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国学概论》的新思路
关于留学生《中国概况》课程教学的思考
关于留学生《中国概况》课程教学的思考
留学生《中国概况》课程教学是以学习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社会实践相关
科目,以及探讨两岸三地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关系和交流,以及中国日益增加的影
响力和地位,为本科留学生提供系统、完整的中国概况的基础教育。
《中国概况》课程的组织教学一般可以分为讲授、阅读、讨论和实践四部分。
在讲授
的过程中,教师理解在课程中所讲授的知识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帮助留
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概况中与社会实践相关的内容,更好地掌握有关课程的知识点,
并能够把握教学内容的主旨和方位,以促进留学生在进入中国社会实践后,有更全面和深
入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交流,让学生多多调查、侦察,多多实践,扩大个人知识面,让学
生有机会在探究中探索社会的多样性,即使是已被习俗所束缚的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也
可以通过实践发现中国特有的多元思维和个性化理解,勾勒出属于留学生自己的中国概况,以有利于他们更有效地在中国社会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价值。
《中国概况》课程是一门学习生活的基础课程,它不仅要解释中国的社会实践的内涵,也要让留学生熟悉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实践,特别是要让留学生真正掌握中国政治、经济、历史等精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观念、价值观,使他们可以以正确的认识
和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实践,以及当今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依据面临的影响和关系,
参与中国社会实践,发挥应有的作用。
毛概的个人学习计划
毛概的个人学习计划篇一:对于学好《毛概》的个人建议题目及要求:您认为怎样才能上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谈个人真实感受,层次清楚,严禁抄袭,5号宋体,要点用黑体,字数不少于1000字,a4纸打印)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指导我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而言,学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门课是十分必要的,有用的。
然而在我们实际的学习过程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一,在《概论》的学习过程之中要着重提示.讲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
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知道课本上哪些东西是重点内容,抓不到重点。
个人感觉我们现在所用的课本上有许多都是长篇大论,显得比较冗余繁重,往往一段话读下来之后不知道重点在哪里,不知道该着重掌握什么,但是再静下心来一总结,无非也就是那么几句话就能概括整段乃至整页描述的内容,大家都知道,不论是期末考试还是考研,课本上的内容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理解掌握了课本上的内容才可能更深层次的把握复习的重点,因此我觉得学好教材是很重要也很必要的。
二,应该采用多种形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积极性不调动起来,学生就会连脑子都懒得动,只等着老师向我们传输一些内容,无疑又将这门课程的教学变成了“填鸭式”教学,因此应该增加教学活动的多样性,例如,课上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同学们以一个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嘴巴在动起来的同时脑子自然也会运转起来。
同时也可以针对某些内容,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些PPT在课上展示给其他同学,同学们在寻找资料制作PPT以及讲解PPT的过程中,对有关内容也就掌握起来了。
《概论》课教学中如何解读“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概论》课教学中如何解读“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作者:文芳玲来源:《新丝路杂志(下旬)》2017年第04期摘要: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特征首先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革命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关键词:中国革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DOI】10.19312/ki.61-1499/c.2017.04.097中国革命涵盖了自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各阶级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的革命斗争。
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这是由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课教材中,对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做了这样的描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这段文字描述学生读起来就像一个绕口令,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观察中发现,几乎没有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其内涵。
理解不了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就无法理解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最终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为了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和掌握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本人在“概论”课教学中,对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做以下解读。
一、中国革命原来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是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革命的对象是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或封建主义君主专制。
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压制资产阶级自由发展生产和贸易的封建社会生产关系,建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端是尼德兰革命,在整个世界还普遍处于封建专制统治的时期,1566年尼德兰民族率先起来进行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解放战争,在世界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即荷兰共和国。
219401631_国际中文教育“三大体系”构建:内涵意蕴、现实境遇与实践逻辑
2023年第2期No.22023华文教学与研究TCSOL Studies总第90期Sum No.90[收稿日期]2023-03-20[作者简介]李宝贵,男,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文学院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国际中文教育、中文国际传播、语言规划与政策等。
电子邮箱:********************。
魏禹擎,女,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中文教育。
电子邮箱:*********************。
