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技术

合集下载

《冠状动脉造影》PPT课件

《冠状动脉造影》PPT课件

术后用药
手术后,患者需要继续服用必 要的药物,如抗凝药、抗生素 等。
康复指导
医生会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康复 指导,包括饮食、运动等方面 的建议,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03
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解读
正常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总结词
无阻塞性病变
详细描述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冠状动脉通畅,无阻塞性病变,血流正常。
异常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06
冠状动脉造影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发展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01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进行分析,提高诊断准
确性和效率。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02
OCT技术能够提供更高分辨率的血管结构信息,有助于更精确
地评估冠状动脉病变。
血管内超声(IVUS)
03
IVUS能够实时监测冠状动脉血管壁和斑块情况,为治疗提供更
精确的指导。
临床应用前景
早期诊断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不断发 展和完善,未来可能实现更早的
诊断,提高患者生存率。
个性化治疗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患者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 果和患者满意度。
预防性干预
通过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发现和 干预,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 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适用人群与禁忌症
适用人群
主要用于疑似冠心病的患者,特别是中老年人、有冠心病家族史、长期吸烟、 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
禁忌症
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碘过敏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冠状动脉造 影。
02
冠状动脉造影的过程
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
术前用药
医生对患者的病史、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检查结果进行评估,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 行冠状动脉造影。

冠脉造影的规范操作

冠脉造影的规范操作

冠脉造影的规范操作冠脉造影是一种常用的介入性心脏病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判断狭窄程度和血流供应情况,为后续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指导。

以下是冠脉造影的规范操作。

1.术前准备在冠脉造影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了解过敏史、对碘剂的耐受性、肾脏功能等情况。

如有需要,还应进行心电图、X光胸透等检查,以了解患者的心脏状况。

2.局麻麻醉冠脉造影可以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局部麻醉是常用的方式,可以减少手术风险和不适感。

局部麻醉一般通过皮下注射麻醉药物或局部麻醉药物渗透技术进行。

3.碘剂选用冠脉造影需要使用碘剂进行造影,选择不同的碘剂根据患者的肾脏功能进行调整。

对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一般可以使用高碘浓度的造影剂;而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选择低渗透压的造影剂。

4.输导管插导通过对股动脉或桡动脉进行穿刺,将导管插入到主动脉中。

导管位置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解剖结构和病变部位进行判断。

5.冠脉造影摄影找到适当的冠脉导管位置后,将导管通过冠状动脉插入到心脏,通过碘剂的注射进入冠脉,通过血管造影机将心脏的血管结构进行记录。

摄影时应注意避免下列因素的干扰:影像模糊、畸变、血栓、钙化等。

6.造影结果的分析与评估通过对造影图像的仔细观察,了解血管的病变情况,评估是否存在狭窄、瘤样扩张、血栓等异常情况。

根据造影结果,可以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介入治疗。

7.术后处理与护理冠脉造影手术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避免出现并发症。

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心电图变化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冠脉造影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操作,医务人员需特别注重操作规范性和技术细节。

只有通过规范的操作流程,才能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并为后续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指导。

同时,医务人员还需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身体情况,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局麻麻醉方式和碘剂类型,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成功。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步骤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步骤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步骤
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是一种介入性心脏诊断技术,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以及冠状动脉供血情况。

下面是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步骤:
1.麻醉和准备:患者通常会接受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医生
会清洁患者的皮肤,穿刺一个血管通道(通常是在手腕或
大腿处)。

2.引导导丝:通过穿刺的血管通道,医生会插入一根细且柔
软的导丝(guide wire),并将其引导到冠状动脉的入口处。

3.注入造影剂:通过导丝,医生会插入一个导管(catheter)
到冠状动脉的入口处。

随后,医生会缓慢注入一种造影剂
(contrast agent)进入冠状动脉,使血管内部显影,以便
观察血管的形态和病变。

4.逐渐检查冠状动脉:医生会在逐渐注入造影剂的同时,通
过摄影机监视血管内部的显影情况,以及血流的通畅程度。

医生会调整导管的位置和角度,同时进行摄影,以获取清
晰的图像。

5.分析和评估:医生会对所获得的图像进行分析和评估,判
断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堵塞或其他异常病变,确定病
变的程度和位置。

6.结束和处理:完成造影后,导管和导丝会被移除。

穿刺部
位可能会进行压迫止血或使用缝合物封闭,以预防出血。

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过敏反应、血管损伤、血肿等。

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之前,医生会对患者的病史、过敏史和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适合进行该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术基本操作-11

