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港总体规划修订环境影响评价简本

合集下载

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

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

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概况一、规划编制背景与技术路线(一)规划编制背景宜昌市历史上编制过多次城市总体规划,最近一次城市总体规划(1992-2010年)1994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审批实施,对宜昌市的发展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完成,外部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宜昌市自身发展以及在区域中的地位都面临各种各样的机遇和挑战,需要通过对1992版总体规划的修编,从规划政策方面对未来发展作出整体把握。

湖北省建设厅于2004年批准宜昌市对上版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对于本次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产生重要影响的背景因素有如下方面:第一,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五中全会报告明确了今后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出城镇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本次规划的规划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因此规划要立足宜昌实际,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第二,十六大之后,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发展原则。

城市规划涉及城市中多方面利益,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主要目标。

第三,近年来国家《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崛起的规划和措施”等相关战略。

“中部崛起”战略目标的实现,一是要依靠中央政府的推动,二是要依靠中部地区的自我努力。

在“中部崛起”的大目标之下,具有发展优势的城市和地区将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

东部产业转移的承接地,有机会通过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宜昌是中部地区独具特色,较有发展活力的城市,具有无可替代的区位和较好的发展条件,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战略机遇期,在国家梯度发展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部委提出的有关土地和城市规划的政策。

主要包括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严格规划编制和审批,加强资源、环境和生态要素的研究与保护,建设节约型城市。

三峡枢纽多式联运体系宜昌港主城港区太平溪作业区一期码头

三峡枢纽多式联运体系宜昌港主城港区太平溪作业区一期码头

三峡枢纽多式联运体系宜昌港主城港区太平溪作业区一期码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 工程概况1.1 项目建设内容本工程位于宜昌市太平溪镇靖江溪、九岭山港湾内,行政区属宜昌市夷陵区,属三峡库区和坝区,南与秭归县新县城的茅坪港隔江相望。

本工程距下游三峡工程永久船闸大约4.7km,北离沪蓉高速公路37公里、三峡高速9公里。

一期工程的建设规模为新建350TEU(5000吨级)集装箱泊位3个,5000吨级件多用途泊位3个,60车位货运滚装泊位2个,800车位商品汽车滚装泊位2个及相应配套工程。

本项目总投资349321万元,工程建设期36个月。

1.2 项目建设的政策符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本项目码头属于第一类鼓励类项目中“二十五、水运”分类中的“深水泊位(沿海万吨级、内河千吨级及以上)建设”项目,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1.3 项目建设的规划符合性本工程符合《宜昌港总体规划》、《宜昌市交通规划》等相关规划。

2 环境现状评价结论2.1 地表水环境现状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长江评价江段各监测断面除COD超标外,其它各污染物监测值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标准。

2.2 大气环境现状根据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2个监测点位的TSP、PM10日均值最大占标率均小于1, SO2和NO2小时平均值和日均值最大占标率均小于1,各污染物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2.3 声环境现状根据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拟建项目港界及码头泊位及村庄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

2.4 生态现状评价范围内浮游藻类的区系组成共计6门45属(种),其中硅藻门16属,绿藻门15属,蓝藻门5属,由此可见整个评价区段内浮游藻类较丰富,以硅藻门种类占优势。

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

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

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二○一一年八月目录1总体要求......................................................................................................................3 1.1评价目的 (3)1.2评价原则 (3)1.3评价重点 (3)1.4评价范围 (4)1.5评价程序................................................................................................................ 5 2评价重点内容 (6)2.1规划概述与分析..................................................................................................... 6 2.1.1规2.1.2规划分析......................................................................................................... 6 2.2资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7 2.2.1基本要求 ......................................................................................................... 7 2.2.2自然、社会概况调查内容 ................................................................................ 7 2.2.3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7 2.2.4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 8 2.2.5区域环境敏感区调查与评价. (9)2.2.6回顾性影响分析 .............................................................................................. 9 2.3环境影响识别、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 ..........................................................10 2.3.1环境影响识别与筛选 ..................................................................................... 10 2.3.2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11)2.4环境影响评价 ...................................................................................................... 12 2.4.1生态环境影响评影响评价 (13)2.4.3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 13 2.4.4其他环境影响评价.. (14)2.4.5环境风险分析 ................................................................................................ 14 2.4.6资源环境支撑能力分析.................................................................................15 2.5规划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 (16)2.5.1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 16 2.5.2规划发展目标与规模的环境合理性 (17)2.5.3岸线利用规划的环境合理性 .......................................................................... 17 2.5.4空间总体布置规划的环境合理性................................................................... 17 2.5.5配套设施规划环境合理性.............................................................................. 17 2.6公众参与.. (18)2.6.1公众参与的时机、方式与对象 ...................................................................... 18 2.6.2公众参与主要内化与环境保护措施建议.............................................................................18 2.7.1规划调整建议 ................................................................................................ 18 2.7.2规划实施建议................................................................................................19 2.7.3环境影响保护对策与措施 .............................................................................. 19 2.8环境监测与跟踪评价 ........................................................................................... 21 2.9困难与不确定性分析 ........................................................................................... 22 2.10执行总结 (22)3其他要求....................................................................................................................23 3.1图件要求 (23)3.1.1一般原则 ....................................................................................................... 23 3.1.2图件构成.......................................................................................................23 3.1.3图件制作规范与要求..................................................................................... 24 3.2指标要求.. (24)3.3评价方法 (27)3.3.1现状调查 ....................................................................................................... 27 3.3.2环境影响识别 ................................................................................................27 3.3.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 27 4报告书编制框架 (28)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1总体要求1.1评价目的在港口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决策过程中,从合理利用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所拟的规划可能涉及的资源、环境问题,预防和减轻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交通运输部、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明确港口总体规划调整适用情形和相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要求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明确港口总体规划调整适用情形和相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要求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明确港口总体规划调整适用情形和相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要求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生态环境部•【公布日期】2021.11.25•【文号】交规划发〔2021〕129号•【施行日期】2021.11.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港口正文交通运输部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明确港口总体规划调整适用情形和相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要求的通知交规划发〔2021〕12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厅(局、委)、生态环境厅(局):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港口规划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现对港口总体规划调整的适用情形作进一步明确,并就做好相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通知如下:一、港口总体规划调整的适用情形根据《港口规划管理规定》第三十七条关于“港口规划的调整是指对港口规划进行局部修改”的规定要求,现就港口总体规划调整的适用情形进一步明确如下:(一)码头功能由货运调整为客运。

