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精选】八年级数学上册第8讲三角形(2)培优(无答案)(新版)湘教版

合集下载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知识全解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知识全解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知识全解课标要求1.探索几何的基本图形——三角形,探索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和其相互关系,及角平分线性质,进一步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2.在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过程中,发展合情合理,进一步学习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在积累了三角形的性质的基础上,探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和角平分线性质及其逆运用.知识结构内容解析在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中任取三个元素,可以有下列组合;SAS、SSA、ASA、AAS、SSS、AAA,但其中SSA和AAA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

◆如何选择三角形证全等(1)可以从求证出发,看求证的线段或角(用等量代换后的线段、角)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可以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已知条件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可证它们全等;(3)由条件和结论一起出发,看它们一同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然后证它们全等;(4)如果以上方法都行不通,可采用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构造三角形全等。

重点难点本节的重点是: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并灵活运用。

本节的难点是:在较复杂的图形中,找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恰当的选择判定定理,正确地书写演绎推理过程。

教法导引1.注重培养探索归纳能力经历探究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由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可以知道,由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能判定三角形全等,那么减少条件能否判定三角形全等呢?于是,依次探究:满足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三个条件、……能否判定三角形全等.通过探究得到:满足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满足三个条件不一定能判定三角形全等,即“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能判定三角形全等,“边边角”、“角角角”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运用于直角三角形,可以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但对于满足斜边和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就无法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来进行判断了,因此应探究“斜边、直角边”能否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2.注重培养推理能力本章要求学生有理有据地推理论证,精炼准确地表达推理过程,这对于学生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采取以下措施突破难点:(1)注意减缓坡度,循序渐进.精心选择全等三角形的证明问题,开始阶段的例题,证明方向明确、过程简单,容易规范书写格式,主要让学生体会证明思路及格式.然后逐步增加题目的复杂程度,每一步都为下一步做准备,下一步又要注意复习前一步训练过的内容.(2)在不同的阶段,安排不同的内容,突出一个重点.先安排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安排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重点使学生熟悉证明的步骤和方法.最后安排的问题涉及前面学过的内容,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选择推理途径的证明能力.(3)注重分析思路注重分析思路,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4)注重规范书写格式注重规范书写格式,让学生学会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3.注重联系实际从实际例子引入全等形的概念,易于学生理解概念,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分析平分角仪器的原理引入角平分线的画法,通过确定集贸市场位置的问题引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结论,使学生感受理论来源于实际的需要.运用全等三角形可以解决实际中许多测量边、角的问题.学法建议学生在初一学习过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会作一个三角形等于已知三角形,本节是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索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及恰当地选择判定定理来判别两个三角形全等,并能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线段或者角相等的问题。

湘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认识三角形精品PPT

湘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认识三角形精品PPT

成三角形?
解:∵6+4>3
解: ∵最长线段是6cm
6+3>4
4+3=7>6
4+3>6
∴能组成三角形
∴能组成三角形
这判样断判三断条需线要段三能个否条件组,成你三一角定形希的望方有更法好:的判
断①方找法出吧最.想长想看线! 段。
②比较大小:较短两边之和与最长线段的大小 ③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
湘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认识三角 形精品 课件
湘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认识三角 形精品 课件
想一想
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cm和8cm的
木棒,用长度为2cm的木棒与它们能
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长度为
13cm的木棒呢?
你能取一根木棒,与原来的
两根木棒摆成三角形吗?
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
湘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认识三角 形精品 课件
湘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认识三角 形精品 课件
3.性质的作用
(1)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
湘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认识三角 形精品 课件
有 BD+DC >BC
A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又 AD = BD,
D
则 BD+DC = AD+DC = AC,所以
AC >BC.
B
C
湘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认识三角 形精品 课件
湘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认识三角 形精品 课件
3、已知三角形的两边a,b长分别
为2和3,则第1<三c边<5c的范围是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8讲 分式的认识.docx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8讲 分式的认识.docx

初中数学试卷 桑水出品第8讲 分式的认识一、知识回忆1、什么样的式子叫做整式? 形如式子32+x ,32y x ,52yx -,…它们的特点是:分母中不含字母,这样的式子叫做 ;2、分数的一个性质是:当分子与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值不会变化。

因此,每一个分数都有无限个与其相等的分数。

利用此性质,可进行约分与通分。

二、新课引入(一)知识点1、分式1、定义:一般地,形如A 、B 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BA ,叫做分式,其中A 叫做分子,B 叫做分母。

如:a 1,21+x ,x 3,6122-x x ,nm 2- 等2、有理式:①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②有理式③整式与分式的区别: 分式含有分母,且分母中必须含有字母;而整式也可以含有分母,但分母中不含有字母。

如:32y x ,2y x -,52y x -是整式,a 1,y 2,1-x x 是分式。

3、掌握分式的概念应注意: 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分式,不仅要看式子是否是BA 的形式,关键要满足: (1)分式的分母中必须含有字母且是整式。

