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10课《牛郎织女(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牛郎织女(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牛郎织女(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任务一:故事溯源,导入新课【设计意图:《牛郎织女》这则民间故事,是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的。

故事在西周末年就产生了,到了汉朝,故事情节逐步丰富和完善。

叶圣陶在民间口头流传的故事基础上,进行整理。

课堂上,让学生跟随历史的足迹,逐渐从古代走向现在,感知《牛郎织女》这个故事产生、发展的悠久年代的同时,更感受到民间文化的源远流长。

】1.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的“资料袋”,了解故事起源。

课件出示:漫漫银河中,有这样两颗星星,一颗是牵牛星,一颗是织女星,它们分布在银河两侧,看起来是一“水”之隔,其实距离十分遥远。

人们根据它们的名字,创作出《牛郎织女》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

很多诗人借牛郎织女的动人故事创作诗歌,表达情思,如林杰的《乞巧》、秦观的《鹊桥仙》。

2.出示资料,感知《牛郎织女》这个传说故事创编的历史。

●3000多年前:跂(qí)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睆(huǎn)彼牵牛,不以服箱。

——《诗经·小雅·大东》●1800多年前:迢(tiáo)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zhuó)素手,札(zhá)札弄机杼(zhù)。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1400多年前: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

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

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

嫁后,遂废织衽(rèn)。

天帝怒,责令归河东。

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

——宗懔(lǐn)《荆楚岁时记》3.小结:到了现在,我们学习作家叶圣陶先生整理的《牛郎织女》篇幅更长。

这个故事怎么会越传越长呢?是的,老百姓在口口相传时,创造性地改编情节、人物,进行了丰富的想象,这叫“创编”。

正是这种创编,使得民间故事生生不息,使得民间文化源远流长。

4.过渡: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故事的前半部分——《牛郎织女(一)》。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能够描述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和解释故事的内涵和意义。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好故事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重点•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情节。

•掌握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3. 教学难点•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背景和故事内涵。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故事内容。

4. 教学内容1.介绍牛郎织女的传说背景。

2.分析故事内容,处理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3.学习相关课文并进行阅读训练。

4.进行相关练习题以巩固所学内容。

5.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牛郎织女的传说背景。

•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故事内容和相关问题。

•课文朗读:师生共同朗读相关课文,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练习巩固:进行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6.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引入话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是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你们知道他们的故事吗?”第二步:学习1.(介绍)简要介绍牛郎织女的传说背景。

2.(讨论)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故事情节和关键词。

3.(课文训练)师生共同阅读相关课文,并解释生词和表达方式。

4.(练习巩固)进行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三步: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有什么含义呢?”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牛郎织女(一)》这一课文展开,通过介绍传说背景、学习课文内容、讨论和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课文表达和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下一步可以加强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积极思考、相互学习,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希望在后续的教学中能够更加全面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优秀文学作品。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0.牛郎织女(一)》【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0.牛郎织女(一)》【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0.牛郎织女(一)》【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能够准确地复述故事情节。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牛郎织女的故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1.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2.复述故事情节。

三、教学难点1.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关系;2.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

四、教学准备1.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2.黑板、彩色粉笔;3.复述故事情节的图片或故事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入话题,如“你们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故事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阅读教材中的《10.牛郎织女(一)》,教师可以讲解生词和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 分组复述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归纳、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共同讨论组织全班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小组的复述结果,梳理整个故事情节,并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

5. 拓展活动让学生在小组或个人完成相关练习或任务,如绘画、写作等,巩固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牛郎织女传说,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传统文化意识,激发学生对文化的热爱和对国家的认同感。

七、作业布置布置学生对牛郎织女传说的感悟写作,或者完成相关练习题目。

以上就是本节课《10.牛郎织女(一)》的教学内容,希會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牛郎织女(一)》第1课时区备课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牛郎织女(一)》第1课时区备课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牛郎织女(一)》第1课时区备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牛郎织女(一)》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经典的民间故事,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相爱却被王母娘娘分开的故事。