(二)码头功能在件杂货、滚装和通用之间的相互调整。

(三)液体散货(主要包括原油、成品油、液体化工品和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等)码头各货类之间的相互调整,且调整直接涉及的岸线长度不超过所在区域原规划连续液体散货码头岸线长度的30%。

(四)干散货(主要包括煤炭、金属矿石等)码头各货类之间的相互调整。

(五)在符合进港航道规划等级的前提下,按照相关设计规范设计船型尺度,泊位等级上下调整不超过2个等级。

其中,集装箱泊位调整后最大不超过15万吨级,其他泊位调整后最大不超过20万吨级。

(六)规划利用自然岸线长度调减量不超过1千米(跨海跨江通道建设涉及的调减量不超过2千米)。

(七)规划形成码头岸线长度调整不超过所在区域原规划连续码头岸线长度的10%,不改变原港区(作业区)原规划功能,且不新增占用自然岸线。

宜昌市全域规划概要

宜昌市全域规划概要

目录1编制背景 (1)2规划范围与层次 (1)3 发展目标 (2)3.1总体发展目标 (2)3.2 阶段划分 (2)3.3国民经济发展目标 (2)3.4社会发展目标 (3)3.5生态环境发展目标 (3)4统筹路径 (3)5战略思路 (4)6规模预测(资源环境承载力) (5)7市域空间规划 (5)7.1空间结构 (5)7.2城乡体系规划 (7)7.3交通一体化规划 (8)7.4产业空间结构 (9)8重点协调区规划 (10)8.1生态空间管制 (10)8.2建设空间分区 (11)8.3土地利用规划 (13)8.4大宜昌都市区规划 (14)8.5沿河廊道协调规划 (18)8.5.1香溪河廊道协调规划 (19)8.5.2沮漳河廊道协调规划 (22)8.5.3清江廊道协调规划 (27)8.5.4渔洋河廊道协调规划 (31)1编制背景在“四化同步”发展的要求下,宜昌市委市政府在编制完成《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后,进一步提出了《宜昌市全域规划》的编制要求。

通过全域发展,实现宜昌在中部地区实践以生态文明为指导思想的城乡统筹,提升宜昌在区域中的综合实力实践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

项目编制在“四化同步”发展的目标指引下,围绕“生态文明”和“新型城镇化”两个关键词展开。

2规划范围与层次本规划分为市域和重点协调区2个层次。

宜昌市行政管辖范围,包括西陵区、伍家岗区、猇亭区、夷陵区、点军区5区,宜都市、枝江市、当阳市3市,秭归县、兴山县、远安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5县,总面积约21230平方公里。

以六普数据为基础,2010年宜昌市域常住人口40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98.5万人,市域城镇化率为53.6%。

本次规划依据发展条件分析和生态敏感度分析,参考《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确定的规划区范围,划定重点协调区范围作为城乡统筹的工作重点,包括宜昌市规划区和香溪河、沮漳河、渔洋河、清江4条沿河发展的主要廊道,总面积约7299平方公里。

宜昌 年处理2万吨废旧轮胎回收再利用项目(简本)

宜昌 年处理2万吨废旧轮胎回收再利用项目(简本)

年处理2万吨废旧轮胎回收再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1项目概况年处理2万吨废旧轮胎回收再利用项目位于宜都市聂家河镇肖家隘村,属于废旧资源回收再利用项目。

项目总投资2166万元,占地23亩,建筑面积14300m2,采用废轮胎的热裂解处理工艺,新建IO条废旧轮胎裂解生产线及其配套的生产加工、办公、仓储堆放、后勤附属配套设施。

项目建成后将达到年处理废旧轮胎2万吨的能力,实现钢丝回收0.4万吨/年、炭黑回收0.8万吨/年、燃料油回收0.7万吨/年的指标。

1.2环境可行性1.2.1与产业政策一致性项目为废旧轮胎回收再利用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2013年修订)中“第一类鼓励类三十八、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28、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同时,项目建设符合《轮胎产业政策》和《废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准入条件》等相关产业政策要求。

