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教学设计
2023最新-语文老山界教案【优秀3篇】
![2023最新-语文老山界教案【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c3002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9a.png)
语文老山界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下是可爱的编辑给家人们整理的语文老山界教案【优秀3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老山界》教案篇一【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方面:1、了解作家作品。
2、领悟课文写景的精妙,提高描写的能力。
3、理解并学习课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
过程和方法方面:1、通过合作与交流,探讨写景的妙处。
2、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对红军长征翻越老山界过程的了解,初步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坚强的意志去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挫折。
【教学重点】1、领悟课文写景的精妙,提高描写的能力。
2、理解并学习课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从而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法选用】:阅读梳理与感悟反思相结合【学法指导】梳理信息,整合处理【教学对象分析及其学习需要分析】《老山界》一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文在写作手法上采取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的转移安排层次,其次本文虽然说是一篇记叙文,但是也不乏很多写景之处,更是优美的抒情之作。
总之,本文的语言朴实、优美、凝练、细腻、情真、隽永,是一篇值得反复诵读体味的佳作。
学生容易了解文章所叙之事,但是对于语言方面的特色,以及两处写景的背后所蕴涵的红军的优良革命传统难以感悟,因此在教学时必须借助信息技术的魅力,通过图片、音乐和视频的手段,以勾起学生的丰富想象和联想,再紧扣一些精彩的语句和片段揣摩红军高昂的斗志、乐观的精神。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本文字里行间处处蕴涵红军长征途中的高昂斗志、乐观的精神,但是这种精神的理解只有学生在深刻地掌握了文章的内容之后,方能水到渠成,因此在教学中本人尝试运用计算机辅助课件的优势:图片可以绘情,音乐可以陶情,视频可以传情,如此种种信息技术的手段,综合巧妙的运用可以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去想象和联想,从而生成新的收获。
《老山界》 教学设计
![《老山界》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dd5b0b6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00.png)
《老山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2)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来安排文章结构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2)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精神。
(2)学习本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2、教学难点(1)体会文中一些生动描写的作用。
(2)理解红军精神在新时代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红军长征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征的艰辛,然后提问:“在长征途中,红军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老山界》,就是红军翻越的一座高山。
那么,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又是如何克服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解决。
2、检查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重点强调“酣然入梦”“苛捐杂税”“不可捉摸”等词语的读音和含义。
3、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梳理结构1、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和地点转移的词语,如“下午”“天黑了”“半夜里”“黎明的时候”“下午两点多钟”等,以及“瑶民家”“山脚下”“半山腰”“山顶”等。
2、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让学生划分文章的层次,并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遇到了哪些困难?(1)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如“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
(完整版)《老山界》教学教案
![(完整版)《老山界》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41d329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42.png)
(完整版)《老山界》教学教案老山界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散文名篇,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老山的壮美景色,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本教学教案旨在通过对《老山界》的学习,引导学生欣赏自然之美,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老山界》的作者及背景,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能够描述文章中描绘的老山景色,感受自然的壮美与神奇。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激发其写作和创作的灵感。
二、教学内容1. 作者介绍:介绍《老山界》的作者林海音,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 文本分析:分析《老山界》的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3. 情感体验:通过朗读和赏析《老山界》,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共鸣,激发其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老山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自然景色的向往和好奇之情,导入本堂课的主题。
2. 作者介绍:简要介绍作者林海音,让学生了解其背景和文学成就,为后续文本分析做铺垫。
3. 文本分析:逐段解读《老山界》,分析文章的结构、描写手法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老山的感受和体会,激发其表达和思考能力。
5. 写作创作: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以《老山界》为灵感,展开写作创作,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6. 总结点拨: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强调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提倡保护自然,激励学生积极行动。
四、教学效果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价其对《老山界》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2. 作业评定:批改学生的写作作业,评定其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表达能力。
3. 学习反馈:通过课后调查或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和感受,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五、教学反思与展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老山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老山界教案优秀4篇
