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简历
关于巴金的简介
关于巴金的简介巴金在“”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今天店铺就来告诉你关于巴金的简介,欢迎阅读。
关于巴金的简介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
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
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
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巴金在“”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关于巴金的作品风格创作题材就题材而论,巴金的长篇小说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并且带有强烈的自传性。
他的短篇小说则题材多样,涉及范围相当之广。
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
巴金的创作实践表明,他最喜欢通过描写家庭生活情景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
其中尤以他的《激流三部曲》和《寒夜》为著。
《激流》通过描写高公馆的由盛转衰及其分崩离析,反映了封建大家庭逐渐没落的过程,表现了封建专制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讴歌了青年们的觉醒和反抗。
同时高公馆的生活也是以作者自己早期的家庭生活为原型而书写,带有强烈的自传性质。
《寒夜》通过描写汪家的解体过程揭露了当时大后方社会的黑暗。
作者着重表现的是小家庭内部的矛盾冲突,比如婆媳争吵,夫妻失和等,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真实、细致的描绘表明,汪家悲剧的根源在于国民党政府的黑暗、腐败。
这部作品又一次体现了巴金创作的特色,把家庭当作社会的缩影来描写以家庭生活画面来折射出时代的风云变幻。
除此之外巴金在《某夫妇》、《猪与鸡》、《团圆》等短篇小说中也有对这一题材的优秀运用。
作者巴金简介
作者巴金简介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学澄,字金标,江苏吴江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文化名流,社会
活动家,散文家、小说家、剧作家。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
他的作品深刻揭示了中国社会百年来的动荡变革,以及人性
的复杂与真善美的存在。
他的笔触细腻敏锐,文字简练而富有力量,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巴金的代表作品有《家》、《秋》、《激流三部曲》等。
他的
作品以真实、刻画细腻、思想深邃而著称,对于塑造和塑造中国现
代文学的风格和传统作出了卓越贡献。
此外,巴金还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关注社会状况和民众生活,积极参与革命斗争,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民主事业做出了宝贵
的贡献。
巴金的一生充满了辉煌和坎坷,经历了文革的残酷迫害,但他
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坚持真理和艺术的追求。
他是一个具有伟大
智慧和坚定意志的人,他的作品和精神将一直激励着后人。
巴金于2005年10月17日在北京去世,享年101岁。
他的离
世是中国文坛的一大损失,但他的影响力将永远保留在人们的心中。
巴金简历
巴金简历巴金(1904.11.25 -2005.10.17)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自幼在家从师读书。
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
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攻读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参与组织“均社”,进行反封建的宣传活动。
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
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
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之间,著作颇多。
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
同年秋天东渡日本。
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刊”、“文化生活丛刊”、“文学小丛刊”。
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季月刊》,同年与鲁迅等人先后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和《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庆,曾任《呐喊》周刊(后改名《烽火》)发行人、主编,担任历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
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
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
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
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
短篇小说以《神》、《鬼》为著名。
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
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委。
1950年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
曾两次赴朝鲜前线访问,辑有《生活在英雄们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两本散文通讯集。
最新关于巴金的简介
最新关于巴金的简介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布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今天就来告诉你关于巴金的简介,欢迎阅读。
关于巴金的简介巴金(1904-20xx),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东风等,字芾甘。
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
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巴金1920xx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