1.2.2选址与相关规划相容性项目位于宜都市聂家河镇肖家隘村,其用地不在《宜都市城乡总体规划(2012-2030)》中规划的中心城区范围,不影响城乡规划实施。

同时,宜都市国土资源局认为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

此外,项目建设符合《宜昌市环境总体规划(2013-2030年)》中生态功能绿线区、水功能绿线区、大气功能黄线区的要求。

1.2.3环境质量现状(1)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常规因子各监测点位SO2、No2、PMIo均符合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要求;硫化氢和氨的监测指标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居住区最大允许浓度;非甲烷总泾的监测指标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中的相关要求。

(2)项目附近主要地表水体为泉水河支流,其各项水质指标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项目区地下水水质监测指标均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In类标准。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评价结论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评价结论

宜昌高新区生物产业园市政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汇报书(简本)深圳市宗兴环境保护科技有限企业受宜昌高新投资开发有限企业委托开展对宜昌高新区生物产业园市政道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现根据国家及地措施规及规定,并经宜昌高新投资开发有限企业同意向公众公开环评内容。

本文本内容为现阶段环评成果。

下一阶段,将在听取公众、专家等各方面意见旳基础上,深入修改完善。

1.建设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宜昌高新区生物产业园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单位:宜昌高新投资开发有限企业建设地点:宜昌高新区生物产业园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内容:“宜昌高新区生物产业园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共包括五条都市主干路,分别为双河路(东站路~茶场路)、东站路延伸段(峡州大道~双河路)、花溪路延伸段(峡州大道~双河路)、白岗路延伸段(峡州大道~双河路)和东山三路延伸段(峡州大道~双河路)。

双河路整体呈东西走向,西起东站路延伸段,设计起点桩号SK0+000,坐标(X=3396123,Y=537763),东至茶场路,设计终点桩号SK3+170 ,坐标(X=3395561,Y=540676),设计长度为3170m,都市主干路,双向六车道,程、绿化工程等。

东站路延伸段整体呈南北走向,南起峡州大道,设计起点桩号K0+000,坐标(X=3395890,Y=537427),北至双河路,设计终点桩号K0+445 ,坐标(X=3396181,Y=537757),设计长度为445m,都市主干路,双向六车道,双幅路,路幅宽度36m。

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管网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等。

花溪路延伸段整体呈南北走向,南起峡州大道,设计起点桩号K0+000,坐标(X=3395619,Y=538248),北至双河路,设计终点桩号K0+500 ,坐标(X=3395870,Y=538325),设计长度为500m,都市主干路,双向六车道,双幅路,路幅宽度44m。

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管网工程、箱涵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等。

2020年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2020年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作者:***作品编号:89964445889663Gd53022257782215002时间:2020.12.13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修改)纲要文本规划组织单位:宜昌市人民政府规划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1.10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乡统筹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第一节发展目标与策略 (2)第二节城镇化战略与城镇人口规模 (3)第三节市域资源与环境保护 (4)第四节市域城镇结构与经济区划 (5)第五节市域公共服务设施 (8)第六节市域综合交通 (9)第七节市域旅游 (11)第八节市域水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节市域电力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城市性质、职能与发展规模 (12)第一节城市性质与职能 (12)第二节发展规模 (12)第四章规划区规划 (14)第五章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17)第一节中心城区发展方向与空间结构 (17)第二节居住用地布局 (18)第三节生产性用地布局 (18)第六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21)第一节路网结构 (21)第二节公共交通 (23)第三节公共停车场 (25)第七章中心城区公共设施规划 (26)第八章中心城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30)第一节绿地系统 (30)第二节景观系统 (31)第九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规划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23宜昌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试点及成果动态更新工作方案

2023宜昌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试点及成果动态更新工作方案

宜昌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试点及成果动态更新工作方案根据《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试点工作的通知》(环办环评函12023)19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2023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更新调整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鄂政办电(2023)11号)精神,结合宜昌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及市委七届三次全会部署要求,统筹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强化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更新调整工作,建立健全全域覆盖、分类管理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筑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底线,为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提供坚实支撑。

(一)工作目标到2023年底,全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试点及成果更新调整工作全部完成,数据共享与应用系统服务功能基本完善,在重大战略决策制定、规划编制、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资源开发、城镇建设、重大项目选址、生态环境管理等领域的实施应用机制基本建立。

(三)工作原则按照“充分衔接、各有侧重、协同发力、分步推进”的原则,认真组织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试点,系统评估衔接情况,及时总结试点经验。

坚持全市统筹、部门协同,在坚守底线、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充分衔接各级重大发展战略、规划,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的最新要求,分区分类动态更新相关成果。

二、重点任务(一)开展衔接评估1.开展“两项制度”衔接机制研究。

分析全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国土空间规划(以下简称“两项制度”)基本情况,研究“两项制度”的管控要求、衔接路径和机制,从基础数据、基本格局、分区成果和管控要求等方面,分析衔接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机制和改进方向,提炼工作模式。

