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地球的结构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1.4 地球的结构14 湘教版必修1
B 确的是 (
)
A. 地球外部可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 物圈三个圈层
B. 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近地面 的大气密度小
C. 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D. 生物是由地壳、大气圈、水圈和生物 圈共同组成的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
ppt课件
地壳
软流层: 是岩浆的发源地之一。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地幔
地核
岩石圈
ppt课件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壳 地幔
►地核是地球的核 心,位于古登堡面和 地心之间。
以5100m为界,可 分为内核和外核。
内核
地核
►物质组成:可 能是极高温高压 下的铁和镍。
►物质状态 外核:液态 内核: 固态
地壳 ►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的固体外壳。
地壳
地幔
地核
观察:地壳厚度有什么变化规律?
小结: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 拔越低,地壳越薄。 ppt课件
地壳 地幔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壳的物质组成:主要有氧、硅、铝、钙、钠、钾、镁、铁等。
地壳的内部结构: 大陆壳:具有双层结构(硅镁层和硅铝层),较厚; 大洋壳:一般为单层结构(硅镁层),较薄。
C.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突然增加 D. 纵波速度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ppt课件
课堂测验
3. 下列关于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
A. 由地壳中坚硬的岩石组成 B. 由莫霍面以上的地壳部分构成
C. 由地壳和上地幔构成 D. 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岩石组成
ppt课件
课堂测验
4、下列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不正
第四节
1.4《地球的结构》课件(湘教版必修1)
如何了解地球内部?
如何了解地球内部?
• 地震波 • 钻探技术 • 火山喷发物质 • 温泉、热泉 • 遥感技术
★钻探技术
• 俄罗斯已向科拉半岛地下钻了12.262公 里深的科拉超深井,为当今世界最深的 超深孔,该钻探工作终止于1994年。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
A.划分地壳和地幔的界面是古登堡界面
B.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C.在莫霍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
完全消失
D.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互动探究区
解析 第(1)题,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是33千米,所以玉 树地震发生的圈层是地壳。
第(2)题,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核部分的 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 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答案 不一样。 处于街道上的行人首先感到地面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晃动, 因为陆地上纵波、横波都能通过,且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 处于湖中船上的人只能感到上下颠簸,因为水只有纵波通过。
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速度{千米/秒) 17
上地幔
地壳
下地幔
莫霍界面
地幔
2900
外核
地核
内核
古登堡界面
莫霍面、古登堡面比较
地壳
陆地 海洋
地幔
岩石圈
岩石圈 软流层
地核
位置: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特点: 由坚硬的岩石构成
地球磁场示意图
地球磁场
(Earth‘s magnetic field)
地球内核物质为固态,而 外核物质接近液态,液态 铁的运动,就像在地球的 “心脏”中建起了一台巨 大的直流发电机,从而产 生了一个巨大的磁场—— 地球磁场。
高中地理 1.4 地球的结构14 湘教版必修1
节 地球的结 构
精品课件
地球的结构
• 地震波及界面 • 地球的内部圈层 • 地球的外部圈层
精品课件
(一)地震波
●地震波: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 ● 纵波与横波
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使介质发生 周期性的压缩和膨胀。 横波:质点振动方向精品与课波件 的传播方向垂直。
● 纵波与横波的性质
地核
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平均含量百分比
读图:地壳可分为哪两层精品?课件它们的分布有什么不同?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壳 地幔
►地幔是地球内部 介于地壳和地核之
间的圈层。
以1000m为界分为
上地幔和下地幔。
地核
►物质组成:由含 铁、镁的硅酸盐类 组成。
地幔
1000m
►物质状态:固体
精品课件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关系图
— 地壳 莫霍界面— 横 波
地幔 纵 波 古登堡面—
地核
莫霍面:地下20-30km处,纵波和横波波速都突然增大。 古登堡面:地下2900km处,纵波波速急精品剧课下件 降,横波停滞不前,突然消失。
地 壳
地幔 地核
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精品课件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精品课件
课堂测验
1. 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横波传播速度快于纵D波
B. 纵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C. 横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D. 纵波、横波波速均随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
化
精品课件
课堂测验
2. 下列关于莫霍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 位于地面以下2900千米深处 B. 是德国科学家发现的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课件1.4 地球的结构(共23张)
课程结束
外部圈层
总结 外部圈层
大气圈 水圈
概念
包裹地球的气体层 地球表层水体构成 的连续但不规则的 圈层
组成
主要成分是 氮和氧 海洋水、陆地水、 大气水、生物水等
其他
是地球生命生存 的基础条件之一 水圈里的陆地水 与人类关系最密 切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 生存环境的总称
生物圈、大气圈、 水圈和岩石圈相 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互渗透、高温和高压下的铁和镍。
外核 内核