1920xx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布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关于巴金的作品风格创作题材就题材而论,巴金的长篇小说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并且带有强烈的自传性。
他的短篇小说则题材多样,涉及范围相当之广。
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
巴金的创作实践表明,他最喜欢通过描写家庭生活情景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
其中尤以他的《激流三部曲》和《冷夜》为著。
《激流》通过描写高公馆的由盛转衰及其分崩离析,反映了封建大家庭逐渐没落的过程,表现了封建独裁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讴歌了青年们的觉醒和反抗。
同时高公馆的生活也是以作者自己早期的家庭生活为原型而书写,带有强烈的自传性质。
《冷夜》通过描写汪家的解体过程揭露了当时大后方社会的黑暗。
作者着重表现的是小家庭内部的矛盾冲突,比如婆媳争吵,夫妻失和等,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真实、细致的描绘表明,汪家悲剧的根源在于国民党政府的黑暗、腐败。
这部作品又一次体现了巴金创作的特色,把家庭当作社会的缩影来描写以家庭生活画面来折射出时代的风云变幻。
除此之外巴金在《某夫妇》、《猪与鸡》、《团圆》等短篇小说中也有对这一题材的优秀运用。
巴金的介绍资料
巴金的介绍资料
巴金,原名巴衍明,号花间道人,20世纪中国杰出的作家、思想家、革命家,被誉为“现代文学的先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1891年10月16日,巴金出生在四川省重庆市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自幼喜欢读书,热爱文学。
1921年,在《晨钟报》发表了《兰花花》等短篇小说,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他的作品以生活感和思想深度为特点,代表作有《家》、《激流三部曲》、《春蚕》、《李自成》等。
除了文学创作,巴金还积极参与革命运动。
1927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一直投身于革命事业。
1932年-1936年,他在八路军冀热辽抗日根据地从事宣传文化工作,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1949年后,担任多个文艺组织的领导工作,对中国文艺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巴金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相辅相成,将文学艺术与革命实践相融合,开拓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新局面。
他的艺术成就和个人英雄品质,成为中国文化和文学史上的重要标志之一。
巴金的资料
巴金的资料1. 简介巴金(1904年10月25日-2005年12月17日),原名李家鼎,中国现代作家、文化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他以描写社会底层人物的作品而著名,被誉为“现代小说的开山鼻祖”。
本文将从巴金的生平背景、主要作品、文学思想等几个方面对他进行详细介绍。
2. 生平背景巴金于1904年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兴化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早年家境贫困,但他通过刻苦努力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
1921年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理科,并开始接触和研究西方文化。
在校期间,他积极参与学生运动,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并开始涉足文学创作。
3. 主要作品巴金的创作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等多个领域,其中以小说最为著名。
他的作品大多围绕着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境遇展开,真实地揭示了社会不公和人性的复杂性。
以下是巴金的一些代表作品:3.1 《家》《家》是巴金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该小说以农村庄园的两个主要家庭为背景,描写了在旧社会封建压迫之下,贫苦农民以及地主家族中的农奴们的悲惨命运。
小说通过对家庭关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3.2 《春》《春》是巴金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也是他的另一部代表作之一。
这部小说集以“春”的不同寓意为主题,描写了社会百态和人们的生活状况。
每个故事都以生活中的小事为线索,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画,展现了社会底层人物的苦闷和渴望。
3.3 《共产主义的道路》《共产主义的道路》是巴金的一部重要的社会活动文集,也是他在文学领域以外的另一面。
这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论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和未来走向。
巴金认为共产主义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出路,他通过透彻的分析和深入的论证,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思考和智慧。
4. 文学思想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一系列与写作和文学观念相关的思考。
以下是他的一些文学思想:•现实主义:巴金强调文学应紧密联系社会现实,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巴金简介
三一文库()〔巴金简介〕巴金,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巴金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巴金 - 人物简介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甘(fèi,取自“蔽芾甘棠”),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
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著书颇丰。
巴金 - 代表作品巴金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散文集《随想录》巴金 - 笔名由来巴金一生写过九百多万字的文章,用过二十多个署名。
用得最多的是“巴金”这个名字。
“巴金”这一笔名源自他一位在留学法国时认识的一位巴姓的同学巴恩波(一说是无政府主义创始人巴枯宁)。
