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九年级数学定义命题与定理.doc
《命题+定理与证明》教案
![《命题+定理与证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e56f8b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14.png)
《命题、定理与证明》教案第一章:命题的概念与分类1.1 命题的定义引入命题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组成的陈述句。
举例说明命题的正确性和错误性。
1.2 命题的分类分类介绍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包括并列命题、蕴含命题和条件命题。
引导学生理解命题的逻辑关系,如且、或、非等。
第二章:定理与证明2.1 定理的定义与特点解释定理的概念,强调定理是经过证明的命题。
引导学生了解定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2 证明的方法与要求介绍直接证明、反证法、归纳法等常见的证明方法。
强调证明的逻辑严密性和步骤完整性。
第三章:几何定理与证明3.1 几何定理的分类分类介绍几何定理,如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四边形的性质定理等。
强调几何定理在几何学中的基础性作用。
3.2 几何证明的基本步骤与技巧引导学生掌握几何证明的基本步骤,包括命题的引入、证明的假设、证明的逻辑推理和结论的得出。
介绍几何证明中常用的技巧,如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
第四章:代数定理与证明4.1 代数定理的分类分类介绍代数定理,如多项式的性质定理、方程的解的定理等。
强调代数定理在代数学中的基础性作用。
4.2 代数证明的基本步骤与技巧引导学生掌握代数证明的基本步骤,包括命题的引入、证明的假设、证明的逻辑推理和结论的得出。
介绍代数证明中常用的技巧,如因式分解、恒等式的性质等。
第五章:命题、定理与证明的应用5.1 命题、定理与证明在数学中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命题、定理与证明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其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运用命题、定理与证明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2 命题、定理与证明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命题、定理与证明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如物理学、化学等。
鼓励学生探索命题、定理与证明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六章:逻辑推理与命题、定理6.1 逻辑推理的基本概念引入逻辑推理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逻辑推理是推理的一种,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解释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等逻辑推理的基本类型。
定义定理公理定律的区别
![定义定理公理定律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c28c2e54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dd.png)
定义定理公理定律的区别第一篇:定义定理公理定律的区别/ 2定义、定理、定律和定则表面上看定义、定理和定律都是由一些文字性的叙述加上数学表达式所组成,形式上确实差别不大,而老师上课往往会注重了它们在应用方面的讲授,忽略了其内在的区别和联系,造成很多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甚至大学,尽管会用其去解决问题,但对三者之间的区别依然一知半解;甚至有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此也存在着模糊的认识,滥用定义;误把定律当定理或者定理当定律的事情都常有发生。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如何讲清它们的一些特点和联系。
对于每一个概念,我们不妨先从词典里对它的解释入手来看问题,然后再辨析一下与它相近的概念,便于对比和理解。
1.定义:定义是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
如果用通俗的说法,对某个概念的“定义”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是”这个量,而我们常见的“物理意义”告诉我们的是:这个量“是什么”。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如速度,定义:速度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物理意义: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在物理学中,定义是有实际用处的,定义一个量,表面上似乎有一些任意性,但如果是为了解决生产实际的问题,那就要求定义出来的量有意义,有实际用处。
所以没有人随便找几个物理量来乘乘除除,起个名字,创造个新的物理量出来。
假设我们定义一个质点的动能和动量分别为Ek =mv3和P =,如果撇开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来说它是否正确,就没因为离开了用到它的场合,就等于失去了检验它的标准,而成为没有实际意有什么意义了,义的游戏。
而动能和动量为什么是我们熟知的Ek =mv2和P =mv呢?原因在于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定义,寻找到某种等量关系,即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并可以运用它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定义的另一个特点在于简化公式或定理,使定理的文字叙述和公式表达更易于理解和便于记忆,也使定理的物理意义更加明确。
例如:定义冲量等于力乘以力所作用时间的乘积,即I = f·t,又定义动量是物体的质量与物体速度的乘积,即P = mv,而动量定理正是I = P2 –P1,这样动量定理的表述就更加简洁明了。
中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与题型专题讲解28---命题与证明(解析版)
![中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与题型专题讲解28---命题与证明(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125d4f29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09.png)
中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与题型专题讲解专题28 命题与证明【知识要点】命题的概念:像这样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命题的形式:“如果…那么…”。
(如果+题设,那么+结论)真命题的概念: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假命题的概念:如果题设成立,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如何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定义、命题、公理和定理之间的关系:这四者都是句子,都可以判断真假,即定义、公理和定理也是命题,不同的是定义、公理和定理都是真命题,都可以作为进一步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而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因而它不一定能作为进一步判断其它命题真假的依据。
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经过推理,才能作出判断,这个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证明的依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学过的定义、基本事实或定理等。
【考查题型】考查题型一判断是否命题及命题真假典例1.(2021·广西贵港市·中考真题)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 的算术平方根是2B .数据2,0,3,2,3的方差是65C .正六边形的内角和为360°D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答案】B【分析】A.根据算术平方根解题;B.根据方差、平均数的定义解题;C.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80(n 2)︒⨯-解题;D.根据菱形、梯形的性质解题.【详解】A. 2=,2,故A 错误;B. 数据2,0,3,2,3的平均数是20323=25++++,方差是 2222216(22)(02)(32)(22)(32)55⎡⎤-+-+-+-+-=⎣⎦,故B 正确; C. 正六边形的内角和为180(62)720︒⨯-=︒,故C 错误;D.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不一定是菱形,可能是梯形,故D 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判断真命题,其中涉及算术平方根、方差、多边形内角和、梯形性质、菱形性质等知识,是基础考点,难度较易,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变式1-1.(2021·四川雅安市·中考真题)下列四个选项中不是命题的是( )A .对顶角相等B .过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平行线C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D .如果a b a c ==,,那么b c =【答案】B【分析】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根据定义判断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可知,A 、对顶角相等,故选项是命题;B 、过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平行线,是一个动作,故选项不是命题;C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选项是命题;D 、如果a b a c ==,,那么b c =,故选项是命题;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经过推理论证的真命题称为定理.注意:疑问句与作图语句都不是命题.变式1-2.(2021·内蒙古通辽市·中考真题)从下列命题中,随机抽取一个是真命题的概率是( ) (1)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2)因式分解()()211ax a a x x -=+-; (3)棱长是1cm 的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周长一定是14cm ;(4)弧长是20cm π,面积是2240cm π的扇形的圆心角是120︒.A .14B .12C .34D .1 【答案】C分别判断各命题的真假,再利用概率公式求解.【详解】解:(1)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是真命题,(2)因式分解()()211ax a a x x -=+-,是真命题, (3)棱长是1cm 的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周长一定是14cm ,是真命题,(4)设扇形半径为r ,圆心角为n ,∵弧长是20cm π,则180n r π=20π,则3600nr =,∵面积是2240cm π,则2360n r π=240π,则2nr =360×240, 则2360240243600nr r nr ⨯===,则n=3600÷24=150°, 故扇形的圆心角是150︒,是假命题, 则随机抽取一个是真命题的概率是34,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的真假,概率,扇形的弧长和面积,无理数,因式分解,正方体展开图,知识点较多,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各个命题的真假.变式1-3.(2021·湖北宜昌市·中考真题)能说明“锐角α,锐角β的和是锐角”是假命题的例证图是( ).A .B .C .D .【分析】先将每个图形补充成三角形,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逐项判断即得答案.