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贴法防治儿童哮喘的思路

合集下载

中药穴位敷贴、离子导入法治疗儿童哮喘疗效观察

中药穴位敷贴、离子导入法治疗儿童哮喘疗效观察

[ 稿 日期 ] 2 0 —0 收 0 6 8—0 5
中药穴 位 敷贴 、 离子 导入 法 治疗 儿 童 哮 喘疗 效观 察
张 亚 军
( 宁波天一 职业技 术 学院校 医院 , 江 宁波 3 5 0 ) 浙 1 1 0
[ 键 词 ] 哮 喘 ; 天 穴位 敷 贴 ; 关 伏 离子 导 入 ; 童 儿 [ 中图 分 类 号 ] R 5 2 2 0 6 .5 [ 献标识码] B 文 [ 章 编 号 ] 1 0 —84 (0 72 —3 6 —0 文 0 8 8 92 0 )5 6 6 2
力会 导致 恶 性 循 环 , 引 发 脑疝 而形 成 致 命 性 脑 干 损 伤 , 刻 易 此
即使 仅放 出少 量 脑脊 液 也 有 釜 底 抽 薪 之 效 , 使 颅 内 压 大 幅 会 度 下 降 ; 时 , 近 脑 室 系 统 的 脑 实 质 内 的 血 肿 也 有 占 位 效 同 靠 应 , 造 成 明 显 的功 能 障碍 。出 血 后 最 初 2 并 4h在 血 块 形 成 过 程 中凝 血酶 的释 放 , 引 起 邻 近 脑 水 肿 、 脑 屏 障破 坏 和细 胞 会 血 毒 作 用 ; 红 细胞 溶 解 ( 最 初 出 血 后 3d左 右 达 高 峰 ) 脑 而 在 是 水 肿 形成 的另 一 个 机 制 , 可 能 与 释 放 游 离 血 红 蛋 白及 其 降 这 解 产 物 有 关 ; 早清 除第 三 、 尽 四脑 室 内 的积 血 是 影 响 治疗 和 预 后 的 关 键 。 因此 内科 保 守 治 疗 对 继发 性 重 症 脑 室 内 出血 形 成 的高 密 度 铸 型疗 效 差 , 形 成 颅 内压 增 高 、 疝 等 并 发 症 , 易 脑 严 重 危 及 患 者 的 生命 , 存 活 者 因 神 经 功 能 障 碍 易 遗 留较 重 的 且 后 遗 症 , 而 影 响其 生 存 质 量 。微 创 穿 刺 脑 室 引 流 可 迅 速 降 从 低 颅 内高 压 , 除 脑 脊液 循 环梗 阻 的状 况 , 解 清除 脑 脊 液 中的 血 性 成 分 , 患 者 尽 快 从 昏 迷 转 为 清 醒 。 同 时 血 肿 内 的积 血 因 使 其 通 过 破 人 脑 室 的裂 口与 脑 室 相 通 , 脑 室 引 流 后 也 可 通 过 经

敷贴法防治儿童哮喘的思路(一)

敷贴法防治儿童哮喘的思路(一)

敷贴法防治儿童哮喘的思路(一)【摘要】综述了中医、西医对敷贴法的认识,并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提出敷贴法防治儿童哮喘的思路。

【关键词】敷贴法;透皮给药系统;儿童哮喘;综述1敷贴法的理论探索敷贴法即以药物外敷治疗疾病的方法。

先将所用之药研为细末,再选用醋、酒、菊花汁、银花露、油类等调和,贴敷患部及四周。

其作用为截毒、束毒、拔毒、化瘀、清热、止痛、排脓等。

也可将药物敷在特定的腧穴上,利用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的作用治疗疾病1]。

敷贴疗法由来已久。

在中国古代,许多医籍就有中药外敷的记载。

《黄帝内经》中“桂心渍酒以熨寒痹,白酒和桂以涂风中血脉”被后世誉为膏药之始,开创了膏药之先河。

清代名医辈出,是贴敷疗法的鼎盛时期。

“外治之宗”吴师机《理瀹骈文》总结了我国清代以前的外治法,提出了贴、涂、洗、熨、点等百余种外治法,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各种疾患,并明确提出内服汤药与外贴膏药有“殊途同归”之效:“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将中药穴位贴敷用于治疗咳喘,源于清代·张璐《张氏医通》:“冷哮……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

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

……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

”选择一些具有止咳平喘、温肺化痰、疏通肺络且具有穿透作用的中草药,做成贴敷制剂,依据临床辨证和个体差异,贴在患者相应的穴位上,达到针药并用的治疗效果。

显然,这些精辟的论述对我们后世应用中药敷贴疗法具有指导和启发意义。

现代研究表明,敷贴疗法实际上就是现代的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therapeuticsystem,TTS)。

该系统认为2]药物有如下作用。

(1)透皮吸收:通过动脉通道、角质层转运和表皮深层转运而被吸收,药物可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进入血液循环。

儿童哮喘治疗中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应用

儿童哮喘治疗中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应用

儿童哮喘治疗中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的应用【摘要】目的:对冬病夏治穴位敷帖法在儿童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进行治疗的46例儿童哮喘患者,均采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法进行治疗,十贴为一个疗程,在其治疗一年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结果:经过治疗,46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

治疗后患者的发病次数、发病时间以及病情均比治疗前有了明显的改善,其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冬病夏治穴位服帖法治疗儿童哮喘,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儿童哮喘;冬病夏治;穴位敷帖法近年来,小儿哮喘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据有关数据统计【1】,我国的小儿哮喘患病率从1990年~2000年十年内平均上升了64.8%,因此,必须找到一个有效的药物和疗法治疗小儿哮喘。

我院依据“冬病夏治”的理论,采用穴位敷贴法治疗小儿哮喘47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进行治疗的46例儿童哮喘患者,均采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法进行治疗,其中男22例,女24例,年龄3~13岁,平均年龄(6.7±2.2)岁。

1.2 诊断标准按照中医《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及西医《儿童哮喘防治常规》【2】中的相关标准进行诊断,排除在头伏、二伏、三伏治疗期间有哮喘发作者及一直进行长期吸入治疗的哮喘病患儿,46例患儿均符合3岁以上小儿哮喘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采用穴位敷贴方法,在三伏天进行冬病夏治。

外敷药物:白芥子20g、延胡索20g、甘遂10g、细辛10g,加肉桂少许研磨成细粉,以生姜汁、甘油适量搅匀制成直径约为2cm的圆饼,以3×4cm规格的敷贴专用胶布进行敷贴;穴位选肺俞(背部第3胸椎棘突旁开1.5寸)、心俞(背部第5胸椎棘突旁开1.5寸)、膈俞(背部第7胸椎棘突旁开1.5寸)左右对称六个穴位敷贴;敷贴前在穴位轻轻按摩,至微微发红后,在其上涂少许蜂蜜。

