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白洋工业区总体规划
宜昌市传统产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动精细化工绿色转型
![宜昌市传统产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动精细化工绿色转型](https://img.taocdn.com/s3/m/fe9d6b06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ee.png)
宜昌市传统产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动精细化工绿色转型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转型升级推动精细化工绿色转型。
重点培育磷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硅化工等产业链,打造全省万亿现代化工产业的核心区和增长极。
支持姚家港化工园(含田家河片区)、宜都化工园建设全国一流化工园。
持续推动化工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循环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打造国家磷复肥保供基地、全国磷精细化工示范基地、国家工业资源磷石膏综合利用基地、华中地区新型煤化工基地、有机硅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长江经济带化工绿色转型升级示范区。
力争到2025年,全市精细化工产业产值达到1800亿元,把宜昌建设成全国精细磷化工中心。
精细化工产业发展重点方向2021年中国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分析报告-市场竞争现状与盈利前景研究显示,推动装备制造做大做强。
坚持“集群建设、突破发展、专精特新”发展原则,做大汽车及零部件、船舶与海洋装备、智能装备、电力装备及器材产业。
壮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引入高端车型和新能源车型,招引动力总成、汽车电子、轻量化材料等核心配套项目,推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
重构船舶和海工装备竞争优势,鼓励新型动力船舶建造、船用柴油机核心关键零部件、LNG装备和海洋工程装备研发生产,推进中国船舶(宜昌)海洋装备科技园、中南鹏力海洋信息产业园、宜昌船舶工业园、“气化长江”LNG动力船舶改造、低速柴油机关键重要零部件配套基地和大型高端铸件生产基地建设,打造集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海洋装备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围绕传感器及仪器仪表、智能控制系统、执行驱动系统、智能成套设备等领域,做强数控制齿设备、智能纺织设备、智能酿造设备等优势产品。
提升电力装备及器材制造竞争力,推动电力系统配套装备高端化、专用化、智能化。
支持输送装备、化工机械、制药设备、石化阀门等产业发展。
力争到2025年,全市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
提升食品饮料品牌特色。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工业和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工业和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4c5df2b8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f8.png)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工业和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3.01•【字号】宜府办发〔2017〕9号•【施行日期】2017.03.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关于印发宜昌市工业和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宜府办发〔2017〕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宜昌市工业和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3月1日宜昌市工业和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为推进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根据《宜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宜昌市工业和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一)“十二五”发展成就。
经济总量翻番。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50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5倍。
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全省。
千亿产业竞相发展。
精细化工、食品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三大产业工业总产值先后突破千亿。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轻、重工业产值比调整为39.3∶60.7,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产值和用电量比“十一五”末降低9.9%和4.7%。
企业发展量质提升。
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491家,五年净增684家;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837家,净增568家。
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县域经济完成工业总产值454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82.2%。
宜都市、夷陵区工业总产值过千亿,宜都市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93位。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高新技术企业从49家发展到273家,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5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53家,工业企业专利授权840件。
精品名牌创建全省领先。