![老山界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16144f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f.png)
老山界教案优秀4篇学习目标篇一1、了解文章叙述的顺序。
2、通过圈画词语来学习课文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安排结构的方法。
3、感受红军在翻越老山界中遇到的困难及表现出来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模式篇二教学理念:以合作探究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模式:“学、探、测”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篇三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同学们,红军长征路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红军精神的真实写照。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读《老山界》一文,进一步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叙述的顺序。
2、通过圈画词语来学习课文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安排结构的方法。
3、感受红军在翻越老山界中遇到的困难及表现出来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三】、自主学习1、检查预习注意划线字的注音和写法蜷缩()呜咽()点缀()澎湃()咀嚼()篱笆()酣然入梦()苛捐杂税()2、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正确停顿、读出语气语调。
3交流文中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句,感受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预设:下午----天色晚了----天黑了----半夜-----黎明---下午两点山沟瑶民家山脚(山腰)(山腰)山顶宿营地4交流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预设:红军克服种种困难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5、从红军翻山过程中你感受到红军战士身上怎样的精神或品质?预设:乐观精神、坚强意志【四】合作探究:1、既然老山界是红军长征途中所经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那么红军在翻山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困难就是“走路难”。
走路难:①路有怎样的特点?找出文中对应的句子。
②红军又是怎样克服的'?预设:①陡。
(第18、25节)②第13-17节。
【打趣鼓劲】;第26节【小心登山】走路难:陡打趣鼓劲,小心登山2、小组讨论:依照上面的例子,思考红军在翻越老山界过程中还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的?睡觉难和吃饭难,按照学生的回答的顺序进行,采用追问的方式进行。
《老山界》教案6篇
![《老山界》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f52c1f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5f.png)
《老山界》教案6篇《老山界》教案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老山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山界》教案1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2。
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3。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精彩的片段二、教学设想:(一)、预习要求:1.掌握生字词,积累词汇,巩固基础知识2.划出文中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多读课文(二)、教法学法:教法: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围绕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本文第一课时重在解决目标1和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从对课文的熟读过程当中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完成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同时又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学习一种常见的写作方法;而第二课时则重在引导学生研读和赏析精彩片段,学习生动形象的语言,理解其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性,给以方法,让学生来解决问题。
学法:动脑思,分析理解;动口说,组织语言;动手写,整理明确。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准备教具:录音机朗诵带投影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按时间和地点变化转移材料的特点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红军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导入新课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山,这里面有一座山岭叫越城岭,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它也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样一座被称为长征途中最“难”翻越的一座山的呢?师板书:老山界难二、自主学习1、放录音,听朗读带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A、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生回答后出示投影,引导生继续思考)明确记叙了什么事?记叙文有哪些要素?记叙这件事用了哪种顺序?以什么为线索?B、划出表示时间和地点转移的词(自主完成表格)思考:这样有什么作用?(可采用投影的方式,稍作提示)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写作思路2、师述:从毛主席的诗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五岭是绵延雄伟。
《老山界》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老山界》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b21bb1e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0.png)
《老山界》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老山界》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老山界》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老山界》是苏教版八年级必修阅读篇目之一,是一篇记叙文。
文章以作者亲身经历为基础,采用了夸张和对比等手法,通过对当地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人文风俗等方面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及特点;2. 了解老山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俗;3. 掌握夸张和对比等描写手法;4.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如何从文章中获取信息;2. 如何理解夸张和对比这些修辞手法。
四、教学设计1. 课前准备(1) 教师做好文章背景介绍,简单介绍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人文风俗。
(2) 让学生预习文章,鼓励学生提前了解老山界的情况。
2. 课堂教学(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者视频介绍老山界,引导学生了解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阅读理解(20分钟)教师放松学生阅读文章,然后让学生回答一些有关文章内容的问题,例如:老山界的特点是什么?文化和人文风俗有哪些?(3) 梳理思路(10分钟)学生针对老山界的情况整理思路,准备写一篇文章。
(4) 写作(25分钟)学生根据老山界相关情况,写一篇文章。
鼓励学生运用夸张和对比等修辞手法,提高文章的表现力和文学含量。
(5) 练习评估(10分钟)让学生互相评估彼此的文章,并选出几篇优秀的进行展示。
教师可以点评,鼓励学生。