穴位贴敷防治小儿哮喘的临床观察

穴位贴敷防治小儿哮喘的临床观察
可 以将 病 情 告 诉 病 人 , 以激 发 病 人 同疾 病 作 斗 争 的决 心 。对 意 志 薄 弱 的 病 人 应 进 行 保 护 性 的 医疗 , 病 情 予 以 隐瞒 , 法 让 病 对 想 人 克 服 消 极 不 良的 情 绪 和行 为 , 增 强 病 人 治 疗 的 信 心 和 对 疼 以 痛的耐受性l ] 5 。转 移 病 人 的 注 意 力 可 减 轻 和 缓 解 疼 痛 , 让 如 病人到娱乐室下棋 、 打牌 、 电视 及 阅读 感 兴趣 的 报 刊 、 志 、 看 杂 文 艺 作 品 。 运 用 气 功 与 松 弛 法 , 过 自我 意 念 , 中精 力 使 全 身 各 通 集 部位 放松 , 而达 到增强病人 对疼痛 的耐受力 、 轻 焦虑情绪 、 从 减 缓 解 疼 痛 的 目的 。 4 3 一 般 护 理 告 知 病 人 疼 痛 时 尽 量 深 呼 吸 , 胸 式 呼 吸 为 . 以
毛 孔 张 开 , 利 于 药 物 的 吸 收 [ , 时 治 疗 小 儿 哮 喘 , 最 大 限 有 1 此 ] 可
作 者 简 介 冯 艳 (9 2 一 , , 管 护 师 . 17 - )女 主 工作 单 位 : 2 0 1 江 苏 省 盐 城 240 , 市中医院。 ( 稿 日期 : 0 9 2—2 ) 收 2 0 —1 4 ( 文 编 辑 卫 竹翠 ) 本
天 气 炎 热 , 部 皮 肤 有 红 、 , 尔 有 小 水 疱 产 生 。贴 敷 注 意 事 局 痒 偶 项 : 治穴 位 准 确 , 间 、 程 、 察 必 须 到 位 , 食 忌 生 冷 、 贴 时 疗 观 饮 油
腻 、 辣 , 免搔抓皮肤 , 免引起感染 。 辛 避 以
1 1 一 般 资 料 1 6例 哮 喘 患 儿 中 , 6 例 , 4 . 0 男 1 女 5例 ; 龄 1 年 0 个月至 1 3岁 ; 合 《 科 学 》 第 6版 ) 支 气 管 哮 喘 的 诊 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标 符 儿 ( 中 准 。用 抛 硬 币 的 方 法 将 1 6例 哮 喘 患 儿 随机 分 为 两组 。 治 疗 组 0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儿童哮喘的研究进展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儿童哮喘的研究进展

P<院01);体液免疫中Ir,A、IgG优于西药组
(P<0.05)。表明中药喘敷灵三伏天穴位敷贴可显 著改善患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紊乱状态,从而减 轻和控制哮喘发作。
1.2
不限于三伏贴敷 单翠英等o¨将延胡索、白芥子、甘遂、细辛按
4:4:l:l的比例研成细末,用生姜汁调成糊状,连续 3年于每年的三伏、三九天敷贴治疗哮喘患儿124 例,治疗前后在临床情况、肺功能、免疫球蛋白、T 细胞亚群、IL_4和IFN叫方面,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刘昌玉等【81用姜汁将喘敷灵(由白芥 子、皂荚、延胡索、细辛等组成)药末调成千糊状, 于冬季三九敷贴治疗哮喘患几30例,对照组20例 在缓解期不给予任何治疗。将患儿病情分为I、 Ⅱ、Ⅲ、Ⅳ级,依次递增。治疗1年后,治疗组能够
[5]曹建梅,陆力生,王明明.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法治 疗儿童哮喘缓解期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06。
2(6):33—35.
[6]李玉兰,罗菲,张晶樱,等.中药喘敷灵三伏天穴位贴敷 防治缓解期d,JL哮喘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 杂志,2004,24(7):601—604. 【7]单翠英,林忠嗣,卞镝.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的 临床及免疫机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4):
第5卷第5期
2009年9月
中医儿科杂志
J.PEDIATRICS OF TCM
V01.5
No.5
Sep.2009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儿童哮喘的研究进展
潘冰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007) 指导王孟清
摘要:从张仲景经方、自拟方、动物实验3方面综述了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的研究进展,并提出
了改进临床疗效标准的建议,以便更好地运用于临床。 关键词:穴位敷贴;儿童哮喘;综述 中图分类号:R25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297(2009)05一0050—03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儿调节脏腑、促进阴阳平衡,增加了机体免疫机能,增 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我国城市儿童强了抗病能力,从而有利于哮喘发作次数的减少及

体质调理,小儿哮喘防治的新思路——访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儿科主任中医师、教授赵霞

体质调理,小儿哮喘防治的新思路——访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儿科主任中医师、教授赵霞

专家访谈目前,我国儿童哮喘患病率逐年递增,而良好控制率只有3%。

病情控制不好的孩子,极易陷入反复发作的“怪圈”,致使喘息持续,难以缓解,如果病情迁延至青春发育期仍不能控制,则需终身治疗。

中医学治疗儿童哮喘有近千年的历史,疗效确切。

近年来,随着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发展,也为儿童哮喘的防治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将中医的体质理论与儿童哮喘的防治结合起来,从调整患儿体质着手,去探索防治哮喘的有效途径,已经逐渐凸显出其独特的优势。

本期编辑部走访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儿科主任中医师、教授赵霞,请赵教授介绍中医体质调理防治儿童哮喘的现状。

体质调理,小儿哮喘防治的新思路——访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儿科主任中医师、教授赵霞李靖接受了来访,赵教授介绍说:关于体质,历代医家都有论述,但均未提出明确的中医体质的概念。

20世纪70年代末,王琦、盛增秀等一批学者明确提出了“中医体质学说”。

几十年来,研究者在历代医家有关体质理论、临床经验以及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挖掘整理,从理论构建到临床应用,从群体调研到基础研究不断深入,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中医体质学说。

中医体质学说主要观点为:个体体质的形成,不仅与先天因素(遗传)有关,还与后天因素如自然、环境、家庭、社会、饮食等因素相关。

个体体质一旦形成,在一定时期内不易发生太大的改变,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同时又具有可变性,这一特征成为中医“调体”理论的基础。

体质差异是重要的生命现象,决定着个人对某些疾病的易患性,以及患病后疾病的转归和方向。

即使同一个体,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其体质特点也是动态可变的。

中医药是改善体质的一个重要手段。

根据个人体质特征及信息,针对各种体质及早采取相应防治方案,不仅可以影响疾病的病理过程,而且可以纠正或改善某些体质的偏颇,减少体质对疾病的易感性,促使体质向好的方面转化,以预防疾病或延缓发病。

赵教授接着介绍:中医体质理论的建立,为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中药穴位贴敷治儿童哮喘

