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
肝炎检测
![肝炎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06174d2bb4daa58da0114a3d.png)
㈠、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①、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由Dane颗粒的外层、小球形颗粒和杆状颗粒构成。根据电镜观察,Dane颗粒数量与HBsAg在血清的浓度成正比,HBsAg高峰值也就是血清内Dane颗粒最多的时期,也就是症状即将开始的时期,也是转氨酶高峰值。所以HBsAg的检测对乙型肝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㈡、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
① 、抗-HBs是对HBV免疫的指标,抗-HBs的滴度可表示患者的免疫状况。血清中检出抗-HBs表示疾病在恢复或既往受过HBV的感染。急性乙型肝炎病人 HBsAg阴转,同时抗-HBs阳转,是病情恢复的表现。但慢性肝炎病人和HBsAg 携带者往往缺乏此抗体,这与病人的免疫能力有关。
抗—HDV检测代表总抗体,可借以诊断感染,尤其是高滴度抗—HDV可确诊为慢性HDV感染。
抗—HDV lgM的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表示急性或新近感染HDV,慢性活动期也可阳性,但效价较低。
(五) 抗—HEV检测
用间接ELISA法检测。阳性者为感染的证据,其阴性结果并不能排除患者对HEV暴露过。
2、 抗—HBs 抗—HBs方法同HbsAg的检测,其阳性显示机体曾受乙肝病毒感染并产生相应的抗体,抗—HBs对HBV的侵袭具有免疫力,被认为是保护性抗体。
3、 HbeAg HbeAg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它是乙肝传染性的标志,检测其有助于HbeAg携带者传染性强弱,母婴传播的危险率及急性乙肝的预后等。
拉米夫定作为新一代核苷类高效抗乙肝病毒药物,可迅速降低HBV-DNA的浓度,改善肝脏组织的病变,还可能阻止纤维化的进程,终止肝硬化的发展,尤其是拉米夫定不受人种、病毒感染的模式、野生型或基因组前C区突变的影响。该药与干扰素合用有协同作用。
病毒性肝炎诊断和监测指标的研究与优化
![病毒性肝炎诊断和监测指标的研究与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5b74952c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d1.png)
病毒性肝炎诊断和监测指标的研究与优化病毒性肝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
根据病毒的不同类型,病毒性肝炎可分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甲型肝炎等。
这些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和监测对于疾病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重点关注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监测指标,并探讨相关研究和优化方法。
一、临床诊断指标的研究与优化1.1 临床表现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包括乏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黄疸、肝区不适、肝大等。
然而,这些症状在不同个体中表现有所不同,对于早期诊断和监测来说并不敏感和特异。
因此,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监测需要更具体的指标。
1.2 血清学指标在乙型肝炎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是主要的血清学指标。
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早期标志物,可以用于初步诊断。
HBeAg是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指标,可以用于判断病毒感染的活跃程度。
HBcAb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特异性指标,但不能判断活动性。
然而,这些血清学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不完美,病毒感染开始阶段HBsAg 可能呈现阴性,而HBeAg可能标志着潜伏感染期。
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这些指标。
1.3 分子生物学指标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迅速,为病毒性肝炎的早期诊断和监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核酸检测技术可以检测病毒的DNA或RNA,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这些技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以用于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
此外,基因测序技术可以帮助确定病毒株系的类型和变异情况,对于指导临床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如成本高、操作复杂等,需要进一步优化。
二、监测指标的研究与优化2.1 血清学指标在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过程中,血清学指标可以用来监测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
例如,在乙型肝炎治疗中,血清HBsAg和HBeAg的消失可以预测疾病康复。
血清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也是常用的监测指标。
《诊断学》 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检测
![《诊断学》 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96d90cd876a20029bd642d67.png)
第四节病毒性肝炎检测病毒性肝炎主要有7型,即甲型(HA)、乙型(HB)、丙型(HC)、丁型(HD)、戊型(HE)、庚型(HG)、输血传播病毒肝炎,它们分别由肝炎病毒甲型(HAV)、乙型(HBV)、丙型(HCV)、丁型(HDV)和戊型(HEV)、庚型(HGV)、输血传播病毒(TTV)所引起。
几年前发现的己型肝炎病毒(HFV)与乙型(HBV)的关系仍有待确认。
近年发现的与人类肝炎有关的GB病毒和SEN病毒的研究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