这篇课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教育价值,旨在让学生感受民间故事的韵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理解、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民间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中的情感内涵和文化背景可能还不够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课文,领会其中的情感和教育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民间故事的韵味,理解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背景。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内涵,感受民间故事的韵味,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情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感悟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牛郎织女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对这个故事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讲解课文: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5.分享感悟: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感悟,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0《牛郎织女(一)》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0《牛郎织女(一)》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0《牛郎织女(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

2.掌握课文的基本意思及重点词语。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运用文中的语言进行表达。

二、教学重点
1.《牛郎织女》故事的背景和内容。

2.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三、教学难点
1.学生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深层含义。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1.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

2.课文《牛郎织女》。

3.小黑板、粉笔、词卡。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可以用图片展示一些关于《牛郎织女》的图画或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学习课文
让学生跟读课文,重点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阅读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课文阅读,并就课文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4. 课文解析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让他们理解课文隐含的意义和价值观。

5. 语言应用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情境交际或书面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 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牛郎织女》故事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七、布置作业
1.听写生字生词。

2.完成课后习题。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有所收获,加油!。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0牛郎织女(一)》第一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0牛郎织女(一)》第一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0牛郎织女(一)》第一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嫂、恳”等11个生字,会写“郎、爹”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嫂子、剩饭”等14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的勤劳、善良以及织女对自由、幸福的向往。

4.能发挥想象补充有关情节内容,并能进行表演。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发挥想象补充有关情节内容。

教学难点:抓住人物描写,体会牛郎的勤劳、善良以及织女对自由、幸福的向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识民间故事。

1.出示《迢迢牵牛星》一诗,自由读一读,借助注释读懂诗的大意。

诗中讲了哪一个故事,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课件出示: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zhuó)素手,札札弄机杼(zhù)。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

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只隔一条银河,但他们也只能含情脉脉,相视无言。

2.关于《牛郎织女》你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3.你了解民间故事吗?(交流: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口头创作、流传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节、经典的人物形象,寄托了美好的情感(板书),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

这些故事以口头讲述的形式流传下来,后来一般又经过了文人的整理、加工和修改,一直流传至今。

《牛郎织女》的故事在诗经中就有过记载,而且汉代还发现过雕琢的石像,如此推算大概是两千多年以前的传说,这个民间故事不仅被写成诗,写成书,拍成戏等,人们还把他们相会的日子农历七月七日定为“七夕节”,这备受人们喜爱的故事必定有着它独特的魅力。

)今天就让我们来重温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整理的——《牛郎织女(一)》。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牛郎织女(一)》教案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牛郎织女(一)》教案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牛郎织女(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认识“嫂、恳”等11个生字,会写“郎、爹”等14个字,正确读写“嫂子、剩饭”等词语。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 能体会课文中描写牛郎与老牛亲密关系的语句,感受牛郎的勤劳善良。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形象。

- 学习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如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牛郎织女之间的美好爱情,体会民间故事所表达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词,正确书写生字,理解并积累描写人物的词句。

-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牛郎织女的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 理解民间故事中神奇的想象,体会其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牛郎织女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1. 教师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或《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片段,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故事吗?(民间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一)》。

2. 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如“牛郎和织女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等,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初读要求-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 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检查反馈- 认读生字。

- 课件出示生字:嫂、恳、筛、歹、罕、梭、监、狱、酿、瞌、落(多音字:落là、luò、lào)。

- 指名认读,正音。

如“筛”是翘舌音,“恳”是前鼻音等。

- 去掉拼音开火车读,齐读。

- 认读词语。

- 课件出示词语:嫂子、剩饭、床铺、亲密、稀罕、好歹、梭子、监狱、酿酒、瞌睡等。

《10 牛郎织女(一)》(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

《10 牛郎织女(一)》(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0 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牛郎织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故事之一。

