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学习]江苏省南通市高中生物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

合集下载

高一下学期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高一下学期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2.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教学突破通过具体实例,归纳种群的概念要点,进而提出种群基因库的概念,重点指出基因频率是分析和描述基因库中基因组成的重要概念,并指导学生练习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

通过计算基因频率分析影响其发生变化的因素,进而讨论自然界中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一定发生的,也就是说种群的进化是必然的。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学法:阅读分析法、计算探究法、讨论交流法等。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第1课时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引入复习达尔文进化论并导入新课。

承上启下问题探讨(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观点,请同学们利用该学说分析案例。

案例:有一种蛾的翅色是浅色(基因型为ss),偶然出现一黑色的变异个体(基因型为Ss),且S对s是显性,若黑色翅比浅色翅更适应环境(1)这一有利变异的个体能永远生存下去吗?(2)该个体中的有利基因S,如何保留?(3)即使Ss的个体能够繁殖,后代都是黑色个体吗?(分组讨论,提问学生代表)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通过讨论分析认识到研究生物进化必须要研究种群的基因库组成和基因频率变化。

例3、男性中红绿色盲发病率7%,女性中发病率为已知人群中,伴X隐性男性患者的比例为p,则可认为这个人群中此基因频率为p,由此可计算女性中患病的频率为p2。

例色盲:男性中红绿色盲发病率7%,女性中发病率为(7%)2≈0.5%。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课件 (共71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课件 (共71张PPT)
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哪些呢?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自然选择、 迁入迁出、遗传漂变
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生物自发突变的频率很低,而且突变大多是有害 的,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中 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从而 使种群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
基因A2的频率是增加还是减少,要看这 一突变对生物体是有益还是有害的,这往往 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
通过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可以认 识到,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 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种群的进化是 必然的。
生物进化的实质:
种群的进化过程就是种群基因频 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Hale Waihona Puke 在“自由交配”的情况下:公式: p+q = 1
AA= p2 Aa= 2pq aa=q2
由此可见,如果满足上述五个条件,种群的基因频 率可以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保持平衡。子代基因型频 率也不发生变化。这就是哈代-温伯格平衡,也叫遗传 平衡定律。
基因 AA 型 Aa
频 率 aa
亲代 子一代 30% 36%
满足五个假设条件的种群是理想的种 群,在自然条件下,这样的种群是不存在 的。这也从反面说明了在自然界中,种群 的基因频率迟早要发生变化。
思考3:如果该种群出现新的突变型,也就是 产生新的等位基因(A2),种群的基因频率会 变化吗?基因A2的频率可能会怎样变化?
基因突变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会使种群的 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如:全世界的人都是一个物种,无论白 人黑人黄种人结婚,都能产生具有生殖 能力的后代。
再如:所有的马是一个物种,所有的驴 也是一个物种。但马和驴不是一个物种, 因为马与驴交配产生的后代骡没有生殖

高一生物教案-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高一生物教案-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ⅱ——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第三部分知识。

本节主要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2、能力目标:通过动画、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形成“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共同进化概念的理解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本节内容了解很少,需要教师准备大量的素材,来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2、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观看bbc演化之旅、未来狂想曲片段,设问:地球上是如何产生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类型的?学生活动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猜想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共同进化1、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分析事例一: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进行研究时发现,东岸的羚羊群的奔跑速度比西岸的羚羊每分钟竟快13米。

为何差距如此之大?经过观察和科学实验,动物学家终于明白,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有一个狼群,生存时时处于危险之中。

高中生物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Ⅰ)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Ⅰ)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Ⅰ )












1.解释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 2.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和影响因素分析。(重、难点) 3.解释生物进化的实质。(重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基因库与基因频率 (1)
(2)
[合作探讨] 探讨1:下列所述情况是否是一个种群,并说明理由。 (1)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类。 (2)甲地池塘中的鲤鱼和乙地池塘中的鲤鱼。 (3)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成年鲤鱼。 提示:都不是。(1)不是同种生物;(2)不是同一区域;(3)不是所有个体。
3.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1)遗传平衡定律: 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在符合以下5个条件的情况下,各等位基 因的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一代的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或者说是保持 着基因平衡的。这5个条件是: a.种群是极大的; b.种群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 c.没有突变发生;d.没有新基因加入; e.没有自然选择。
死型)的频率为0,那么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AA基因型的个体占( )
A.1/5
B.1/4
C.3/7
D.11/21
【解析】 由题意可得出,A的基因频率=60%,a的基因频率=40%,随
机交配,繁殖一代后,AA=60%×60%=36%,Aa=2×40%×60%=48%,aa
个体致死,因此AA基因型的个体占36%/(36%+48%)=3/7。
【答案】 C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1.变异类型