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7件,居全省第二位;湖北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分别达180件、175件。
宜昌高新区白洋雅畈规划
![宜昌高新区白洋雅畈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360f5060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63.png)
宜昌高新区白洋雅畈规划
宜昌市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湖北宜化集团分别与宁德时代控股子公司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宁波邦普时代新能源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总投资约320亿元的邦普一体化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落户宜昌高新区白洋工业园。
该项目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为核心,覆盖电池全生命周期,整合“磷矿—原料—前驱体—正极材料—电池回收”等多环节业务。
据了解,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新能源领域的巨无霸领军企业,动力电池使用量连续四年排名全球第一。
作为宁德时代的控股子公司,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形成了上下游优势互补,打造电池全产业链循环体系,也是宁德时代投资布局新能源材料上游资源的核心企业。
这个头部企业的成功落地,无疑为宜昌高新区全力推进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链发展注入新动能。
与此同时,总投资80亿元的宜化氨醇项目也同步落地这片热土,将与此前签约的30多个项目一起,联袂助推新能源材料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
白洋工业园田家河片区坚持产业先行,计划整体引进30—35家企业,重点发展原料药、中间体、精细化学品和新材料等,打造世界级光固化新材料、全国重要的绿色农药基地、全国重要的化学医药及中间体基地,助推磷化工、氟化工和氯碱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
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形成千亿化工产业集群,打造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智能化、安全化、国际化的绿色低碳示范园区。
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
![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1b12496b7e21af45b307a85c.png)
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概况一、规划编制背景与技术路线(一)规划编制背景宜昌市历史上编制过多次城市总体规划,最近一次城市总体规划(1992-2010年)1994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审批实施,对宜昌市的发展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完成,外部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宜昌市自身发展以及在区域中的地位都面临各种各样的机遇和挑战,需要通过对1992版总体规划的修编,从规划政策方面对未来发展作出整体把握。
湖北省建设厅于2004年批准宜昌市对上版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对于本次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产生重要影响的背景因素有如下方面:第一,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五中全会报告明确了今后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出城镇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本次规划的规划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因此规划要立足宜昌实际,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第二,十六大之后,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发展原则。
城市规划涉及城市中多方面利益,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主要目标。
第三,近年来国家《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崛起的规划和措施”等相关战略。
“中部崛起”战略目标的实现,一是要依靠中央政府的推动,二是要依靠中部地区的自我努力。
在“中部崛起”的大目标之下,具有发展优势的城市和地区将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
东部产业转移的承接地,有机会通过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宜昌是中部地区独具特色,较有发展活力的城市,具有无可替代的区位和较好的发展条件,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战略机遇期,在国家梯度发展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部委提出的有关土地和城市规划的政策。
主要包括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严格规划编制和审批,加强资源、环境和生态要素的研究与保护,建设节约型城市。
宜昌重点打造8个磷化工业园区
![宜昌重点打造8个磷化工业园区](https://img.taocdn.com/s3/m/080ffe6358fafab069dc021b.png)
6 7.
性 高岭 土 载体 上 , 制 备 了 负载 型 磷 钨 杂 多 酸催 化 剂 。 该催 化 剂对 乙酸 和异 丙 醇 催化 合 成 乙酸 异 丙 酯 的酯
欧 阳玉祝 , 刘军. 硅钨酸催化台成 乙酸异 丙酯 [ J ] . 吉首
大学学报 , 1 9 9 7, 1 8 ( 2 ) : 5 7~ 5 9 .
化反 应 具有 很 高 的催 化 活 性 。负 载 量 3 0 % 的磷 钨杂
心 多酸 催 化剂 1 . 5 g , 酸醇 物质 的量 比为 1 : 2 , 回流 时 间
] ; ] ] ]
胡兵 , 范明霞. 改性 蒙脱土 负载磷 钼钒杂多 酸催化合 成
柠檬酸三 丁酯 [ J ] . 化工科技 , 2 0 1 0 , 1 8 ( 6 ) : 1 7— 2 0 .
