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方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教学计划(共5篇)
第 1 篇:小学科学青岛版四级上册教学方案小学科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教学方案一、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主要以科学现象和科学事实为依据,遵循“问题引领下的科学探究〞及“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过程〞的理念,环绕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索的根本技能、方法、步骤〞的目标,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融合,以学生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建构了五个单元的学习内容。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开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索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味科学探索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4.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殊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保持和开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斗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根抵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索能力。
3.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二〕教学难点:1、主动参预探索过程,能反思自己的探索过程。
2、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3、能有目的的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观察结果。
四、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情况:本学期四年级学生共 138 人,共 3 个班。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年接触科学课的时间,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对自然科学知识已经具备初步的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年龄结构的心理特征来看,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本能主动的开展探索活动。
科学全册教案-2021青岛版四年级下册
科学全册教案-2021青岛版四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内容。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动物和植物的生活2. 第二单元:天气与季节3. 第三单元:物体与材料4.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现象5. 第五单元:地球与环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单元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践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判断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讨论式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3. 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科学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内容呈现:介绍每个单元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科学实践。
4. 总结与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6. 课堂练习:进行一些练习题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7. 课堂展示:学生展示他们的实践成果,分享自己的科学发现和经验。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实践能力和创造力进行评价。
2. 学生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观察记录等科学作品。
3. 学生小测验评价:进行一些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科学全册-2021青岛版四年级下册》2. 多媒体教学资料:幻灯片、视频等3. 实验材料:根据不同单元的实验需要准备相应的材料。
八、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需要加强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引导。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2玩小车》教学设计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2玩小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2玩小车》是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课以学生喜爱的小车为研究对象,通过玩小车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小车的运动方式,探索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材首先展示了不同类型的小车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接着,教材提出了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车的运动方式和影响因素。
然后,教材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索小车的运动。
最后,教材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探索小车的运动,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不同类型的小车,了解小车的基本结构。
(2)观察小车的运动方式,掌握描述小车运动的方法。
(3)探索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如力的大小、方向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观察小车的运动方式,掌握描述小车运动的方法。
(2)探索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
教学难点(1)理解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3分钟)(一)教师展示一些不同类型的小车图片,如玩具车、自行车、汽车等,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这些小车的特点。
教师提问:你们喜欢玩小车吗?你们玩过哪些小车?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一一玩小车。
认识小车(7分钟)(二)教师将一些玩具小车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小车的结构,如车身、车轮、车轴等。
教师提问:小车由哪些部分组成?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小车一般由车身、车轮、车轴等部分组成。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听一听》教学设计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听一听》教学设计课题:《听一听》科目:小学科学年级:一年级上册版本:青岛版(2024)课时安排:1课时一、教材分析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听一听》的教学设计理念是通过听觉体验激发学生对科学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倾听自然和生活中的声音,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同时增强对声音现象的感知和理解。
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设计多样化的听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基本概念,以及声音与环境的关系。
通过互动和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学会如何记录和描述声音,进而培养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听一听》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学会用耳朵去听周围的声音,了解不同声音的特点,感受声音的奇妙,并初步掌握一些听声音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到耳朵可以听到各种声音。
能够分辨不同声音的特点,如大小、高低、远近等。
学会一些听声音的方法,如安静倾听、集中注意力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倾听、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声音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不同声音的特点,学会听声音的方法。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和观察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不同声音的特点。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四、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声音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现象,但他们对声音的认识还比较感性和片面。
