛跑,现在它在干什么?同学们这回再想一下刘翔在干什么?生:回答 ( 出示幻灯片李翔座过山车、与爸妈照合影、老虎来了等四幅图片)师:同学们看了这几幅有趣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生:主体人物都是李翔,而背景不同。
师:在一幅画面中主体与背景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 师:(板书主体与背景)二、发展阶段:1、(课件展示)通过一幅画来理解主体与背景的概念。
主体:事物的主要部分。
背景:图画,摄影里衬托主体事物的景物。
2、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个本节课的知识窗,找同学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师:在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中,背景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咱们先来看一幅图片。
(播放没有背景的图片)光有主体的画面给你什么感觉?生:学生观察并讨论。
师:(继续播放加上背景的图片)添加上背景,现在感觉画面变得怎么样了呢?生:交流。
(师总结:添加了背景,画面的内容就丰富了,构图也饱满了,这就是背景的一个最基本的作用——丰富画面。
“一幅完整的作品,必须要有人或物作为主体,再用背景来衬托。
这是一幅作品最基本的要求。
”这也是我们以后创作作品时所必须注意的要求。
)3、师:下面同学们再来欣赏一组图片(播放课件同一主体不同背景)请大家仔细观察,通过它现在的表情、动作想象一下他在干什么?看一下这组图片是怎样变化的?师:谁来说一说?(生:背景不同,人物相同。
主体与背景教案
主体与背景教案主体与背景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主体与背景的概念。
2. 能够辨别文本中的主体与背景。
3. 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文本的主旨与要点。
教学重点:1. 主体与背景的区分。
2. 主体与背景的应用。
3. 主体与背景对文本理解的影响。
教学难点:1. 主体与背景的应用能力。
2. 主体与背景对文本理解的影响的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与示范。
2. 小组合作与讨论。
3. 实例分析与练习。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文本主旨与要点的概念,并与本节课的主体与背景进行联系。
Step 2:词汇讲解讲解并示范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并辅以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
Step 3:主体与背景辨析教师出示一段文字,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主体与背景。
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然后让每个小组报告自己的分析结果。
Step 4:主体与背景的应用通过与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主体与背景对文本理解的影响。
可以从文本主旨与要点的角度考虑,也可以考虑主体与背景对作者观点的影响。
Step 5:实例分析与练习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文本的主旨与要点,以及主体与背景对理解的影响。
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然后让每个小组报告自己的分析结果。
Step 6: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和应用,并与上一节课所学的文本主旨与要点的概念进行联系。
鼓励学生在日常阅读中注意主体与背景的辨析,并加以应用。
Step 7: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练习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文本的主旨与要点,并思考主体与背景对理解的影响。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主体与背景的概念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够辨别文本中的主体与背景。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文本的主旨与要点,并思考主体与背景对理解的影响。
3.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例分析中积极参与,并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词汇讲解、示范、讨论和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对主体与背景概念的理解。
主体与背景教案
主体与背景一、引导阶段:师:五一假期同学们出去玩了吗?生:师:老师也出去玩了,并且照了很多的相片,同学们想不想看一下?生:师:好,看完之后我可是有问题要问的哦?师:照片中着重表现的是什么?生:人物师:很好,一幅作品中着重表现的对象就是画面的主体。
那么这张照片中的主体就是........那后面的景物我们把它叫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第四课《主体与背景》。
二、新授: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幅画的主体是谁?(点击课件)你们觉得这幅画怎么样?生:不好师:为什么啊?生:背景太单调师:哦,?加上背景以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生:画面丰富师:加上了背景,画面更加的丰富了(点击),结合背景我们知道小男孩此时的神情是告诉我们他非常的冷。
看下一幅,主体同样是这个小男孩,只是什么改变了?生:背景师:此时它的表情向我们传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冷吗?生:不是冲刺了激动、兴奋师:很好,接着往下看,这幅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生:害怕师:啊老虎来了,感觉很可怕师:好,下面同桌之间讨论一下,在欣赏这三幅画后,你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生结:同一主体搭配不同的背景会给人不同的欣赏感受。
师:非常棒,同一主体在不同的背景下,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反映不同的意境。
师:那么在绘画中如何处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呢?(看大屏幕)同学们觉得哪一幅的主体表现的更好一些?生:师:为什么?生:(主体物清晰、大方)师:很好,同学们在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将主体物画的适当大些,这样才能体现出它在画面中的主体地位。