肝炎病毒标志物主要包括各型肝炎病毒相关抗原、抗体及核酸。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针对抗原或抗体的酶联免疫法(EIA,ELISA)、放射免疫法(RIA)、血细胞凝集法(RPHA,PHA);针对核酸的斑点杂交法、聚合酶链反应法(PCR)等。
一、甲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HAV属微小RNA病毒科,是一种无囊膜正20面体颗粒,直径27~32nm,内含一条线状单正股RNA基因组,外由衣壳包封而成核壳体。
现用于临床的病毒标志物有甲型肝炎病毒抗原HAVAg、甲型肝炎病毒抗体(IgM、IgA和IgG)及HAV-RNA。
(一)甲型肝炎病毒抗原测定【参考值】ELISA法检测血清HAV颗粒为阴性,放射免疫(RIA)法或免疫电镜(IEM)检测粪便HAV颗粒为阴性。
【临床意义】HAVAg阳性:见于70.6%~87.5%的甲肝患者。
HAVAg于发病前2周可从粪中排出,其发病第一周粪便的阳性率为42.9%,l~2周为18.3%,2周后消失,粪便中HAV或HAV 抗原颗粒的检测可作为急性感染的证据。
(二)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测定机体感染HAV后,可产生IgM、IgA和IgG抗体。
HAV-IgM 是病毒衣壳蛋白抗体,HAV-IgA是肠道黏膜分泌的局部抗体,HAV-IgG在病愈后可长期存在。
【参考值】ELISA法:抗HAV-IgM和抗HAV-IgA均为阴性。
抗HAV-IgG 阳性可见于甲肝感染后的人群。
【临床意义】①抗HAVIgM阳性:据观察,甲肝患者抗HAV IgM的阳性率,在发病后2周为100%,1个月为76.5%,3个月为23.5%,6个月为5.9%,12个月时可为阴性。
APTT、PT、FIB、TT四项标志物诊断病毒性肝炎的价值
![APTT、PT、FIB、TT四项标志物诊断病毒性肝炎的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a044e4d48e9951e79b8927df.png)
Hcy 及CRP 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但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
这说明,奥卡西平与丙戊酸钠均能改善血清Hcy 及CRP 水平,这与顾翠等[6]的报道结果一致。
奥卡西平是一种神经性药物,可用于局限性及全身性癫痫发作,是卡马西平的10-酮基衍生物,药效与卡马西平相似或稍强[7-8]。
奥卡西平及其代谢物(羟基衍生物)均具有抗惊厥活性,抑制突触兴奋传导,阻滞电压敏感性Na 通道,限制神经元的高频率重复点燃,对过度兴奋的神经元细胞膜起到稳定作用,可以高选择性抑制大脑皮质运动,对脑细胞的电压依赖性钠通道形成阻断,阻止病灶放电的扩布,抑制谷氨酸能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减低谷氨酸的释放,有效抑制神经细胞膜过度兴奋及神经元重复放电,减少突触冲动的传播[9-10]。
而认知功能的改善可能与奥卡西平减少临床痫样放电、抑制癫痫发作有关。
此外,奥卡西平还可提升γ氨基丁酸功能,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加强了药物对改善患者攻击行为的作用。
与丙戊酸钠比较,奥卡西平作用于K 通道,增高K 传导。
此外,Ca 通道也参与了奥卡西平通过降低突触传递兴奋性的抗惊厥作用,从而降低皮质纹状体突触的谷氨酸能冲动的传导。
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脑电图总改善率88.0%,对照组脑电图总改善率为67.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量表评分及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
这也说明了奥卡西平在有效抗癫痫治疗的同时,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奥卡西平治疗癫痫患者明显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治疗效果较满意。
参考文献:[1]章素芳,程鹏.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7(8):1068-1069.[2]侯蕴祈,欧阳基鹏,游文霞,等.奥卡西平和左乙拉西坦治疗新诊断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的疗效分析[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5(2):160-164.[3]卢军,曾其昌,王琴,等.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治疗新诊癫痫的疗效[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6,11(2):125-127.[4]张双,金超,张静,等.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对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的临床疗效及脑电图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2015,30(32):5679-5681.[5]白庆峰,刘菲,拜博,等.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J ].西南国防医药,2017,27(6):609-611.[6]顾翠,王继华,杨美丽,等.奥卡西平治疗癫痫患者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47-49.[7]季茉.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临床疗效及对脑电图、智力改善作用[J ].临床军医杂志,2017,45(8):865-867.[8]李焕芬,陈建华,朱利芳,等.奥卡西平片致血小板减少1例[J ].中国药物警戒,2015,12(11):700.[9]刘忠政,金莲玉.奥氮平联合奥卡西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患者的临床观察[J ].中国民康医学,2016,28(2):43-44.[10]徐裕,金庞,周波,等.奥氮平联合奥卡西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36例[J ].医药导报,2015,33(4):489-491.(收稿日期:2019-02-26)APTT 、PT 、FIB 、TT 四项标志物诊断病毒性肝炎的价值刘萌萌文章编号:1005-619X (2019)07-0778-03DOI 编码:10.13517/j .cnki .ccm .2019.07.050作者单位:450008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摘要】目的探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诊断病毒性肝炎的价值。
病毒性肝炎相关项目检验结果解读
![病毒性肝炎相关项目检验结果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4983fc21f46527d3240ce0c1.png)
病毒性肝炎相关项目检验结果解读1.甲型肝炎病毒IgM抗体(英文缩写抗HAV-IgM)【参考值】阴性。