6 5万 t ; 重点推广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铝 电解节能技术 、 铜冶炼先进熔池熔炼技 术 、 铅冶炼 液态高铅 渣直 接还原技 术 、 非皂化萃 取分离稀 土技 术
等一批先进 适用 的节能减排技术 。
此外 , 《 意见 》 明确指 出, 到2 0 1 5年底 前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 1 2 0 0万 t , 其 中再生铜、 再生铝 、 再生铅产量 占当年铜 、 铝、 铅
[ 1 ] We i Q i , Mi c h a e l Ma l o n e .S e m i b a t e h r e a c t i v e d i s t i l l a t i o n f o r
工信 部发文明确有色金属节能减排
工信 部网站 2 0 1 3年 2月 1 9日发布 《 工业 和信息化部关于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 的指导 意见 》 ( 《 意见》 ) 。 《 意见》 指出 , 到2 0 1 5年底 , 有色金属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 比 2 0 1 0年下降 1 8 %左右 , 累计节 约标煤 7 5 0万 t , 二氧化硫排
宜昌白洋工业园万福路(白洋大道-沙湾路)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宜昌白洋工业园万福路(白洋大道-沙湾路)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76a4282cc58bd63086bd08.png)
目录第一章概述 (2)第一节建设工程说明 (2)第二节编制说明 (3)第三节编制依据 (3)第四节编制范围 (5)第五节编制原那么 (5)第二章建设工程施工条件 (6)一、临时场地 (6)二、施工用水用电 (6)三、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 (6)四、通信联络 (6)第三章工程总体部署 (7)第一节建设工程目标 (7)第二节工程施工方案 (7)第三节施工总体安排 (8)第四章施工组织机构 (9)第一节组织机构的组成 (9)第二节组织机构的职责 (9)第三节组织机构的运行 (10)第五章施工准备措施 (11)第一节施工现场准备 (11)第二节人机材料准备 (12)第三节施工技术准备 (13)第六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15)第一节总体施工方案概要 (15)第二节主要工程施工方案 (15)〔一〕施工测量 (15)〔二〕土石方挖填工程 (16)(三) 路基、路面工程施工 (25)(四) 市政工程施工 (45)(五) 交通平安工程施工 (60)(六) 照明工程施工 (67)〔七〕治安监控施工 (71)〔八〕综合管线工程工程 (72)第七章工程进度方案与措施 (73)第一节施工总进度方案组成 (73)第二节确保工期方案措施 (73)第三节工期保证管理措施 (74)第八章资源配备方案 (75)第一节劳动力安排方案 (75)第二节机械设备配备 (76)第三节资源保障措施 (76)第九章季节性施工措施 (76)第一节雨季施工措施 (76)第二节冬季施工措施 (77)第十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80)第一节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80)第二节质量管理机构及职责 (80)第三节质量管理保证措施 (84)第四节质量技术保证措施 (89)第十一章平安管理体系与措施 (90)第一节施工平安目标 (90)第二节平安保证体系 (90)第十二章环境管理体系与措施 (94)第一节环境保护和卫生 (94)第二节环境保护措施 (95)第三节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97)第十三章其他事项 (98)第一节农忙季节工作安排 (98)第二节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98)第三节民工工资支付保证措施 (99)第四节维护保修和质量保证措施 (100)第五节管线及文物保护措施 (101)第十四章平安预案措施 (103)第十五章附图及附表 (106)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106)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107)附表三:劳动力方案表 (108)附表四:临时用地表 (109)附表五:施工进度横道图 (110)附表六:施工进度网络图 (111)附表七:施工总平面图 (112)第一章概述第一节建设工程说明一、工程概况宜昌市白洋工业园是宜昌经济实现跨越开展,“垂江延伸、沿江突破〞战略布局的重要支撑点,是以开展低污染、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工业为主的工业新区,将成为未来宜昌铁港联运的主要承载地同时兼有居住和综合效劳等职能,也是宜昌市未来的工业新城。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枝江市白洋镇等3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备案的批复-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枝江市白洋镇等3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备案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e8c2e999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58.png)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枝江市白洋镇等3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备案的批复正文:----------------------------------------------------------------------------------------------------------------------------------------------------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枝江市白洋镇等3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备案的批复宜昌市国土资源局:你局《关于备案枝江市白洋镇等3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的请示》(宜土资文〔2018〕384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此次规划修改位于枝江市。
枝江市国土资源局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举行了听证,通过了专家评审。
宜昌市人民政府以宜府函〔2018〕112号批准了该规划修改方案。
该方案涉及:(一)将H49G037056、H49G038056、H49G038057、H49G039058、H49G040058、H49G041058图幅中位于枝江市白洋镇73.1896公顷、顾家店镇8.8497公顷、董市镇242.7355公顷合计324.7748公顷的有条件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调整为允许建设区,使用宜昌市建设用地规划机动指标324.7748公顷;(二)将H49G039058、H49G040058图幅中位于白洋镇、顾家店镇、董市镇合计918.1551公顷的限制建设区调整为有条件建设区。