北京时间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 级地震,当地居民说“我先感觉到上下有点颠簸,然后房子左右晃
动了好几下,屋里窗户玻璃不牢的地方也发出比较大的震动声。”
当地震发生时,人们总是“先感到上下颠簸,后是左右摇晃”, 这是为什么? 纵波传播速度大于横波
读右下图,分析地震波波速的 变化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构 造,回答(1) ~ (2)题。
(1)图中的 X 处即为
A.莫霍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内核与外核交界
( B)
B.古登堡面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①—地壳 ②—地幔 ③—地核 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地 壳
上层: 硅铝层 下层:硅镁层 莫霍界面
地幔
1.地壳的主要物质组成; 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
2.海拔高低与地壳厚薄的关系; 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3.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区别;
大陆地壳具有双层结构,平均厚度约33km; 大洋地壳只有硅镁层,平均厚度约6km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二)地幔
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
1.4 地球的结构
3. 下列关于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地壳中坚硬的岩石组成
B.由莫霍面以上的地壳部分构成
D
C.由地壳和上地幔构成
D.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岩石组成
4、下列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外部可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
B
B.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近地面的大气密度小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2、在海洋中航行的人的感觉呢?
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
地壳
阅读思考: 1)地壳厚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2)地壳可分为哪两层?它们的分布
有什么不同? 3)组成地壳的元素主要有哪些?
地幔与岩石圈
1.地幔是怎么划分的? 2.地壳、地幔与岩石圈有什么样的 关系?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合称岩石圈。
B. 横波先传播到成都雅安
C. 芦山的居民先感觉到地板水平晃,后感觉到上下颠
D. 芦山的居民只感到上下颠
(2)下面关于芦山地震产生的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C
A. P波到达莫霍面后速度迅速降低
B. S波到达古登堡面后速度迅速降低
C. P波和S波到达莫霍面后速度均迅速增加
D. P波和S波在地幔内部的传播速度是均一的
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 降,横波完全消失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气 物
活动:地球外部可以划分为哪几个圈层?各有何特点?它们的存在与人类有何关系?
(一)外部圈层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名称
概念
组成
其他
大气圈 包裹地球的气体层 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①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 ②随高度增加,大气密度_____。
水圈
名称
传播速度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1.4【教学课件】《 地球的结构》
古登堡面
在这里,P 波速忽然下 降,S波完 全消失
2900 千米处
湖南教育出版社 十年级 | 必修1
讲授新课
(三)各层特点 1、地壳
高原
高山
平原
海平面
分 层 地 上 壳 层
名称 硅铝层
特征
地 壳
上层: 硅铝层 下层:硅镁层 莫霍界面
硅铝层(密度小)一 般只分布在大陆部分, 高山.高原地区厚度大 , 平原地区厚度小 ; 在
道,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一颗非常普通而又特殊的星球,
特殊之处在于地球在漫长的形成演化中形成了独特的适合
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那么构成这种适合地球人类生存环
境的地球内部和外部在结构上有何特点呢?通过本课的学
习,我们将获得问题的答案。
湖南教育出版社 十年级 | 必修1
讲授新课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地震波 看图了解地震波纵波 和横波,阅读“认识地
物质组成 和特点
地 球 的 圈 层 结 构
地球的同心圈层
外部圈层
大气圈
水 圈 范围和特 点
人类生活在地球表 层
范围
生物圈
特点
岩石圈
湖南教育出版社 十年级 | 必修1
板书设计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 地震波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一)大气圈 (二)水圈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一)地壳 (二)地幔:软流层 岩石圈 (三)地核
(三)生物圈
湖南教育出版社 十年级 | 必修1
布置作业
1.利用填充图册进行对本节知识的巩固
2.绘制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要求: 1)包括内外所有圈层 2)标注各层名称、两个不连续面、软流层、上下地幔 、岩石圈范围、内外核 3)内部圈层比例协调,能体现各层厚度关系.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课文电子版 1.4 地球的结构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
三层之间的两个界面依次称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界面的命名是为了纪念发现并确认这两个界面的奥地利科学家莫霍洛维奇和德国科学家古登堡。
■(一)地壳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地震波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比较均匀。
到了莫霍面,地震波传播的速度突然增加。
地震波速度的变化趋势是不连续的。
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
地壳厚度变化的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二)地幔地幔是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圈层,下界面在距离地表2900千米深处。
地幔上层物质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由上而下,铁、镁的含量逐渐增加。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叫作岩石圈,平均厚度为100~110千米。
软流层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图1-21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三)地核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即古登堡面(距离地球表面2900千米以下)所包围的球体。