冠状动脉造影术基本操作-11
图 桡动脉止血器包扎示意图
感谢您的批评指正
图 器械准备
4. 药物配制: 肝素钠(用于术中肝素化,60-80U/Kg);硝酸甘油或/和维拉帕米缓解血管痉挛。
药物配制及其浓度
5. 桡动脉穿刺及置管:穿刺点定位:约桡骨茎突上一横指,桡动脉搏动较强处。此处桡动脉搏动一 般较为良好,且血管走形较直,便于穿刺。且此处桡动脉离桡骨骨面较近,便于术后压迫止血。 为 何不直接选择腕关节桡动脉搏动最强处呢?是因为此处虽便于穿刺,但可能术后不利于止血,故非 上上之选。 桡动脉穿刺置管采用的是广为使用的 Seldinger 穿刺法,如下图所示。
局麻:在拟定的穿刺点处进针,避开体表静脉,于皮下打一皮丘,再进针,回抽 未见血液后方继续推注利多卡因。尽量不要局麻便刺到桡动脉,导致血管痉挛以 致穿刺困难;亦不要远离拟定穿刺点。
图 局麻示意图
持针方法: 笔者持针多喜以拇指、食指捏住 穿刺针内外鞘连接处,针尖斜面朝上,沿局 麻针眼进针,针身与患者上肢大约成角 3060°,沿血管走形缓慢进针;待针回血后继 续进针。
图 左冠状动脉造影导管操作流程分解
10. 采集电影并分析图像 行多体位采集电影:多体位可充分展露冠脉各节段真实情况,单体位展示的血管造影是 不可信的。采集电影时应注意竖立环柄注射器,避免注入空气。
右冠状动脉造影
左前斜 45°:较好的展示 RCA 近段至后三叉以近
头位 30°:较好的展示 RCA 远段、左室后及后降支
图 使用带有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盐水的注射器回抽少量血液排空气体
图 将造影管与三联三通连接,此后操作中,环柄注射器应始终处于倾斜状态,避免 将空气推入冠状动脉
排气过程中,同时应观察主动脉有创压力图形:正常压力图形呈光滑无顿挫的波浪形 态,顶点即为收缩压,谷点即为舒张压。观察有创压力及心电图应贯穿于整个冠脉造 影过程,此为患者生命线,重要性不可言喻。

冠状动脉造影概述

冠状动脉造影概述

冠状动脉造影概述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脉循环改变引起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致的心肌损害,又称冠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除了临床症状之外,传统的诊断手段包括体格检查、生化检测、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动态心电图、运动心电图试验、超声心动图及核医医学检查等等,其理论基础是依据据相应的病理生理改变引起的心肌代谢、心脏电生理以及心脏功能变化对冠心病作出间接的诊断,具有简单易行、创伤小的特点,但不能确冠状动脉解剖和冠状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缺乏冠心病诊疗的客观、直接的依据。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利用导管对冠状动脉解剖进行的放射影像学检查,属介入性诊断技术。

其目的在于检查冠脉血管树的全部分支,了解其解剖的详细情况,包括冠脉起源和分布的变异、解剖和功能的异常以及冠脉间和冠脉内的侧支交通情况等,从而为冠心病诊断提供供可靠的解剖和功能的信息,为介入治疗或冠脉搭桥术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已在临床应用40余年,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可以明确冠状动脉解剖和冠状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由此诊断手段可得到如下信息:病变的位置,长度,直径和病变的形状;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存在与否以及狭窄的严重程度,狭窄病的特点(包括动脉内壁脂肪的沉积,血栓形成,内膜撕裂,痉挛或心肌桥);冠脉血流的评价;另外包括对冠脉侧支血管存在与否及其程度的评价。

目前临床上冠状动脉造影主要用于下述三种情况:①冠心病诊断不确定和不能通过无创检查有足够理由排除冠心病的患者,判断冠状动脉病变是否存在并对其进行评价;②评价不同形式的治疗,如经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或外科搭桥手术(CABG)方法的可行性与适宜性;③评价治疗效果与冠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和转归。

动画冠脉造影的原理冠状动脉造影的投照体位冠状动脉造影时,投照体位以图像增强器(image intensifier)的位置而定,即从图像增强器位置来观察心脏,而不是根据X线束的方位来定位。

冠状动脉造影基本知识

冠状动脉造影基本知识
2.0 P
3.0
头端长度 = P-S 距离(cm)
P = 第一弯曲
S = 第二弯曲
T = 第编三辑版弯pp曲pt
53
Amplatz
S
右冠
T
1.0
2.0
3.0
头端长度 = P-S 距离 (cm)
P = 第一弯曲 S = 第二弯曲 T = 第三弯曲
编辑版pppt
P
54
指引导管的选择
编辑版pppt
55
编辑版pppt
6
穿刺途径:经股动脉、桡动脉、肱动脉
编辑版pppt
7
编辑版pppt
8
血管穿刺过程
穿刺成功后搏动性血流 从穿刺针流出
送入0.035-0.038英寸导丝
编辑版pppt
9
血管穿刺过程
沿导丝将血管鞘送入
编辑版pppt
10
血管穿刺过程
撤出导丝和鞘芯
编辑版pppt
11
冠脉造影投照体位的选择
编辑版pppt
62
冠脉狭窄程度的临床意义
• 冠脉狭窄直径大于50%以上,运动可诱发心 肌缺血,所以认为是有意义的病变
• 直径狭窄小于50%,由于小冠脉阻力降低的 代偿作用,即便运动也不会产生缺血,但可
能会慢性进展或发生斑块破裂而形成急性冠 脉事件
• 直径狭窄80%至85%以上者可引起静息时心 肌缺血
• Supplies blood to the;
– Inferior wall of the Left Ventricle
– Anterior wall of the Right Ventricle
– Right Atrium – Posterior portion of the