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有趣的活动和引导来保持他们的专注度。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可能在描述声音特点时会遇到困难,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
五、教学策略创设情境:通过播放各种声音的音频、展示图片等方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对科学这门课程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和知识,但缺乏系统的学习和深入的理解。
这个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认知能力有限,需要通过直观、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材分析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易于观察和理解的科学内容。
教材包括“走进科学”“动物与植物”“我们的感官”“工具与科学”四个单元,涵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等多个领域。
教材注重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目标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知道我们的感官包括眼、耳、鼻、舌、手,能够运用感官观察和描述周围的事物。
认识常见的工具,如放大镜、尺子等,了解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提问、猜想等能力。
2. 科学探究目标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特征和变化。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对比实验和观察活动。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想法。
3. 科学态度目标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愿意观察和探索。
能够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
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敢于提出问题和质疑。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科学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培养爱护动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和描述。
认识常见的动物、植物和工具。
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五、教学措施1.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故事、活动等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
小学科学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导言: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的重要学科之一。
本教案以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青岛版五四制)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验和活动。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增加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水和空气的实验1. 实验目的:通过对水和空气的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和空气的物理特性。
2. 实验步骤:a. 请学生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分析水的物理状态变化过程;b. 请学生用吸管吹气,观察气体的可压缩性;c. 请学生利用水的浮力原理制作气球火箭。
3. 实验结果与讨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该观察到水从液态转变为固态和气态,并了解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同时,通过观察吹气的实验,学生能够认识到气体的可压缩性。
最后,通过制作气球火箭的实验,学生可以理解气体的浮力原理,并观察到气球火箭的运动。
二、动物的饲养与观察1. 实验目的:通过动物的饲养与观察,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态环境对动物的影响。
2. 实验步骤:a. 学生饲养小动物,如蚕、蛙等,并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b. 学生观察不同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活习性;c.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动物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3. 实验结果与讨论:学生在饲养小动物的实验中,能够观察到小动物的生长过程,并了解到环境对动物生长的影响。
同时,通过观察不同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活习性,学生可以发现动物的适应能力是根据其生态环境而形成的。
三、植物的观察与实践1. 实验目的:通过植物的观察与实践,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和植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
2. 实验步骤:a. 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并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b.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了解植物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c. 学生进行植物的种植和养护实践。
3. 实验结果与讨论: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实地考察,能够了解到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条件,如阳光、水分和适当的温度等。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帮助学生熟悉科学教室的环境和规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安全意识。
通过互动活动,让学生认识新同学,增强班级凝聚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让学生了解科学教室的规则和安全注意事项。
难点如何让一年级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科学课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游戏法。
四、教学准备收集一些有趣的科学小实验视频和图片。
准备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器材,如放大镜、磁铁等。
制作教学课件。
设计一些互动游戏的道具,如姓名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我介绍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科学老师[老师姓名]。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走进神奇的科学世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很高兴能认识大家,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能成为好朋友。
引出主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科学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世界、解决问题。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科学了解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
在这一学期里,我们将一起学习很多有趣的科学知识,做很多好玩的科学实验。
大家期待吗?(二)认识科学课播放科学小实验视频师:现在,老师给大家播放一些有趣的科学小实验视频,让我们一起感受科学的魅力吧!播放视频后,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觉得这些实验神奇吗?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现象呢?介绍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师:在我们的科学课上,我们将学习很多有趣的知识。
比如,我们会认识身边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我们会学习天气的变化,知道如何预测天气;我们还会做很多科学实验,探索科学的奥秘。
同学们,你们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呢?(三)认识科学教室带领学生参观科学教室师:现在,老师带大家参观一下我们的科学教室。
大家要注意观察,看看科学教室里都有哪些有趣的东西。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让它们立起来》教学设计及反思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让它们立起来》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让它们立起来》是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课》中的一课。
