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合集下载

《郑伯克段于鄢》教学设计

《郑伯克段于鄢》教学设计

《郑伯克段于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郑伯克段于鄢》的作者、成书背景和文学特点;2、理解《郑伯克段于鄢》的主要情节和含义;3、学习《郑伯克段于鄢》中的重点词语、典故、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文本解读(1)全课阅读:让学生先读一遍全文,在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分段阅读:将文章分段进行阅读,让学生分析每一段的主旨和意图,理解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3)词语、典故、修辞手法解析:学生针对教师选取的要点,手把手地进行分析、解读,把握文章的细节,进一步理解文本含义。

2、阅读领悟(1)情节与人物:让学生分析文章的情节和人物,理解他们的行为和心理。

(2)含义与思想:让学生理解文章所传达的思想和含义,体验这个时代中的文化,思考故事里的道德标准。

(3)价值与意义:让学生思考故事的意义,既有鲜明的历史性,也有普遍的时代意义。

3、文学欣赏(1)语言风格:让学生欣赏文章的语言,体会作者的风格和语言特点。

(2)修辞手法:让学生分析文章里的修辞手法,了解其作用和效果。

(3)文学特点:让学生理解《郑伯克段于鄢》的文学特点,进一步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思想。

三、教学方法:1、导读法:在学生阅读前先简单介绍一下文本的作者、成书背景和写作特点,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全文打下基础。

2、分段阅读法:将整篇文章分成几个段落,让学生梳理每段内容,理解段落逻辑和思维跳跃。

3、图表法:将文本要点整理成图表、表格等形式显示,帮助学生全面透彻地理解文章。

4、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小组内扮演故事中的人物,感受人物的思维和行为,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5、讨论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由讨论文本的问题,展示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能力。

四、教学评估:1、课堂测试:设置相关的测试题,考察学生对文章的掌握情况。

2、写作任务:布置文章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文中的词语和修辞手法,写出自己的观感和体验。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教学重点]1 、反复诵读课文,结合教师串讲,掌握课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文言词语的用法;2、把握文章的情节结构,分析讨论文章中的人物形象;3、了解课文的出处以及关于《左传》的基本文学常识;[ 教学难点]1、文中文言词语较多,句式复杂,需要重点掌握。

2、郑庄公性格颇多争议,学生可以根据阐述自己的观点。

[ 教学设想] 课文特点分析:这是一篇历史散文,全文结构完整,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这篇文章代表了《左传》的语言的主要特点。

作者善于用极精练的语句、委婉流畅的笔调写出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也善于用极少的笔墨刻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内心活动,形象鲜明,绘生绘色,所以值得反复诵读。

[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新课导入故事导入:郑庄公是先秦时期一位君王,隐公三年,郑国国君之弟公叔段,谋划夺取哥哥郑庄公的君位,庄公发现后,巧施心计,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段,诱使共叔段得寸进尺,愈加骄横,然后在鄢地打败了公叔段,使他“出奔”。

我们要认识郑庄公这个人就要学习《郑伯克段于鄢》,通过这篇课文来认识一下这位可爱的郑庄公。

本文选自《左传》同学们是否熟悉《左传》?中学里曾经学过《左传》的名篇没有?(要求学生回忆出自己所了解的《左传》的相关信息。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撰写。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详细记载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活动和有关言论,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重要历史文献。

作者善于用生动精练的语言描绘纷繁复杂的战争场面和事件,也善于刻画人物,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课文背景:本文选自《左传. 隐公元年》,记载了郑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

郑国邻近东周都城洛阳,郑武公与其子郑庄公都曾在周王朝中任卿士之职。

庄公希望在政治上能大有作为,梦寐以求的是扩张郑国的势力,因此首先考虑到剪除异己,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文中使用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3)能够解读文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语法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通过文献资料查询和报告,提升学生的独立研究和综合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2)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背景介绍:(1)介绍《郑伯克段于鄢》的出处和作者。

(2)介绍古代鄢国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2. 课文翻译讲解:(1)逐段翻译课文,解释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2)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点。