那还是在法国沙多—吉里小城,巴金写完了处女作《灭亡》,想寄回国出版,又不想用真实的名字李尧棠,就想起了一位北方同学巴恩波,相处不到一个月,他就到巴黎去了,第二年在项热投水自杀。
为了纪念他,就用了百家姓中这少见的“巴”字;这时一位学哲学的安徽朋友看到桌子上摆着巴金正在译的克鲁泡特金(1842—1921)的《伦理学》,就建议取用这个“金”字。
一个很随意、很平常的署名,后来却成了巴金信仰无政府主义的“罪证”:巴是巴枯宁的首字,金是克鲁泡特金的尾字,说明他崇拜无政府主义的两个代表人物,不允许有别的解释。
巴金 - 忘年之恋巴金的一生没传过一次绯闻,他与夫人萧珊恋爱八年,相守一生,成为文坛的楷模。
萧乾曾经说:“巴金写恋爱,然而不谈恋爱。
”年轻的女学生萧珊是他的崇拜者,是她主动给巴金写信,约他跟自己见面的。
她一辈子称巴金为“巴先生”。
“文革”期间,萧珊处处保护丈夫,受尽皮肉之苦,过早地离开人世。
萧珊没能看到巴金今天的辉煌,然而她是天下最幸福的女人,因为伟大的巴金自始至终只爱她一个人。
巴金先生的简介
巴金先生的简介巴金先生的简介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22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念fu)甘,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
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妻子萧珊。
1921年肄业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7年至1929年赴法国留学,1929年回国后,从事文学创作。
曾任第三届、四届、五届、六届中国作协主席,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82年4月2日,巴金获得但丁国际奖。
巴金被认为代表着中国大陆知识分子的良心,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但后者至今都未实现。
巴金的历史贡献历代以来,无数的人做了无数的贡献,有的放上了自己生命,有的放上了自己物质,还有一种人奉献了自己的精神,巴金的贡献就是自己的一生。
不管是精神上面还是其他的方面,巴金一生创作无数,他以他的文学创作来教育着人们,将爱国精神写进了他的小说之中,他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巴金批评了封建社会思想,主张新文化,并且发扬爱国精神,他的情感他的爱全部流露在他的作品之中,不仅如此,巴金通过自己的作品发扬了一种正义精神,他的文学对人民群众以及中国的未来有了巨大的印象,而且,这也是在文学坛之中一个重大的提升,这是对国家,对后代,对我国的文学的一种贡献,伟大的精神贡献。
还有就是巴金一生担任了无数的文学上的主席,他孜孜不倦的为着中国的文学而操劳,他是一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出版家,巴金为此在年老的时候已经身患疾病,曾经的操劳将他的身体一步一步往死亡的方向拉着,但是巴金一直都很坚强,即使生病,即使双手都不能动了也要创作,这就是巴金。
巴金的贡献有大有小,他是一个无私的人,什么都为别人想就没有哪刻是在为自己想,他想着国家,想着人民,贡献了自己的一切,生命以及灵魂,当真无愧的人民作家。
关于巴金的简介资料
关于巴金的简介资料巴金,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下面是为你整理的关于巴金的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巴金简介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
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
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巴金人物生平人物经历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
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
读书期间,在“五四’新潮思想影响下,加入进步青年组织“均社”。
1923年,离成都去上海、南京求学。
1925年,8月,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准备报考北京大学,因病于上海休养。
9月,参加发起无政府主义组织上海民众社并出版《民众》半月刊。
本时期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一些著作。
1927年1月,赴法国巴黎求学。
在法期间,一方面大量阅读西方哲学和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时时关心着中国,开始写作《灭亡》。
1928年12月,回上海。
从事文学编辑与创作。
1933年,任《文学季刊》编委1934年,赴日本旅行。
1935年,8月,从日本回国。
主持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务,主编《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生活小丛刊》等。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任《救亡日报》编委,与茅盾共同主编《呐喊》(后改名《烽火》)杂志。
1938年,2月,写完《春》。
3月,参加文协,被选为理事。
1940年七月始,辗转于昆明、重庆、成都、桂林、贵阳等地,从事抗日文化宣传活动。
巴 金 简 介
巴金简介巴金的000001号作家证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北门正通顺街。
本名李尧棠,字芾甘。
祖父李镛为官多年,颇有田产。
1909年,父亲李道河任四川广元县知县,巴金随父母在任所居住。
母亲陈淑芬思想开通,品性善良,对巴金的影响非常大。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被推翻。
李道河辞官携妻儿回家。
(1914年母亲病逝,1917年父亲病逝。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巴金开始阅读传播各种新思想的书报,接触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等各种思想文化。
1920年,考进成都外国语学校,参加学生罢课、请愿活动,抗议本省军阀。
1921年,发表第一篇文章《怎样建立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
1922年,主持《平民之声》,翻译俄国伽尔洵小说《信号》,是他第一篇译作。
1923年,离开成都到上海,进南洋中学读书。
后考入南京东南大学附中。
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巴金参加抗议学生声援活动,7月去北京投考北京大学,因患肺结核作罢。
回到上海,与朋友合办《民众》杂志。
1927年,从上海赴法国,途中写《海行杂记》。
旅居巴黎等地,开始写《灭亡》。
1928年,完成《灭亡》,开始翻译波兰廖·抗夫的《前夜》。
12月回到上海,参加世界语协会,编辑会刊《绿光》。
1929—1930年(25岁),第一本小说《灭亡》出版,完成《俄罗斯十女杰》。
译作颇丰。
暗夜里呼唤光明(27岁—37岁)1931年,继续在上海从事著译,写中篇《新生》、《雾》,4月开始写第一部长篇《家》,在《上海时报》连载,第一次刊出当日,获悉大哥李尧枚自杀。
出版第一个短篇集《复仇集》。
“九一八”事变后,写诗文控诉日本帝国主义。