3. 课后作业完成课堂作业,并根据老师的点评和评估,修改自己的文章。
五、教学效果评估1. 加强阅读理解能力;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夸张和对比等修辞手法;3. 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了表达自己思想的方法。
六、教学反思老山界这篇文章数次阅读后,可以发现文章中夸张和对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尤其是对本地特色的描写,反客观突出。
通过这篇教案的设计和教学实施,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不仅提高了阅读和理解能力,还加强了对语言修辞方面的理解和评论能力,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提升本教案以老山界的一篇文章为素材,通过阅读、问答、思路梳理、写作、评估等环节,旨在让学生了解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提高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老山界教案 《老山界》教学设计(优秀6篇)
![老山界教案 《老山界》教学设计(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14562d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3.png)
老山界教案《老山界》教学设计(优秀6篇)《老山界》教案篇一一、导入PPT出示翻阅老山界“之”字形照片,介绍陆定一。
导入简介,从作者切入把听众拉进翻山的现场。
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今天我们跟随作家陆定一起重走长征路二、活动目标1.理清线索,概括文意2.品读语言,理解内涵3.领悟情怀,传承精神(生齐读明确目标迅速进入文本)三、活动过程活动一讲述一次翻越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画出文中表明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词语,并以此为线索,概括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PPT展现要求1.生读文,圈画2.生分享路线(PPT展示路线变化)师:请大家回顾课文,如果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这个内容,你认为用哪一句最合适?生:找,并读。
师:九个明显的时间,七个地点——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屏幕显示)师: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
生: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笨重的队伍战胜了师:什么样的老山界?生:难翻的。
师:山难翻在哪里?请大家跳读文章,圈画出相关语句。
生:找师:好,谁来说一下?你来说。
生:我找的12自然段。
火把。
写出了山的崎岖师:山很陡崎岖,好请坐。
“之”字形是什么样的那?大家比划一下。
(师生共同比画)师:对对。
就把山路的崎岖陡峭写出来了,非常好,谁再来读?你来!生:读第一段师:哦一一。
重读了30里。
啊还有一个地方继续。
生:第二段倒数第三行师:把说的不陡圈出来很好。
30里。
坐下,你知道30里有多少?咱就是一个普通的人,平常的人就在平坦的路上走,30里没有任何障碍,还得两个多小时。
师:谁继续?你来说。
生:22段。
山峰像巨人一样的。
师:是的。
我们感受到峭壁像巨人一样矗立在前面,大家标一下。
因为昨天把这段文字给大家省略了,这个生字词没有处理。
那猜猜这个“矗立”什么意思?生:说。
师:有小孩说直里的直放在一起。
你比划一下这个字的写法,在三个直接放到一起又高又直。
好来。
谁再来说一下?啊你补充。
生:第20段。
读。
写出了山路的窄和不平师:山路的窄和不平,一尺来宽,看一尺来宽,圈出来。
2023最新-《老山界》教学设计【优秀3篇】
![2023最新-《老山界》教学设计【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22daa74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d3.png)
《老山界》教学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壶知道为您精心整理了3篇《《老山界》教学设计》,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老山界》教案篇一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课后生字词的含义,能灵活运用;2、思维发展与提升:①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②通过梳理红军战胜的困难,分析出红军部队具有的军民一心、革命乐观、团结互助、坚强勇敢等优秀品质;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赏析具体的字词、句子,学习作者平实的语言,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4、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文章所传达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2、通过梳理红军战胜的困难,分析出红军部队具有的军民一心、革命乐观、团结互助、坚强勇敢等优秀品质;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赏析具体的字词、句子,学习作者平实的语言,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讨、研究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地图导入展示红军长征路线图,师讲:大家看到我们红军是从这里出发,一路翻山越岭、爬雪山、过草地,最终完成了长征的壮举,而这其中,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难爬的山,就是——老山界。
当时的情形是怎样的呢?我们今天就通过《老山界》这篇文章来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况。
(二)作者简介这篇文章的作者是陆定一,参与了“长征”整个过程,当时是在“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
(三)默读课文,梳理内容1、本课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表示时间和地点变化的词,并注意在该时段与地点发生了哪些事情。
2、学生们用大约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文。
3、师生共同完成“翻越老山界经过”的梳理。
第一天,下午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傍晚(“天色晚了”),到一户瑶民家攀谈;天黑了,到山脚,登山;之后走了半天(夜里),在山路上露宿;半夜里醒来,之后又睡着了;第二天黎明被人推醒,抢着吃了早饭;走了没多久,到了雷公岩;翻过雷岩,继续爬山,“快要到山顶”时,“落得很远了”;下午两点多,到了山顶;之后,一气儿跑下山去。
《老山界》优秀教案汇总四篇
![《老山界》优秀教案汇总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10f798a9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e2.png)
《老山界》优秀教案汇总四篇《老山界》优秀教案汇总四篇在中小学教育中,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有效辅助。
一份优秀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本文将介绍四篇与《老山界》相关的优秀教案。
教案一:《老山界》人物形象分析教学目标:通过分析《老山界》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和主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学生分组阅读《老山界》,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主要人物进行研究;2.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和言语表达;3. 分析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4. 理解人物形象背后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教学步骤:1. 导入:学生回顾小说的主要情节,引发对人物形象的兴趣;2. 分组阅读:学生分组阅读《老山界》,选择一位主要人物进行研究;3. 分析人物特点:学生讨论并记录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和言语表达;4. 分析关系和互动:学生讨论和总结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5. 思考背后的含义:学生合作分析人物形象背后的含义和象征意义;6. 总结: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和总结。