(2)分母的值不能为零。

若分母的值为零,则分式无意义。

由于字母可以表示不同的数,所以分式比分数更具有一般性。

知识点训练:1、下列代数式中哪些是分式?哪些是整式? ①35;②y 2;③2y x -;④π21+x ;⑤12+x π;⑥a x 401+-;⑦32y x +;⑧)1)(1(23-++x x x ;⑨a ab 2 2、下列各式中是分式的为( ) A.34a B.πy x + C.2x D.)(1y x y + 3、在代数式n n m y b n m x ---+-;12;12);2(21;312中,分式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4、下列各式①y x y x +-;②132+x ;③3x ;④π22y x +;⑤1--πb a ;⑥x xy x +2中,整式 , 分式有(二)知识点2、分式的意义分式的分母表示除数,由于除数不能为0,所以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即当B ≠0时,分式BA 才有意义. 例1.当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y x x + (2)421+x (3)1122----x x (4)122-x 例2.当x 取什么值时,2312-+x x 的值为0?知识点训练:1、当x= 时,分式3-x x 无意义. 2、要使分式11+x 有意义,则x 应满足的条件是( ) A.x ≠1 B. x ≠-1 C. x ≠0 D.X>03、若分式x211-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X>21 B. X ≠21 C. X>-21 D. X<21 4、当x= 时,分式33--x x 的值为0.5、若分式122--x x 的值为0,则x 的值为( ) A.1 B.-1 C.±1 D.2 (三)知识点3、分式的基本性质 1、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新版湘教版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三角形课题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三角形课题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三角形课题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三角形课题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是本学期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三角形的定义、分类、性质以及三角形的相关概念。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对三角形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的三角形相关题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在开始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实数、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一些基本概念,如三角形的定义、分类、性质等,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掌握三角形的分类,能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

2.难点:三角形性质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巩固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等。

2.课件:三角形的相关图片、动画、PPT等。

3.练习题:针对三角形基本概念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电线塔、自行车三角架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为什么都要用到三角形呢?从而引出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板书,呈现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

让学生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1.2三角形(第2课时)

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1.2三角形(第2课时)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本课节内容 2.1.2
三角形
<第2课时>
如何过一点画己知直线的垂线? a
P
l
O
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 一、落; 二、过; 三、画.
知识讲解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 向它的对边
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 和垂足
之间的线段 叫作三角形的高线,
B
简称三角形的高.
任意画一个锐角△ABC, 请你画出BC边上的高. 如图, 线段AD是BC边上的高.
1
1
又∵S△ABD=
2 BD.AE, S△ADC=
DC.AE,
2
∴S△ABD= S△ADC 〔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课本练习
1.利用三角尺〔或直尺、量角器任意画一个三角
形,并画出其中一条边上的中线、高及这条边所
对的角的平分线.
A
B BC上的中线:AD
C DF E
〔中点
BC上的高: AE ∠BAC的平分线:AF
2
随堂练习
1.下列各组图形中,哪一组图形中的AD是△ABC 的高< D >
C AD
D
BC B
B C
BA
CA
B
AD
C
D
A
D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
么这个三角形是〔 B
A.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D.任意三角形
3.〔XX·中考小华在中问小明:"已知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 4,9,12,如何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小明提示说:"可通过作最 长边上的高来求解."小华根据小明的提示作出的图形正确的是 〔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2)》课件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2)》课件

解 (1)图中有6个三角形,它们分别是:△ABD,
△ADE, △AEC, △ABE, △ADC, △ABC.
(2)其中哪些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解 因为AD是△ABC的中线,所以 BD=DC.
因为AE是△ABC的高,也是△ABD和
△ADC的高,
又 SΔABD =
1 2
BD
AE
,SΔADC
=
1 2
DC
AE
任何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它们交于一点, 这点一定在三角形内部吗?
在下图中,正确画出△ABC 中边BC 上高的是(C ).
AD
(A)
C
B
A
(B)
CD
B
A
( C)
A
(D)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DC
B
D
C
B
除了三角形的高,我们再介绍两种三角形的重要线段.
在三角形中,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 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作
2、有一个三边均不等长的三角形,若在此三角形 内找一点O,使得△OAB、△OAC、△OBC的面 积相等。判断下列作法哪个正确?( ) A.做中线AD,再取AD的中点O B.分别作中线AD、BE,再取两中线的交点O C.分别作高线AD、DE,再取两高线交点O D.分别作 A 、 B的角平分线,再取此两角平分线的 交点O
( 1 )∠ADB=∠ ADC= 90 ;
( 2 ) BE = AE
=
1 2
AB

( 3 ) ∠DBF =∠EBF = 1∠ DBE .
2
A
3.如图,AD,BE,CF 是△ABC
的三条角平分线,则:
∠1 = ∠2 ; ∠3 =

新版湘教版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三角形课题定义与命题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三角形课题定义与命题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三角形课题定义与命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三角形课题定义与命题,主要内容包括: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判定等。

这部分内容是几何学习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七年级的数学知识,对于一些基本的几何概念和性质有所了解。