【详解】解:A 、如图1,∠1是锐角,且∠1=αβ+,所以此图说明“锐角α,锐角β的和是锐角”是真命题,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 、如图2,∠2是锐角,且∠2=αβ+,所以此图说明“锐角α,锐角β的和是锐角”是真命题,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 、如图3,∠3是钝角,且∠3=αβ+,所以此图说明“锐角α,锐角β的和是锐角”是假命题,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 、如图4,∠4是锐角,且∠4=αβ+,所以此图说明“锐角α,锐角β的和是锐角”是真命题,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真假命题、举反例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以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知识,属于基本题型,熟练掌握上述基本知识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4.(2021·安徽中考真题)已知点,,A B C 在O 上.则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A .若半径OB 平分弦AC .则四边形OABC 是平行四边形B .若四边形OABC 是平行四边形.则120ABC ∠=︒C .若120ABC ∠=︒.则弦AC 平分半径OBD .若弦AC 平分半径OB .则半径OB 平分弦AC【答案】B【分析】根据圆的有关性质、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依次对各项判断即可.【详解】A .∵半径OB 平分弦AC ,∴OB ⊥AC ,AB=BC ,不能判断四边形OABC 是平行四边形,假命题;B .∵四边形OABC 是平行四边形,且OA=OC,∴四边形OABC 是菱形,∴OA=AB=OB ,OA ∥BC ,∴△OAB 是等边三角形,∴∠OAB=60º,∴∠ABC=120º,真命题;C .∵120ABC ∠=︒,∴∠AOC=120º,不能判断出弦AC 平分半径OB ,假命题;D .只有当弦AC 垂直平分半径OB 时,半径OB 平分弦AC ,所以是假命题,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命题与证明,涉及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解答的关键是会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证明命题的真假.考查题型二写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典例2.(2021·广东广州市·九年级二模)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成立的是()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B.两个角都是45,则这两个角相等C.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D.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答案】C【分析】写出每个命题的逆命题,然后逐一判断逆命题的真假,即可.【详解】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逆命题是:“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不成立;B. 两个角都是45,则这两个角相等的逆命题是:“两个角相等,则这两个角都是45°”不成立;C. 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逆命题是:“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成立D.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的逆命题是:“对角形相互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不成立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命题的逆命题,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定义,菱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1.(2021·莆田擢英中学九年级零模)下列命题中,逆命题为真命题的是()A.对顶角相等B.邻补角互补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互余的两个角都小于90°【答案】C【分析】先写出各个命题的逆命题,再进一步判断真假,即可.【详解】A.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是相等的角是对顶角,逆命题是假命题;B.邻补角互补的逆命题是互补的角是邻补角,逆命题是假命题;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逆命题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逆命题是真命题;D.互余的两个角都小于90°的逆命题是都小于90°的角互余,逆命题是假命题;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逆命题与真假命题,能写出原命题的逆命题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2.数学中有一些命题的特征是:原命题是真命题,但它的逆命题却是假命题.例如:如果a >2,那么a2>4.下列命题中,具有以上特征的命题是()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如果|a|=1,那么a=1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D.如果x>y,那么mx>my【答案】C【分析】分别判断原命题和其逆命题的真假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详解】解:A、原命题正确,逆命题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正确,为真命题,不符合题意;B 、原命题错误,是假命题;逆命题为如果a =1,那么|a |=1,正确,是真命题,不符合题意;C 、原命题正确,是真命题;逆命题为: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全等,错误,是假命题,符合题意;D 、当m =0时原命题错误,是假命题,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的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难度不大. 考查题型三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典例3.(2021·河北九年级二模)求证: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如图1,若//AB CD ,且AB 、CD 被EF 所截,求证:AOF EO D '∠=∠以下是打乱的用反证法证明的过程①如图2,过点O 作直线A B '',使A OF EO D ''∠=∠,②依据理论依据1,可得//A B CD '',③假设AOF EO D '∠≠∠,④AOF EO D '∴∠=∠.⑤与理论依据2矛盾,∴假设不成立.证明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A .①②③④⑤B .①③②⑤④C .③①④②⑤D .③①②⑤④【答案】D【分析】根据反证法的证明步骤分析即可.【详解】解:假设AOF EO D '∠≠∠,如图2,过点O 作直线A B '',使A OF EO D ''∠=∠,∴//A B CD '',这与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矛盾,∴假设不成立,∴AOF EO D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反证法,反证法的证明步骤一般先假设与要求证结的相反的命题,再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正面,最后得出的结论与已知或数学定理矛盾,从而说明要求证命题正确.变式3-1.(2021·浙江九年级其他模拟)能说明命题“若a >b ,则3a >2b “为假命题的反例为( )A .a =3,b =2B .a =﹣2,b =﹣3C .a =2,b =3D .a =﹣3,b =﹣2【答案】B【分析】本题每一项代入题干命题中,不满足题意即为反例.【详解】解:当a =﹣2,b =﹣3时,﹣2>﹣3,而3×(﹣2)=2×(﹣3),即a >b 时,3a =2b ,∴命题“若a >b ,则3a >2b ”为假命题,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假命题的证明,任何一个命题非真即假.要说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一般需要推理、论证,而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变式3-2.(2021·浙江杭州市·八年级其他模拟)用反证法证明“ABC 中,若A B C ∠∠∠>>,则A 60∠>”,第一步应假设()A .A 60∠=B .A 60∠<C .A 60∠≠D .A 60∠≤【答案】D【分析】反证法的步骤中,第一步是假设结论不成立,反面成立,可据此进行判断;需注意的是∠A >60°的反面有多种情况,应一一否定.【详解】解:∠A 与60°的大小关系有∠A >60°,∠A=60°,∠A <60°三种情况,因而∠A >60°的反面是∠A≤60°.因此用反证法证明“∠A >60°”时,应先假设∠A≤60°.故选:D变式3-3.(2021·河北唐山市·中考模拟)已知:ABC ∆中,AB AC =,求证:90O B ∠<,下面写出可运用反证法证明这个命题的四个步骤:①∴180O A B C ∠+∠+∠>,这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O 矛盾,②因此假设不成立.∴90O B ∠<,③假设在ABC ∆中,90O B ∠≥,④由AB AC =,得90O B C ∠=∠≥,即180O B C ∠+∠≥.这四个步骤正确的顺序应是( )A .③④②①B .③④①②C .①②③④D .④③①②【答案】B【分析】根据反证法的证明步骤“假设、合情推理、导出矛盾、结论”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详解】题目中“已知:△ABC 中,AB=AC ,求证:∠B <90°”,用反证法证明这个命题过程中的四个推理步骤:应该为:(1)假设∠B≥90°,(2)那么,由AB=AC ,得∠B=∠C≥90°,即∠B+∠C≥180°,(3)所以∠A+∠B+∠C >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相矛盾,(4)因此假设不成立.∴∠B <90°,原题正确顺序为:③④①②,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反证法的证明步骤,弄清反证法的证明环节是解题的关键.变式3-4.(2021·浙江宁波市·九年级一模)能说明命题“若一次函数经过第一、二象限,则k+b >0”是假命题的反例是( )A .y 2x 3=+B .y 2x 3=-C .y 3x 2=--D .y 3x 2=-+【答案】D【分析】利用命题与定理,首先写出假命题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象限,则k>0,b>0或k<0,b>0,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反证法的证明举例,训练了学生对举反例法的掌握情况.。
第05讲 命题、定理、定义(原卷版)新高一数学暑假衔接课(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05讲 命题、定理、定义(原卷版)新高一数学暑假衔接课(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1b7cac6d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b.png)
