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书社版五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合集下载

齐鲁书社版五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齐鲁书社版五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齐鲁书社版五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传统文化(五年级)目录第一单元蒙书背诵第一课《声律启蒙运动》(一)第2课《声律启蒙运动》(二)第3课《声律启蒙运动》(三)第4课《笠翁对韵》(摘录)第二单元诗词背诵第5课尼里金陵凤凰台第6课古诗两首第7课诗词两首第8课诗词两首第三单元魅力汉语第9课对联第10课谜语第11课谚语和歇后语第四单元古代都城第12课北京第13课西安第14课杭州第15课南京第16课洛阳与开封探究课寻访古都第五单元饮食文化第17课茶第18课酒第19课四大菜系第六单元诗词诵读第20课古诗两首第21课诗词两首第22课词曲两首第23课词两首第七单元传统戏曲第24课京剧第25课昆剧第26课山东地方戏探究课戏曲科学知识比赛第八单元历史名臣第27课魏征第28课包拯第29课文天祥第30课林则徐第31课康有为第九单元科学技术第32课祖冲之第33课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第34课四大发明第一单元蒙书诵读第一课《声律启蒙》(一)教学目标:使学生介绍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抒发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回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蓝,一园春雨杏花白。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2、学生谈感受。

(1)通过念短文,你晓得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道说道自己的体会。

(3)老师小结。

二、着火译文。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介绍这就是一首对子诗,描绘的就是什么。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对子诗。

2、仿效这这首对子诗,自己写下一首大诗。

3、本课所选的《声律启蒙》片断中,空、虫、宫、红、翁等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赶快和你的伙伴讨论一下吧。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

第2课《声律启蒙运动》(二)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齐鲁书社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doc

齐鲁书社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doc

齐鲁书社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学情分析:有人曾经说过:没有经典的文化是没有灵魂的文化,没有经典的人生是没有希望的人生。

作为源头活水,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所再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

现在的孩子对传统文化经典内容知之甚少,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学习现代语文知识上,而6-13岁是孩子们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正是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大好时光,在这段时间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实际上是在和先哲交流思想感情。

持之以恒,坚持数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定会滋养他们,成为他们的文化积淀,使他们终身受益。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诗词诵读一、魅力汉语、古代都城、饮食文化、诗词诵读二、传统戏曲、历史名臣、科学技术九个单元。

三、教学目标: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

在指认式诵读中使学生扩大了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生丛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

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教学措施:1传统文化旨在培养血神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不得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得背诵过多的内容,给学生造成太多的学习压力,教学形式一定采取多样化。

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

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多种形式。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重视平常积累,背诵经典名句名篇,重视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并以此作为反馈,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

齐鲁书社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备课第一课共2课时

齐鲁书社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备课第一课共2课时

第一单元:浩然之气第1课:动心忍性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动心忍性教学目标:1、能熟读3段文字,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2、结合故事理解动心忍性的含义,并能结合自身实际理解、实践。

教学重、难点:1、能熟读3段文字,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2、结合故事理解动心忍性的含义,并能结合自身实际理解、实践。

教学方法:讲解法、朗读法教学准备:文本朗读教学过程:一、浏览本册书的内容:了解本学期的整体学习内容。

二、浏览第一单元《浩然之气》,明确本单元的四课内容。

三、学习第一课《动心忍性》。

1、学习【读典明理】,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司马问君子。

子日:“君子不忧不惧。

曰: ‘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日:“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4、跟读、合作读、齐读、自己读、有感情地读。

四、学习【学文立志】1、自读故事《卧薪尝胆》2、想一想,“卧薪尝胆”的寓意是什么。

你从越王勾践身上学到了什么?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来。

越王勾践具有的优秀品质是:冷静,能忍辱负重,有抱负,能屈能伸,发愤图强。

就是因为他能有这种品质,在失败后能重新振作,打败吴国3、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遇到困难、挫折,不要放弃,也不要屈服,要从中吸取教训,苦练本领,迎接成功的那一天。