李慧,女,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中文教育。
电子邮箱:*******************。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配合支持更多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理论建构与实现路径研究”(22BYY154);教育部语合中心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重大课题“新时代国际中文传播体系研究”(21YH03A );国家语委重点项目“中华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的挑战与对策研究”(ZDI145-37);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研究重点课题“新时代华文教育助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路径研究”(22GQB007)国际中文教育“三大体系”构建:内涵意蕴、现实境遇与实践逻辑李宝贵1.2,魏禹擎1,李慧2(1.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2.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81)[关键词]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内涵意蕴;现实境遇;实践逻辑[摘要]为扎实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必要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通过分析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内涵意蕴以及现实境遇,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推进国际中文教育“三大体系”建设提供优化路径:国际中文教育要通过树立融通贯通的大学科观念、设置合理完备的专业领域来夯实学科体系建设的厚度;通过不断扩大学术体系论域、加大学术主体国际参与来抓牢学术体系建设的广度;通过建设具有学科特色的话语平台、加强话语内容的创新、不断推进话语媒介的推陈出新来丰富话语体系建设的新颖度,促进更加开放、包容、规范的现代国际中文教育体系构建。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
一、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方法(一)历史梳理与逻辑分析相结合既要注重文献资料,又要注重理论方法。
没有理论指导的文献,是零散的文献;没有文献支撑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
课余时间,既要注重阅读原典,也要注重哲学史、思想史、文学史及史学史的阅读。
(二)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相结合(三)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相结合二、再以鲁迅先生对《四库全书》的评价为例,了解批判继承的重要性。
《四库全书》的编纂,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清廷的刻意篡改,版本较差。
而且,清政府借助纂修《四库全书》,销毁了大批有价值的珍贵文献。
对此,鲁迅先生曾有论及:“文字狱的血迹已经消失,满洲人的凶焰已经缓和,愚民政策早已集了大成,剩下的就只有‘功德’了……单看雍正乾隆两朝的对于中国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够令人惊心动魄。
全毁,抽毁,剜[wān]去之类也且不说,最阴险的是删改了古书的内容。
乾隆朝的纂修《四库全书》,是许多人颂为一代之盛业的,但他们却不但捣乱了古书的格式,还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内廷,还颁之文风较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
”(鲁迅《病后杂谈之余》,《鲁迅全集》第6册,P188)另外,鲁迅先生在《病后杂谈之余》一文,还谈到:“清朝的考据家有人说过:‘明人好刻古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妄行校改。
我以为这之后,则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变乱旧式,删改原文;今人标点古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乱点一通,佛头着粪:这是古书的水火兵虫以外的三大厄。
”(《鲁迅全集》第六册P191)注释:清代文献学家陆心源对明人妄改乱刻古书,说过这样的话:“明人书帕本(注:书帕本是明代官样例行礼品,多数只注意表面装潢,不注重文字内容),大抵如是,所谓刻书而书亡者也。
”(陆心源《仪顾堂题跋》卷一《六经雅言图辨跋》)三、几本较有价值的参考书目:1、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三联书店2006年版;2、《世说新语笺疏》,[南朝宋]刘义庆著,[南朝梁]刘孝标注,余嘉锡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3、《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2001年版;4、《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2001年版;5、《史记》,中华书局三家注本(刘宋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中华书局1959年版;或中华书局2006年版简体横排本。
历史高考知识点书籍推荐
历史高考知识点书籍推荐历史作为一门广泛而深入的学科,对于历史高考考生来说,掌握知识要点至关重要。
然而,历史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让人不禁感到困惑,如何从众多的资料中选取合适的书籍进行学习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针对历史高考知识点,推荐一些优秀的书籍,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备战历史高考。
一、史学概论类如果考生想要全面了解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发展历程,可以选择一些史学概论类的书籍。
其中,《中国史学史教程》是一本经典的著作,它系统概括了中国史学的发展轨迹和主要流派,对初次接触史学的考生尤为推荐。
另外,《史学》和《宣统史研究方法论》也是不错的选择,它们从更深层次上解析了史学的研究方法。
二、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是历史高考中的一个重要板块,想要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可以选择《中国古代史》系列教材。
这个系列的教材侧重于历史的大框架和主线,对于考生掌握古代历史的脉络十分有帮助。
另外,《中国古代史》和《中国历史纲要》这两本书也是非常经典的教材,对于想要迅速了解古代历史的考生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三、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是历史高考中的另一个重要板块,想要对中国近现代史进行深入了解,可以选择从中学历史教科书入手,例如《中学历史教科书·高二版》,它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的事件、人物、制度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此外,《中国近代史》和《历史六讲》也是非常经典的读物,对于考生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事件和转折点有着重要的帮助。
四、世界史世界史是历史高考中的一个扩展内容,它涉及到了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变迁。
对于想要全面了解世界历史的考生来说,《世界通史》是一本非常经典的读物,它概述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和主要事件,对于加深对世界历史的理解非常有帮助。
此外,《欧洲通史》和《美国史纲要》等专题性的世界史读物也是备考的好选择。
五、历史考古学历史考古学是近年来历史高考中新兴的一个重要考点,涵盖了很多有趣而且有深度的知识。
想要了解历史考古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可以选择《考古学概论》这本书,它将帮助考生对考古学有一个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论》讲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论》讲义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使原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来一番变化,使它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中国人民特有的科学理论。