好,我们看第二幅(大屏幕)主体和背景都是一样的,只是服装的颜色有所不同,同学们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生:(第二幅,因为主体物颜色鲜艳,和背景对比鲜明)师:(第一幅主体的颜色和背景的颜色很接近,这样给人感觉画面比较的平淡,第二幅主体的颜色较为鲜艳,和背景的颜色对比鲜明,很有立体感),同学们在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主体物的色彩一定要鲜艳,这样才能使主体物更加的突出。
主体与背景(教案)
在本次“主体与背景”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普遍存在一定难度。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大家能积极参与,但回答问题时,对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主体与背景的知识点还不够明确。为此,我在新课讲授环节加强了对比手法和画面组织的讲解,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主体与背景(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美术》五年级下册第五章“造型与表现”中的“主体与背景”一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掌握运用对比、色彩、形状等手法突出主体的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学会在画面中处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创作出富有表现力的作品。具体内容包括:
1.了解主体与背景的定义及作用。
(3)个性化表现:在遵循主体与背景关系原则的基础上,如何展现个性化的创作风格。
解决方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技法进行创作,培养个性化表现。
(4)审美情趣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解决方法:组织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开展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流程
2.教学难点
(1)对比手法的运用:如何运用对比手法使主体更加突出,是学生在创作中遇到的难点。
解决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教师示范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掌握对比手法,体与背景的关系,使画面和谐、有层次感。
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优秀作品,了解画面组织的原理,提高自己的画面组织能力。
1.观察能力: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主体与背景关系,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力和发现美的能力。
2.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尝试运用不同的对比、色彩、形状等手法,激发创新意识和个性化表现。
3.美术表现:掌握主体与背景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画面组织能力,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四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 《第4课 主题与背景》 人教 版
四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第4课主题与背景》人教版前言本课是四年级美术下册的第四课,课题为主题与背景。
本节课主要讲解学生如何根据主题和背景选择适合的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色彩在艺术中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色彩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下面,我将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详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知晓主题和背景对色彩的影响。
2.能够通过色彩来表达主题和背景。
3.培养良好的创意思维和色彩感知能力。
教学重难点1.主题和背景对色彩的影响和运用。
2.如何通过色彩表达情感和意境。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良好的色彩感知能力。
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法2.情景教学法3.互动式教学法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用色彩鲜艳的图片展示,引导学生猜测该图片主题和背景,并引导学生谈论不同的主题和背景可能会选择什么样的颜色。
2. 概念讲解教师简单地介绍主题和背景在美术中的作用,并讲解颜色在美术中的表达方式和使用方法。
3. 资源分享教师让学生阅读画册和图片,感受和领悟图片所表现的主题和背景。
4. 创意思维教师会教学生如何在准确了解图片主题和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创意思维的方法自由运用颜色,并用适合的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5. 作品展示教师将学生的作品整理展示,让同学们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主题和背景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和运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能够通过创意思维和色彩感知能力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情景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的方式深入地理解本节课所讲述的内容。
在后续的教学中,教师将继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色彩感知能力。
主体与背景(教案)2022-2023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