4、带着对动心忍性的理解,再读文本,加深理解。

五、学习【忆事思辨】1、看图思考:想一想下列情景中的人物行为,时间久了,会对他们的品德修养产生哪些不利影响?2、讨论交流(1)炫耀成绩不好,容易骄傲自满。

齐鲁书社五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

齐鲁书社五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

齐鲁书社五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教案名称】:齐鲁书社五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教案编写目的】:本教案旨在帮助五年级学生系统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案适用对象】:五年级学生【教案编写者】:XXX【教案编写时间】:XXXX年XX月XX日【教案编写背景】: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是针对五年级学生编写的,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和了解,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b.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c. 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b. 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和判断能力;c.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b.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信心;c.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3. 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难点】:1. 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的理解与比较;2.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

【教学内容】:本教案共分为X个单元,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如下:单元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2.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主要表现形式;3.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

单元二: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和价值观1. 儒家思想的起源和发展;2. 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和价值观;3.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

齐鲁书社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四单元仁者之爱

齐鲁书社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四单元仁者之爱

第四单元“爱”既是无私的, 也是广大的。

我们既能把这种爱给予亲人, 给予朋友, 也能把这种爱给予不认识的人, 甚至是反目的人, 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 我们也能伸出援助之手。

孟子说:“爱人者, 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

”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心胸宽广、心底有爱的人呢?本单元从“仁者之爱”人手,安排了四个方面的主题活动, 鼓励学生在诵读经典中明白道理, 并广泛应用于实践, 从而培养仁爱之心。

本单元设计的四个主题活动, 引导学生从爱物、爱人、心怀天下、安于仁道以及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等不同角度感受仁者之爱。

主题一, “仁民爱物”, 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感悟亲爱亲人而仁爱百姓, 进而爱惜万物,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主题二, “仁者爱人”, 让学生通过经典了解仁者之爱就是充满慈爱之心, 满怀爱意, 使学生能够具有主动关心他人的意识。

主题三, “仁者安仁”, 让学生感受有仁德的人安于仁道的处世态皮, 开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仁德之心对于自身、他人、社会的积极作用。

主题四, “天下归仁”, 介绍了古人自觉自发地克制自己的欲望、规范自己行为的品格, 使学生在诵读经典、阅读故事中反思生活中的自己, 进而懂得克制自己言行的重要性。

本单元以“仁爱”为核心, 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特点, 安排了四个方面的主题活动。

教学过程中, 可以考虑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 将对经典的学习落实到学习实践中。

1.汲取传统文化精髓, 与当代生活接轨在学习过程中, 我们应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为重要的载体, 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诵读和学习优秀的典籍, 在体验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和人文涵养;同时也应当着眼于学生未来将要参与的社会生活, 用传统文化的精神来指导学生未来的生活。

在单元活动中, 教材围绕主题安排了相关的现代故事, 如关于钱学森的《我要回去报效我的祖国》的故事, 《环保雨伞》《九天揽月》以及“可降解材料”的资料补充, 都在试图将经典中心怀祖国、福泽他人的仁德之心与我们当代社会生活2.实施多元评价, 尊重学生的多元选择课堂教学中, 我们可以通过富有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 也可以通过课后的反思、调查表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及行为方式, 多元的教学评价能够使学生更乐于参与课堂的学习和交流。

齐鲁书社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二单元中庸之道

齐鲁书社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二单元中庸之道

第二单元本单元以“中庸之道”为主题展开系列课程的学习。

中国人常说“中庸”,何谓中庸呢?程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中庸之道在于意为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中庸之道,“至诚之道”,是心之至诚,以诚待人,以诚处事,亦在于刚健自强的处事观念。

它虽然古老,但是对今人的为人处世仍然大有裨益。

本单元围绕主题设计了四个方面的主题活动,致力于让学生通过知识学习、情感体验和亲身践行获得相应的知识与技能。

主题一,“恪守中道”,让学生懂得中道是儒家最根本的道,至诚、至仁、刚健、中正。

君子能守住一个道理、一种法度,才会不失公允。

主题二,“欲速不达”,通过阅读经典,使学生明确做事应脚踏实地,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

主题三,“过犹不及”,使学生感悟凡事都要掌握“度”,进退有度,取舍有度,否则会过犹不及。

主题四,“中庸致和”,是希望学生懂得在处理矛盾时善于执两用中,折中致和,追求中正、中和、稳定、和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了解得并不多,比如中庸之道、中庸致和的含义在生活中提及较少。

这样的学情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参与学习,但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不仅需要教师深入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对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经典背后的含义,还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比如调查、搜集整理资料等能力,使学生成为参与学习、开展探究活动的主人。