地震波在地核中的传播,与在高温高压下铁中的传播状况相似,科学家推测,组成地核的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
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
横波不能在外核中传播,表明外核的物质在高压和高温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它们相对于地壳的“流动”,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般认为地球内核呈固态。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通常把地壳表层以外的由大气、水体和生物组成的自然界划分为三个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统称为地球的外部圈层。
■(一)大气圈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
近地面的大气密度大。
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下降。
在2000~3000千米的高空,每立方厘米的空间,平均只有1个气体分子,与星际空间的情况很接近,一般把这个高度作为大气圈的上界。
湘教版 必修一1.4《地球的结构》 课件(共19张PPT)
随堂练习
1.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纵波传到古登堡面时完全消失 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面都明显减少 D、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 2、地震发生时,在水中潜泳的人会感到( D ) A、左右摇晃 B、先摇晃后颠簸 C、先颠簸后摇晃 D、上下颠簸 3、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 ( C ) A、外地核 B、内地核 C、软流层 D、上地幔
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
地震波 项 目 速度 纵波(P波) 横波(S波)
较快 固液
较慢 固
不同点
可通过介质 作用
上下颠簸 前后左右摇晃
相同点
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 质而变化; 都可以通过固态物质。
考考你
地震发生在陆地上,我们是先感觉到前 后左右摇晃还是上下颠簸呢?
先上下颠簸,然后前后左右摇晃, 因为纵波的速度更快,横波的速度更慢。 那假如地震时,我们在西湖划船是什么感 觉呢?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
各个圈层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制约,形成人类 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概念
组成
作用
是地球自然环 境的重要组成 部分 水圈里的水处 于不间断的循 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是大气圈 、水圈和岩石圈 相互渗透、相互 影响的结果。
大 由气体和悬浮物 气体和悬浮 气 组成的包围地球的 物质,主要成 分是氮和氧 圈 复杂系统 水 地球表层水体构 地表水、地 圈 成的连续但不规则 下水、大气水
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 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 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 地核温度、压力和密 度很大。
图2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A
地壳
上 地 幔
B C D 下 E 地 幔 外 核
高中地理 1.4 地球的结构课件1 湘教版必修1
地震波
纵波
横波
质点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 质点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分类
传播速度
特点 所经物质
状态
共同点
纵波 横波
较快 较慢
固体、液体 都随所通过
物质的性质
固体
而改变
2. 根据地震波把地球分为三大圈层
读图
地壳
莫霍面
地幔
古登堡面
地核
地壳 厚度
总结
外部圈层 概念
组成
其他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包裹地球的气体层
主要成分是 氮和氧
是地球生命生 存的基础条件
地球表层水体构成 的连续但不规则的
圈层
海洋水、陆地水、 大气水、生物水等
水圈里的陆地 水与人类关系
最密切
生物圈、大气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 生存环境的总称
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圈、水圈和岩 石圈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
地核
物质组成 高温高压下的铁和镍
地幔
外核内核
A 外核:液态和熔融状态 B 内核:固态
圈层示意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外部圈层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组成和关系
•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 和生物圈等,其中生物圈占有大 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 圈的上部。
• 各个圈层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制 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自然环境。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人类在太空遨游
一1、. 地地震球波的内部圈层 2. 根据地震波把地球分为三大圈层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 大气圈 2 水圈 3 生物圈
一“、阅总地读结:球”地的:震内如为部何我圈认们层识提供地了理认的识内地部球圈内部层结结构构的?机会。 1. 地震波
高中地理1.4地球的结构课件湘教版必修1
第一页,共22页。
目标
(mùbiāo) 导航
预习(yùxí) 导引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主要特点
1.认识地震波的传播规律,描述地球内部圈 层的划分依据并归纳其特征 2.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 3.绘制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明确岩石圈与 地壳及地球外部各圈层之间的关系
第二页,共22页。
(1)有关图中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软流层存在于①层的上部
B.④分界面为莫霍面
C.②层在海洋下缺失
D.⑤分界面为古登堡面
(2)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空间范围最接近于( )。
A.生物圈
B.水圈 C.①圈层D.②圈层
第十一页,共22页。
问题(wèntí) 当堂(dānɡ
导学
tánɡ)检测
一二
第六页,共22页。
目标 (mùbiāo)导
航
预习(yùxí)导 引
一二
二、地球(dìqiú)的外部圈层
第七页,共22页。
目标 (mùbiāo)导
航
预习(yùxí)导 引
一二
外部 圈层
概念
大气 包裹地球的
圈 气体层
由各种水体
水圈 组成的外部
圈层
地球表层的
生物 生物及其生
圈 存环境的总
称
组成
其他
气体及其中的悬浮物
第十七页,共22页。