第05讲 命题、定理、定义知识点一 命题1.命题的定义:可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作命题.2.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数学中,许多命题可表示为“如果p ,那么q ”或“若p ,则q ”的形式,其中__p __叫作命题的条件,__q __叫作命题的结论.3.命题的分类:判断为真的命题叫作真命题,判断为假的命题叫作假命题.知识点二 定理定义1.定理:在数学中,有些已经被证明为真 的命题可以作为推理的依据而直接使用,一般称之为定理. 2.定义:定义是对某些对象标明符号、指明称谓,或者揭示所研究问题中对象的内涵.考点一:命题的概念例1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并说明理由. (1)π3 是有理数; (2)3x 2≤5;(3)梯形是不是平面图形呢?(4)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一定是负数. 【总结】判断语句是否是命题的策略(1)命题是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因此,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都不是命题;(2)对于含变量的语句,要注意根据变量的取值范围,看能否判断其真假,若能,就是命题;若不能,就不是命题.变式 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有________;是真命题的有________(填序号).①这里真热闹啊!②求证2 是无理数;③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④并非所有的人都喜欢苹果;⑤若x =2,则x 2-1>0.考点二:判断命题的真假例2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1)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2)当x =4时,2x +1<0;(3)若x =3或x =7,则(x -3)(x -7)=0.命题真假的判定方法(1)真命题的判定方法:要判定一个命题是真命题,一般要有严格的证明或有事实依据,比如根据已学过的定义、公理、定理证明或根据已知的正确结论推证;(2)假命题的判定方法:通过构造一个反例否定命题的正确性,这是判定一个命题为假命题的常用方法.变式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若xy=1,则x,y互为倒数B.平面内,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C.平行四边形是梯形D.若ac3>bc3,则a>b考点三:命题的结构形式例3 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命题的真假.(1)6是12和18的公约数;(2)当a>-1时,方程ax2+2x-1=0有两个不等实根;(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4)已知x,y为非零自然数,当y-x=2时,y=4,x=2.【总结】将命题改写为“若p,则q”形式的方法及原则[注意]若命题不是以“若p,则q”这种形式给出时,首先要确定这个命题的条件p和结论q,进而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变式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命题的真假.(1)奇数不能被2整除;(2)当(a-1)2+(b-1)2=0时,a=b=1;(3)两个相似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考点四:由命题的真假求参数的范围例4 已知集合A=[-3,6),B=(-∞,a),若A∩B=∅是假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总结】由命题的真假求参数的取值范围的基本步骤第一步,明确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命题为真时参数所满足的条件; 第三步,化简相应的条件,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注意] 若求命题为假时参数的取值范围,可求命题为真时参数取值范围对应的补集.变式 若A ={1,2},B ={x |ax -2=0},则B ⊆A 成立是真命题,求实数a 的值.考点五:新定义题例4 对于a ,b ∈N ,规定a *b =⎩⎪⎨⎪⎧a +b ,a 与b 的奇偶性相同,a ×b ,a 与b 的奇偶性不同, 集合M ={(a ,b )|a *b =12,a ,b ∈N *},则M 中元素的个数为( )A .6B .8C .15D .16【总结】数学中的新定义题时常会出现,它是数学理论的基础,是进行判断、推理、论证的重要依据.在解题中充分利用新定义,挖掘内涵,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变式 若X 是一个集合, 是一个以X 的某些子集为元素的集合,且满足:①X 属于 ,∅属于 ;② 中任意多个元素的并集属于 ;③ 中任意多个元素的交集属于 ,则称 是集合X 上的一个拓扑.已知集合X ={a ,b ,c },对于下面给出的四个集合 :① ={∅,{a },{c },{a ,b ,c }}; ② ={∅,{b },{c },{b ,c },{a ,b ,c }}; ③ ={∅,{a },{a ,b },{a ,c }};④ ={∅,{a ,c },{b ,c },{c },{a ,b ,c }}.其中是集合X 上的一个拓扑的集合 的所有序号是________.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命题“直角相等”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直角”和“相等”B .语句“当a >4时,方程x 2-4x +a =0有实根”不是命题C .命题“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是真命题D .“x =2时,x 2-3x +2=0”是真命题2.下列四个命题中,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①与0非常接近的全体实数能构成集合; ②{-1,(-1)2}表示一个集合; ③空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真子集; ④任何一个非空集合至少有两个子集.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3.命题p :存在实数x ,使得x ,3,4能成为三角形的三边长.若命题p 为假命题,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4.设[x ]表示不大于x 的最大整数,则对任意实数x ,给出以下四个命题:①[-x ]=-[x ];②⎣⎡⎦⎤x +12 =[x ];③[2x ]=2[x ];④[x ]+⎣⎡⎦⎤x +12 =[2x ]. 则假命题是________(填上所有假命题的序号).5.将下列命题改写为“若p ,则q ”的形式,并判断真假.(1)当a >b 时,有ac 2>bc 2; (2)实数的平方是非负实数;(3)能被6整除的数既能被3整除也能被2整除.6.下列语句为真命题的是( )A .a >bB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为矩形C .1+2=3D .今天是星期天7.命题“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既互相平分,也互相垂直”的结论是( )A .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B .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C .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既互相平分,也互相垂直D .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8.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为( )A .若a >b ,则1a <1bB.若b2=ac,则b2>a或b2>cC.若|x|<y,则x2<y2D.若a=b,则a=b9.命题“对顶角相等”中的条件为________,结论为________.10.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真假性为________(用“真”“假”填空).1.以下语句:①{0}∈N;②x2+y2=0;③x2>x;④{x|x2+1=0},其中命题的个数是() A.0 B.1C.2 D.32.已知命题“非空集合M中的元素都是集合P中的元素”是假命题,那么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①M中的元素都不是P的元素;②M中有不属于P的元素;③M中有属于P的元素;④M中的元素不都是P的元素.A.1 B.2C.3 D.43.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有()①mx2+2x-1=0是一元二次方程;②函数y=2x-1的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③互相包含的两个集合相等;④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A.1个B.2个C.3个D.4个4.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A.有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方程x2-x+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C.面积之比为1∶4的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是1∶4D.在平面内,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关于区间I=(a,+∞),有下列四个命题:甲:小于1的数都不在区间I内;乙:区间I内不存在两个数互为倒数;丙:区间I内存在小于1的数;丁:区间I内每个数的平方都大于它本身.如果只有一个假命题,则该命题是()A.甲B.乙C.丙D.丁6.(多选)给出命题“方程x2+ax+1=0有实数根”,则使该命题为真命题的a的一个值可以是() A.4 B.2C.0 D.-37.(多选)(2021·山师大附中高一月考)给定下列命题,其中真命题为()A.若xy=0,则|x|+|y|=0B.若a>b,则a+c>b+cC.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D.∀x∈R,不等式x2+2x>4x-3恒成立8.设a,b是两个实数,给出下列条件:①a+b>2;②a2+b2>2.其中能推出“a,b中至少有一个大于1”的条件是________(填序号).9.若x∈[2,5]和x∈{x|x<1或x>4}都是假命题,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0.若命题“方程ax2+bx+1=0有实数解”为真命题,则a,b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11.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命题的真假.(1)当m >14时,mx 2-x +1=0无实根;(2)一个整数的个位数是0,这个数一定能被5整除也能被2整除.12.关于x 的方程x 2+ax +b =0,有下列四个命题:甲:x =1是该方程的根;乙:x =3是该方程的根;丙:该方程两根之和为2;丁:该方程两根异号.如果只有一个假命题,则该命题是( )A .甲B .乙C .丙D .丁13.(多选)下列四个命题中,假命题的是( )A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B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C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D .从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14.能够说明“若a ,b ,c 是实数,a >b >c ,则a +b >c ”是假命题的一组整数a ,b ,c 的值依次为________.15.定义:若对非空数集P 中任意两个元素a ,b ,实施“加减乘除”运算(如a +b ,a -b ,a ×b ,a ÷b (b ≠0)),其结果仍然是P 中的元素,则称数集P 是一个“数域”.下列四个命题:①有理数集Q 是数域;②若有理数集Q ⊆M ,则数集M 是数域;③数域必是无限集;④存在无穷多个数域.上述命题错误的序号是________.16.A ,B ,C ,D ,E 五名学生参加某次数学单元检测,在未公布成绩前他们对自己的数学成绩进行了猜测.A 说:“如果我得优,那么B 也得优”; B 说:“如果我得优,那么C 也得优”; C 说:“如果我得优,那么D 也得优”; D 说:“如果我得优,那么E 也得优”.成绩揭晓后,发现他们都没说错,但只有三个人得优.请问:得优的是哪三位同学?17.判断下列各命题的真假,并简要说明理由.(1)方程ax +1=x +2有唯一的解;(2)若方程ax 2+bx +c =0(a ≠0)的两个实数根同号,则ca>0;(3)如果A⊆B,那么A B或A=B;(4)合数一定是偶数.18.已知m∈Z,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4x+4=0有整数解是真命题,x2-4mx+4m2-4m-5=0有整数解也是真命题,求m的值.。
命题与证明复习1湘教版九年级上册
![命题与证明复习1湘教版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a4f25d3b14e852458fb57a1.png)
B E D
F
C
本章知识运用
例4、求证:垂直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分析:命题的证明,需要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结合图 形写出已知和求证,再加以证明。 E 1 A 已知:如图,AB⊥EF , CD⊥EF. 求证:AB∥CD.
2
B
C F
D
本章知识运用
例5、如图,在梯形ABCD中,AD ∥BC,AB ∥DE, AF ∥DC,E、F两点在BC上,且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 边形。
(1)AD与BC有何关系?请说明理由。 (2)当AB=DC时,求证:四边形AEFD是矩形。
课堂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1.定义、定理、公理 2.一般的,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命 题分为真命题与假命题。 3.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只用找出一个 反例,但要说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就必须用 推理的方法,而不能光凭一个例子(即证明)。 4.反证法。
解:(1)(2)(3)是命题,(4)(5)(6)不是命题,(1)(2)真命题,(3)是假命题 对于命题(1),条件是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是这两个角相等。
……….