本单元的学习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让学生能够理解经典中蕴含的深刻含义,并且能够在待人接物时学习古之圣贤,不偏不倚,践行中庸之道。

5.恪守中道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文中的名言警句。

2.能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准确理解“恪守中道”的含义,初步懂得中道不是后人所谓的左右逢源之意。

中道是如家最根本的道,至诚、至仁、刚健、中正。

君子只有守住一个道理,一个法度,才会不失公允。

3.能借助文中的故事情境,加强学习,真正理解何为“孝”与“不孝”。

齐鲁书社五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精选全文

齐鲁书社五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动心忍性教学目标1.能有节奏地“读典明理”中的句子,了解“动心忍性”的真正含义。

2.通过《学文立志》和《博学研思》,能明白动心忍性的道理。

3.在实际生活中“忆事思辨”,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师生谈论对于骄傲与谦虚的理解。

二、读典明理1.读文、理解。

出示《读典明理》中的原文,学生对照注释和译文自由读(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及同位互读,读准确。

2.古文的朗读不仅要准确,还要诵出节奏、韵律。

师范读,注意节奏变化,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

尝试背诵三、学文立志1.师:同学们,在古代有这样一个国君,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他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快点打开书,读读他的故事吧。

学生自读故事《卧薪尝胆》。

讨论:读完故事,你是怎么理解“卧薪尝胆”故事的?四、忆事思辨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两幅情境图,学生上台表演讨论:想一想下列情境中的人物行为,时间久了,会对他们的品德修养产生哪些不利影响?1.考了100分过分骄傲……2.比吃穿……在实际生活中,同学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行为?五、博学研思1.简单了解孔子2.自读《仲尼厄而做春秋》3.资料卡学生熟记“四书五经”“春秋三传”六、学以致用1.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古今中外关于“动心忍性”的名言警句,并记录下来,完成记录卡。

2.整理生活中见过或听到的有关“动心忍性”的真实故事,在班内开展故事交流活动。

3.完成一期关于“动心忍性”的手抄报。

2.矢志不渝教学目标1.能有节奏地“读典明理”中的句子,了解“矢志不渝”的真正含义。

2.通过《学文立志》和《博学研思》,能明白动心忍性的道理。

3.在实际生活中“忆事思辨”,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师生谈论对于有志气的理解。

二、读典明理1.读文、理解。

出示《读典明理》中的原文,学生对照注释和译文自由读(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及同位互读,读准确。

齐鲁书社五年级传统服饰上册教案

齐鲁书社五年级传统服饰上册教案

齐鲁书社五年级传统服饰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 掌握五种传统服饰的名称、特点和用途;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传统服饰的不同部分;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概念和重要性;2. 分别介绍汉服、唐装、宋装、明装和清装的特点和区别;3.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描述传统服饰的不同部分。

三、教学重点1. 掌握五种传统服饰的名称和基本特点;2. 理解传统服饰的用途和文化意义;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播放相关视频和图片素材,引发学生兴趣;2. 分组合作,讨论传统服饰的特点和用途;3. 通过观察和绘画,加深对传统服饰不同部分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个有关中国传统服饰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研究的欲望。

2. 知识传授2.1 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传统服饰对于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2.2 分别介绍汉服、唐装、宋装、明装和清装的特点和区别,包括服饰的颜色、款式、细节等方面。

3. 讨论与实践3.1 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讨论每种传统服饰的特点和用途,并展示自己的发现。

3.2 给每组学生分发一份传统服饰的图片素材,让他们仔细观察并用绘画的形式,描述服饰的不同部分。

4. 总结带领学生集中讨论各种传统服饰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总结出他们对传统服饰的认识和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绘画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2. 检查学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和对传统服饰的描述;3. 进行小组展示和讨论,相互评价和辅导。

七、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或志愿者来学校,向学生展示传统服饰的穿着和演示;2. 安排学生到博物馆或文化中心参观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传统服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八、教学资源1. 视频和图片素材;2. 绘画工具和材料;3. 书籍、互动课件等参考资料。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中国传统服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成语、典故、名言等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游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道德修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成语故事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理解成语的含义,学会运用成语。

教学内容:成语接龙、成语典故讲解、成语游戏等。

2.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教学内容: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的基本知识,经典古代文学作品选读。