问题(wèntí) 导学
当堂(dānɡ tánɡ)检测
12345
读地震波速度和地球内部构造图,完成第1~2题。
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S波可以通过(tōngguò)固体、液体传播 B. P波可以通过(tōngguò)固体、液体传播,且速度较慢 C.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时,位于该海域的海轮先受到P波的影响,再受到S波的影响 D.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常利用地震波进行地质探矿(如石油勘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
• 划分媒介:地震波(横波和纵波) 纵波(P波)primary 速度快,能在固体、液、气体中 传播 横波(S波) secondary 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波的特点
• 1 速度的大小只与介质有关。 • 2 同种介质不同形态,波速:固态 〉液 态 〉气态 • 3 能量大,可能传播的远,和速度无关。
外部圈层 概念 大气圈 水圈 包裹地球的 气体层 地球表层水 体构成的连 续但不规则 的圈层
组成 主要成分 是氮和氧 海洋水、 陆地水、 大气水、 生物水等
其他 是地球生命生 存的基础条件 水圈里的陆地 水与人类关系 最密切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 物及其生存 环境的总称
生物及其 生存环境
生物圈、大气 圈、水圈和岩 石圈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
地幔
下地幔
古登堡面 2900
外核 地核 内核 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可 能是地磁产生的主要原因。
6370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外部圈层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 1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 生物圈等,其中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 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 2 各圈层之间的关系? 各个圈层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制约, 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岩石圈是其他圈层的下垫面。
A是生物圈 B 是水圈 C是岩石圈
A C
B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 纵波 横波 (1)地震波:E________,F________。 莫霍面 古登堡面 (2)不连续界面:A________,B________。 外核 地壳 (3)圈层;D________,C________。 (4)地震波在经过B界面时传播速度有什么变化?
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想一想:
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 人们有什么感觉?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在海洋中航行的人的感觉呢? 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
地震类型
• 1 浅源地震:震源 0—70千米 即在地壳 和上地幔。 • 2中源地震:震源 70—100千米 在上地幔 • 3深源地震:震源 100—300千米 在上地 幔,软流层(易诱发火山)
大气组成
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 干 氧气 所必需的物质。 洁 空 氮气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气 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 原料,并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臭氧 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 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 害。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返回
水汽和杂质
地壳
软流层:100-150千米,有较大的可 塑性和潜柔性。是岩浆发源地之一。
地壳
地幔 外地核(液)
内地核(固)
地壳 上层地幔 下层地幔 外核 内核 地幔 地核
地球内部圈层的深度及特征比较表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
(km)
物质组成及特征
地壳 莫霍面 平均17 上地幔
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 陆部分厚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 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 的主要源地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 划分依据: 地震波
平均17km
海洋(6km)
陆地(33km)
33km
固体表面 海拔 高度,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含量百分比图 氧 硅 铝 铁 钙 钠 钾 镁 其他
铝 硅
铁
钙
钠 钾 镁
氧
主要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大气水
生物水 陆地水
海洋水
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大气水、生 物水、陆地水、海洋水
陆地水体类型
空间分布
江河水 地表水 湖沼水 冰川 (浅层地下水)潜水 地下水 (深层地下水)承压水
循环周期
冰川 动态水 内陆湖泊 深层地下水
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水 静态水 浅层地下水 返回
随堂练习
1.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 .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 .纵波传到古登堡面时完全消失 C .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面都明显减少 D .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 2.莫霍界面是( A ) A.地壳和地幔的界线 B.地幔和地核的界线 C.岩石圈和地幔的界线D.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 3.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随堂练习
4.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 圈层没有关系 大气圈 5.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的示意图, 分析A、B、C分别代表什么圈层?
大陆地壳:双层
大洋地壳:单层
地 壳
上层: 硅铝层
莫霍界面
下层:硅镁层
地幔
地壳特点
• • • • 1全球地壳平均厚度约 17千米。 2大陆平均地壳厚度约 33千米。 3洋壳平均厚度约 6千米 4高原、高山地区地壳厚度 60—70千米。
软流层 上地幔 1000km 下地幔
地幔 地核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叫 作岩石圈,平均厚度为100~11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