宜昌港总体规划思路研究

宜昌港总体规划思路研究

第17卷 第3期 中 国 水 运 Vol.17 No.3 2017年 3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March 2017收稿日期:2017-01-21作者简介:胡朝晖,女,湖北宜昌人,宜昌市港航管理局高级工程师。

宜昌港总体规划思路研究胡朝晖1,陈 旭2,陈运珍1,何远远1(1.宜昌市港航管理局,湖北 宜昌 443099;2.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51)摘 要:宜昌港位于长江中上游的宜昌市,是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是鄂西、渝东地区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然而,受历史条件制约,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港口功能不尽完善,成为制约宜昌港建设发展的瓶颈。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宜昌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

本文从宜昌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结合港口发展面临的新环境,提出做好宜昌港总体规划的主要思路,为港航主管部门开展规划工作和相关决策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宜昌港;三峡航运中心;总体规划;岸线;布局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7)03-0047-03一、港口发展概况宜昌港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中上游的宜昌市,焦柳铁路、沪汉蓉铁路、沪渝、沪蓉、宜岳高速等在此交汇,区位优势显著。

依托长江干线航道,宜昌港上可达重庆、泸州等西南部地区,下可直通南京、上海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宜昌港已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宜昌港是国家内河主要港口,是湖北省重点建设的五个综合港口枢纽[1]之一(其他四个分别为:武汉、荆州、黄石、襄阳),在全省水运体系中地位极为重要。

在国家积极政策支持下,宜昌港建设规模和发展水平都得到明显提升,形成以长江干流为“主轴”,清江、香溪河支流为“两翼”的水运格局。

2015年,宜昌港全年完成港口吞吐量7,776.03万t [2],是2005年的3.05倍。

集装箱、非金属矿石、滚装汽车、化工产品等大宗物资的运输中转,极大促进了宜昌市经济的繁荣和三峡翻坝运输的发展。

宜昌市环境总体规划(2013-2030年)

宜昌市环境总体规划(2013-2030年)
第 1 节. 规划范围 ...................................................................................................... 2 第 2 节. 规划时限 ...................................................................................................... 2 第 3 节. 规划依据 ...................................................................................................... 2 第二章. 宜昌市环境状况 ........................................................................................................ 2 第 1 节. 环境基础 ...................................................................................................... 2 第 2 节. 环境保护历程 .............................................................................................. 2 第 3 节. 未来形势 ...................................................................................................... 2 第三章. 指导思想与目标 ........................................................................................................ 2 第 1 节. 环境功能 ...................................................................................................... 2 第 2 节. 指导思想 ...................................................................................................... 2 第 3 节. 规划原则 ...................................................................................................... 2 第 4 节. 规划目标 ...................................................................................................... 2 第 5 节. 战略分区 ...................................................................................................... 2 第四章.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构筑生态安全格局 .............................................................. 2 第 1 节. 实施生态环境分级管控 ............................................................................. 2 第 2 节. 划定生态功能红线 ...................................................................................... 2 第 3 节. 划定水环境质量红线 ................................................................................. 2 第 4 节. 划定大气环境质量红线 ............................................................................. 2 第五章. 确立资源开发红线,优化环境资源配置 .............................................................. 2 第 1 节. 水环境承载调控 .......................................................................................... 2 第 2 节. 大气环境承载调控 ...................................................................................... 2 第 3 节. 土地开发强度调控 ...................................................................................... 2 第 4 节. 水资源承载调控 .......................................................................................... 2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湖北沙洋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鄂环函[2014]115号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湖北沙洋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鄂环函[2014]115号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湖北沙洋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正文:----------------------------------------------------------------------------------------------------------------------------------------------------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湖北沙洋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鄂环函[2014]115号)沙洋县交通运输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有关规定,我厅在荆门市沙洋县主持召开了《湖北沙洋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审查会,由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共11人组成审查小组(名单附后)对报告书进行了评审,根据审查小组评审结论,提出如下审查意见:一、沙洋港位于汉江中游荆门市沙洋县境内,是湖北省规划的重要港口之一。

《沙洋港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范围包括沙洋县境内汉江干流、江汉航线北航道及长湖岸线,规划岸线长269公里,其中,汉江干流岸线长56公里;江汉航线北航道岸线长63公里;长湖岸线150公里。

规划水平年近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拟将沙洋港打造成为一个具有集生产生活服务、港口商贸、旅游休闲、战备防汛、紧急救援等综合功能的港口。

规划范围内沙洋港可利用岸线长220公里,其中,规划利用岸线长17.08公里,预留岸线长约203公里,规划建设沙洋港区、马良港区、长湖港区、江汉航线港区共计4个港区。

《规划》共规划设置泊位55个,设计年货运通过能力582万吨;旅客通过能力20万人次。

二、《报告书》在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识别和筛选了规划的主要环境敏感因素,分析了规划实施的土地资源、水环境等资源环境承载力,对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地表水、环境空气、固体废物、生态与景观等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预测和评价;论证了规划的环境合理性和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开展了公众参与工作;分析了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提出了规划优化调整建议以及避免或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与措施,对规划实施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指导作用,可以作为《规划》进一步优化调整和实施的依据。