【解读要点】(1)抗HAV-IgM是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早期出现的抗体,是公认的早期诊断甲型肝炎的指标。
人感染HAV后,抗HAV-IgM首先出现并于2~3周达到高峰,1~2个月后迅速下降,3个月后基本消失。
(2)甲型肝炎的急性期和感染早期,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前或黄疸前一周,抗HAV-IgM即可检出,可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
2.甲型肝炎病毒IgG抗体(英文缩写抗HAV-IgG)【参考值】阴性。
【解读要点】(1)抗HAV-IgG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对HAV感染有免疫力。
在发病后1个月出现,3~4个月达高峰,可持续几年、几十年或终生存在。
若抗HAV-IgG阳性,则提示受检者既往感染HAV或接种过甲肝疫苗。
(2)甲型肝炎有显性感染和无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两种临床表现,成人感染后多表现为显性感染,而儿童或老人感染后易表现为隐性感染。
隐性感染者甲型肝炎病毒抗体亦呈阳性。
(3)甲型肝炎预后良好,通常在2~4个月内恢复,少数病程可延长或有反复,转为慢性肝炎。
3.乙型肝炎病毒5项标志物(英文缩写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及抗HBc-IgM)乙型肝炎病毒5项标志物通俗的叫法是两对半。
【参考值】HBsAg阴性;抗HBS阴性或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阴性;抗HBc阴性;抗HBc-IgM阴性。
【解读要点】(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急性感染后血清中最早出现的抗原,阳性结果提示现症感染。
(2)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以后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蛋白质所产生的一种免疫反应性抗体,或接种过乙肝疫苗所产生的免疫效果。
阳性说明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具备了一定的免疫力。
注射乙肝疫苗后抗-HBs的量达到100mU/mL,对HBV感染具有保护性免疫作用,所以接种疫苗后应检测是否产生抗HBs及其含量。
化学发光、时间分辨和酶免三种方法学测定HBsAg
![化学发光、时间分辨和酶免三种方法学测定HBsAg](https://img.taocdn.com/s3/m/8617cecd79563c1ec4da7176.png)
化学发光、时间分辨和酶免三种方法学测定HBsAg摘要】目的酶联免疫化学发光法、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探讨这三种方法用于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化学发光法(CLI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 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同时对 655例患者 HBV 血清标本进行 HBsAg检测。
结果 CLIA法检测患者标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阳性率分别为16.64%,TRFIA阳性率分别为16.48%。
结论化学发光法测定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相对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且为定量检测,可为临床用药疗效观察及乙肝病毒感染的转归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HBV 化学发光法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1 资料与方法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
据报道,全球约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导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
检测乙肝感染和机体免疫状态的常见指标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和核心抗体(抗-HBc),即通常所说的“两对半”。
表面抗原(HBsAg)为乙肝病毒的膜蛋白,是乙肝病毒感染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志物,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的抗病毒药物的问世,灵敏度高且又可以进行定量检测的化学发光定量检测试剂盒,满足了检测要求。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 2011年10~12月门诊患者共 655 例。
乙型肝炎诊断参照 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会,肝病学分会联全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1]。
分别取其静脉血5ml并分离血清后,于-20℃保存待测。
1.2 仪器与试剂 CLIA法使用郑州安图绿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LUMO化学发光检测仪及配套试剂检测HBV-M定量; TRFIA 法使用上海新波生产的Anytest2000 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检测仪及配套试剂;ELISA法使用上海科华生物药业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应用郑州安图绿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PHOMO酶标仪检测 HBV-M定性。
病毒性肝炎免疫学检验
![病毒性肝炎免疫学检验](https://img.taocdn.com/s3/m/68860b97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26.png)
病毒性肝炎免疫学检验一、甲肝病毒检验(一)甲肝病毒抗体检验1.英文或缩写:Hepatitis A Vins Antibody, HAV-IgM/IgG。
2.标本采集:空腹抽取凝血2.0山1。
置普通试管,送检。
标本应避免脂血、溶血和污染。
3.正常参考值:阴性。
4.临床意义:甲型肝炎为微小RNA病毒科的肝病毒属。
宿主范围狭窄,包括人和几种灵长类动物。
甲型肝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甲型肝炎病毒一般经粪-口传播血清总抗HAV-IgM 一般在亚临床期已出现,2-3个月后浓度迅速降低,因此,抗HAV-IgM阳性可作为甲型肝炎早期诊断指标。
5.注意事项:检出口人丫-坨乂表示急性感染早期;检出口人丫-坨6则表示有既往感染史。