主体与背景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及其关系;2.能够表现主体和背景的关系,并进行深度描绘;3.继续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为学生今后进行更复杂的艺术创作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1.主体与背景的关系;2.主体和背景的色彩;3.主体和背景的空间构建。
教学难点1.主体如何与背景协调;2.如何在描绘背景时不压制主体;3.如何选取适当的颜色和构思空间布局。
教学方法项目驱动学习、讲解法、练习法、情境模拟法、交流互动法。
教学准备1.艺术教材;2.示例作品;3.学生绘画用具。
教学内容第一节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在美术创作中非常重要,可以说是画面作品的灵魂所在。
主体是画面中的重要元素,可能是人物、动物、物品等,背景则是主体所处的环境和背景,两者的关系直接影响作品的表现效果。
教师通过艺术教材讲解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及具体方式,例如在搭配时要考虑颜色、明度、对比等要素,不同主题的画作中要注意主体和背景的协调,表现主体所在的物理空间等。
第二节主体和背景的色彩色彩是画面的基本组成素材之一,主体和背景的色彩搭配对作品的表现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这一节课中,教师通过讲解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主体和背景色彩的搭配,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色彩表达画作表现的意义。
教师同时也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喜好选择搭配方式,并讲解各种搭配方式的应用范围。
第三节主体和背景的空间构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习如何在画面中构建合理的空间布局,表现主体所在的物理空间。
教师通过艺术教材及实际案例演示,展示背景构建的方法及技巧,让学生理解背景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将讲解如何运用明暗、透视等手法构建主体所处的空间,让学生学会巧妙表达主体所在的环境。
总结这门美术课程是让学生窥探美术构图之道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对主体与背景关系、色彩及空间构建三个方面进行讲解,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画作创作的技巧和打磨方法,也可以在练习中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和创意能力,为学生今后进一步进行艺术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主体与背景(导学案)2022-2023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
1 主体与背景1.1 背景的作用背景是绘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衬托主体,突显主体的形态和色彩,同时也有助于表现画面的情感和气氛。
背景的构图和色彩要与主体相呼应,不能与主体相争。
1.2 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在绘画中,主体和背景是相互依存的,主体需要背景来显现自身,而背景也需要主体来丰富自身的意境。
当然,在不同的情境下,主体和背景的关系会有所不同,有时候主体是背景的衬托,有时候背景是主体塑造的关键。
1.3 主体和背景的选材选择主体和背景的前提是要了解画面的主题和情感,要考虑到画面所需要表达的思想和氛围。
在选材时,不能在主体和背景中出现重复的元素,要避免视觉上产生冲突。
同样的,在色彩上也要考虑到主体和背景的相互融合。
1.4 设计一个合理的主体和背景在设计画面时,要有整体的构思,首先确定主体和背景的基调和色调,然后选择适当的构图,注意“三分法”和“黄金分割”的运用,使画面有一定的节奏感和平衡感。
在涉及到人物的时候,要注意人物的比例和表情,以及人物与背景的比例关系,不能让人物失去画面的主题性。
1.5 应用实例以下是一个应用实例:学员需要完成一幅描绘树木和花卉美景的画作。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选择比较丰富的花卉和树木品种,将它们布置在画面中心部位。
在色彩上,应该运用大量的绿色、红色、黄色等明亮鲜艳的颜色,以突出画面的生气和富有感。
在构图上,可以将树木以弧形或对称的方式排列,使画面显得有节奏、有层次感。
同时,可以在画面中央或近前方的位置设置一些小花或草丛,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1.6 总结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在绘画中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合理的选材、构思和运用,才能营造出完美的画面效果。
无论是在人物画、风景画还是静物画中,都要牢记这一原则。
四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第4课 主题与背景》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第4课主题与背景》人教版一、知识目标1.理解主题与背景的意义及作用;2.了解主题与背景在绘画中的表现方式;3.能够在作品中合理运用主题与背景。
二、教学重点1.理解主题与背景的作用及表现方式;2.能够在作品中合理运用主题与背景。
三、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主题与背景来表达作品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1. 学习主题与背景的概念1.1 讲解主题与背景的概念主题:绘画作品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和主要意义。
背景:绘画作品中除主体之外的所有元素,包括空间环境、色彩、构图等。
1.2 分析主题与背景在绘画中的作用主题在绘画中的作用:1.作为创作出发点,是绘画作品最基本的核心内容;2.可以凸显出作品的中心思想和主要意义,使其更加有内涵。
背景在绘画中的作用:1.推动主题的发展,加强作品的感染力;2.可以表现出作品的空间和时空背景,增强作品的真实感。
2. 掌握主题与背景在绘画中的表现方式2.1 讲解主题与背景在绘画中的表现方式主题的表现方式:1.通过人物、动物、物体等来传递作品的中心思想;2.通过色彩、线条、构图等艺术手段来表达主题。
背景的表现方式:1.通过配色、构图等手段来表现空间背景;2.通过时间及季节等背景元素表现时空背景;3.通过特定场景、器具等背景元素来传递作品的情境气氛。
2.2 观察主题与背景在绘画中的具体表现1.讲解一幅具有明确主题和背景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认真观察;2.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主题、背景的表现方式,理解其特点。
3. 课堂实践:合理运用主题与背景3.1 分析绘画示范指导同学们分析示范图中主题和背景,了解其表现方式,理解如何合理运用主题与背景。