2.马克思主义如何s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主要体现在内容和形式变化两个方面。
在内容上,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在革命、建设与改革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揭示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把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加以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使之上升为理论,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在形式上,将马克思主义从欧洲人民所熟悉的形式和语言,转变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民族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与政策。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史的必然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具体实际的客观需要。
第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客观需要。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和三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0世纪前中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与当时独特的社会历史环境有关。
第一,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
第二,中国社会新的生产力的增长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
文学概论阅读书目
文学概论第一学期读书笔记指定阅读书目A类: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又名《文学理论入门》)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特里·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又名《文学原理引论》、《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现象学,阐释学,接受美学——当代西方文学理论》佛克马、易布斯《二十世纪文学理论》布洛克《美学新解》(又名《现代艺术哲学》)安妮·谢泼德《美学:艺术哲学引论》格罗塞《艺术的起源》特伦斯·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丹纳《艺术哲学》艾布拉姆斯《镜与灯》雅科伏列夫《艺术与世界宗教》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柏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B类:亚里斯多德《诗学》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李壮鹰《禅与诗》程亚伟《诗与禅》张伯伟《禅与诗学》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鲁枢元《超越语言》李泽厚《美的历程》宗白华《美学散步》、《艺境》刘小枫《拯救与逍遥》王汶成《文学语言中介论》李荣启《文学语言学》刁克利《西方作家理论研究》蒋述卓《宗教文艺与审美创造》陈晓明《无边的挑战》周振甫《文学风格例话》张沛《隐喻的生命》季广茂《隐喻理论与文学传统》、《隐喻视野中的诗性传统》谭君强《叙事学导论》钱中文《文学发展论》龙协涛《文学阅读学》耿占春《隐喻》C类:马振方《小说艺术论》陆志平《小说美学》叶朗《中国小说美学》吴士余《中国小说美学论稿》肖驰《中国诗歌美学》夏中义《新潮学案》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王一川《文学理论讲演录》王安忆《心灵世界》曹文轩《小说门》童庆炳《文体与文体的创造》高伟光《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徐岱《小说形态学》刘晓文《多元文化视野中的西方女性文学》刘世剑《小说叙事艺术》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陈惠芬等主编《当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文化批评文选》左金梅《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D类:胡山林《文学艺术与终极关怀》朱大可《流氓的盛宴:中国当代的流氓叙事》曹文轩《20世纪中国文学现象研究》马原《阅读大师》王先霈《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孙绍振《文学性讲演录》陶东风《当代中国文艺思潮与文学热点》王一川《中国形象诗学》王一川《汉语形象诗学引论》范伯群《通俗文学十五讲》、《20世纪中国通俗文学史》(注:ABCD代表了该书的大致难度)。
中华文化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传播策略
中华文化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传播策略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4)二、中华文化与国际中文教育 (5)2.1 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6)2.2 国际中文教育的现状与需求 (8)2.3 中华文化与国际中文教育的结合点 (9)三、中华文化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传播策略 (10)3.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优化 (11)3.1.1 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 (13)3.1.2 当代中国价值观的传递 (14)3.2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15)3.2.1 项目式学习 (16)3.2.2 互动式教学 (17)3.3 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18)3.3.1 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 (19)3.3.2 鼓励教师国际化 (20)3.4 学生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21)3.4.1 奖学金制度的设立 (22)3.4.2 学生的文化体验活动 (23)四、案例分析 (24)4.1 成功案例介绍 (25)4.2 案例分析 (26)五、挑战与对策 (27)5.1 面临的主要挑战 (29)5.2 应对策略 (30)六、结论与展望 (31)6.1 研究成果总结 (32)6.2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33)一、内容概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中文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中华文化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传播策略,不仅关乎中文的国际推广,更关系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本论文旨在探讨中华文化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传播策略,分析其现状、问题及对策。
本文介绍了中华文化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文已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
中文的国际需求也催生了国际中文教育的蓬勃发展。