二、此次规划调整符合原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2号)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72号)有关要求,我厅原则同意枝江市白洋镇等3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备案。
三、你局应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和修改管理工作,指导枝江市2019年度规划修改方案中调入918.1551公顷的限制建设区,确保枝江市扩展边界范围平衡,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宜昌市白洋新城安泰路规划
![宜昌市白洋新城安泰路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90ee6848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3.png)
宜昌市白洋新城安泰路规划
近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召开《宜昌高新区白洋新城一期起步区控规修编》专家评审会,副局长艾长征主持会议,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程鹏及区直相关单位,市局相关科室和分局参加了会议。
评审专家组认为规划方案基础资料翔实、规划调查研究深入,指导思想明确,定位定性准确,规划目标可行,对白洋新城的未来发展建设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专家组原则同意规划方案,并从进一步加强与上位及相关规划、底线管控要素的衔接,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的布局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白洋新城一期起步区位于白洋新城核心区域,东以焦柳铁路为界,西至规划白雅路与国道G318交叉口附近,南至规划白雅路,北至紫云铁路,规划总用地面积为7.17平方公里。
白洋新城起步区将依托白洋港的区位优势,打造以港后服务、产业服务功能为主的宜居宜业、协调融合、绿色智能的综合性功能区。
宜昌市全域规划概要
![宜昌市全域规划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9258bc8ef524ccbff121846c.png)
目录1编制背景 (1)2规划范围与层次 (1)3 发展目标 (2)3.1总体发展目标 (2)3.2 阶段划分 (2)3.3国民经济发展目标 (2)3.4社会发展目标 (3)3.5生态环境发展目标 (3)4统筹路径 (3)5战略思路 (4)6规模预测(资源环境承载力) (5)7市域空间规划 (5)7.1空间结构 (5)7.2城乡体系规划 (7)7.3交通一体化规划 (8)7.4产业空间结构 (9)8重点协调区规划 (10)8.1生态空间管制 (10)8.2建设空间分区 (11)8.3土地利用规划 (13)8.4大宜昌都市区规划 (14)8.5沿河廊道协调规划 (18)8.5.1香溪河廊道协调规划 (19)8.5.2沮漳河廊道协调规划 (22)8.5.3清江廊道协调规划 (27)8.5.4渔洋河廊道协调规划 (31)1编制背景在“四化同步”发展的要求下,宜昌市委市政府在编制完成《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后,进一步提出了《宜昌市全域规划》的编制要求。
通过全域发展,实现宜昌在中部地区实践以生态文明为指导思想的城乡统筹,提升宜昌在区域中的综合实力实践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
项目编制在“四化同步”发展的目标指引下,围绕“生态文明”和“新型城镇化”两个关键词展开。
2规划范围与层次本规划分为市域和重点协调区2个层次。
宜昌市行政管辖范围,包括西陵区、伍家岗区、猇亭区、夷陵区、点军区5区,宜都市、枝江市、当阳市3市,秭归县、兴山县、远安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5县,总面积约21230平方公里。
以六普数据为基础,2010年宜昌市域常住人口40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98.5万人,市域城镇化率为53.6%。
本次规划依据发展条件分析和生态敏感度分析,参考《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确定的规划区范围,划定重点协调区范围作为城乡统筹的工作重点,包括宜昌市规划区和香溪河、沮漳河、渔洋河、清江4条沿河发展的主要廊道,总面积约7299平方公里。
宜昌高新区白洋沙湾片物流园规划
![宜昌高新区白洋沙湾片物流园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b7d7b7d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09.png)
宜昌高新区白洋沙湾片物流园规划1、三峡坝区(茅坪)货运中心:该项目位于秭归县茅坪镇三峡翻坝物流产业园内,项目总占地面积约33.36 万平方米(约 500.42 亩),总建筑面积 130257 万平方米,估算总投资55002.73 万元,建设工期24个月。
截止目前,项目场平工程完成,目前货运中心大楼主楼完成地上三层,裙楼部分完成至10层,附属工程施工中,预计到今年11月完成主体工程建设,2017年4月货运中心大楼竣工。
2、白洋物流园:该项目位于宜昌高新区白洋工业园沙湾片区,项目总占地面积345500平方米(约518亩),总建筑面积135510平方米,估算总投资68491万元,建设工期36个月。
截止目前,场平工程已全部完成,管理展示中心已完成三层主体结构及室外装饰施工,正在进行室内装修施工;5号仓库及室内起重机设备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室内管线安装及调试施工;1号仓库完成主体钢结构施工,正在进行室内基础回填及防火墙施工;消防泵房及变电所完成室内外装饰装修施工,正在进行室内设备安装调试作业;室外堆场及停车场已完成基础施工,正在进行水稳层及混凝土浇筑施工。
3、周正物流园:该项目位于枝江市七星台工业园区孙家港村,项目占地面积13339平方米(约200亩),总建筑面积91155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8989万元。
建设工期24个月。
截至目前,场地平整及硬化基本结束,正开展部分公共仓储、停车站、堆场建设方案设计和公开招标,仓库及露天货场、办公楼等建筑设施施工中。
4、宜昌三峡保税物流中心:该项目位于宜昌市猇亭区方家岗村,项目总占地面积203056平方米(约305亩),总建筑面积73271平方米,估算总投资58000万元,建设工期24个月。
截至目前,综合楼建设完成并开始装修,信息化建设已开始安装。
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概况
![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8527cd5a312b3169a451a4f2.png)
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概况一、规划编制背景与技术路线(一)规划编制背景宜昌市历史上编制过多次城市总体规划,最近一次城市总体规划(1992-2010年)1994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审批实施,对宜昌市的发展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完成,外部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宜昌市自身发展以及在区域中的地位都面临各种各样的机遇和挑战,需要通过对1992版总体规划的修编,从规划政策方面对未来发展作出整体把握。