3.2 自主创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自己选择的主题创作一幅作品,要求合理运用适当的背景元素来表现情景和气氛。
五、课后拓展1.观察身边的事物、场景、人物等,寻找可以成为创作主题的素材;2.思考如何通过绘画手段表现自己选择的主题。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讲解、观察和实践,让学生全面了解了主题与背景在绘画中的意义、表现方式及作用,使学生了解到视觉语言对艺术表达的重要性以及在艺术审美方面的帮助作用。
认识主体与教学环境互动教案
认识主体与教学环境互动教案教育是一项全面的活动,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
而在这其中,了解主体与教学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此次教学研究围绕认识主体与教学环境互动的教学方法展开,旨在为提升教学效果提供有价值的教育策略。
一、认识主体的影响主体是指参与教育活动的人,包括教师和学生。
在教育中,教师和学生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而学生则是教学的对象,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长过程,也是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评价标准。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了解主体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是实现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为其打造有吸引力和参与性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二、教学环境的重要性教学环境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所处的物理和社会环境。
教师为学生构建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环境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体验、行为表现等多个方面。
因此,教师需要深刻认识教学环境的重要性,并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
教学环境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
教室的氛围、温度、光线、噪音等都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
创造宽敞明亮、舒适安静的环境,可以使学生更容易集中精力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环境可以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习环境与学习的情感体验密不可分。
对于学习者而言,愉悦的情感体验,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因此,创造充满趣味性和探究性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三、认识主体与教学环境互动的教学方法认识主体与教学环境互动的教学方法,是基于对主体和环境的深入认识,提出的一种教学策略。
主体与背景(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
主体与背景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及其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主体与背景创作美术作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及其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主体与背景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及其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2. 演示法:通过示范,展示如何运用主体与背景创作美术作品。
3. 练习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主体与背景创作美术作品。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美术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讲解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及其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3. 示范:通过示范,展示如何运用主体与背景创作美术作品。
4. 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主体与背景创作美术作品。
5. 评价与总结:对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总结本次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本次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因为这一部分涉及到课堂的具体操作和学生的学习实践,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1. 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明显主体与背景区分的美术作品,如风景画、静物画等,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作品中的主体和背景是如何区分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这样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接下来的新课内容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在新课讲解环节,教师首先需要清晰地定义主体与背景的概念。
主体是美术作品中主要表现的对象,是画面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背景则是主体所处的环境,用以衬托主体,使主体更加突出。
接着,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美术作品实例,分析主体与背景在作品中的运用,如色彩对比、明暗对比、大小对比等手法,以及如何通过背景的描绘来增强主体的表现力。
