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中的传统戏曲元素探究
戏曲唱腔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研究
查研 究 表 明 , 目前 有 很多 的喜 爱 歌唱 的人 ,都会 对歌 唱演 员的 发 音 提 出疑 问: “ 他 们 到底 在 唱什 么 ? ” 出现 这 种 原 因 的 主要 方
我 国 是 一 个拥 有 五 千 年 传 统 历 史 文化 的泱 泱 大 国 ,在 我 国 面 ,在 于 听 曲者对 于 音节 的掌 握 很模 糊 ,或 者说 他们 对 于音 节 的 的 传统 文化 中 ,中华 民族 的戏 曲艺术 源远 流长 ,已经 被联 合 国教 发 音掌 握 是不 正确 的 ,还 有可 能 是 由于 听者遗 漏 了某 一 个音 节 。 科文 组织 列 为世 界文 化遗 产 。传 统的 戏 曲文化 在 不断 被世 人传 承 所 以 ,要想 把汉 字 读得 清 楚到 位 ,必 须要 通 晓掌 握音 节 ,音 节读 的过 程 中 ,增 加 了许 多新 的元 素 , 内容 已经不 仅仅 局 限在 最初 戏 准 了 ,汉字 自然就 读得 清 晰 了。音 节 问所 存在 的 过度 部分 ,同样 剧 的发展 基础 ( 民 间歌谣 、 民间 歌 曲、 民间传 统 说唱 艺术 )上 , 有 相 应 的 要求 ,应 该做 到 读 清 楚 、读 连 冠 , 不 能模 糊 , 不能 间
整个 戏 曲艺术 的演 绎 过程 中起 着举 足轻 重 的作用 ,下面 ,我就 根 据 自身 的经验 和近 些 年来 在 中国戏 曲文 化方 面 的研 究和 总 结 ,谈 谈 自己对戏 曲唱腔在 民族声 乐 中的运 用及 怎样 才 能保 证对 传 统 戏 曲唱腔 良好 的借 鉴 ,并 与和我 同样 具有 戏 剧爱 好 的专 家学 者共 同探 讨 ,并借 此希 望 能真 正推动 民族 声 乐 的教学 发展 ,传 承 中 华 民族优 秀 的传统 文化 。
传统京剧艺术元素在声乐表演中运用
关键词:传统;京剧;艺术元素;民族声乐;表演京剧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财富,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唱腔,对于民族声乐的表演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民族声乐表演中运用传统京剧艺术元素,能够在民族音乐表演中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实现丰富多变的民族声乐风格,创新民族声乐表演活动,提高人们对于民族声乐表演的关注度和支持度,这也是传承京剧艺术文化的必要举措之一。
一、京剧艺术和民族声乐之间的共通之处(一)同宗同源分析京剧艺术和民族声乐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二者之间的联系紧密,有着同宗同源的特点,同样是起源于我国的民间,植根于丰沃的中华文化土壤中,将民众的劳动和生活在舞台艺术的形式中反映出来,获取了大量民众的喜爱。
京剧艺术和民族声乐都具有民族性,民族特点鲜明,代表着我国的民族文化,同宗同源的紧密关联下,二者之间形成了互通互助的紧密关联[1]。
(二)艺术风格异曲同工京剧艺术和民族声乐之间的相通之处,体现在其内容都是贴近人们生活这一显著的特点上,同样是表现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审美理念以及行为规范,虽然在艺术风格上,京剧艺术和民族声乐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这二者都是通过舞台艺术来展现内容的,由人物表演来完成对京剧艺术和民族声乐作品的表演,将创作者的意图传递给观众,打动观众,获取观众的喜爱和支持。
艺术风格不同,却有着同样的贴近受众心理的特点,内容清新自然,获取了众多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三)美学原理相同京剧艺术与民族声乐均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在美学原理方面体现出了相通之处,经过不断的探究和实践,京剧艺术以及民族声乐均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有着特有的艺术特色。
京剧艺术和民族声乐都是在传统美学原理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以传统美学原理为艺术之根本,形成了美学层面理念的一致性,京剧艺术和民族声乐艺术在表演风格上具有写意的特性,注重天人合一的艺术追求,强调营造艺术意境,追求传统艺术的意境之美。
以现代京剧艺术中著名的作品“贵妃醉酒”为例,这一部京剧作品通过现实中的事物特征来抒发内在的情感,是创造艺术的一种途径,形成了情与景相互统一的艺术美感,是天人合一艺术追求的体现,营造了情景相融的艺术意境。
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声腔艺术的有机融合
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声腔艺术的有机融合传统戏曲的声腔艺术作为我国内容丰富的民族歌曲之一,主要是在传统的说唱艺术和民间小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后,戏曲声腔艺术的优秀技法和歌唱练习方法与民族声乐巧妙地融合,更加凸显出其独特魅力和音感。
传统戏曲的声腔艺术最基本要求即字正腔圆,要求演唱者必须咬字清楚,发音正确,任何字的发音均不能模糊而过或含糊不清。
此种训练要求与民族声乐的练习具有一致性,但是两者在咬字和吐字方面还具有极大的差别性。
从总体而言两者的异同均具有规律性,可以被提炼出来进行较为明晰的对比。
一、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声腔艺术的渊源民族声乐的发源与四个方面因素有直接的关系。
从其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在纪元前民族声乐主要以唐诗宋词、元曲宋词、乐府诗等为主要表现形式;当进入宋代后,鼓词、元杂剧和散曲等成为民族声乐的主要表现形式;此后的多年时间,民族声乐多以山歌、民歌、号子等为主要表现形式;五四之后,民族声乐在融入欧洲声乐艺术技巧的过程中以儿童舞剧、新歌剧、艺术歌曲、群众歌曲等形式展现。
但是,从广义的角度而言,民族声乐包含民歌、戏曲和曲艺,而且以具有此三种风格的艺术形式进行展现,从最为原始的音乐中萌芽,经过歌、乐、舞三者的逐渐融合而出现了传统戏曲的声腔艺术。
民族声乐在原始的歌、乐、舞三者的有效融合之后,逐渐演变成歌舞形式和各类的民歌、戏曲及杂剧等。
现代所看到的民族声乐主要作为一门单独的艺术形式存在,但是在古代的历史典籍记载中,民族声乐主要是劳动人民生活和实践的艺术表现及社会生活场景的艺术再现。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民族声乐融合了不同区域的语言和生活习俗,按照地理环境来区分则成为多元化的各具特点的民族声乐演唱方式和风格。
尽管传统戏曲的声腔艺术主要来自民间说唱、歌舞和滑稽戏三种形式的演变,但是传统戏曲的声腔艺术与此三者有根本性的差别,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传统戏曲的声腔艺术与其他体系有不同的音乐唱腔表现,此种声腔艺术形式主要以其产生地的民歌、语言和民间音乐等为基础,在融合其他类别音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创新。
戏曲音乐元素在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运用及演唱分析