湖北省建设厅于2004年批准宜昌市对上版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对于本次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产生重要影响的背景因素有如下方面:第一,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五中全会报告明确了今后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出城镇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本次规划的规划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因此规划要立足宜昌实际,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第二,十六大之后,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发展原则。
城市规划涉及城市中多方面利益,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主要目标。
第三,近年来国家《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崛起的规划和措施”等相关战略。
“中部崛起”战略目标的实现,一是要依靠中央政府的推动,二是要依靠中部地区的自我努力。
在“中部崛起”的大目标之下,具有发展优势的城市和地区将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
东部产业转移的承接地,有机会通过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宜昌是中部地区独具特色,较有发展活力的城市,具有无可替代的区位和较好的发展条件,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战略机遇期,在国家梯度发展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部委提出的有关土地和城市规划的政策。
主要包括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严格规划编制和审批,加强资源、环境和生态要素的研究与保护,建设节约型城市。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化工产业绿色发展规划(2017~2025年)的通知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化工产业绿色发展规划(2017~2025年)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d26cbf7e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0e.png)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化工产业绿色发展规划(2017~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1.09•【字号】宜府办发〔2018〕3号•【施行日期】2018.01.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原材料工业正文关于印发宜昌市化工产业绿色发展规划(2017~2025年)的通知宜府办发〔2018〕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宜昌市化工产业绿色发展规划(2017~2025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1月9日宜昌市化工产业绿色发展规划(2017~2025年)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促进宜昌市化工产业向绿色、安全、低碳、智能、可持续方向转变,将宜昌建成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绿色发展示范城市,特编制本规划。
一、面临形势(一)发现现状。
“十二五”以来,宜昌市化工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达22.8%,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最快的支柱产业。
全市9家产值过百亿元的企业中,化工企业有5家,并且有4家跻身中国企业或中国制造业500强。
全市7个县市区已形成14个化工园区、化工生产企业集中区(以下简称化工园区),宜昌磷化工产业集群已进入湖化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猇亭园区、姚家港化工园入选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大型化工企业建立了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二)存在的问题。
发展层次较低。
全市化工产业仍以氮肥、磷肥等初级产品为主,高端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占比小,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体化水平不高。
全市14个化工园区,仅3个园区初步具备园区化发展特点,其余均处于一厂(一企)一园状态,一体化水平不高,基础设施不健全,公用工程、物流运输、管理服务一体化不足。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全市中小型化工企业普遍存在经营管理粗放、技术水平较低等问题,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能力弱,市场开拓能力低。
2020年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2020年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https://img.taocdn.com/s3/m/1c9931ac011ca300a7c3906a.png)
作者:***作品编号:89964445889663Gd53022257782215002时间:2020.12.13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修改)纲要文本规划组织单位:宜昌市人民政府规划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1.10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乡统筹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第一节发展目标与策略 (2)第二节城镇化战略与城镇人口规模 (3)第三节市域资源与环境保护 (4)第四节市域城镇结构与经济区划 (5)第五节市域公共服务设施 (8)第六节市域综合交通 (9)第七节市域旅游 (11)第八节市域水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节市域电力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城市性质、职能与发展规模 (12)第一节城市性质与职能 (12)第二节发展规模 (12)第四章规划区规划 (14)第五章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17)第一节中心城区发展方向与空间结构 (17)第二节居住用地布局 (18)第三节生产性用地布局 (18)第六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21)第一节路网结构 (21)第二节公共交通 (23)第三节公共停车场 (25)第七章中心城区公共设施规划 (26)第八章中心城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30)第一节绿地系统 (30)第二节景观系统 (31)第九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规划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宜昌白洋高新区2025规划