3. 第三单元: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事迹,学习历史人物的品质和精神。

教学内容: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品质精神、名言警句等。

4. 第四单元:中国传统节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感受节日的氛围。

教学内容: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的来历、习俗、相关诗词等。

5. 第五单元:中国传统艺术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基本形式,欣赏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教学内容:书法、绘画、戏曲、民间艺术等的基本知识,经典艺术作品欣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成语、典故、名言等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学会运用成语,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历史人物的事迹和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成语、典故、名言等传统文化的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 游戏法:通过成语接龙、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4. 欣赏法:让学生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经典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齐鲁书社小学五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案

齐鲁书社小学五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案

齐鲁书社小学五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传统戏曲等;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教学实物;2. 锦字、红灯笼、剪纸等传统文化制品。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1. 创设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古代中国的辉煌历史,让学生了解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文化的国家。

2. 导入新知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和实物,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如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凝聚民族的凝聚力等。

3. 学习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与传统文化的亲身经历。

4.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讨论结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进行归纳总结。

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1. 学习活动教师通过教学课件,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传统戏曲等。

2. 展示实物教师向学生展示锦字、红灯笼、剪纸等传统文化制品,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3. 学习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验进行交流。

4.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三节: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1. 导入新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和现状。

2. 学习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提出自己对传统文化保护的建议和措施。

3. 学习讨论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4.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小组讨论的结果,让学生明确对传统文化保护的态度和行动。

五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五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五年级《传统文化》学期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

在“经典驿站”里,我们会感悟到民族语言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

在“人物长廊”里,我们会看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我们中国人曾经活的多么大气,多么自尊,多么圣洁!他们的人格是多么高尚!在“名胜游踪”李,我们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每一处风景,都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在“艺术乐园”李,我们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当你学了这些,你会情不自禁地说:做一个中国人真好!二、教学措施:1、诵读,记背。

再慢慢品尝,感悟。

2、对其中感兴趣的话题,展开研究。

3、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三、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学会独立。

2、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成人生活的大门,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

3、从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儿童培养为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四、教学进度:第一单元经典驿站第1周至第3周第二单元名人长廊第4周至第8周第三单元名胜佳境第9周至第14周第四单元艺术乐园第15周至第18周硕鼠教学目标:1、学习《硕鼠》,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把握《硕鼠》中,复唱的特点。

2、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3、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性。

4、熟读并背诵。

教学难点:1、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2、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板书“鼠”,齐读,思考:看到这个字,你会想到什么?师在“鼠”字前加上“硕”字,齐读,思考:这个字什么意思?猜想题目的意思。

(大老鼠)二、新授:(一)、师范读,生听清字音,体会诗中节奏。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拍)(二)、生自渎,借助注音读通句子,读出诗的韵律来。

齐鲁书社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勇且有义共2课时

齐鲁书社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勇且有义共2课时

第一单元:浩然之气第3课:勇且有义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勇且有义教学目标:1、能熟读3段文字,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2、结合故事理解勇且有义的含义,并能结合自身实际理解、实践。

教学重、难点:1、能熟读3段文字,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2、结合故事理解勇且有义的含义,并能结合自身实际理解、实践。

教学方法:讲解法、朗读法教学准备:文本朗读教学过程:一、学习第3课《勇且有义》。

1、学习【读典明理】,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 ,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论语·泰伯》)●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4、跟读、合作读、齐读、自己读、有感情地读。

四、学习【学文立志】1、自读故事《勇敢的宗悫》2、读完故事,想一想宗悫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他少年时所讲的"乘长风破万里浪"这句话,极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为少年的远大志向,成为激励人们立志奋进的不朽名言。

他胸怀大志,努力奋斗的精神,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历代的有志之士都以他为榜样。

“乘风破浪”也便成为一句名言,而使用到今天。

3、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4、带着对勇且有义的理解,再读文本,加深理解。

五、学习【忆事思辨】1、看图思考:下列情景中的同学行为有什么问题?为什么?2、讨论交流(1)遇到难题,要先试着自己来解决,实在没有办法再请教别人。

更不能直接看别人的答案。

(2)天太黑,也不能总让妈妈陪着睡,要学着独立。

(3)不做危险的事情,不能因为要逞强就盲目跟着做危险的事。

板书设计:勇且有义----勇敢的宗悫教后小结:第3课:《勇且有义》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勇且有义教学目标:1、能熟读3段文字,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学)案_(全册)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学)案_(全册)