整理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

整理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整理表姓名:职业工种:申请级别:受理机构:填报日期: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第二课时《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导学案编写人:覃宇斌审定人:编写时间:2010-6-14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_ 组名: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概述物种的概念,地理隔离的概念,生殖隔离的概念。

2、分析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物种和隔离的概念。

▲难点: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知识链接】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牛种群个体间或马种群个体间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桦尺蠖的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但没有形成新的物种。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学法指导】针对书本实例(马和驴虽然能够交配,但是产生的后代----骡是不育的),应用已学知识进行讨论分析,推测马和驴是不同的物种,进而分析讨论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的区别,从而分析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并结合实例加深理解。

【学习过程】知识点一:物种的慨念1、物种的慨念:能够在自然状态下_______并且_____________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简称“种”)。

2.隔离:①隔离的概念: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_____________的现象。

②类型:生殖隔离:_____________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_____________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_____________的现象。

③地理隔离:_____________种生物由于_____________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_____________,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针对训练1、1.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级)A、物种是形态上类似的、彼此能交配的、要求类似环境条件的生物个体的总和B、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群C、区分物种有多种依据,但最主要的是看有无生殖隔离D、不同物种的种群若生活在同一地区,也会有基因交流知识点二、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1、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_____________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了有关基因频率方面的内容,反映了新课改在设计教材顺序时以人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思想,关注了学生的思维和学生德育的培养。

本节内容前与学生已经知道了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等,还知道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这些都是学习本章内容的重要基础。

2.教材的加工与改造根据新教学理念的要求,我在设计过程中对教材做了简单的处理,如: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部分,充分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基因频率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中配以多媒体课件教学,从而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打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有利于重点突出难点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2)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3)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2、能力目标(1)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2)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一节已经学习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等生物进化的有关知识,掌握了自然选择学说的重要意义和局限性。

同时,学生在前面已经全面学习了遗传变异的有关知识,已经掌握了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对于生物进化的知识在初中的学习中也已有所了解。

在此基础上,结合一些实际的事例,利用已有知识,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交流、讨论,可以对未知进行探究,归纳出所要获得的知识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生物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3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生物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3教学设计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一课时教目的1 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

2运用数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

3说明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

4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5了解隔离的概念和类型,以及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教重点1.基因频率的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3.隔离的概念和类型,以及物种形成的方式。

教难点1.基因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3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教用具1.非洲野牛迁徒生活的录像片断。

2.英国曼彻斯特地区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浅色型和黑色型桦尺蠖数量变化的AI课件。

3.加拉帕克斯岛地雀演化的AI课件。

教方法教师讲述,生归纳,探究相结合。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过程第一课时引言: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现存的有记载的生物种类大约200多万种,还有许许多多种生物没有被我们发现,没有发现的生物数目可能要比已经发现的多10倍,更何况已经绝灭的生物比现存的还要多得多。

据估计,曾在地球上生活过的生物种数可能多达5亿~10亿。

这么多的生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一批又一批地“踏上”地球,又“远离”地球走向灭亡,进行着自然界的“新陈代谢”,这就是生物的进化。

(板书)设问:生物为什么会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什么?生物进化有什么规律?讲述: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现代生物的发展,关于生物进化过程的研究,虽然仍以达尔文进化理论为框架,但达尔文原的思想却被大大改进和扩展了。

关于自然选择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了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形成了以自然选择说为基础的现代进化理论。

(板书)设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方面?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提问:为什么说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呢?种群的定义是什么?讲述:请通过实例分析归纳出种群的概念。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七章_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设计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七章_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 [人教版]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知识结构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⑴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⑵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⑶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2. 能力目标⑴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⑵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3.情感目标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⑴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⑵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解决方法]⑴通过具体的实例和计算来理解相关的概念。

⑵通过探究活动的教学理解综合因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⑴基因频率的概念。

⑵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⑶隔离在物种形成的作用。

[解决方法]⑴通过练习计算基因频率掌握此概念。

⑵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16—117的资料,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探究方案。