![宜昌白洋高新区2025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74c0294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19.png)
宜昌白洋高新区2025规划宜昌白洋高新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是宜昌市的重要发展区域之一。
2025年规划是对宜昌白洋高新区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进行规划和设定,旨在推动宜昌白洋高新区成为现代化、智慧化的新兴科技园区。
一、城市规划宜昌白洋高新区将以打造现代化的城市为目标,注重高效、便利的城市运行体系的建设。
规划将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交通、水利、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2.产业布局规划: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引进高科技、生物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3.绿色环保:倡导绿色出行,加强环保意识,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4.公共服务设施:增设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二、产业发展宜昌白洋高新区2025规划将以产业升级为主线,注重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区域经济增长点。
主要任务包括:1.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一批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2.现代服务业:发展现代金融、商贸、文化创意等服务业,提升产业附加值;3.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实现高效、智慧化生产,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
三、人才引进引进人才是推动宜昌白洋高新区发展的关键。
2025规划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人才政策:建立人才政策支持体系,吸引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2.人才培训:加大人才培训力度,提升本地人才素质和综合能力;3.人才引进:鼓励企业设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
四、城市品质提升宜昌白洋高新区将重点提升城市品质,积极打造宜居之城。
具体措施包括:1.城市景观规划:优化城市景观规划,提升城市形象;2.文化建设:丰富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3.城市管理:加强城市管理工作,提升城市管理水平;4.安全保障: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确保市民生活安全。
五、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宜昌白洋高新区2025规划的重要内容,将重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推动建设生态型城市。
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https://img.taocdn.com/s3/m/8681d3fdf61fb7360b4c654b.png)
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修改)纲要文本规划组织单位:宜昌市人民政府规划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1.10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乡统筹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第一节发展目标与策略 (2)第二节城镇化战略与城镇人口规模 (3)第三节市域资源与环境保护 (4)第四节市域城镇结构与经济区划 (5)第五节市域公共服务设施 (8)第六节市域综合交通 (9)第七节市域旅游 (10)第八节市域水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节市域电力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城市性质、职能与发展规模 (11)第一节城市性质与职能 (11)第二节发展规模 (12)第四章规划区规划 (13)第五章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16)第一节中心城区发展方向与空间结构 (16)第二节居住用地布局 (17)第三节生产性用地布局 (17)第六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19)第一节路网结构 (19)第二节公共交通 (21)第三节公共停车场 (23)第七章中心城区公共设施规划 (24)第八章中心城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27)第一节绿地系统 (27)第二节景观系统 (28)第九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规划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宜昌近期建设规划
![宜昌近期建设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43b48897f61fb7360b4c65d3.png)
近期建设规划规划依据1、《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2、《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3、《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4、《关于抓紧组织开展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建规[2005]142号)5、其他关于城市规划、建设的法律法规、地方性文件及技术标准规划期限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2005-2010年。
规划原则1、立足现状,远近结合,在现状基础上,综合考虑近期实施可能性和远期总体布局的合理性。
2、充分考虑与“十一五”规划相协调。
3、政府引导,设施先行,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4、用地选择留有余地,增加规划实施的弹性。
规划范围为城市规划区和外围城市产业功能区范围,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小溪塔街办、三峡坝区、乐天溪镇、三斗坪镇、太平溪镇、龙泉镇的行政范围,总面积1950.4平方公里;外围城市产业功能区包括白洋镇和红花套镇的行政范围,总面积280平方公里。