中药穴位贴敷治儿童哮喘
0 5 c 切 口, 下 十 字交 叉 法植 入 异 体 长效 蛋 白药 . ~1m 皮 线( 已申报 国家专 利) . c 各 2根 , 0 5m 并各 缝合 一针 。隔
日换 药 1 , 次 7日拆 线 。 口服 抗 菌 消 炎 止 血 药 物 3日 。
本疗 法适 用于 支气 管哮 喘缓解 期 , 发作 时加 服抗生 素 。手术 期 间忌食 辛 、 、 、 甘 肥 厚之 品 。 手术 要求 : 穴应准 确 。 选
痰 、 节 自身 免 疫 力 。穴 位 皮 下 植 入 异 体 长 效 蛋 白 药 调
典 型 病 例
急性 发作 期 : 治疗组 与对 照组 有感 染指 征者予 抗感 染治 疗 。重度 喘息 患儿 门诊 以空气 压 缩雾 化 泵 雾 化普
米克 雾 化 液 5 0L 博 力 康 尼 雾 化 液 1 2 mg 每 日 0t g+ .5 ,
2 4 , 解后 按缓 解期 治疗 。喘息持 续发作 收 住 院治 ~ 次 缓 疗 , 滴 甲基 强 的 松 龙 每 次 1 2 / g体 重 , 2 静 ~ mg k 日 ~4 次; 口服或静 滴 氨茶 碱 3 5 / g体 重 ( h内 未用 氨 ~ mg k 6 茶 碱 治疗 者 ) 每 日 3 , ~4次 , 予 必 要 对 症 支 持 治 疗 。 并
患者 , , 4岁 , 2 0 男 1 于 0 6年 6月 2 日就 诊 。5年 0 前开始 咳 喘 , 中 哮 鸣 , 息 不 得 卧 。 经 服 用 抗 生 喉 喘 素及支气 管 扩 张 剂 治 疗 后 症 状 缓 解 。但 此 后 每 年 发 作数次 , 四季 均 发 病 , 以 冬 春 季 为 多 。 5 天 前 因 而 受凉发病 , 胸 部 饱 满 , 诊 呈 过 清 音 , 诊 可 闻 及 查 叩 听 哮鸣音 。 线 示 “ 肺 纹 理 增 粗 、 间 隙 增 宽 ” 临 X 双 肋 。 床诊断为 “ 气 管 哮 喘” 于 2 0 支 。 0 6年 6月 2 日行 穴 1 位割治埋线 术 , 后 1 h 自觉 咳嗽 、 术 2 咳痰 、 喘 明显 减 气 轻 ,2 7 h后 临 床 阳性 体 征 全 部 消失 。随 访 1年 未 曾 复

浅谈小儿哮喘“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

浅谈小儿哮喘“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

浅谈小儿哮喘“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作者:王霞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09期【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413-01【关键词】小儿哮喘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冬病夏治是以《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圣人春夏氧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为理论依据的一种治疗方法⑴。

近年来,我院儿科依据“冬病夏治”的理论,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哮喘患者92例,获效良好。

1 一般资料92例患者均为本院儿科门诊小儿哮喘缓解期患儿,均符合西医《儿童哮喘防治常规》及中医《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3岁以上小儿哮喘诊断标准。

92例中,男63例,女29例;年龄3~11岁。

2 治疗方法中药穴位帖敷:取白芥子、延胡索各20g,甘遂、细辛10g,肉桂少许研细。

用时加鲜姜汁适量搅匀制成直径约2cm的圆饼。

在肺俞、心俞、膈俞左右对称的6个穴位上贴敷。

贴敷前先在穴位上按摩1~5分钟,以微微发红为宜。

再在上面涂少许蜂蜜。

贴敷宜在每伏的头一天进行,贴敷时间为2~4小时,治疗3次为1疗程。

贴敷不良反应:由于天气炎热,局部皮肤有红、痒,偶尔有小水疱产生。

贴敷注意事项:贴治穴位准确,时间、疗程、观察必须到位,饮食忌生冷、油腻、辛辣,避免搔抓皮肤,以免引起感染。

3 治疗结果治疗2年后,28例治愈(哮、痰、喘消失,无复发);39例显效(哮、痰、喘明显减轻,偶有复发);15例好转(偶有发病,但病症减轻,病程缩短);4例无效(病症无变化)。

总有效率95.6%。

4 体会夏日行中药穴位贴敷,是因三伏时天气炎热,哮喘病情平稳,人体肺气舒畅,汗孔开放,皮肤呼吸通畅,经穴受药物刺激更为敏感,药物易入脏腑快速发挥疗效。

肺脏五行属金,每伏第一日均为庚日,庚属金,金气旺盛,宜理肺,故要将每伏的第一日定为贴敷日。

而方中白芥子、细辛,能驱痰平喘,延胡索可活血化瘀,甘遂能逐饮,鲜姜汁具发散表寒、通透经络的作用。

中药穴位敷贴防治小儿哮喘缓解期的护理干预

中药穴位敷贴防治小儿哮喘缓解期的护理干预

中药穴位敷贴防治小儿哮喘缓解期的护理干预目的总结重要穴位敷贴防治小儿哮喘缓解期的护理干预。

方法采用三伏天穴位敷贴疗法针对小儿哮喘缓解期进行防治,并实施心理、中药敷贴、生活行为、随访等系列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60例患儿经3年中药敷贴治疗和护理干预,降低了哮喘发生。

结论护理干预能增强了患儿及其家属对疾病和中药穴位敷贴防治等相关知识的认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从心理调适、日常生活行为、防治等方面自觉遵守并予以积极配合,有效的预防哮喘发生。

标签:中药穴位敷贴;小儿哮喘;缓解期;护理干预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之一,我国0~14岁城市儿童的患病率为1.55%~4.52%,80%以上哮喘开始于3岁前[1]。

小儿哮喘迁延难愈、反复发作,需要长期规范治疗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可由可逆病变发展成不可逆的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发育和生活质量。

自2010年1月以来我科从”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出发,采用三伏天穴位敷贴疗法针对小儿哮喘缓解期进行防治,并实施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3年10月我科住院治疗后处于缓解期患儿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12岁,平均(5.53±2.68)岁;病程6个月~9年,平均(4.1±1.5)年。

所有病例均符合哮喘诊断标准[2]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哮喘诊断依据及其缓解期证候分类标准[3]。

入组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确诊为小儿哮喘缓解期,年龄3~12岁,患儿及其家属知情同意,自愿参与者。

排除标准:处于哮喘发作期;伴心、脑、肝、肾、造血系统等合并症及严重原发性疾病;严重憋喘;以及合并肺部其它严重原发性疾病;对本组贴敷药物过敏、皮肤长有疱、疖及皮肤破损;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发热;精神病患儿。

喘敷灵三伏天穴位贴敷防治缓解期小儿哮喘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喘敷灵三伏天穴位贴敷防治缓解期小儿哮喘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喘敷灵三伏天穴位贴敷防治缓解期小儿哮喘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目的探讨喘敷灵三伏天穴位贴敷防治缓解期小儿哮喘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方法选取本院儿科2010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的120例小儿哮喘患者,根据其家长意愿,将120例患儿分为A、B、C组,每组各40例。

A组采用中药喘敷灵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B组给予西药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C组不给予任何药物。

1年后,观察3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疗效以及血清体液免疫(IgE)、细胞免疫(IL-4)指标的变化。