本单元作为小学科学课程的起始单元,旨在引领学生走进科学世界,初步感知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课以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能否立起来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操作,探究物体立起来的方法和条件。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后续科学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一)科学观念认识到物体有不同的形状和结构,有些物体可以立起来,有些物体不容易立起来。
了解物体立起来与物体的重心、支撑面等因素有关。
(二)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不同物体立起来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多种让物体立起来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探究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尝试让各种物体立起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制定简单的探究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态度责任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勇于尝试的科学态度。
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探究让不同物体立起来的方法。
理解物体立起来与重心、支撑面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的重心,并理解重心与物体立起来的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总结出让物体立起来的一般规律。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物体的站立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物体为什么能立起来以及如何让物体立起来的方法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好动、好玩,喜欢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取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五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五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科学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和教学重点;2. 掌握适合五年级学生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3.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4.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1. 第一单元:生物世界- 探究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了解植物的特征和生长过程;- 认识动物的特征和饲养条件;- 复习植物的传播方式。
- 体验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 第二单元:科学探究- 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 了解空气的特性、组成和运动;- 通过实验探究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 体验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考能力。
3. 第三单元:地球与太阳系- 了解地球的位置和形状;- 探索地球的运动原理;- 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了解地球的影子和昼夜变化;- 体验太阳系的探索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4. 第四单元:物体的性质和变化- 了解物体的性质和分类方法;- 学习物体的热传导和热膨胀;- 了解物体的密度和浮力;- 探索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变化过程;- 进行物质变化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科学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和教学重点,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 分单元教学:根据教材的顺序,逐单元进行教学。
每个单元包括讲授、示范实验、合作探究和小结等环节。
a. 讲授环节:通过教师的讲解、举例和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概念。
重点解释重要的概念和原理,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b. 示范实验:教师进行示范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的视觉和操作体验,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c.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探究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和总结。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3课《纸风车》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3课《纸风车》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1 教材概述本节课是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三课,讲述的是如何用纸制作风车。
本节课是一个简单易懂的手工制作课程,能够培养孩子们动手制作、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2 教材重点和难点•知识重点: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用纸制作风车的基本步骤,并了解风车的原理。
•学习难点:本节课的难点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考虑,让学生对纸风车有更多的自由创意和想象,而不是刻板地按照教师的步骤来制作。
二、教学目标2.1 教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手工制作技能和思维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到纸风车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2.2 知识目标•能够掌握纸制作风车的基本步骤;•能够了解风车的基本原理;•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对纸风车进行创新和改进。
2.3 能力目标•能够动手制作纸风车;•能够合作学习,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能够发掘个人潜能,表达个性兴趣和特点。
三、教学内容3.1 教学重点内容•纸风车的制作步骤;•纸风车的构造原理;•怎样让纸风车飞起来。
3.2 教学难点内容•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意;•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耐心。
四、教学方法4.1 教学策略•活动策略:本课采用“做中学”、“动中学”的方法进行教学。
•讨论策略: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教师将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演示策略:学生学习之前,老师将先展示如何制作纸风车。
4.2 教学步骤•第一步:讲解纸质风车原理;•第二步:让学生动手制作,并分成小组完成;•第三步:学生进行风车制作比赛,并展示自己的创意;•第四步:总结和反思。
五、教学评价5.1 评价方式•个人表现评价:记录学生的制作流程、评价制作过程中的自主思考、创新能力、合作和交流能力等;•作品展示评价:评价学生制作的纸风车的完成质量、创新点和实用性;•合作学习评价:评价学生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表现。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2024年版)
一、学期纲要
课程名称
科学五年级上册
课程类型
国家课程
学校名称
使用教材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设计者
适用年级
五年级
班额
总课时
38课时
与本学期 相联系的 国家课程 标准陈述
初步认识常见物质的变化,知道物体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知道自然界存在多种形式的能,不同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初步了解热能及其传递方式。
采用不同方式(如小论文、调查报告等)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果,尝试运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和总结性评价,完善探究报告。初步具有交流探究过程和结果,并进行评价、反思、改进的能力。
能利用相关仪器设备进行观察并记录;应用所学科学原理设计并制作简单的装置,能进行模拟演示并简要解释;能根据证据改进实物模型的设计和制作。具有初步的构思、设计、实施、验证与改进的能力。
能基于所学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和研究假设,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设计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案。初步具有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问题和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的能力。
