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 6.1 亚洲和欧洲教案 (新版)湘教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是关于世界两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国家、语言、宗教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数据,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这两大洲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世界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亚洲和欧洲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和加深他们的认识。
学生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较强,但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术语的理解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
2.让学生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资源、人口、国家、语言、宗教等人文地理知识。
3.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点。
2.亚洲和欧洲的人文地理知识。
3.地图的阅读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知识。
2.使用地图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等特点。
3.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国家、语言、宗教等方面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相关的人文地理案例。
3.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两大洲的地理位置。
提问:“你们对亚洲和欧洲有多少了解?”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的图片和数据,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两大洲的自然环境。
同时,呈现亚洲和欧洲的自然资源、人口、国家、语言、宗教等人文地理知识,让学生对两大洲的人文特点有所了解。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关于亚洲和欧洲地理知识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查找资料等方式,寻找答案。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和欧洲(第2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和欧洲(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主要介绍了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亚洲和欧洲地理特征的整体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人口、城市、工业、农业等人文地理特征。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地球上大洲的基本概念,对非洲和南美洲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亚洲和欧洲的了解相对较浅,尤其是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掌握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人口、城市、工业、农业等人文地理特征。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
2.了解亚洲和欧洲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城市、工业、农业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
2.亚洲和欧洲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城市、工业、农业等。
3.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人口、城市、工业、农业等人文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亚洲和欧洲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分析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图片、图表和文字材料。
2.准备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城市、工业、农业等人文地理特征的图片、图表和文字材料。
3.准备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 亚洲及欧洲的河流教案 (新版)湘教版
1、受平原地形影响:河网----,水流-----;
2、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河流水量----,径流量季节变化---,有利于----;
3、受海陆轮廓影响,欧洲河流---,绝大部分为---流河。
三、(1)组内互动:科代表针对学习目标,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讨论。
2、从总体上看,亚洲大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亚洲河流的流向与亚洲地形有什么关系?
步骤
科主任与科代表活 动
复备
三、
激情
互动
四、
魅力
精讲
五、
拓展
应用
3、在图1—1上,找出以下特色湖泊:
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里海---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死海---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很高的湖;
巴尔喀什湖---一半淡水、一半咸水的湖泊
二、(1)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由学生朗读。
1、通过亚洲地形和气候的特征,分析总结出亚洲河流的特征。
2、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河流和湖泊。
3、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的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2)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读课本,并在科代表的带领下对问题进行讨论。
1、读图1—1,亚洲有哪些大河分别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亚洲及欧洲
课题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的河流
课型
学
习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的特点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从欧洲地形和气候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2、过程与方法:根据亚洲的河流特点总结得到欧洲河流的基本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教育。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 亚洲及欧洲(第3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
《亚洲及欧洲》(第3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地形和气候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2)通过阅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欧人口的分布特点,并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欧洲部分国家人口负增长,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
【教学重点】亚洲和欧洲的河流特征和影响因素【教学难点】亚洲和欧洲河流的特点成因【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3课时(第3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提问: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分别有什么特征?(学生回顾回答)明确: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欧洲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为主,气候的海洋性显著。
过渡:今天我们来学习亚洲及欧洲的河流特征。
二、新课学习(四)大河众多的亚洲明确:长江:长江的长度和流量都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
湄公河: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流。
介绍:流域和水系流域一般是指河流的集水区域。