冠脉造影的规范操作

冠脉造影的规范操作

弯曲长度
短弯: 适用于向上开口 长弯: 适用于向下开口
冠脉变异

2
1
1. RCA - 正常 2. RCA – 高位,向前 3. RCA – 左窦, 向后 4. LCA – 正常 5. LCA – 高位,向前
3
RSV
LSV
LAO 40º

5 4
指引导管的选择:左冠
解剖
主动脉根部 正常 增宽 缩小
•最重要的要求: 同轴性—合适外型的导管

足够的管径—建议使用6F导管
同轴调整
未同轴
同轴
弯曲/头端长度
S Judkins 左
3.0 4.0 5.0
P
头端长度 = P-S距离(cm)
P = 第一弯曲 S = 第二弯曲
弯曲/头端距离
Judkins 右
S
头端长度 = P-S 距离cm)
P = 第一弯曲 S = 第二弯曲
Complex anatomy
Complex anatomy
Consensus on radial access
• TRA is an elegant, enthusiastic, profitable and reliable technique.
• TRA provides the lowest access site complication rate.
transbrachial and transfemoral PTCA.
冠脉造影的基本步骤(3)
导管进入左右冠脉口 规律手法:“螺丝钉原则” 特殊例外:升主动脉扩张时 避免注入气体和血栓 避免压力嵌顿
推注对比剂造影 清晰显像而对比剂最少 持续推注对比剂≤3心动周期 多体位投照,充分显露病变部位和各段血管 严密观察ECG和血压、心率变化

《冠脉造影》课件

《冠脉造影》课件

心肌缺血或坏死
心肌染色不均匀,出现 缺血或坏死区域。
结果解读的注意事项与技巧
综合分析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 综合分析冠脉造影结果。
动态观察
观察冠脉造影动态图像,注意血流速度和充 盈情况,有助于发现异常。
鉴别诊断
注意与其他心血管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心 肌病、瓣膜病等。
定期复查
对于异常冠脉造影结果,建议定期复查,以 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02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和患者满意度。
远程诊疗与会诊
03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远程诊疗和会诊,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
覆盖范围。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与挑战
01
安全性问题
进一步研究冠脉造影对患者的长 期影响和安全性问题,确保技术 的安全可靠。
02
03
技术标准与规范
培训与教育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预防措施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提高操作技能, 规范使用造影剂,加强患者术前评估和准备 。
处理措施
对于出血和血肿,可采用压迫止血、冰敷等 方法;对于血管迷走反射,可给予阿托品等 药物治疗;对于造影剂过敏反应,应立即停 止使用造影剂,给予抗过敏治疗等。
并发症的监测与报告制度
监测
造影过程与操作步骤
患者体位
患者需平卧于手术台上,暴露手术 部位。
消毒与麻醉
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并使用局部 麻醉药物进行麻醉处理。
穿刺血管
在患者的手腕或大腿根部选择合适 的血管进行穿刺,将导管插入血管 内。
注射造影剂
通过导管将造影剂注射到冠状动脉内 ,同时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获取 冠状动脉造影影像。

冠脉造影术ppt课件免费

冠脉造影术ppt课件免费

预防性用药
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β受体拮抗 剂等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和心律失常。
及时处理
一旦出现并发症,应立即采取相应措 施,如心肺复苏、抗过敏治疗等。
06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冠脉造影术的技术创新与发展
创新技术
研发新型造影剂,提高造影效果,减少对患者的损伤 。
智能化技术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冠脉造影的自动 化分析和诊断。
冠状动脉阻塞
冠状动脉内无造影剂通过,提示冠状 动脉阻塞。
影像学解读技巧
熟悉正常冠脉造影影像特征
掌握正常冠脉造影影像的特点,以便于识别 异常表现。
注意观察冠状动脉分支
了解冠状动脉分支角度、走行和扭曲情况, 判断是否存在血流不畅的风险。
观察造影剂通过情况
造影剂通过冠状动脉时,注意观察有无充盈 缺损、流动缓慢或滞留。
对于复杂病变的患者,冠脉造影术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更为精准的治 疗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
冠脉造影术的价值与意义
1 2
提高诊断准确率
冠脉造影术的应用提高了冠心病的诊断准确率, 为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了保障。
优化治疗方案
冠脉造影术为医生提供了病变的详细信息,有助 于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
推动医学发展
冠脉造影术的应用推动了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 也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05
冠脉造影术的并发症及防治
常见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
由于导管进入冠状动脉时可能造成血 管内皮损伤,导致血栓形成,引发急 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导管刺激心房和心室可能引发心律失 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 。
适用范围广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幻灯片课件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幻灯片课件