结果治疗后,A组的Ⅱ、Ⅲ、Ⅳ级病情分级情况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IgE、IL-4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其余两组,且IgE的改善情况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喘敷灵三伏天穴位贴敷可有效减轻和控制缓解期小儿哮喘的发作。

标签:喘敷灵;三伏天穴位贴敷;小儿哮喘The curative哮喘是小儿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之一,它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是一种气道炎症进行发展的慢性疾患,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一小部分自行缓解。

哮喘发作控制后,进入缓解期,应抓紧时机,以扶正固本为主,中医治疗的重点在于健脾、益肺、补肾,防止复发。

本文选取本院儿科收治的40例缓解期的小儿哮喘患者,采用中药喘敷灵三伏天穴位贴敷疗法,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本院儿科2010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的120例小儿哮喘患者,男性77例,女性43例,年龄4~12岁。

将120例患儿分为3组,分别是A、B、C 组。

中医辨证分型:A组肺脾气虚22例,脾肾阳虚18例;B组肺脾气虚15例,脾肾阳虚25例;C组肺脾气虚11例,脾肾阳虚29例[1]。

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A组采用中药喘敷灵三伏天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方法主要如下:①用生姜磨成姜汁,然后用姜汁将由白芥子、皂荚、延胡索以及细辛等药末组成的喘敷灵进行调和,调和成干糊状态,姜汁的用量是能够将药末调成糊状的用量。

穴位敷贴防治小儿哮喘发作的护理方法

穴位敷贴防治小儿哮喘发作的护理方法

穴位敷贴防治小儿哮喘发作的护理方法【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敷贴防治小儿哮喘发作的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94例哮喘患儿,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研究组47例。

两组均应用穴位敷贴防治,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加强护理。

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依从性好、有效率高(P<0.05)。

结论穴位敷贴防治小儿哮喘发作过程中,加强护理取得满意效果,可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增加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穴位敷贴;小儿哮喘;护理小儿支气管哮喘简称小儿哮喘,是由气道炎症引起的气道高反应性,临床表现出反复喘息、气促、咳嗽等症状[1]。

穴位敷贴是“冬病夏治”的一种中医疗法,是将中药敷贴在相关穴位上来防治疾病,在防治小儿哮喘发作中的应用价值较高[2]。

但由于小儿自身控制力较低,且在敷贴治疗中可能会出现局部皮肤损伤,因此对其实施有效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为探讨穴位敷贴防治小儿哮喘发作的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94例哮喘患儿,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研究组47例。

对照组男29例,女18例,年龄4.4-12.1岁,平均(8.0±2.0)岁;研究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4.2-11.9岁,平均(7.8±2.2)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按照操作进行穴位敷贴治疗,并告知相关注意事项。

研究组加强护理,方法如下:①健康宣教:告知患儿及家属小儿哮喘、穴位贴敷防治的相关知识,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方便家属查阅,消除其错误的认知;通过播放相关注意事项的动画来辅助患儿理解;②情志干预:主动亲近患儿,多与其交流感兴趣的话题,拉近距离,降低其陌生感;检查症状时保证动作的轻柔,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安慰患儿;在治疗中可借助玩具、动画来吸引低龄患儿的注意力,年龄较大者可通过语言、微笑鼓励等方式使其在治疗中保持平稳的心态;③皮肤护理:选取大小合适的贴敷胶布,药物温度维持在40-50℃;敷贴后密切观察周围皮肤,出现红痒、水疱症状后及时撤出敷料,并用乙醇(75%)擦拭皮肤,水疱较大时需用无菌注射器将液体抽出,并外擦消炎膏。

夏季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哮喘

夏季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哮喘

夏季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哮喘
一、概述
穴位敷贴是将药物敷于体表相关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中医传统特色方法,其通过穴位刺激和药物经皮渗透吸收的双重作用,达到调整人体脏腑阴阳,扶正祛邪,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目的。

根据中医“天人相应”,“治未病”的理论,采用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哮喘,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且该法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毒副反应少,易于被患儿接受等。

二、步骤/方法:
1、夏季穴位敷贴法防治小儿哮喘是“冬病夏治”的方法之一。

夏季三伏天在背部穴位敷贴辛温化痰的药物,通过药物刺激穴位使皮肤充血来预防哮喘。

三伏气候炎热,人体毛孔开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
2、穴位外敷药物常用白芥子、延胡、甘遂、细辛、肉桂等。

使用时将上药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糊状,做成直径约为1厘米的药饼,用胶布固定在穴位上,穴位可选择肺俞、风门、厥阴俞、脾俞、心俞、膈俞、膏盲、肾俞等,每次选用左右对称6个穴位,交替外敷。

3、夏季三伏的第一天开始敷贴,每隔3天1次,每次3~4小时,可根据贴药后的感觉而缩短或延长贴药时间,敷后局部有蚁走感或皮肤出现发红、灼热、疼痛可提前取下,反之如贴后皮肤微痒舒适者可酌情延长贴药时间。

三、注意事项:
经过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可减少吸入激素治疗的剂量或次数,也相应减少激素的不良反应,方法简便、不良反应少,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多方面调节身体机能,改善机体的炎症反应而实现。

穴位敷贴防治小儿哮喘概况

穴位敷贴防治小儿哮喘概况

穴位敷贴防治小儿哮喘概况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环境污染尤其是空气污染,小儿哮喘发病率直线上升。

本文就如何有效使用穴位敷贴来防治小儿哮喘进行概述。

关键词:穴位敷贴;小儿哮喘;综述小儿哮喘又称小儿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及气道高反应性疾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对患儿身体发育易造成极大影响[1]。

全球哮喘创议(GINA)委员会报告,全球大约3亿例哮喘患儿,患病率仍在持续上升,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年幼儿童[2]。

中医学主张小儿哮喘治疗的核心是预防哮喘发作,即“治未病”思想的体现,且中医对小儿哮喘缓解期的防治比西医更具优势[3]。

穴位敷贴疗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冬病夏治中医外治法,增强小儿机体免疫功能的同时,又易于被小儿患者接受,具有简便廉效的优点。

敷贴疗法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后在孙思邈《千金要方》中详细记载敷贴穴位可治疗疾病[4]。

《张氏医通》中首载敷贴疗法防治咳喘“夏日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

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虜香半钱,杆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育、百劳等穴,涂后麻督疼痛,切勿便去,候三炷香足,方可去之。

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

病根去矣”。

文中不仅对敷贴的药物组成做了详细介绍,对所选取的穴位和敷贴时间均明确记载[5]。

但由于穴位敷贴的药物、穴位、时间选取等存在差异,临床疗效参差不齐。

为了使大家更好了解穴位敷贴疗法在防治小儿哮喘方面的疗效,故写此文做一个治疗概况。

一、穴位敷贴的药物选取:现代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在药物选取方面做了不少研究和拓展。