流域内所有河流、湖泊等各种水体组成的水网系统,称做水系。
其中,水流最终流入海洋的称做外流水系,如太平洋水系、北冰洋水系;水流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称做内流水系。
活动1:1.读图,找一找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河流分别有哪些?(学生读图回答)明确:太平洋: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湄公河、萨尔温江;印度洋:雅鲁藏布江、、恒河、伊洛瓦底江、印度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讨论:从总体上看,亚洲大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流向与地形有何关系?(学生讨论回答)明确:亚洲水系特点1:水系结构呈辐射状与地形的关系: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决定了河流的流向是由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流向海洋。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 亚洲及欧洲教案3 (新版)湘教版
亚洲及欧洲(3)
并分析亚洲人口分布不
探究一:大河众多的亚洲
.大河众多
讲述亚洲的大江大河很多。
长江的长度和流量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
湄公河在我国境内叫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流。
.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四周奔流入海。
死海——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最高的湖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欧洲的河流,并根据亚洲河流
的活动来认识多瑙河和莱河、多瑙河等观察河流流经的国家。
列表总结亚洲、欧洲河流与湖泊的特点、河流特点。
尤其是多瑙河干流流经: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前南斯拉夫(今塞黑)、克罗地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9个国家,是世界
可以让学生自己家人口超过
的人口与国家,那么
1学
本节课是亚洲及欧洲的最后一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
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是学生对世界地理学习中的一部分。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两大洲的重要国家和地区。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亚洲和欧洲的基本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世界各大洲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亚洲和欧洲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亚洲和欧洲的认识,并引导学生通过地图、文字材料等资源,自主探究亚洲和欧洲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重要国家和地区;能够阅读并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图;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文字材料等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全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重要国家和地区;2.难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文字材料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亚洲和欧洲的特点;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案例分析法:选取亚洲和欧洲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2.亚洲和欧洲的地图;3.亚洲和欧洲的相关文字材料;4.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亚洲和欧洲的美丽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内容。
2.呈现(10分钟)呈现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亚洲和欧洲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国家和地区。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案 (新版)湘教版
亚洲及欧洲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
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3、教育目标: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二、重点:掌握亚洲气候的特点三、难点:学会分析各大洲的气候特点四、教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讨论归纳法五、教学用具:亚欧人口分布图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课程设计:1、导入:复习回忆世界气候的分布特点。
(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2、自学提纲:一、看“亚欧气候类型图”分析亚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形成的?活动:复习回忆:(1)地球上的五带是怎样划分的?(2)亚洲的纬度范围如何?(3)亚洲地跨哪几个温度带?(4)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哪些?(5)亚洲的海陆位置如何?对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6)亚洲的地形特征如何?对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1、复杂多样性2、大陆性特征显著3、季风气候显著3、析疑点拨:请证明亚洲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并分析原因。
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找出亚洲缺少什么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原因: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复杂,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
为什么亚洲大陆性气候显著?跨经度广,东西跨度大,面积广阔,大陆内部距海远,海洋影响不显著。
为什么亚洲东部季风气候显著? (重点)(1)成因。
出示Flash动画,解说。
(2)为什么显著?读图1-7讨论分析欧洲气候特点。
(1)欧洲有热带气候吗?为什么?(2)哪种气候面积最广?(3)欧洲气候为什么有显著的海洋性?(4)完成课本活动44、归纳总结:欧洲气候特点:(1)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2)海洋性特征显著(3)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5、析疑点拨:6、拓展训练:讨论:欧洲内部和亚洲内陆均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但两者在同纬度的亚洲和欧洲的内陆气候是否一样?(见课本P9图1-10“亚欧大陆同纬度气温和降水量比较”)7、自学提纲:亚洲河网分布有什么特点?亚洲河流特点与地形、气候有什么关系?在地图上找出长江和湄公河,看它们发源于什么地方,注入哪个海洋。
广东省佛山市七年级地理下册 6.1亚洲及欧洲教案1 (新版)湘教版
欧洲的地形以平原为主。
三、小结
结合课本,思考p3:1.贝贝说“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一般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两个主要方面描述。
小 组合作:完成课本P3活动题
学生通过读地图6-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先进性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谈谈这一节你的收获
检测
1.亚洲是世界上( )
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
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亚洲及欧洲
课题
亚洲及欧洲
教
学
重点
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特点
难点
学会描述大洲的 地理位置、地形特征。
方法
启发讨论讲授式
手段
多媒体
达标检测
必做题
幻灯片内的练习
选做题
金牌学案P1-2
教学过程
课堂模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标
展示目标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2.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亚洲的地形特征。
知道本节课学习目标
导学