本章知识运用
例2、下列定理有逆定理吗?如果有,把它写出来。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2)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 的一半。
分析: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但只有当逆命题为真命题时, 才可看作是原定理的逆定理,若逆命题为假命题,则原定 理没有逆定理 解(1)有逆定理,即:对应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 三角形。
(2)有逆定理,即:端点在三角形的两边上,平行且 等于第三边一半的线段是三角形的中位线。
本章知识运用
例3、如图1,已知AB∥CD.求证:∠AEC= ∠ 1+ ∠ 2 A
命题与定理知识点总结
![命题与定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8e3c934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a8.png)
命题与定理知识点总结命题和定理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是推理和证明的基础,也是数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在数学中,命题是一个陈述句,它要么为真,要么为假。
而定理则是已经经过证明的命题,它是数学研究的成果之一。
在数学中,命题与定理的概念有很重要的地位,下面我们将对命题与定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命题1. 命题的定义命题是陈述句,它要么为真,要么为假。
命题是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而不能同时为真和假的陈述句不能称为命题。
比如:“1+1=2”、“地球是圆的”等句子都是命题。
2. 命题的类型(1)简单命题简单命题是最基本的命题,它不含有任何连接词或者其他命题,并且可以明确的判断真假。
(2)合取命题合取命题由多个简单命题用“且”连接而成,形式为p,q,r,...,这种形式的合取命题,只有所有的简单命题都为真时,该合取命题才为真,否则为假。
(3)析取命题析取命题是由多个简单命题用“或”连接而成,形式为p,q,r,...,这种形式的析取命题,只有有一个简单命题为真时,该析取命题就为真,否则为假。
(4)否定命题否定命题是由一个简单命题用“非”连接而成,形式为~p,这种形式的否定命题,当原命题为真时,否定命题为假,当原命题为假时,否定命题为真。
二、定理1. 定理的定义定理是数学中已经经过证明的命题,它是数学研究的成果之一。
定理是经过科学验证的,可以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命题。
在数学上,定理是通过数学推理和证明得出的数学结论。
2. 定理的特点(1)定理是经过证明的命题定理是经过严格的数学证明和验证的,它是数学研究的成果之一。
(2)定理可以用来解决问题定理是经过科学验证的,可以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命题,它是数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3)定理可以推广和应用定理可以根据特定的条件进行推广和应用,可以在实际问题中得到应用。
三、命题与定理的关系1. 命题与定理的联系命题与定理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有着密切的联系。
命题是数学研究的基础,而定理则是通过命题推理和证明得出的数学结论。
2017届九年级数学中考总复习:直角三角形----知识讲解(提高)
![2017届九年级数学中考总复习:直角三角形----知识讲解(提高)](https://img.taocdn.com/s3/m/688ac87d783e0912a2162ab9.png)
直角三角形----知识讲解(提高)【学习目标】1. 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方法、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理解原命题与其逆命题,原定理与其逆定理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 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运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能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由三边之长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3. 能够熟练地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HL )及其应用.【要点梳理】要点一、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222a b c +=.要点诠释:(1)勾股定理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2)利用勾股定理,当设定一条直角边长为未知数后,根据题目中已知线段的长可以建立方程求解,这样就将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3)理解勾股定理的一些变式:222a c b =-,222b c a =-, ()222c a b ab =+-. (4)勾股数:满足不定方程222x y z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又称为高数或毕达哥拉斯数),显然,以x y z 、、为三边长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熟悉下列勾股数,对解题会很有帮助:① 3、4、5; 5、12、13; 8、15、17; 7、24、25; 9、40、41……② 如果a b c 、、是勾股数,当t 为正整数时,以at bt ct 、、为三角形的三边长,此三角形必为直角三角形.③22121n n n -+,,(1,n n >是自然数)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④2222,21,221n n n n n ++++(n 是自然数)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 ⑤2222,,2m n m n mn -+ (,m n m n >、是自然数)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 要点二、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一: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1)所示的正方形.图(1)中,所以.方法二: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2)所示的正方形.图(2)中,所以.方法三:如图(3)所示,将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直角梯形.,所以.要点三、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要点诠释:(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作用是判定某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把“数”转为“形”,是通过计算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要点四、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1) 首先确定最大边(如c ).(2) 验证2c 与22a b +是否具有相等关系.若222c a b =+,则△ABC 是∠C =90°的直角三角形;若222c a b ≠+,则△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要点诠释:当222a b c +<时,此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当222a b c +>时,此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其中c 为三角形的最大边.要点五、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如果两个命题的题设与结论正好相反,则称它们为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原命题,则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要点诠释:原命题正确,逆命题未必正确;原命题不正确,其逆命题也不一定错误;正确的命题我们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我们称它为假命题.一个定理是真命题,每一个定理不一定有逆定理,如果这个定理存在着逆定理,则一定是真命题.要点六、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 )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 称“斜边、直角边”或“HL ”).这个判定方法是直角三角形所独有的,一般三角形不具备. 要点诠释:(1)“HL ”从顺序上讲是“边边角”对应相等,由于其中含有直角这个特殊条件,所以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了.(2)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共有5种:SAS 、ASA 、AAS 、SSS 、HL.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首先考虑用斜边、直角边定理,再考虑用一般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3)应用“斜边、直角边”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要突出直角三角形这个条件,书写时必须在两个三角形前加上“Rt ”.【典型例题】类型一、勾股定理1、已知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2,周长为2+【思路点拨】欲求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只需求两直角边之积,而由已知得两直角边之和为4,于是可转化为用方程求解.【答案与解析】解:设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则222222a b a b ⎧++=+⎪⎨+=⎪⎩即224a b a b ⎧+=⎪⎨+=⎪⎩①②将①两边平方,得2226a ab b ++= ③ ③-②,得22ab =,所以1122ab = 因此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12. 【总结升华】此题通过设间接未知数a b 、,通过变形直接得出12ab 的值,而不需要分别求出a b 、 的值.本题运用了方程思想解决问题.2、(2015春•黔南州期末)长方形纸片ABCD 中,AD=4cm ,AB=10cm ,按如图方式折叠,使点B 与点D 重合,折痕为EF ,求DE 的长.【思路点拨】在折叠的过程中,BE=DE .从而设BE 即可表示AE .在直角三角形ADE 中,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求解.【答案与解析】解:设DE=xcm ,则BE=DE=x ,AE=AB ﹣BE=10﹣x ,△ADE 中,DE 2=AE 2+AD 2,即x 2=(10﹣x )2+16. ∴x=(cm ).答:DE 的长为cm.【总结升华】注意此类题中,要能够发现折叠的对应线段相等.类型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3、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中,AB ⊥AD ,AB =2,AD =CD =3,BC =5,求∠ADC 的度数.