张景琛使用药物为桂枝末30%、附子末30%、白芥子末20%、苏子末10%、细辛末10%用生姜汁调成膏状[6];赵兴梅等常选用麻黄、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等,按比例用鲜姜汁或醋调成糊状[7];王月新等将白芥子、甘遂、黄芩、延胡索、细辛研成细末,加入姜汁调成膏状[8];闫冰等通过频次分析法对137篇穴位进行分析,用药上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肉桂、麻黄、黄芩、麝香、丁香、半夏、皂荚、生姜、附子等均为高频使用词汇[9]。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的机理概述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的机理概述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的机理概述张喜娟;王希琳;吴乙忠【摘要】目的:通过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的机理进行概述,为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推广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的中西医机理进行整理、分析、总结。

结果:三伏天穴位贴敷可以从改善免疫功能、改善肺功能等方面达到防治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作用。

结论: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因经络穴位、中药、天时等综合作用的优势,在防治儿童支气管哮喘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Objective Through the winter and summer disease governance mechanism of acupoint application TCM treatment of asthma in children finishing acupoint sticking therapy for the dog days of summer to promote the use of asthma in children provide a the-oreticalbasis.Methods Winter disease acupoint appl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asthma western mechanism to collate, analyze and summarize.Results The dog days acupoint sticking can improve the immune function,improve lung function,reach the role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bronchial asthma in children.Conclusion The dog days meridian acupoint sticking therapy due to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acupuncture,Chinese medicine,and other advantages of day,there is a broad prospect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bronchial asthma in children study.【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2页(P27-28)【关键词】穴位贴敷;儿童哮喘;冬病夏治【作者】张喜娟;王希琳;吴乙忠【作者单位】桂林市中医医院,广西桂林 541002;桂林市中医医院,广西桂林541002;桂林市中医医院,广西桂林 54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6哮喘是儿童常见肺系疾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哮鸣气喘疾病.哮指声响言,喘指气息言,哮必兼喘,故通称哮喘.常在清晨发作或夜间发作或加剧.本病包括了西医所称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本病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及气候多变时易于发作.据大量临床实践报道,中医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取得较好疗效,且因无毒副作用,患儿易于接受,深受医患喜欢.现将近年来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1. 1 血清免疫球蛋白邹发东[1]认为哮喘发病中的IL-4主要是由细胞中的T细胞作为介质,血清总IgE水平和特异性IgE水平增高既是适应证的主要标志,也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特征.其研究结果示三伏天穴位贴敷能显著降低哮喘患儿血清IgE 的水平,增高IFN-C水平,从而达到稳定血IgE与IL-4的作用.谭丽珍等[2]用穴位贴敷治疗缓解期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测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G、IgA及IgM.结果示血清IgG、IgA的水平明显升高(P<0. 05),提示其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作用.佟丹等[3]对216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连续1年为1疗程,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后的哮喘患儿其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免疫球球白IgA、IgG升高,中药穴位贴敷能调节机体免疫力,减少呼吸道感染机会,降低哮喘复发率.1. 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张伟等[4]利用穴位贴敷“芥子防哮膏”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结果显示,“芥子防哮膏”穴位贴敷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效果显著,可以降低血清TNF-α、IgE,升高血清IgA和IgG水平.1. 3 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陈婉姬等[5]运用伏天膏穴位贴敷冬病夏治小儿哮喘,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哮喘发作次数、发作天数和发作程度;同时测定治疗前后患儿血液中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后免疫球蛋白IgE明显下降,IgA水平明显上升,CD4+/CD8+比值有升高趋势,说明伏天膏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1. 4肺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及白细胞介素黄灏[6]利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结果示FEV1、FEF、FVC与PEF值均显著升高,IFN-y、IL-4均升高,免疫球蛋白IgG、IgA、IgE均明显升高,结果表明,实施中药穴位贴敷,可有效调节哮喘患儿免疫力,使THIT/HZ水平有效纠正,提高哮喘治愈率.吴芳等[7]利用冬病夏治消喘膏穴位贴敷疗法预防儿童哮喘复发,分别予冬病夏治消喘膏贴敷、吸入激素和冬病夏治消喘膏贴敷联合吸入激素治疗,随访1年,3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FEV1,FEV1/FVC,PEF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Ⅲ组与Ⅰ组及Ⅱ组FEV1,FEV1/FVC,P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1. 5其它余燕玲等[8]用穴位贴敷法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认为穴位贴药后通过对肺交感、副交感神经的调节而改善气管、血管等部位平滑肌的舒缩及腺体分泌,降低气道高反应状态,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力,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加血浆皮质醇的含量,降低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改善机体的反应性,增强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力,起到“治病求本”的目的.王叶芳[9]用穴位敷贴法干预9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认为药物敷贴疗法治疗机理主要是通过皮肤表面的角质层、毛囊、皮脂腺和汗管口渗透、吸收.使药物发挥治疗作用.同时,药物还能刺激神经末梢和特殊感受器,从而促进神经、体液的调节,改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增强机体的抗病力与恢复能力.李丽萍等[10]用穴位贴敷冬病夏治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表明盛夏人体皮肤血液循环旺盛,汗腺及毛细血管普遍开放,入全身血液循环,且皮肤间层有储存作用,此时进行穴位敷贴,药物浓度曲线平缓,可以避免口服或注射给药中时间-血液曲线上表现出的峰谷现象.且不经口服,从而避免胃肠道消化液及肝脏首过效应等因素的影响,能充分地发挥药物的作用.此外此时穴位敷贴可起到扶正固本,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人体过敏状态以及改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有利于机体的康复.宫宏宇[11]利用穴位贴敷疗法通过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过敏状态,能改善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增强皮肤黏膜的屏障功能,从而减轻病情.冬病夏治治未病的思想源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的“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天人相应”的理论,夏季阳气生发,人体阳气亦随之升发,体内寒气易解,特别是寒凝疾病处于缓解状态,故常选择在夏季三伏天进行治疗,可达到预防复发的目的.冬病夏治的基本思想原则包括两方面:一是借助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随之升发、体内寒气易化解之原理,充分发挥扶阳祛寒的治疗目的.另一方面亦可为秋冬储备阳气,令人体阳气充足至冬季时则不易被严寒所伤.从而达到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预防冬季复发、控制病情发展的目的[12-15].廖华薇[16]认为中药外敷可使局部形成一种汗水难以蒸发扩散的密闭状态,角质层含水量由5%~15%提高到50%,经水合作用后,可膨胀成多孔状态,使药物的透皮速率可因此而增加4~5倍.药物通过腧穴经络血气传导到达机体,使机体增强组织代谢,改善组织血液循环,可疏风宣肺、泻肺镇咳、豁痰降逆、利气散结,达到清热肃肺、化痰定喘的目的,其疗效是经络腧穴和药物之间互相激发、相互协同、作用叠加的结果,贴敷所用药物本身均无补益之性,但吴师机说:“须知外治者,气血流通即是补,不药补亦可.”敷贴中的药物通过腧穴经络产生机体的整体效应以达到治疗的功效.张朝霞[17]认为儿科穴位贴敷疗法是根据经络学说的理论,《灵枢·经脉篇》云:“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贴敷疗法就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运用中草药贴敷在体表某一部位的特定俞穴,并凭借该部位对药物进行吸收,通过经络直达病所,达到以平为期的目的,使小儿机体平衡,脏腑功能调整,从而使哮喘得以控制,甚至痊愈.小儿哮喘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关键在于患儿自身的免疫力下降,在中医辨证中以肺脾气虚、痰瘀伏肺为主要病因病机.肺脾气虚,卫外不固,邪气犯肺,肺失宣降,引动伏痰,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促发哮喘;而瘀血致肺气循环不畅,痰瘀内生,宿痰浊饮日久不易除去,又是哮喘反复发作,难以根治之症结.又根据吴师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及“膏药统治百病”的理论,从根本上提高患儿自身免疫力,防治哮喘反复发作,同时避免小儿长期大量口服中药汤剂的不便.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节,此时人体腠理开泄,经络通达,进行贴敷时药物很容易经过经络此,可调节增强脏腑功能,提高人体正气,祛除体内寒痰积聚,祛除哮喘发作的根本原因[18-19].综上所述,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的中医主要机理是根据“春夏养阳”、“天人相应”的理论,取其自然界阳气和人体内阳气同气相求的治疗机制,三伏天腠理开泄,贴敷辛香药物,药物易由皮肤进入穴位,同时两阳相加,通经贯络,到达脏腑而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哮喘防治的目的.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呼吸道感染与呼吸道免疫球蛋白的水平有关.如呼吸道免疫球蛋白水平偏低,患者就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而“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方法确实能提高呼吸道免疫球蛋白的水平,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具有良好的平喘、化痰、固本作用,这就是“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病有效的根本原理[20].此疗法也可改善肺功能、增加血浆皮质醇的含量,降低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改善机体的反应性,增强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此病的.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疗效确切,简单易行,患儿也易于接受,临床关于它的机理研究较多,血清免疫球蛋白是比较常见的,但也有一部分报道,只是简单的临床疗效观察,缺乏检验数据做指标,缺乏机制分析,也无比较组,虽临床效果较好,但难以让人信服.希望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能进行严谨客观的分析,从而确定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的价值.从整理文献及临床都发现,此疗法虽然最终疗效较好,但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间,家长很难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容易放弃治疗,所以开始治疗时的宣教十分重要.此疗法,是从全身的调理治疗,需要一个较长过程,一般1疗程需要3年.也可配合其它治疗包括中医外治内服,也可配合西药,使疗效达到最大化,促进患者的康复.【相关文献】[1]邹发东.喘敷灵三伏天穴位贴敷防治缓解期小儿哮喘的疗效及作用机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5): 104-105.[2]谭丽珍,刘德新.穴位贴敷治疗缓解期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3): 83-84.[3]佟丹,洪岩,杨关山,等.中药穴位贴敷对哮喘儿童临床及体液免疫的影响[J].现代中医药,2012,32(4): 50-51.[4]张伟,谢琦,孙玉红.穴位贴敷“芥子防哮膏”配合捏脊疗法对小儿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肿瘤坏死因子α、IgA、IgE和IgG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1): 79-81.[5]陈婉姬,陈明明,应静芝,等.伏天膏穴位贴敷冬病夏治小儿哮喘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20(1): 14-15.[6]黄灏.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免疫学机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10): 9-9.[7]吴芳,姚敏华,朱妤.冬病夏治消喘膏穴位贴敷疗法预防儿童哮喘复发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7): 2646-2648.[8]余燕玲,尚莉丽.穴位贴敷法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1,26(5): 980-980.[9]王叶芳,穴位敷贴法干预9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的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1): 79-81.[10]李丽萍,包烨华,楚佳梅,等.穴位贴敷冬病夏治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2): 376-378.[11]宫宏宇.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 320-320.[12]周建平.冬病夏治防治小儿哮喘104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1): 32-33.[13]朱杰,王永艳,石育才,等.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防治儿童哮喘缓解期45例临床研究[J].中医儿科杂志,2011,7(5): 34-36.[14]康雅媛.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法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100例[J].江西中医药,2009,40(316): 55-55.[15]潘中良,张念志,谢勤.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嗜喘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4,30(1): 32-33.[16]廖华薇.穴位贴敷治疗婴幼儿哮喘性支气管炎100例[J].中国针灸,2011,31(7): 585-586.[17]张朝霞,石爽.穴位贴敷在小儿哮喘病中的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4): 1638-1638.[18]韩冬梅,元四广,韩猛祥.中药配合穴贴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70例[J].上海针灸,2011,26(12): 2494-2495.[19]刘会杰.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1,26(6): 762-762.[20]罗予晓.择时定喘膏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咳喘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2011,29(4): 216-217.。