一、导入:教师深情的朗诵导言部分
二、讲授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 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湘教版七年级下地理课程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案
教案:亚洲及欧洲【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2-P12。
主要包含“亚细亚和欧罗巴”、“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大河众多的亚洲”、“亚洲的人口与国家”等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将能够通过地图和数据,描述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和海陆位置。
学生还将学会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并总结欧洲地形的特点。
-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将通过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和归纳法等教学方法,提高读图、分析图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描述、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亚洲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及其成因、亚洲河流的特点以及亚洲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 教学难点:亚洲地形和气候的复杂性分析,以及如何将这些自然地理特征与人文环境相结合,理解亚洲人口与国家的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2. 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2.1 经纬度位置分析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在经纬度上具有显著的特点。
亚洲,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其经纬度范围广阔,横跨东西经度从东经25度到西经170度,纬度则从南纬10度延伸至北纬80度,覆盖了寒、温、热三带。
这种纬度跨度使得亚洲拥有多样化的气候类型,从北极的严寒到赤道的热带气候。
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则相对集中,主要位于北纬35度至北纬71度之间,东经6度至东经69度之间,全部位于北半球,且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欧洲的地理形状相对规则,三面临海,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
2.2 海陆位置分析亚洲的海陆位置极为重要,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亚洲成为连接东西方的重要桥梁,同时也是世界多条重要航线的交汇点。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案(新版)湘教版
5.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和播放相关资源。同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投影屏幕上的内容。
2.对于难点内容,可以通过图表、思维导图等方式,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和记忆亚洲和欧洲的国家、首都、人口等信息。同时,可以通过练习、游戏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提高这些信息。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的教材或学习资料。教材中包含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国家、首都等详细内容,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主要资源。
-鼓励学生撰写关于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研究报告或论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课堂
1.课堂评价: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针对教学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以考察学生对亚洲和欧洲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观察: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观察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参与度。注意观察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是否能够正确使用地图和图表等。
-组织学生进行亚洲和欧洲的地理考察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实地考察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亚洲和欧洲的一些current events,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问题,让学生从地理角度去分析和理解这些事件,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组织学生进行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知识竞赛或辩论赛,激发学生学习亚洲和欧洲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运用能力。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是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深入学习。
本节课通过介绍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这两个大洲有更全面的了解。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世界地理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基本概念。
但他们对亚洲和欧洲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对这两个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深入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这两个大洲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洲和欧洲地理环境的兴趣,增强对世界地理的探究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
2.难点:亚洲和欧洲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3.分组讨论材料:为学生准备分组讨论的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这两个大洲的位置、范围。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亚洲和欧洲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采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
包括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城市等方面的内容。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案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案《亚洲及欧洲》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在教材第2-14页。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亚洲和欧洲的位置、地形、⽓候、河流、⼈⼝和国家,以及国际⽇期变更线的介绍、简单的时区和⽇期的换算。
学⽣分析初中⼀年级下学期的学⽣,想象⼒丰富,但注意⼒不够集中,所以本节的学习要从兴趣⼊⼿,利⽤地图、资料、辅助图⽚、投影、录像、电脑等各种⼿段和⽅法来引起学⽣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好奇⼼,产⽣了解这个问题的兴趣,注意⼒集中,思维活跃,产⽣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学⽣已经学习了半年的地理知识,已具备了⼀定的经验性逻辑思维能⼒和读图识图的能⼒推理能⼒和归纳总结能⼒较弱,故本节课教师在各个环节要尽⼒通过学⽣的亲⾝感受和体验来启发他们的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完成读图识图——析图、总结规律——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
教学⽬标:知识与能⼒1.通过阅读地图,说出亚洲和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运⽤亚洲地形图,能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欧洲地形的特点。