3. 人物分析:(1)分析郑伯克段和鄢国君主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2)讨论其他重要人物的角色和作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1)教师对课文背景进行讲解,提供相关历史资料和文献。

(2)教师对课文进行逐段翻译和解释,引导学生的理解。

2. 互动教学法:(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2)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进行情景再现和表演。

3. 案例分析法:(1)教师提供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学生进行案例研究和报告,提升学生的独立研究和综合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情况和表现。

2. 学生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研究和报告中的表现和研究成果。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提供《郑伯克段于鄢》的原文文本,供学生阅读和理解。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完美版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完美版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文知识,如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常见的文言句式2、梳理文章思路,分析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3、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文化知识;识记字音教学重点:1、重点字音2、文言句式:倒装句、“犹……况……乎”特殊句式3、联系历史文化,了解课文的结构,掌握故事的情节,分析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人物关系的微妙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学生自读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文本解读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古今中外,宫廷内部斗争酿造了无数人间悲剧,上演了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也上演了一幕幕令人唏嘘不已的悲剧,当然也有皆大欢喜的完美结局。

于是我们听到了“只因生在帝王家”的无奈感叹,于是我们看到了爱江山更爱美人的经典童话。

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自古至今的手足相残、同室操戈,你们知道哪些皇室争权夺利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呢?(同学讨论,通过故事了解宫廷斗争的残酷性)下面我给大家讲个小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其实大家很熟悉,就是乾隆皇帝弘历和他弟弟弘治的故事。

大家知道乾隆的父亲雍正皇帝就是通过“九子争帝”的残酷斗争而登上皇位的,相对而言乾隆登位要顺利得多,其实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顺利。

雍正的前面几个儿子不是夭折就是过继给别人抚养,直到乾隆的隆重出生雍正才真正有了子嗣,但是乾隆出生一个时辰之后,和亲王弘治也出生了。

在清朝,为了防止母子联合篡权,甚至不惜割断天然的血缘亲情,规定皇子出生以后,不能由亲身母亲抚养,要交给其他妃子抚养。

这样,弘历出生后就由别的皇妃来抚养,而弘治恰恰是由乾隆的母亲来抚养,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乾隆母亲的处境,一个是亲身骨肉,一个是躬亲抚养,真的是手心手背啊,这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和微妙性就知道当事人才能真切体会到。

登位后,乾隆对母亲礼仪有加,甚至外出打猎都把母亲带在身边,为什么呢?一方面是他在尽孝心,另一方面也确实不放心啊。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郑伯克段于鄢》说的也是宫廷中兄弟间的权势之争,中间也有一个母亲,我们来看看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面对手心手背的问题,这位母亲是如何处理的。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文中使用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3)能够解读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作品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家庭、亲情和友情。

(3)通过对文中主题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文中使用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3)解读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

2. 教学难点:(1)文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

(2)文中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

(3)对文中主题的思考和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郑伯克段于鄢》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

3. 分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文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2)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文中的人物关系和场景。

4. 课堂讲解:(1)教师对文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进行讲解。

(2)教师对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进行解读。

5. 文献资料分析:(1)学生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

(2)学生进行小组分享,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自主学习能力:评估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资料搜集中的能力和成果。

