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定稿37页PPT
合集下载
高三复习系列: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PPT精品课件
![高三复习系列: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63181c0912a2161479292c.png)
(二)合成词 是由几个语素组成的,拆开来仍旧有意义。 一般有以下几种结构: 1.并列式:又叫联合式,由意义相同、相 近或相反、相对的语素并列融合而成的。如: 语言 明朗;开关 动静;骨肉 眉目;忘记 质量 2.偏正式:前一语素修饰、限制后一语素, 以后以语素为主。如: 快餐 电脑 雪白 火热 热爱 前进 瓜分
2014届高三复习系列:
【考纲内容】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D 级(表达运用)
【考纲阐释】 其命题点聚焦在“辨析”上,它包括词语包括 熟语的“判定”与“辨别”。特别是“近义词辨析 “虚词辨析”“熟语(成语)的辨析”等,以近义 词辨析为重中之重。 命题形式有:选择判断题;填空选择题;主观 改错题,主观简答试题。特别是将实词与虚词.成语 相互整合考查是一个明显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 排除法及创设情景是两种基本方法。考查形式多是 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
7. 重叠式:如: 爸爸 姐姐 刚刚 偏偏 (这类词与单纯词中的叠音词不同,它 们是语素的重叠,可以拆开来,而单纯词 中叠音词是音节的重叠,不可拆开。)
【考点透视】
◆正确使用虚词是从“正确使用词
语”中分解出来的一个考点。重 现率很高,是高考常考的考点之 一。除了在“正确使用词语”这 个考点之外,在“辨析并修改病 句”考点和“语言表达要简明、 连贯、得体”考点,也常常考到 虚词的运用。
①新来的班主任同老班主任一样,更 会体 贴我们。 ②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 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逐渐推 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3.支配式:又称动宾式。前一语素表示动作或 者行为,后一语素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的对 象。如: 理事 立冬 结晶 满意 努力 贴心 4.补充式:后一语素补充说明前一语素,而以 前语素的意义为主。如: a 提高 推广 充实 延长 说明 搞活 澄 清 b 车辆 花朵 布匹 案件 房间 (a中前一语素表示动作,后一语素表示动作 的程度或者结果; b中前一语素表示实体事物, 后一语素表示事物的单位。)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_ppt课件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_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fc435ead02de80d4d840c1.png)
“差强人意”,“差”是“稍微”的意思,整个熟语是 说“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而句②中却把它理解成了 “强人所难”的意思了,使用错了。
练习:
③这真是大人不见小人怪,我犯了这点儿小错误,经理没 有批评我,你倒挑起我的毛病来了。 大人不见小人怪:形容人有度量。望文生义 ④我国不少理工科院校把大学语文排斥在必修课之外,而 近年来,外国留学生报考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人 数大幅度上升,真可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现多指做事或处世不相信身边 熟悉的人,而盲目地信奉外人的话。望文生义
围、对象。
例2 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 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 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全国Ⅰ卷)
【分析】春秋鼎盛:指正处在壮年。春秋,指年龄; 鼎,正当。例句中成语“春秋鼎盛”修饰的对象是“时 代”,对象用错
例3 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 认为该剧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 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 (全国Ⅱ卷)
4、不合语境
成语的使用还要注意到与语境的和谐,不能不合惯用 句式,不能不合情合理。如果成语与其所在的语境不能 协调,使用就不恰当。
例1:这几位大学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欠缺,实践能 力不足,但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他们决心自立创业, 牛刀小试,开创一番新事业。(四川卷) 【分析】牛刀小试:比喻有大的才干,先在小事情上显 一下身手。而例句中“几位大学毕业生”虽然可以说有 “大的才干”,但“自立创业”“开创一番新事业”并不 是小事,所以说不合语境。 例2: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 入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 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
谚语: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 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正确使用熟语PPT课件(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等)
![正确使用熟语PPT课件(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等)](https://img.taocdn.com/s3/m/ae5962d3aaea998fcd220e73.png)
八字没一撇 重打鼓,另开张 刀子嘴,豆腐心
3、在句法功能上它同成语近似,在修辞功能上它
有强烈的通俗性和口语色彩。歇后语和谚语是句
子形式,有时可用作句子。成语雅的多,俗的少,
惯用语几乎都是俗的,雅的极少数,而且贬义的
较多。 2021/7/13
7
歇后语
定义: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 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也叫引 注语。个别的只说前一部分。
早年的经历、理想、抱负有如雪泥鸿爪,如今回忆起来令人感慨