但他们在几何证明和推理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提高他们的几何证明和推理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概念、分类、性质和判定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几何证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概念、分类、性质和判定。

2.难点:三角形性质的证明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几何模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性质。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三角形的性质。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表达能力。

4.几何画板辅助教学:利用几何画板展示三角形的变化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三角形相关内容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例题等。

2.几何画板:准备几何画板软件,用于展示三角形的变化过程。

3.练习题:挑选适合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三角形的概念,如:电线杆、自行车三角架等。

提问:这些实例中的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2.呈现(10分钟)展示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如: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图形;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称为三角形的边;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称为三角形的内角。

八年级数学上册 2.1 三角形课件2 (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2.1 三角形课件2 (新版)湘教版

11
A
A
B
1 2
C A 图1
B
D 图2
C
B
E 图3
C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3
看图填空: (1)∵AE 是的△ABC 角平分线,
1 BAC 角平分线的定义 )。 CAE BAE ∴∠____ =∠____ = 2 ∠____(
(2)∵AF△ABC 的中线,
FC ∴ ____ ( BF =____ (3)∵AD 是△ABC 的高, ADB ∴∠____ =∠ADC ____= 90 (
综上可知,∠BAC的度数为90°或50°。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6
3、 如图所示, D 是 BC 的中点, E 是 AC 的中点, 若△ADE 的面积为 1,求△ABC 的面积。
解: E是AC的中点,
A E B D C
S ADE S DEC
又 SADE 1
1 S ADC 2
SADC 2 D是BC的中点, 1 S ADB S ADC S ABC 2
SABC 4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7
1、任意的画一个三角形,分别画出它的高,
角平分线,中线。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分别有几条?它
们是在三角形内还是在三角形外?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此时AB+AC>BC,所以三边长为8,8,11. (2)如图(2),若AB+AD=15,即 x 1 x 15,所以x=10. 2 即AB=AC=10,则CD=5.故BC=12-5=7.
显然此时三角形存在,所以三边长为10,10,
综上所述此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8,8,11或10,10,7.

初二上数学课件(湘教版) 三角形(二)

初二上数学课件(湘教版) 三角形(二)
1.通过折纸你发现,线段AD是什么特点? 2.过点B、C是否具有类似于线段AD的特点的线段 BE、CF呢?若有,请你用折纸的方法,折出BE、 CF. 3.观察通过折纸得出的线段AD、BE、CF,你有 什么发现?
点评: (1)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 ,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角 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一点.
2.你能用折纸方法找出三角形的三条高吗? 点评: (1)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且在三角形内 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且在直角顶点 处,钝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另两 条高在三角形外部; (2)通过折纸线找出三角形的三条高.
探究二: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各准备好一个三角形纸片,将三角形对折,使AC 与AB所在的直线重合,折痕与BC交于D.
点评: 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和它所对的边的中点的线 段叫三角形的中线,它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 的三角形.
四、点点对接
例1:如图,已知AD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 E、F分别是AD、BE的中点,若△BDF的面积为8 ,则△ABC的面积为________. 解析: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注意 灵活运用三角形的面积求三角形的高或边的长.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在三角形中,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 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五、课堂小结 (1)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的定义; (2)完成海韵图书相关内容.
二、情景导入 任画一个三角形,除了有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 外,还有哪些重要的线段,例如小学中我们求三角 形的面积就要用到三角形的哪些线段? 三、新知探究 探究一:三角形的高 分 别 给 出 一 个 锐 角 △ABC , 直 角 △ABC , 钝 角 △ABC,请你回忆作出△ABC的高并思考: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三角形阶段性测试(培优难度)+参考答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三角形阶段性测试(培优难度)+参考答案