3.能正确阅读亚欧⽓候类型图,分析亚洲⽓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
结合已学的⽓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候的思考题,从⽽提⾼读图、综合归纳、对⽐分析等地理能⼒。
4.阅读亚欧地形图,归纳出亚洲的河流特点,了解亚洲著名的河流和湖泊。
从欧洲地形和河流⼊⼿,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阅读亚欧⼈⼝分布图,说明亚洲⼈⼝分布特点,分析亚洲⼈⼝分布不均的原因,了解亚欧两洲的⼈种和民族的组成,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6.初步学会分析地形、⽓候、河流及⼈⼝分布之间的相互关系。
7.通过亚欧⼈⼝问题的学习,培养正确的⼈⼝观念。
8.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简单的时区和⽇期换算能⼒。
过程与⽅法本节主要采⽤“读图分析法”、“⽐较法”、“讨论法”、“归纳法”等教学⽅法展开教学。
在采⽤读图分析法时,要充分利⽤⼤量的数据、景观图⽚等资料以及各种专题地图,尽可能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提⾼学⽣在读图、分析图和资料等⽅⾯的能⼒。
6.1 亚洲及欧洲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10)
课题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的人口分布,分析亚洲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了解亚欧两洲的人种、民族的组成,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2、过程与方法:读图法、复习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教育。
重点难点1、亚洲的人口分布地区2、亚洲的人口分布稠密的原因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步骤科主任与科代表活动复备一、激情导入二、自主学习出示一组图片资料,反映亚欧人种、民族特色,用人口攒动的亚洲东部或欧洲的繁华街景以及青藏高原无人区等具有人口分布特色的景观,由这些直观资料引入。
出示本节的学习目标,由学生朗读。
1、了解亚洲和欧洲的人口状况,并能分析分别存在的社会问题及解决对策。
2、看图1-14,分析人口分布状况及其气候方面的原因,对农业的影响。
3、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国家和地区。
4、亚洲、欧洲分别存在的人口问题主要有哪些?步骤科主任与科代表活动复备三、激情互动四、魅力精讲五、拓展应用三、激情互动(1)组内互动:科代表针对学习目标,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讨论。
(2)组间互动:组内选出本组无法解决的问题,请外组帮忙解决。
(3)师生互动:学生讨论和展示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1、说说哪些地方人口分布稠密?哪些地方的人口分布稀疏?2、请从气候条件分析亚洲西部和亚洲北部人口稀疏的原因?3、亚洲和欧洲各划分为哪几个区?中国位于哪个区?亚洲的水稻种植优越条件:科主任总结:地形平坦平原广阔,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足,热量充足,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1、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增长最慢的大洲亚洲的西部和北部人口稀少的原因。
中国的邻国。
2、亚洲水稻种植的优越条件。
3、亚洲、欧洲分别存在着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什么?它给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案
亚洲及欧洲上总结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
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
其中零时区(也叫中时区)
大陆四周有哪些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的地质现象是什么?
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
(展示“雅库茨克气温曲线图”和“乌兰巴托降水量柱壮图
引导: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
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
继续启发: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具有面积最广、最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是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的分布范围最广、最典
位置。
6.1亚洲及欧洲 学案(七年级湘教版下册)
2.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亚洲地形三大特征:一、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高的大洲。
二、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三、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欧洲地形特征:一、欧洲地势低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二、地面起伏小,是世界上最平坦的大洲。
三、地形以平原为主(分布在中部),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
3.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亚洲气候特点:一、气候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二、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三、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很广。
四、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
欧洲气候特点:一、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
二、欧洲是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分布最广的、最典型的地区。
三、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
4.河、湖状况亚洲河流两大特点:一是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順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二是内流区面积广大。
欧洲河流的特点:水流平缓,水量丰富,流量季节变化小。
5.人口与主要国家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欧洲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也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6.时区、区时、国际日期变更线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1个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
国际日期变更线两侧日期相差一天,即东12区的日期总比西12区的日期多一天。
二、友情提醒地理位置的学习:主要从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三方面来分析。
地形特征的学习:主要从地形类型、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差、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分布以及特色地形等方面来分析。
三、中考必会—夯实基础1. 下列对亚洲河流流向的说法,最适当的是()A.自中部流向四周B.自沿海流向内陆C.自东流向西D.自南流向北2.下列关于亚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跨寒、温、热三个温度带B.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C.有世界最大的季风气候区D.气候主要是高山、高原气候3.地球上地势最低平、海岸线最曲折的大洲是()A.大洋洲 B.南极洲 C.亚洲 D.欧洲4.位于欧、亚、非三洲之间的海是()A.波罗的海B.地中海C.黑海D.北海读图 1-1,完成5――9题:图 1-15.面积最小的洲是()A. AB. BC. CD. D6.地形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向四周流的大洲是()A .A B.B C.C D. D7.关于B和D的分界线正确的是()A.巴拿马运河B.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C.苏伊士运河D.白令海峡8.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存在的大洲是()A. AB. BC. CD. D9.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陆是()A. AB. BC. CD. D10. 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的气候主要是()A.温带大陆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11. 