教案二:探究《老山界》的文化元素教学目标:通过探究《老山界》中的文化元素,增加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教学内容:1. 学生分组阅读《老山界》,了解故事背景;2. 分析小说中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3. 理解文化元素的意义和影响;4. 延伸探究其他与文化相关的话题。
教学步骤:1. 导入:学生回顾小说的背景,了解故事发生的年代和地点;2. 分组阅读:学生分组阅读《老山界》,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3. 分析文化元素:学生讨论并记录小说中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4. 理解意义和影响:学生讨论和总结文化元素的意义和影响;5. 延伸探究:学生选择一个与文化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享;6. 总结: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和总结。
教案三:讨论《老山界》的哲学思想教学目标:通过讨论《老山界》的哲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思辨和综合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老山界教案
![老山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623cd4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fa.png)
老山界教案教案一:《老山界》的基本情况和背景介绍教学目标:1. 了解《老山界》的基本情况和背景;2. 掌握《老山界》的主要内容和要点;3. 培养学生对于革命英雄的敬仰和崇拜之情。
教学重点:1. 了解《老山界》的基本情况和背景;2. 掌握《老山界》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于革命英雄的敬仰和崇拜之情;2. 掌握《老山界》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单介绍《老山界》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2. 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老山界》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二、学习内容(2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老山界》的相关资料,并做好读书笔记;2.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归纳总结《老山界》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三、讲解和讨论(15分钟)1. 学生将自己总结的内容进行展示;2. 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进行点评和讲解;3. 学生对于教师的讲解进行思考和讨论。
四、情感教育(15分钟)1. 引导学生对于革命英雄的敬仰和崇拜之情;2. 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3.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进行鼓励和指导。
五、总结和拓展(10分钟)1. 学生对于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2. 学生根据《老山界》的故事情节,写一篇有关革命英雄的文章。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老山界》的基本情况和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学会了如何归纳总结一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同时,通过情感教育的环节,学生对于革命英雄的敬仰和崇拜之情得到了培养。
然而,由于时间有限,教师无法详细讲解《老山界》的主要内容和要点,所以需要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深入思考。
2024年七年级下册语文《老山界》教案
![2024年七年级下册语文《老山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0b0099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6a.png)
2024年七年级下册语文《老山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老山界》的课文内容,了解文章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本文涉及的生字词和语法结构,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通过文本分析、思维导图等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革命历史的兴趣和敬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引导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革命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旨,理解作者通过描写老山界来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析人物形象,领略老山界人民的英勇顽强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某些抽象概念和历史背景,如“长征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等。
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内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老山界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老山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老山界是什么地方吗?它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引导学生简单介绍长征背景和课文相关历史背景,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和不理解的句子。
学生通过查阅字典、小组讨论等方式,自行解决生字词问题。
教师巡视课堂,关注学生自学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 讲解与讨论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主旨。
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表现手法,挖掘文本内涵。
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长征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
4. 活动与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课文中的场景和人物对话,增强情感体验。
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并汇报交流成果。
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等工具,整理课文知识点和思路,形成知识网络。
《老山界》教案(通用5篇)
![《老山界》教案(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8f10240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03.png)
《老山界》教案《老山界》教案(通用5篇)《老山界》教案篇1目的要求知识与能力:能说出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写出并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了解课文内容,说出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并学习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难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交流、总结教具多媒体课件学情分析教学步骤:一、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热情)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英勇的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千山,胜利到达陕北。
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就是老山界。
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