戏曲音乐元素在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运用及演唱分析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不断在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中注入新的元素。
长期以来,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者和表演者在学习西方声乐演唱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融入更多民族音乐元素,使民族声乐逐渐形成中国特色。
《梅兰芳》是为了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10周年创作的,作曲家吴小平在歌曲创作中进行了探索性的尝试,将中国京剧音乐元素融入歌曲创作中,作品韵味深长、委婉含蓄。
文章通过对声乐作品《梅兰芳》的音乐特点进行分析,探究作品中戏曲音乐元素的运用和演唱特点。
关键词:戏曲音乐;《梅兰芳》;民族声乐我国的民族声乐植根于我国的民间音乐文化土壤,近年来很多优秀的民族声乐作品在借鉴西方歌曲创作技法的基础之上,也注重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戏曲音乐等元素的借鉴和运用,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散发着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艺术魅力。
声乐作品《梅兰芳》整体曲调将戏曲音乐的元素和民族声乐作品相融合,既是梅兰芳先生生平的真实写照,又通过悠远绵长的音乐和独具韵味的京剧特色,深深感染听众,并为作品动容。
一、声乐作品《梅兰芳》的音乐分析(一)作品背景声乐作品《梅兰芳》(刘鹏春作词)是为了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10周年,由作曲家吴小平进行创作的。
吴小平出生在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故乡江苏泰州,自幼就对戏曲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后来进入专业院校系统地学习歌曲创作,这些都为他日后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梅兰芳》词作者刘鹏春用精炼的语言、写意的手法描绘了梅兰芳先生绚丽的艺术人生和他不卑不亢的爱国情怀。
而在曲调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吴小平先生对梅兰芳先生的缅怀与敬仰,同时充分展现了梅兰芳先生京剧表演的独特艺术魅力。
整首作品采用现代创作技法,与戏曲中的京剧元素相融合,成为现如今戏歌中的代表作。
(二)音乐分析声乐作品《梅兰芳》的结构打破了传统艺术歌曲创作的结构方式,采用引子、慢板、中板、快板四个部分组成的多板式结构。
这样具有中国戏曲音乐特色的节奏形式,将整个歌曲的段落划分得清晰明了,层次分明。
民族声乐演唱对戏曲唱腔技法的借鉴
音乐与舞蹈Music and dance119唱腔技法的借鉴,不仅有利于民族声乐的进步与发展,也为戏曲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开辟了新的路径,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不断创新和传承。
一、对润腔技法的借鉴对唱腔的美化、润色等称为润腔技法,它能给予听众更为独特的感官享受。
人们根据地域的不同进行了不同音调的划分,让戏曲整体呈现了多样文化面貌,因此,戏曲的地域特色较为鲜明。
戏曲的发展历史漫长,现今已经形成多种唱腔、曲调,润腔是一类唱腔技法,它能给戏曲整体增色,让戏曲演唱趋于完美。
在民族声乐中,借鉴润腔技法,能让民族声乐更富美感,彰显出独特魅力。
首先,借鉴戏曲润腔,民族声乐可实现对修饰音的添加,从而能充分表达作品情感,提升作品感染力。
其次,借鉴戏曲润腔,民族声乐能营造良好的情感抒发氛围,让作品更具生命力,让歌曲的整体美感得到提升,使其更受听众欢迎。
我国戏曲种类往往有南北方戏曲之分,两者存在较大的风格差异。
在北方戏曲中,典型的有豫剧及京剧,在创新民族声乐的过程中,我们对上述两者的唱腔也进行了借鉴。
以《新贵妃醉酒》为例,民族声乐便以其为素材进行了作品创造,以京腔为演唱方式,借鉴戏曲唱腔,以甩腔等唱法表现贵妃醉酒的妩媚迷离。
由此可见,借鉴戏曲唱腔,民族声乐不仅增加了曲调形式,还更具文化特色。
二、对戏曲唱腔的借鉴戏曲及民族声乐均立足于国内传统文化,因此两类文化艺术呈现互相渗透的关系。
民族声乐在对戏曲的借鉴方面,表现出自然而然的无意识状态。
民族声乐不仅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也对西方音乐元素有所表现。
在民族声乐发展初期,很多民族声乐演唱者有一定的戏曲文化功底,因此,部分优秀艺术家会对戏曲唱腔进行灵活运用,使其在民族声乐中大放光彩,达成对戏曲唱腔的借鉴。
这表现了唱腔技法借鉴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其有利于民族声乐构成独特的演唱风格,能拓展其发展道路。
以《我的祖国》演唱为例,艺术家对戏曲唱腔进行了借鉴,利用拖腔技法,处理了“一条大河”内的“河”字唱法,结合山西梆子戏的特色,结合真假音,并重视口腔共鸣和胸腔共鸣相结合进行演唱。
戏曲艺术与民族声乐艺术的大融合——论民族声乐的“戏”与“歌”
戏 曲艺术与 民族声乐艺术 的大融合
论 民族 声 乐 的“ 戏” 与“ 歌"
李 媛
( 呼伦 贝 尔学院 音 乐学院, 内蒙古 呼伦 贝尔 0 2 1 0 0 8 )
摘
要: 中国民族声 乐艺术巧妙地将传统戏 曲和 民歌 演唱 的艺术风格 融合 在一起 , 民族声 乐对戏 曲 艺术表 演的借
鉴, 对唱腔的吸纳 , 对表 演形 式的广泛利 用是相 当成 功的。戏 曲中的“ 唱、 念、 做、 打” 与 民歌 演唱 的“ 声、 情、 神、 形” 的相 互交织 已深深地 融入 中国民族 声乐文化 的长河 中, 形成 了民族声乐独具特 色的艺术表现 , 也鲜 明地反 映 出中国民族 声 乐 表 演艺术创造的民族品格 与审美特征 。 关键 词 : 戏 曲艺术 ; 民族 声乐; 戏; 歌
黑河学院学报 2 0 1 4年 第 1期 ( 2 0 1 4年 2月)
J O U R N A L O F H E I H E U N I V E R S I T Y
语 言文 学艺术研 究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9 4 9 9 . 2 0 1 4 . O 1 . 0 2 1
渐反 客为 主 , 变成讲 演的主体 , 又 汲 取 民 间说 唱 文学 长期 发展 的表 现 艺术 , 成 为一 种 新 的 艺 术样 式—— “ 变 文” 。“ 变 文” 一 般 是说 唱 相 间, “ 变 文” 发展后 期 , 已经 明确 地 由演 员 分 角 色 进 行 表 演, 有 完整 的故 事框 架 , 有 白有 唱 , 有 丰 富 的 戏剧
民族声乐教学中戏曲唱腔的技巧应用
民族声乐教学中戏曲唱腔的技巧应用【摘要】戏曲唱腔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独特的技巧应用丰富了声乐教学的内容。
通过唱腔技巧在传统戏曲音乐中的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戏曲音乐的表现方式。
技巧练习对于学生声乐表现的影响不可忽视,通过不断练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
戏曲唱腔的艺术特点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表达方式,增强其表演的感染力。