关于日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与180度经线完全重合B.与0度经线完全重合C.东侧是西12区 D.从其东侧进入西侧日期要减去一天12. 关于亚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亚洲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洲B.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C.世界各大洲中亚洲东西距离最大D.世界各大洲中亚洲东西所跨经度最大13. 以下亚洲河流不流入海洋的是()A.恒河B.长江C.叶尼塞河D.塔里木河14. 有关亚洲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整个亚洲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关B.亚洲地跨热带、温带,没有寒带气候C.亚洲的东部、南部常受夏季风的影响而发生旱涝灾害D.亚洲分布最广的是热带季风气候15.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是在()A.黑海 B.里海 C.死海 D.红海16.亚洲的“左邻右舍”说法正确的是()A.东邻欧洲,西临太平洋B.南望大洋洲,北邻北冰洋C.东邻北美洲,西临太平洋D.西南隔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北隔河与非洲相望17.如果你的家人冬季到西欧去旅行,你会告诉他那里()A.冬季比北京冷B.冬季比北京温暖C.冬季气候和北京差不多D.冬季比北京干燥18.著名球星姚明于8时在纽约(西五区)参加美国职业篮球比赛,那么我们(东八区)应该在什么时候可以看到电视直播()A.19时 B.20时 C.21时 D.22时19.图1-2中,甲是某地气温和降水量月份分配图,在乙图中属于此气候类型的地点是()图A.A B.B C.C D.D20.玲玲对贝贝说:“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珍惜时光就是珍惜生命!”,贝贝说:“这话道理是对的,但如果不考虑生命,只看时间,可以回到过去,只要()A.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 B.自北向南越过赤道C.自东向西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 D.自南向北越过赤道21.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最广的区域,下列不属于其形成原因的是()A.常年受来自海洋上的西风的影响B. 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C. 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阿尔卑斯山脉南北走向,有利于水汽深入内陆D. 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各地距海洋较近22.下列对于欧洲人口的叙述错误的是()`A.本区属于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B. 本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C. 本区出现城市人口向农村迁移的现象D.本区有些国家人口出现负增长现象,导致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23.图1-3是四个大洲轮廓图,读图并回答问题图1-3(1)四个大洲的名称分别是:A B C D(2)其中,有热带草原分布的大洲是洲和洲;发达国家最多的大洲是洲,该洲人种主要是;世界最大的高原分布在洲,除B洲外,其它三洲的居民主要信仰的宗教建筑物是图1-424.读“亚洲和欧洲气候类型图”,回答问题Array图1-5⑴数码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①气候②气候③______气候④_____气候⑤气候⑥气候⑵在图中用字母填注下列气候类型分布的位置。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的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主要介绍亚洲及欧洲这两个大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能够了解亚洲及欧洲的地理特征,培养对不同大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掌握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b. 了解亚洲及欧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地形、气候等。
c. 了解亚洲及欧洲的经济发展情况。
2. 能力目标:a. 能够运用地图等工具,准确标示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
b. 能够描述亚洲及欧洲的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等。
c. 能够比较亚洲及欧洲的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b.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尊重和包容心态。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教学重点:a. 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b. 亚洲及欧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地形、气候等。
c. 亚洲及欧洲的经济发展情况。
2. 教学难点:a. 帮助学生理解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尤其是与其他大洲的相对位置。
b. 帮助学生理解亚洲及欧洲的自然环境特点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理的认知程度较低,对亚洲及欧洲的地理知识了解有限。
他们对地图的使用和解读能力相对较弱,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同时,学生对不同文化和地理环境的认识较为片面,需要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使用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回忆并描述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
例如,指出亚洲位于欧洲的东方,与非洲相连,与北美洲通过白令海峡相望。
-引导学生思考亚洲和欧洲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第二环节:呈现知识-使用地图或图片展示亚洲及欧洲的地理特征。
例如,指出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占地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而欧洲则是世界上第二小的大洲。
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3
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3,主要介绍了亚洲和欧洲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人文景观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材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亚洲和欧洲地理特点的深入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有一定的认识,他们善于观察和实践,但对于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入理解还不够。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亚洲和欧洲的基本认识,从而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亚洲和欧洲的主要地理特点,理解两大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观察、分析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和欧洲的主要地理特点。
2.难点: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材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3.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3。
2.地图:亚洲和欧洲地图。
3.图片:亚洲和欧洲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图片。
4.文字材料:关于亚洲和欧洲的经济发展、历史背景等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亚洲和欧洲的基本认识,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亚洲和欧洲地图、图片和文字材料,呈现两大洲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点,培养学生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广东省佛山市七年级地理下册 6.1亚洲及欧洲教案3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
知道本节课学习目标
导学
一、复习提问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判断下列有关气候的描述哪些是有关亚洲的,哪些是有关欧洲的?