传统文化全册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册共有四个单元,分别是"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声佳境""艺术乐园"。

经典驿站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人物长廊展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有代表性的名人志士。

领悟其智慧、风骨、胸怀、操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为塑造人生信念奠定基础。

名胜游踪展现齐鲁名胜中突出的自然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山文化"和"水文化"。

了解山水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艺术乐园不如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

在指认式诵读中使学生扩大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

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措施:1、传统文化旨在培养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不得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得背诵过多的内容,给学生造成太多的学习压力,教学形式一定采取多样化。

齐鲁书社小学五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案

齐鲁书社小学五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案
二、讲解古诗大意
头四句十二字,绘出了一幅望夫石生动感人的图画。这里有浩浩不断的江水,江畔屹立着望夫山,山头伫立着状如女子翘首远眺的巨石。山,无语伫立;水,不停地流去。山、水、石,动静相间,相映生辉,形象之鲜明,自不待言。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段描绘中,包孕了丰富的思想内容,融入了诗人的深挚情意。“望夫处,江悠悠”,写出望夫石的环境、气氛。“悠悠”二字,描绘江水千古奔流,滔滔不绝,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了浓郁的抒情气氛,同时又衬托望夫石的形象,把静立江边的石头写活:仿佛是一尊有灵性的石雕傍江而立,翘首远望,她有生命,她在思念,在等待。这种以动景衬静物的手法,不仅使画面生动,有立体感,而且也暗喻了思妇怀远,思念之情的绵绵不绝。读到这里,我们自然会想起白居易《长相思》词的名句:“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这悠悠不尽的情思,同悠悠不绝的江水,不是很相象的么?“悠悠”在这里既是写景状物,渲染环境气氛,又是摹情写人,形象地描画了思妇相思的情状。这二句情与景融,不可分割,富有形象性和艺
《鹊桥仙》
6、艺术手法的异同
《迢迢牵牛星》以描写为主,多用叠字、白描手法,寓情于景。
《鹊桥仙》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以象征、对比为主,也用了叠字、叠词,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理融为一体。
摸鱼儿雁丘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别离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术感染力,真有一石三鸟之妙。
千种相思,万种离情,她有多少话要对远行的丈夫倾吐啊!“行人归来石应语”,诗人在结句处把笔宕开,作了浪漫的推想:待到远行的丈夫归来之时,这伫立江边的石头定然会倾诉相思的衷肠啊!然而,丈夫在何方?行人何日归?“妾心正断绝,君怀那得知”(郭震《子夜四时歌·春歌》),丈夫可曾知道思妇的相思么?行人归来日,石头能否说话呢?这些都留给读者去思索,诗人却就此戛然停笔了。结句实在是含悠然不尽之意,给人以美的启示和美的享受。

齐鲁书社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矢志不渝共2课时

齐鲁书社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矢志不渝共2课时

第一单元:浩然之气第2课:矢志不渝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矢志不渝教学目标:1、能熟读3段文字,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2、结合故事理解矢志不渝的含义,并能结合自身实际理解、实践。

教学重、难点:1、能熟读3段文字,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2、结合故事理解矢志不渝的含义,并能结合自身实际理解、实践。

教学方法:讲解法、朗读法教学准备:文本朗读教学过程:一、学习第2课《矢志不渝》。

1、学习【读典明理】,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象传》)●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4、跟读、合作读、齐读、自己读、有感情地读。

四、学习【学文立志】1、自读故事《陶侃励志》2、读完故事,想一想“矢志不渝”的含义是什么?你从陶侃身上学到了什么?陶侃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胸成大志,珍惜时间,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有所作为。

年轻人不应该放弃理想,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好多愿望,这些就是生活的动力。

但是,愿望的实现不是想想就能实现的,需要为之付出、为之奋斗才能实现。

因此,青少年都应该珍惜时间,朝着自己的愿望努力,争取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它、拥有它。

3、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4、带着对矢志不渝的理解,再读文本,加深理解。

五、学习【忆事思辨】1、看图思考: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以下情况?如果有,你是怎么做的?2、讨论交流(1)每天早起跑步确实累,但是坚持下来,才能达到锻炼身体,磨炼意志的目标。