【答案与解析】解:∵ AB ⊥AD ,∴ ∠A =90°,在Rt △ABD 中,22222216BD AB AD =+=+=.∴ BD =4,∴ 12AB BD =,可知∠ADB =30°, 在△BDC 中,22216325BD CD +=+=,22525BC ==,∴ 222BD CD BC +=,∴ ∠BDC =90°,∴ ∠ADC =∠ADB+∠BDC =30°+90°=120°.【总结升华】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条件是三角形的三边长,结论是直角三角形,即由边的条件得到角的结论,所以在几何题中需要进行边角的转换时要联想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举一反三:【高清课堂 勾股定理逆定理 例4】【变式1】△ABC 三边a b c ,,满足222338102426a b c a b c +++=++,则△ABC 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答案】D ;提示:由题意()()()222512130a b c -+-+-=,51213a b c ===,,,因为222a b c +=,所以△ABC 为直角三角形.【变式2】(2015春•厦门校级期末)在四边形ABCD 中,AB=AD=2,∠A=60°,BC=2,CD=4.求∠ADC 的度数.【答案】解:连接BD ,∵AB=AD=2,∠A=60°,∴△ABD 是等边三角形,∴BD=2,∠ADB=60°, ∵BC=2,CD=4,则BD 2+CD 2=22+42=20,BC 2=(2)2=20, ∴BD 2+CD 2=BC 2,∴∠BDC=90°,∴∠ADC=150°.类型三、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实际应用4、如图所示,在一棵树的10m 高的B 处有两只猴子,一只爬下树走到离树20m 处的池塘A 处,另外一只爬到树顶D 后直接跃到A 处,距离的直线计算,如果两只猴子所经过的距离相等,试问这棵树有多高?【思路点拨】其中一只猴子从B →C →A 共走了(10+20)=30m ,另一只猴子从B →D →A 也共走了30m ,并且树垂直于地面,于是这个问题可化归到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解决.【答案与解析】解:设树高CD 为x ,则BD =x -10,AD =30-(x -10)=40-x ,在Rt △ACD 中,22220(40)x x +=-,解得:x =15.答:这棵树高15m .【总结升华】本题利用距离相等用未知数来表示出DC 和DA ,然后利用勾股定理作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举一反三:【变式】如图①,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cm ,底面半径等于3cm ,在圆柱的底面A 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 点相对的B 点的食物,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π取3)【答案】解:如图②所示,由题意可得:12AA '=,12392A B π'=⨯⨯= 在Rt △AA ′B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22222129225AB AA A B ''=+=+=则AB =15.所以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15cm .5、(2015春•武昌区期中)某港口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远航”号、“海天”号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方向航行,“远航”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它们离开港口1小时后相距20海里.如果知道“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答案与解析】解:1小时“远航”号的航行距离:OB=16×1=16海里;1小时“海天”号的航行距离:OA=12×1=12海里,因为AB=20海里,所以AB 2=OB 2+OA 2,即202=162+122,所以△OAB 是直角三角形,又因为∠1=45°,所以∠2=45°,故“海天”号沿西北方向航行或东南方向航行.【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应先认真分析所给边的大小关系,确定最大边后,再验证两条较小边的平方和与最大边的平方之间的关系,进而作出判断.类型四、原命题与逆命题6、下列命题中,逆命题错误的是()A.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B.有两对邻角互补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C.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D.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答案】C;【解析】解:A的逆命题是: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由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可知这是真命题;B的逆命题是:平行四边形的两对邻角互补,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这是真命题;C的逆命题是: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也可能是等腰梯形,故是错误的;D的逆命题是: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地,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这是真命题;故选C.【总结升华】分别写出每个命题的逆命题,再判断其真假即可.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逆命题的定义的理解,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牢固掌握.举一反三:【变式】下列命题中,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对顶角相等B.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平方数相等C.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D.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答案】C;解:A的逆命题是: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假命题,故本选项错误,B的逆命题是:如果两实数的平方相等,那么两实数相等是假命题,故本选项错误,C的逆命题是:两底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是真命题,故本选项正确,D的逆命题是:对角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都三角形是假命题,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类型五、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7、已知:如图,AB=AC,点D是BC的中点,AB平分∠DAE,AE⊥BE,垂足为E.求证:AD=AE.【思路点拨】证明线段相等,可证线段所在的三角形全等,结合本题,证△ADB≌△AEB即可.【答案与解析】 证明:∵AB=AC ,点D 是BC 的中点,∴∠ADB=90°,∵AE ⊥EB ,∴∠E=∠ADB=90°,∵AB 平分∠DAE ,∴∠EAB=∠DAB ;在△ADB 与△AEB 中,90EAB DAB E ADB ABAB ∠=∠=︒⎧⎪∠=∠⎨⎪=⎩∴△ADB ≌△AEB (AAS ),∴AD=AE .【总结升华】此题考查线段相等,可以通过全等三角形来证明,要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先根据已知条件或求证的结论确定三角形,然后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看缺什么条件,再去证什么条件.8、如图,已知在△ABC 中,AB=AC ,∠BAC=90°,分别过B 、C 向过A 的直线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1)如图①过A 的直线与斜边BC 不相交时,求证:EF=BE+CF ;(2)如图②过A 的直线与斜边BC 相交时,其他条件不变,若BE=10,CF=3,求:FE 长.【答案与解析】(1)证明:∵BE ⊥EA ,CF ⊥AF ,∴∠BAC=∠BEA=∠CFE=90°,∴∠EAB+∠CAF=90°,∠EBA+∠EAB=90°,∴∠CAF=∠EBA ,在△ABE 和△CAF 中,∠BEA=∠AFC=90°,∠EBA=∠CAF ,AB=AC ,∴△ABE ≌△CAF .∴EA=FC ,BE=AF .∴EF=EA+AF .(2)解:∵BE ⊥EA ,CF ⊥AF ,∴∠BAC=∠BEA=∠CFE=90°,∴∠EAB+∠CAF=90°,∠ABE+∠EAB=90°,∴∠CAF=∠ABE,在△ABE和△CAF中,∠BEA=∠AFC=90°,∠EBA=∠CAF,AB=AC,∴△ABE≌△CAF.∴EA=FC=3,BE=AF=10.∴EF=AF-CF=10-3=7.【总结升华】此题根据已知条件容易证明△BEA≌△AFC,然后利用对应边相等就可以证明题目的结论;(2)根据(1)知道△BEA≌△AFC仍然成立,再根据对应边相等就可以求出EF 了.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利用它们解决问题,经常用全等来证线段和的问题.。
新教材高中数学第2章常用逻辑用语1命题定理定义2
![新教材高中数学第2章常用逻辑用语1命题定理定义2](https://img.taocdn.com/s3/m/b0cf6c04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65.png)
判断下列各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 (1)p:x-2=0,q:(x-2)(x-3)=0; (2)p:t≠2,q:t2≠4; (3)p:0<x<3,q:|x-1|<2.
解析 (1)x-2=0⇒(x-2)(x-3)=0, (x-2)(x-3)=0⇒x-2=0或x-3=0. ∴“x-2=0”是“(x-2)(x-3)=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t≠2 t2≠4(当t=-2时,t2=4), t2≠4⇒t≠2且t≠-2. ∴“t≠2”是“t2≠4”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3)令A={x|0<x<3},B={x||x-1|<2}={x|-1<x<3}. 易知A⫋B,∴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探求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步骤 (1)分清“条件”和“结论”,明确探求的方向; (2)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隐含条件,进行等价转化,即可得到使结论成立的充要条 件; (3)将得出的充要条件对应的范围扩大或缩小,即可得到结论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或充分不必要条件.
求方程x2+kx+1=0与x2+x+k=0有一个公共实数根的充要条件. 思路点拨 设两个方程的公共实数根为x0,列方程组求出k的值,再检验k取此值时两个方程是否有 一个公共实数根,从而解决问题.
1 | 命题、定理、定义的概念 1.命题 在数学中,我们将① 可判断真假 的陈述句叫作命题.许多命题可表示为“如果p, 那么q”或“若p,则q”的形式,其中p叫作命题的② 条件 ,q叫作命题的③ 结论 . 2.定理 在数学中,有些已经被证明为真的命题可以作为推理的依据而直接使用,一般称之为 定理. 3.定义 定义是对某些对象标明符号、指明称谓,或者揭示所研究问题中对象的内涵.