宜昌新区建设总体方案-宜昌新区概念规划及总体城市设计

宜昌新区建设总体方案-宜昌新区概念规划及总体城市设计

1 破题——迈向宜昌大都市区的特色之路
1.3 新区战略——全面推进宜昌大都市区建设的锚点
1.3.3 应对现状矛盾与问题
改善环境:
在新区建设遵循高标准的环境建设的同时,结合 老城改造对老城环境进行改善,同时结合休闲产 业的发展,整合周边环境资源。
宜昌新区概念规划及总体城市设计
彰显特色:
新区建设和老城改造同步推行,划定都 市核心景观特色区,进行环境和城市特 色的重点设计和改造,形成未来的城市 名片和活力中心。
宜都市陆城街道、红花套镇、高坝洲 镇、姚家店镇、五眼泉镇、枝城镇、 秭归县茅坪镇等地的行政辖区,总面
鸦鹊岭镇、白洋镇、安福寺 镇、顾家店镇、红花套镇、 高坝洲镇等地的行政辖区,
宜昌新区的提出,是在总规框架下,除现 状老城区以外,中心城区的核心建设范
生态环境待改善:
城区周边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基 础对于城区环境的改善尚未发挥 优势作用,引绿入城,森林与城 市共生应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长 久战略。
城市特色不足:
缺乏反应山水城市特色的风貌核 心区,城区对外形象缺乏知名度 和有效的宣传名片,急需形成反 应城市特色的核心景观片区。
1 破题——迈向宜昌大都市区的特色之路
1 破题——迈向宜昌大都市区的特色之路
1.1 背景:新区发展的宏观环境 1.2 矛盾:宜昌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3 新区战略——推进宜昌大都市区建设 1.4 目标:宜昌大都市区的愿景 1.5 模式:宜昌新区拓展的特色化路线
1 破题——迈向宜昌大都市区的特色之路
宜昌新区概念规划及总体城市设计
1.1 背景:新区发展的宏观环境
1 破题——迈向宜昌大都市区的特色之路
1.2 矛盾:宜昌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宜昌新区概念规划及总体城市设计

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是一份详尽的研究报告,对于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工程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全面评估。

该报告从多个方面对大桥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下面将对该报告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报告对大桥工程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估。

根据报告,大桥的修建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爆破和挖掘工作,对周围的地质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报告提出了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地质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其次,报告还对大桥工程对水质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估。

根据报告,大桥的修建会对长江水体造成一定的污染。

为了减少对水质环境的负面影响,报告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废水的处理和排放,同时采取相应的生态补偿措施,以保护长江水质。

此外,报告还对大桥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估。

大桥的修建可能会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影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

为了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报告提出了对大桥周围的生物资源进行调查和保护,并在修建过程中合理规划施工方案,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另外,报告还对大桥工程对交通和噪声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估。

大桥的修建将改善地区的交通条件,但也可能会增加噪声污染。

报告提出了在施工和日常运营中采取噪声控制措施,以降低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最后,报告还对大桥工程对人文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估。

大桥的修建将改变当地的城市景观,对周围的居民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减少对人文环境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的影响,报告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周边社区的沟通和协商,并对居民进行必要的补偿和搬迁安置。

总结而言,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是一份综合性的研究报告,对大桥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全面评估。

报告提出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以减少对地质环境、水质环境、生态环境、交通和噪声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不利影响。

港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审查要点7.20.doc

港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审查要点7.20.doc

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审核要点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关于印发〈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和(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环发[2004]98号)的有关规定,主要港口和地区性重要港口总体规划属于交通运输专项规划的范畴,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港口布局规划属于交通指导性专项规划,应当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

港口总体规划主要确定港口性质、功能和港区划分,根据港口资源条件、吞吐量预测和到港船型分析,重点对港口岸线利用、水陆域布臵、港界、港口建设用地配臵等进行规划。

港口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包括港区总体规划、港口集疏运设施规划和港口仓储、保税、物流等园区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

港口布局规划主要确定港口的总体发展方向,明确各港口的地位、作用、主要功能与布局等,合理规划港口岸线资源,促进区域内港口健康、有序、协调发展,并指导区域内港口总体规划的编制。

港口布局规划的专项规划包括分层次港口布局规划、分运输系统港口布局规划、港口资源整合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

为提高港口总体规划环评报告书技术审核质量,规范评估报告内容,根据港口总体规划及其影响的特点,制定本技术审核要点。

一、适用范围本要点规定了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技术审核的一般原则、审核内容、审核要点及审核意见的编写要求。

本审核要点适用于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司委托中心进行的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核工作、专家对报告书进行审核及编制审核意见等。

其他单位、部门或地方有关部门委托中心进行的港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文件的审核,地方环保部门进行港口总体规划环评文件技术审核的可参考执行。

二、技术审核原则1、科学公正:技术审核应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的要求,参照相关标准及法规的要求,对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的编制质量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以确保审查的科学性。

2一致性:港口规划环评应根据区域环境特征及港口特点合理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技术审核应重点审查评价内容是否与规划的环境影响性质、范围和程度一致,与规划涉及领域的相关管理要求一致。

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三峡库区宜昌段港口管理的通知

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三峡库区宜昌段港口管理的通知

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三峡库区宜昌段港口管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宜昌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5.08.22•【字号】宜府发[2005]027号•【施行日期】2005.08.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运正文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三峡库区宜昌段港口管理的通知(宜府发[2005]027号)有关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为加强三峡库区宜昌段(以下简称库区)港口的规划、建设、管理,维护库区港口经营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库区港口实行统一管理。