3. 示范:在示范环节,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简单的主题,如“一棵树”,现场演示如何运用主体与背景进行创作。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4 主体与背景∣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4 主体与背景∣人教新课标课程背景
在四年级下册的美术教学中,我们需要教授学生主体与背景的绘画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何在作品中处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并能够独立完成一幅主体与背景统一的美术作品。
教学目标
1.理解主体与背景在美术作品中的关系;
2.掌握主体与背景统一的绘画技巧;
3.独立完成一幅主体与背景统一的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
1.主体与背景的处理;
2.统一作品的色彩和氛围。
教学难点
如何利用色彩和氛围来统一主体与背景。
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了解主体的构图方法,并与新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
2. 观摩示范(10分钟)
教师向学生讲解主体与背景在美术作品中的关系,然后进行示范。
示范的作品应该包括主体和背景部分,并且在色彩和氛围的处理上统一协调。
3. 操作练习(30分钟)
学生自己进行操作练习,需要考虑主体与背景的比例、划分、色彩和氛围的调配等方面。
教师可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并给予必要的帮助。
4. 作品展示(10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课堂点评。
在点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主体与背景的统一处理,以及色彩和氛围的协调。
5. 总结回顾(5分钟)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
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对主体与背景在美术作品中的关系进行更为深刻的理解,掌握主体与背景统一的绘画技巧,并能够独立完成一幅主体与背景统一的美术作品。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原创】《主体与背景》教案
美术-打印版
《主体与背景》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2、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3、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电脑,进行主体与背景的创作。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2、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师出示一幅画,问学生: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学生答:人物(玩耍)---主体
环境(建筑)--背景
师揭题:主体与背景(课件1)
二、发展阶段:
1、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
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
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2、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
学校、家里、游乐场所等
3、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
师小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
)
4、作业要求: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5、学生创作、师辅导
三、作业展示、评价
四、收拾与整理。
看图说话五要素教案
看图说话五要素教案一、教案背景和目标教案背景:看图说话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因此,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看图说话教案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案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看图说话的基本要素;2. 运用五要素分析法进行图片观察和描述;3. 提高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4.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 了解看图说话的五要素- 结构要素:包括图片的主体、背景、角色、动作等;- 时间要素:指的是图片中的时间顺序和时态;- 场景要素:指的是图片中的地点和环境;- 感受要素:指的是图片所传达的情感和感受;- 互动要素:指的是图片中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
2. 分析图片并进行描述-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一张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用五要素分析法进行描述;- 学生可以挨次分析图片的结构要素、时间要素、场景要素、感受要素和互动要素;- 学生可以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图片,也可以用诗歌、故事等形式进行表达。
3. 学生展示和讨论- 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将自己分析和描述的图片展示给全班同学;- 全班同学可以就展示的图片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量和深入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小组合作练习- 将学生重新分组,每组给一张新的图片;-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分析,然后用五要素分析法进行描述;- 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将自己分析和描述的图片展示给全班同学;- 全班同学可以就展示的图片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5. 教师总结和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关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教学评估和反思教学评估:- 学生的参预度:观察图片、描述图片、展示和讨论的积极性;- 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是否能够准确分析和描述图片的五要素;- 学生的表达能力: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的能力;- 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小组内合作和全班讨论的表现。