万千。 C、面对王进华同学一家的不幸遭遇,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你五十,我一百,二一添作五,不一会儿功夫,捐了三千多元钱。 D、信息网络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各种思想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网上传播。
A大快朵颐:形容食物鲜美,吃得很满意。 B雪泥鸿爪:鸿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痕迹(雪泥:融化着雪水的 泥土),比喻往事遗留下的痕迹。
【解析】“对簿公堂”是指“到公堂上受审讯”,此误
解为“到法庭对质” 。
2021/7/13
18
三、重复赘余
【解读】与成语相同意思的在句子上下文已有表述, 导致语意重复 。
【例1】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顺便帮了一下别人,没想到
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
【解析】“不虞”就是“没料到”的意思 与“没想到”
重复 【例2】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 起来 。
【例1】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 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
【解析】“无所不为”是指“什么坏事都敢干”,此误将贬义 词用作褒义词了 。
【例2】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细致工整的风格 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
2017高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ppt课件
![2017高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af961489eb172dec63b75c.png)
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其中农谚多带有地域性。
2021/2/4
1
10
▪格言: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
例如: (1)知识就是力量。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事实胜于雄辩。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群众的集体创 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
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
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正误选择题:易误成语的识别(组合型)
2021/2/4
1
7
命题趋势及备考指向
▪1、全国卷1词语考查重点是什么?
▪考查重点固定、突出。考查重点是常用成语的辨 析和使用,实词、虚词不曾设题。其中常考设误 类型是望文生义、张冠李戴、褒贬误用、词义混 淆和搭配不当。
填空选择题:近义成语的辨析
2021/2/4
答案:C1
6
全国Ⅰ卷考过的几种题型
(2016年)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
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战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
▪ 祝爸爸万古长存!
▪
您首屈一指的小儿子 宝宝
2021/2/4
1
3
考点解读:
正确理解词语(包括熟语) 能正确理解词语(包括熟语)在具体语境中 的含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 语)等,其中不仅有词语(包括熟语)使用 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更好的问 题。
2021/2/4
1
10
▪格言: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
例如: (1)知识就是力量。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事实胜于雄辩。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群众的集体创 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
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
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正误选择题:易误成语的识别(组合型)
2021/2/4
1
7
命题趋势及备考指向
▪1、全国卷1词语考查重点是什么?
▪考查重点固定、突出。考查重点是常用成语的辨 析和使用,实词、虚词不曾设题。其中常考设误 类型是望文生义、张冠李戴、褒贬误用、词义混 淆和搭配不当。
填空选择题:近义成语的辨析
2021/2/4
答案:C1
6
全国Ⅰ卷考过的几种题型
(2016年)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
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战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
▪ 祝爸爸万古长存!
▪
您首屈一指的小儿子 宝宝
2021/2/4
1
3
考点解读:
正确理解词语(包括熟语) 能正确理解词语(包括熟语)在具体语境中 的含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 语)等,其中不仅有词语(包括熟语)使用 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更好的问 题。
正确使用熟语PPT课件
![正确使用熟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2f9faa38e9951e79a892765.png)
2、谚语:“说句俗话”
定义:民间广为流传的通俗简练而蕴义深广的固 定短语
内容:一是反映人生哲理的,二是反映生产经验 的,三是反映阶级斗争的。
如:“打肿脸充胖子”“十年树木,百年树 人”“眉头一皱,计上心头”“纸包不住火”“只 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情人眼里出西
3施、”格“天言下乌鸦一般黑”
定义:广为沿用的富有劝诫、启发、教育作用 的短语。
规律仿造出来的一些词语。 历史事件:毛遂自荐、完璧归赵、卧薪尝胆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愚公移山、鹬蚌相争 名言名句:老骥伏枥、学而不厌、殚精竭虑、
满招损谦受益 口头用语:七手八脚、欢天喜地、过河拆桥 流行用语:自力更生、舍己救人、百花齐放 来自外语:火中取栗(法国寓言)、天方夜谭
(阿拉伯故事)
注意:成语在最初形成时,大都代表一定的 意义,具有一定的适.用对象和感情色彩。 14
.