唱腔表达力的提升和戏曲唱腔的韵律感对声乐技巧的培养是民族声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戏曲唱腔技巧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探索戏曲唱腔技巧在声乐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表演能力。
【关键词】关键词:民族声乐教学、戏曲唱腔、技巧应用、传统音乐、声乐表现、艺术特点、表达力、韵律感、技巧培养、声乐教学、价值、发展方向。
1. 引言1.1 戏曲唱腔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戏曲唱腔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与传承,更是声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戏曲唱腔包含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技巧,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技巧,可以使学生在声乐表现上更加丰富多彩,提升其音乐表达能力。
戏曲唱腔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如抑扬顿挫、腔调变化等,这些特点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作空间,使其声音更加具有戏剧性和表现力。
戏曲唱腔的韵律感对声乐技巧的培养也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和练习戏曲唱腔的韵律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节奏和音准,提高其声乐技巧和表现能力。
戏曲唱腔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对学生声乐技巧的培养、表现力的提升以及音乐艺术的传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唱腔技巧在传统戏曲音乐中的应用传统戏曲音乐中的唱腔技巧是表现戏曲角色和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戏曲表演中,演员需要通过唱腔来传达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变化和故事情节,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剧情。
而唱腔技巧的运用则可以让演员更好地表现角色,增强表演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民族声乐教学中戏曲唱腔的技巧应用
民族声乐教学中戏曲唱腔的技巧应用民族声乐教学中,戏曲唱腔的技巧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戏曲唱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技巧要求。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技巧的应用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表演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戏曲唱腔技巧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角度进行探讨。
戏曲唱腔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演唱之声乐部分的称谓,是由剧种、地方演出风格、表演出身、身份地位和个人才艺的流变共同形成的。
它是中国古典声乐和戏曲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演唱技巧独特、表达手法传神等特点。
戏曲唱腔的技巧包括音韵、节奏、表情、唱腔特色等多个方面。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这些技巧对学生的声乐表现和情感传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戏曲唱腔的音韵技巧对于民族声乐教学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音韵是声乐表现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包括发声、音准、气息控制等方面。
在戏曲唱腔中,音韵的要求非常高,要求歌手能够准确地把握各种音调的变化和转换,掌握各种发声技巧,以及灵活运用气息控制等。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可以借鉴戏曲唱腔的音韵技巧,引导学生更加准确地发声,丰富声音表现的层次和变化。
戏曲唱腔的节奏技巧也对民族声乐教学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节奏是声乐表演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关系到曲调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同时也影响到歌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戏曲唱腔中,音乐节奏的变化非常丰富,既有快板激昂的节奏,也有慢板婉转的节奏,还有各种脉动和抑扬顿挫的变化。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戏曲唱腔中的节奏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歌曲的动感节奏和鲜明韵律,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戏曲唱腔的唱腔特色在民族声乐教学中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唱腔特色是戏曲唱腔的核心要素之一,它包括各种特殊的音调变化、声音特色、音韵韵味等方面。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戏曲唱腔中的各种唱腔特色,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歌曲的音乐特色和韵味,塑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声乐表演风格。
戏曲唱腔的技巧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从黄梅戏选段《天女散花》中浅谈高校民族声乐戏曲风格的演唱与教学
从黄梅戏选段《天女散花》中浅谈高校民族声乐戏曲风格的演唱与教学黄梅戏是中国戏曲中的一种地方戏曲剧种,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因此得名。
其以湖北方言为基础,融合了当地的音乐、舞蹈和表演艺术,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
黄梅戏以其婉转动听的曲调和细腻多变的表演而著称,被誉为“中国戏曲艺术明珠”。
在黄梅戏选段中,《天女散花》是一段情感丰富、旋律优美的经典剧目。