故事讲述了牛郎从小遭受哥哥嫂子的虐待, 和老牛相依为命。

在老牛的帮助下, 牛郎和织女组成了幸福美满的家庭, 生下一对儿女。

可是, 他们却被王母娘娘用一道天河相隔拆散, 从此天各一方, 遥河对望。

最终, 王母娘娘拗不过他们, 允许他们每年七夕相会。

《牛郎织女(一)》是故事的前半部分, 讲述了牛郎关心老牛, 与老牛亲密无间, 并在老牛的指引下与织女相识并结为夫妻的故事, 赞扬了他们勤劳、善良的品质, 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课文语言通俗、浅显易懂, 直接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习俗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如, 牛郎童年时遭哥嫂的虐待;牛郎和织女心心相印, 虽然贫寒, 却男耕女织、儿女绕膝, 非常温馨。

故事还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爱憎观, 如, 课文中对牛郎、织女、老牛、喜鹊的赞扬, 对牛郎哥嫂、王母娘娘的贬斥。

课文中一些神奇、不可思议的情节也为故事增色不少。

比如老牛不仅会说话, 还可以预知未来;天山美丽的云霞竟然是织女织的彩锦┅┅这些离奇的情节和丰富的想象, 凸显了民间故事的浪漫主义的色彩, 也是古代劳动人民表达自己美好愿望的重要手段。

【学情分析】通过三年级童话故事单元和四年级神话故事单元的学习,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想象力。

通过第九课《猎人海力布》的学习, 对概括课文大概内容有了基础的了解。

《牛郎织女(一)》这篇民间故事充满了趣味, 学生很愿意阅读此类文章, 也很乐意讲述此类故事。

【教学目标】1.认识“嫂、恳、筛”等12个生字, 读准多音字“落”, 会写“郎、爹”等14个字, 会写“嫂子、剩饭”等13个词语。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3.能运用学习到的方法, 展开想象, 把简略的情节讲具体。

4.能结合文中不可思议的情节进行创造性复述, 感受民间故事的神奇。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牛郎织女(一)》是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著名的神话故事——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

课文以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牛郎和织女相爱却不能相守的悲剧。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神话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神话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深层含义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文言文词汇和表达方式不够熟悉,需要教师的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神话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学会珍惜和追求真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重点词汇的掌握。

2.难点:对课文中的寓意和深层含义的理解,以及对于传统文化价值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分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讲解和引导,搜集相关的神话故事和文化背景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神话故事的基本情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牛郎织女的图片或者相关的歌曲,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确保学生对课文有正确的理解。

然后教师逐段讲解课文,解释一些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讨论和解答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游戏或者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词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0.牛郎织女(一)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10.牛郎织女(一)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教案:牛郎织女(一)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牛郎织女忠贞不渝的爱情,激发学生对民间传说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生字词学习:屏、恋、挣、蓬、喜鹊、搭档等。

2.课文内容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情节,体会故事表达的爱情主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

2.难点:体会故事表达的爱情主题,发挥想象,理解牛郎织女的美好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a.利用多媒体播放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教师简要介绍牛郎织女的传说,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自主学习a.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b.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3.课堂讲解a.教师讲解生字词,注意字词的书写和用法。

b.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理解牛郎织女的爱情主题。

4.合作学习a.学生分组讨论,发挥想象,理解牛郎织女的美好情感。

5.课堂练习a.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b.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

6.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板书牛郎织女(一)2.板书生字词:屏、恋、挣、蓬、喜鹊、搭档等。

3.板书故事情节:牛郎织女相恋、被王母娘娘拆散、喜鹊搭桥、重逢等。

七、作业设计1.回家后,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给家人讲述牛郎织女的传说。

2.学生书写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合作学习等环节,学生对牛郎织女的传说有了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作业设计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牛郎织女》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牛郎织女》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牛郎织女》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牛郎织女》是一篇经典的民间故事,描绘了牛郎和织女相爱却被王母娘娘分开的悲欢离合的故事。