敷贴法防治儿童哮喘的思路

敷贴法防治儿童哮喘的思路

敷贴法防治儿童哮喘的思路(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摘要】综述了中医、西医对敷贴法的认识,并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提出敷贴法防治儿童哮喘的思路。

【关键词】敷贴法;透皮给药系统;儿童哮喘;综述1敷贴法的理论探索敷贴法即以药物外敷治疗疾病的方法。

先将所用之药研为细末,再选用醋、酒、菊花汁、银花露、油类等调和,贴敷患部及四周。

其作用为截毒、束毒、拔毒、化瘀、清热、止痛、排脓等。

也可将药物敷在特定的腧穴上,利用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的作用治疗疾病[1]。

敷贴疗法由来已久。

在中国古代,许多医籍就有中药外敷的记载。

《黄帝内经》中“桂心渍酒以熨寒痹,白酒和桂以涂风中血脉”被后世誉为膏药之始,开创了膏药之先河。

清代名医辈出,是贴敷疗法的鼎盛时期。

“外治之宗”吴师机《理瀹骈文》总结了我国清代以前的外治法,提出了贴、涂、洗、熨、点等百余种外治法,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各种疾患,并明确提出内服汤药与外贴膏药有( “殊途同归”之效:“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将中药穴位贴敷用于治疗咳喘, 源于清代·张璐《张氏医通》:“冷哮……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

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

……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

”选择一些具有止咳平喘、温肺化痰、疏通肺络且具有穿透作用的中草药,做成贴敷制剂,依据临床辨证和个体差异,贴在患者相应的穴位上,达到针药并用的治疗效果。

显然,这些精辟的论述对我们后世应用中药敷贴疗法具有指导和启发意义。

现代研究表明,敷贴疗法实际上就是现代的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 TTS) 。

该系统认为[2]药物有如下作用。

小儿哮喘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指南(讨论稿)

小儿哮喘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指南(讨论稿)

小儿哮喘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指南(讨论稿)江苏省中医院儿科起草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多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之一。

中医医治哮喘历史悠长,且疗效确切。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指在夏日三伏天,通过将药物贴敷到人体必然穴位,医治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式,要紧遵循“春夏养阳”的规律,对冬春天节容易发作的疾病在夏天进行医治,从而达到扶正培本,增强机体抗击力,减少、减轻发作的目的。

夏日穴位贴敷法防治哮喘是“冬病夏治”的方式之一,是夏日三伏天要紧在背部穴位贴敷辛温化痰的药物,通过药物和刺激穴位双重作用来防治哮喘发作。

为了保障这一疗法的平安性、有效性及临床操作的标准性,特制定“小儿哮喘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指南”以供广大临床医生参考利用。