⑶以桦尺蠖为例讲隔离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4课时。

五、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讲解法。

六、教学具准备图片。

七、学生活动1、学生讨论发表看法,阅读教材,计算等。

2、学生思考、回答相关问题。

八、教学程序(一)明确目标(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第1课时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观点,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该学说的基本观点,分析下面的情境:“如果在灰色翅(基因型为aa)昆虫的群体中偶然出现一只绿色翅(基因型为Aa)的变异个体,且绿色比灰色更不易被捕食。

那么,昆虫的翅色将怎样变化?”结合学生的讨论,提出质疑:该绿色个体能很好生活下来,它体内的A 基因怎样才能传递给子代呢?如果Aa与其他个体交配生殖,后代还会是绿色的吗?讨论发现,出现有利变异个体的有利基因只有在群体中,通过有性生殖才能世代延续,另外有利变异个体的后代不一定能真实遗传。

高中生物第7章第2节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生物第7章第2节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基因流动的意义
基因流动能够促进不同种 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增加 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促 进生物进化。
基因流动的途径
迁入和迁出、近亲繁殖、 杂交等。
03
种群与生物进化
种群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种群中存在的遗传变异,包括基 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等。
基因频率
种群中某一基因在所有等位基因中 的比例,影响种群的遗传结构。
高中生物第7章第2节一现代生物进 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课件新人教版必

目 录
•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 基因与生物进化 • 种群与生物进化 • 物种多样性与生物进化 •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应用
0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达尔文进化论的贡献
物种不是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变 化中。
物种变异是随机的,不是由神或 人的意志所决定的。
遗传漂变
由于随机因素导致的基因频率在种 群中的随机变化。
种群动态与生物进化
种群增长
突变与选择
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包括指数增长 和逻辑增长等。
突变产生新的基因,自然选择决定哪 些基因能够传递给下一代。
自然选择
生物适应环境的过程,通过自然选择 使适应环境的基因在种群中得以保留 。
种群隔离与物种形成
地理隔离
由于地理障碍导致种群间不能相 互交流。
生态隔离
由于生态位不同导致种群间不能 相互交配。
物种形成
由于种群隔离导致种群间基因交 流中断,最终形成新的物种。
04
物种多样性与生物进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物种多样性的起源与维持
物种多样性的起源
物种多样性主要来源于生物进化的过程,包括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机 制。这些机制使得生物在适应环境变化时产生变异,进而形成新的物种。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生物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生物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预习反馈 判断正误。 (1)判断下列所述情况是否是一个种群。 ①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类。( × ) ②甲地池塘中的鲤鱼和乙地池塘中的鲤鱼。( × ) ③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成年鲤鱼。( × ) (2)一个种群中某基因占所有基因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 × ) (3)所有变异都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 ) (4)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 ) (5)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 ) (6)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 ) (7)一般来说,在自然环境中,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 环境。( √ )
二、隔离与 物种的形成
预习反馈 判断正误。 (1)交配后能产生后代的一定是同一物种。( × ) (2)马和驴交配产生的后代——骡,是一个新物种。 ( × ) (3)存在生殖隔离的种群不一定存在地理隔离。( √ ) (4)隔离产生后,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 是有差别的。( √ ) (5)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 × ) (6)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 ) (7)地理隔离导致的结果是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 × ) (8)种群间的地理隔离可阻止基因交流,但不一定出现生殖隔离。 (√) (9)生殖隔离一定来自地理隔离。( × )
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
2.生物多样 性的形成
预习反馈 判断正误。 (1)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被捕食者的生存。( × ) (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 (3)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 × ) (4)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单细胞的厌氧型生物。( √ ) (5)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是化石。( √ ) (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已经完善,不再发展。( ×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教材解读本章有两节,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等,还知道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这些都是学习本章内容的重要基础。

由于生物进化的证据、历程和自然选择学说等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因此,本章不再简单重复,而是定位在讲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有诸多流派,如综合进化理论、新达尔文主义、新拉马克主义、中性学说、骤变论等。

本章主要介绍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影响最为广泛的主流理论——综合进化理论。

它较为深入地揭示了生物繁衍过程中物种形成和更替的原理,指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库在环境的选择作用下的定向改变,反映出生物与环境在大时空尺度下的发展变化和对立统一。