(二)甲肝RNA病毒检验1.英文或缩写:Hepatitis A Vins-Ribonucleic Acid-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HAV-RNA-PCR。
2.标本采集:空腹抽取凝血2.0山1。
置普通试管,送检。
标本应避免脂血、溶血和污染。
3.正常参考值:阴性。
4.临床意义:利用RNA扩增技术和RNA分子杂交技术检验患者血清中HAN-RNA,该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能检出极少量的甲肝病毒。
进一步实现了甲肝的早期诊断。
5.注意事项:检验HAV-RNA的整个过程要杜绝污染,以防假阳性出现。
二、乙肝病毒检验(一)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检验1.英文或缩写: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HBsAg。
2.标本采集:空腹抽取凝血2.0山1,置普通试管送检;标本应避免脂血、溶血和污染3.正常参考值:阴性。
4.临床意义:乙肝病毒为嗜肝DNA病毒,感染宿主有明显的种属的组织细胞特异性,也仅限人和灵长类。
此病毒是一种世界性的传染性疾病,我国多达1亿人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孙$人的:HBsAg在HBV感染早期出现于患者血清中,可持续数月、数年甚至终生,是诊断乙肝的常用指标。
乙肝表面抗原标准值范围
![乙肝表面抗原标准值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0c408330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28.png)
乙肝表面抗原标准值范围摘要:1.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定义和作用2.HBsAg标准值范围3.HBsAg检测的意义和应用4.异常值的影响和应对措施正文: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一种病毒性肝炎标志物,它是一种核心蛋白,能够诱导人体产生免疫反应。
在我国,HBsAg的检测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指标,通常用于乙肝的筛查、诊断和疗效观察。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定义和作用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HBV)的一种标志性蛋白质,它主要存在于HBV感染的肝细胞表面。
当HBV侵入人体后,HBsAg会诱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HBV的免疫应答,从而引发乙肝病毒感染。
因此,HBsAg 是乙肝病毒感染的直接证据,也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
2.HBsAg标准值范围一般来说,HBsAg的正常值范围是阴性或者小于1ng/ml。
但是,不同的检测方法和实验设备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因此,在判断HBsAg值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检测方法、实验设备和参考范围等。
3.HBsAg检测的意义和应用HBsAg检测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指标,它主要用于乙肝的筛查、诊断和疗效观察。
在乙肝病毒感染的过程中,HBsAg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毒感染的活动性、病毒载量以及病毒是否复制,从而为乙肝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4.异常值的影响和应对措施如果HBsAg检测结果呈阳性,说明可能存在乙肝病毒感染,需要进一步进行HBV病毒载量、HBeAg、抗-HBe、抗-HBc等相关检测,以确定病毒感染的活动性、病毒载量和病毒是否复制。
如果HBsAg检测结果呈阴性,但有乙肝病毒感染的风险因素,如接触过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使用过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制品等,需要定期进行HBsAg检测,以监测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
如果HBsAg检测结果异常,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的处理。
ELISA法检测病毒性肝炎标志物的室内质量控制
![ELISA法检测病毒性肝炎标志物的室内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2c7aa2f2770bf78a6529546d.png)
临 床 诊 断 最 重 要 , 也 是 分 析 实 验 后 质 量 控 制 所 需 要 的 。病 区 这
( uS , 是 一 种 既特 异 又 敏感 的 免 疫 测 定 法 , 有 方 便 、 E A) 它 具 快 捷 、 需 大 型 仪 器 和 无 核 污 染 等 优 点 , 广 泛 采 用 。 随 着 医 疗 无 被
体 制 改 革 的不 断深 入 和 “ 证 责 任 倒 置 ” 实 施 , 举 的 患者 对 医疗 质 量 的关 注 不 断加 大 , 验 报 告 作 为 “ 据 ” 无 论 是 对 患 者 、 医 检 证 , 对
标 本 要 求 护 士 查 对 患 者 姓 名 、 位 、 验 单 姓 名 、 位 、 号 和 床 检 床 连 贴 在 采 血 试 管 上 的 标 签 是 否 相 同 , 后 采 血 并 登 记 到 采 血 记 录 然
门 诊 采 血 由检 验 人 员 负 责 , 采 一 份 血 即 刻 核 对 编 号 ( 天 无 每 每
重 号 ) 以 防 张 冠 李 戴 , 血 时避 免 溶血 , 血 后 注 明 时 间 , 午 , 采 采 上
9点集 中 送 检 。
减 少 医患 纠纷 , 者 从 2 0 作 0 7年 开始 对 用 E 1A 法 测 定 病 毒 性 Ls
【 键 词 】 酶 联 免 疫 吸 附试 验 ; 肝 炎 标 志 物 ; 病 毒 性 肝 炎 关 中图分类号 :465 R 4 . 文 献标 志码 : C 文 章 编 号 : 6 2 9 5 ( 0 9 0 ~ 3 30 1 7 — 4 5 2 0 ) 40 0 — 2
病 毒 性 肝 炎 包 括 甲 、 、 、 、 、 型 肝 炎 , 些 肝 炎 临 乙 丙 丁 戊 庚 这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 0 9年 2月 第 6卷 第 4期
病毒性肝炎诊断时采用血常规和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评价
![病毒性肝炎诊断时采用血常规和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307c8a5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32.png)