而对于高校民族声乐戏曲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和演唱黄梅戏选段,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声乐戏曲Repertoire,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戏曲的文化魅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本文将从黄梅戏选段《天女散花》中浅谈高校民族声乐戏曲风格的演唱与教学,探讨黄梅戏在高校声乐戏曲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
一、黄梅戏及其在高校声乐戏曲教学中的价值黄梅戏源自社会民间,以其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传统戏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高校声乐戏曲专业的教学中,学习黄梅戏选段有着重要的意义。
黄梅戏选段具有丰富的表演形式和情感表达。
黄梅戏在表演形式上注重歌唱、舞蹈、表演的结合,曲牌繁多,曲调婉转动听,旋律多变,能充分考验学生的声乐技巧和表演能力。
而黄梅戏的剧情多以爱情悲剧为主题,情感表达丰富真挚,通过歌唱、舞蹈和表演等综合艺术形式,能够让学生在演唱中深入体验人物情感,提高他们的表演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学习黄梅戏选段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丰富他们的艺术修养非常有益。
黄梅戏注重情感表达,曲调婉转动听,旋律优美动人,有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学习演唱黄梅戏选段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他们的音乐素养,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理解。
学习黄梅戏选段也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国传统戏曲的独特魅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
学习黄梅戏选段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戏曲作为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而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传统戏曲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中国民族唱法中戏曲表演艺术
浅析中国民族唱法中的戏曲表演艺术摘要中国的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不同的地域风情和不同的文化历程凝炼出了不同的戏曲表演艺术。
而中国声乐中的民族唱法从其诞生起一直受到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影响。
可以说,中国戏曲是我国民族唱法的重要土壤。
本文试从民族唱法中所蕴含的戏曲表演唱腔艺术、呼吸艺术和高音艺术这三个方面分析中国民族唱法中的戏曲表演艺术。
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中国民族唱法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族唱法戏曲表演艺术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中国的民族唱法起源于传统的戏曲艺术。
中国民族唱法本身就是对中国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继承和发扬。
任何一种音乐形式的发展都需要有其自身的音乐土壤,而中国传统戏曲表演艺术中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无疑为中国民族唱法的发展提供了最肥沃的土壤。
正因为如此,在中国的民族唱法中能够看到很多戏曲演唱中的演唱技巧,这些演唱技巧经过几百年的沉淀和提炼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
而中国民族唱法的表演艺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对戏曲演唱艺术的传承和发扬。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热衷于流行音乐,而流行音乐的发展也影响到了其他的声乐领域,其中就包括民族唱法。
一些民族唱法的研究者试图将流行音乐的模式移入到民族唱法中来。
这种和民族唱法本身的历史和内涵背道而驰的做法应该被制止,否则将会扰乱民族唱法正常的发展轨迹。
民族唱法植根于我国的戏曲艺术,无法从戏曲艺术中脱离出来。
任何摈弃戏曲艺术而单独改革民族唱法的做法,不仅是舍本逐末,还是饮鸩止渴的短期效应。
我国民族唱法的发展,应该正视其中的戏曲表演艺术,并且不断挖掘戏曲这座宝库,不断完善唱功唱法,增强其文化内涵和艺术底蕴,从而使民族唱法更具生命的活力。
本文试从民族唱法中所蕴含戏曲表演的唱腔艺术、呼吸艺术和高音艺术三个方面来分析我国民族唱法中的戏曲表演艺术。
二民族唱法中蕴含戏曲中的唱腔艺术民族唱法在其唱腔上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而这种地域特色的背后必然有其相对应的地方戏曲唱腔作为支撑。
民族声乐作品《贵妃醉酒》对戏曲元素的借鉴
民族声乐作品《贵妃醉酒》对戏曲元素的借鉴摘要:民族声乐作品《贵妃醉酒》是一首具有传统戏曲风格的声乐作品,是充分借鉴京剧《贵妃醉酒》的音乐元素后创作而成。
本文在对民族声乐作品《贵妃醉酒》的创作背景、创作特色、表演等方面的研究基础上,阐释对这一作品演唱处理,并对戏曲艺术的借鉴价值做出初步探讨。
关键词:贵妃醉酒声乐作品京剧沈阳音乐学院/冯玉琼民族声乐作品《贵妃醉酒》,是我国著名的词作家王晓岭,作曲家张卓娅、王祖皆的代表作品之一。
是在借鉴了同名京剧的题材意境,加入了戏曲元素,重新创作的一首现代民族声乐作品。
整首歌曲的速度有平缓的慢板,激昂的快板,不仅有贵妃凄楚可怜的哭诉,更有热情奔放的感情宣泄,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使演唱者在演唱时有足够的发挥空间。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现代民族声乐在实践教学、舞台演唱、学术理论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显著成就,并且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族歌唱家。
然而,在与国外声乐广泛交流的情况下,许多民族声乐演唱者在演唱方法上越来越追求规范化、科学化,丢失了本民族的地方特色。
《贵妃醉酒》这种具有浓厚戏曲风格的创作歌曲,却不是很多。
如何抓住这一类型声乐作品的演唱和表演精髓,也是本人一直思考和研究的方向。
因此,希望通过对《贵妃醉酒》这一作品的戏曲元素的分析和思考,来进一步提高自身对传统戏曲音乐元素的理解,并可以在未来的演唱和表演中能更好地把握具有传统戏曲声腔风格的声乐作品。
一、《贵妃醉酒》的作品分析李霞的《艺术歌曲<贵妃醉酒>的旋律创作与演唱研究》一文,对贵妃醉酒的音乐结构、旋律进行、板式、托腔等进行分析,认为此作品旋律行腔过程中虽然明显汲取了京剧唱腔的元素,但是其原创成分的比例要远高于其他同类作品。
1.对《贵妃醉酒》的借鉴戏曲元素的分析李俊的《试析戏曲表演中的“唱、念、做”在王祖皆、张卓娅创作的<贵妃醉酒>演唱中的借鉴运用》一文。