大家想听听这段故事吗?那就请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给我们讲讲吧。
二、检查预习(了解预习情况,掌握字词)同学们在课前早已预习了文本,想要表现的心情一定非常迫切了吧!来,展示一下吧!二次备课教学步骤(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惊惶(huáng)、篱笆(líba)、缀(zhuì)、酣然入梦(hān)咀嚼(jǔjué)、矗立(chù)、蜷(quán)、骨碌(gūlu)呜咽(yè)、打着颤(zhàn)、马匹(p?)、澎湃(péngpài)(以上环节旨在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预习的好习惯)三、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明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2、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
聪明的你是否已经发现文章的顺序了呢?一起讨论一下吧!(学生跳读、勾画,意在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讨论、明确:全文除首尾两段外,中间一大部分就是按照翻越老山界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时间变化:“下午才动身——天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直到宿营地”。
老山界教学设计
![老山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91373da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f8.png)
老山界教学设计老山界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2.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精彩的片段二、教学设想:(一)、预习要求:2.掌握生字词,积累词汇,巩固基础知识2.划出文中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多读课文(二)、教法学法:教法: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围绕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本文第一课时重在解决目标1和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从对课文的熟读过程中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完成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同时又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学习一种常见的写作方法;而第二课时则重在引导学生研读和赏析精彩片段,学习生动形象的语言,理解其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性,给以方法,让学生来解决问题。
学法:动脑思,分析理解;动口说,组织语言;动手写,整理明确。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准备教具:录音机朗诵带投影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按时间和地点变化转移材料的特点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红军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导入新课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山,这里面有一座山岭叫越城岭,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它也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样一座被称为长征途中最“难”翻越的一座山的呢?师板书:老山界难二、自主学习1、放录音,听朗读带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A、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生回答后出示投影,引导生继续思考)明确记叙了什么事?记叙文有哪些要素?记叙这件事用了哪种顺序?以什么为线索?B、划出表示时间和地点转移的词(自主完成表格)思考:这样有什么作用?(可采用投影的方式,稍作提示)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写作思路2、师述:从毛主席的诗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五岭是绵延雄伟。
在诗中,诗人笔下的红军战士以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来面对困难,那么实际情况究竟如何?生速读课文同桌讨论:翻越老山界过程中,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生归纳整理,师板书3、提问: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战士的态度是怎样的?生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4、小结:生速读课文,归纳中心,明确文章主题5、要求学生组织好语言,在笔记本上作记录并点名上黑板归纳,师检查其句子语言是否组织的完整通顺,当堂批改三、感悟、延伸1、点名作小结:你从课文的学习中又增添了哪些知识?哪些将来可以被我们利用到?师作简单板书2、课堂活动、讨论:你从红军战士的身上学到了什么?你怎样具体的将这种精神运用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来?学生自由发言四、布置作业1、继续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2、将学习红军的行动落实到实处,做出行动,在这一单元结束后全班交流3、思考:你觉得文中哪些语言写得比较好?找出来,多读一读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2,赏析精彩的片段,学习生动的语言描写,体会生动的语言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教学重点:赏析精彩的段落,学习生动的语言描写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找出文中自己觉得描写精彩的句子,多读教学过程:一、自主展示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展示搜集的资料。
《老山界》教案教学设计
![《老山界》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a9b39bf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96.png)
《老山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老山界》,使学生了解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以及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1.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老山界》,使学生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老山界》,感受课文的语言美,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2.2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3 相关历史背景介绍:介绍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以及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以及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3.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3 写作法: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以及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老山界》,感受课文的语言美,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4.3 教师解析课文: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4.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4.5 写作心得体会: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5.2 作文评价:评价学生写的作文,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学生的写作能力。