9
“正确使用”是指考查熟 语的使用能力,而不是机械地 考查熟语的字典意义,更不是 考查识记了多少个熟语。但是, 平时多练习,随时积累,掌握 好语义却是正确使用的前提。
.
10
对这一考点,重点在正确理解
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
境正确使用熟语。其中不仅有熟
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
使用得更好的问题。
17
附:校园歇后语
1、诗词名句 作业--千朵万朵压枝低 批评--二月春风似剪刀
下课铃--忽如一夜春风来
考试--问君能有几多愁
2、流行歌曲 好成绩--《一生钟爱》 心理学--《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3、电视电影
物理--《神奇的电波》
外语--《天方夜谭. 》
18
开动脑筋:写出和下列成语或俗语意思相近 的俗语或成语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ppt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ppt](https://img.taocdn.com/s3/m/aaa320d06f1aff00bed51eb9.png)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活灵活现是形容描述或模 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这里用来形容野兔,属于用错对 象。
(10年辽宁卷)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是(3分)( ) A.这位油画家的高原风貌主题油画虽然很受欢迎,但是他不 轻易创作,因此,他挂在画廊墙上待价而沽的作品并不多。 B.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没想到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连初中都读不下去了。 C.奶奶去世已经十年了,但她生前对我的疼爱之情我却一直 铭记于心,耿耿于怀,这份情和爱我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 D.近期的一场大火使我们损失惨重,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 恳请各位高抬贵手,接济我们一点,以便我们度过难关。
5.深思熟虑:反复深入地思考。 处心积虑:指长期谋划要干某件事。
三、防止误用对象: 成语均有其特定的使用对象,有的 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的只适 用于描述特定的物,有特定的“方向性” ,命题人常常故意偷梁换柱,张冠李戴, 造成考生理解上的偏差。
• 病例:
• 1、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骨者、 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很多。使用错误。
5)洁身自(好)事多(磨)杵成(针)锋相( 对)症下药
• 五、谦敬错位: • 病例: • 1、您刚刚乔画,一定会使您家蓬荜 生辉。 “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别 人的字画挂在自己室内而使自己非常荣耀。用 作谦词,只能对己。这里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
答案:D 【解析】A.褒贬不当。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 坏事)。此处为英雄事迹。B.前后矛盾、不合语境。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 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也说防患于未然。此处灾害已经发生。C.对象 不当、不合语境。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 费思索,就能写出来。捡垃圾不能用“信手拈来”。D.入木三分:相传晋代书 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人木板有三分深(见于唐张怀瓘 《书断》)。后用来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此处修饰“院 士的一番话”正确。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ppt课件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5ecc3f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ac.png)
在与他人交流时,注 重表达清晰、准确, 避免使用模糊或歧义 的词语。
学习并掌握熟语和俚语
熟语和俚语是语言中的特殊表 达方式,能够增加语言的生动 性和表现力。
学习常见的熟语和俚语,了解 其含义和使用情境,逐渐将其 运用到自己的语言表达中。
注意区分熟语和俚语与一般词 汇的差异,避免在正式场合或 书面语言中使用不当。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正确使用词语的方法 • 常见词语误用示例 • 如何提高词语使用能力 • 总结
01 引言
主题简介
词语使用
本课件的主题为正确使用词语, 包括常用词语和熟语。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生能够掌 握正确使用词语的方法和技巧,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词语使用的重要性
避免生搬硬套
不要机械地模仿他人的表 达方式,应该根据实际情 况灵活运用。
避免使用歧义和模糊不清的词语
避免使用多义词
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词语
含糊不清的词语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应避免使用。
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不同词语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应考虑表达的意思是否合适。
民素质和社会发展水平。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口语与书面语的混用
总结词
口语与书面语的混用是指在使用词语时,未能根据语境选择 合适的表达方式。
详细描述
例如,在正式场合使用了过于随意的口语表达,或者在口语 表达中使用了过于文绉绉的书面语等。
04 如何提高词语使用能力
多读书,扩大词汇量
读书是提高词汇量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从 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库。
03 常见词语误用示例
专题二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精讲课件课件
![专题二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精讲课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dd79fed5bbfd0a7956735c.png)
【例1】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古代字画的________是一门比较高深的学问,如果不具备 这方面的专门知识,赝品也会误作真迹。
②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冰岛的经济已到了全面崩溃的 ________,近日,冰岛政府向世界发出了“求救”信息。
③中国文物信息网日前公布了已入围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 发现的24个项目名单。这些“新发现”________了旧石器时代至 宋元时期的文化遗存。
答案:A
◎借题发挥:判断词语或成语使用是否恰当,首先要 整体把握语句或语段的内容,再看这个词语或成语能否表 达语句或语段需要表达的意思,特别要注意词义轻重、范 围大小、感情色彩与适用对象的区别。
一、实词运用常见误点
1.对词义的理解不确切,造成语意混乱 如“必须”和“必需”,前者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 还有加强命令语气的作用,作副词;而后者则指一定要有的, 不可缺少的,作动词。对于这类词语,考生如能通过不同的词 素区分其细微的差别,就能准确运用它们。
A.阳春白雪 B.通常 C.迥异 D.高高在上