3. 文献资料分析:评估学生在文献资料搜集和分析中的能力和成果。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完美版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完美版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完美版第一章:导言1.1 教案目标1. 了解《郑伯克段于鄢》的背景和作者2. 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3. 理解并分析文章的主题和结构1.2 教学内容1. 介绍《左传》和《郑伯克段于鄢》的作者及背景2. 讲解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3. 分析文章的主题和结构1.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郑伯克段于鄢》2. 讲解生僻词汇和语法结构3. 分析文章的主题和结构1.4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掌握情况2. 评估学生对文章主题和结构的理解程度第二章:文章背景及作者介绍2.1 教案目标1. 了解《郑伯克段于鄢》的背景和作者2. 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2 教学内容1. 介绍《左传》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2. 讲解《郑伯克段于鄢》的作者及其创作风格2.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左传》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2. 讲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及其对文章的影响2.4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左传》历史背景的掌握情况2. 评估学生对作者创作风格的的理解程度第三章:文言文阅读技巧讲解3.1 教案目标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2. 能够自主阅读并理解文言文文章3.2 教学内容1. 讲解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2. 分析并解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关键句子3.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郑伯克段于鄢》中的关键句子2. 讲解生僻词汇和语法结构3.4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掌握情况2. 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第四章:文章主题分析1. 理解并分析《郑伯克段于鄢》的主题2. 能够阐述文章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4.2 教学内容1. 分析《郑伯克段于鄢》的主题思想和价值观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所反映的社会现象4.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并分析文章主题2. 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发表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看法4.4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程度2. 评估学生对文章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把握能力5.1 教案目标2.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思考和阅读5.2 教学内容2.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进行拓展性学习5.3 教学活动2. 向学生推荐相关阅读材料,进行拓展性学习5.4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郑伯克段于鄢》主要内容和主题的掌握情况2. 评估学生对拓展性阅读材料的兴趣和阅读能力第六章:人物分析1. 分析并理解《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人物形象2. 掌握人物描写手法及其对主题的贡献6.2 教学内容1. 分析文章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发展变化2. 探讨人物描写手法对主题的衬托和突出作用6.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并进行人物分析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人物的理解和看法6.4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掌握情况2. 评估学生对人物描写手法的理解程度第七章:文学手法分析7.1 教案目标1. 理解并分析《郑伯克段于鄢》中的文学手法2. 能够识别并运用相关文学手法进行创作7.2 教学内容1. 分析《郑伯克段于鄢》中的比喻、象征等文学手法2. 探讨文学手法对文章主题和人物形象的表现作用7.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并进行文学手法分析2.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练习,运用所学文学手法7.4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文学手法的掌握情况2. 评估学生对文学手法在创作中的应用能力第八章: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8.1 教案目标1. 了解《郑伯克段于鄢》所处的历史背景2. 理解文章中的文化内涵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8.2 教学内容1. 介绍《郑伯克段于鄢》的历史背景2. 分析文章中的文化内涵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8.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并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化内涵对现代社会的启示8.4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文章历史背景的掌握情况2. 评估学生对文化内涵及其对现代社会启示的理解程度第九章:课堂讨论与反思9.1 教案目标1. 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反思能力9.2 教学内容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与感悟2.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反思9.3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与感悟2.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反思9.4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程度2. 评估学生自主学习与反思的能力10.1 教案目标2.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与热爱10.2 教学内容2.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进行拓展性学习10.3 教学活动2. 向学生推荐相关阅读材料,进行拓展性学习10.4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2. 评估学生对拓展性阅读材料的兴趣与阅读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文章背景及作者介绍:理解《左传》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以及作者的创作风格,对于深入解读文章具有重要意义。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范文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范文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理解《郑伯克段于鄢》的文学背景、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掌握文章的结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文章中难懂的词语和句式。

2.文章的深层含义和艺术魅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介绍《郑伯克段于鄢》的作者、作品背景及文学地位。

2.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左传》吗?它是一部怎样的作品?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2.教师简要讲解文章的结构和主题思想。

三、深入分析1.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如郑伯、段、颖考叔等。

2.讲解文章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文章中哪个情节最吸引人?为什么?二、深入分析1.分析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如“多行不义,必自毙”、“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等。

2.讲解文章中的难点,如词语活用、句式变化等。

三、拓展延伸1.讨论文章中的道德观念,如忠诚、孝顺、正直等。

2.让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类似经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亲情、友情和道德。

四、课堂小结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郑伯克段于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启示?二、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从文章中得到的启示。

2.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学会宽容和理解。

2.强调学生在生活中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与人相处。

四、作业布置2.收集有关《左传》的其他篇章,进行阅读和欣赏。

五、教学反思1.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应更多地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性格特点。