病毒性肝炎诊断时采用血常规和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评价【摘要】病毒性肝炎诊断对于及时制定治疗方案和预防病情恶化具有重要性。
血常规和生化检验是病毒性肝炎诊断中常用的检查项目,可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肝功能情况。
血常规可以反映炎症程度和免疫功能,生化检验则可以评估肝功能和病毒感染情况。
通过对血常规和生化检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准确判断病毒性肝炎的病情和预后。
误诊和漏诊仍然存在一定风险,需要医生谨慎诊断。
血常规和生化检验在病毒性肝炎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进一步提高检验准确性和研究新的诊断方法,以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带来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血常规、生化检验、诊断、临床价值、误诊、漏诊、重要性、发展方向、应用前景1. 引言1.1 病毒性肝炎诊断的重要性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肝脏炎症,常见的病毒有甲型、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不仅会导致肝脏疾病,还会引发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
及时准确地诊断病毒性肝炎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化,早期症状常常不典型,易被忽略或误诊。
而血常规和生化检验作为常规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在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监测中起着重要作用。
血常规可以反映出病毒感染时机体的炎症程度和免疫状况,而生化检验则可以评估肝功能和炎症程度,有助于判断病毒性肝炎的病情严重程度。
通过血常规和生化检验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得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相关信息,有利于及时确定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对于疑似患有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血常规和生化检验,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只有充分重视和正确应用这两项检查,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1.2 血常规和生化检验在病毒性肝炎诊断中的作用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早期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血常规和生化检验是常用的临床检查项目,在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查
![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291413028bd63186bdebbc9d.png)
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查摘要】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为肝炎病毒,目前已明确的肝炎病毒有,5种,即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
除HBV为双链DNA病毒外,其余均为单链RNA病毒。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尤以HAV、HBV、HCV的感染更为突出。
因此,准确、快速地检测肝炎病毒的标志物,对于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临床上根据各种肝炎病毒有特异性的血清标志物,能准确地进行病毒性肝炎的分型。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一)甲型肝炎病毒IgM、IgG抗体(抗-HAV IgM、抗-HAIgG)目前主要通过ELISA检测抗-HAV IgM和抗-HAV IgG两种血清标志物对甲型肝炎进行病原学的检测。
在甲型肝炎感染的早期(发病后几天)血清中即可出现抗-HAV IgM,滴度很快升至峰值并持续2~4周,发病后1~2个月滴度和阳性率下降,于3~6个月消失。
因此,抗-HAV IgM阳性,尤其是滴度较高时(>103),常表明急性HAV感染或复发。
抗-HAV IgG出现较抗-HAV IgM稍晚,几乎可终身存在,抗-HAV IgG抗体阳性,则表示过去曾受过HAV 感染,但体内已无HAV,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可用于甲型肝炎(简称甲肝)的流行病学调查。
(二)甲型肝炎抗原(HAV-Ag)在粪便或肝组织中检测到HAV-Ag可作为急性甲肝的证据,但检测不到HAV-Ag也不能排除感染甲肝的可能性,因为HAV-Ag的排出期很短,而且通常只在潜伏晚期。
发病前1~2周内,感染者可通过常规粪便检测HAV-Ag而被发现。
此时尚未出现ALT/AST升高,也未出现抗甲肝抗体。
早期发现对于预防治疗很重要(在接触者中给予免疫球蛋白预防)。
粪便中HAV-Ag排泄的持续时间与传染持续时间之间的相关性很好。
如果粪便HAV-Ag阴性,那么特殊的卫生措施,例如粪便消毒或隔离患者,就势在必行。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结果准确性的比较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结果准确性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28e0c6f2a5e9856a571260b1.png)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结果准确性的比较目的分析比较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和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60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
观察组使用ECLIA法,对照组使用ELISA法,比较两组的HBV 标志物阳性率,再在观察组中选取HBsAg/Ab和(或)HBeAg/Ab双阳性的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观察其检测结果。
结果观察组的HBsAg、HBsAb、HBeAg、HBeAb阳性率分别为100.0%、52.5%、76.3%、78.8%,均高于对照组的92.5%、45.2%、52.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LIA法对s和(或)e系统双阳性的患者检出76例,相比之下,ELISA法只检出9例。
