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安徽省合肥市育英学校2016届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谈生命》导学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新人教版 (40)
③(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④这就叫作丧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四、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特色,初背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韵美。
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3、提问: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各赞扬斥责了什么样的人?
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3、对语句及课文中心的理解。
教学难点
1、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法学法
引导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鉴赏法
教学准备
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
集 备 共 案
2、善用比喻和举例论证的手法,颇富说服力。
文章一开始便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自然引出文章的题旨:“舍生取义”,这种以一般的生活经验作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能把抽象而深刻的道理说得十分浅显明白,又十分形象生动,引人人胜。文中还以行人不受“呼尔”之食和乞人不受“蹴尔”之食为例,更加深入地论述了“舍生取义”是人共有的本心,使文章的题旨不断深化。
讨论并归纳: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典中点】2016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谈生命》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江春水”,阐述生命是一个快乐而痛苦的过程。接着
又把生命比做“一棵小树”,再次阐述生命是一个快 乐而痛苦的过程。最后,作者抒发感想,阐发哲
理,表达了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
(一) 整体感知:
探究点二
读完全文后,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参考答案:文章题目是“谈生命”,作者对“生命是 一个快乐而痛苦的过程”的认识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探究点四 作者为什么从“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两个方面 来阐述? 参考答案:“一江春水”侧重于阐明生命的力量(或 生命的美好),“一棵小树”则侧重于揭示生命的价 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而又完整地阐 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三) 疑难探究:
探究点一 全文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参考答案:本文表达的感情是丰富多样的。细说起来,随着文章 的展开,感情呈起伏变化状。文章描写一江春水时充满激情,从 “愤激”“奔腾”“怒吼”等词可以体会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 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羞怯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心情 是平静的,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描写一棵小树时则略有不
望——一粒粒种子,这一粒粒种子就是一蓬蓬的花,一蓬 蓬的果,一蓬蓬的幸福和美好。(4分)
1
续写法
(★《典中点》第33页,第二、4题)
本题运用【续写法】。本题注意要写出自己的感受,补 写时要注意与文章内容的连贯和一致性,至少用一种修辞, 符合题目字数的要求。
本课核心写作技法:运用比喻手法抒发人生感悟
第9课
谈生命
新课助读导学 课文探究 教材习题精讲 方法精讲精练
资源素材包
(一)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 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 家。代表作有小说集《超人》,诗 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 小读者》等。她的作品以抒写纯真 的童心、圣洁的母爱和对自然的歌 颂为主,形成“爱的哲学”。
【配套K12】安徽省合肥市育英学校2016届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地下森林断想》导学案 新人教版
11 地下森林断想地下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镜泊湖西北约50公里的深山中。
这里林木蔚然深秀,云烟缭绕,阵阵冷气夹着清香扑面袭来,使人神志飘忽,不知是在天上,还是在地下。
初唐诗人宋之问有诗曰:“两岩天作带,万壑林披衣。
秋菊迎霜序,春藤碍日晖。
翳潭花似织。
绿岭竹成圃。
”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就是一首对火山峡谷和地下森林的赞歌——《地下森林断想》。
1.学习本文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注重发掘课文的人文资源,体会深刻而普遍的哲理意蕴。
2.学习咏物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逐步培养散文鉴赏能力。
3.品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炼、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4.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顽强忍耐、坚守信念的意义。
在遥远的年代,火山爆发后,火山口里长出一片片参天大树,连成一片地下森林,那种蔚为壮观的景象给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今天,我们随着著名作家张抗抗一道,去感受那遮天蔽日的气势,去品味那顽强不屈的精神。
(板书课题)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的生字词。
袅袅(niǎo)鼎(dǐng)盛万籁(lài)俱寂啾啾(jiū)嶙峋(lín xún)瘠(jí)薄沉湎(miǎn)徘徊(pái huái)窥(kuī)测愤懑(mèn)孱(chán)弱2.解释下面的词语。
瘠薄:土地缺少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
沉湎:深深地迷恋着,不能自拔。
孱弱:软弱无能。
浩瀚无垠:形容广大,繁多。
隐姓埋名: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
愤懑:气愤,抑郁不平。
3.在下面句中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
①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②你似乎深不见底,宽不可测,没有人见过你的全貌。
③那时候这里也许是一片芬芳的草地,也许是肥美的湖沼,美丽的大自然,万物鼎盛。
④烧焦了的石头取代了绿色的森林,黑色的岩浆覆盖了娇艳的野花,多么宁静的世界哟,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⑤然而那幽暗的峡谷,却依然如故,黑黝黝,光秃秃,阴森森,静悄悄。
2016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谈生命》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
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
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
《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
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
格。
(3)
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 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 《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 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是五四以来 最有影响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冰心的 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 《超人》、《去国》、《冬儿姑娘》, 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 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 《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 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4)
(4)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 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人的一生会遇到快乐、悲哀、嘲讽甚至 反对,快乐与痛苦相生相随。
(2)
四、品味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层含 (7)生命中不是意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
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阐述生命中快乐与痛苦的辩证法,表明作 者对生命规律的判断 、认识。
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 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
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 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 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 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 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 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导入新课
• 生命是什么,我们常常发出这样的慨叹。 挚爱文学的冰心老人告诉我们,生命是奔 腾不息的一江春水,只有流入大海才会获 得新生的力量;生命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 树,只有历经风雨才能庄严灿烂。江流入 海,落叶归根,只有用心感受生命中的每 一点快乐与痛苦,我们的生命才能更加完 美,才会拥有更灿烂的人生。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第9课《谈生命》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11
请学生朗读“一棵小树”部分:
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一棵树”? 树的一生中有怎样的经历?