学生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生物进化理论在达尔文之后的发展,进一步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而且能够通过学习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感悟。

其教学内容的结构如下表: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历程中一直有不同观点的交锋,目前仍不乏争论。

争论的原因既有学术上的,也有出自其他背景的。

生物进化理论既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同时又受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这也反映出生物科学与社会之间复杂的互动。

如同其他科学理论一样,生物进化理论在不断争论中向前发展。

这样一些认识渗透在教材的字里行间,意在使学生形成生物进化观点的同时,深入理解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对此教师应当予以关注。

单元目标一、知识方面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概述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2.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三、能力方面1.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2.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学法导航本节的“问题探讨”意在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蝴蝶翅色的适应意义做出解释,解释过程中会出现新情境与原有知识之间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且认识到从进化的角度解释生物现象并不简单,出现争论是正常的。

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1课时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1课时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1课时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1课时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1课时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1课时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学习目标]1。

解释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

2.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和影响因素。

3。

解释生物进化的实质.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的概念及特点(1)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如一片树林中的全部猕猴或一个湖泊中的所有鲤鱼都可以看作一个种群。

(2)特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中的个体彼此可以交配,通过交配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3.基因频率(1)概念: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2)计算:基因频率=错误!×100%。

(3)影响因素:突变、选择、迁移等.例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种群内个体间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C.两个池塘内的全部青蛙是一个种群D.一个树林中的全部杜鹃是一个种群答案C解析在一定区域内(即同一地点)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两个池塘内的全部青蛙,属于两个种群.例2某相对独立的海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为AA、Aa和aa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

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2课时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和生物多

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2课时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和生物多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2课时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2课时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2课时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2课时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学习目标] 1.理解物种的概念。

2.分析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3.说出生物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一、隔离与物种的形成1.物种的概念: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2.隔离(1)概念: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2)常见类型项目类型发生范围结果生殖隔离不同物种间①不能相互交配②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使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3。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1)新物种的形成过程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2)结论: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例1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B.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C.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D.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答案D解析物种间必然存在隔离,不管是地理隔离还是生殖隔离,导致的结果是阻止了基因的交流,从而使种群基因库的差异变大,地理隔离是一个量变过程,只有足够长的时间后才能达到生殖隔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名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学习目标】
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3.说明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4.运用数学方法探究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5.说明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
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学习难点】
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学习流程】
【自主先学】
活动一解释种群的概念
下面是种群的几个例子,请根据这些例子体会种群的概念。

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鲫鱼;一片草原上所有的斑马;
一片森林中所有的金丝猴;一片草地上所有的蒲公英。

(1)请根据以上例子给种群下个定义。

(2)种群中的各个体是简单的机械的叠加吗?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3)在自然界没有哪个个体是长生不死的,该个体的表现型随着该个体的死亡而消失,那么决定该表现型的基因会不会随之消失呢?为什么?
(4)从以上分析可知,生物的进化不是个体的进化,而是的进化,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组内研学】
活动二:理解种群的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学会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1)基因库的定义:一个种群中______个体所含有的___________。

(2)基因频率的定义: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_________数的比例,(如a 的基因频率=a/(A+a)×100%)。

(4)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①已知基因型个体数,计算基因频率:
常染色体遗传方式:
例1:某昆虫种群中,决定绿色翅的基因为A, 决定褐色翅的基因位a,从这个种群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调查发现AA、Aa、aa的个体分别占30、60、10,那么A、a的基因频率是多少?
伴X染色体的遗传方式:
例2:在一个工厂中,男女职工各100名,女性中,色盲基因(X b)携带者为5人,色盲患者为1人;男性中色盲患者为8人,则X b的基因频率为:
②已知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
例3:某种群中AA、Aa、aa的个体分别占24%、72%、4%,那么 A、a的基因频率是多少?
③根据基因频率,计算基因型频率:
哈迪——温伯格定律:在一个极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中,在没有突变、选择和迁移的条件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可以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保持平衡。

若种群中一等位基因为A和a,设A的基因频率=p,a的基因频率=q ,
则AA的基因型频率=p2;aa的基因型频率=q2;Aa的基因型频率=2pq。

例4:若某种群中基因型aa的频率为36%时,
则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

AA基因型频率为;Aa基因型频率为。

活动三: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内基因频率的变化
某昆虫种群中AA占30%,Aa占60%,aa占10%。