《主体物与背景之间的色彩关系》教案
授课教师姓名
曹霞 梁长林 余雯娟
学科
美术
教龄
15、3、6
微课名称
主体物与背景之间的色彩关系
视频长度
7分钟
录制时间
2014年10月14日
知识点来源
学科:美术年级:三年级版本:人教版
知识点描述
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预备知识
邻近色、对比色
教学类型
讲授型
适用对象
三年级学生
设计思路
针对中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我进行了如下设计:
当主体为浅色时,背景应当为深色或深浅不同的对比色。
2分钟
第三部分内容:
教师示范操作
出示主体为深,背景为浅的画。为使主体更加突出可添加一些对比色的物体这样更加能够衬托出主体。
2分钟
3、结尾
(30秒以内)
总结,授Hale Waihona Puke 完毕,谢谢聆听!30秒以内
自我教学反思
在制作本节课的范作时,我选择的主体物是卡通形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二组绘画型的实验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主体与背景色彩的关系。
1、联系实际,引发问题。
2、对比欣赏作品,解决问题。
3、师作范画,巩固新知。
这三个步骤紧扣主体与背景这一主题,层层深入,引发学生思考在看与想的交织中发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在以后的绘画中应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内 容
时间
1、片头
(30秒以内)
今天的教学重点是解决主体物与背景之间的色彩关系。
30秒以内
2、正文讲解
(6分钟左右)
第一部分内容:
1、出示主体物,让学生观察在深浅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效果不同。
2、得出结论:当主体为深色是,背景应当为浅色;
4 主体与背景(课件)-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
悄悄话(中国画)现代 王有政
荷塘夏趣 周思聪
女孩与百合花(油画)现代 阎平 7
欣 赏 作 品
8
创作
1、选择自己喜欢的背景和主体进行组合搭配。 感受主体和背景巧妙搭配带给我们的视觉体验 和精神愉悦 2、怎样通过主体和背景之间的变化来表达自己 的思想和情感
9
谢谢 美 观看
-
术
10
观察以下作品 你发现了什么?
照片中卡通人物是主人公,他所去的地方是照片中的背景 同一主体,不同背景,可以产生不同的内容和情感变化
1
主体
与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背景 与
授课:花花老师
2
观察以下图片 说一说:这三张图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不同主体,相同背景,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3
对比物体大小 这三幅图中主体与背景哪一幅看起来更和谐?
主体过大
主体过小
主体大小合适
4
对比主体色彩
主体的色彩不同,所呈现的效果也不相同。合理的利用色彩的深浅或 冷暖,会让我们的主体更加丰富,让我们的画面更具有艺术的美感
5
主体与背景
主体: 是描绘事物的主要部分 背景: 在绘画中衬托主体的景物
6
欣赏作品: 1、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2、下面作品中哪个是主体?哪个是背景?
主体与背景教案
主体与背景教案教案主题:主体与背景教学目标:1. 理解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和关系;2. 掌握描述主体与背景的词汇和表达方式;3. 通过练习和实践,提高对主体与背景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与主体与背景相关的图片或文章,作为教学素材;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观察结果和作业;3. 教师准备PPT或白板,用于呈现课堂内容。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用一幅图片或文章作为引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主体与背景,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步骤二:讲解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和关系(10分钟)教师通过图示和简单的例子,向学生解释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和关系,让学生明确主体是指主要对象或人物,背景是指环境或背景信息。
步骤三:词汇和表达方式的学习(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用于描述主体与背景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并通过例句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词汇和表达方式。
步骤四:观察和分析实践(15分钟)教师让学生观察一些图片或文章,并针对其主体和背景,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写在笔记本上。
步骤五: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交流和比较自己的观察结果,并结合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步骤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
步骤七: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再观察一些画面或文章,并分析其中的主体与背景,写一篇简短的观察报告,并用课堂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描述。
教学延伸:1. 学生可自行收集一些图片或文章,进行主体与背景的观察和分析;2. 学生可进行小组展示或辩论,讨论不同图片或文章中的主体与背景的特点和关系。
第4课《主体与背景》 (教案)2022-2023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
第4课《主体与背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主体和背景的概念,理解二者相互作用的关系;2.通过学习作品,掌握画面构图的基本原则;3.通过绘画实践,熟练掌握主体和背景的绘制方法。