能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实地调查、案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并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初步具有获取信息、运用科学方法描述和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2.本册内容与前后内容的纵向联系
四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传播,能够识别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反射的光,为五年级学习光打下了基础;四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单元,知道了水的三态可以看相互转化,为雾、云、霜、露、雨、雪这些常见的自然现象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经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知道液体和气体能够流动,是液体和气体区别于固体的重要特性,这为学生解释液体和气体在传递热的过程中可能发生流动奠定了基础;本册书之前,学生对地球的概貌已有了初步的探究和了解,从知识和能力上对本册书的探究活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本册书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地球引力、地球内部的构造、火山和地震现象以及地表变化等有关地球与地表变化等内容进行探究活动。学习本册内容之后,可以为学生六年级进一步探究地球外部及内部变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第1课《前后左右》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第1课《前后左右》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前后左右的概念;•感知和区分前后、左右;•掌握用前后、左右描写空间位置关系的基本方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感知空间方位的能力;•培养学生思考和表述空间位置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分享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概述本课主要围绕前后左右的概念展开。
通过生活实例的讲解,让学生感知和区分前后、左右,掌握用前后、左右描写空间位置关系的基本方式。
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通过教师的提问和生活实例的讲解,为学生引入前后左右的概念。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和感知空间方位的能力。
第二步:学习新知•通过图片和实物的展示,让学生感知和区分前后、左右。
•带领学生学习和掌握用前后、左右描写空间位置关系的基本方式,例如:“书本在桌子的左边”、“窗户在房子的前面”等。
第三步:巩固新知•分组进行游戏活动,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运用新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述和沟通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思考和解决遇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在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和分享心得体会。
三、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用前后、左右描写空间位置关系的基本方式。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感知空间方位的能力;•培养学生思考和表述空间位置关系的能力。
五、课后作业•巩固课上所学知识,重点复习和掌握用前后、左右描写空间位置关系的基本方式;•利用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感知空间方位,发现和记录周围环境中的前后左右关系,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体验。
六、教学反思本课通过生活实例的讲解、游戏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感知和区分前后、左右,掌握用前后、左右描写空间位置关系的基本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和感知空间方位的能力,同时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和沟通交流能力。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五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五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课海洋世界1. 教学目标:- 了解海洋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 掌握海洋的重要性及对人类的影响。
- 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海洋保护的讨论。
2. 教学重点:- 掌握海洋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 理解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影响。
3.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海洋保护的重要性。
- 引导学生进行海洋保护的讨论。
4.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及图片资料。
- 海洋动植物实物或图片。
5. 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美丽的海洋景观,引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
(2) 感知活动- 通过教师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海洋吗?"引导学生对海洋的概念进行认知。
(3) 探究活动- 准备一张海洋地图,指导学生查找青岛所在的位置。
- 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资料,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特征,如辽阔、深邃、波浪起伏等。
(4) 讲解和讨论- 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如提供食物、交通、气候调节等。
-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行为可能对海洋造成伤害?如过度捕捞、海洋垃圾等。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保护海洋的方法和措施。
(5) 小结和拓展- 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强调海洋保护的重要性。
- 提出拓展问题:为什么我们要保护海洋?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6) 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保护海洋的小短文。
- 提醒学生使用所学知识,阐述海洋保护的重要性和自己的建议。
第二课植物的生活1. 教学目标:- 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周期。
- 能够辨别不同类型的植物,并认识它们的生活环境。
2. 教学重点:- 掌握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周期。
- 学习辨别不同类型的植物。
3.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
- 学生区分不同类型的植物。
4.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及图片资料。
- 不同类型的植物标本或图片。
5. 教学过程:(1) 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问:"你知道植物有哪些特征?"(2) 感知活动- 示范给学生展示一棵植物,并引导学生观察其根、茎、叶、花和果实等组成部分。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一年级科学下册优秀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一年级科学下册优秀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单元专题:空气单元内容:1、找空气 2、认识空气 3、纸风车科学知识目标:学生能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
了解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但能流动。
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用语言初步描述空气的特征。
能用多种感觉器官和简单工具观察空气的特点等。
科学态度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空气的特点。
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空气的特点表现出探究兴趣等。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学生能初步了解空气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了解人类可以利用风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单元教学重难点: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注意问题: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
2、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
3、科学课实验落到实处。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