6.
心力衰竭患者
收缩功能不全导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伴有心绞痛或者局部室壁活动 异常和/或心肌扫描成像发现可逆心肌缺血 心脏移植术前 继发梗死后室壁瘤或其他心肌梗死后机械并发症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2
急性肾功能衰竭 继发于糖尿病的慢性肾功能衰 竭 活动性胃肠道出血 有可能和感染相关的不明原因 发热 尚未治愈的感染 活动期中风 严重贫血 严重、尚未控制的高血压 伴随有相关临床症状的严重电 解质紊乱
4. 5. 6.
30º RAO, 30º Ca 30º RAO, 30º Ca 30º RAO, 30º Ca
7. 8. 9.
30º RAO, 30º Ca 60º LAO, 30º Cr 30º RAO, 30º Cr; AP, 30º Cr
25
部位
开口部 体部 分叉部
常规体位
LAO 60º -Caudal 30º RAO 30º -Caudal 30º LAO 60º -Caudal 30º
19
20 Braunwald 8th Ed
21
22

CC 0级(Collateral Connections):供体和受体血 管之间侧枝血管细小,不连续

CC 1级:供体和受体血管之间的侧枝血管连续无中断 ,呈线样连接(直径≤0.4mm)

CC 2级:供体和受体血管之间的侧枝血管连续无中断
,形成分支样侧枝血管,其直径>0.4mm
Werner et al. Circulation 2003;107:1972-7
23
A
CC0 14%
B
CC1 51% C
CC2 35%
D
E
F
Werner et al. Circulation 2003;107:1972-7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要领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要领

插管手术可能会造成动脉 受损,患者需遵循医生的 护理建议以预防并发症。
冠状动脉造影的风险和并发症
出血
插管手术可能导致动脉出血。
心律失常
冠状动脉造影可能引发心律失常。
血栓形成
在插管过程中,血栓可能形成在血管疹或呼吸困 难。
冠状动脉造影后的护理和恢复
术后,患者需要保持休息,遵守医生的护理建议,如避免剧烈活动和按时服 药。
在手术区域注射局部麻醉药物,使患者感到麻木。
2
插管手术
将导管插入患者的动脉,通过该导管注入造影剂。
3
造影观察
在X射线监控下观察造影剂的流动情况以评估动脉状况。
冠状动脉造影的注意事项
1 过敏反应风险
由于造影剂可能引起过敏 反应,患者需要提前告知 医生是否有过敏史。
2 放射线暴露
3 血管受损
冠状动脉造影涉及X射线, 医生会尽量减少患者的辐 射暴露量。
定位心脏病变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医生可以确定心脏病变的位置和严重程度。
指导治疗方案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医生可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如血管成形术或安装支架。
冠状动脉造影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前,患者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包括禁食、注射麻醉 药物和进行相关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的操作步骤
1
局麻麻醉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要领
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通过X射线影像来评估冠状动脉状况的检查方法。
什么是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介入性检查,在其中医生会插入一根细长的导管到患者 的冠状动脉,然后注入造影剂以观察动脉的状况。
冠状动脉造影的目的和作用
评估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造影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或阻塞。

冠状动脉造影基本概述

冠状动脉造影基本概述
Ⅰ级病变:管腔面积缩小1%~25%; Ⅱ级病变:管腔面积缩小26%~50%; Ⅲ级病变:管腔面积缩小51%~75%; Ⅳ级病变:管腔面积缩小76%~100%。1支或1支以
上主要冠状动脉(指左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回 旋支,右冠状动脉) 狭窄程度达到Ⅲ级,诊断为冠心病。
病变分析与判断3
病变特征、血管形态及血流速度分析:
插管操作技术3
拍摄时间与造影剂推注的关系:为拍摄 开始头1-2s不推注造影剂,以便观察钙 化及冠状动脉支架的位置,直至造影剂完 全排空后1s停止电影,以观察血流速度、 有无造影剂滞留等。
插管操作技术4
注意事项: 整个系统始终保持密闭状态, 时刻注意防止和排除气泡,持续监测心电 和压力。
LCA造影时勿直接将导管插入LM,要边 “冒烟”边调整导管位置,以防止LM病变 时堵塞或斑块脱落、LM痉孪造成严重后 果。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coronary angiography,CAG)
介绍: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就是利用血管造影机, 通过特制定型的心导管经皮穿刺入下肢股动脉或 上肢桡动脉,逆行至升主动脉根部,然后探寻左 或右冠状动脉口插入,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 显影。这样就可清楚地将整个左或右冠状动脉的 主干及其分支的血管腔显示出来,可以了解血管 有无狭窄病灶存在,对病变部位、范围、严重程 度、血管壁的情况等作出明确诊断,决定治疗方 案(介入、手术或内科治疗),还可用来判断疗 效
用刀尖横向点破皮肤2mm长,用直血管钳自穿刺 点沿穿刺方向扩张皮下组织和筋膜。
将股动脉搏动最强点置于左手食指和中指尖之 间,右手持动脉穿刺针450角(300-600)斜行刺向 股动脉搏动最强点,有突然减压感同时见穿刺 针尾部有动脉血涌出时停止前进,左手固定针, 右手将短导丝插入针内并轻轻向前推送,退针 留导丝于动脉内。