结合对老京剧艺术家的访谈,对歌曲《贵妃醉酒》借鉴戏曲表演中“四功五法”的“唱”“念”“做”进行分析,进而阐明学习戏曲表演对促进和推动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意义。
论传统戏曲在当代民族声乐创作中的运用
王保 荣: 论传统戏曲在 当代民族声乐创作 中的运用 1 2 9
五月儿明》 和姚明《 前门情思——大碗茶》 故 乡是北京》 《 则更多
其一, 是要符合歌曲和戏曲的共 陛, 即台词作 为表演媒介,
要能发声于表演者之 口, 入于观众之耳 。 唱词作为声腔构建的
运用 了 京剧唱腔元 素, 京味很足 , 是小型“ 戏歌 ” 的突 出代表 。
依据, 无论是上下旬对仗结构 , 比如京剧等板腔体剧种; 抑或长
一
乐表演与教学 的优 秀曲 目。这些 融入了戏 曲音乐元素的歌 曲 富歌曲的故事情节 、 人物角色的塑造 , 做到在短短的一首歌里 般称为“ 戏歌”它是将戏 曲中的声腔 、 , 曲调、 程式 , 与现代音 达到强烈的戏剧性效果 和感染力 。
再次, 是是借鉴传统戏曲进行民族声乐创作的佳作。
作 曲家之所以将戏 曲与 民族 声乐创作融合到一起 , 首先 ,
短句错落和不规则句式 , 比如昆曲等联曲体剧种 , 其唱词结构 都要与曲体配合, 字韵清晰分明, 词藻具有文学底蕴 。 比如 《 贵
是时代的需要 。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是宝贵的艺术财富, 作 妃醉酒》 王晓岭写道 :金炉香冷空 罗纬 , 中, “ 百花亭前月低垂 ;
现传统的美学 价值 , 戏曲将 中国文学和美学的特色融会贯通 , 用高 度的程式化和极为简约的手法表现艺术 的广博 与弘美 ,
其二, 在歌曲与戏曲的共陛之外, 曲词创作也可根据歌曲
的戏剧性因素来出新求变 。一般 来说 , 中国传统民歌和戏曲
作者简介: 王保荣(9 6 ) , 17~ 女 山东师范大学音 乐学院讲师。
论传统戏曲在 当 民族声乐创作中的运用 代
王保荣
在当代新创作的声乐作品中, 不少歌曲充满了浓郁的戏 曲 表现出大气、 深邃 的古典艺术之美, 具有很强的戏剧性 和感 染 音乐风格, 这些 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演唱技巧性 , 成为声 力 。 因此 , 传统戏 曲元 素运用到 当代 民族声乐创作中可以丰
民族声乐教学中戏曲唱腔的技巧应用
民族声乐教学中戏曲唱腔的技巧应用民族声乐是我国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之一,而戏曲唱腔则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如何将戏曲唱腔的技巧应用到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戏曲唱腔的特点、技巧和应用等方面展开阐述,希望能为民族声乐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戏曲唱腔的特点戏曲唱腔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种特殊唱腔形式,具有独特的韵律、音调和表现力。
它主要是通过对字音的变化,以及对声调的运用来表现角色的情感、性格和心理活动。
在唱腔的演唱中,演员需要根据不同情节、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来处理声音的高低、抑扬顿挫,以及音节的长短、重轻,以达到艺术表现的目的。
戏曲唱腔的特点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戏曲唱腔借鉴了许多民间音乐的特点,如吴侬软语、梆子腔等,这些特点对于学习民族声乐的学生来讲有着很大的启发作用;戏曲唱腔所表现出来的韵律、音律、音调等特点,也为民族声乐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音乐素材和表现手段。
戏曲唱腔是一种高度技巧化的表演形式,需要演员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和声乐技巧才能胜任。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和应用戏曲唱腔的一些技巧,以丰富学生的声乐表现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1. 音调的掌握。
戏曲唱腔中的音调变化非常丰富,有唱头、唱腔、唱尾等不同部分,每一部分都要求演员掌握一定的音乐技巧和表现方式。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戏曲唱腔的音调变化,加强他们对音乐节奏和韵律的感受和把握,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2. 声音的运用。
戏曲唱腔中,演员需要灵活运用喉音、混声、头声等不同的发声方式,以表现不同角色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学生的发声技巧,使他们能够在演唱时更加灵活地运用不同的声音,并呈现出丰富的表现力。
3. 演唱技巧的训练。
戏曲唱腔的演唱需要演员有较强的表演技巧,如呼吸控制、音准掌握、情感表达等方面。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学生声乐技巧的训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演唱技巧,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民族声乐作品《贵妃醉酒》对戏曲元素的借鉴
音乐表演手,展现出人物内心深处的不满,和对后宫生活的悲凉和感慨。
三、歌曲《贵妃醉酒》新颖独特的作品特点(一)古诗七言诗的歌词形式整个作品歌词主要参考杨贵妃喝醉之后独自伤感的情节,歌词大部分都押韵,着重采用古诗七言诗的方式,把情节蕴含的情感准确的表现出来。
主要内容是讲述整个故事的时间、地点、环境特点:人物在百花亭前面孤独等着唐玄宗,但是没有看到任何人,月亮之下,只有她在黯然神伤悲伤的状态,表现出主要角色在后宫独自生活的悲惨遭遇。
紧接着歌词“昨日欢情只在梦中回味……”也表现出幸福美好都是过往,希望通过喝酒忘记以前的生活,但是借酒消愁愁更愁,主要通过三个“醉”字,和上文产生显著的对比,表现出角色喝醉以后的形态以及内心的孤苦。
之后通过歌词,杨贵妃依旧不想从以往幸福的生活中走出来,沉浸在昔日的美好生活中,但是真实生活开始将她拽回来,所以因此产生的心里落差让角色日渐苦闷,所以“今宵梦回谁解其中味,又饮了这一杯”与之前提出的“且饮这一杯还”相对照,展现出“醉酒”特征。
第二段歌词最开始展现出杨贵妃之前受到的尊崇和爱护,但是现在的真实生活让人无可奈何。
任何奢华的生活,也不如和有情人在一起,表现出人物角色对昔日的奢华生活并不关注,她内心只要和唐玄宗生活在一起,即便过着平凡的生活。
作者深入的研究绝世美人,借助简单的几句话,体现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渴望。
全面分析整个作品的内容,就能从中感受到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角色因为情人对自己的忽视,导致自己的生活更加孤苦,因此独自在深夜喝酒,发泄内心的苦闷。
(二)并列三段式的曲式结构毋庸置疑的是《贵妃醉酒》的曲式属于并列三段式,其中涵盖引子、间奏和尾声。
杂糅京剧的音乐内容,此外搭配传统民族歌曲的特征和创作规则,表现出整个唱腔方面的独特之处。
汉族雅乐、清乐、燕乐种音阶中主要使用清乐音阶,然而本文研究的作品采用雅乐七声调式。
在五声调式之上增加变徽徽下小二度和变宫宫下小二度,得到清新雅致的唱腔。
民族声乐演唱借鉴戏曲唱腔的探析