【适应症】本法适用于支气管哮喘临床减缓期肺脾气虚证和脾肾阳虚证的患儿。

【禁忌症】1.年龄≤1岁者;2.肺肾阴虚证;3.发烧患者,体温超过37.5℃者;4.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严峻荨麻疹者;5.对贴敷药物或敷料成份过敏者;6.瘢痕体质者;7.医生以为不宜利用的患者;8.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峻心脑血管病、严峻肝肾功能障碍等疾病患者。

【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进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在本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大体药物组成: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其比例为4∶4∶2∶2∶1 。

将药物烘干,粉碎,研细末,过80~120目筛,备用。

药膏制备方式:将上药加入姜汁或凡士林调成较干稠膏状,做成直径1cm左右、高度0.5cm左右的药饼,放在3cm×4cm的脱敏胶布中心,制成定喘贴敷膏。

药物应在利用的当日制备,或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贴敷方式】贴敷部位擦拭干净或常规消毒,选定穴位,将定喘贴敷膏贴牢在穴位上。

【贴敷机会】一样在每一年夏日,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进行贴敷医治。

每两次贴敷之间距离2天,1个疗程共贴10次。

【贴敷时刻】1.贴药时刻为2~4小时。

2.具体贴敷时刻,应依照患者皮肤反映而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敷贴法防治儿童哮喘的思路(作者: 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摘要】综述了中医、西医对敷贴法的认识,并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提出敷贴法防治儿童哮喘的思路。

【关键词】敷贴法;透皮给药系统;儿童哮喘;综述1敷贴法的理论探索敷贴法即以药物外敷治疗疾病的方法。

先将所用之药研为细末,再选用醋、酒、菊花汁、银花露、油类等调和,贴敷患部及四周。

其作用为截毒、束毒、拔毒、化瘀、清热、止痛、排脓等。

也可将药物敷在特定的腧穴上,利用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的作用治疗疾病[1]。

敷贴疗法由来已久。

在中国古代,许多医籍就有中药外敷的记载。

《黄帝内经》中“桂心渍酒以熨寒痹,白酒和桂以涂风中血脉”被后世誉为膏药之始,开创了膏药之先河。

清代名医辈出,是贴敷疗法的鼎盛时期。

“外治之宗”吴师机《理瀹骈文》总结了我国清代以前的外治法,提出了贴、涂、洗、熨、点等百余种外治法,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各种疾患,并明确提出内服汤药与外贴膏药有“殊途同归”之效: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将中药穴位贴敷用于治疗咳喘,源于清代•张璐《张氏医通》:“冷哮……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

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 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

……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

”选择一些具有止咳平喘、温肺化痰、疏通肺络且具有穿透作用的中草药,做成贴敷制剂,依据临床辨证和个体差异,贴在患者相应的穴位上,达到针药并用的治疗效果。

显然,这些精辟的论述对我们后世应用中药敷贴疗法具有指导和启发意义。

现代研究表明,敷贴疗法实际上就是现代的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 TTS)。

该系统认为[2]药物有如下作用。

(1)透皮吸收:通过动脉通道、角质层转运和表皮深层转运而被吸收,药物可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进入血液循环。

(2)水合作用:中药外敷后,局部形成一种汗水难以蒸发扩散的密闭状态,使角质层含水量增加,角质层经水合作用后可膨胀成多孔状态,易于药物穿透。

(3)表面活性作用:中药中含有的表面活性剂,可促进被动扩散的吸收,增加表皮等脂膜对药物的透过率。

(4)芳香性药物的促进作用:贴敷药物中,冰片、麝香、沉香、檀香、石菖蒲、花椒、白芥子、姜、肉桂等类,可使皮质激素透皮能力提高8~10倍。

所以,敷贴穴位经透皮给药融药疗与理化刺激于一体,使中药的活性成分影响到机体其他多个层次的生理功能,可能产生相互激发和相互协同的作用,药物渗透沿经络循行传导、放大、增益药效,直达病所,达到调节脏腑机能、增强机体的防御免疫和治疗疾病的目的[3-4]。

2敷贴法防治儿童哮喘的研究进展目前研究[6-11]表明,敷贴疗法治疗儿童哮喘,可降低IgE,使治疗前较低水平的IgA、IgG恢复正常或提高,改善哮喘患者可溶性IL|2 受体、T 淋巴细胞亚群等多项免疫指标,并能调整呼吸通道的阻力和呼吸膜的通透性,降低患儿气道的高反应性和提高患儿的肺通气功能,减少哮喘发生的频度。

可能有纠正患儿体液免疫、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这种作用缓慢,维持长久,最终达到长期缓解甚至控制咳喘症状的目的。

刘雅明等[12]提示缓解期患儿症状虽然缓解,但仍有Th1/Th2功能失调和慢性气道炎症存在。

故针对机体功能失调的机制,使用穴位敷贴,可减轻小儿哮喘的发作程度,使细胞因子IL|4降低及IFN| 丫增高,调节机体免疫力,纠正Th1/Th2 的比例失衡,达到预防哮喘发作的目的[13-14]。

实验研究[15-16]提示穴位敷贴疗法对IL|4、IFN| 丫在哮喘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明确的影响,并能降低外周血ESO水平及支气管组织ESO浸润程度,且以上影响对大鼠体内Th1/Th2的平衡可能起到了良性的调节作用,从而对哮喘的治疗产生效果。

上述研究均说明敷贴疗法防治儿童哮喘有较好的疗效,主要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来实现。

3研究思路3.1穴位的选择传统的穴位选择当属《张氏医通》中的肺俞、膏肓、百劳。

现代研究众说纷纭,有用定喘、肺俞、脾俞的[11,17],认为敷贴肺俞穴可驱散寒邪、补益肺气,敷贴脾俞穴可调理脾胃功能,敷贴定喘穴可平喘止咳;有用肺俞、心俞、膈俞、膻中的[18],认为肺俞、心俞、膈俞均在背部,膻中在胸前,即为肺脏所在之处,其主治肺系疾患,诸穴合用,可宣肺降气、止咳平喘;有用定喘、肺俞、膏肓、膻中的[19],认为肺俞、膏肓散寒邪、补肺气,定喘利肺气而止咳平喘。

中医认为哮喘的发生外因责之于感受外邪、接触异物等,内因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导致痰饮留伏于肺,成为哮喘发生的宿根,因此这些研究选取穴位多围绕发病的病位论治,但是未形成对选穴的统一认识。