(2)爬山就是很累,但是一步一步地攀登,就一定能到达山顶,因此要坚持下去。

(3)竞赛一定会有难度,因此可以激励我们学习的更多,也可以跟其他同学一起较量一下。

齐鲁书社小学五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案PPT教学课件

齐鲁书社小学五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案PPT教学课件

2020/12/10
8
PPT教学课件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2020/12/10
9
2020/12/10
2
4.1 出库准备
❖ 4.1.2 出库货物准备 ❖ 4.1.3 审核出库单据 1、审核步骤 2、审核内容 3、出库凭证审核中的问题及处理
2020/12/10
3
4.2 备货
❖ 4.2.1 拣货 1、确定拣货方式 2、输出拣货单 3、确定拣货路线及分派拣货人员 4、拣取商品 5、分类集中
❖ 4.3.1 出库复核 1、按照复核的对象,进行商品单证复核与实物
复核 2、按照商品出库方式和作业程序进行复核 3、按照商品出库复核的方式进行复核
2020/12/10
7
4.3 出库作业
❖ 4.3.1 出库复核 1、按照复核的对象,进行商品单证复核与实物
复核 2、按照商品出库方式和作业程序进行复核 3、按照商品出库复核的方式进行复核
学习情境四 商品出库管理
学习目标:掌握仓库货物出库的不同形式,熟 练掌握出库业务流程和作业内容,学会填写出 库作业中的各种单证并能根据不同订单选择正 确的拣货方式,能处理出库作业中的常见问题。
12/10
1
4.1 出库准备
❖ 4.1.1 出库工作准备 1、“三不、三核、五检查”工作 2、货物出库的形式 (1)自提 (2)送货 (3)代运 3、接到出库通知后应做的几项工作
2020/12/10
4
4.2 备货
❖ 4.2.2 分货 1、人工分货 2、利用自动分类机分货 ❖ 4.2.3 包装 1、对包装的要求 2、印刷标识
2020/12/10
5
4.2 备货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分类3.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影响。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传统文化。

2. 讲解概念: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3. 分析案例: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影响。

4. 总结重要性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第二章: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形式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形式:诗词、散文、小说、戏曲等2. 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价值3. 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代表作品和作者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形式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代表作品和作者。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文学艺术,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有哪些形式。

2. 讲解形式和特点:讲解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形式和特点。

3. 分析代表作品和作者: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代表作品和作者。

4. 总结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备课高城镇樊林小学耿振兵第一单元蒙书诵读第一课《声律启蒙》(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2、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短文,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出事译文。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了解这是一首对子诗,描写的是什么。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对子诗。

2、仿照这这首对子诗,自己写一首小诗。

3、本课所选的《声律启蒙》片断中,空、虫、宫、红、翁等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赶快和你的伙伴讨论一下吧。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

第2课《声律启蒙》(二)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

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

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

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2、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短文,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出示译文。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读知识链接,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四、拓展活动。

1、背诵这首对子诗。

2、对对子可是古代小学生的必修课,像李白、杜甫这样的大诗人小时候也是从对对子开始学习作诗的,和同学的比比,看谁知道的对子多。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

第3课《声律启蒙》(三)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优对劣,凸对凹,翠竹对黄花。

松杉对杞梓,菽麦对桑麻。

山不断,水无涯,煮酒对烹茶。

鱼游池面水,鹭立岸头沙。

百亩风翻陶令秫,一畦雨熟邵平瓜。

闲捧竹根,饮李白一壶之酒;偶擎桐叶,啜卢同七碗之茶。

2、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短文,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出示译文。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了解故事链接,和同学说一说,从故事里你知道了什么?四、拓展活动。

1、背诵陶渊明的诗诗。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了解诗的大意。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

第4课《笠翁对韵》(节选)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1、读原文。

寒对暑,日对年。

蹴踘对秋千。

丹山对碧水,淡雨对覃烟。

歌宛转,貌婵娟。

雪鼓对云笺。

荒芦栖南雁,疏柳噪秋蝉。

洗耳尚逢高士笑,折腰肯受小儿怜。

郭泰泛舟,折角半垂梅子雨;山涛骑马,接蓠倒着杏花天。

2、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短文,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出示译文。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了解知识链接,和同学说一说,从链接中你知道了什么?四、拓展活动。

1、背诵李白的诗。

古风【唐】李白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2、了解诗的大意。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