17~18学年·八年级第一次段考数学试卷(培优卷)时量:110分钟满分: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注意事项:本段考不采用扫描阅卷,请同学们保持书写整洁!一、单选题(每题3分,计30分)1.下列条件,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A.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B.两个锐角对应相等C.一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D.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2.下面的语句正确的有()①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②两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③一锐角与一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④一锐角和这个锐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A.1个B.2个C.3个D.4个3.AD是△ABC的角平分线,过点D作DE⊥AB于E,DF⊥AC于F,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A.DE=DF B.BD=CDC.AE=AF D.∠ADE=∠ADF第三题第四题第五题4.如图,O是Rt△ABC的角平分线的交点,OD∥AC,AC=5,BC=12,OD等于()A.2 B.3 C.15.如图,∠BAC=30°,AM是∠BAC的平分线,过M作ME∥BA 交AC于E,作MD⊥BA,垂足为D,ME=10cm,则MD的长()A.10cm B.5cm C.3cm D.7cm6.直角三角形ABC中两锐角的平分线AD、BE的交点为P,则∠APB的度数为()A.45°B.120°C.90°D.135°7.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相交得到的钝角为()A.150 B.135C.120 D.120或1358.如图,在△ABC中,AB=AC=8,点D、E分别为BC、AC的中点,则DE=()A.4 B.5 C.8 D.2.59.如图,在△ABC中,∠A:∠B:∠C=1:2:3,若BC=6,则AB等于()A.2 B.3 C.9 D.1210.如图,AD,BE为△ABC的两条高,∠1=30°,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AC=2CD B.BC=2CE C.CD=CE D.AF=2EF第八题第九题第十题二、填空题(每题3分,计30分)11.如图,在△ABC中,∠C=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E,且DE=3cm,∠BAC=60°,则BC=_______cm.12.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CAB交BC于D,DE⊥AB于E,且AB=10cm,AC=8cm,BC=6cm,则△DEB的周长_______.第11题第12题第13题13.如图,在△ACB中,∠C=90°,∠CAB与∠CBA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AC=3,BC=4,AB=5,则点D到AB的距离为1,则△ABC面积= .14.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是边AB的中点,若AB=24,则CD的长是________.第14题第16题第17题15.若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长分别是8cm和5cm,则斜边上的中线长是_____.16.如图,BD是∠ABC的平分线,DE⊥AB于E,S△BDC=36平方厘米,BC=12cm,则DE的长是_____cm.17.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CAB,BC=9cm,BD=6cm,那么点D到直线AB 的距离是____cm.18.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CAB;DE⊥AB于E,若AC=8,则AE=______.第18题第19题第20题19.如图,∠A=90°,AB=AC,BC=30cm,则△ABC的面积为______.20.如图,点O是直线AD上一点,射线OC、OE分别是∠AOB、∠BOD的平分线,若∠AOC=25°,则∠BOE=______.三、解答题(21题8分,22题8分,23题4分,计20分)21.已知中,,为边上的高,平分,分别交,于点,,求证:.22.如图,在中,是的平分线,,分别为,上的点,且.求证:.23.如图所示,,相交于点,且,,求证:.四、探究创新题(第①题5分,第②题2+8分,第②题5分,计20分)24.CD经过∠BCA顶点C的一条直线,CA=CB.E,F分别是直线CD上两点,且∠BEC=∠CFA=∠α.(1)若直线CD经过∠BCA的内部,且E,F在射线CD上,请解决下面两个问题:①如图1,若∠BCA=90°,∠α=90°,则BE______CF;EF______|BE﹣AF|(填“>”,“<”或“=”);②如图2,若0°<∠BCA<180°,请添加一个关于∠α与∠BCA关系的条件______,使①中的两个结论仍然成立,并证明两个结论成立.(2)如图3,若直线CD经过∠BCA的外部,∠α=∠BCA,请提出EF,BE,AF三条线段数量关系的合理猜想(不要求证明)17~18学年·八年级第一次段考数学试卷(培优卷)·参考答案1.考点:1.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试题解析:A、符合判定HL,故本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必须有边的参与,故本选项错误,符合题意;C、符合判定AAS,故本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符合判定SAS,故本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答案:B2.考点:1.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试题解析:①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利用SAS定理进行判定,说法正确;②两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说法错误;③一锐角与一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利用AAS进行判定,故此说法正确;④一锐角和这个锐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利用AAS进行判定,故此说法正确;故选:C.答案:C3.考点:1.4角平分线的性质试题解析: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DF⊥AC,∴DE=DF,在Rt△ADE和Rt△ADF中,,∴Rt△ADE≌Rt△ADF(HL),∴AE=AF,∠ADE=∠ADF,只有AB=AC时,BD=CD.综上所述,结论错误的是BD=CD.故选B.答案:B4.考点:1.4角平分线的性质试题解析:作OE⊥AC于E,OF⊥AB于F,在Rt△ABC中,AC=5,BC=12,由勾股定理得,AB=13,∵O是Rt△ABC的角平分线的交点,OD∥AC,∴OD⊥BC于D,又OE⊥AC,OF⊥AB,∴OD=OE=OF,∴×AC×BC=×AC×OE+BC×OD+AB×OF,解得,OD=2,故选:A.答案:A5.考点:1.4角平分线的性质试题解析:作MF⊥AC于F,∵ME∥BA,∴∠MEF=∠BAC=30°,∴MF=ME=5cm,∵AM是∠BAC的平分线,MD⊥BA,MF⊥AC,∴MD=MF═5cm,故选:B.答案:B6.考点:1.