1932年,到南京、晋江、青岛、北平等地访沈从文等友人,写中篇《雨》。
1933年,结识鲁迅、茅盾等一批文学朋友,与郑振铎等筹办《文学季刊》。
写成《电》,至此《爱情三部曲》全部完成。
1934年(30岁),《文学季刊》创刊,任编委,往返于上海、北平之间。
巴金的资料简介
巴金的资料简介范文一:巴金资料简介巴金(1904年7月13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巴彦,字震寰,号沧浪,江苏高邮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化家。
巴金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家》、《春》、《秋》等代表作品被誉为“文艺复兴”的代表之一,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同时,他也是一位文化名流,他的著述涉及广泛的人文学科,如文学、历史、理论等。
巴金的父亲是一位鸟鼠商,家庭经济状况不错。
1915年,巴金考入进贤师范学校,学习时代和课程是影响他创作方向的重要因素。
他从小就热爱文学,跟随一位老师学习了诸多典籍与文化知识。
1921年,巴金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与高启、许地山成为好友。
在南京高师时,巴金开始投身于新文化运动。
次年,他创办学生文学杂志《青年杂志》。
1923年至1925年,巴金留学日本,此时他的文学观念逐渐成熟,并逐步形成了巴金的“人道主义”思想。
他在这一时期创作了《野草》等代表作品。
1947年后,巴金被国共两党竞相拉拢,称作“文化大师”。
此后,他曾担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民族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主席等职务。
同时,他还出版了《文学建设和新生代》《中国文化的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我又怎样?》等多个文化学术著作。
巴金享年101岁,在他逝世后,无数的文学爱好者纷纷慕名前往其墓地参拜。
写作重点:文章以逝者巴金作为重点,通过介绍巴金的人生经历、成就和文化贡献,为读者提供了全面、客观的认识。
在写作中,有明显的时间结构和事实依据,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用词分析:文章基调较为严肃,用词相对规范和严谨,在描述巴金生平、创作和主要作品时使用了较为专业的术语,主观评价较为客观和准确,没有赘言。
整篇文章有一种穿透性的感觉,让人不禁对巴金的生平成就有更深入的理解。
范文二:巴金——中国人的良心巴金,名字几乎无人不知。
他的作品深入了中国人的骨髓,他的人格魅力感染了每一个人。
他的一生,是“为了人”的一生。
巴金的简介和作品
巴金的简介和作品
巴金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的重要人物,留下了众多的优秀作品。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他的简介和作品展开讲述。
1.巴金的简介
巴金,原名金蝉,生于1904年,逝世于2005年。
他出生在四川乐山,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
早年在成都书院求学,后来转往北京读大学。
在这个时期,他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
1927年,巴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漫长而曲折的政治生涯。
他的创作生涯也在这个时期开始。
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家》在1927年发表,受到了良好的反响。
2.巴金的作品
巴金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他的几个代表作。
《家》:巴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反映了农民家庭的生活和命运。
小说以清晰的笔触和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深刻关注。
《春》:这是一个温暖而感人的故事,讲述了一个贫困的乡村妇女在执着追求自己梦想的过程中,克服困难,最终获得了成功。
小说中流露出巴金对生命的美好的热爱与珍惜。
《家》和《春》是巴金最为著名的两部小说,它们影响深远,对于中国文化和人民精神方面的思想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思考。
3.结论
巴金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人,他作品的风格和表现力得到了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喜爱和赞扬。
他的作品不仅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思想和文化,更使我们了解了中国历史上的人民命运的变迁。
总之,巴金的作品是中国文学的珍宝之一,永远铭刻在历史的记忆中。
巴金简介及相关资料
巴老箴言
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这一直是鼓舞我的泉源。
生命在于付出。我的心里怀有一个愿望,这是没有人知道的: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张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我想擦干每个人的眼泪,不再让任何人拉掉别人的一根头发。
我不是文学家。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国家和人民,我有无限的爱,*用作品来表达我无穷无尽的感情。如果我的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温暖,我就十分满意了。
我不知道灯在哪里,但是它牵引着我的心,仿佛有人在前面指路。
我家乡的泥土,我祖国的土地,我永远同你们在一起接受阳光雨露,与花树禾苗一同生长。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我追求光要以更大的勇气走我的路。
说真话,面对镜子我并不感到愉快,因为镜子上反映出来的尊容叫人担心:憔悴,衰老好看不好看,我倒不在乎。使我感到不舒服的是,它随时提醒我:你是在走向死亡。
几年前我流着眼泪读完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曾经在扉页上写了一句话: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事实并不是这样。生活并不是一个悲剧。它是一个搏斗。我们生活来做什么?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有这生命?罗曼·罗兰的回答是为的是来征服它。
生的目标是什么?是丰富满溢的生命。一个人的生命应该为他人放射,在必要的时候还应该为他人牺牲自我牺牲是人的天性,就像植物不得不开花。
我常将生比之于水流。这股水流从生命的源头流下来,永远在动荡,在创造它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以达到那惟一的生命之海。没有东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还射出种种的水花,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爱和恨,欢乐和痛苦,这些都跟着那水流不停地向大海流去。我们每个人从小到老,到死,都朝着一个方向走,这是生之目标。不管我们会不会走到,或者我们在中途走入了迷径,看错了方向。