第二章城市近期建设目标与发展策略近期建设目标抓住“中部崛起”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宜昌市资源优势,推进区域交通设施不断完善,保障三峡工程顺利完工,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就业发展,初步建成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成为鄂西渝东地区的中心城市。
区域协调策略近期立足中部地区,呼应汉渝,沟通东西。
发挥宜昌特有的地理区位优势,加强与武汉、重庆、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等中心城市的联系,强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地位。
加强与省内各城市在产业、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合作,重点加强与武汉、荆州、荆门之间在产业和交通设施方面的联系,构建宜荆荆经济圈;加强与神农架、武当山旅游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和旅游协作;加强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社会经济联系。
加强与重庆市在旅游、交通和能源方面的合作,重点为长江航运、三峡旅游和西气东输等方面的协调与衔接。
加强与湖南省在旅游和交通方面的协作,重点为与张家界风景区之间的旅游协作和宜湘高速的建设。
经济产业发展策略1、经济发展导向(1)依托宜昌资源优势,增强产业集聚效应,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发挥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2013~2016年)的通知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2013~2016年)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a2ff9d9a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67.png)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2013~2016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3.10.22•【字号】宜府办发〔2013〕60号•【施行日期】2013.10.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2013~2016年)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各大中型企业,各大中专学校:《宜昌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2013~2016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3年10月22日宜昌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2013~2016年)为全面提升我市装备制造产业的支撑带动力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化、高端化、集成化、绿色化发展,根据《中共宜昌市委、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宜发〔2013〕3号)精神,特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是我市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
2012年,全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79 52亿元,工业增加值225 82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6 89亿元,同比增长14 28%;实现利润12 34亿元,实现利税18 04亿元;全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7家,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利润分别占宜昌工业同期总量的17 38%、19 36%、5 02%和4 85%。
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但与发达地区和城市相比,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还存在产业总体规模不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不多、产业配套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全市先进装备制造企业要主动顺应产业发展新趋势,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产业支撑。
宜昌新区建设总体方案-宜昌新区概念规划及总体城市设计
![宜昌新区建设总体方案-宜昌新区概念规划及总体城市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fba0ce09e314332396893e4.png)
1 破题——迈向宜昌大都市区的特色之路
1.3 新区战略——全面推进宜昌大都市区建设的锚点
1.3.3 应对现状矛盾与问题
改善环境:
在新区建设遵循高标准的环境建设的同时,结合 老城改造对老城环境进行改善,同时结合休闲产 业的发展,整合周边环境资源。
宜昌新区概念规划及总体城市设计
彰显特色:
新区建设和老城改造同步推行,划定都 市核心景观特色区,进行环境和城市特 色的重点设计和改造,形成未来的城市 名片和活力中心。
宜都市陆城街道、红花套镇、高坝洲 镇、姚家店镇、五眼泉镇、枝城镇、 秭归县茅坪镇等地的行政辖区,总面
鸦鹊岭镇、白洋镇、安福寺 镇、顾家店镇、红花套镇、 高坝洲镇等地的行政辖区,
宜昌新区的提出,是在总规框架下,除现 状老城区以外,中心城区的核心建设范
生态环境待改善:
城区周边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基 础对于城区环境的改善尚未发挥 优势作用,引绿入城,森林与城 市共生应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长 久战略。
城市特色不足:
缺乏反应山水城市特色的风貌核 心区,城区对外形象缺乏知名度 和有效的宣传名片,急需形成反 应城市特色的核心景观片区。
1 破题——迈向宜昌大都市区的特色之路
1 破题——迈向宜昌大都市区的特色之路
1.1 背景:新区发展的宏观环境 1.2 矛盾:宜昌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3 新区战略——推进宜昌大都市区建设 1.4 目标:宜昌大都市区的愿景 1.5 模式:宜昌新区拓展的特色化路线
1 破题——迈向宜昌大都市区的特色之路
宜昌新区概念规划及总体城市设计
1.1 背景:新区发展的宏观环境
1 破题——迈向宜昌大都市区的特色之路