本文语言优美,情节感人,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是我国民间文化的瑰宝。

本节课为第1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故事的情感基调,学习相关语文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民间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本文情节较为复杂,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同时,学生对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式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操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相关语文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民间故事的浪漫主义色彩,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对课文情节的深入理解。

3.感情朗读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浪漫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故事情感。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寻找答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口语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学习材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学习材料,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课时安排:确保充足的教学时间,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创设情境:播放《牛郎织女》的音乐,让学生想象七夕节的浪漫氛围。

2.引导学生谈论对民间故事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呈现(10分钟)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确保学生掌握。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情感的把握。

2.教师引导学生谈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解释其中的含义。

巩固(10分钟)1.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检查对课文的理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牛郎织女(一)》的基本情节和中心思想;学习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背景。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 教学重点•理解《牛郎织女(一)》的故事情节。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七夕的传说故事。

3. 教学难点•理解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对于情感理解的提升。

•对于中文古诗词的阅读和理解。

4. 教学方法•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牛郎织女(一)》的情节导入。

•合作学习法:设置小组讨论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师生互动:向学生简单介绍《牛郎织女(一)》的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步:学习中心(30分钟)•听故事:播放《牛郎织女(一)》录音让学生听。

•小组讨论:安排学生分组,讨论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和中文古诗词的意义。

第三步:拓展延伸(15分钟)•分享交流:每组报告讨论的成果,分享心得。

第四步:巩固提高(20分钟)•朗读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问题探究:师生互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

二、反思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重点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用心体会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以达到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希望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牛郎织女(一)》的故事情节,还可以了解七夕节的来历及相关传统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同时,本节课也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0 牛郎织女(一)》(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0 牛郎织女(一)》(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0 牛郎织女(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牛郎织女(一)》是一篇经典的民间故事,描绘了牛郎和织女相爱却被王母娘娘分开的传说。

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通过讲述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让学生感受民间传说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民间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情感体验、审美感悟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会生字词,会用“鹊桥”、“相思”等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语言来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民间传说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学会珍惜爱情,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会生字词。

2.难点: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语言来表现人物内心情感;感受民间传说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故事魅力。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民间传说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3.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相关资料:收集关于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诗词等资料,用于拓展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牛郎织女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然后简介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0课《牛郎织女(一)》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0课《牛郎织女(一)》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0课《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

–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

–熟练掌握关键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内容。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1. 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

2.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

教学难点: 1. 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

2. 用简单的语言复述所读故事。

三、教学准备1.课文《牛郎织女(一)》教材2.图片或图片卡片展示牛郎织女的形象3.课堂板书:关键词语及人物关系图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牛郎织女的传说,并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

2. 学习课文(20分钟)1.学生跟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

3. 分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牛郎织女的故事,讨论故事中人物的关系。

4. 课堂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陈述他们的讨论结果,学生互相交流,补充彼此的理解。

5. 总结(5分钟)总结牛郎织女的故事内容,强调关键词语,并鼓励学生背诵故事片段。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牛郎织女的故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但是需要加强对关键词语的理解,下节课可以增加相关语言游戏训练,提高语言技能。

以上是《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美丽的中国传统故事。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10课《牛郎织女(一)》第一课时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10课《牛郎织女(一)》第一课时部编版

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牛郎织女传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懂得感恩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习《牛郎织女(一)》这篇课文,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

2. 生字词学习: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熟练运用。

3. 文化拓展: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了解牛郎织女传说。

2.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传统文化中的牛郎织女传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音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牛郎织女传说。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牛郎织女(一)2. 板书内容:(1)课文主要内容:牛郎织女相爱,被王母娘娘分开,变为牵牛星和织女星。