2.在讲解文章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完美版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完美版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完美版第一章:课文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郑伯克段于鄢》的背景及作者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思想掌握课文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1.2 教学内容介绍《郑伯克段于鄢》的作者及创作背景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关系解读课文中的重要事件和情节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学习体验第二章:人物关系分析2.1 教学目标认识并理解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分析人物之间的亲情、友情和权力关系探讨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对情节发展的影响2.2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探讨人物之间的亲情、友情和权力关系联系课文情节,思考人物关系对故事发展的作用2.3 教学方法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人物关系对情节的影响利用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关系的能力第三章:情节梳理3.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的情节发展和结构安排分析课文中的重要事件和冲突探讨情节发展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作用3.2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的情节发展和结构安排解读课文中的重要事件和冲突思考情节发展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作用3.3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线索分析法,引导学生梳理情节发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利用图表和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清晰地展示情节发展第四章:主题思想探讨4.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分析课文中的象征和隐喻手法探讨课文对人性的思考和启示4.2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解读课文中的象征和隐喻手法思考课文对人性的思考和启示4.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利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的深层含义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激发学生对相关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拓展5.2 教学内容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回顾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推荐相关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拓展5.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利用多媒体资源,推荐相关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拓展第六章:语文素养提升6.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批判思维提升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6.2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探讨课文中的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练习写作和表达能力,进行文学创作6.3 教学方法采用文本细读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批判思维利用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第七章:文化背景探究7.1 教学目标了解《郑伯克段于鄢》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分析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探讨课文与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7.2 教学内容介绍《郑伯克段于鄢》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分析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联系文化背景,理解课文的意义和价值采用文献研究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批判思维利用比较分析,探讨课文与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第八章:课堂互动与评价8.1 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课堂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8.2 教学内容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进行课堂评价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进行教学反馈8.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和合作通过问题解决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利用评价表和学生反馈,进行课堂评价和教学反馈第九章:教学设计与实施9.1 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达到教学目标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达到教学目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设计和实施9.3 教学方法采用教学设计原则,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实施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教学观察和反馈,调整教学设计和实施第十章:教学反思与改进10.1 教学目标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提高教学质量和个人教学能力10.2 教学内容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分析教学中的成功和不足,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制定教学改进计划,提高教学质量和个人教学能力10.3 教学方法采用教学反思和总结的方法,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利用教学反馈和学生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制定教学改进计划,进行教学反思和提高教学质量重点解析课文导入与背景知识:掌握《郑伯克段于鄢》的作者及创作背景,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关系。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郑伯克段于鄢》教案范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为大家的《郑伯克段于鄢》教案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知识技能:⒈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文言基础知识。

⒉让学生透过“郑伯克段于鄢”这个历史事件去挖掘它背后承载的文化内涵。

过程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情操和伦理观。

本课的字词不算太多太难,文言句式也不是很复杂,作为高二的学生,在工具书的帮助下,应该能够独立阅读文本。

只是现在的学生生活在资讯发达的电子产品时代,习惯了铺天盖地的外来文化,洋快餐、洋节日、洋电影、……,对本土的优秀传统知之甚少,对本土文化认识肤浅。

因此,学生对文章所弘扬的以“孝”为首的儒家思想理解狭隘,认为“尽孝”就是尊重、爱护父母,看不到“孝”的本意实际是“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的“大爱”精神。

作为语文老师,在这样一篇传统名篇的教学中,除了完成字词这一类考试必要的知识之外,我觉得还应该利用这类文章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启蒙、教育,让他们对本土文化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成为本土文化、美德的传承者。

本课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主要侧重于文言重点实词、虚词与特殊句式的学习。

在学习字词的过程中带领学生熟悉课文,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本教学设计为第二课时。

教学中,淡化字词教学,侧重文章内容分析;通过对比阅读,感悟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魅力,培养正确的道德情操和伦理观。

一、导入:基础知识复习巩固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寤生(wù)祭仲(zhài)共叔段(gòng)缮甲兵(shàn)B.廪延(lǐn)滋蔓(màn)城颍(yǐng)繄我独无(yì)C.百雉(zhì)自毙(bì)泄泄(yì)不义不暱(nì)D.亟请(jí)虢叔(guó)遂恶之(wù)具卒乘(shèng)答案是C。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完美版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完美版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完美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 领悟文章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4. 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欣赏古典文学的水平。

1.2 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

2. 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的分析。

3.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4. 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的培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掌握。