笔者认为选穴的不统一,将限制临床的规范运用,给临床疗效的评价带来困难。

所以,现代研究应该规范选穴,并与传统的穴位进行对比,找出最适宜的主穴及配穴,并用于临床疗效观察,形成敷贴法运用于哮喘的选穴规范。

3.2时间的选择传统理论认为敷贴选择夏月三伏时,十日后再贴1次,连续3次有效。

现代研究对时间的选择做了大量的研究。

从治疗时期看,有人认为[20-21]发作期贴药能有效控制症状,效果明显;何丽等[17]认为在哮喘缓解期进行贴药,可冬病夏治,有效地预防哮喘的发生。

从敷贴治疗最佳时间看,有人认为[17-18]选择夏季三伏之时,气候炎热,人体腠理开泄,药物易由皮肤进入穴位,通过经络气血的运行,到达相关的脏腑而发挥作用,且三伏天阳气旺盛,人体阳气得天之阳气相助,有助于辛香逐痰的药物通过经络发挥温阳利气、祛散伏痰的作用,达到防治哮喘的目的;沈志峰等[21]认为在平时发作时每日贴1次,对哮喘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从治疗的疗程看,邓丽莎等[9]认为一年在夏季三伏时贴3次,3年为1个疗程;何丽等[17]认为夏季三伏时隔10 d贴1次,3次为1个疗程。

从每次贴药时间看,何丽等[17]认为每次贴2〜4小时,也有按年龄决定贴药时间的[19,23]。

虽然多数报道临床观察有效,但是由于选时的不统一,不仅使临床运用无章可循,或因敷贴时间过短、疗程不足达不到疗效,或因敷贴时间过长、敷贴次数过多造成不良反应的增多,也给疗效评价带来困难。

所以,现代研究应该多进行敷贴时间的临床观察,从敷贴的治疗时期、敷贴治疗最佳时间、治疗的疗程及每次贴药时间等方面出发,选择出最佳的治疗时间,规范临床应用。

3.3药物的选择药物选择包括固定组方与辨证用药。

有医家[22-23]以《张氏医通》治疗哮喘的贴敷方药(白芥子、甘遂、细辛、白芷等)为基础加减进行治疗。

朱瑞群等[24]将哮喘分为寒热两型,寒证取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生姜汁等;热证予以麻黄、甘草、苍耳子、白芍等。

栾韶勇在[25]哮喘发作期(寒型)使用治喘贴(麻黄、白芥子、细辛、矮地茶、丁香、生姜等)治疗。

各研究中均用芳香辛散的中药,这主要是起到透皮吸收的作用。

药物刺激局部经络穴位,激发经气,使局部血药浓度升高,经血管吸收从而达到全身治疗的作用。

笔者认为敷贴药物中适量加入味辛的药物,增加药物的透皮吸收,确实是经典用法,但是由于临床选药的多样化,可能造成药物的滥用,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会,也不利于总体观察药效。

这就需要对药物的种类及剂量进行规范,便于指导临床运用。

3.4方法的选择贴药剂型有膏剂、熨帖剂、膜剂、饼剂、鲜药剂等,剂型多种多样。

临床常用剂型是散剂,可直接使用,也可用油脂等制成糊状物后使用。

给药方式也有不同,有用电脉冲穴位敷贴治疗的,脉冲电流刺激腧穴和加大中药离子导入的双重作用[26-27]。

有用穴位敷贴加针灸推拿的,以起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的作用[28-29]。

如何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传统的敷贴方法结合,就笔者来看,可以从提高其临床利用的价值考虑,采用有效的方法,如上述的中药穴位电超导,利用电流的刺激,加强疏通经络的作用,使治疗更有效也更方便。

如何选用有效的透皮剂也是一个有待于解决的问题。

许多研究作用机制不明确,也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为临床运用提供依据,增加临床论证的力度。

综上所述,敷贴疗法是儿童哮喘防治的理想选择之一。

然而近年的研究表明敷贴疗法并未规范地用于临床,造成了其发展的局限性。

因此,笔者认为,为了给临床医生及患者提供较完整、合理的敷贴防治儿童哮喘的诊疗方案,为了给今后的实验研究提供相对的参考标准,促进敷贴疗法的发展,提高本病的疗效,规范敷贴治疗本病的适应症、治疗最佳时间、疗程、选穴、每次贴药时间、药物及方法的选择成为必然。

所以笔者认为今后可以先尽可能地搜集全关于敷贴用于儿童哮喘的古代文献和现代文献,录入数据库,经分析归纳总结,从中找出一定的规律,经多轮次专家调查后,组织专家讨论,将讨论后的一致结果用于临床观察,从而制定出有客观科学依据的相对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防治本病的敷贴疗法。

【参考文献】\[1\]冯喜如•中医古籍出版社\[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6 : 42.\[2\]张俊龙冲医特色疗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 44-46.\[3\]王济梅.冬病夏治贴敷疗法与经络放大效应\[J\].中医药研究,2001, 17(3):23-24.\[4\]董洪涛,李静.经络穴位经皮给药系统的机理探讨\[J\].甘肃中医,1999,12(5):58-59.\[5\]Gibbons FK,lsrsel E,Deykin A,et al.The Combined Effects of Zafirlukast,Pred nis on e,a nd In haled Budes onide on IL\|13 and IFN\|gamma Secretion\[J\]. Clin Immunol,2005,25(5):437-444.\[6\]陈健,张九成.冬病夏治敷贴疗法对哮喘儿童体液免疫远期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0(17):1691-1692.\[7\]赖新生,李月梅,张家维.天灸对哮喘患者可溶性IL\|2受体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0,(1):33.\[8\]米建平,刘炳权,符文彬.天灸疗法防治支气管哮喘181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5,37(2):61-62.\[9\]邓丽莎,曾莺.代温灸膏天灸对哮喘儿童肺通气功能的调整作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0(2):127-130.\[10\]郑舟军,乐富军,汪丙柱.电脉冲联合中药敷贴治疗儿童季节性哮喘\[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6):661-662.\[11\]李玉兰,罗菲,张晶樱,等冲药喘敷灵三伏天穴位贴敷防治缓解期小儿哮喘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⑺:601-604.\[12\]刘雅明,李珊,王孙尧,等.哮喘患儿发作与缓解期血清IL\|12、IL\|4及IgE水平变化及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9):47.\[13\]蔡建新.咳喘三伏贴防治小儿哮喘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8,23(2):143-145.\[14\]邵功利,王丽颖,邵美婧冲药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及免疫机制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5,23(9):1719-1721.\[15\]姚红,童娟,王铮.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对哮喘大鼠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4、丫干扰素表达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7,32(3):174-178.\[16\]张毅敏.穴位敷贴对哮喘豚鼠外周血及支气管组织ESO的影响\[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3(3):1-3.\[17\]何丽,郭盛,熊先敏,等.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哮喘79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3,24(3):14.\[18\]赵燕娥.定喘膏外敷治疗小儿哮喘72例\[J\].陕西中医,2003,24(6):488.\[19\]白晓红,邵功利,王雪峰.伏九贴膏防治小儿哮喘的临床研究探要\[J\].中医药学刊,2004,22(9):1637.\[20\]陈文利.贴敷疗法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1(3):61.\[21\]沈志峰,刘小凡,孟晓露•中药外敷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寒饮停肺证88例的临床观察\[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3):30-32.\[22\]林洁,夏以琳,圭寸玉琳,等.咳喘散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J\].中成药,2002,24(9):731-732.\[23\]陆为华.穴位敷贴加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小儿哮喘1000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4:37.\[24\]朱瑞群,王忆勤,朱雷,等.中药敷贴疗法治疗哮喘1128 例临床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杂志,1992,4:1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