结论ECLIA 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的结果较ELISA法更准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accuracy of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ECLIA)an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in the detec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markers.Methods 160 patients with HBV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and Jan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targets,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n=80)and the control group (n=80).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ECLIA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ELISA,the positive rates of HBV marke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HBsAg/Ab and/or HBeAg/Ab double positive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nd detected by ELISA method,and the results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s of HBsAg,HBsAb,HBeAg and HBeAb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100.0%,52.5%,76.3% and 78.8% respectively,which was higher than 92.5%,45.2%,52.5%,50.0%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the s and/or e system double positive detection results by the method of ECLIA were 76 cases,but the number by the method of ELISA were comparatively 9 cases.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ELISA,ECLIA is more accurate in the detection of HBV infection,therefore,it is worthy of wide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Hepatitis B virus我國的乙型肝炎发病率较高,约有12%为平时无自觉症状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1],乙肝感染者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肝炎、肝硬化、肝癌等重大疾病[2],因而准确地诊断乙肝病毒(HBV)标志物,选取敏感度和特异度高的检测方法,对及时防治乙肝有着重要的意义。
肝炎的检查方法是什么
![肝炎的检查方法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ceb65699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c4.png)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检查是 一种微创手术, 用于检查肝脏、 胆囊、胰腺等 腹部器官。
0 1
腹腔镜检查的 优点是创伤小、 恢复快、并发 症少。
0 2
腹腔镜检查的 步骤包括:麻 醉、建立气腹、 插入腹腔镜、 观察腹腔内情 况、取样或治 疗。
0 3
腹腔镜检查的 适应症包括: 肝硬化、肝癌、 胆囊炎、胰腺 炎等。
标
生化检查
肝功能检查:包 括转氨酶、胆红 素、白蛋白等指
标
病毒性肝炎标志 物检查:如乙肝 病毒表面抗原、 乙肝病毒e抗原等
自身免疫性肝病 标志物检查:如 抗核抗体、抗平
滑肌抗体等
脂肪肝检查:如 血脂、肝脂酶等
指标
酒精性肝病检查: 如γ-谷氨酰转移 酶、AST/ALT比
值等指标
药物性肝病检查: 如药物浓度、药 物代谢酶活性等
临床意义:判断肝炎病毒感染状 态、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和
预后
注意事项:标本采集、保存、运 输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及检测
结果的解读和临床应用
自身抗体检测
自身抗体:在肝炎患者体内产生的针对自身肝细胞的抗体
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法等 抗体类型: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 (AMA)等 临床意义:有助于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评估病情活动和预后
指标
血常规检查
01
红细胞计数:判断贫血程度
03
血小板计数:评估凝血功能
05
红细胞比容:评估血液稀释程度
0 2 白细胞计数:反映炎症和感染情况
血红蛋白测定:评估贫血程度和血 液携氧能力
急性肝炎诊断标准金标准
![急性肝炎诊断标准金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eba72cd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6a.png)
急性肝炎诊断标准金标准急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临床上主要以发热、乏力、食欲不振、黄疸等症状为特征。
及时准确地诊断急性肝炎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准确的诊断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急性肝炎的诊断标准金标准,希望能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
一、临床表现。
急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食欲不振、黄疸等症状。
此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以及皮肤瘙痒、尿黄、粪白等肝功能异常表现。
在诊断急性肝炎时,临床医生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诊断。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清生化检查,包括肝功能检查和病毒性肝炎特异性标志物检测。