2. 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分析。

3.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理解。

2.2 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2. 修辞手法的深入分析。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修辞手法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理解。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其他文言文作品,提高阅读能力。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故事情节、人物关系等。

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文言文阅读材料。

第四章:教学安排与步骤4.1 教学安排1. 课时:本章节共计2课时。

2.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讲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分析修辞手法;第二课时讨论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进行阅读练习。

4.2 教学步骤1. 第一课时:a. 导入新课,介绍《郑伯克段于鄢》的背景。

b. 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关系。

c.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第二课时:a. 引导学生对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

b. 提供相关的文言文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练习,提高阅读能力。

c.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1. 阅读相关的文言文阅读材料,进行阅读练习。

5.2 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阅读练习: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文言文的理解。

3. 读后感:评价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郑伯克段于鄢》全文;(2)了解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古文阅读能力;(3)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2)学会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读文言文;(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习课文中的道德观念,提高个人修养;(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2)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掌握;(3)历史背景、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的理解。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的解释;(2)文言文句式的理解;(3)古代礼仪和道德观念的阐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郑伯克段于鄢》的背景和作者;(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问题可以借助工具书和注释;(2)要求学生注意课文中的字词用法和句式结构。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分享学习心得;(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解答疑难问题。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解释其含义;(2)阐述课文中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3)引导学生理解古代礼仪和道德观念。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2)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提醒学生课后复习,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郑伯克段于鄢》;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学习态度;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3.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完美版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完美版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文知识,如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常见的文言句式2、梳理文章思路,分析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3、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文化知识;识记字音教学重点:1、重点字音2、文言句式:倒装句、“犹……况……乎”特殊句式(3、联系历史文化,了解课文的结构,掌握故事的情节,分析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人物关系的微妙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学生自读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文本解读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古今中外,宫廷内部斗争酿造了无数人间悲剧,上演了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也上演了一幕幕令人唏嘘不已的悲剧,当然也有皆大欢喜的完美结局。

于是我们听到了“只因生在帝王家”的无奈感叹,于是我们看到了爱江山更爱美人的经典童话。

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自古至今的手足相残、同室操戈,你们知道哪些皇室争权夺利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呢(同学讨论,通过故事了解宫廷斗争的残酷性)下面我给大家讲个小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其实大家很熟悉,就是乾隆皇帝弘历和他弟弟弘治的故事。

大家知道乾隆的父亲雍正皇帝就是通过“九子争帝”的残酷斗争而登上皇位的,相对而言乾隆登位要顺利得多,其实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顺利。

雍正的前面几个儿子不是夭折就是过继给别人抚养,直到乾隆的隆重出生雍正才真正有了子嗣,但是乾隆出生一个时辰之后,和亲王弘治也出生了。

在清朝,为了防止母子联合篡权,甚至不惜割断天然的血缘亲情,规定皇子出生以后,不能由亲身母亲抚养,要交给其他妃子抚养。

这样,弘历出生后就由别的皇妃来抚养,而弘治恰恰是由乾隆的母亲来抚养,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乾隆母亲的处境,一个是亲身骨肉,一个是躬亲抚养,真的是手心手背啊,这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和微妙性就知道当事人才能真切体会到。

登位后,乾隆对母亲礼仪有加,甚至外出打猎都把母亲带在身边,为什么呢一方面是他在尽孝心,另一方面也确实不放心啊。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郑伯克段于鄢》说的也是宫廷中兄弟间的权势之争,中间也有一个母亲,我们来看看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面对手心手背的问题,这位母亲是如何处理的。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2)能够分析并解读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能够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2)通过分析比较,了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修养;(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文章的整体内容和主题;(2)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语法;(2)文章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3)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演能力。

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这篇文章的初步理解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2)学生划出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并进行解读;(3)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章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语法。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3)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的出勤和参与度;(2)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表现;(3)学生的课堂纪律和团队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1)学生完成作业的数量和质量;(2)学生对作业中的问题和难点的掌握程度;(3)学生对作业的反馈和改进意见。

(1)学生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评价;(3)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和改进计划。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注释;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4. 课外阅读: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和现代解读文章。