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华文化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传播现状,尽管中文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但在传播策略上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传播渠道单传播内容片面、传播效果有限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传播策略:一是拓宽传播渠道,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提高传播效率;二是丰富传播内容,注重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增强传播的吸引力;三是强化传播效果评估,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及时调整传播策略。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学。
无论在中国或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科学都叫“诗学”、“诗论”,因为诗的起源最早。
19世纪以前,整个文学的研究基本上处于笼统而未分化的状态。
19世纪以后,文艺学终于形成了若干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从而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才得以成立。
目前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习惯将文艺学分为三个组成部分:1、文学发展史,即按照历史的顺序研究一定范围内文学发生发展的状况及其规律,通过对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的分析与评价,对一定时期的文学思潮和创作实践进行总结。
文学史可按国别、地域划分,如《欧洲文学史》、《英国文学史》;也可按历史时期为断代史,如《中国当代文学史》;也可按作品种类划分为专史,如《中国小说史》、《中国诗歌史》2、文学批评,即对各个时代的作家、作品,以及各种文学现象(泛指一切与文学有关的事物和现象)进行研究、分析、评论的科学。
其主要对象是当代的作家、作品、文学潮流。
3、文学理论,即以人类社会历史的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学科。
上述三分支之间互相独立又互相影响。
文学理论为文学发展史和文学批评提供理论武器,离开文学理论的指导,文学发展史就成了一笔糊涂账,文学批评也就失去了活的灵魂。
反过来,文学发展史和文学批评的研究成果又可以丰富、补充和发展文学理论。
注:“三分法”影响很大,但本课程还是倾向于采用“五分法”,即在以上和分支的基础上,再加上文学理论史和文学批评史。
因为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也有着历史的发展,理应同文学发展史一样,成为文学史的一部分。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文学理论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
具体地说,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对象。
比如,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作家的个性气质与风格的关系、文学鉴赏的条件、文学的社会作用等等。
中信所博导和硕导
博士导师/tabid/374/default.aspx序号姓名性别职称学术专长1 学术专长21 关家麟男研究员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经济与信息市场2 梁战平男研究员竞争情报知识管理3 王惠临男研究员机器翻译及自然语言理解与分析跨语言信息检索4 贺德方男研究员信息分析研究与咨询信息经济与信息市场的研究5 赵志耘女研究员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6 武夷山男研究员科技期刊研究科技评价7 曾建勋男研究馆员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组织8 张旭男研究员重点科技领域研究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9 郑彦宁男研究馆员竞争情报情报学理论方法关家麟主要简历:先后就读于北京清华附中、北京汇文中学,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
参加工作后,一直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从事业务、学术工作,也兼做研究生的教学与培训工作。
曾先后担任过本所文献馆馆长、所长助理、副所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馆长特别助理、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1995年被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聘为兼职教授,1999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成果:参与主持并参加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和《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及其索引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中国科技期刊联合目录系统》分别获部委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井冈山区经济技术发展战略研究》(获国家级科技成果证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情报学)》获全国科技情报成果一等奖。
先后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包括:《关于文献资源共享问题的探讨》、《现代科学发展与文献分类展望》、《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在起步中迎来新世纪》、《建设国家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若干思考》、《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科技文献资源共享体系建设》、《信息服务效果跟踪研究》、《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发展中的我国信息市场》、《知识资源与服务对科技创新能力的支撑研究》等;出版专著10余种,其中包括:《科技情报工作概论》、《信息工作理论与实践》、《图书情报部门的市场经营》《科学情报工作经济学》、《数字时代情报学理论与实践》等。
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
---------------------------------------------------------------最新资料推荐------------------------------------------------------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江泽民同志指出:共产党的力量和作用,主要不在于党员的数量,而在于党员的素质。
只有高素质,党才有战斗力。
近年来,我院党委贯彻了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在党员发展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和中坚力量,如何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代表性,防止学生入党之后的素质滑坡,给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
我们也应该看到,大学生的思想尚未完全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未完全定型,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人际交往产生了深刻影响,如何适应新时期的新情况,切实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需要引起注意,并加以研究解决。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等工作中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 1、学生党员缺少经常的思想教育。
基层党支部在根据学生各方面的表现确定培养对象时难以全面1/ 11把握每个学生的综合表现,有些预备党员错误地认为预备期只是一种形式,转到正式党员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后尚未确立党员意识、党性意识和模范意识,在组织上入了党,但在思想和行动上还没有进入角色有的想通过入党来为将来谋求好的职业岗位创造条件;有的不能正确理解入党所带来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有的总希望入党能给他带来个人好处,而对于党的理想、信念、宗旨则理解不深等;有的认为入党后就进了保险箱,放松了对于自己的严格要求,进取心有所减退,理想信念有所淡化;部分学生党员对理论学习重视不够,表现为理论学习不够深入系统,重专业学习轻理论学习,重实际工作轻理论学习;这样一来,对入党时党组织指出的缺点、不足,不去努力克服,反而又添新毛病。