巴金简介及相关资料
范文最新推荐巴金简介及相关资料巴金(1904.11.25 - 2005.10.17)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自幼在家延师读书。
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
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攻读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参与组织均社,进行反封建的宣传活动。
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1923 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
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
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之间,著作颇多。
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
同年秋天东渡日本。
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刊、文化生活丛刊、文学小丛刊。
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季月1 / 24刊》,同年与鲁迅等人先后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和《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庆,曾任《呐喊》周刊(后改名《烽火》)发行人、主编,担任历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
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
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
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
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
短篇小说以《神》、《鬼》为著名。
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
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委。
1950年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
曾两次赴朝鲜前线访问,辑有《生活在英雄们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两本散文通讯集。
巴金简介
巴金简介巴金,生于1904年11月25 日,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自幼在家延师读书。
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
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攻读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参与组织“均社”,进行反封建的宣传活动。
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
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
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之间,著作颇多。
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
同年秋天东渡日本。
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刊”、“文化生活丛刊”、“文学小丛刊”。
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季月刊》,同年与鲁迅等人先后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和《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庆,曾任《呐喊》周刊(后改名《烽火》)发行人、主编,担任历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
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
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
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
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
短篇小说以《神》、《鬼》为著名。
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
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委。
1950年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
曾两次赴朝鲜前线访问,辑有《生活在英雄们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两本散文通讯集。
巴金的详细简介
巴金的详细简介巴金是我国一位十分著名的作家,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巴金的小说在中国文坛上面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巴金的详细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巴金一直以来被人称为“世纪老人”,巴金出生于公元1904 ,是我国四川成都人,原名为李尧棠,是中国五四运动之后一位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作家。
巴金不仅仅是一名杰出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翻译家,有很多经典的译作流传于世。
巴金一直都被人认为是中国近代非常出色的作家,并且有很高的美誉度,可以称作是一名文学巨匠了。
巴金的妻子同样也是十分出名的作家萧珊,但是与巴金却未能够长相厮守,两人在一起28年之后她因为疾病而亡。
目前,巴金有很多十分出名的著作,每一本都是一个时代的结晶之作。
1927年的时候,巴金完成了自己生平创作的第一部小说《灭亡》,由此开始了文艺生涯,巴金的创作风格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以及五四运动的影响,在很多作品中都表现出来一种独立自主,不愿意遭受压迫的决心。