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试题解析:在Rt△ABC中,∠BAC+∠ABC=90°,∵AD、BE分别是两锐角的平分线,∴∠PAB+∠PBA=(∠BAC+∠ABC)=×90°=45°,在△APB中,∠APB=180°﹣(∠PAB+∠PBA)=180°﹣45°=135°.故选D.答案:D7.考点:1.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试题解析: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三角形度数和为90°,则两锐角的各一半度数和为45°,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得钝角度数为135°,故选B.答案:B8.考点: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2)试题解析:∵AB=AC,点D为BC的中点,∴AD⊥BC,又E为AC的中点,∴DE=AC=4,故选:A.答案:A9.考点: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2)试题解析:因为∠A:∠B:∠C=1:2:3,设∠A为x,∠B为2x,∠C为3x,可得:x+2x+3x=180°,解得:x=30°,所以∠A=30°,∠B=60°,∠C=90°,∵BC=6,∴AB=2BC=12,故选D答案:D10.考点: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2)试题解析:∵AD,BE为△ABC的两条高,∴∠ADC=∠AEF=∠BEC=90°,∵∠1=30°,∴AC=2CD,BC=2CE,AF=2EF,∵AC≠BC,∴CD≠CE,故选C.答案:C11.考点:1.4角平分线的性质试题解析:△ABC中,∠C=90°,∠BAC=60°,∴∠B=30°,∵∠C=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DE=3cm,∴DE=DC=3cm,∠BED=90°,∴BD=2DE=6cm,∴BC=BD+CD=6cm+3cm=9cm,故答案为:9.答案:912.考点:1.4角平分线的性质试题解析:∵∠C=90°,AD平分∠CAB交BC于D,DE⊥AB,∴CD=DE,在Rt△ACD和Rt△AED中,,∴Rt△ACD≌Rt△AED(HL),∴AC=AE,∴BE=AB﹣AE=AB﹣AC=10﹣8=2cm,∴△DEB的周长=BD+DE+BE=BD+CD+BE=BC+BE=6+2=8cm.故答案为:8.答案:813.考点:1.4角平分线的性质试题解析:作DE⊥AB于E,DF⊥BC于F,DG⊥AC于G,∵∠CAB与∠CBA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点D到AB的距离为1,∴DF=DG=DE=1,∴S△ABC=×AB×1BC×1AC×1=6,故答案为:6.答案:614.考点: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2)试题解析:∵Rt△ABC中,∠ACB=90°,点D是AB的中点,AB=3,∴CD=AB=12,故答案为:12.答案:1215.考点: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2)试题解析:①8cm的边是斜边时,斜边上的中线长=×8=4cm,②8cm的边是直角边时,根据勾股定理,斜边==cm,斜边上的中线长=×=cm.故答案为:4cm或cm.答案:4cm或cm16.考点:1.4角平分线的性质试题解析:作DF⊥BC于F,∵BD是∠ABC的平分线,DE⊥AB,∴DE=DF,∴×BC×DF=36,∴DE=DF=6,答:DE的长为6,故答案为:6答案:617.考点:1.4角平分线的性质试题解析:过D作DE⊥AB于E,∵在△ABC中,∠C=90°,AD平分∠CAB,∴CD=DE,∵BC=9cm,BD=6cm,∴DE=CD=BC﹣BD=3cm答案:318.考点:1.4角平分线的性质试题解析:∵∠C=90°,AD平分∠CAB;DE⊥AB于E,∴CD=DE,在Rt△ACD和Rt△AED中,,∴Rt△ACD≌Rt△AED(HL),∴AE=AC=8.故答案为:8.答案:819.考点: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2)试题解析:已知在△ABC中,∠C=90°,AB=AC,BC=30cm,根据勾股定理得:BC2=AB2+AC2,即2AB2=302∴AB2=450,所以△ABC的面积为:AC•AB=AB2=×450=225cm2.答案:225cm220.考点:1.4角平分线的性质试题解析:由题意知:∠AOB=2∠AOC=50°∵∠AOB+∠BOD=180°∴∠BOD=130°∴∠BOE=∠BOD=65°.答案:65°21.考点:1.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试题解析:,,,.平分,,,,.答案:见解析22.考点:1.4角平分线的性质试题解析:如图,过点作于点,于点.平分,.,,.,..在和中,..答案:见解析23.考点:1.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试题解析:如图,连接.在和中,(),.答案:见解析24.考点:1.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试题解析:(1)①∵∠BCA=90°,∠α=90°,∴∠BCE+∠CBE=90°,∠BCE+∠ACF=90°,∴∠CBE=∠ACF,∵CA=CB,∠BEC=∠CFA;∴△BCE≌△CAF,∴BE=CF;EF=|CF﹣CE|=|BE﹣AF|.②所填的条件是:∠α+∠BCA=180°.证明:在△BCE中,∠CBE+∠BCE=180°﹣∠BEC=180°﹣∠α.∵∠BCA=180°﹣∠α,∴∠CBE+∠BCE=∠BCA.又∵∠ACF+∠BCE=∠BCA,∴∠CBE=∠ACF,又∵BC=CA,∠BEC=∠CFA,∴△BCE≌△CAF(AAS)∴BE=CF,CE=AF,又∵EF=CF ﹣CE,∴EF=|BE﹣AF|.(2)猜想:EF=BE+AF.证明过程:∵∠BEC=∠CFA=∠α,∠α=∠BCA,∠BCA+∠BCE+∠ACF=180°,∠CFA+∠CAF+∠ACF=180°,∴∠BCE=∠CAF,又∵BC=CA,∴△BCE≌△CAF(AAS).∴BE=CF,EC=FA,∴EF=EC+CF=BE+AF.答案:(1)①BE=CF;EF=|CF﹣CE|=|BE﹣AF|.②∠α+∠BCA=180°.(2)猜想:EF=BE+AF.。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复习课件:2.1《三角形》(共24张PPT)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复习课件:2.1《三角形》(共24张PPT)
P A Q B C E P O A M F B B D E G A F C B A C D
5题
D
6题
7题
8题
二、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关系及判定
1.三角形的三边的关系定理: 大于 第三边.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_______ a+b>c b a b+c>a A c B c+a>b 应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方法:只要看较短的两条线段之和是否
用式子符号表示
C
大于较长的线段.
4.下列各组图形中,哪一组图形中AD是△ABC 的高( D )
A B N C
从三角形的一 个顶点向它的 对边所在的直 垂线 , 线作_____ 定义 顶点和垂足 ____之 间的线段叫做 三角形的高
A
图例
B
H C
M
C
90° ∠AHB=____ 应用 ∠AHC=____ 90°
∠2 ∠1=____ 1 =___ 2 ∠BAC
BN=___=___BC CN 1
2
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垂直 且______ 平分 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 ______ 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C A B D C (A)