冠状动脉造影术操作技巧

冠状动脉造影术操作技巧

穿刺注意事项和要点
在穿刺不顺利时,不要轻易用针或者鞘 作股动脉造影,容易使已经形成的夹层 变大,如果遇到任何阻力,均应该重新 穿刺;如果仍不顺利,可以在透视下轻 微打少许造影剂印证穿刺位置;因外周 血管壁神经比较丰富,仔细询问病人有 无明显加重疼痛感尤其重要
穿刺注意事项和要点
针尖一定斜面向上 钢丝尽量向远端送 如果不能确定是否为动脉,建议用长钢丝一直 送到升主动脉,明确位置 钢丝上行不顺利,并可见明显外周动脉硬化, 应用泥鳅导丝 如果近段血管极度扭曲,可在长钢丝引导下更 换长鞘,如果髂动脉水平上扭曲,建议穿刺对 侧
右冠脉解剖
右冠状动脉(RCA)
起源于右冠窦中部。行于右房室沟内。供 应右心房、右室前壁与左室后下壁的血液。
1. 圆锥支:为第一分支,约半数发自RCA 开口前方1-2cm处,沿右心室圆锥部到 达肺动脉瓣。
2. 窦房结动脉:约50%的窦房结动脉起源 于RCA近端右上方,与圆锥支径路相反。
右冠状动脉
冠脉解剖和造影常用投照 体位
冠状动脉常用缩写
左冠状动脉(Left Coronary Artery, LCA); 左主干(Left Main, LM); 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LAD)
对角支(Diagonal, D) 间隔支(Septal, S) 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LCX) 钝缘支(Obtuse Marginal, OM) 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 RCA )
4F - 11F size; 可使用is .035” 和.038”的 导丝 6F直径为2mm
穿刺注意事项和要点
术前一定要看病人,了解股动脉搏动 切口前一定要仔细寻找动脉搏动最强点,力争 做到一针见血 腹股沟韧带不是腹股沟皮纹,切忌过低过高 穿刺到静脉不要着急拔针冲水,拔至皮下稍微 偏外再穿刺一针 禁止穿刺不顺利时候穿刺针在真皮下作扇面运 动寻找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冠状动脉造影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4
影像记录
记录造影过程以及病变形态、位置等详细信息。
5
导管拔出
安全地拔除导管,观察患者状况。
冠脉病变类型的解读
斑块
斑块是最常见的冠状动脉病变 类型,可以导致血管狭窄和阻 塞。
狭窄
狭窄是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形 式,血液供应障碍可能引发心 肌梗死。
动脉瘤
动脉瘤是冠状动脉壁的异常扩 张,可能存在破裂的风险。
冠状动脉造影基本方法及 病变分析
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检查方法,通过揭示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病变, 有助于准确诊断、评估并指导治疗。本演示将介绍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 步骤、病变类型解读、病变评估指标、风险与并发症,以及它在实际临床应 用中的价值和未来发展前景。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
导管引入
通过血管插管技术把含碘造 影剂的导管送入冠状动脉, 以便观察。
造影剂注入
将造影剂注入血管,使冠状 动脉显影,从而获得血管病 变的信息。
影像记录与分析
通过适当的影像记录和系统 分析,可以对病变部位、范 围、程度进行评估。
冠脉造影的步骤及程序
1
麻醉与消毒
确保患者舒适和手术区域清洁。
2
导管插入
通过茎动脉或股动脉插入导管,将其导向心脏。
3
造影剂注入
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显影病变部位。
冠脉造影的发展前景
技术创新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冠状动脉 造影将变得更加安全、准确和便 捷。
患者护理
未来,冠状动脉造影将更加注重 患者的个体化需求和全方位的护 理。
研究进展
对冠状动脉病变机制和治疗方法 的研究将推动冠状动脉造影的发 展。
冠状动脉造影的风险与并发症
血管损伤

CT冠脉造影:窥探心脏血管的先进技术

CT冠脉造影:窥探心脏血管的先进技术

CT冠脉造影:窥探心脏血管的先进技术一、引言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的正常功能对于维持生命至关重要。

而心脏的血液供应则依赖于冠脉,这些血管承担着将氧气和养分输送至心脏肌肉的任务。

因此,对于心脏和冠脉的健康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至关重要。

近年来,CT 冠脉造影成为了一项先进的医疗技术,为医生提供了非侵入性的方法,以窥探心脏血管的状况。

本文将深入探讨CT冠脉造影的原理、应用、优势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二、CT冠脉造影的原理2.1冠脉和其重要性冠脉,又称冠状动脉,是心脏周围的血管网络,负责向心脏肌肉供血。