教学措施:1、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研究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要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研究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单元专题:认识周围的动物单元内容:4.常见的动物 5.动物的反应 6.动物的运动 7.小动物找妈妈科学知识目标:学生能认识周围有多种多样的动物,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征。
了解有的动物生活在水中,有的动物生活在陆地上。
了解许多动物会对食物、气味、声音等做出反应,知道动物主要靠四肢、翅膀等器官运动,能繁殖后代。
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动物外部形态特征。
能根据动物的反应做出预测。
能按照动物运动的快慢进行排序。
科学态度目标:学生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动物的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在教师指导下,能围绕蚂蚁、金鱼等动物对多种刺激的反应做出猜测,尝试多方式认识动物的特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增强学生对于小动物喜爱的情感、保护小动物的意识,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动物的兴趣。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6 修理玩具》教学设计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6 修理玩具》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6 修理玩具》是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课以学生熟悉的玩具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观察玩具出现的问题,尝试运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进行修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爱护物品的意识。
教材首先通过展示一些损坏的玩具图片,引发学生对玩具修理的兴趣。
接着,教材介绍了一些常见的玩具损坏情况及可能的原因,如零件松动、电池没电等。
然后,教材引导学生思考修理玩具的方法,并提供了一些简单的工具,如螺丝刀、胶水等。
最后,教材鼓励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修理玩具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常见的玩具损坏情况及可能的原因。
(2)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玩具修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玩具损坏情况,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能力。
(2)引导学生思考修理玩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通过实际操作修理玩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爱护玩具、珍惜物品的意识。
(2)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常见的玩具损坏情况及原因。
(2)学会使用简单工具进行玩具修理。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思考修理玩具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 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损坏的玩具,如断了一条腿的娃娃、不响的小喇叭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些玩具怎么了?你们有没有办法让它们变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修理玩具。
(二)认识玩具损坏情况(7 分钟)教师将损坏的玩具分发给各小组,让学生观察玩具的损坏情况。
教师提问:你们小组的玩具哪里坏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常见的玩具损坏情况及可能的原因,如零件松动可能是因为玩耍时碰撞或摔落;电池没电可能是因为长时间使用等。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8课《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8课《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概念。
(2)了解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区分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三、教学重点:1、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概念。
2、掌握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
四、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观察、区分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幻灯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材料,如棉花、木头、塑料、玻璃、金属等,让学生说出它们是属于天然材料还是人造材料,并简单说明原因。
2、学习新课:(1)让学生课前自学该课教材,并正确理解教材内容。
(2)通过教师的导入,让学生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概念,并画出它们的概念图。
(3)让学生分组探究不同种类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并整理出它们的特点及其应用,并报告给全班。
(4)在学生分组报告的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加深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巩固练习:(1)设计小组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方式巩固和运用所学记忆。
(2)课后作业:让学生以自己身边的例子,归纳总结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应用情况,并写一篇作文。
六、板书设计: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天然材料:木材、丝绸、棉花、大米等人造材料:玻璃、金属、塑料、橡胶等七、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教学,学生深刻认识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概念,并掌握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及其应用。
同时,本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前自学、小组探究、分组报告、小组游戏等,给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选择,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完整版)最新青岛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完整版)最新青岛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课石头一、教学目标:1.懂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别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别同。
2.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种感官、简单的工具观看石头的特点。
3.情愿聆听,乐于表达、说述自个儿的观点。
4.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日子中的应用。
二、教学预备:材料的实物照片。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懂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别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别同。
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日子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看石头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教师课件展示:以石头作为材料的制成的物品图片。
2、教师提出咨询题:日子中这些物品基本上用啥材料制成的?3、师生总结:它们基本上以石头作为材料制成的。
教师引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有关石头的知识。
(二)活动过程。
观看石头,有啥发觉?(一)认识石头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1、学生交流自个儿懂的以石头作为材料制成的物品。
2、教师出示典型的塑料物品,如石头雕塑、石头台阶等。
3、师生归纳总结:石头能够作为材料被广泛使用。
(二)观看石头,认识石头的特点。
1、师生交流,明确探索的方向:要紧探索石头的坚硬程度、表面纹理、光滑程度、软硬程度等。
2、教师提出探索思路。
3、学生分组探索。
4、师生交流探索发觉,得出结论:我们刚刚经过研究懂了石头质地坚硬,别同种类石头的表面纹理、光滑程度和软硬程度别同。
三、这块石头能够用来做啥?1、提出活动指向:这块石头能够用来做啥?2、学生分组交流。
3、师生交流。
4、总结:石头更多的特点和用途。
板书设计:1、石头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石头的特点:质地坚硬,别同种类石头的表面纹理、光滑程度和软硬程度别同。
课后反思:第二课布料一、教学目标:1.懂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水等特点。
2.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观看、比较等办法认识布料的特点。