二、教学重点1.解析作品中主体和背景的关系,理解构图构建原则;2.准确把握画面中主体和背景的形象特点,掌握其绘制技巧;3.能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创作,形成独具特色的作品。
三、教学难点1.理解主体和背景在画面中相互作用的关系;2.把握构图原则,使得画面整体具有力量感;3.熟练掌握主体和背景的绘制方法,呈现出形象特点。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出示一幅著名的油画作品,询问学生对于画中主体和背景的看法,引导学生思考二者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简述几段话,描述其中的主体和背景如何相互作用,让学生感受画面氛围,并引导学生提出疑问。
2.讲解(15分钟)1.讲解主体和背景的概念,告诉学生画面中主体和背景的作用和关系。
2.介绍画面构图的原则,主体和背景的比例和位置的设置,以及画面中的明暗和色彩。
3.分享几幅名画,让学生理解画家是如何运用构图原则来创作优秀艺术品的。
3.实践练习(30分钟)1.让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进行画面构图的创作练习,强调主体和背景的平衡与协调。
2.在画图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去感受画面的明暗变化和色彩运用,欣赏主体和背景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优美的构图。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借助想象,发挥创意,创作出自己的优秀作品。
4.展示交流(10分钟)1.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思路。
2.大家互相欣赏和评价,对于好的作品可以及时表彰。
5.总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难点,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2.强调主体和背景在画面构图上的重要性,让学生持续关注这一点,在以后的绘画实践中,不断巩固和提高。
五、作业1.完成一幅以“主体和背景”的关系为主题的创作作品,语言文本要求形式化,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主体与背景》复习教案
《主体与背景》复习教案主体与背景是人物塑造和故事发展的重要元素,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因此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和理解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份《主体与背景》复习教案,旨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一、教学目标1.理解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分析文学作品主体与背景的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主体与背景的概念;2.主体与背景的关系;3.如何分析主体与背景。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向学生介绍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并引导他们思考:主体指的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个体或群体,而背景则是指这些人物生活的环境、时代和社会等外部条件。
主体与背景是密切相关的,互相影响和制约。
2.讲解主体与背景的关系(20分钟)解释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即主体是在一定背景下形成和塑造的。
背景是主体存在和发展的土壤,主体又通过与背景的互动和对抗来实现自身价值和命运的改变。
3.分析主体与背景的方法(30分钟)a.选择主体与背景相关的作品进行分析,并针对文学作品的具体情境展开详细阐述。
b.从主体和背景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人物的性格、行为、思想以及他们与环境的互动和影响。
c.关注文学作品中的细节和意象,探究主体与背景之间的隐含关系和象征意义。
4.练习与讨论(30分钟)a.请学生们选择自己熟悉的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主体和背景,并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
b.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分析结果,从而拓宽视野并加深对“主体与背景”的理解。
5.总结与归纳(10分钟)总结教学内容,强调主体与背景对于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对于文学作品分析和解读的兴趣。
四、教学效果评价通过教学过程的开展,预计学生能够对“主体与背景”的概念有所了解,并能够准确运用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和解读。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练习和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范图、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生:喜欢
师:哟,大家都比较喜欢是吗?那你们比较喜欢哪部动画片呢?
生:《猫和老鼠》、《大耳朵图图》、《灌篮高手》,《西游记》《网球王子》《蜡笔小新》《葫芦娃》《小叮当》《哆啦A梦》《奥特曼系列》《铠甲勇士》《火影忍者》《黑猫警长》《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名侦探柯南》《天线宝宝》《樱桃小丸子》《变形金刚》《米老鼠和唐老鸭》等等,还有很多我们叫不上名字的动画片。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喜洋洋与灰太狼》里的角色,大家猜猜他们是谁呢?
生:灰太狼、喜洋洋、美羊羊………
师:哟,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这说明你们是很善于观察的小朋友。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究竟是把谁请来了吧!
师:一起来看看,看完之后呢我可是有问题要问你们的哦?
师:这张图中着重表现的是什么呢?
生:喜洋洋和灰太狼
师:很好,一幅作品中着重表现的对象就是画面的主体。
那么这张画中的主体就是........那后面的景物我们把它叫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第四课《主体与背景》。
二、新授: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哪一幅画比较好呢?为什么?