世界中国学的概念及其当代意义
世界中国学的概念及其当代意义摘要:一、世界中国学的概念阐述1.定义与发展历程2.研究领域与方法二、世界中国学的当代意义1.增进各国对中国文化的了解2.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互鉴3.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完善4.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世界中国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1.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融合2.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影响3.跨学科与综合研究的拓展4.面临的国际政治与经济环境四、世界中国学的创新路径与策略1.提升研究质量与水平2.培养国际化人才3.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4.发挥政府、学术界和企业的协同作用正文:一、世界中国学的概念阐述1.定义与发展历程世界中国学,顾名思义,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发展、国际地位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的一门学科。
它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对中国的兴趣逐渐升温,一批关于中国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研究著作应运而生。
历经百余年的发展,世界中国学已经成为一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性学科。
2.研究领域与方法世界中国学的研究领域极为广泛,涵盖了历史、文化、哲学、政治、经济、社会、法律、艺术等多个方面。
研究方法也多样,包括文献分析、田野调查、比较研究、跨学科研究等。
学者们致力于挖掘中国文化的精髓,探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问题,以及分析中国在全球治理、国际关系等方面的作用。
二、世界中国学的当代意义1.增进各国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世界中国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加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这对于增进各国之间的友谊与信任,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2.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互鉴世界中国学研究,不仅能够推动国内学术界对外国文化的了解,也能够引导外国学者关注中国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这样一来,中外文化在相互交流、借鉴中不断发展,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完善随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日益上升,世界中国学对全球治理、国际关系的研究,有助于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促进国际秩序的公平与正义。
(思法)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
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卓越的文化成就。
然而,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也需要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积极面向世界,与国际社会合作,分享中国的智慧和贡献。
本文将探讨为什么要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以及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第一部分: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这个时间跨度内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儒家、道家、佛家等多元文化体系、中国画、中国书法、中国音乐等各个领域的文化成就,都为中国的文化传统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这些文化元素不仅丰富了中国自身,还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第二部分:坚持立足中国1. 保护文化遗产:中国应该继续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包括古建筑、文化文物、传统技艺等。
这不仅有助于传承中华文明,也是对历史的尊重。
2. 培养文化自信:中国需要培养文化自信心,让中国人民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感到自豪,自信地表现在国际舞台上。
3. 推广传统文化:中国可以通过各种文化活动、节庆、展览等方式,向国内外观众介绍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
第三部分:面向世界1.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全球卫生、国际和平等,提供中国的智慧和贡献。
2. 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国可以通过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互鉴。
这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文化多样性的共同繁荣。
3. 分享中国经验:中国的改革开放经验对世界具有启发作用。
中国可以分享自己在改革、发展、减贫等领域的经验,帮助其他国家取得更好的发展。
第四部分:实现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的目标1. 教育与研究:通过教育和研究,培养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2. 文化输出:通过出版、电影、音乐等方式,将中国的文化作品输出到国际市场,增加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3. 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建立文化交流、科技合作等渠道,共同推动全球问题的解决,共建和平世界。
关于留学生《中国概况》课程教学的思考
关于留学生《中国概况》课程教学的思考近几年来,随着留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留学生的中国概况课程也在逐渐得到重视。
中国概况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旨在为海外留学生提供中国的文化背景、历史脉络、社会氛围、政治构造、经济发展等信息,帮助留学生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更好地理解中国。
在当前,留学生的中国概况课程教学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当前中国概况课程主张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理论部分包括中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但是由于留学生的语言和文化障碍,它们往往难以融入这些理论知识,使有限的课堂时间变得枯燥乏味,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理解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由于一个学期所包含的内容较多,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课程的学习难度往往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令学生望而却步。
因此,提高留学生中国概况课程教学质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教师应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课堂时间的价值;其次,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变化性;最后,应实施针对性的课程设置,适应学生不同水平的学习能力。