(2)生字词:牛郎、织女、王母娘娘、银河、鹊桥等。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题。

2. 回家后,向家长讲述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牛郎织女》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牛郎织女》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牛郎织女》第1课
时教案(集体备课)
教学目标
•了解《牛郎织女》这个传统文化故事的背景
•能够初步理解故事情节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情节
•背诵关键词语
教学难点
•班级集体备课的组织和管理
教学准备
•课文PPT
•课文教材
•小组合作讨论环节设计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5分钟)
–通过问答的形式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回忆。

2.新课呈现(10分钟)
–老师简要介绍《牛郎织女》的故事背景,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3.课文学习(20分钟)
–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老师适时给予引导和解释。

4.讨论交流(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梳理故事发展线索。

5.合作创作(25分钟)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对于故事的理解和自己编排的一个情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6.课堂讨论(10分钟)
–整合各小组的表现,全班共同讨论故事中的主题和价值。

7.课堂小结(5分钟)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明确下节课作业要求。

课后作业
•背诵故事中的关键句子
•自主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集体备课,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讨论和表达,激发了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课堂氛围轻松活泼,学生表现积极,集体备课的方式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借鉴。

通过本节课,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传统文学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0 牛郎织女(一)》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0 牛郎织女(一)》第一课时教案

10.牛郎织女(一)教学目标1.会认“嫂、恳、筛”等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落”,会写“爹、嫂、郎”等14个生字。

2.能用较快的速读默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3.学习讲故事的秘诀,展开想象,把课文中写得简略的地方讲具体,并创编动作演一演。

核心素养文化自信:感受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语言应用: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

思维能力:学习讲故事的秘诀,展开想象,把课文中写得简略的地方讲具体,并创编动作演一演。

审美创造: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懂得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学习讲故事的秘诀,展开想象,把课文中写得简略的地方讲具体,并创编动作演一演。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嫂、恳、筛”等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落”,会写“爹、嫂、郎”等14个生字。

2.能用较快的速读默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3.能初步感受作者是怎样把牛郎和老牛亲密相处写具体的。

核心素养文化自信:感受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语言应用: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思维能力: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任务、细节等。

审美创造: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课时重难点认“嫂、恳、筛”等9个生字,会写“爹、嫂、郎”等14个生字,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能初步感受作者是怎样把牛郎和老牛亲密相处写具体的。

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猎人海力布》这个民间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大家非常熟悉的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

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读完课题,我们先来看一首关于牛郎织女的古诗。

乞巧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二、初读课文,运用上一单元学习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默读全文,思考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1.本文是以牛郎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的,大家可以围绕“童年-成人-成家”的过程,用小标题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10课《牛郎织女(一)》第1课时(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10课《牛郎织女(一)》第1课时(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教案:10课《牛郎织女(一)》第1课时(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掌握文章的大意,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牛郎织女故事的浪漫主义精神,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生通过阅读《牛郎织女(一)》,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掌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 生字词学习:学生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文化背景知识:学生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包括七夕节的来历和习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掌握文章的大意,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背景。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深层含义,感受其中的浪漫主义精神。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解七夕节的来历和习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课题《牛郎织女(一)》。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引导学生讨论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3. 生字词学习: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模仿,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4. 故事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浪漫主义精神。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牛郎织女故事对自己的启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牛郎织女(一)》2. 板书主要人物:牛郎、织女3. 板书故事情节:牛郎织女相爱、被王母娘娘分开、每年七夕相会4. 板书浪漫主义精神:爱情、牺牲、美好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请家长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对家庭文化的了解。

2. 学生书写一篇关于《牛郎织女(一)》的读后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10课《牛郎织女(一)》第一课时 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10课《牛郎织女(一)》第一课时 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受民间故事口语化和神奇的特点。

2.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3.学习“大胆想象,合理增加故事情节”的创造性复述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2.学习“大胆想象,合理增加故事情节”的创造性复述的方法。