肝功能检查主要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指标,其中ALT和AST升高是急性肝炎的重要实验室指标。
病毒性肝炎特异性标志物检测主要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Anti-HCV)等项目,可帮助鉴别病毒性肝炎的类型。
2. 病毒学检查,包括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血清学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主要是通过PCR技术检测病毒的核酸,可直接证实病毒感染。
病毒血清学检测主要是检测病毒抗体,包括病毒抗原和抗体,可帮助判断患者的病毒感染情况。
三、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在急性肝炎的诊断中并不是必需的,但对于部分患者可能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等,可帮助了解肝脏的形态结构和病变情况,对于鉴别诊断和病情评估有一定的帮助。
四、病史和体格检查。
除了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外,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也是诊断急性肝炎的重要依据。
患者的发病史、疾病过程、既往史、家族史等都是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此外,体格检查也可以发现一些肝脏和全身的体征,如肝大、压痛、腹水、黄疸等,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综上所述,急性肝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史和体格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诊断。
免疫学检验对病毒性肝炎之确诊有哪些意义
![免疫学检验对病毒性肝炎之确诊有哪些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4de45d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5.png)
免疫学检验对病毒性肝炎之确诊有哪些意义日常生活常常听到长辈们关于饮食的一些教导,例如尽量不要在外面吃东西,注意饮食卫生,以防感染乙肝,还有就是不要随便和其他人公用餐具等等。
那么生活中常听到的病毒性肝炎,除了知道它具有传染性,你了解真正的病毒性肝炎吗?什么是病毒性肝炎相信绝大多数人对于病毒性肝炎的了解就是易传染,因此对其感到非常恐惧,下面就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肝脏的炎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传染病,最常见的原因是多种肝炎病毒感染引起,具有传染性强和传播途径广泛复杂的特点。
有五种主要肝炎病毒,被称为甲、乙、丙、丁和戊型,当患者患有病毒性肝炎后,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肝功能出现损害等现象,这5种类型的肝炎发生率高且传染性强,因此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且其预防意识得到提升,是因为其可使数亿人罹患慢性病,同时者两种疾病是增加患者肝硬化及肝癌的一个高危风险因素。
病毒性肝炎的急性感染期,患者可出现以下症状:黄疸(皮肤和眼睛发黄)、腹痛、尿色变深或者胃肠道反应。
如果是患有急性期的病毒性肝炎,恢复时间要长达几个月的时间,而丙型、丁型肝炎基本上都属于是慢性病毒性肝炎,少数患者可能会发展成肝硬化,甚至会存在少数患者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
病毒性肝炎的致死率虽然不高,但急性病毒性肝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也可致患者死亡。
病毒性肝炎感染遍布世界各地,许多国家缺乏感染率数据,据不完全统计,共有5亿人受到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这些慢性感染造成大约57%的患者发生肝硬化疾病和78%的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
病毒性肝炎分类复杂,各类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也各不相同,甲型肝炎与戊型肝炎最重要的感染渠道为消化道,例如饮用水或食物送到病毒污染,而乙型、丙型及丁型肝炎最想见的感染渠道为非肠道途径接触受感染的体液,例如输血、使用被污染的医疗器械或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
如何确诊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的表现形式非常复杂,我们不能主观上和单方面地依赖一个方面的检查结果,也不能依靠一次检测的异常结果来诊断病毒性肝炎。
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炎病毒结果解读
![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炎病毒结果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f926d0d9b9d528ea81c779cf.png)
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炎病毒的结果解读肝炎病毒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报告,全球有将近20亿的感染人群。
其中3.5亿人为慢性持续性感染。
另外,全球有近3/4的人居住高流行区域,其中也包括中国。
因此,有效的肝炎病毒检测和筛查显得十分重要。
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炎病毒,在方法上提高了病毒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而且流量检测,快速、方便,并逐渐替代ELISA,成为肝炎病毒的常规检测方法。
目前,发光法检测肝炎病毒的项目包括甲型肝炎病毒HAV-IgM、HAV-IgG乙型肝炎病毒HBsAg、anti-HBs、HBeAg、anti-HBe、anti-HBc-IgM、anti-HBc 丙型肝炎病毒anti-HCV肝炎病毒的感染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应结合病史资料全面综合分析和判断不同项目、不同时期的检测结果。
以下关于肝炎病毒检验结果的解释,供临床医生参考、应用。
1. 甲型肝炎病毒中的HAV-IgM抗体在发病早期出现在血液中,半年后恢复正常,可以用于早期诊断急性甲型肝炎;HAV-IgG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其升高表示既往感染HAV,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2.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常伴随HBV同时存在,可以作为传染性的标志之一。