《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郑伯克段于鄢》是宋理学家陆九渊的代表作,被誉为“南宋经学第一书”。

教案如下:
【概述】
《郑伯克段于鄢》是继著名儒家学者《论语》之后,接近全面概括中国宋朝经学理论思想的重要经典。

它以“实观”和“般若”为纲,把宋朝儒释道三家主要经学思想完整地归纳出来,并各自逐一阐释,也有着一定的重要价值。

宋朝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苏轼、文天祥等,基础上发展出平淳学说,可以说《郑伯克段于鄢》体现的就是平淳学说的思想主题。

【第一部分】
实观的思想。

实观的思想是指从客观实际出发,从实践中推求出人类至上的理性,以此为基础逐步调节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和人际关系、建立正确的社会规范、从而使人们行为一致。

宋朝儒家学派著名思想家文天祥更是坚持做客观实际出发,提倡“以事实来示范”的观念,他常常讲,“一切都是实践,而实践是理解和认识的基础。

”这种以实践出发的实观思想,正是《郑伯克段于鄢》实观部分的思想主题。

【第二部分】
般若思想。

般若思想指的是把握客观实际的规律,掌握大自然本身的原理,以及它所运作的道理,从而解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归结出一种更高层次的对实际的理解来调节人类行为的般若思想。

宋朝儒家思想家苏轼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他强调要“把理解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处处兼容,遍访世人,博涉古今”,弘扬了以“般若”精神调节社会的思想。

这种‘“大般若”的思想,也正是《郑伯克段于鄢》般若部分的思想主题。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

(2)能够分析并解读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

(3)能够了解并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和解读能力。

(3)通过翻译和实践,提升学生的古汉语翻译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郑伯克段于鄢》,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文章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2. 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的解读。

3. 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三、教学难点:1. 文章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语法。

2. 文章中的一些比喻和象征意义的解读。

3. 文章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文章,回答一些关于文章内容的问题,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3. 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读: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解释其意义和作用。

4. 古代汉语语法和词汇:讲解文章中的古代汉语语法和词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5. 讨论和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等方面,评价学生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和价值观的培养,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使用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运用比较法和对比法,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特点和亮点。

4. 创设情境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郑伯克段于鄢》教学设计

《郑伯克段于鄢》教学设计

《郑伯克段于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这部历史散文著作及本篇的历史背景。

2、掌控重点字词的意思,例如“无”、“寤”等通假字,“惊”、“生”等词类活用以及非常句式等文言知识。

3、把握文章的情节结构,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并感悟文中传递的“纯孝”品质。

二、教学重点掌控重点字词的意思及非常句式等文言知识。

三、教学难点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并感悟文中传递的“纯孝”品质。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教学方法朗读、讲授、圈点批注、合作探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对《左传》有哪些了解?《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一部体例完备、叙事具体的编年体历史著作,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间鲁国及几个诸侯国二百多年的历史。

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传述《春秋》所作,即把《春秋》中简短记述的事项写成较完整的叙事散文。

《春秋》是经文,文字简约,微言大义。

《左传》是传文,“传”是对“经”的说明传述。

注解《春秋》的还有《谷梁传》、《公羊传》,史称“春秋三传”。

〔二〕背景介绍春秋战国是个战乱频发的时代,群雄争霸,各诸侯国之间外部相互攻伐,统治者内部也涌现了勾心斗角、相互倾轧的冲突冲突。

《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初期郑国国君郑庄公和他的弟弟共叔段为争权夺位而大动干戈的一个历史事项。

〔三〕文题解析《郑伯克段于鄢》是由《春秋》里的一句经文:“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传述的一个历史故事,是《左传》、《古文观止》的首篇。

“郑”国名,在今河南新郑县;“伯”指郑伯,郑庄公。

春秋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郑伯属伯爵;“克”战胜,《说文解字》:“肩也,象屋下刻木之形。