解析:A.“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 雅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用来 说“美术馆”符合语境。B.“通常”指表示在一般的情 况下,行为、事情有规律地发生。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C.“迵异”指相差很远;大不相同。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D.“高高在上”形容领导者不深入实际,脱离群众。用 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10.重复累赘 成语一般比较精练,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 但如果不明白成语的确切含义,不注意成语和句意的比照,就容 易造成成语自身含义和句子语意重复的现象。
【例10】 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 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 生体制改革。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ppt课件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f9c0712c850ad02de804190.png)
12
12.【盲人瞎马】 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如:只凭空想象,不评估实际情况的做法,无疑是盲人 瞎马,自讨苦吃。 13.【水清无鱼】 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如:水清无鱼,要做一个能包容别人的人,你才能有更 多的朋友。
13
14.【开门见山】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15.【下车伊始】 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如:有许多人下车伊始,就这也批评,那也指责,这是 很不合适的。 16.【司马青衫】 形容极度悲伤。
16
22.【祸起萧墙】 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23.【一衣带水】 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 阻碍。 24.【进退维谷】 形容进退两难。 25.【春风化雨】 比喻良好的教育。
17
26.【炙手可热】 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27.【侧目而视】 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人。不满而又惧怕地看。 常被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28.【曾几何时】 时间没过去多久。 29.【大方之家】 大方,指大道理,引申为见识广博。指学识渊博或专精 于某种技艺的人。
第五部分
1
一、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对这一考点的要求是: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1.“词语”主要包括实词、虚词和熟语。 2.“正确使用词语”,主要包含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 中的意义和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两层意思。
2
3.辨析近义实词。近义实词的辨析,是考查的热点、 重点,也是理解的难点。辨析时可以从词义的轻重、 范围、词义的色彩、词语的用法等多个角度进行。
8
4.【不刊之论】 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如:鲁迅的杂文语言犀利,思想深刻,都属于不刊之论。 5.【不为已甚】 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如:我也不为已甚,宽恕他过去的无礼。
12.【盲人瞎马】 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如:只凭空想象,不评估实际情况的做法,无疑是盲人 瞎马,自讨苦吃。 13.【水清无鱼】 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如:水清无鱼,要做一个能包容别人的人,你才能有更 多的朋友。
13
14.【开门见山】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15.【下车伊始】 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如:有许多人下车伊始,就这也批评,那也指责,这是 很不合适的。 16.【司马青衫】 形容极度悲伤。
16
22.【祸起萧墙】 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23.【一衣带水】 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 阻碍。 24.【进退维谷】 形容进退两难。 25.【春风化雨】 比喻良好的教育。
17
26.【炙手可热】 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27.【侧目而视】 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人。不满而又惧怕地看。 常被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28.【曾几何时】 时间没过去多久。 29.【大方之家】 大方,指大道理,引申为见识广博。指学识渊博或专精 于某种技艺的人。
第五部分
1
一、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对这一考点的要求是: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1.“词语”主要包括实词、虚词和熟语。 2.“正确使用词语”,主要包含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 中的意义和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两层意思。
2
3.辨析近义实词。近义实词的辨析,是考查的热点、 重点,也是理解的难点。辨析时可以从词义的轻重、 范围、词义的色彩、词语的用法等多个角度进行。
8
4.【不刊之论】 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如:鲁迅的杂文语言犀利,思想深刻,都属于不刊之论。 5.【不为已甚】 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如:我也不为已甚,宽恕他过去的无礼。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课件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fee99b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69.png)
例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反排木鼓励最早起源于苗族的祭祖活动“吃鼓藏”(又称“鼓藏
节”),每13年举行一次。关于反排木鼓励的起源,在反排及周边地 区 ① 众说纷纭 ,各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1986年,反排木鼓励在贵阳参加“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运动会”获得赞誉,由此 ② 申明远扬 ,逐渐由乡间活生生的仪式
2、掌控词义的适用范畴
许多词语的意义有一定的范畴,有些看似意义相近的词 语其词义涵盖的范畴不同,有的词语适用范畴大,有的词语 适用范畴小。如“边疆”和“边疆”,前者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 畴较大;而后者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范畴较小。由于范畴大 小不同,词语使用时差别也就很大。
例3填入下面文段中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成语是(C )。
文化场景走向了世界,逐渐成为贵州苗族的文化符号象征。后来,
反排木鼓励上了“春晚”,进了高校课堂,村民们的文化自豪感 ③ 油然而生。