2 |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证明与探求
数学中 公理 定理 定义 命题的区别
![数学中 公理 定理 定义 命题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046ede72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69.png)
数学中公理定理定义命题的区别摘要:一、公理与定理的区别1.公理:不需要证明,实践得出的结论2.定理:由公理推导出来,需要证明二、定义与命题的区别1.定义:对事物的概括性描述,用于明确概念的含义2.命题:对某个事物的陈述或判断,可以是真或假三、定理、公理、定义、命题在数学中的实际应用1.定理:作为数学推理的基础,用于证明其他定理或命题2.公理:构建数学体系的基础,无需证明3.定义:为数学概念赋予意义,便于交流与理解4.命题:用于表述数学问题,可以是真或假正文:在数学领域,公理、定理、定义和命题是构建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元素。
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公理与定理的区别:公理是不需要证明的基本事实或结论,通常是数学体系的基础。
它们是通过实践和观察得出的结论,被认为是真实的,无需进一步证明。
例如,欧几里得的公理体系是几何学的基础,其中包括诸如“直线可以无限延伸”和“两个直线可以在一个点相交”等公理。
定理则是从公理或其他已知的定理中推导出来的结论,需要通过逻辑推理和证明来证实。
例如,勾股定理就是一个著名的定理,它通过公理和已知定理的推导得出。
定义与命题的区别:定义是对某个数学概念的描述,用于明确概念的含义。
定义通常包含概念的本质特征、属性以及与其他概念的区别。
例如,直角的定义是“90度的角”。
命题是对某个事物的陈述或判断,可以是真或假。
命题可以用来描述数学关系、性质或事实。
例如,“三角形的三条边之和等于180度”就是一个真命题。
在数学中,定理、公理、定义和命题的实际应用:定理作为数学推理的基础,用于证明其他定理或命题。
定理的证明过程通常包括逻辑推理、数学证明和实例验证。
公理是构建数学体系的基础,无需证明。
公理的存在保证了数学体系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定义为数学概念赋予意义,便于交流与理解。
定义明确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数学家们在研究中达成共识。
命题用于表述数学问题,可以是真或假。
命题是数学研究的基本单位,真命题反映了数学世界的规律,而假命题则揭示了数学知识的不完备性。
定理的概念和证明方法
![定理的概念和证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18ffd4c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a6.png)
定理的概念和证明方法一、定理的概念1.定义:定理是经过推理、论证,被公认为真实并具有普遍意义的数学命题。
a)定理是由已知条件推出未知结论的命题;b)定理具有严谨的逻辑结构;c)定理的结论是普遍适用的。
2.定理与命题的区别:a)命题可以是真命题,也可以是假命题;b)定理是真命题,且具有普遍性。
二、证明方法1.直接证明法:a)利用已知条件和定理、公理直接推导出结论;b)通过数学运算、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2.反证法:a)假设结论不成立,即结论的否定成立;b)从假设的否定出发,经过推理得出矛盾;c)由矛盾得出结论必须成立。
3.归纳证明法:a)对特殊情况进行验证,得出结论;b)假设结论对特殊情况成立,证明结论对相邻情况也成立;c)经过归纳,证明结论对所有情况成立。
4.演绎证明法:a)从一般原理出发,推导出具体结论;b)遵循“三段论”形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5.构造证明法:a)通过构造实例,证明结论的正确性;b)构造与结论相关的主要元素,展示其关系。
6.归谬证明法:a)假设结论不成立,即结论的否定成立;b)从假设的否定出发,经过推理得出错误的结论;c)由错误的结论得出结论必须成立。
7.逆否证明法:a)把原命题的否定和逆序写成一个新的命题;b)证明新命题成立,即可证明原命题成立。
8.综合证明法:a)结合多种证明方法,证明结论的正确性;b)灵活运用各种证明方法,形成综合证明。
三、定理的证明与运用1.学习定理时,要关注定理的定义、性质、条件及结论;2.掌握定理的证明方法,理解定理的证明过程;3.学会运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四、定理的学习与探究1.学习定理时,要注重理解定理的背景和意义;2.积极参与定理的证明过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3.探索定理的广泛应用,拓宽知识面。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定理的概念和证明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水平。
习题及方法:1.习题:判断下列命题是否为定理,并说明理由。
定义、公理、定理、推论、命题和引理
![定义、公理、定理、推论、命题和引理](https://img.taocdn.com/s3/m/fc8deac4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4b.png)
定义、公理、定理、推论、命题和引理
定义:
对于⼀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作的简要说明。
相当于数学上的对未知数的设定赋值,⽐如“设某未知数为已知字母x以便于简化计算,”对某个命名的词汇赋与⼀定的意义或形象,则有利于交流中的识别及认同。
公理:
在数学中,公理这⼀词被⽤于两种相关但相异的意思之下——逻辑公理和⾮逻辑公理。
在这两种意义之下,公理都是⽤来推导其他命题的起点。
和不同,⼀个公理(除⾮有冗余的)不能被其他公理推导出来,否则它就不是起点本⾝,⽽是能够从起点得出的某种结果—可以⼲脆被归为定理了。
定理:
经过受逻辑限制的证明为真的陈述。
⼀般来说,在数学中,只有重要或有趣的陈述才叫定理。
证明定理是数学的中⼼活动。
推论:
从⼀个或者⼀些已知的命题得出新命题的思维过程或思维形式。
其中已知的命题是前提,得出的命题为结论。
命题:
在现代哲学、数学、逻辑学、语⾔学中,命题是指⼀个判断(陈述)的语义(实际表达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可以被定义并观察的现象。
命题不是指判断(陈述)本⾝,⽽是指所表达的语义。
当相异判断(陈述)具有相同语义的时候,他们表达相同的命题。
在数学中,⼀般把判断某⼀件事情的陈述句叫做命题。
引理:
引理是为证明某个定理或解某个问题所要⽤到的命题。
引理和定理没有严格的区分,如果论证某个命题时,还没有直接根据,需要某些还没有被证明的结论,把它提出来加以证明,就是所谓的构造引理。
命题定理与证明的意义
![命题定理与证明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d3a8cf8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6d.png)
随着学科交叉和融合的深入,命题证明将涉及更多领域的知识和方法, 未来的发展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研究和应用。
03
形式化证明
形式化证明是一种将证明过程转化为计算机可读的形式化语言的方法,
可以大大提高证明的可靠性和可验证性,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命题证明的教育改革
要点一
强调思维训练
命题证明是培养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教育改 革应更加注重命题证明的教学和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 力和综合素质。
总结词
归纳法是一种通过对部分已知实例的分 析和归纳,得出一般性结论的证明方法 。
VS
详细描述
归纳法通过对已知实例的分析和归纳,得 出一般性的结论。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对 大量数据的分析和推断,例如数学中的数 列求和、函数性质等。通过归纳法得出的 结论可以作为新的已知条件,用于其他问 题的求解。
构造法
反证法
总结词
反证法是一种通过假设相反的结论成立,然后推导出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原命题正确的证明方法。
详细描述
反证法采用“反证逆推”的思路,即先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然后通过逻辑推理推导出矛盾的结论,从 而证明原命题是正确的。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找到一个与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原命题的 正确性。
归纳法
探讨代数结构
03
利用命题证明,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各种代数结构,包括群、环
、域等。
几何领域的应用
证明定理
01
在几何中,命题证明被广泛应用于证明各种定理,如
平行线定理、勾股定理等。
解决几何问题
02 通过命题证明,我们可以解决各种几何问题,如求面
积、证明相似等。
探讨几何性质
03
利用命题证明,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各种几何性质,如
初中数学概念、定义、定理、公式大全(最新版)
![初中数学概念、定义、定理、公式大全(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1448456c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3.png)
初中数学概念、定义、定理、公式大全(最新版)初中数学概念、定义、定理、公式第二版逻辑与命题实验、观察、操作得出的结论有时不够深入、全面,甚至是错误的。
因此,判断某一事情的句子称为命题。
如果条件成立,那么结论也成立,这样的命题称为真命题。
但条件成立时,结论不一定总是正确,这样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
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数系及运算正数是比大的数,负数是比小的数,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称为这个数的绝对值。
如果两个数的符号不同而绝对值相同,那么它们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
例如,3和-3是互为相反数的。
一个数的相反数是它的相反数。
例如,-5的相反数是5.两个正数相加,绝对值大的正数大;两个负数相加,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有理数加法的法则是: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和为0;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有理数乘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率。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幂是指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乘方运算的结果称为幂。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偶数次幂是正数。
科学计数法是一种表示大于10的数的方法,其中1≤a <10,n是正整数。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如果有括号,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m、n是正整数)积的乘方,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n是正整数)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考点17 定义、命题、定理-中考数学考点讲解
![考点17 定义、命题、定理-中考数学考点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605829abf242336c1fb95e4d.png)
考点17 定义、命题、定理一、定义与命题1.一般地,对某一名称或术语进行描述或作出规定就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2.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3.命题的组成: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4.命题的表达形式: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二、真命题、假命题1.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2.要说明一个命题是正确的,需要根据命题的题设和已学的有关公理、定理进行说明(推理、证明).3.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三、逆命题1.把原命题的结论作为命题的条件,把原命题的条件作为命题的结论,所组成的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2.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的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就叫做它的逆命题.3.正确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区分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4.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但原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四、公理与定理1.如果一个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把它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公理.2.如果一个命题可以从公理或其他命题出发,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判断它是正确的,并且可以进一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命题叫做定理.3.公理和定理都是真命题,都可作为证明其他命题是否为真命题的依据.4.由定理直接推出的结论,并且和定理一样可作为进一步推理依据的真命题叫做推论.五、互逆命题1.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2.任何一个命题都有逆命题,而一个定理并不一定有逆定理.3.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等都是互逆定理.考向一命题的改写每一个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的,所以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是十分重要的.但有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不明显,它不是以“如果……那么……”的形式给出的.区分这类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的具体方法:添上省去的词语后再进行分析.典例1命题“任意两个直角都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__________.【答案】如果两个角都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1.把命题“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__________.考向二真命题、假命题1.判断语句是否为命题要抓住两条:①命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带有判断性的句子,通常是陈述句(包括肯定句和否定句),而疑问句和命令性语句都不是命题;②命题必须对某件事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2.