它们分支自主动脉,通过分支扩散到心脏肌肉,确保心脏有足够的氧气和养分供应。

冠脉的健康对于心脏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任何冠脉的狭窄或阻塞都可能导致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

2.2 CT冠脉造影的原理CT冠脉造影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疗检查方法,它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T 扫描)来获取心脏和冠脉的高分辨率影像。

其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2.2.1 对比剂注射在进行CT冠脉造影之前,患者通常会接受对比剂的注射。

对比剂是一种特殊的药物,通过血液传递到心脏和冠脉,使它们在CT扫描中更加清晰可见。

2.2.2 CT扫描患者接受CT扫描时,X射线通过患者的身体,被CT机器接收并转化为影像。

这些影像以横截面的方式呈现,可以显示心脏和冠脉的详细结构。

2.2.3 三维重建获取的二维图像可以进一步进行三维重建,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观察冠脉的立体结构。

这些重建图像提供了冠脉的精确位置和任何可能的狭窄或阻塞。

2.3 CT冠脉造影的安全性CT冠脉造影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因此与传统的冠脉造影手术相比,具有更低的风险。

然而,对比剂的使用和X射线辐射仍然需要特别小心。

医生通常会评估患者的适用性,确保他们从这种检查中获益而不受到不必要的风险。

三、CT冠脉造影的应用3.1评估冠脉疾病CT冠脉造影广泛用于评估冠脉疾病,包括狭窄、阻塞和动脉硬化。

医生可以使用这些图像来确定冠脉的通畅度,检测是否存在疾病迹象。

冠状动脉造影术

冠状动脉造影术

冠状动脉造影术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简称,是指给心脏供血的冠脉出现了狭窄、闭塞、痉挛等病变,进而引起了心脏缺血。

冠状动脉造影术就是应用影像学的方法,将冠状动脉正常或异常的形态学直观地显示出来,为临床医师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直接可靠的证据。

尽管临床目前有多种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与功能的技术,但由于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方法简单,结果直观可靠,因此仍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概念冠状动脉造影术是手术医师将特殊的造影导管从周围动脉插入,逆行送到主动脉的根部,在X线的指导下插入左、右冠状动脉的开口。

随后手术医师在造影导管的尾端推注不透X线的造影剂,使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在X线下显影,同时,系统将冠状动脉显影的情况用电影、录像或数字的方式记录下来,作为临床医生诊断的根据。

冠状动脉造影术需要的设备心导管室:冠状动脉造影术需在心导管室完成,所谓的心导管室就是装备了心血管造影机及配套设施的专用检查室。

心血管造影机:主要功能部件为X线的球管,该球管固定在外形像英文字母C 的金属架上,因此,又称为C型臂,其可灵活地调节位置,从不同的摄影角度观察心脏及冠状动脉血管。

造影导管:分成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

造影剂:不透X线的含碘造影剂。

过去应用的离子型造影剂,如泛影葡胺目前已很少应用。

当今主要应用非离子型,如优维显、典必乐、欧乃派克等。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过程入路动脉:导管经周围动脉(双股动脉或桡动脉)插入,逆行送到主动脉根部进行造影。

应用动脉鞘建立造影导管进出动脉的通道:入路动脉选择后行动脉穿刺术,并植入有单向阀门的动脉鞘。

动脉导管到位:造影导管逆行送到主动脉根部后,在X线透视指引下,插入冠状动脉开口内,然后分别在不同的X线球管的投照体位,术者手推3-5ml造影剂,推注后,造影剂迅速分布在冠状动脉腔内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推药的同时计算机记录造影的结果。

拔管及局部压迫:造影完毕,需拔除动脉鞘,由于穿刺的是压力较高的动脉,拔鞘后需局部压迫20-30min,然后加压包扎,病人平卧12—24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技术U前对冠心病的诊断只局限于临床的诊断程度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上对冠心病患者病情的判定,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估测的需要。

冠状动脉造影可以从病理及病理生理的角度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是訂询临床用于诊断冠心病的最佳的方法。

最早在1945年是采用非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方法来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但是这种方法影象不清晰,造影剂用量较大,不能重复多角度造影,临床应用受到较大的限制。

Sones于1959年开始应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解决了影象清晰,可重复多角度投造的问题,但是其外周血管的入路采用经肱动脉切开法,需外科医生配合,也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真正的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广泛的应用起源于1967年,由Judkins 采用Sei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使得这一技术简单易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实用而可靠,并可重复进行。

在此技术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疾病的外科治疗以及冠状动脉疾病的介入治疗开创了冠心病治疗的新领域。

我国在1973年首次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我院1983年在陈长熙教授的带领下首次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术。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主要U的可以评价冠状动脉血管的走行、数量和畸形;可以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无、严重程度和病变范围;可以评价冠状动脉功能性的改变,包括冠状动脉的痉挛和侧支循环的有和无;同时可以兼顾左心功能评价。

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范围进行介入治疗;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和介入治疗后的效果;并可以进行长期随访和预后评价。