自由交配产生子一代时同时满足以下五个条件:
①种群足够大
②所有雌雄个体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
③没有个体从这个群体中迁入和迁出
④自然环境对这一对相对性状没有影响
⑤基因A和a都不会发生突变
(1)将计算结果填在下表中:
(2)从上述计算结果看,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3)自然界的种群中,会出现这种情况吗?为什么?
【交流促学】
活动四:了解变异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并理解变异在进化中的作用。

回忆所学生物变异的类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1)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哪些?结合自然选择学说,分别说明各种变异对基因频率的影响。

(2)生物自发突变的频率很低,而且突变大多是有害的,为什么它还能够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呢?
活动五:用数学方法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并理解自然选择在进化中的作用
根据提供的材料,合作完成以下探究方案
材料1:桦尺蠖生活在英国曼彻斯特附近的森林地区的树上,树上布满了地衣(白色),白色桦尺蠖由于和树干颜色相似,不容易被天敌发现,所以遗传基因很容易被保存下来。

而黑色的桦尺蠖则很容易被天敌发现所以数量越来越少。

后来,曼彻斯特地区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黑烟使地衣不能生存,而且树皮裸露并被熏成黑褐色,这时反而黑色的桦尺蠖更容易生存下来,且白色桦尺蠖骤减。

材料2:1870年,桦尺蠖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如下:SS 10% 、Ss 20% 、ss 70% ,S基因的频率20% ,s基因的频率 80% ,在树干逐渐变黑的环境下,对浅色个体生存不利,使得浅色个体每年减少10% ,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 。

提示:(1)该种群每年的基因型频率=该基因型个体数/该种群个体的总数
(2)不同年份该种群个体总数可能有所变化
1.探究问题:为什么种群中s基因(决定浅色性状)的频率越来越低?
2.作出假设:分析材料1 ,你能对以上问题作出什么样的假设?
3.验证假设:
(1)利用材料2中假设的情景数据,计算在第3—4 年间,该种群每年的基因型频率和每年的S和s的基因频率,填入下表:
(2
4.思考并讨论:
(1)树干变黑会影响桦尺蠖种群中浅色个体的出生率吗?为什么?
(2)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基因型还是表现型?为什么?
(3)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什么?生物进化的实质是什么?
【反馈评学】
1.现在许多学者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A.生物个体 B.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C.种群 D.生活在一起的全部生物
2.下列有关种群基因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的基因库包括这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B.生物的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
C.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D.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
3.以下属于种群范畴的是()
A.一座山上所有的马尾松 B.一块草地上所有的昆虫
C.一个池塘内所有的鱼类 D.一个公园内所有的树木
4.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Aa 的个体占78%,aa的个体占4%,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A.18%,82% B.36%,64%
C.57%,43% D.92%,8%
5.在豚鼠中,黑毛对白毛是显性,如果基因库是,90%是显性基因B,10%是隐性基因b,则种群中基因型为BB、Bb、bb的频率分别是()
A.81%、18%、1% B.81%、9%、1%
C.18%、81%、1% D.45%、45%、10%
6.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个体 B.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C.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自然选择 D.隔离类型
8.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

在一个有30000人的人群中,蓝眼的人3600人,褐眼的有26400人,其中纯合体有12000人。

那么,在这一个人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9.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试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统称为种群的。

(2)随机从该种群中抽出100只果蝇,测知基因型AA(灰身)35只,Aa(灰身)60只,aa(黑身)5只,A的基因频率为,a的基因频率为。

(3)假定残翅(v)的基因突变率为10-5,由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残翅果蝇难以生存,结果长翅(V)类型个体逐渐增多,V基因频率也随之升高,经过许多代以后,长翅类型成为该种群中的常见类型。

与其他突变类型相比,残翅个体数要少得多,这一现象说明。

(4)通过对果蝇及其他的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可得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10.在一个海岛上,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生的脚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则游泳能力较弱。

若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海龟数量增加到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容易从海水中得到食物,分趾的海龟则不易获得食物而饿死,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成W为0.2,w为0.8。

请问:
(1)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的基因称为该种群的。

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海龟种群中连趾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分趾的海龟中杂合子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

(2)导致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