1931年的时候,巴金开始发表了自己的代表作品爱情三部曲:《雾》《雨》、《电》这些作品的问世,在当时立即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很多人开始注意到了巴金的存在了,巴金的行文风格与之前的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对于文字的应用可以说是灵活自如的。
后来巴金便开始了大量的文学创作,巴金的作品有很大的阅读价值。
巴金的一生中相对而言是比较顺利的,没有太大的波澜起伏,但是对于这位世纪老人,后人还是给予了最多的敬仰与爱戴。
在2005,巴金与世长辞。
巴金是个怎样的人首先来说,巴金是一个十分大胆以及刚正不阿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巴金前期作品《家》这部长篇小说不仅深受我们大家的喜爱,而且从中表达的感情也是十分的大胆的,属于巴金对旧社会的斥责,因为巴金本身就出生在这样的官僚之家,看尽了社会的腐败贪婪,巴金直接批评了这样的思想,可见他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
巴金还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他早年的时候十分向去大学,后来经过努力,他考起了大学,但是因为身体的原因不得不与大学擦肩而过,后来经过巴金的努力,他终于出国留学,后来,他成为了一位翻译家,回国后,他更是在文学之中发表自己的文章,后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他的文学造诣相当的深厚,与鲁迅等当代的大作家齐名。
关于巴金的简介资料
关于巴金的简介资料巴金简介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21年10月17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
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
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巴金在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巴金人物生平人物经历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
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
读书期间,在“五四’新潮思想影响下,加入进步青年组织“均社”。
1923年,离成都去上海、南京求学。
1925年,8月,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准备报考北京大学,因病于上海休养。
9月,参加发起无政府主义组织上海民众社并出版《民众》半月刊。
本时期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一些著作。
1927年1月,赴法国巴黎求学。
在法期间,一方面大量阅读西方哲学和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时时关心着中国,开始写作《灭亡》。
1928年12月,回上海。
从事文学编辑与创作。
1933年,任《文学季刊》编委1934年,赴日本旅行。
1935年,8月,从日本回国。
主持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务,主编《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生活小丛刊》等。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任《救亡日报》编委,与茅盾共同主编《呐喊》后改名《烽火》杂志。
1938年,2月,写完《春》。
3月,参加文协,被选为理事。
1940年七月始,辗转于昆明、重庆、成都、桂林、贵阳等地,从事抗日文化宣传活动。
1944年5月,与萧珊在贵阳花溪结婚。
1945年,于重庆作《第四病室》。
11月返回上海。
1949年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当选为文联委员。
1950年后任平明出版社总编辑,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
巴金的生平简介
巴⾦的⽣平简介 巴⾦,中国作家、翻译家。
1929年从事⽂学创作。
曾任第三⾄第六届中国作协主席,第六⾄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巴⾦,1982年获“国际但丁⽂学奖”。
下⾯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巴⾦的⽣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巴⾦的⽣平简介 巴⾦,1927年完成第⼀部中篇⼩说《灭亡》,1929年在《⼩说⽉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
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砂丁》、《索桥的故事》、《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说“爱情的三部曲”:(《雾》、《⾬》、《电》)。
1982年获“国际但丁⽂学奖”。
散⽂集《随想录》(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题集》)。
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
我国⽂学界有“鲁郭茅,巴⽼曹”的美称,也就是说,我国⽂学界的泰⽃主要有鲁迅、.郭沫若、茅盾、巴⾦、⽼舍、曹禺这六位。
巴⾦的作品《给家乡孩⼦的信》被选为苏教版⼩学六年级上册课⽂、北师⼤版⼩学三年级下期课⽂,《索桥的故事》被选为北师⼤版⼩学六年级课⽂。
《鸟的天堂》被选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长春版五年级下册课⽂,并有散⽂随笔集《龙.虎.狗》其中短⽂两篇《⽇》《⽉》被选为⼈教版⼋年级下册课⽂。
《随想录》中的⼩狗包弟被选为新课标⾼⼀必修⼀中的课⽂。
《“独⽴思考”》被选为北京课改版⼋年级上册课⽂。
巴⾦被⼈们称为“世纪⽼⼈”。
⼀位诗⼈王⽕在《敬寿巴⽼百岁》中写道:时光如⽔,巴⾦是⾦。
真⼼真爱,深意深情。
⼤智⼤悟,举重若轻。
⼤作⼤家,淡泊宁静。
曲奏南薰,霞焕椿庭。
⼈歌上寿,仁者遐龄。
⽴⾔⽴德,益世益民。
如鹤如松,长寿常青。
百岁翩临,华夏集庆。
海上⼈瑞,天际有星。
巴⾦的笔名由来 出于对客死他乡的巴恩波同学的纪念,写了⼀个“巴”字,作为笔名的第⼀个字。
1958年3⽉,巴⾦在《谈〈灭亡〉》⼀⽂中说:“我的笔名中的‘巴’字,就是因他⽽联想起来的,从他那⾥,我才知道百家姓中有个‘巴’字。
巴金是谁?中国作家巴金生平简介
巴金是谁?中国作家巴金生平简介本文导读: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
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
读书期间,在“五四’新潮思想影响下,加入进步青年组织“均社”。
1923年,离成都去上海、南京求学。
1925年,8月,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准备报考北京大学,因病于上海休养。
9月,参加发起无政府主义组织上海民众社并出版《民众》半月刊。
本时期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一些著作。
1927年1月,赴法国巴黎求学。