本市交通主管部门是本级行政区域的港口管理部门,依法对包括库区港口在内的全市港口实施统一管理,具体工作由市港航管理机构负责。

二、严格库区港口规划管理。

各部门、单位有关库区港口建设规划及港口建设项目,必须服从《宜昌市港口总体规划》。

在《宜昌市港口总体规划》尚未批复之前,停止库区所有港口新建项目审批工作。

三、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

在《宜昌市港口总体规划》批复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建设港口码头,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四、严格港口经营和安全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港口经营,应向港口管理部门书面申请,取得港口经营许可,并依法办理工商、税务登记等手续后方可经营。

从事港口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在其经营场所公布经营服务项目、收费标准、举报电话等,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客货运输安全,为客户提供公平、便利、快捷、安全的经营服务。

汽车滚装运输由市港航管理机构按“三统一”、“四确定”的方式组织实施,即“统一组织车源、统一调度车船、统一收费结算”和“确定航线、确定船舶、确定停靠点、确定发航间隔”。

五、严肃纪律。

所有港口经营者和相关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依法从事港口规划、建设、经营、管理活动。

宜昌港总体规划修订环境影响评价评价简本

宜昌港总体规划修订环境影响评价评价简本

宜昌港总体规划(修订)环境影响评价简本1 规划概况宜昌港总体规划的范围为宜昌市所辖长江岸线和主要的支流航道岸线。

宜昌港长江干流岸线航道总里程232公里,含长江左、右两岸岸线,岸线总长度434公里(干流主江岸线)。

其中:左岸起于牛口(巴东界),止于鸭子口(荆州界),岸线全长254公里;右岸起于老黄岩(巴东界),止于车阳河(荆州界),全长180公里。

此外,长江右岸百里洲岸线长度34公里也纳入本次规划范围。

除长江干流航道,纳入本次规划的长江支流航道包括:香溪河、清江、黄柏河、青干河、童庄河、九畹溪、吒溪河等。

宜昌港的性质:宜昌港是全国内河主要港口,是服务长江中上游地区的重要区域性综合运输枢纽、渝东鄂西地区对外物资交换的重要贸易口岸以及适应三峡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枢纽性节点。

未来宜昌港将通过加快“三城六区一中心”建设,推进港口新城发展,完善翻坝运输体系,全面实现宜昌港转型升级,打造长江三峡航运物流中心。

宜昌港的功能:根据宜昌港的性质和发展定位,结合腹地经济形态和发展特点,港口的功能定位为以“翻坝转运”、“工业输出”、“西部出海”、“三峡旅游”四大功能为核心的现代化综合性枢纽港口。

宜昌港的发展规模:预测宜昌港2025和2035年货物吞吐量分别为16900万吨、25600万吨,预测到2025年集装箱的吞吐量为100万TEU左右,2035年的集装箱的吞吐量约为200万TEU左右。

2025和2035年客运吞吐量将达到700万人次和1400万人次,2015 ~2025年和 2025~2035 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和8%。

从宜昌港的总体性质与功能出发,根据宜港岸线资源分布、城市空间发展布局、沿江产业特点等因素,同时为了更好地体现本次规划修订与上一轮规划在港区功能上的差异,本次规划沿用了上一轮的港区划分和命名,将宜昌港划分为:主城港区、秭归港区、兴山港区、宜都港区、枝江港区和长阳港区。

根据港口功能特点和行政区划要求,将6个港区进一步划分为33个作业区(作业区的划分与上一轮规划相比,进行了适当调整,详见表5-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昌港总体规划(修订)环境影响评价简本1 规划概况宜昌港总体规划的范围为宜昌市所辖长江岸线和主要的支流航道岸线。

宜昌港长江干流岸线航道总里程232公里,含长江左、右两岸岸线,岸线总长度434公里(干流主江岸线)。

其中:左岸起于牛口(巴东界),止于鸭子口(荆州界),岸线全长254公里;右岸起于老黄岩(巴东界),止于车阳河(荆州界),全长180公里。

此外,长江右岸百里洲岸线长度34公里也纳入本次规划范围。

除长江干流航道,纳入本次规划的长江支流航道包括:香溪河、清江、黄柏河、青干河、童庄河、九畹溪、吒溪河等。

宜昌港的性质:宜昌港是全国内河主要港口,是服务长江中上游地区的重要区域性综合运输枢纽、渝东鄂西地区对外物资交换的重要贸易口岸以及适应三峡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枢纽性节点。

未来宜昌港将通过加快“三城六区一中心”建设,推进港口新城发展,完善翻坝运输体系,全面实现宜昌港转型升级,打造长江三峡航运物流中心。

宜昌港的功能:根据宜昌港的性质和发展定位,结合腹地经济形态和发展特点,港口的功能定位为以“翻坝转运”、“工业输出”、“西部出海”、“三峡旅游”四大功能为核心的现代化综合性枢纽港口。

宜昌港的发展规模:预测宜昌港2025和2035年货物吞吐量分别为16900万吨、25600万吨,预测到2025年集装箱的吞吐量为100万TEU左右,2035年的集装箱的吞吐量约为200万TEU左右。