鄂州大学学报Journal of Ezhou University 2020年9月Sep.2020第27卷第5期Vol.27No.5doi:10.16732/ki.jeu.2020.05.019民族声乐演唱借鉴戏曲唱腔的探析卓莉莉(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泉州362000)摘要: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其声乐唱腔从某种意义上更可以说是民族声乐的楷模,两者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
文章对比和分析民族声乐演唱与戏曲唱腔,剖析两者的不同之处,并探讨民族声乐演唱在发展过程中对戏曲唱腔的借鉴与运用,揭示传统艺术的融合与革新发展,以及民族艺术的多样性。
关键词:民族声乐演唱;戏曲唱腔;地方戏曲中图分类号:J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004(2020)05-0063-02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国传统的民族艺术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方戏曲与民歌一直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尤其是戏曲文化,作为现代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先驱,在民族声乐的发展中有了多元化的元素。
很多保留下来的戏曲艺术作品,在与多元化元素进行融合的同时,将民族声乐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度。
地方戏曲中的唱腔和咬字等方面,使得民族声乐艺术具有更大的艺术价值。
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也逐渐发展为多元化、传统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艺术体系。
一、民族声乐演唱与戏曲唱腔之间的联系(一)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传统的民族唱法与戏曲唱腔,在审美取向上有一定关联。
民族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很多西方文化的影响,但无论是传统的民族唱法或是戏曲唱腔,受到西方文化影响都比较少。
不同于西方美声唱法的是,民族唱法对气息控制的要求很高,在演唱过程中,需要进行偷气、抽气等方式,使得演唱变得自然而顺畅,甚至对于演唱者的呼吸方式都有独特的要求。
不同于西方美声唱法带来的爆发力与穿透力,我国的民族唱法与戏曲唱腔往往需要演唱者做到气沉丹田,使得声音浑厚。
民族声乐教学中戏曲唱腔的技巧应用
民族声乐教学中戏曲唱腔的技巧应用戏曲唱腔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戏曲表演的灵魂和重要组成部分。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运用戏曲唱腔的技巧掌握戏曲唱腔的基本要素和特点,对开拓学生的音乐眼界,提高整体音乐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戏曲唱腔的基本要素戏曲唱腔是指戏曲中的歌唱部分,也是演员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戏曲唱腔的基本要素包括唱腔的技巧、表现手法、唱腔的长度、音乐的创作、曲调的特点等。
1、唱腔的技巧戏曲唱腔的技巧是戏曲歌唱中的重要要素,它主要包括发声、气息控制、声音的变化和音调的应用。
2、表现手法戏曲唱腔是融合了口技、舞蹈、音乐、演技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表演形式,它使用了很多传统的表演手法和语言技巧。
3、唱腔的长度戏曲唱腔的长度是戏曲唱腔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戏曲唱腔可能是单人唱腔、二人唱腔或多人合唱。
4、音乐的创作戏曲唱腔的音乐创作是戏曲唱腔艺术创作的又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它包括曲调、定调、调性、变调、借调等。
这些都是围绕着唱腔的结构和音乐的创作来进行的。
5、曲调的特点戏曲唱腔的曲调以华丽、悠扬、舒缓的音乐风格为主,它还强调声音的变化,特别是高低音调和气息的变化。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了解唱腔的特点,并掌握其基本唱腔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模仿戏曲唱腔,借鉴唱腔的特点,能够在民族声乐中得到更好的应用与发挥。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唱腔的基本技巧,包括声音的发声、掌握气息、进行音调和语气方面的调整,以及唱腔在诗歌和音乐的融合上的技巧等。
3、发扬中华民族音乐特色戏曲的唱腔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民族声乐的教学上传承这种音乐传统。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具有独特的音乐色彩和音乐特征,这些特色要在民族声乐教学中予以发扬,使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4、激发学生的音乐热情在民族声乐教学中,通过对戏曲唱腔的介绍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音乐热情,让他们在学习中更加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与魅力。
研究分析戏曲演唱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影响及作用
研究分析戏曲演唱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影响及作用戏曲演唱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戏曲表演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同时在民族声乐演唱中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作用。
通过对戏曲演唱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影响和作用进行研究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的发展历程,深化对民族声乐表演艺术的认识,从而推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1.音乐风格影响戏曲演唱以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方式,深刻地影响了民族声乐演唱的音乐风格。
戏曲演唱中的腔调、唱腔、音韵等特色元素,都对民族声乐演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京剧的唱腔具有高亢激昂的特点,因此在京剧影响下的民族声乐演唱中,也会呈现出这种激情澎湃的音乐风格。
2.表演技巧影响戏曲演唱在民族声乐表演中的影响还表现在表演技巧方面。
戏曲演唱注重舞台表现力和情感表达,其表演技巧包括身段、眼神、手势等方面的训练,这些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中也被广泛应用。