生:第三幅,它的主体大小适中,第一幅主体太小了,而第二幅有过于太大。
所以第三幅比较好。
师:这幅画的主体是谁?(点击课件)你们觉得这幅画怎么样?
生:主体是猫,不好
师:为什么啊?
生:没有背景,显得太单调。
师:哦,加上背景以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画面丰富
师:加上了背景,画面更加的丰富了(点击),结合背景我们知道这是表现的什
么季节呢?
恩,相同的主体在不同的背景下,所产生的效果不同。
接下来请同学们看看下一幅图,你发现点什么呢?
生:主体相同,背景不同
师:此时它的表情向我们传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冷吗?
生:不是冲刺了激动、兴奋
师:很好,接着往下看,这幅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生:害怕师:啊老虎来了,感觉很可怕
师:好,下面同桌之间讨论一下,在欣赏这三幅画后,你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生结:同一主体搭配不同的背景会给人不同的欣赏感受。
师:非常棒,同一主体在不同的背景下,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反映不同的意境。
师:接下来我们看看这组图片,你发现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生:背景相同,主体不同也有特殊的效果。
师:那么在绘画中究竟该如何处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呢?(看大屏幕)同学们觉得哪一幅的主体表现的更好一些?生:
师:为什么?
生:(主体物清晰、大方)
师:很好,同学们在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将主体物画的适当大些,这样才能体现出它在画面中的主体地位。
好,我们看第二幅(大屏幕)主体和背景都是一样的,只是服装的颜色有所不同,同学们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生:(第二幅,因为主体物颜色鲜艳,和背景对比鲜明)
师:(第一幅主体的颜色和背景的颜色很接近,这样给人感觉画面比较的平淡,第二幅主体的颜色较为鲜艳,和背景的颜色对比鲜明,很有立体感),同学们在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主体物的色彩一定要鲜艳,这样才能使主体物更加的突出。
好,接着看下一幅(大屏幕)这幅主体物的大小合适,颜色也很鲜艳,老师觉得两幅都一样,同学们觉得呢?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
生:第一幅主体物的位置偏离了画面的中心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主体物位置偏离,让人感觉画面中心不稳,主体物的位置应该相对居中。
师:我们还可以利用构图手段:把主体放在合适的位置,或借助线条来引导观众的视线。
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这张图片,更好的理解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主体是画面中着重表现的对象,一般都较大、突出、颜色鲜艳、相对居中,而背景只是起了一个衬托的作用。
仔细刻画主体,省略刻画背景。
三:作业
1、这节课的作业请同学们以上节课所画的卡通形象为主体,结合这节课所讲的方法,为其配上合适的背景。
我在这里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才艺展示窗”,一会儿将你优秀的作品贴上去,让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来欣赏一下你的作品,好吗?
2、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
师小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
)
3、师生共同讨论作画步骤
1、先小组讨论、思考主体要画什么?主体在哪些情况下出现(背景)
2、小组讨论分工合作。
可由一人或两人来画主体,剩下的同学画背景、上色。
要做到主体与背景合情合理。
最后画主体的同学剪下主体,帖于各个背景上。
完成整幅图。
(注意合理处理废纸,你也可以用来做背景哟)
(分小组讨论交流创作的内容,综合练习,相互学习,培养协调能力。
)
3、作业要求: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以小组为单位,1人画
主体,其余的画背景。
4、学生创作、师辅导
5、作业评价:学生自评、教师评
6、学生收拾与整理
四、拓展活动
你还可以尝试用粘、拼、剪或是电脑来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五、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学到哪些的知识?
2、同学们真的很棒,通过才艺的展示,同学们充分的张扬了自己的个性,发挥
了自己的才能,以后同学们如果有机会去摄影的话,千万不要忘了结合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老师相信,你们的表现一定会更棒的。
板书:
主体与背景
1.利用色彩对比
2.主体物位置适中
3.利用构图手段
突出主体背景陪衬
4.利用虚实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