”徐锴曰:“肩,任也,负何之名也,与人肩膊之义通。

能胜此物谓之克。

”今有“攻克”等用法;“段”是庄公之弟共叔段;“于鄢”,介词结构作补语,“鄢”地名,在今河南鄢陵县境。

〔四〕整体感悟1、朗读全文,结合文下说明,疏通文意。

2、复述原文: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古代汉语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古代汉语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郑伯克段于鄢(一)《郑伯克段于鄢》筒介本文选自《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传》。

它与《春秋》有密切的关系,《春秋》本是东周时期各国史书的通称。

现在的《春秋》据说是孔子依据鲁国史官左丘明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

《春秋》记事比较简略,二百多年的历史只有一万八千多字。

对《春秋》能起到补充和说明作用的有三部书,这就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儒家把《春秋》看作重要的经典,而把解释经义的文字称做“传”。

因此就把《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称为《春秋》的三传,每本书都有个“传”字。

“经”与“传”原来是分开的,不编在一起的。

西晋时的杜预,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把《春秋》和《左传》按年插编在一起,从此,《左传》与《春秋》就合在一起了。

《左传》一书记述了我国春秋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斗争和变革,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史资料。

《左传》又是一部历史散文巨著,是一部杰出的文学巨著。

作者有很高的语言修养和处理复杂材料的能力,文笔简练,善于叙事和刻画人物,为我们再现了那个时代生动的历史画面。

作者还擅长于写战争,把纷繁的战争写得井井有条。

《左传》的许多外交辞令也写得很好。

这些使我们看到远在古代汉语就是非常富有表现力的。

《左传》一书对后世的历史学,文学等都有巨大的影响。

(二)历史背景本文选自《左转》鲁隐公元年(前722)。

文中记叙了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夺国君君权位而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春秋时期,周王室逐渐衰微,各诸侯国之间开始了互相兼并的战争,各国内部统治者之间争夺权势的斗争也加剧起来。

为了争夺王位,骨肉至亲成为殊死仇敌。

本文放映了这一社会现实。

“郑伯克段于鄢”,本是孔子《春秋》中的一句话。

关于这句话的含意,本文原有一段被编者删去了的说明。

这个说明是:书(指《春秋》)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不像弟弟),故不言弟;如二君(像两个国君相战),故曰:‘克’;称‘郑伯’(称爵不称兄),讥失教也(兄本有教弟之责,但庄公不教弟,反而养成其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发生在公元前7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的一起重要事件。

这是一起关于权谋与政治斗争的案件,涉及到了郑国的继承者问题。

郑伯克段是当时的郑国君主,他是郑武公的儿子。

郑武公是一个非常有能力和有威望的国君,他致力于发展郑国,提高国力。

然而,郑武公只有一位儿子郑伯克段,而且郑伯克段的地位在众子中是非常低的。

在郑伯克段即位之前,他的父亲郑武公还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把国政委托给了一位比较有才干的宰相叫做子产。

子产是一个能干而正直的人,他对郑国的政治和经济事务进行了很多的整顿和发展,使郑国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长。

郑武公去世后,子产对政权强势掌控,在国内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郑国的权力和威望进一步提高。

而郑伯克段并没有得到朝政的控制权,他感到自己受到了侮辱,得不到尊重。

因此,郑伯克段开始了一系列的行动,试图夺取政权。

他先是向周朝的王室请求帮助,但被拒绝了。

接着,他又利用一位在郑国受歧视的爵位高于自己的亲戚向其他诸侯国寻求支持。

最终,在秦国的帮助下,郑伯克段组织了一支军队,打算夺取政权。

然而,郑伯克段的图谋被子产察觉到了。

子产通过自己的政治手腕和识人之能,巧妙地打击了郑伯克段的势力,成功地挫败
了他的政变图谋。

最终,郑伯克段被迫屈服,被迫退隐,并最终去世。

这场郑伯克段于鄢教案对于当时的政治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使得郑国内部的政治局势起了一些波动,导致了一段时间的动乱。

其次,它也使得郑国的继任者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对于郑国未来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总的来说,郑伯克段于鄢教案是中国历史上一起颇具权谋和政治斗争色彩的事件。

它揭示了权力斗争中的智谋和力量,同时也对于当时的政治格局和郑国的未来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