【教学准备】预学单、课件、希沃教学助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感受民间故事口语化的特点。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板块一:图片激发想象——感受民间故事特点1.出示:星空图,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古代的劳动人民,根据星星的名字,创作出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叶圣陶爷爷整理改编的——《牛郎织女》,齐读课题。

2.这是一篇民间故事,通过之前的学习和阅读,民间故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相机板书:民间故事、口语化、神奇让我们去阅读,去验证,一起去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

版块二:把握主要内容——梳理人物关系1.这是一篇非常长的文章,有21个自然段2200多字,学习这么长的课文,你有什么好方法?学生交流。

2.大家在预习时,用预习单从不同角度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今天,将学习从人物关系的角度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出示自学要求:小组合作,填写人物关系图。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划出关键语句。

(2)在学习单上梳理出人物关系。

(3)借助人物关系,说说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温馨提示:①交流时,按照顺序一个一个说。

②注意说话的音量,避免干扰其他小组。

小组派代表上台交流自己所制作的人物关系图。

相机指导:生字中比较容易写错的“嫂”字(正确:右边的笔顺,美观:笔画布局、间架结构、硬笔书法的美)相机板书:人物关系3.这么长的文章,这么短的时间就理清了。

抓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把握民间故事这一类长文章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版块三:聚焦重要情节——详细复述1.聚焦重要情节,知道怎么写具体生动依据制作的人物关系图,说说你认为哪个情节比较重要?2.聚焦“牛郎和老牛是怎么相处的”这个重要情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任务一:故事溯源,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牛郎织女》这则民间故事,是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的。

故事在西周末年就产生了,到了汉朝,故事情节逐步丰富和完善。

叶圣陶在民间口头流传的故事基础上,进行整理。

课堂上,让学生跟随历史的足迹,逐渐从古代走向现在,感知《牛郎织女》这个故事产生、发展的悠久年代的同时,更感受到民间文化的源远流长。


1.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的“资料袋”,了解故事起源。

课件出示:
漫漫银河中,有这样两颗星星,一颗是牵牛星,一颗是织女星,它们分布在银河两侧,看起来是一“水”之隔,其实距离十分遥远。

人们根据它们的名字,创作出《牛郎织女》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

很多诗人借牛郎织女的动人故事创作诗歌,表达情思,如林杰的《乞巧》、秦观的《鹊桥仙》。

2.出示资料,感知《牛郎织女》这个传说故事创编的历史。

●3000多年前:
跂(qí)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睆(huǎn)彼牵牛,不以服箱。

——《诗经·小雅·大东》
●1800多年前:
迢(tiáo)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zhuó)素手,札(zhá)札弄机杼(zhù)。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1400多年前: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

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

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

嫁后,遂废织衽(rèn)。

天帝怒,责令归河东。

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

——宗懔(lǐn)《荆楚岁时记》
3.小结:到了现在,我们学习作家叶圣陶先生整理的《牛郎织女》篇幅更长。

这个故事怎么会越传越长呢?是的,老百姓在口口相传时,创造性地改编情节、人物,进行了丰富的想象,这叫“创编”。

正是这种创编,使得民间故事生生不息,使得民间文化源远流长。

4.过渡: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故事的前半部分——《牛郎织女(一)》。

任务二:借助人物,简要复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主要人物关系图,并借此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再根据主要情节,用自己的话把故事的主要内容讲给别人听。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这个传说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说一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提示:运用“带着问题读”的方法快速阅读课文。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牛郎织女哥嫂老牛)
2.梳理人物关系,画主要人物关系图。

3.问题引导:你能借助这个主要人物关系图,简单地说一说这个民间故事吗?
要点:在大致说清关系的基础上指出故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写牛郎和老牛的相处(第1~8自然段),二是写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和织女的相识(第9~21自然段)。

4.自由练说,全班交流。

5.教师小结:人物众多的故事中,先找出主要人物,再理清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串联起来,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