A (B)
B
C
B
A (C) D
B C D (D) A
5.口答:在下图中
80 ° 70 ° n° x= D y° A y= 30°
n = 30° A
B
∠α =
35° α
40°
60°
40 °
B
60°
C
D
C 70° ∠B =_______
10.如图,已知△ABC中,已知∠B=65°, ∠C=45°,AD是BC边上的高 ,AE是 ∠BA C的平分线,求∠DAE的度数.

新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有关概念

新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有关概念

三角形有关概念、命题与证明一、知识要点1、三角形的定义叫做三角形,记作;三角形的顶点是三条边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简称角)分别是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第三边;第三边的范围为3、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①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叫做角的平分线;它是一条线,而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这是它们的区别。

三角形有条角平分线,它们交于。

②叫做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有条中线,它们交于。

③叫做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有三条高,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④三角形中三的含义指它有三个三条三个三条三条三条。

4、三角形按角分类;三角形按边分类;锐角三角形斜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5、三角形的内角、外角的关系:(1)三角形三内角和等于;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6、命题与证明:定义命题命题的结构命题的真假命题的表述真假命题的判断证明(固定格式)反证法举反例公理定理二、夯实基础★题组训练一:1、下面各组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1,2,3B、2,3,4C、6,8,15D、111 ,, 2482、三角形的三边a,b,c都是正整数,且a=4,b=7,这样的三角形有()(A)6个(B)7个(C)8个(D)9个3、在△ABC中,∠A=3∠B,∠A-∠C=30°,则此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_______。

4、在△ABC中,∠A∶∠B∶∠C=3∶4∶5,则∠A=________,∠B=_________。

5、若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2和7,则第三边x的取值范围为6、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则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是()A.55,55B.70,40C.55,55或70,40D.以上都不对7、下列属于定义的是()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C、等角的补角相等D、线段是直线上两点和两点间的部分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公理和定理都是真命题。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课件-三角形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课件-三角形
為99°,33°,48°.
議一議
一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中,最多有幾個 直角?最多有幾個鈍角?
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 180°,因此最多有一個 直角或一個鈍角.
三角形中,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叫銳角 三角形,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叫鈍角三角形.
銳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鈍角三角形
結論
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於與它不相鄰 的兩個內角的和.
練習
1. 填空: (1)在△ABC中,∠A= 60°,∠B=∠C, 則∠B= 60° ;
(2)在△ABC中,∠A-∠B= 50°, ∠C-∠B= 40°, 則∠B= 30°.
2. 如圖,AD是△ABC的角平分線,∠B= 36°, ∠C= 76°,求∠DAC的度數.
本章內容 第2章
三角形
本課節內容 2.1
三角形
觀察
觀察下圖,找一找圖中的三角形,並把它們 勾畫出來. 你還能舉出一些實例嗎?
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相接所構 成的圖形叫作三角形.
三角形可用符號“△”來表示,如圖 中的三角形可記作“△ABC”,讀作“三 角形ABC”.
其中,點A,B,C叫作△ABC的頂點; ∠A,∠B,∠C叫作△ABC的內角(簡稱△ABC的角);
(1)圖中共有幾個三角形?請分別列舉出來.
解 (1)圖中有6個三角形, 它們分別是: △ABD,△ADE, △AEC, △ABE, △ADC,△ABC.
(2)其中哪些三角形的面積相等?
解 因為AD是△ABC的中線,
所以 BD=DC.
因為AE是△ABC的高,也是△ABD
和△ADC的高,

SΔABD =
答:∠DAC的度數是34°

三角形(知识点汇总 湘教8上)

三角形(知识点汇总 湘教8上)

第2章 三角形一、三角形 (一)、三角形概念1、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称为三角形,可以用符号“Δ”表示。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顶点是A 、B 、C 的三角形,记作“ΔABC”,读作“三角形ABC”。

