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第七次检测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授任为民部尚书,外任同州刺史。所到之处往往闭门不交接宾 客,身边的人都不敢随便出入,所需物品都从辖境以外买来。 皇甫无逸曾经巡视境内,留宿民家,灯芯燃尽,主人想要续上, 皇甫无逸抽出佩刀斩断带子作为灯芯。他的廉洁正直多像这样。 但自己过于小心谨慎,每次上表章,读了数十遍还不放心,使 者已经上路了,还要追回来再三检查才派送。他的母亲在长安 病重,太宗让人从驿道兼程前去召他返回看望,他忧郁不安吃 不下饭,路上得病逝世。皇上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为孝。 王珪驳斥说:“皇甫无逸入蜀,却未能带母亲一同前往,留下母 亲一人而母亲死在京城,为子之道不足以称颂,不能叫作孝。” 于是改谥号为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7.A(本题考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C项“所以后两则新闻更具有
真实性”说法太绝对,而且材料一里也有真实的事例。D项“而且暗示读者,人类的 前进方向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类会把握自己的命运”,文中没有这样的暗示, 属于无中生有。 8.AC(B“所以只能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探讨”错,原文有“已经得到证明的是, 入侵物种可以导致其他物种灭绝”;D“与《央视新闻网》文字的阅读感觉大不相同” 错;E“是国家对于”科技兴国”的诉求)文中没有这样的表述。 9.①肯定人类在材料所涉及的各领域中取得的科技成果。②人类不能杞人忧天, 悲观地预测未来。 ③人类在关注眼前利益的同时更要有长远考虑,对未来的科技发 展要有预见性和警惕性。
二、散文阅读
4. C(A项,应为“清静神秘的氛围”;B项,应是“漓江水从灵 渠流淌过来”;D项,从“海阳河流来的水被铧嘴一分为二,分别 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连接了湘江和漓江”来看,应是排泄到湘 江和漓江。) 5. 第①处:句式由短而长,结构简单整齐,用“婉约”“不骄不 躁”等词写出灵渠的性情,用“引”写出灵渠的飘逸特点,拟人手法 赋予了灵渠鲜明的个性。 第②处:运用一个比喻兼拟人的长句,语言含蓄,且多用修饰 语,用“安然”“从容淡泊”“悠然”等一连串的形容词生动形象 地刻画出灵渠从容、淡泊、安详(宽阔、坦荡、从容、深邃)的特点 。
结合材料分析:材料一已经提示,人工智能的发展也许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超越人类,所以 现在就要在技术上和伦理道德上有所防控。材料二还提到人类对于物种改造的激进行为,可能 是弊大于利,其结果可能会如同人类损害物种一样可怕。现在在世界各地发生的外来物种入侵 就是我们值得思考的例子。
四、文言文阅读
10.选 C。 【解析】原文标点: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 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 11.选 D。 “炀帝”是皇帝的谥号

皇甫无逸,字仁俭,京兆万年人。父亲皇甫诞,是隋朝并州 总管府司马。汉王杨谅起兵谋反,逼迫皇甫诞而(皇甫诞)不从命, 被杀害。当时五等爵制已经废除,炀帝赞扬皇甫诞的忠心,追赠 皇甫诞为柱国、弘义郡公。 • 皇甫无逸历任淯阳太守,政绩为天下优等,两次升任后为右 武卫将军。炀帝巡视江都,下诏命他居守洛阳。炀帝被杀后,他 就同段达、元文都一起拥立越王杨侗。等到王世充篡位,皇甫无 逸放下老母和妻子,杀出关门独自归顺国家。追他的骑兵赶了上 来,皇甫无逸回头对他们说:“我宁愿死,始终不会同你一起谋反 的。”他解下金带丢在地上,说:“把这送给你们,不要再阻拦我
12.选 B。文中“追省再三”的意思为“追回来再三检 査”,“省”是“省查、 检査”的意思,而非“叮嘱” 之意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蜀新定,吏多横恣,人不聊生,诏逸持节巡抚,得 承制除吏。(5分) 译:当时蜀地刚刚平定,官吏大都放肆横行,民不聊生,皇 帝下诏让无逸拿着符节前去巡视抚慰,可以承受诏命授任官吏。 (得分点:“横恣”“巡抚”“承制”各1分,句意2分 (2)有诏刘世龙、温彦博按之,无状,遂斩告者而黜璡。 (5分) 译:高祖就下诏让刘世龙、温彦博审察这件事,没有证据, 于是斩杀诬告的人并罢免了窦璡。(得分点:“按”“无状”“黜 ”各1分,句意2分)(2)。
6.请结合全文探究标题“地泉之灵”的意蕴和作用。(6分) 答. 意蕴: ①从历史的角度看,灵渠承载地泉精灵,厚重而飘逸; ②从建筑角度看,灵渠拥有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 ③从功用的角度看,灵渠作为一条运河,它引导舟船, 滋养繁华,济世济人; ④从现实的角度看,灵渠屹立两千年不毁,体现了人 与自然的和谐; ⑤从启示的角度看,灵渠昭示着我们要淘洗污浊,保 持圣洁,让心与心沟通。 作用:①是全文的线索;②是全文的文眼。
了。”骑兵争着下马夺金带,因此幸免于难。。

唐高祖因皇甫无逸是隋朝的旧功臣,待他非常尊敬,授他为 刑部尚书,封为滑国公。当时蜀地刚刚平定,官吏大都放肆横行, 民不聊生,皇帝下诏让无逸拿着符节前去巡视抚慰,可以承受诏 命授任官吏。到了以后,罢黜贪暴之人,任用廉洁良吏,法令严 明,蜀民得以安宁。 • 皇甫希仁,是个阴险的小人,诬告皇甫无逸为了母亲暗中勾 结王世充。皇上判明其中的伪诈,斩杀了皇甫希仁,派遣给事中 李公昌乘快马告诉皇甫无逸。又有人告皇甫无逸暗中与萧铣勾结。 当时皇甫无逸与行台仆射窦璡不合 ,因此上表为自己陈述,并奏 明窦璡的罪过。高祖就下诏让刘世龙,温彦博审察这件事,没有 证据,于是斩杀诬告的人并罢免了窦璡,等皇甫无逸返回,皇帝 慰劳他说“以前有许多人诋毁诬告你,只因你正直而被奸佞小人 憎恨罢了。”皇甫无逸叩头谢恩,皇上说:“你没有辜负我,为什
高三年级第七次检测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 .选 A 。( B 项“更加全面和深刻”缺乏依据,且彼得 • 弗兰科潘对 “丝绸之路”的认识也不仅仅是“有多条线路”“还有其他物资交 易”; C 项“这方面对人类文明演变所形成的影响等同于单纯的货物 流通的影响”错,原文第三段说“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最大的影响, 并不在于货品的流通,而在于丝路上穿行的人们将他们各自的文化像 种子一样沿途撒播,包括观念、信仰、技术以及它们在物质上的表 现。” D 项原文“在 16世纪西方崛起成为世界霸主以前,东方的丝绸 之路“一直是世界的中心”) 2.选B。没有运用类比论证,运用的是对比论证。 3.选B。“影响甚微”于文无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