戏曲演唱对民族声乐表演技巧的培养和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3.文化内涵影响戏曲演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也对民族声乐演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戏曲演唱中的剧情、人物性格、历史故事等元素,都为民族声乐演唱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表现内容。
戏曲演唱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美学理念和审美情感,也为民族声乐演唱注入了独特的文化精神。
二、戏曲演唱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作用1.艺术传承作用2.审美情感作用戏曲演唱通过其独特的美学理念和审美情感,为民族声乐演唱注入了丰富的情感表达和艺术品味。
戏曲演唱中所蕴含的审美情感,包括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对剧情的扣人心弦的表现等,都使得民族声乐演唱在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上更加丰富和饱满。
3.文化交流作用戏曲演唱作为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的重要形式,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影响力。
戏曲演唱在民族声乐演唱中还发挥着重要的文化交流作用。
通过戏曲演唱的传播和交流,民族声乐演唱得以向国际社会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戏曲与民族声乐的艺术情缘初探
突出固有 的特色 。民族声乐 和传统戏 曲经过了几千年 的变化 和发展 , 它们的相互交融更加促进 了彼此之 间的发展 , 产生 了
更加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文化精神 。 在传统的美 学观念中 ,韵味这个词代表着更高层 次的审 美范畴和艺术境界 , 通过不断 的加强 和完善 , 能够 引起更 大的 反响和共鸣 。 而在我国的诗歌戏 曲等艺术领域 , 韵 味能够赋予 剧本和舞台更多艺术气息 , 使其富有生命力 和感染力 。 通过对
声 乐 舞 蹈
文艺生活 L I T ER AT URE L I F E
2 0 1 3 一 O 5
戏 曲与 民族声 乐 的艺术情缘初探
吴 丽 芬
( 丽 水 市 质 量技 术监 督检 测 院 , 浙 江 丽水 3 2 3 0 0 0 )
摘 要: 将传统戏 曲和 民族音 乐相 融合 就会 形成一种独具特 色的艺术表 演形 式 , 通过 多种音 乐元素的 注入使得 “ 戏 歌 综合” 体 系具 有 了更加突 出的艺术特点 , 既有 民歌 演唱的亲切、 自然 , 又有戏 曲演唱 中的运腔 、 韵味, 同时 叉和 戏
现都必定和 当时 的文化背 景有着 千丝万 缕的联系 ,这时就要 对戏 曲的艺术和 内涵进行发扬 和继 承 ,在不断完善 的基础上
民I 甸歌 舞 在 原 始 社 会 的时 候 就 已经 出现 了 ,随着 历史 的
演变 , 歌舞 的形式和艺术体 系也经历了较大程度的改变 , 最 终 形成 了相对 比较完成 的戏剧形式 ,进而演变成 了传统 的戏 曲
是 它仍保 留着 自己的特色 ,最显著 的就 是声 腔系统的音乐腔
民族声乐中戏曲唱腔的应用
民族声乐中戏曲唱腔的应用【摘要】戏曲唱腔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民族声乐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戏曲唱腔的定义、历史渊源、特点、应用方式和在民族声乐创作中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戏曲唱腔的独特韵味和表现力在不同民族声乐中都有着独特的应用方式,丰富了民族声乐的表现形式。
戏曲唱腔在民族声乐创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为作品增添戏剧性和表现力。
通过对戏曲唱腔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民族声乐,丰富和拓展其艺术表现形式。
戏曲唱腔在民族声乐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推广。
【关键词】戏曲唱腔,民族声乐,历史渊源,特点,应用方式,创作,重要性。
1. 引言1.1 引言民族声乐中的戏曲唱腔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
戏曲唱腔作为戏曲表演的核心元素之一,不仅在戏曲演唱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在民族声乐中独具特色,丰富了民族声乐的表现形式。
戏曲唱腔的应用不仅展现了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更为民族声乐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灵感。
本文将围绕戏曲唱腔在民族声乐中的应用展开探讨,从戏曲唱腔的定义、历史渊源、不同民族声乐中戏曲唱腔的特点、应用方式以及在民族声乐创作中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探究戏曲唱腔在民族声乐中的独特魅力,以及对民族声乐发展的重要影响。
通过对戏曲唱腔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还可以为现代民族声乐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戏曲唱腔的定义戏曲唱腔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演员在唱歌时所使用的特定唱法和表现方式。
它包括了音调、节奏、语气和情感的处理,是戏曲表演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戏曲唱腔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技巧。
它不同于现代歌唱的流行音乐,更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戏剧性的演绎。
演员需要通过唱腔来展现角色的性格、情感和命运,带领观众进入剧情的世界。
戏曲唱腔还包括了丰富的表现技巧,如抑扬顿挫、吐字清晰、音准准确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声乐中的传统戏曲元素探究
作者:孙加航
来源:《文存阅刊》2020年第14期
摘要: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民族声乐在自身体系不断完备的同时,与我国的传统文化要素也进行了一定的结合,这其中包含着传统戏曲元素,两者的融合使得民族文化的发展越来越繁荣。
传统戏曲文化在我国也存在着悠久的历史,从汉乐府到元朝的杂剧,再到明清时期的民歌,戏曲的元素丰富多样。
本文针对民族声乐中的传统戏曲元素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发现两者之间紧密相连,共同发展。
关键词:民族声乐;传统戏曲;元素探究;发展历程
民族声乐在悠久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传统戏曲也有着自己的特点,两者的结合可以为民族声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更深的基础,音乐大多来源于生活,将民族的风俗习惯融入到音乐当中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今在多元文化融合的时代,各种优秀的文化要素之间都可以融合,传统戏曲与民族声乐在内容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两者也有很大的相通之处,两者通过促进融合可以实现更好的发展。