一、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和禁忌症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非常宽,在发达国家,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具备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资料儿乎成必备,有人说只要操作医生职称合格,设备完善,对患者的危险性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凡是需要显示冠状动脉才能解决临床问题的都有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

但也应切记盲U无指证及不考虑造影的时机及利弊扩大冠状动脉造影的范围。

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症大致分为两大类,笫一大类为冠心病临床诊断不清,以诊断目的为主,包括如下儿项;1)不明原因胸痛,无创性检查不能确诊,临床怀疑冠心病,需要按冠心病进行治疗,这种病人精神负担较重,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经常四处就医花费也较大,而真正是冠心病的机会并不高,对此类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非常有价值;2)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如顽固的室性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有时需冠状动脉造影除外冠心病;3)不明原因的左心功能不全,主要见于扩张性心肌病或缺血性心肌病,两者鉴别往往需要行冠状动脉造影;4)先心病和瓣膜病手术前,年龄>40岁,易合并有冠状动脉的畸形或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在手术的同时进行干预;5)无症状但可疑冠心病,在高危职业如飞行员、汽车司机、警察、运动员、消防队员等或医疗保险需要。

第二大类是以治疗LI的为主,临床冠心病诊断明确,行冠状动脉造影为进一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程度,来选择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儿项内容;1)稳定性心绞痛,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影响工作和生活;6)不稳定性心绞痛,首先采取内科积极强化治疗,一旦病情稳定,积极行冠脉造影;内科药物治疗无效或症状不缓解,一般需紧急造影。

对于高危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以自发性为主伴有明显ECG的S-T段改变及梗塞后心绞痛,也可直接行冠状动脉造影。

7)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治疗措施是闭塞血管的再灌注治疗,PCI 技术以其成功率高,效果确实可靠已作为急性心肌梗塞再灌注治疗的首选方法。

有条件的医院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首选直接冠状动脉造影,进行PCI技术,包括冠状动脉的球囊扩张及支架术。

如果无条件开展PCI技术,对于AMI后溶栓有禁忌的患者,应尽量将这种病人转入有条件的医院。

AMI 后静脉溶栓未再通的患者,应适时争取补救性PCI措施,静脉溶栓再通者,一旦出现梗塞后心绞痛, 应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对于无并发症的患者,应考虑梗塞后一周左右,择期冠状动脉造影。

AMI 伴有心源性休克,VSD, MI等并发症应尽早在辅助循环的帮助下行血管再灌注治疗。

对高度怀疑AMI而不能确诊,特别是伴有CLBBB、肺梗、主动脉夹层、心包炎,可直接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

8)无症状性冠心病,其中对运动实验阳性,伴有明显的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行冠状动脉造影。

9)原发性心脏骤停复苏成功,左主干病变或前降支近段病变的可能性较大,属高危人群,应早期进行血管病变干预治疗,需要冠状动脉评价。

10)搭桥术后或PTCA术后,心绞痛复发,往往需要再行冠状动脉病变评价。

冠状动脉造影一般无绝对禁忌症,如考虑LI前医疗行为的规范化问题,患者及其家属不同意属于绝对禁忌症,主要因为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尚有给患者带来并发症的可能性。

但临床上主要考虑的是相对禁忌症,包括以下儿点;1)未控制的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2)未控制的高血压;3)未控制的心功能不全4)未纠正的低钾血症、洋地黃中毒、电解质紊乱;5)发烧性疾病;6)出血性疾病;7)造影剂过敏;8)严重的肾功能不全;9)急性心肌炎。

二、设备和器材及术前准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所必须的设备要求是必须具有高质量的X光机,要求影象清晰,能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基本特点,并且具有记录及实时回放系统。

多导生理记录仪,具有多组心内压力及电生理信号记录系统。

同时还需必备有抢救复苏设备,包括心脏除颤仪、心电图机、呼吸机、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及各种必备的抢救药品。

冠状动脉造影的导管及相应器材主要包括;动脉穿刺针、动脉壳、各种型号和规格的冠状动脉和左室造影的导管,主要有Judkins、Amplatz. Pigtail导管等。

另外还需备有测压管、不同的钢丝、三联三通、环柄注射器等。

在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医生要把患者将进行的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相关内容,向患者极其主要亲属交代清楚,包括造影的适应症和U的,可能解决的问题,造影的过程及患者及家属所必需的准备和配合,尤其重要的是将可能发生的相关并发症要一一交代清楚,并签署知情协议书。

此外需作的准备匸作包括相应部位的备皮、必要时造影剂过敏试验(进口非离子型造影剂多数不需要行过敏试验)、抗菌素应用的准备工作、可适当应用镇静药、术前8小时禁食水(可服药)、离开病房前(返病房后)记录重要的生命体征。