5.3 课后作业评价:评价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观看相关影视作品:组织学生观看关于老山界的历史纪录片或电影,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老山界的战斗历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老山界教案优秀7篇
![老山界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78237cc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59.png)
老山界教案优秀7篇赏析文章个性写法篇一1、既然文章是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那么再写与瑶民攀谈是不是有点画蛇添足,冲淡主旨了?2、文章中恰当运用了伏笔与补笔,前后归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试从文中找出几处来,写在下面。
3、对于整个登山过程,文章也并非是平均用墨,而是有说有略,将你的见解写在下面。
导学过程:篇二(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阅读课文,圈划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并概括红军的相应活动,完成下表。
时间地点活动2、以上表理出文章层次思路,想想这是什么记叙顺序?作者以这样的写法有什么样的好处呢?3、再读课文,找出老山界难走,究竟“难”在哪些地方有感情地朗读,并进行扼要的概括想想这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语文《老山界》教案篇三教学目标:一、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长征的革命传统;二、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特点;三、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观察方法;勾画关键语句,揣摩其含义及作用;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写法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布置预习:1、仔细阅读课文,解决字词疑难(识记注释中的词语:攀谈、苛捐杂税、奇观、绝壁、峭壁、骨碌、酣然入梦、蜷、缀、细切、澎湃)2.读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部分,说明理由。
教学步骤一、导入:我们学习的前两篇课文是用诗歌形式写长征壮举的,今天学习课文《老山界》,它是一篇回忆录,真实地记叙了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
二、检查预习,要求学生复述课文,要突出文中关键词语,做到语言简洁连贯,声音响亮,内容周全(常规要求)教师可边引导学生叙述,边课件出示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行踪图。
三、启发学生理解课文的思路和思想内容课文分为二部分:第一课时第一部分(1自然段):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山高,摆出困难。
第二部分(2—33段):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按翻山经过将这部分分为四层,标上“│”号(常规要求),编写各层提纲。
《老山界》教案
![《老山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7e249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b8.png)
《老山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章《老山界》的基本内容,理解红军长征翻越老山界的艰难过程。
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体会生动的语言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来理解和感悟文本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赏析、合作、探究等方式,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和学习红军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激发学生对长征精神的认同和崇敬。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
景物描写的内容、方法及作用的分析。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老山界》的背景介绍、红军长征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等。
2、板书设计,用于展示文章结构、重点词句等。
3、预习任务,包括了解作者陆定一的情况、写作背景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回顾《七律·长征》,引出老山界作为长征中的一座重要山峰。
简要介绍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和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历史背景。
2、整体感知学生默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画出生字词,借助注释和字典解决。
找出文中不理解或有疑问需要讨论的地方,圈点批注。
理清全文线索,把握全文内容。
3、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学生介绍陆定一的情况,教师补充。
明确写作背景,强调作者亲身经历的真实性和细腻性。
4、整体感知全文内容明确文体,理清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文章结构。
第二课时1、深入探究分析文章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其含义和作用。
赏析环境描写的片段,学习描写方法,体会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通过讨论的方式,明确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朗读感悟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和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
3、总结归纳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老山界》教学设计
![《老山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087c9c80b4c2e3f56276393.png)
《老山界》教学设计《老山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3、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
2、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红军长征路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红军精神的真实写照。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读《老山界》一文(板书),进一步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二、揭示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
2、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三、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纲:⑴《老山界》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请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⑵ 老山界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难”体现在哪几方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
⑶ 面对困难,红军战士以什么态度面对,是如何克服的,体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可用文中语句回答)2、讨论明确⑴ 时间顺序:“下午才动身――天色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直到宿营地”。
⑵ “难”体现在:① 山路险峻,悬崖峭壁―― 走路难② 要在一尺多宽的陡峭山路上睡觉―― 睡觉难③ 饥饿―― 吃饭难④ 伤病员多,敌人追击―― 处境难⑶ 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红军是一支人民的军队,他是在宣传群众并同敌军作战中前进的,他始终代表了人民的利益。
试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四、小结。