辨别命题的真假时,对命题的正确性理解一定要准确,进行辨别时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定理、公理、定义.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可以通过举反例的方法解决.命题的反例是具备命题的条件,但不具备命题的结论的实例.典例2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C.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D.平行四边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答案】C2.下列命题中,假命题的是A.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等于斜边的一半B.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C.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D.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考向三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1.如果两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那么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2.一般地,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正确的,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则称这两个定理互为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3.“题设与结论正好相反”可理解为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典例3下列命题中,逆命题为真命题的是A.对顶角相等B.若a=b,则|a|=|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若ac2<bc2,则a<b【答案】C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4.有下列命题:①若x2=x,则x=1;②若a2=b2,则a=b;③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④相等的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其中原命题与逆命题都是真命题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1.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是A.画两条相等的线段B.等于同一个角的两个角相等吗?C.延长线段AO到C,使OC=OA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A.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B.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C.正六边形的内角和是720°D.角的边越大,角就越大3.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B.对顶角相等C.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4.下列命题:①长度相等的弧是等弧;②任意三点确定一个圆;③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④外心在三角形的一条边上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真命题有A.0个B.1个C.2个D.3个5.对于命题“若a2>b2,则a>b”,下面四组关于a,b的值中,能说明这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是A.a=3,b=2 B.a=3,b=–2C.a=–3,b=–2 D.a=–2,b=–36.命题“对顶角相等”的条件是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7.请写出“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的逆命题:__________.8.已知命题“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bx+14=0,当b<0时必有实数解”,能说明这个命题是假命题的一个反例可以是__________.9.若命题“12xy=⎧⎨=-⎩不是方程ax–2y=1的解”为假命题,则实数a满足:__________.10.如图,有三个论断:①∠1=∠2;②∠B=∠C;③∠A=∠D,请你从中任选两个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构成一个命题,并证明该命题的正确性.学科!网11.下列各命题都成立,写出它们的逆命题,这些逆命题成立吗?(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12.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连接AD,AE.①AB=AC;②AD=AE;③BD=CE.以此三个等式中的两个作为命题的题设,另一个作为命题的结论,构成三个命题: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1)以上三个命题是真命题的为__________(直接作答);(2)请选择一个真命题进行证明(先写出所选命题,然后证明).1.(2017•德阳)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A.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B.在△ABC和△A′B′C′中,若AB=A′B′,BC=B′C′,∠C=∠C′=90°,则△ABC≌△A′B′C′C.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D.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相等2.(2017•泸州)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B.菱形的对角线相等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D.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3.(2017•嘉兴)下列关于函数y=x2–6x+10的四个命题:①当x=0时,y有最小值10;②n为任意实数,x=3+n时的函数值大于x=3–n时的函数值;③若n>3,且n是整数,当n≤x≤n+1时,y的整数值有(2n–4)个;④若函数图象过点(a,y0)和(b,y0+1),其中a>0,b>0,则a<b.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A.①B.②C.③D.④4.(2017•玉林)如图,AB是⊙O的直径,AC,BC分别与⊙O相交于点D,E,连接DE,现给出两个命题:①若AC=AB,则DE=CE;②若∠C=45°,记△CDE的面积为S1,四边形DABE的面积为S2,则S1=S2,那么A .①是真命题②是假命题B .①是假命题②是真命题C .①是假命题②是假命题D .①是真命题②是真命题5.(2017•常德)命题:“如果m 是整数,那么它是有理数”,则它的逆命题为:__________.6.(2017•呼和浩特)下面三个命题:①若x a y b =⎧⎨=⎩是方程组||223x x y =⎧⎨-=⎩的解,则a +b =1或a +b =0; ②函数y =–2x 2+4x +1通过配方可化为y =–2(x –1)2+3;③最小角等于50°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__.1.【答案】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它的两个锐角互余【解析】把命题“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它的两个锐角互余.故答案为: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它的两个锐角互余.2.【答案】A【解析】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A 是假命题;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B 是真命题;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C 是真命题;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D 是真命题;故选A .4.【答案】A【解析】若x 2=x ,则x =1或x =0,所以原命题错误;若x =1,则x 2=x ,所以原命题的逆命题正确;若a 2=b 2,则a =±b ,所以原命题错误;若a =b ,则a 2=b 2,所以原命题的逆命题正确; 变式拓展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所以原命题正确;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原命题的逆命题正确;相等的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所以原命题正确;相等的圆周角所对弧不一定相等,所以原命题的逆命题错误.故选A.1.【答案】D【解析】根据命题的定义:选项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是能对事情判断的语句,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2.【答案】D【解析】A、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真命题;B、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真命题;C、正六边形的内角和是720°,真命题;D、角的边越大,角就越大是假命题,因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故选D.4.【答案】B【解析】①等弧必须同圆中长度相等的弧,故本选项错误.②不在同一直线上任意三点确定一个圆,故本选项错误.③在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故本选项错误.④外心在三角形的一条边上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所以只有④一项正确.故选B.5.【答案】C考点冲关【解析】当a=3,b=2时,a2>b2,而a>b成立,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当a=3,b=–2时,a2>b2,而a>b成立,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当a=–3,b=–2时,a2>b2,但a>b不成立,故C选项符合题意;当a=–2,b=–3时,a2>b2不成立,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6.【答案】两个角是对顶角;这两个角相等【解析】此命题可写成: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因此条件是“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是“这两个角相等”.故答案为:两个角是对顶角;这两个角相等.9.【答案】a=–3【解析】当x=1、y=–2时,a+4=1,解得a=–3,故当a=–3时,12xy=⎧⎨=-⎩是方程ax–2y=1的解,则a=–3时,可以说明命题“12xy=⎧⎨=-⎩不是方程ax–2y=1的解”为假命题,故答案为:a=–3.10.【解析】已知:∠1=∠2,∠B=∠C;求证:∠A=∠D.证明:如图,∵∠1=∠3,∠1=∠2,∴∠3=∠2,∴EC∥BF,∴∠AEC=∠B.又∵∠B=∠C,∴∠AEC=∠C,∴AB∥CD,∴∠A=∠D.11.【解析】(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逆命题是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逆命题不成立;(2)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逆命题是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直角,逆命题不成立.12.【解析】(1)A、B、C;(2)选择B进行证明.已知:AB=AC,BD=CE,求证:AD=AE.证明:∵AB=AC,∴∠B=∠C,在△ABD和△ACE中,AB ACB C BD CE=⎧⎪∠=∠⎨⎪=⎩,∴△ABD≌△ACE,∴AD=AE.2.【答案】D【解析】A、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故错误;B、矩形的对角线相等,故错误;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故错误;D、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正确,故选D.直通中考3.【答案】C【解析】∵y =x 2–6x +10=(x –3)2+1,∴当x =3时,y 有最小值1,故①错误;当x =3+n 时,y =(3+n )2–6(3+n )+10,当x =3–n 时,y =(n –3)2–6(3–n )+10,∵(3+n )2–6(3+n )+10–[(n –3)2–6(3–n )+10]=0,∴n 为任意实数,x =3+n 时的函数值等于x =3–n 时的函数值,故②错误;∵抛物线y =x 2–6x +10的对称轴为x =3,a =1>0,∴当x >3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n +1时,y =(n +1)2–6(n +1)+10,当x =n 时,y =n 2–6n +10,(n +1)2–6(n +1)+10–[n 2–6n +10]=2n –5,∵n 是整数,∴2n –5是整数,∴y 的整数值有(2n –4)个;故③正确;∵抛物线y =x 2–6x +10的对称轴为x =3,1>0,∴当x >3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x <3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y 0+1>y 0,∴当0<a <3,0<b <3时,a >b ;当a >3,b >3时,a <b ;当0<a <3,b >3时,a <b ;故④错误,故选C .4.【答案】D【解析】∵AC =AB ,∴∠C =∠B ,∵四边形ABED 内接于⊙O ,∴∠B =∠CDE ,∴∠C =∠CDE ,∴DE =CE ;①正确;连接AE ,∵AB 是⊙O 的直径,∴∠AEC =90°,又∠C =45°,∴ACCE ,∵四边形ABED 内接于⊙O ,∴∠B =∠CDE ,∠CAB =∠CED ,∴△CDE ∽△CBA , ∴CDE CBA S S △△=(CE CA)2=12,∴S 1=S 2,②正确,故选D .5.【答案】如果m是有理数,那么它是整数.【解析】命题:“如果m是整数,那么它是有理数”的逆命题为“如果m是有理数,那么它是整数”.故答案为:如果m是有理数,那么它是整数.6.【答案】②③。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命题定理与证明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命题定理与证明](https://img.taocdn.com/s3/m/caa635d181c758f5f61f67ab.png)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命题、定理与证明1、命题与定理定义1: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数学中的命题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
定义2: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定义3: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定义4:如果一个命题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得到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定义5:两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命题。