2025和2035年客运吞吐量将达到700万人次和1400万人次,2015 ~2025年和2025~2035 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和8%。

从宜昌港的总体性质与功能出发,根据宜港岸线资源分布、城市空间发展布局、沿江产业特点等因素,同时为了更好地体现本次规划修订与上一轮规划在港区功能上的差异,本次规划沿用了上一轮的港区划分和命名,将宜昌港划分为:主城港区、秭归港区、兴山港区、宜都港区、枝江港区和长阳港区。

根据港口功能特点和行政区划要求,将6个港区进一步划分为33个作业区(作业区的划分与上一轮规划相比,进行了适当调整,详见表5-1)。

与上一轮《宜昌港总体规划》以及两次专项调整规划相比,本次港区、作业区在功能上的调整主要是:根据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和宜昌市旅游新区总体规划的相关内容,主城区黄柏河作业区现有的货运功能将全部取消,未来将结合三峡国际游轮中心建设,重点发展旅游、客运、公务管理等功能;调整滨江作业区、临江坪作业区功能,为适应宜昌市美丽滨江建设,取消原规划港口岸线,仅保留公务码头和待泊锚地功能。

秭归、兴山、宜都、枝江、长阳港区根据所在县市区发展实际对港区局部岸线范围和港口功能进行调整。

表5-1 宜昌港各港区、作业区划分一览表1、秭归港区秭归港区位于长江三峡库区右岸,其主要功能是承担客运、件杂、滚装等运输,兼顾集装箱、油品和LNG功能,为三峡库区应急及长期翻坝服务,为秭归县经济发展服务。

本次规划秭归港区划分为:茅坪作业区、沙镇溪作业区、归州作业区、郭家坝作业区、贾家店作业区和屈原作业区。

茅坪作业区:以客运、滚装、件杂等货物运输为主,兼顾集装箱功能,承担三峡翻坝运输体系坝上右岸货物中转集和油品管水联运功能。

此外,茅坪作业区还具有船舶待泊服务、水上加油、LNG加注等综合服务功能。

沙镇溪作业区、归州作业区、郭家坝作业区、贾家店作业区和屈原作业区主要依托长江及支流香溪河、童庄河、青干河、吒溪河及九畹溪为当地乡镇及周围地区经济发展服务,是与外界进行物资交流、服务居民日常出行的窗口,规划其主要功能有旅游客运、散货和件杂运输、LNG加注等。

2、主城港区主城港区是宜昌港的重要港区之一,主要服务宜昌市夷陵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高新区等中心城区。

主城港区是目前现有码头设施最为集中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柏河作业区、滨江作业区和临江坪作业区。

现有码头多为历史原因形成的老、旧货运码头和临时性装卸码头,部分码头已经逐渐丧失货运功能。

上述作业区大量码头分布散乱,对城区交通和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干扰,考虑到和城市功能的协调,本次规划将对上述货运作业区货运功能进行调整。

未来主城港区的主要货运功能将调整至高新区白洋作业区,以集装箱、件杂货、散货功能为主。

综上,本次主城港区规划包括位于长江干线上的太平溪作业区、两坝间作业区、滨江作业区、临江坪作业区、古老背作业区、艾家作业区、云池作业区、白洋作业区、田家河作业区以及支流黄柏河上的黄柏河作业区。

太平溪作业区:位于三峡库区左岸,包括太平溪岸线、靖江溪岸线、端方溪岸线、百岁溪岸线和老太平溪岸线,未来将重点为旅客和货物的翻坝运输和多式联运服务,运输的主要货种包括大宗散货、集装箱、商品汽车、普通件杂等。

结合太平溪新镇建设,发展茶叶、旅游文化产业。

滨江作业区:以旅游客运、公务管理、船舶待泊、夜游观光、综合服务等功能为主,依托九码头三峡客运中心,打造宜昌市主城区滨江生态观光景观区。

黄柏河作业区:以三峡国际游轮中心长江游轮母港为依托,重点建设具有旅游集散、游客接待、夜游观光、亲水平台等综合服务功能的现代化旅游中心,兼顾公务管理和其他综合功能。

临江坪作业区:位于主城区下游的长江左岸,含临江坪岸线(伍家岗区)和磨盘溪岸线(猇亭区),主要以船舶待泊服务、水上加油、LNG加注等功能为主,为过坝船舶提供能源供给,兼顾部分散货、件杂货运输。

目前,临江坪岸线已基本开发利用,未来将对现有码头功能进行提升。

古老背作业区:以化工品、散货为主要功能,兼顾危化品集装箱功能,为猇亭区城区和经济开发区服务。

云池作业区:以集装箱运输为主兼顾散货、件杂功能,近期仍将作为宜昌港集装箱核心作业区。

远期新增集装箱功能逐渐向作业区转移,未来将成为白洋作业区集装箱装卸的重要辅助区,两作业区实现一体化发展。

白洋作业区:宜昌港主城港区未来主要的货运作业区,主要为宜昌高新区白洋产业园服务,将重点发展集装箱、商品汽车、散货、件杂货等综合功能,承担三峡翻坝运输体系坝下集散中心、宜昌港集装箱运输中转核心区、大型商品汽车仓储分拨中心等功能,同时具备临港产业、现代物流、高端商务、综合保税等多种功能。