反排木鼓励源起的背后有着丰富的社会功能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的动作语汇、舞蹈节律、象征意义都与当地的生态环境、文化认 知和族群历史 ④ 密不可分。过去,反排木鼓励只显现在祭奠场合;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语言文字运用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 正确使用常用实词(包括成语)和虚词的能力,这是语 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考核情势上,之前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核词语(包括 成语)的使用,选项中给出了一些成语,题型采取挑选 题。但自202X年始,增加了两种新的考核方式,一是考 核代词,采取挑选题的情势,判定代词的用法是否相同; 二是开始考核成语的实际运用,采取在横线上让考生填 写成语的方式,这就更加重视词语的实际运用,比本来 挑选题的考核难度大。
1. 了解代词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课件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66b9c450e2524de5187e93.png)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考向分析
考纲对此考点的规定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1)成语的使用其实就是成语的各个方面和句子的各个方面
是否协调的问题。这种协调就是成语的意思、范围、程度、色 彩、搭配是否和句子的各个方面协调。 (2)成语的正确使用有两个前提:一、准确而全面地掌握成 语。二、准确而全面地分析语境。 (3)成语中的语境是经过命题者强化了的语境,是命题者根 据所考的成语的一些特殊点设计的,所以要详审语境,注意到 其整体性和联系性。要能从句子中找到语境(命题者)的暗示
走向高考 ·高考二轮总复习 · 语文
(2018•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 船。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 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 成了历时 45天、航程 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 言,(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 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 【答案】 C 承接上文主语,应在C________ 、D中选择,从后文“重力和 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 ,分布在第三、四层 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 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 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 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 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 ____________ , ________,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来看,重点是说实验室数量 并可根据需要 ____________ 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 多、“分布”广,D项说“会分辨不出方向”游离中心。故选C。 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年前。 A. “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 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 B. “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 页。 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____________,在《联合 C. 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 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 D. 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 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中国人民的贡献。
考向分析
考纲对此考点的规定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1)成语的使用其实就是成语的各个方面和句子的各个方面
是否协调的问题。这种协调就是成语的意思、范围、程度、色 彩、搭配是否和句子的各个方面协调。 (2)成语的正确使用有两个前提:一、准确而全面地掌握成 语。二、准确而全面地分析语境。 (3)成语中的语境是经过命题者强化了的语境,是命题者根 据所考的成语的一些特殊点设计的,所以要详审语境,注意到 其整体性和联系性。要能从句子中找到语境(命题者)的暗示
走向高考 ·高考二轮总复习 · 语文
(2018•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 船。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 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 成了历时 45天、航程 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 言,(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 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 【答案】 C 承接上文主语,应在C________ 、D中选择,从后文“重力和 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 ,分布在第三、四层 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 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 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 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 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 ____________ , ________,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来看,重点是说实验室数量 并可根据需要 ____________ 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 多、“分布”广,D项说“会分辨不出方向”游离中心。故选C。 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年前。 A. “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 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 B. “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 页。 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____________,在《联合 C. 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 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 D. 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 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中国人民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