写作特色其一: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老山界(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老山界(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4835c9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b1.png)
老山界(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经典作品《老山界》,通过讲述老山界的斗争历程,让学生感受红军的英勇顽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掌握生字词,能够流畅朗读课文。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军的英勇顽强,传承伟大的长征精神,培养爱国情怀。
1.3 教学重点、难点1.3.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3.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理解红军长征精神的内涵。
第二章: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标记生字词。
2.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
2.3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红军的英勇行为,体会长征精神。
第三章:合作探讨3.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如动作、语言、心理等。
3.2 每组选取一个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3.3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课文中的描写手法。
第四章:课堂练习4.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2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红军的英勇事迹,强调长征精神的重要性。
5.2 学生结合个人兴趣,进行拓展学习,如查阅其他关于长征的资料、作品等。
5.3 学生分享拓展学习心得,全班交流。
第六章:案例分析6.1 教师展示老山界的相关历史案例,让学生了解红军在艰苦环境下的生活状态和英勇斗争精神。
6.2 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深入理解红军的艰苦卓绝和英勇无畏,培养爱国情怀。
6.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从案例中总结红军的斗争经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第七章:情感体验7.1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对老山界精神的理解。
老山界教学设计
![老山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6e090e3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d4.png)
老山界教学设计老山界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老山界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老山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3、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
2、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红军长征路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红军精神的真实写照。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读《老山界》一文(板书),进一步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二、揭示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
2、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三、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纲:⑴《老山界》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请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⑵ 老山界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难”体现在哪几方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
⑶ 面对困难,红军战士以什么态度面对,是如何克服的,体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可用文中语句回答)2、讨论明确⑴ 时间顺序:“下午才动身——天色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直到宿营地”。
⑵ “难”体现在:① 山路险峻,悬崖峭壁——走路难② 要在一尺多宽的陡峭山路上睡觉——睡觉难③ 饥饿——吃饭难④ 伤病员多,敌人追击——处境难⑶ 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红军是一支人民的`军队,他是在宣传群众并同敌军作战中前进的,他始终代表了人民的利益。
《老山界》优秀教案一等奖
![《老山界》优秀教案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277a476e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f7.png)
《老山界》优秀教案一等奖《《老山界》优秀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老山界》优秀教案一等奖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老山界》优秀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热爱长征的革命传统。
2、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
[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2、难点:理解生动描写对表达中心的意思的作用。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1、导语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一年,震惊中外。
英勇的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千山,胜利到达陕北。
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是哪一座吗?那就是老山界。
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
大家想听听这段故事吗?那就请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给我们讲述吧。
二、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讨论、明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三、探究学习㈠明确顺序安排1、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
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时间变化、地点转移)2、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
㈡了解事件经过。
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时间地点人物活动第一天 (上午傍晚天黑夜黑半夜)第二天 (黎明以后下午)㈢理清结构层次。
1、提问:记叙一件事,文章结构一般如何安排?交代起因,记叙经过,说明结局。
分三部分: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第一自然段);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2—33段);说明老山界比起其它“小得很”(34段)。
一、作者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但翻越老山界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㈠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全面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性化调整
一、情境导入
假如半夜你只能在一座高山上休息,路只有一尺来宽,一翻身就会掉下悬崖,路上的石头又非常的不平,你睡觉的感觉如何?