生长顺序。
在生命的历程中,小树是如何 度过生命的每一个阶段的?
答:四季的不同状态。
H
12
一棵小树
H
13
满树繁花
H
14
茂盛荫庇
H
15
果实累累
H
16
落 叶 枯
树
H
17
H
18
一段难看的树桩不 知遭遇了什么情状 竟断裂、枯干、粗 糙,让人很容易想 到死亡,然而,就 在它那断裂、枯烂、 粗糙的身躯上竟长 出了两棵幼嫩的翠 绿的新芽!我们能 不油然而生出一种 感动、一种感慨?
H
24
想 象 和 联 1、作者把生命比做水和 想 树,你呢?
2、是否能联想到某些名
句 来加深感悟吗?
3.请用下列格式说话: “我感受到,生命因 为……而美丽”。
H
25
你能仿照下句写句话吗?
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 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例:愿你生命中有丰富的色彩,来描绘 一幅壮丽的画卷。
愿你生命中有动人的音符,来谱写 一支雄壮的歌曲。
H
23
3. 本文在章法上颇具匠心,使用间隔反 复的手法:
让“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 生”一语构成明线,两幅画后面,作者都 用了“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 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整齐 的形式。稍有变化的语句,既归结了每 段内容,又共同强调了生命最终回归大 自然怀抱和新陈代谢的必然规律,使两 幅画在内容上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生命中充满喜 怒哀乐但无论 是痛苦还是快 乐,都是我们 生命中一部分。 都同样丰富着 我们的人生。
安徽省合肥市育英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册 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习题 新人教版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走近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瑜。
20世纪70年代末,她的诗作被誉为“心灵世界的歌”。
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等。
2.文体简介朦胧诗:在诗歌的内涵上追求自我价值,以现代意识思考人的本质,具有批判意识和忧患意识,表现出冷色调。
注重主题的创造和个人内心感情的抒发,表现自我意识的闪念和幻觉。
舒婷、北岛、顾城等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3.主题解说本诗通过一系列意象,回顾祖国历史,描摹现在,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4.难点攻克这首诗描述了哪些具体形象?作者通过这些形象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提示一:诗中着力描述了“我”的形象,“我”这个形象,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
提示二:诗中还有“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和“淤滩上的驳船”,这些形象象征祖国饱经风雨却依然具有顽强活力。
作者通过这些形象,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提示三:诗中还描述了“‘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等形象,写出了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的坚强。
01积累运用1.为下面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我是你额上xūn( )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 )行摸索(2)我是干biě( )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 )滩上的驳船∕把qiàn( )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3)我是你簇.( )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4)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fēi( )红的黎明∕正在喷薄2. (济宁中考)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
不要担心下一步。
听我的话。
”B.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新人教版 (44)
教
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
标
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过程与方法学习文章中用于叙述和议论的排比句式,理解文章说理的方法,体会文章逻辑严密而富于辞采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思想,树立正确生观。
学情
分析
本文是文言文中的经典议论文,且部分语句比较晦涩,这就给学习本文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适当降低难度,把重点放在“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反复品读,体会作者思想”上,而不在文体阅读上浪费过多时间。
教学
反思
重点
难点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2)、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
方法
1.诵读法 2.质疑法 3.鉴赏法
教学
手段
多媒体
学法
指导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采用读——议——析相结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理清结构,找出文章的论点、论据,把握文章是怎样用事实和事理论述观点的。鼓励学生展开讨论,畅所欲言,教师适当点拨、分析。
(4)文中的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说理的逻辑性。
四、深入探究
1. 孟轲所说的“义”有它特定的阶级内容,是儒家提倡的忠君、孝亲、尊长等一套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秩序,提倡重“义”的目的,也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根本利益。对于后世,特别是今天来说“义”应该赋予新的含义,请简要归纳。
如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不少仁人志士坚持民族气节,坚持正义事业,他们的壮举曾彪炳史册,他们所坚持的“舍生取义”突破了孟子当时的规范,成为正义事业、正义行为的代称。现在,我们把“义”可以赋予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内涵,“舍生取义”就是一种十分高尚的品质──为了正义事业和真理可以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
配套K12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9 谈生命知识与技能1.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2.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2.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激发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重点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难点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感悟文中蕴含的哲理。