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另外一个叫做逆命题。
如果定理的逆命题是正确的,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我们把这个定理叫做原定理的逆定理。
2、证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才能作出判断,这个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1、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定义、命题、定理、推论的意义。
2、结合具体实例,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了解原命题及其逆命题的概念。
会识别两个互逆的命题,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3、知道证明的意义和证明的必要性,知道证明要合乎逻辑,知道证明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会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4、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判断一个命题是错误的。
1、命题及命题真伪的判断。
2、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区分。
3、写出命题的逆命题。
1、下列语句中,属于命题的是( )A、直线AB和CD垂直吗B、过线段AB的中点C画AB的垂线C、同旁内角不互补,两直线不平行D、连结A、B两点2、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不平行的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C、x与y的和等于0吗?D、对顶角不相等3、命题“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题设是( ) A 、垂直 B 、两条直线C 、同一条直线D 、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4、命题“直角都相等”的题设是 ,结论是 。
5、把命题“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
鲁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汇总)
![鲁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7ab0f13a76e58fafab00365.png)
鲁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编辑人:鲁东大学08级经济系 李建鹏第一章 分式一、分式1.分式的概念:如果整式A 除以整式B, 可以表示成BA 的形式,且除式B 中含有字母,那么称式子BA 为分式。
其中, A 叫分式的分子,B 叫分式的分母。
注意:①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为分式,不能将它变形,不能约分后去判断,即使它约分后是整式也不能说它就是整式,约分之前是分式这个式子就是分式。
如:x 2/x 是分式,虽然约分之后等于x 是整式,但约分前是分式。
②π是常数,所以a/π不是分式而是整式。
2.有理式: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整式的分母中不含有字母)3.关于分式的几点说明:(1)分式的分母中必须含有未知数;(2)分式是两个整式相除的商式,对任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为零;(3)分数线有除号和括号的作用,如:dc b a -+表示(a +b )÷(c -d ); (4)“分式的值为零”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分式有意义(分母≠0),二是分子的值为零,不要误解为“只要分子的值为零,分式的值就是零”。
4.一般的,对分式A /B 都有:①分式有意义 B ≠0;②分式无意义 B=0;③分式的值为0A=0且B ≠0;④分式的值大于0分子分母同号;⑤分式的值小于0分子分母异号。
5.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分式值不变。
二、分式的乘除法1.分式的乘除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 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分式的乘方是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各自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除。
2.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为1的数)约去,这种变形称为约分。
注意:①当分式的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或者是几个因式乘积的形式时,直接约分; ②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时,将分子和分母分解因式再约分。
3.最简分式: 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式时,这个分式称为最简分式。
引理与定理的定义及其用途
![引理与定理的定义及其用途](https://img.taocdn.com/s3/m/b5043943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4e.png)
引理与定理的定义及其用途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其基础是建立在引理与定理的理论基础之上。
在数学领域中,引理和定理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们的定义、区别以及用途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篇文章将详细讲述引理和定理的定义及其用途。
一、引理的定义及用途引理是指在证明定理时需要用到的重要结果。
它们是在证明定理时所采用的中间步骤。
引理通常包含在一个更大的定理中,通过引理的证明来证明一个定理的正确性。
引理有着广泛的用途,比如说,它们可以用来简化一个大的定理的证明过程。
引理还可以用来证明其他定理、结论和引理。
引理的证明通常比较容易,而且其结果也可以变现为一些实际应用。
举个例子,欧几里得算法是一种计算两个自然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引理来证明欧几里得算法的正确性。
这个引理的证明过程非常简单,但是它对于欧几里得算法的正确性的证明却非常重要。
这个引理的正确性被证明后,我们就可以很轻松地设计出计算两个自然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算法,而且其结果也可以很方便地应用到其他问题当中。
二、定理的定义及用途与引理不同,定理是指在数学中具有证明过程和结论的命题。
由于定理的证明过程比较复杂,一般不会在课本或教学中直接给出证明过程,但是定理的正确性是可以确定的。
定理通常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数学领域中。
一个定理往往需要用到一些引理的结果,因此定理在证明过程中也包含了引理的证明过程。
定理通常被给予更高的重视和信任,因为它们在数学上是比较完整和稳健的。
定理在数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科学和工程领域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模型表示。
而这些数学模型中的定义和问题可以通过定理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
举个例子,微积分学中的新牛-莱布尼茨公式可以用来计算不定积分,而这个公式本身就是一个定理。
我们可以将这个定理应用到一些实际问题当中,比如说引力场、电场及热力学问题等。
三、引理与定理的区别引理和定理的区别在于它们所包含的内容不同。
引理只是证明定理的中间步骤,而定理则是数学领域中更广泛意义上的命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24.3.1定义、命题与定理
【教学目标】:
1、了解定义、命题、真命题、假命题、定理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奠定推理论证的基础;
2、初步体会合理化思想,使学生明确什么定理及其意义。
【重点难点】:
1、重点:定义、命题、公理、定理的概念;
2、难点:判定什么定义、命题、定理、公理,及找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
情境1:小亮和小刚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我们爱科学》。
小亮:“哈!这个黑客终于被逮住了。
”
小刚:“是的,现在英特网广泛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中,给我带来了方便,但……”
坐在旁边的两个人一边听着他的谈话,一边也在悄悄议论着。
“这个黑客是个小偷吗?”
“可能是喜欢穿黑衣服的贼。
”
“那因特网肯定是一张很大的网。
”
“估计可能是英国造的特殊的网。
”
你听完这则片段故事,有何想法?
同学们各抒己见后,老师给予同学的各种回答评价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概念,假如不对这些概念下定义,别人就无法理解这引起概念,以致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流。
同样,在数学学习中,要进行严格的论证,也必须首先对所涉及的概念下定义。
本节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4.3命题与证明的第一节定义、命题与定理。
练习:课本P93 练习1
二、共同探索获得新知
1、试一试:得出定义
你是如何找出图中的平行四边形呢?
“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这句话说明了平行四边形的含义以及区别于其他图 形的特征。
一般地,能明确指出概念含义或特征的句子,称为定义。
例如:(1)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2) 有六条边的多边形,叫做六边形.
(3)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你还能举出一些其他的例子吗?
图
24.3.1
观察这些定义,你发现定义中用词有什么特征?
同学们各抒己见后,总结:定义必须是严密的.一般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术语,比如“一些”、“大概”、 “差不多”等不能在定义中出现.正确的定义能把被定义的事物或名词与其他的事物或名词区别开来。
2、思考:得出命题
思考:试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
(1)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同位角相等;
(4)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5)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
根据已有的知识可以判断出句子(1)、(2)、(5)是正确的,句子(3)、(4)是错误的.像这样可以 判断它是正确的或是错误的句子叫做命题(proposition ).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 假命题。
练习:
(1)下列句子哪些是命题?
①动物都需要水;
②猴子是动物的一种;
③玫瑰花是动物;
④美丽的天空;
⑤对应角都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
⑥负数都小于零;
⑦你的作业做完了吗?
⑧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⑨过直线外一点作l 的平行线;
⑩如果a b >,a c >,那么b c =。
(2)练习:课本P93 练习3
3、观察发现,命题结构。
观察下列命题,你能发现这些命题有什么共同的结构特征?与同样交流。
(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3)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矩形;
(4)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那么这个四边形是菱形。
总结:在数学中,许多命题是由题设(或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的.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这种命题常可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例如,在命题(1)中,“两个角是对顶角”是题设,“这两个角相等”是结论。
例、把命题“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分别指出命题的题设与结论.
解:这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这里的题设是“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结论是“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练习:课本P93 练习2
4、追溯根源:明确定理
问题:如何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呢?
用我们以前学过的观察、实践、验证特例等方法。
这些方法往往并不可靠。
能不能根据已经知道的真的命题证实呢?那已知知道的真命题又是如何证实呢?
哦……那可怎么办?
其实,在数学发展史上,数学家们也遇到类似的问题。
公元前3世纪,人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编写了一本书,书名叫《原本》。
为了说明每一个结论的正确性,他在编写这本书时进行了大胆创造:挑战了一部分数学名词和一部分公认的真命题作为证实其他命题的起始依据,其中数学名词称为原名,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
即数学中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把它们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小组竞赛:
请你说出学过知识中,哪些是公理,哪组说的又多又准就是获胜者。
如:
(1)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直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或两角及其夹边,或三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此外,我们把等式、不等式的有关性质以及等量代换(即在等式或不等式中,一个量用它的等量替代)都作为逻辑推理的依据.
有些命题可以从公理或其他真命题出发,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判断它们是正确的,并且可以进一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theorem).
例如,运用公理“两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得到定理:“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男女对抗赛:由男女同学各说定理,并分别由对方判断正误,说对一个定理得1分,高分都获胜。
三、巩固知识、归纳总结
同学们,本节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何体会?还有什么疑惑呢?若同学有疑惑,还可一起讨论,帮助解惑。
四、作业
P93 习题24.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