3.情愿聆听,乐于表达、说述自个儿的观点。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8课《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8课《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基本概念;2.掌握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分类和特点;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和使用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能力;2.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珍爱和保护资源的意识。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好奇心和探索精神;2.增强学生环保和资源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分类和特点;2.科学比较和分析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学难点1.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特点与区别;2.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活动1:生活中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1.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家庭中存在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比如水晶、树叶、瓷器、塑料等;2.在课堂上请学生将自己收集的材料拿出来,让他们交流认识和特点,并尝试归纳分类。
活动2:特点对比1.让学生从自己收集的材料分类开始,分析不同材料的特点;2.带领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总结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分类和特点。
活动3:身边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1.让学生在校园或身边寻找各种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如树木、石头、水泥、瓷砖等;2.要求学生根据上一节课所学,将它们分类,并分别归纳它们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活动1:生活中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1.让学生在家中收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并在课堂上展示和介绍;2.大班讨论,了解学生收集的材料,并让学生将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让学生归纳分类并总结。
活动2:特点对比1.分组研究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特点;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研究,并总结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分类和特点。
活动3:身边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1.让学生在校园或身边寻找各种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2.让学生归纳分类并总结你所找到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特点。
五、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运用了学生所熟悉的材料,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2.在教学过程中,独立探究比较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让学生学会了分析、比较和归纳;3.在活动中,注重培养了学生的环保和资源保护意识。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5《固体、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以“乌鸦喝水”的故事为引导,提出故事中乌鸦喝到水的原因,引发学生思考。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由两部分组成。①液体、固体占据空间吗?教科书先呈现了两幅图:一幅是学生正在向空杯子中倒水的情景图,目的是探究水是否占据空间;第二幅是组图,呈现了装满水的杯子和装有石块的杯子、向装有石块的杯子倒水、装有一部分水的杯子和装有水和石块的杯子。其目的是探究固体和液体是否占据空间。教科书还呈现了卡通博士泡泡语“液体、固体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固定的吗”和学生探究场景图,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固体、液体都有固定的体积。②固体、液体有确定的质量吗?教科书呈现了学生探究石块、订书钉、橡皮泥、液体等物体是否有确定质量的实验情景图。图中暗含三层信息:第一,用天平直接称量,确定石块、订书钉等物体有确定的质量;第二,称量改变形状的物体,发现形状变化前后质量不变。第三,确定液体(酱油、矿泉水、牛奶等)有确定的质量。其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称量活动,认识到固体、液体都有确定的质量。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5.固体、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1.教学内容分析
《固体、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三年级上册《物体的形态》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固体、液体有固定的体积和确定的质量,在探究固体、液体的体积和质量过程中,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积极进行合作学习。并能对液体、固体占据空间大小是否固定表现出探究兴趣,了解到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0.学习评价设计
学习项目
表现良好
已能做到
继续努力
1.知道固体、液体有固定的体积和确定的质量。
2.在探究固体、液体的体积和质量过程中,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积极进行合作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气与生活
教案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42页
教案目标:
经历搜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过程;能够对大量信息进行搜集、处理;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的重要性。
教案重点:通过天气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实例,使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主动交流自己的资料和想法,体验合作的快乐。
教案难点:认识到天气对人类工作及生活的影响;知道在哪些情况下人们最关心天气。
教案准备:相关图片、资料及有关天气的谚语。
教案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感觉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啊?(指名谈谈自己的感受),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你身上穿的衣服呢?〔天气在变,你也在变〕,看来天气和我们的生活还真是有着不少的关系呢?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5、天气与生活》一起来研究一下天气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好不好?
二、深入探究
(一)认识天气1、说天气。
除了像今天这个有太阳的晴天,(随当时上课的天气而变)那你还知道什么样的天气? 让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天气,并说一说都是是什么样的。
2、欣赏天气。
大气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不同的天气现象,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些不同的天气。
教师用课件展示:阳光明媚、沥沥小雨、大雾天气、冰雪天地等天气。
3、畅谈感受天气。
我们欣赏了生活中这些常见的不同的天气,谁能告诉老师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
4.小组合作探究:同学们有喜欢晴天的也有喜欢雨天的,因为天气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天气的变化为我们呈现出一个美丽的大自然。
你认为这些天气现象与人们的生活有没有关系呢?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下面我们分小组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观察讨论研究一下。
(小组根据本课的内容分成晴天组、雨天组、阴天组、雪天组、刮风组、雾天组等等,让学生自己选择小组,参与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让学生尽情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讨论的结果。
5、待学生汇报完毕,教师再引导:嗯,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呀。
老师这里呀,还有一组
图片,真实地反映了天气与生活的关系,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结:看来呀,天气既能给我们带来好处,也能带来害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真是太大了,(天气与生活的关系真是密切呀)!那么我们怎样充分利用天气的好处,尽量避免它带给我们的坏处,有什么样的办法能让我们提前预知天气呢?