朗读法、品读法、延伸拓展法。
配乐朗读磁带、多媒体课件、冰心的相关资料。
2课时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
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面对这一瑰丽的世界,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我们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调”。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
冰心(1900~1999年),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
1900年10月5日生于一个北洋水师的军官家庭,福建长乐人。
五四运动爆发时,满腔热情地投入青年爱国运动,并以写“问题小说”而引人注目,作品多涉及教育、男女平等、报国、婚姻家庭等问题。
在此同时,还写了许多清新隽美的小诗,其诗集《繁星》《春水》是这一类作品的代表作。
其文笔隽逸,艺术精巧。
冰心最喜欢的文学形式还是散文,其散文立意新颖,构思灵巧,独成一体,被当时读者誉为“冰心体”。
冰心的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合集《超人》《往事》,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小桔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等。
本文原发表于《京沪周刊》1947年第1卷第27期,是一篇带有哲理寓意的“生命体验”散文。
这位世纪老人在《霞》一文中提及:40年代初期,在重庆郊外歌乐山闲居时,看到英文《读者文摘》上一个使她惊心的句子:“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几十年以后,才体会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
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
生命也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谈生命生命是花,花开花落是美好的;生命是草。
草枯草荣更是坚强的。
生命是水,那是一股奔腾的活水;生命是云,那是一场润物无声的春雨。
真实的生命是平凡的。
平凡的外表之下跳动着一颗勇敢地面对挫折、充满自信、扎根现实,激流勇进、谦虚朴实、随时奉献自己的火热的心,平凡中透出高贵,朴实显出瑰丽。
我们热爱生命,我们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调”。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3.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4.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第一课时理清思路寻美点一、新课导入冰心与世纪同龄的生命是坚定的,正直的,是完全融合在她的多姿多彩的创作之中的。
在她漫长的生命中有快乐,也有痛苦,更有大痛苦。
七十余年如一日,成就了她的璀璨瑰丽的生命。
她虽然未能迎接新世纪的到来,但她的生命与20世纪中国新文学同在,与一代又一代的千万读者同在。
今天,我们一起聆听冰心《谈生命》。
(板书课题)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云翳(yì)巉(chán)岩羞怯(qiè)惊骇(hài)休憩(qì)骄奢(shē)枭(xiāo)鸟荫(yìn)庇2. 在下面句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动词。
①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②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③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的挣脱了出来!④生命又像一颗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
3.作者链接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合集《超人》《往事》;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小橘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交流(一)整体感知1.课文思路清晰,章法严整,请你给课文划分层次,并简要概括大意。
【交流点拨】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
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
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
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2.本文的主要的内容是什么?【交流点拨】本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揭示了生命由成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的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息斗不止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二)文本探究1.“一江春水”经历了哪些生命过程的体验?(可用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这些体验有无先后顺序?【交流点拨】“一江春水”经历的生命过程的体验是: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静静的流着,低低的吟唱着;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使他心魂惊骇,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
所描写的几个“有时候”的情况,从事物性质和发生的状态来看,不分先后阶段,即不与人的生命历程的阶段一一对应。
这些情况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显示了人生的丰富多彩:人生总是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而行的。
“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是比喻性的说法,描述它们的行进和生长现象,其实是描述生命的历程,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美的享受。
2.“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交流点拨】“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择切入的角度,引出下文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3.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充分展开,请联系思路,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交流点拨】“一江春水”侧重阐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树”侧重揭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又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4.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交流点拨】最后一层绾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