随着黄柏河、临江坪等作业区码头逐渐外迁,磷矿石、砂石等大宗散货运输功能将逐渐转移至白洋作业区。

田家河作业区:本次规划作为预留作业区,未来白洋作业区发展出现饱和时,可逐步承接白洋作业区转移功能。

3、宜都港区宜都港区各作业区均位于长江干线的右岸,主要为宜都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服务,为煤炭、非金属矿石等大宗散货中转运输服务,为沿江工业及物流业发展服务。

在上轮规划的基础上,本次规划对原港区作业区重新整合归并,本次共划分为3个作业区,分别是:红花套作业区、陆城作业区和枝城作业区。

红花套作业区:依托江南翻坝高速和国省主干道,发展兼具公水联运和管水联运的物流园区,发挥三峡翻坝运输体系中坝下右岸中转港功能。

主要为件杂、散货、石油制品、LNG等运输服务,兼顾集装箱、滚装运输功能。

陆城作业区:作业区主要包括楼子河和孙家河两段区域。

楼子河段依托宜都市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火力发电、水泥等功能,服务园区工业企业原材料及产成品的运输,为东阳光、华新水泥等大型企业服务。

白洋大桥以上的孙家河段,通过岸线资源整合,逐步取消、集并原有砂石码头,通过改造或功能提升,转变岸线功能,主要满足城市基本的建设需要,不再扩大货运港口规模。

枝城作业区:目前,枝城铁路大桥上游区域为已建码头,规模较大,未来可利用空间下游,可开发利用的岸线位于大桥以下。

未来将以化工品、煤炭、散货等运输为主,兼顾危化品集装箱功能,为腹地资源运输服务,为后方沿江工业发展服务。

4、枝江港区枝江港区各作业区均位于长江干线,主要为枝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沿江工业服务,规划有罗家河作业区、姚家港作业区、七星台作业区、马家店作业区和百里洲作业区。

罗家河作业区:主要用作锚地和船舶水上服务区功能。

姚家港作业区:主要服务姚家港化工产业园,为腹地内的企业提供仓储、配送服务,同时依托紫姚铁路发展能源、化工的铁水联运、仓储调配等服务,主要货种包括:件杂货、煤炭、化工品等,兼顾集装箱功能。

七星台作业区:位于枝江市,紧邻七星台船舶工业园,货物运输以钢铁的件杂货装卸为主,主要功能为船舶工业服务和后方的工业产业提供配套的仓储运输服务。

远期结合三峡翻坝运输体系发展要求和省化铁路延长线、百里洲大桥等主要通道建设,作业区功能辐射范围向宜昌市东向、南向延伸,构建荆门—宜昌—荆州—岳阳沿线重要的节点性物流中转中心。

马家店作业区、百里洲作业区主要为周围城镇经济发展及沿江工业服务,以散货、件杂、客运等为主。

5、兴山港区兴山港区位于三峡库区支流香溪河回水范围内,主要服务于腹地矿产资源开发、旅游客运和工业发展,为兴山县及周围地区提供运输服务,承担磷矿石、煤炭、水泥、化工品、旅游客运等水上运输。

包括昭君作业区、平邑口作业区和峡口作业区。

6、长阳港区长阳港区分布于清江沿线,位于隔河岩、高坝洲库区,港口主要为沿库区周边乡镇提供水上客运、煤炭等散货运输及日用百货、农用物资等件杂运输服务。

本次规划长阳港区划分为渔峡口作业区、资丘作业区、都镇湾作业区、花桥作业区、隔河岩作业区、龙舟坪作业区和磨市作业区。

根据当前发展需求,本次规划在花桥作业区增加水上加油功能,其余各作业区主要为周边乡镇地区的居民出行和物资运输提供服务。

旅游客运码头将以清江画廊沿线旅游景点分布为依托,根据实际需要沿江布置。

2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2.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规划实施后新增用地面积4999.7万m2,其中林地约681.9万m2、耕地约3255.4万m2、草地约154.3万m2、河湖约54.4万m2,造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约为216.62万美元/年,造成的耕地、林地、草地植被生物量损失共计44515 t。

规划实施后水动力条件的变化可能导致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的部分栖息地丧失,一些鱼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等关键栖息地的丧失或减小,致使江段内鱼类种群和物种多样性下降,一些特有的小生物消失。

施工期水污染影响主要为悬浮物浓度增加,将引起局部水域水质变化,对工程河段局部水域甚至其下游的水质和鱼类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在鱼类繁殖期作业,还可能对受精卵孵化和胚胎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在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实现达标的情况下,营运期港区、船舶污水及固体废弃物对周边水域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有限。

但宜昌港规模庞大,各港区、作业区发展水平不一致,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配套环保设施建设滞后、运行不稳定、技术改造不及时等情况,使得港区污水不能达标排放,造成相应江段的水污染。

在溢油、火灾爆炸等风险事故情况下,江段水体受到污染的程度将大大增加。

同时,港口吞吐量与集疏运量的增加将造成船舶航行密度的急剧增加,导致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尤其是对表层活动的水生生物带来严重干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