3、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即边AB 、BC 、AC ,有时也用a ,b ,c 来表示,顶点A 所对的边BC 用a 表示,边AC 、AB 分别用b ,c 来表示;4、∠A 、∠B 、∠C 为ΔABC 的三个内角。

(二)、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1、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用字母可表示为a+b>c,a+c>b,b+c>a ;a -b<c,a -c<b,b -c<a 。

2、判断三条线段a,b,c 能否组成三角形:(1)当a+b>c,a+c>b,b+c>a 同时成立时,能组成三角形; (2)当两条较短线段之和大于最长线段时,则可以组成三角形。

3、确定第三边(未知边)的取值范围时,它的取值范围为大于两边的差而小于两边的和,即.4、作用:∠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三)、三角形中三角的关系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0。

2、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可分为三类:(1)锐角三角形,即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即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我们通常用“RtΔ”表示“直角三角形”,其中直角∠C 所对的边AB 称为直角三角表的斜边,夹直角的两边称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

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钝角三角形,即有一个内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3、判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主要看三角形中最大角的度数。

八年级上册数学湘教版第二章

八年级上册数学湘教版第二章

八年级上册数学湘教版第二章一、知识点总结。

1. 三角形的相关概念。

- 三角形: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 三角形的边: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

- 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 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 三角形的表示: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2. 三角形的分类。

- 按角分类。

-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可以用符号“Rt△”表示,直角三角形中直角所对的边叫做斜边,夹直角的两条边叫做直角边。

-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 按边分类。

- 不等边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 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 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3.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 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 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方法:只需判断较短的两条线段之和是否大于最长的线段。

4.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 三角形的高。

- 定义: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 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

-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部;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为直角边,另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部,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

- 三角形的中线。

- 定义: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 三角形的一条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三角形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三角形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三角形一、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1. 定义。

-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 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角。

例如,在△ABC中,A、B、C是顶点,AB、BC、AC是边,∠A、∠B、∠C是角。

2. 三角形的表示方法。

- 三角形用符号“△”表示,如三角形ABC记作“△ABC”。

3. 三角形的分类。

- 按角分类:-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可以用“Rt△”表示,如Rt△ABC,其中直角所对的边称为斜边,另外两条边称为直角边。

-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 按边分类:- 不等边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 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

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 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它的三个角都是60°。

二、三角形的性质。

1. 三角形三边关系。

-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例如,在△ABC中,AB + BC>AC,AB+AC > BC,BC + AC>AB。

- 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即AB - BC<AC,AB - AC<BC,BC - AC<AB。

2.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即∠A+∠B + ∠C = 180°。

-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在Rt△ABC中,∠A+∠B = 90°(∠C = 90°)。

3. 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例如,在△ABC中,∠ACD (∠ACD是∠ACB的外角)=∠A+∠B。

-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即∠ACD>∠A,∠ACD>∠B。

三、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8讲三角形(2)培优(无答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8讲三角形(2)培优(无答案)(新版)湘教版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大海————————第8 讲三角形(2)变式练习:1、如图,BD是△ABC的中线,△ABD和△BDC的周长的差为3cm,AB的长为13cm,求BC的长。

A姓名:________D 一、知识点C1. 三角形的中线:连结三角形的极点和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B A三角形的中线的性质:1BD DC BC .2 BDC2、如图,△ABC中,AB=AC,周长为16cm,AC边上的中线BD把△ABC分红周长差为2cm的两个三角形,求△ABC各边的长。

三角形有三条中线,它们交于同一点(重心).2. 三角形的高线:从三角形的一个极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极点和垂足之间的A3、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C边上的中线把该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cm和6cm两部分,求这个等腰三角形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高线(简称高).边的长。

三角形的高线的性质:AD BC即ADB ADC 90 .B CD三角形有三条高线,它们(或它们的延伸线)交于同一点(垂心).【例3】如图,AD是△ABC的中线,AE是△ACD的中线,已知DE=2,(1)求BD、BE、BC的长;3. 三角形的角均分线: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均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订交,这个角的极点(2)若△ACE面积为4,求△ACD、△ABC的面积。

A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角均分线.1BAD DAC BAC 三角形的角均分线的性质:2三角形有三条角均分线,它们交于同一点(心里). B CD变式练习:1、如图,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DE 是△ACD 的边AC 上的中线,若 4S,则ABC二、典型例题【例1】已知在△ABC中,C E、BD分别是AB、AC边上的中线,若AE=2,AD=3,且△ABC的周长为15,求BC的长.AE DS __________________ ;ADE2、如图,AD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DE=2AE,且AA2S,则ABC 24cmS__________;ABEAOFEEB CE变式练习:△ABC的周长为18,BE、CF分别为AC、AB边上的中线,BE、CF订交于点O,A O的延伸线交BC于点D,且AF=3cm,AE=2cm,求AB、AC、BD的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B C
B
第15题图
B
B
第8讲三角形(2)
姓名:________
一、知识点
1.三角形的中线:连接三角形的顶点和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的中线的性质:
1
2
BD DC BC
==.
三角形有三条中线,它们交于同一点(重心).
2.三角形的高线: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
线段叫作三角形的高线(简称高).
三角形的高线的性质:90
AD BC ADB ADC︒
⊥∠=∠=
即.
三角形有三条高线,它们(或它们的延长线)交于同一点(垂心).
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
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性质:
1
2
BAD DAC BAC
∠=∠=∠
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它们交于同一点(内心).
二、典型例题
【例1】已知在△ABC中,CE、BD分别是AB、AC边上的中线,若AE=2,AD=3,
且△ABC的周长为15,求BC的长.
变式练习:△ABC的周长为18,BE、CF分别为AC、AB边上的中线,BE、CF相交于点O,AO的延长线交BC于点D,
且AF=3cm,AE=2cm,求AB、AC、BD的长。