(二)关心天气1、预知天气那么到底有哪些好的办法能让我们早早的知道天气情况,好有所准备呢?如果明天学校要开运动会,老师最关心的是明天的天气情况,那如何能早知道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呢?那就请同学们说一说吧。
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用开运动会的形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出自己知道的预知天气的手段,通过(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用报纸、手机、电视)等手段提前预知天气,及时的知道天气的变化,充分的做好各种准备。
引出对各种天气的应对。
2、应对天气老师这儿也有一段天气预报,请一名小小播音员来播报一下。
(课件出示一段天气预报:)临沂:今夜到明天,多云转中雨,最高气温26度,最低气温12度。
听完小小播音员播报的我们这儿今夜到明天有雨的消息呀,问题就出来了——花农伯伯的花还在外面呢!农民伯伯不知道下雨,正为庄稼干旱而着急,小学生们还打算出去游玩呢!你准备怎么跟他们说这个消息呢?大家自由谈一谈你的想法。
小组参与到讨论当中来。
【激发学生思考交流:天气的变化会给自己身边的哪些人带来什么影响,进一步体会天气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课件展示:花农伯伯:花农伯伯把花放在花棚外面,明天要下雨、降温,花儿会淋坏的,你会怎么跟他说?(………)农民伯伯:连日的晴天,农民伯伯的庄家快要干死了,农民伯伯也不知道明天要下雨,他非常着急,你会怎么跟他说?(………)丽丽:丽丽正打算明天去登山旅游呢,我们该如何提醒他?(………)我们一起提醒了他们,那你觉得还要提醒哪些人做好准备?(………)师小结:同样是下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准备和做法,充分利用好有利的天气,避免不利的天气,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3、体会天气与生活同学们,此时此刻,对于天气与我们的生活你有哪些自己的认识呢?就请大家说一说吧。
(可以指名说)
4、谈古论今再深入现在,我们有先进的科技手段,可以让人们知道未来几天,甚至十几天的天气情况,那我们来猜一猜古代的人,又是用什么办法提前预测天气的呢?让学生猜想,并引导说一说。
古代人没有先进的科技,但他们也意识到天气的重要性,想法设法用先进的经验积累来预测天气。
那就是利用谚语。
课前老师已经让你们收集了有关天气的谚语。
谁能说一说你都收集了哪些有关天气变化的谚语呢?拿出来我们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好不好?老师这儿也有一句谚语,这句谚语预示着明天的天气情况,谁能通过这句谚语说一说今
天的天气怎么样呢?课件出示谚语:“早晨漫天雾,尽管洗衣服”,学生说一说明天的天气情况。
归纳:看来啊,不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有很多办法来预知天气,从而让天气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三.天气与生活密切相关
同学们,课题进行到这儿,老师相信大家对于天气与生活,已经有了一个相当深入的了解,那就请你说一说你现在对天气与生活的关系有什么体会呢?学生自由发言。
(让生自己总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对我们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但如果我们通过天气预报提前知道近期天气情况,就可以及时及早的做好各种准备,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的天气。
三、评价与总结1、你对自己在这一堂课中的表现满意吗?你认为哪位同学的表现值得你学习?为什么呀?2、在这节课中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说。
四、拓展活动
如果预知天气的一切方法和手段都不存在了,你认为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怎样?那就请你写一写说一说吧!
五、布置作业调查研究:了解你身边充分利用天气有利的一面, 避免和预防不利的一面的方法,写出一份书面报告
六、板书设计:
15 天气与生活
密切相关预知天气利用天
使用说明:
1.教案反思:
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1)、知道“天气”的内涵,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
( 2)、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能力培养:
(3)、养成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习惯,并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自己活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使用建议.课的内容,属于“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方面的基础知识。
在“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4、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等理念指导下,结合新课程教
案目标的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3.需破解的问题。
因为天气跟日常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而且对终身发展有用,所以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相关链接:青岛版小学科学资源网
韩学花滕州市界河镇东曹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