在法期间,一方面大量阅读西方哲学和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时时关心着中国,开始写作《灭亡》。
1928年12月,回上海。
从事文学编辑与创作。
1933年,任《文学季刊》编委1934年,赴日本旅行。
1935年,8月,从日本回国。
主持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务,主编《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生活小丛刊》等。
[2]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任《救亡日报》编委,与茅盾共同主编《呐喊》(后改名《烽火》)杂志。
1938年,2月,写完《春》。
3月,参加文协,被选为理事。
1940年七月始,辗转于昆明、重庆、成都、桂林、贵阳等地,从事抗日文化宣传活动。
1944年5月,与萧珊在贵阳花溪结婚。
1945年,于重庆作《第四病室》。
11月返回上海。
1949年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当选为文联委员。
1950年后任平明出版社总编辑,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
1950年,7月,当选为上海文联副主席。
11月,他参加了华沙第二次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后又五次访问前苏联。
1957年7月,任《收获》主编。
同年始编《巴金文集》14卷本,至1961年编定后出版。
1966年8月,中国作协上海分会贴出攻击巴金的大字报,不久巴金即遭批判,被关进“牛棚”。
1967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巴金被点名批判。
随后在上海奉贤县“五七干校”劳动两年半。
1972年,妻子萧珊病逝。
1977年,任1983年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83年任中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2年获意大利卡森蒂诺研究院授予的但丁国际奖。1983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84年被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85年被授予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名誉院士称号和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90年获苏联最高荣誉勋章──苏联人民友谊勋章,同年还获第一届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1993年4月获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颁发的“资深作家敬慰奖”,同年意大利蒙德罗国际文学奖评委会授予巴金和以巴金为主席的中国作家协会特别奖。1994年4月,首届文学界为纪念其90华诞举行了“巴金与二十世纪研讨会”和《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巴金》大型图片展览。1998年获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文学艺术最高奖项——杰出贡献奖。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为被命名为“巴金星”。
夫人:萧珊。原名陈蕴珍。曾就读于上海爱国女中。1944年5月8日结婚,1973年因病在京逝世。
儿子:李小棠。在上海市政协文史研究室工作;
女儿:李小林。《收获》编辑部副主编。
不朽巴金·轨迹——百年旅途中的雾雨春秋
不要把我当成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我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感情。今天回顾过去说不到什么失败,也谈不到什么成功,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巴金
1932年,到南京、晋江、青岛、北平等地访沈从文等友人,写中篇《雨》。
1933年,结识鲁迅、茅盾等一批文学朋友,与郑振铎等筹办《文学季刊》。写成《电》,至此《爱情三部曲》全部完成。
1934年(30岁),《文学季刊》创刊,任编委,往返于上海、北平之间。11月到日本,寄住横滨,写第一篇童话作品《长生塔》。
巴金简历
巴金简历
2005年10月17日22:11 人民网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04年11月25日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无党派。1921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3年到上海,后到南京,在东南大学附中学习,1925年毕业。1927年旅居法国。1928年回国,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文学季刊》编委。1934年到日本。1935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学月刊》。抗日战争时期,与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46年,全家迁回上海,完成《寒夜》,参加纪念鲁迅逝世10周年聚会,写《鲁迅先生十周年祭》。
1947—1948年,继续编辑《文学丛刊》,编辑出版《现代长篇小说丛书》。法国明兴扎发表《巴金的生活和著作》,是最早一部系统研究巴金的专著。
沉浮二十余载
(45岁—72岁)
1949年,赴北平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当选为中国全国文联委员;参加中国茅盾追悼会。出席中国作协主席团会议,被推举为代理主席,会上决定成立“茅盾文学奖”。继续写《随想录》。开始向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大规模赠书。
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继续写《随想录》。
1983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法国总统密特朗在上海亲自主持授勋仪式。因帕金森症到医院治疗。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送大批图书。
1937年,卢沟桥事变,8月,日军偷袭上海,巴金写诗文呼唤抗日救亡,后收入《控诉集》。《呐喊》杂志创刊,巴金任发行人。11月上海沦陷,蛰居租界继续写作。
1938年,写完《春》并出版。《爱情三部曲》合刊出版。10月广州陷落,与萧珊赴桂林,与夏衍等筹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
1939年,偕萧珊回上海租界,闭门著述。创作长篇小说《秋》。
1943年,译完屠格涅夫的长篇《父与子》,写杂文《一个中国人的疑问》,与英国神父赖治恩就道德问题论战。在重庆,曹禺改编本《家》连演100场爆满,打破战时重庆话剧演出纪录。
1944年,萧珊辍学到桂林协助巴金,5月二人到贵阳结婚,后到重庆安家,开始写长篇《寒夜》。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参加文艺界各种政治性活动。11月回上海,与郑振铎、李健吾等筹组中国全国文艺协会上海分会。