任务三:品读语段,详细复述
【设计意图:课文在讲述牛郎细心照看老牛、与织女相识等情节时,写得详细、生动,可以组织学生先练习讲述这些情节,学习如何把一个简单的情节说具体。

通过展示、评价,进而引导学生体会到:只有通过这些具体的事例、丰富的细节才能把故事讲具体、讲生动。


一、聚焦关键语段,讲述牛郎和老牛相处的情节
1.默读第1~8自然段,用小标题概括主要情节。

( )——( )——( )
预设:亲密相处——兄弟分家——相依为命。

2.聚焦关键语段,练习复述牛郎细心照看老牛的情节。

(1)朗读课文的第3~4自然段,感受作者是怎么把牛郎和老牛的亲密关系写具体的。

(2)小组内练习复述这个情节。

(3)合作讲这一情节,并上台展示,教师评价是否保留了重要信息。

点拨:讲清了牛郎对老牛吃的、喝的、住的方面,以及冬天、夏天时的精心照顾;讲清了老牛能听懂牛郎哼的曲儿、说的心里话、讲的见闻等事例;讲出了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的亲密与默契。

二、聚焦关键语段,讲述牛郎和织女相识的情节
1.朗读课文第9~21自然段,梳理具体的情节,完成思维导图。

2.采用故事接龙的方式在小组内讲故事
提示:讲述时不仅要讲清楚故事的来龙去脉,而且要把人物当时看到什么、说了什么、怎么做的讲具体。

三、教师小结
我们可以利用人物关系图和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通过具体的事例、丰富的细节才能把故事讲具体、讲生动。

任务四:学习字词,指导书写
【设计意图:本课的识字、写字教学可以在理解课文内容之后集中进行。

教学时,一要学会在具体语境中给多音字据义定音,二要注意根据结构归类识记要求会写的字。


1.教师组织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主认识生字,教师检测学习效果。

(1)认读、识记词语
嫂sǎo 子 勤勤恳kěn 恳 筛shāi 土 好歹dǎi 稀罕hɑn 梭suō子 监狱yù
酿niànɡ
酒 瞌k ē睡 落l à在 牛郎lánɡ 爹diē娘 一辆liànɡ车
纱shā衣 妻q ī子 一趟tànɡ 托tuō着 结婚hūn 一辈bèi 子 挨āi
近 (2)识记“会写字”
郎 爹 嫂 辆 歹 罕 纱 妻 趟 托 狱 婚 辈 挨
(3)学习多音字。

落:多音字,表示“丢下、遗漏”的意思时读là,可组词“丢三落四”;表示“下降、停留”等意思时读luò,可组词“降落、落脚”。

组织学生运用多音字“落”。

他经常丢三落( )四。

这几天旅馆大多客满,差一点找不到落( )脚的地方。

预设:là luò
3.学生练写生字,教师相机指导。

(1)罕:本音是hǎn ,朗读时,可读字的语流音,即把“罕”字读作轻声。

(2)学习形声字。

①嫂、婚:形声字,女字旁。

②筛:形声字,“筛”是一种可以把细东西漏下去、粗东西留下的有孔器具,组词“筛子、筛选”。

古代的筛子是竹子编的,所以“筛”是竹字头。

③梭:形声字,本义是织机的构件“梭子”,它两头尖中间粗,像枣形,是木质的,所以“梭”是木字旁;“梭”还比喻不断地来往,如“穿梭”。

④瞌:形声字,可以组词“打瞌睡”,是困倦思睡、眼睛睁不开的意思,所以“瞌”是目字旁。

⑤歹:形声字,本义指死人残骨,有“歹”的字一般与死有关,如“死、殁”,现引申为“不好、坏”,如“残”。

(3)教师重点指导以下生字书写。

郎:左半部分不要写成“良”,点稍向左收,避让“阝”。

妻:上半部分横画等距,长短有变化,下半部分“女”的末笔横要写得长一些。

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生字和词语。

2.完成《分层作业》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