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的基本旋律。
这是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出的结论。
(三)主旨探究1.“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分别经历了哪几个生命历程或哪几个生命状态?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人生态度?【交流点拨】一江春水:东流历程——向前、曲折、复杂、多变;一棵小树:春秋四季——发荣、滋长、繁盛、凋零;以春水和小树为喻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
表现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态度。
2.作者为什么把生命比做树、比做水?【交流点拨】树的成长和水的历程与生命有相似之处,作者把很抽象的事物,通过形象、贴切的比喻,使其具体化。
“一江春水”侧重阐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树”侧重揭示生命的价值。
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又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3.最能表达作者对生命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的句子有哪几句?宣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观?【交流点拨】“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作者的人生观是:人生要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四、板书设计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豁达乐观五、拓展延伸冰心妙语★爱在右,同情在左。
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春花弥漫。
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
★指点我吧,我的朋友!我是横海的燕子,要寻觅隔水的窝巢。
★春何曾说话呢?但她那伟大的潜隐的力量,已这般的,温柔了世界了!★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家”是什么,我不知道;但烦闷———忧愁,都在此中融化消灭。
第二课时品味语言悟美点一、新课导入本文既具感性化又具理性化特点。
“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是比喻性的说法,描述它们的行进和生长过程,生动形象,蕴藉含蓄,这是本文作为文学作品的显著特点。
揭示生命的一般规律、生命历程中的艰难与幸福的辩证法,以及幸福含义的多样性、丰富性,揭示宇宙生命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这些都是文章哲理意味、理性精神的表现。
赏读本文,有如品茗。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感受课文的形象美、语言美、哲理美。
二、自学指导(二)——预习与交流1.阅读课文,你觉得课文美在何处?【交流点拨】生甲:作者把生命还原成具体的物象,把“生命”理念形象化,描绘出一幅幅生命的图画,课文的美在于这一幅幅优美的图画中。
生乙:本文语言优美,比喻、排比处处皆是。
生丙:本文意境优美,情景交融。
生丁:本文富含哲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2.冰心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你还可以把生命和人生比作什么?写出两个形象的比喻句来。
【交流点拨】生甲:生命像蜡烛,流着痛苦的泪,燃着快乐的光。
生乙:生命像灿烂的星空,愈是黑暗,愈能显出繁星的璀璨。
3.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另写两个句子。
【交流点拨】生甲:愿你生命中有丰富的色彩,来描绘一幅壮丽的画卷。
生乙:愿你生命中有动人的音符,来谱写一支雄壮的歌曲。
生丙:愿你生命中有清冽的甘泉,来酿造一杯醉人的香茗。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交流(一)美点赏析1.作者描写“一江春水”,用哪些词句展示其鲜活的形象?【交流点拨】用四个“有时候”,体现江水流程的丰富多彩;用“聚集、奔注、冲倒,挟卷、奔腾、回旋”等词体现了江水高昂激越的气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用“快乐勇敢、享受、愤激、心平气和、快乐又羞怯、心魂惊骇、憩息、睡眠”等词刻画了“春水”的性格、情怀。
2.作者描写“一棵小树”,用哪些词句展示其鲜活的形象?【交流点拨】用小树生命历程中的几个连续的阶段代表了人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和生命终结;“聚集、欠伸、破壳、伸出、吟唱、跳舞、挣脱、挺立、抬头”等词体现了小树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用“勇敢快乐、宁静怡悦”体现了小树勃发的生机、恬淡从容的情怀。
3.描写“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时,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哪些不变化?【交流点拨】在描写一江春水时充满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等词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平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的心情是平静的,没有快乐。
也没有悲哀。
描写一棵小树则不同,一开始充满喜悦、希望,继而是“宁静和怡悦”,最后冬天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平静。
【教师小结】作者将抽象的生命形象化、人格化,将生命的流程物象化,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生动的图画,倾注了自己的满腔深情。
让我们在充分感受意境美的同时,领悟、认识生命的本质。
(二)语言品析1.品味下列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1)她(大海)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交流点拨】句中的“大海”指生命的归宿。
“光明”象征生命达到辉煌的顶点,“黑暗”指生命的终结。
生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光明”与“黑暗”相生相随。
(2)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交流点拨】生命是一种过程,应当从容镇定地面对死亡,显示了作者“生亦何欢,死亦何惧”的平常心。
(3)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交流点拨】作者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又否定生命“轮回”说,冷静、客观、从容地面对生命,热爱生命,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他会听见黄莺轻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交流点拨】人的一生会遇到快乐、悲哀、嘲讽甚至反对,快乐与痛苦相生相随。
(5)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交流点拨】希望你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你才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美好。
或者说人生应该经历幸福和痛苦、快乐和悲哀,只有某种单一的经历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