想象思考后,口述感觉:
难受
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二、合作探究
我们的红军战士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过夜,而且还没吃饱,他们的感觉如何呢?(引导到作品的描写和主题的把握上来)
《老山界》教学设计
设计者:高峰工作单位:郧县青曲中学
教学内容
课题名称
《老山界》
学科
语文
总课时数
2
单元章节名称
长征之歌
页码
7-14
执教者
版本名称
江苏教育出版社
年级
八
册次
上册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文章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老山界是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但是在红军眼里,他们认为:“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草山、雪地之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的很。”这充分表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课文通过生动的描写具体形象地表达了中心,特别是通过景物描写来渲染红军战士的乐观精神,文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是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的好素材。
背诵
在读背中体会红军战士的乐观精神
板书设计
老山界
仰视
奇观语言:朴实优美
俯视
视觉
露宿感情:真挚强烈
听觉
2、感受红军战士战胜困难的精神。
教学难点
1、体会重要的语句,语段的含义。
2、感悟红军长征的艰苦和乐观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多媒体
有关长征的纪录片、影片。
有关长征的感人故事,诗歌作品等。
教学流程
第1课时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
个性化调整
一、情境导入
想一想在《七律长征》中毛主席把红军翻越险峻的大山比作什么呢?
指1-2名学生在全班交流、评价
三、合作探究、交流
引导探究
1、全文的线索是什么?为什么文章要写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
2、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战胜这些困难的?
3、作者是怎样安排、组织这些材料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跳读课文后独立思考
具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安排材料特点
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段落。
发表观点。
重点阅读
学习景物描写的写法
组织学生同桌交流,巡回指导
指2-4名学生在全班内交流评价
引导学生探究
1、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红军的乐观精神表现在哪些地方?哪些词语运用最恰当?
独立思考
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组织分组交流,教师释疑
指1-2名学生交流
三、巩固
指导背诵“半夜里突然醒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2、抓住要素,有条理的叙事
3、学习本课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能通过品评文章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文章的中心。
4、了解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艰难,感悟红军长征的艰苦和乐观的精神,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的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让我们一起学习《老山界》,了解红军是怎样克服翻越老山界的困难的
一边思考一边说
(比作的是走泥丸,腾细浪。)
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二、自读感知
出示思考题:1、红军翻越老山界用了多长时间? 2、老山界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自读课文后思考,并标出文中表示时间变化地点转移的词语。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组织学生同桌交流,参与交流,巡回指导
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评价
小组内交流,评出优秀者
四、巩固练习
以时间转移,地点转换的方式记录一次你的游玩过程。
要求:要素齐全,条理清晰
口述、交流
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记叙要素
记录一段历史:艰苦卓绝时间转移
地点转换
老山界
英勇无畏
传承一种精神:长征精神
乐观豪迈
教学流程
第2课时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