因此,在当前,留学生的中国概况课程教学应重视认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执行针对性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习氛围,以促进海外留学生融入当地社会,加强中外文化之间的理解与交流。
通过上述措施,将有助于提高留学生的中国概况课程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文化环境。
总之,在当前,留学生的中国概况课程教学正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我们应尊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探索实施针对性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为海外留学生的中国概况课程教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2020年第一单元《我们的中国》教学内容安排
2020年第一单元《我们的中国》教学内容安排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基本情况、文化特点和传统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己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安排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学生将学习中国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和周边国家。
- 学生将了解中国的边界线和海岸线的分布。
2. 中国的历史概述:- 学生将学习中国远古时期的文明起源,如夏、商、周等。
- 学生将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和帝国时期,如秦、汉、唐等。
- 学生将了解中国的现代历史,如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建国初期等。
3. 中国的文化特点:- 学生将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等。
- 学生将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 学生将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如京剧、中国画等。
4. 中国的传统价值观:- 学生将学习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如孝道、尊师重道等。
- 学生将了解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如诚信、谦虚等。
5. 中国的现代发展:- 学生将了解中国的现代经济发展情况,如改革开放、经济特区等。
- 学生将了解中国的科技创新成就,如航天技术、高铁等。
6. 中国的自然环境和名胜古迹:- 学生将学习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如长江、黄河等。
- 学生将了解中国的著名山川和名胜古迹,如长城、故宫等。
教学方法1. PPT讲解:通过展示图片和文字解释,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历史概述和文化特点等内容。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和现代发展等话题,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3. 视频观看:选择一些有关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纪录片或影片,让学生通过观看来深入了解中国的特点和发展。
4. 互动游戏:设计一些与中国相关的互动游戏,如拼图、问答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记录: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2. 个人作业:布置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短文、设计一幅中国传统艺术作品等,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024年教师政治业务学习工作总结
2024年教师政治业务学习工作总结一、学习工作背景2024年是我作为一名教师参与政治业务学习的第一年,这一年我深入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政治课程,提高了自身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
二、学习工作内容1.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深入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发展历程和理论体系。
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坚定了我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信念和目标。
2.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回顾了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思想。
了解了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等一系列历史事件,了解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动荡和改革的过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国在近现代史上的屈辱和苦难,也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3.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系统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核心思想。
学习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提高了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于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性。
4. 学习其他政治课程除了上述三门课程,我还学习了其他一些政治课程,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
通过学习这些课程,我更全面地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这些课程的学习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面,也提高了我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工作收获1. 提高了政治素养通过学习这些政治课程,我提高了自己的政治素养。
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关注时事政治,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中国学概论》的新思路
唐磊
【期刊名称】《国际汉学》
【年(卷),期】2022()4
【摘要】中国学术界系统开展海外中国学的引进与再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至今已有四十余年历史。
与海外汉学研究相比,海外中国学研究(偏重海外对现当代中国研究成果的再研究)整体收获似乎要少一些,这不仅体现在具体的国别学术史、人物个案研究成果的丰富性上,也体现在这一研究领域专业人才梯队培养一直缺乏
适用的导论性教材——在汉学研究领域至少有张西平、李雪涛主编的《西方汉学
十六讲》(2011年)。
【总页数】5页(P185-189)
【作者】唐磊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15
【相关文献】
1.世界走向中国:从汉学到中国学--2004·上海"世界中国学论坛"发言选登
2.论语言
规划研究的中国学派——评《语言规划概论》3.论语言规划研究的中国学派——
评《语言规划概论》4.中国学者为抗寨卡病毒药物研究提供新思路5.新时代中国学生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原理——读《中国学生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概论》有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