第二单元诗词诵读(一)第5课登金陵凤凰台教学目标:体会诗歌通过写景、怀古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2、多种形式朗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3、练习背诵。

4、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

5、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古诗,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理解诗文。

1、出示注释:吴宫:三国时吴国建都金陵,故称。

晋代:东晋亦建都于金陵。

衣冠:指豪门贵族。

丘:坟墓。

三山:山名,在南京市西南长江边,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而得名。

半落:形容三山有一半被云遮住。

一水:一作"二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在今南京市水西门外。

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

浮云蔽日:比喻奸邪当道.2、出示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京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1)学生自读译文.(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四、故事链接。

说一说通过读这个“故事链接”,你知道了什么?五、拓展活动。

《咏怀古迹》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一首诗,读一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咏怀古迹唐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第6课古诗两首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文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2、多种形式朗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3、练习背诵。

4、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

5、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这两首古诗,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理解诗文。

1、注释:⑴汴河:在今河开封,是隋朝时大运河的一部分.⑵赖:依靠.⑶水殿龙舟事:隋炀帝下扬州调动了不计其数的人力财力,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⑷共禹论功:作者在这里肯定了京杭运河的积极意义,是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绩相比的。

⑸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

⑹不期:难以预料。

⑺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⑻江东:指江南苏州一代。

2、出示译文(一)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

如果不是当时修龙舟的事情,(杨广)功绩和禹大概也比得上了。

(二)战争的胜败是很难预料的,能够经受失败、挫折等羞辱的考验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如果当年重返江东再整旗鼓,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也是说不定的。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这两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四、知识链接。

说一说通过读这个“知识链接”,你知道了什么?五、拓展活动。

王安石的《乌江亭》诗表达了与杜牧诗不同的看法,他是怎样看待项羽失败的?乌江亭宋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第7课诗词两首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词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2、多种形式朗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3、练习背诵。

4、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

5、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古诗词,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理解诗文。

1、学生自读诗词,对照注释,理解诗词。

注释:⑴王浚句:王浚,字士治,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官益州刺史。

⑵千寻句:当时吴国曾于江中锁以铁链,王浚用大火炬将它烧断。

⑶千寻:古时八尺为一寻,这里只是形容其长。

⑷降幡:降旗。

⑸石头: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吴孙权时所筑,唐武德时废。

⑹四海为家:意即天下统一。

⑺故垒:指西塞山,也包括六朝以来的战争遗迹。

⑻山坡羊:元曲牌名。

潼关:关口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东北。

⑼峰峦:山峰和山峦。

⑽山河表里:指潼关地势险要,外(表)有黄河,内(里)有华山⑾西都:指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⑿意踌躇:思绪起伏翻腾的意思,也指陷入了沉思的状态。

⒀经行处:经过的地方。

⒁宫阙:泛指宫殿。

⒂兴:兴盛,与下边的“亡”(灭亡)相对,指封建社会的改朝换代。

2出示译文。

(一)晋代王浚乘楼船自成都东下,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

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

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

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平日子,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二)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奔集起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我遥望古都长安一带,内心想得很多。

(心情很不愉快)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遗址,看到了无数间的宫殿都变成了泥土。

封建王朝建立百姓受苦;封建王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

(1)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1)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诗词,理解诗词。

三、温馨点击文中诗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四、知识链接。

说一说通过读这个“知识链接”,你知道了什么?五、拓展活动。

读一读张养浩的怀古作品,体会一下他的思想.山坡羊骊山怀古元张养浩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yíng)纡(yū)。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第8课诗词两首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词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2、多种形式朗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3、练习背诵。

4、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

5、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古诗词,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出示译文。

1、学生自读诗词,对照注释,理解诗词。

[注释]学生自读诗词,对照注释,理解诗词。

⑴焚书坑:秦始皇并吞六国,统一天下以后,为了巩固其统治,曾焚毁书籍,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诗即指此而言。

⑵章碣:晚唐诗人。

⑶竹帛:代指书籍。

⑷关河:指潼关与黄河。

祖龙:指秦始皇。

祖龙居指秦的都城咸阳。

⑸山东:太行山以东地区。

⑹刘项:刘邦、项羽。

⑺京口:今江苏镇江,因临近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孙权曾在此建都,迁都后,于是地置京口镇.⑻风流:这里指英雄遗风,即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所谓流风余韵。

⑼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概非凡。

⑽草草: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作草率马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