一、民族声乐艺术的渊源
民族声乐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中人民的劳动,主要内容包括一些采摘、狩猎的活动,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化,民族声乐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内容也在逐渐的丰富,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还融合了许多戏曲中的元素,传统的民族音乐在宋代之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戏曲也在不断地发展进步。
二、民族声乐和传统戏曲之间的联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多元文化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从中汲取到精神财富,民族声乐艺术作为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面包含着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有着科学的表现形式,这些都使得传统文化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使得民族声乐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其中,传统戏曲要素对于民族声乐的影响最为深刻,许多现代的民族声乐作品创作上都融进了传统戏曲的元素,演唱方法上借鉴了传统戏曲的发声方法。
所以,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传统戏曲为民族声乐艺术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为艺术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灵感,传统戏曲对于民族声乐的发展功不可没,两者的结合促进了我国文化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其他艺术形式也提供了一些借鉴。
传统戏曲当中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瑰宝,从唱念做打的表现形式到生旦净丑的人物形象,这些都是具有丰富的舞台表现力,除此之外,传统戏曲还将多种文化元素融合起来,既表现了中
华文化的共性,又具备各民族文化发展的个性,这就使得戏曲受到广大人们的喜爱,民族声乐在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融入戏曲元素,这就使得音乐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贴近生活,传统戏曲可以使民族音乐得到更好的发展。
民族声乐在借鉴吸收戏剧元素的同时还不断的吸收西洋音乐的风格,演唱起来更加具有国际化的风格,传统的戏曲表演仍然以传统戏曲为核心,虽然借鉴了科学发声方法,但仅仅是声音上的创新,所以民族声乐的表现方式更加的新颖,戏曲的表演模式则比较传统。
三、传统戏剧元素在民族声乐艺术当中的运用
戏曲在演绎过程中会有比较严格的要求,除了字正腔圆、吐字清晰之外,还要求表演者的神情表现到位,民族声乐在不断融合传统戏曲的过程中,也在逐步的达到这一要求,使得音乐情感更好的表达出来,在吸收传统戏曲元素的同时,强化表演者的科学发声方法,使得表演者能够更好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受到观众的喜爱,传统戏曲除了在音调、情绪方面有自己的控制之外,还有肢体动作的表现,民族声乐也在不断地寻找突破口,借鉴传统戏曲的肢体表演,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表现力。
四、传统戏剧对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
(一)传统戏曲对民族声乐的感染力度
我国的传统戏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有这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民族声乐则是借鉴了传统戏曲的特点,并且结合了西方演唱方法逐渐发展的一种音乐形式,民族声乐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传统戏剧的感染。
传统戏剧对于民族声乐的感染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这就是戏剧表演的灵魂所在,民族声乐在演绎中也需要不断的借鉴传统戏剧的元素,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二)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表演方式的汇融
民族声乐艺术与传统戏曲的汇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有极具渲染力的舞台风格,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的舞台风格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民族声乐舞台声情并茂,将传统戏曲元素融入其中,把作品当中的情感因素通过舞台展示出来,无论是民族声乐还是传统戏曲都不仅仅停留在唱词的层面,两者都把演唱特点和音乐形象结合在一起,音乐作品有了进一步升华。
第二是舞台表演神形兼备,传统戏曲的表演必行于气,民族声乐的表演则需要表现出民族文化,两者的演唱都需要抒发出作品的感情,表现出作品的人性。
民族文化在表演时的动作、神态都可以精准的影响观众的观看体验,只有通过恰到好处的表演,传统戏曲元素与民族声乐的汇融才能够更加深化人物形象,加深观众的观看体验。
由此可以得出,传统戏曲元素在逐步的渗入民族声乐,两者的表演方式有着共同之处,寻找更加高效的融合方式,就可以更好的弘扬传统戏曲文化,还可以促进民族声乐的发扬光大。
五、结论
由此可见,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戏曲元素的渗透,传统戏曲也需要民族声乐这一载体去更好的弘扬传统戏曲文化,所以在实践中,需要找出有效的途径促进两者更好的融合,让民族声乐能够更好的被观众喜爱,并且让优秀的民族音乐進入到广大人民当中,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促进民族声乐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同时也要不断地拓展创新,寻求更加宽阔的舞台,让民族声乐进入世界,让民族声乐更加枝繁叶茂。
参考文献:
[1]孟天屹.民族声乐艺术中的传统戏曲元素探微[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3):86-89.
[2]肖燕芳.现代民族声乐对传统京剧元素的借鉴[J].北方音乐,2018,38(11):61-62.
[3]姚云飞.民族声乐艺术中的传统戏曲元素研究[J].神州,2019,0(20):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