(1)除温带海洋气候外,大多数气候类型都有分布。
(2)是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的分布X围最广、最典型的区域。
2、 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四周奔流入海
3、内流区面积广大。(中部的锡尔河和阿姆河)
学生在6—3图上找到这些湖泊的位置。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这些湖泊的位置
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
死海——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很高的湖泊
巴尔喀什湖——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简单了解亚洲的湖泊
A.中部高原山地 B.北部高原山地
2.欧洲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
A.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B.老年人口比重大
3.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 ( )
4.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 )
5.亚洲中部气候的垂直分布特征显著,其主要原因是( )
A.海陆分布的影响 B.地形地势的影响
6.世界上陆地表面的最低处是 ( )
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欧洲的河流,并根据亚洲河流的特点,总结欧洲河流的特点有哪些。
通过地形图,让学生自己进行讨论、总结。
学生读图6-15,亚欧人口密度图,回答人口分布的特点
在13页地图1-15上找到与我国在陆地上相邻的国家
学生自学阅读11页欧洲的人口小材料。
谈谈这一节你的收获
检测
1.亚洲大河多发源于 ( )
亚洲及欧洲
课 题
亚洲及欧洲(3)
教
学
重点
亚洲、欧洲的主要河流和湖泊;亚洲的人口和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课型
新授课
教材
分析
本章对应《课程标准》中的“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和“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气相关关系”两条标准,通过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学会描述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逐步掌握学习和研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学情
任务二12min
1.阅读课本9-10找出亚洲水系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亚洲两条著名内流河是谁,在地图(地图册)上找出他们的位置
3.阅读课本p9阅读,并在图上找出印度洋水系,太平洋水系,北冰洋水系分别包括哪些河流
4.在地图上找出亚洲独具特色的湖泊。
知者加速:试着分析欧洲水系特点
小组交流展示
当堂检测:解题册P21.2.3.5.9.21题
3.能简要分析大洲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系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4.学会描述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初步掌握学习和研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并形成相关技能。
5.运用地图描述亚和欧洲的人口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
6.通过了解咸海的生态危机,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任务二8min
1.读图6-15找出亚洲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并分析原因
2.地图册P10找出以下国家:中国、日本、蒙古、印度、俄罗斯、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
伊朗、沙特阿拉伯
当堂检测解题册P26.7.10.11.12.15.16第三课时)
小组合作分析欧洲
当堂检测:完成日日清剩余题目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复杂的地形,复杂的地导致了复杂的气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亚洲的气候
任务一15min
1.读图6-9找出亚洲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总结亚洲气候特征
3.完成P8活动2、3、4小题
知者加速:试着分析欧洲气候分布和特征
小组展示
师:亚洲自然地理我们学习完了,除了自然地理还有人文地理,接下来我们学习下,亚洲的人口和国家
2.读图6-3、找出以下地形区: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喜马拉雅山脉、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马来群岛、日本群岛。
3.根据亚洲地形图分析总结亚洲地形特点。
知者加速:总结欧洲的位置和地形
小组交流展示,
师: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们学习了亚洲的地形,地形高低会决定河流的流向,下面我们就来学一学亚洲的河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亚洲及欧洲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
难点:学会分析各大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小黑板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在七上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哪个?(出示“世界海陆分布”二、任务一12min
自学课本P2-P5,完成一下任务
1.读图6-1,从半球、纬度、海陆三方面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
分析
七年级学生通过对七上的学习,对学习地理的方法,已经有所掌握,学习区域地理行对容易掌握,本节重在学生自我分析总结。
教学
目标
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及欧洲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2.通过归纳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洗特征,掌握描述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特征的方法,能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出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