1981年提出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设想。1985年3月主持开馆典礼,并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图书、杂志、报纸、手稿、书信、照片、文物捐给了文学馆,共7665件。1994年又捐出了1927年他在法国主编的《平等》杂志,23期合订本,是国内孤本;两位著名的无政府主义革命家于1927年6月和7月由美国狱中写给巴金的亲笔信;1950年在波兰举行的第二次世界和平大会的纪念册,上面有巴金征得的几十位世界名人的签名,是“国宝”级的文物。
1928年,完成《灭亡》,开始翻译波兰廖·抗夫的《前夜》。12月回到上海,参加世界语协会,编辑会刊《绿光》。
1929—1930年(25岁),第一本小说《灭亡》出版,完成《俄罗斯十女杰》。译作颇丰。
暗夜里呼唤光明
(27岁—37岁)
1931年,继续在上海从事著译,写中篇《新生》、《雾》,4月开始写第一部长篇《家》,在《上海时报》连载,第一次刊出当日,获悉大哥李尧枚自杀。出版第一个短篇集《复仇集》。“九一八”事变后,写诗文控诉日本帝国主义。
1973—1976年,在上海从事翻译工作。
讲真话
(73岁—89岁)
1977年,恢复正常政治权利。《家》重印出版,再次畅销。
1978年,开始为香港《大公报》写“随想录”
1979年,当选中国文联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继续写《随想录》。
1980年,在日本会见池田大作,出席一系列会议,继续写《随想录》。12月,倡议创办中国现代文学资料馆。
1962—1963年,访问海南岛、广州等地,在上海文代会上作题为《作家的勇气和责任心》的发言,当选为上海文联主席。
1964年(60岁),到上海市郊奉贤、松江农村参观访问,旁听社员会、斗争会等活动。
1965年,参加上海作协举办的关于《海瑞罢官》的学习会。访问越南,深入战争前线,写《美国飞贼们的下场》,《炸不断的桥》等。
幼稚而大胆的“叛徒”
(出生—26岁)
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北门正通顺街。本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父李镛为官多年,颇有田产。
1909年,父亲李道河任四川广元县知县,巴金随父母在任所居住。母亲陈淑芬思想开通,品性善良,对巴金的影响非常大。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被推翻。李道河辞官携妻儿回家。(1914年母亲病逝,1917年父亲病逝。)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巴金开始阅读传播各种新思想的书报,接触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等各种思想文化。
1920年,考进成都外国语学校,参加学生罢课、请愿活动,抗议本省军阀。
1921年,发表第一篇文章《怎样建立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
1922年,主持《平民之声》,翻译俄国伽尔洵小说《信号》,是他第一篇译作。
1950年,先后任上海文联副主席等职,儿子小棠出生。
1951年,写波兰见闻《奥威斯辛集中营的故事》,接待苏联作家爱伦堡、智利作家聂鲁达等。
1952年,赴抗美援朝前线体验生活,写《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开城中立区》等。
1953年,写《入朝散记》等,《文艺月报》创刊,任主编。第二次入朝体验生活。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1940年,《秋》出版。离上海,到昆明探望萧珊。11月到重庆,中国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欢迎到渝作家,有冰心、巴金、徐迟等。
1941年,回成都探访亲友,再到昆明探望萧珊。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大批文化人转移到桂林。
黎明前的探求
(38岁—44岁)
1942年,在桂林写散文《灯》,从桂林到重庆,得知曹禺正在改编《家》为话剧。
1923年,离开成都到上海,进南洋中学读书。后考入南京东南大学附中。
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巴金参加抗议学生声援活动,7月去北京投考北京大学,因患肺结核作罢。回到上海,与朋友合办《民众》杂志。
1927年,从上海赴法国,途中写《海行杂记》。旅居巴黎等地,开始写《灭亡》。
1966年赴京参加支援越南抗美救国斗争会。在武汉受到毛泽东接见。8月,被北京来的红卫兵抄家,萧珊被打伤。
1967年,上海文化系统举行全市批斗巴金电视大会。被遣送到松江参加劳动。
1968—1971年,继续遭受迫害,被遣送辰山、奉贤“五七”干校等地。
1972年,萧珊病逝,被准许留在上海。
1954年,在京参加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会上发言,第一次对社会、文化工作提出批评。
1955年,主编的《文艺月报》因不转载关于批判胡风的材料,被批评为政治错误。
1956年,当选为上海作协主席,10月14日,主持鲁迅墓迁葬仪式,并讲话。
1957年,在京出席中国作协创作规划会议,期间与赵丹、方纪等受到毛泽东接见。与靳以同主编的大型文学期刊《收获》创刊。开始编辑《巴金文集》
1984年,上海市政协举办庆祝巴金诞辰80岁宴会。电影《寒夜》公映。继续写作《随想录》。
1950年后,历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主席,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茅盾文学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会长,中国田汉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3年、1988年当选为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6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会主席。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委员会主席。是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1927年旅居法国期间,创作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1931年《激流三部曲》之一的《家》在《时报》连载,是巴金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被译成20多种文字。1934年写了《神》、《鬼》、《人》三部短篇。长篇小说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及《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说《憩园》、《寒夜》)。译有赫尔岑回忆录《往事与随想》。1978年底—1986年8月,创作了五卷本散文《随想录》。1958年─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巴金文集》十四卷。1994年《巴金全集》26卷全部出版。到1994年6月,共写作并出版了120部著作,还翻译了62部外国作品,出版了54部巴金研究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