三、股动脉穿刺点的选择及穿刺准确的选择穿刺点是冠状动脉造影术成功的基础,也是减少外周血管并发症出现的关键。

股动脉穿刺点选择的主要标志是腹股沟韧带、韧带下皮肤皱褶、股动脉搏动最强点和耻骨梳,腹股沟韧带位于耻骨梳上方,多数为股动脉搏动最强点的部位。

皮肤进针处应选择腹股沟韧带下2-3cm处,多数在皮肤皱褶下1cm左右,切不可将皮肤皱褶误认为是腹股沟韧带。

皮肤进针处与血管的穿刺点还有一段距离,进针角度为45度,应尽量保证血管的穿刺点位于耻骨梳的骨性平台上方,血管穿刺点过高易引起腹膜后出血,穿刺点过低,导丝易进入股浅动脉,并且其深部无骨性平台支撑,术后拔管压迫止血困难,易产生局部血肿。

穿刺点确定后首先进行l%Lidocain 的局部麻醉,一定要先做皮丘然后逐层麻醉,一般需要3-8ml左右,才能保证减少患者的痛苦。

然后行皮肤切口,不宜过小,尽量用蚊氏钳分离皮下。

切口太小时,术后出血易滞留在皮下,不宜发现,易导致血肿,切口相对大出血可流出体外,易发现及时处理。

穿刺针应选择动脉穿刺针,进针时要注意缓慢,当穿刺针接触到股动脉前壁时, 可感觉到动脉搏动,然后再稍用力进入到血管腔内,应尽量避免穿透股动脉后壁,减少术后血肿的发身率。

然后插入钢丝和动脉壳要保证在绝对无阻力的条件下向里推进。

LI前冠状动脉造影以选择股动脉入径为主,另外还有经挠动脉途径及其他途径,其技术尚有特别之处,不在此讲述。

四、左冠状动脉造影左冠状动脉造影首选JL4. 0导管,可满足9概以上的绝大部分患者。

当然,一般女性年轻较瘦,可选用JL3. Oo男性伴有明显的主动脉硬化,高血压病,主动脉疾病的患者,可选用JL4. 5或JL5. 0,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要根据影象的状态来调整所用的导管,以保证成功率。

所有的推进导管的操作,要严格遵循J型导丝引路的原则,既导丝在前,导管在后,无阻力前进,特别避免盲U进管。

导管达主动脉弓水平时,一定要在X线下操作,尽量避免导管反复进入头臂动脉系统,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的发生。

最常用的X线体位是取正位投照下推送进管,当导丝达升主动脉水平时,山助手固定导丝,术者推送导管达主动脉根部,撤除导丝,连接好压力监测系统,缓慢推送,当发现管尖明显的跳动向前时,提示导管进入左冠状动脉口内。

正位X线下,导管尖端一般要达脊柱的左侧1 -2cm左右,此时实验推造影剂证实导管在冠状动脉开口内,采用不同体位进行造影。

在缓慢推进导管进入冠状动脉开口内时,有时需要缓慢逆顺时针旋转导管,以保证导管尖端指向左冠状动脉开口。

左冠状动脉造影投造体位常用4-6个,依次选择1)正位+头15 °,主要显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的中远段,及对角支(D)和间隔支(S)极其开口处;2)左肩位(左前斜45°+头15-20°),主要显示左主干(LMT), LAD的中远段,回旋支(CX) ;3)蜘蛛位(左前斜45°+足30°),主要显示LMT, LAD的近段及开口部和CX。

主要的日的是充分显示前三义口的分支情况。

对于无力型或者说是垂位心者,需要调整体位,减少左前斜的角度,有时甚至改成正位+足位,方能将前三义开口处显示清楚;4)右肝位(右前斜30。

+足30°),主要显示LMT, LAD近段和CX及其分支;5)右肩位(右前斜30°+头30°),主要显示LAD的近中段及近段的分支,个别时可应用。

投造体位的选择原则上是以最少的体位,最小的X线量能达到最满意的影响效果,在造影时一定要把病变看清楚为原则,否则没有机会进行补救。

头位主要显示LAD的中远段,而足位主要显示LMT, LAD, CX的近段。

右前斜位对LAD的判断其缩短率较小,而左前斜位对LAD的判断其缩短率则较大。

手推造影剂,用力要均匀,速度要一致,用量一般在3-8ml,用量的多少取决于冠状动脉血管床的大小。

小血管床注入过多的造影剂,会引起心肌的反应,大血管床造影剂少则影象不清晰,注入造影剂的力度还与导管尖端的稳定性有密切关系,管尖不稳定,力度要小,否则稍用力将会使管尖移位。

五、右冠状动脉造影右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要求与左冠状动脉造影相同,包括推送导管技术,注射造影剂的方法和原则。

导管首选JR4. 0, X线体位选左前斜45°,右冠状动脉造影时在导管达主动脉根部时,需要顺时针旋转180°方能使导管进入右冠状动脉开口内,操作时其关键之处在于要慢。

先将导管送答主动脉瓣上,稍向上提l-2cm,管尖指向后,此时右手慢慢顺时针旋转导管,同时左手轻轻向上提导管,一边旋转,一边上提,使管尖逐渐转向前,进入右冠状动脉开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