其升高常见于乙型肝炎的潜伏期和急性期;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者乙肝的携带者。
(参考值0-0.05 IU/ml)3.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anti-HBs):一般在HBsAg转阴后出现,是保护性抗体,可以持续多年,其保护性与该抗体的浓度高低有关。
其升高表示既往感染,现已恢复,或者是乙肝疫苗接种成功。
(参考值0-10 mIU/ml)4.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升高为阳性,表明患者已感染乙肝病毒,并且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如持续升高易转为慢性肝炎。
(参考值0-1 s/co)5. 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anti-HBe):降低为阳性,阳性见于HBeAg转阴的病人,表明HBV部分被清除或抑制,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临床意义
+
-+ -
+ 急性或慢性感染(大三阳)
+
-
-
+
+ 乙肝后期或慢性感染(小三阳)
+
-+ -
- 潜伏期或急性乙肝早期
-
+-
+
+ 痊愈或恢复期,有免疫力
- +-
-
+ 痊愈,有免疫力
- +- -
临床意义
2、白蛋白降低 1) 合成不足:常见肝脏损害(慢性肝病 时,A下降
比急性肝炎明显;失代偿期肝硬化低于代偿期肝硬 化) 2) 原料不足:长期饥饿、腹泻、消化道肿瘤和
消化不良等 3)去路增加 丢失过多:肾炎、肾病综合征、大量胸腹水 严重烧伤和失血消耗过多:甲亢、糖尿病、恶性肿
瘤等 白蛋白增高 :少见,脱水致血液浓缩
抗原组成(一)--HBsAg
位于病毒表面,是一种糖蛋白 4种亚型(adr,adw,ayr,ayw)
欧美国家: adw 我国汉族: adr 我国少数民族: ayw
判断HBV感染的指标之一 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即抗-HBs
抗原组成(二)-- HBcAg
位于Dane颗粒核心部分和肝细胞核内,在 血清中不易检出游离的HBcAg
酶在血中的消长动态相符合 血中HBeAg的出现可作为HBV复制及血清有感染
性的指标 刺激机体产生抗-HBe 抗-HBe能与受染肝细胞表面的e抗原结合,通过补
体介导破坏受染的肝细胞,抗-HBe的出现是预后 良好的征象
抗原组成(四)-- Pre-S抗原
位于HBV的外衣壳上,有两种 刺激机体产生抗Pre-S1和抗Pre-S2,能阻断
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最常用,定性)
发光免疫分析(定量) 反相间接血凝试验(少用)
ELISA的基本原理
利用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 主要的试剂
固相抗原或抗体 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 酶的底物
病原学诊断(二)—核酸检测
核酸杂交
探针
PCR
引物
HBsAg – 感染的标志 Anti-HBs – 既往感染/接种疫苗 Anti-HBc IgM – 急性感染标志 Anti-HBc IgG – 既往或慢性感染 HBeAg – 急性病毒复制,有传染性 Anti-HBe –病毒不再复制 HBV-DNA – 急性病毒复制,比HBeAg更准
病毒性肝炎- 背景
病毒性肝炎
Hepatitis Virus
A
E 肠道传播
NANB
BD
肠道外传播
C
F, TTV ? 其它
病毒性肝炎类型
A
B
C
D
E
传染源
粪便
血液/
血液/
血液/
血源性物质/ 血源性物质/ 血源性物质/
体液
体液
体液
粪便
传播途径 粪-口
慢性感染 否 基因组类型 ssRNA经皮肤/ 经粘膜是
dsDNA
血源性传播 输血、注射、外科和牙科手术、针刺等 剃刀、牙刷和蚊虫叮咬等
母婴垂直传播 宫内传播 分娩时微小皮损处传播 产后母婴密切接触
性传播
病原学诊断(一)--抗原抗体检测
项目: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以及抗-HBc IgM
方法
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刺激机体产生抗-HBc(非保护性抗体) 在乙肝急性期、恢复期和HBsAg携带者中
常可检出抗-HBc 抗-HBc IgM常提示病毒处于复制状态
抗原组成(三)-- HBeAg
位于HBV的核心,是一种可溶性蛋白抗原 HBeAg和Dane颗粒出现相平行,且与DNA多聚
占60%和40%
2)白蛋白(A,albulin)为血液中主要蛋白质。由 肝脏合成,其半衰期为15-19天
3)球蛋白 (G,globulin):为血清总蛋白中除去 白蛋白以外的蛋白质,是多种蛋白质的混合物,包 括: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各种糖蛋白、脂蛋白、 金属结合蛋白和酶
球蛋白主要是由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合成,与机体 免疫有关
临床意义
3、球蛋白增高 1)感染、免疫反应,如TB、疟疾和血吸虫等 2)多发性骨髓瘤 3)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风湿热、类风湿 性关节炎等 球蛋白降低 :
如对胆红素的排泄 2.分泌、排泄功能:如对胆红素的排泄 3.生物转化功能:氧化、还原、水解、结
合
实验室检查的目的
了 解:
肝脏有无损伤及损伤的程度 监测肝功能状态 协助病毒性肝炎和肝癌的诊断 评价肝脏的储备功能 其他
一)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 A/G比值测定
1)血清总蛋白(TP,serum total protein) 是血清所含各种蛋白的总称,包括血清A和G,各
- 疫苗接种或曾经感染过,有免疫力
蛋白质代谢功能的检查
肝合成白蛋白、脂蛋白、凝血因子、纤溶因子、 各种转运蛋白等,肝脏受损时,这些蛋白下降 γ球蛋白(非肝脏合成)在肝实质细胞受 损、间质细胞增生时,球蛋白生成增加
肝功能
1.代谢功能: 1) 蛋白质、脂肪的同化、储存、异化等 2) 核酸代谢、维生素的活化和储藏 3) 胆红素、胆酸的生成分泌、排泄功能
HBV与肝细胞受体结合,从而起到抵抗病 毒的作用 抗Pre-S1和抗Pre-S2的出现,表示病情好转, 趋向痊愈
传染源
患者
潜伏期 急性期 慢性期
无症状HBsAg携带者
各种体液中HBV的浓度
高
血液 血清 伤口渗出物
中等
精液 阴道分泌物
唾液
低/不能检出
尿 粪便 汗液 泪液
乳汁
HBV 传播途径
经皮肤/ 经粘膜
是
ssRNA
经皮肤/ 经粘膜
是
ssRNA
粪-口
否 ssRNA
Hepatitis B Virus
乙型肝炎的病原体 在全世界广泛流行,估计全球半数以上人
口已被HBV感染过,5%的人口为HBV慢性 感染 中国:乙肝高发区,人群HBsAg的检出率 达9.8%
Hepatitis B Virus
4)A/G比值:> 1 ,如<1 称A/G比值倒置
参考值
TP
60-80 g/L
A
40-50 g/L
G
20-30 g/L
A/G
1.5-2.5 : 1
临床意义
1. 总蛋白增高 1)血液浓缩:见于重度腹泻、呕吐、高热、
休克等 2)蛋白质合成:主要是G,如多发性骨髓
瘤、肝硬化、淋巴瘤
总蛋白降低 1)血液稀释,各种原因所致的水盐潴留 2)各种原因的A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