【例2】如图,AD是△ABC的中线,AB=6cm,AC=5cm,求△ABD和△ADC的周长的差。

变式练习:1、如图,BD是△ABC的中线,△ABD和△BDC的周长的差为3cm,AB的长为13cm,求BC的长。

2、如图,△ABC中,AB=AC,周长为16cm,AC边上的中线BD把△ABC分成周长差为2cm的两个三角形,求△ABC
各边的长。

3、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C边上的中线把该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cm和6cm两部分,求这个等腰三角形各
边的长。

【例3】如图,AD是△ABC的中线,AE是△ACD的中线,已知DE=2,
(1)求BD、BE、BC的长;
(2)若△ACE面积为4,求△ACD、△ABC的面积。

变式练习:1、如图,AD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DE是△ACD的边AC上的中线,若4
ABC
S∆=,则
ADE
S∆=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AD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DE=2AE,且2
24
ABC
cm
S∆=,则ABE
S∆=__________;
3、如图,在ABC
∆中,已知点D、E、F分别在三边上,E为AC的中点,AD、BE、CF交于点G,2
BD DC
=,3
GEC
S∆=,
4
GDC
S∆=,则ABC
∆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
4、如图,AD为ABC
∆的中线,BE为ABD
∆中线,
(1)15,35
ABE BAD
∠=︒∠=︒,求BED
∠的度数;(2)在BED
∆中作BD边上的高;(3)若ABC
∆的面积为
60,5
BD=,求点E到BC边的距离为多少?
D
C
B
A
D
C
B
A
D
C
B
A
E D
O
C
B
A
第23题图
B
三、课堂练习
1. 下列四个图形中,线段BE 是△ABC 的高的是( )
A. B. C. D.
2. 如图△ABC 中,AD 是BC 上的中线,BE 是△ABD 中AD 边上的中线,若△ABC 的面积是24, 则△ABE 的面积是.
3. 如图,在△ABC 中,BC=5cm ,BP 、CP 分别是∠ABC 和∠ACB 的角平分线,且PD ∥AB ,PE ∥AC , 则△PDE 的周长是cm .
4.已知,如图,在△ABC 中,AD ,AE 分别是△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若∠B=30°,∠C=50°.
(1)求∠DAE 的度数;
(2)试写出∠DAE 与∠C ﹣∠B 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
5.如图所示,在△ABC 中,BP 和CP 是角平分线,两线交于点P ,试探求下列各图中∠与∠之间的关系.
(1)图1中∠与∠之间的关系:; (2)图1中∠与∠之间的关系:; (3)图1中∠与∠之间的关系:.
四、课外作业
1.如图,△ABC 的角平分线BO 、CO 相交于点O ,∠A=120°,则∠BOC=_______ .
2.如图,在△ABC 中,点E 是BC 上的一点,EC=2BE ,D 是AC 中点,点F 是BD 的中点。

若△ABC 的面积12ABC S ∆=,则ADF BEF S S ∆∆-=.
3.如图,在△ABC 中,已知点D ,E ,F 分别为边BC ,AD ,CE 的中点,且S △ABC =4cm 2

则S 阴影=cm 2

4.如图,A 、B 、C 分别是线段A 1B 、B 1C 、C 1A 的中点,若△ABC 的面积是1, 那么△A 1B 1C 1的面积是( )
A .4
B .5
C .6
D .7
5.如图,将△ABC 的边AB 延长2倍至点A 1,边BC 延长2倍至点B 1,边CA 延长2倍至点C 1, 顺次连结A 1、B 1、C 1,得△A 1B 1C 1,再分别延长△A 1B 1C 1的各边2倍得△A 2B 2C 2,……,依次这样 下去,得△A n B n C n ,若△ABC 的面积为1,则△A n B n C n 的面积为.
6.如图,是等边三角形ABC ∆内任意一点,OD AB OE BC OF AC ⊥⊥⊥,,,AM 是BC 边上的高,试说明:OD OE OF AM ++=。

7. 如图,在ABC ∆中,B C ∠=∠,158FD AB
ED AB AFD
⊥⊥
∠=


,,求FDE ∠的度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