1.2 矛盾:宜昌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宜昌新区概念规划及总体城市设计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一主两副”重大战略决策加快推进宜昌市跨越式发展的决定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一主两副”重大战略决策加快推进宜昌市跨越式发展的决定](https://img.taocdn.com/s3/m/49d455c3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d2.png)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一主两副”重大战略决策加快推进宜昌市跨越式发展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共湖北省委员会•【公布日期】2011.06.26•【字号】鄂发[2011]20号•【施行日期】2011.06.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一主两副”重大战略决策加快推进宜昌市跨越式发展的决定(鄂发〔2011〕20号2011年6月26日)加快武汉、襄阳、宜昌“一主两副”中心城市跨越式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全省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工作载体和有力抓手。
为加快推进宜昌市跨越式发展,现作出如下决定。
一、认清形势,加快推进宜昌市跨越式发展(一)重要意义。
宜昌市是省域副中心城市、鄂西南地区核心增长极。
推进宜昌市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培育鄂西南区域核心增长极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全省协调发展、加快民族地区开发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全省跨越式发展的强力支撑。
全省上下要把推进宜昌市实现跨越式发展,作为调整全省城市空间布局的重大突破口,作为全省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和实施“两圈一带”战略的重要举措,切实抓紧抓好。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按照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创新驱动、区域联动、集聚集约发展的原则,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力,加快推进宜昌市跨越式发展。
(三)战略定位。
宜昌市要巩固和加强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宜荆荆”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地位,建设成为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世界水电旅游名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控制指标解释与规定 (3)第三章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及控制 (6)第四章土地利用规划 (7)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8)第六章场地和道路竖向工程规划 (9)第七章绿地系统规划 (10)第八章市政工程规划 (10)第九章环境保护规划 (12)第十章综合防灾规划 (12)第十一章“四线”管制规划 (13)第十二章城市设计控制与引导 (13)第十三章街区编码 (14)第十四章规划实施建议 (14)第十五章附则 (15)附表一:城乡用地汇总表 (16)附表二: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16)附表三:土地使用强度一览表 (17)附表四:市政公用设施一览表 (24)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1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进一步更好促进沿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实现,作为宜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有效支撑,适应宜昌市白洋新城的建设发展需要,提升白洋新城一期起步区的城市功能定位,统筹引导该区域范围内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有序建设,协调城乡空间布局,加强区域内规划管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特编制《宜昌市白洋新城一期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下称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适用于规划范围内各类用地的土地使用、建设和规划管理等工作,并为下层次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项目设计等提供依据,但不作为工程项目施工的依据。
第3条本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图则、规划说明书共同组成,本文本与分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且两者同时使用,不可分割。
第4条本规划是指导宜昌市白洋新城一期起步区用地建设和管理的法规性文件,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必须遵守本规划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非经履行法定程序均无权随意更改,确需调整的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的相关法定程序进行。
第5条规划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6 .4.1)(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4)《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5)《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6)《湖北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1998)(7)《宜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8)《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9)《宜昌市中心城区道路网专项规划》(10)《宜昌市中心城区绿道系统规划》(11)《宜昌高新区空间发展规划》(12)《宜昌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1-2030)》(13)《宜昌市白洋新城总体规划(2014-2030)》(14)规划区现状调查的统计资料和国家、省市其它相关法规和规范第6条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1、契合上位规划的各项要求坚决落实《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和《宜昌市白洋新城总体规划(2014-2030)》对该区域发展的各项要求与部署,综合考虑该区域的现实发展需求及其在白洋新城建设中起到的突出示范效益,以实现规划区内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并重点解决好起步区内村民安置等民生问题;2、以低碳、可持续原则推进区域开发本起步区作为白洋新城最先开发的区域将承担起重要的示范作用,提倡生态网络化、空间紧凑化、资源循环化、复合有机化等原则,以规划区的开发建设不超越资源和环境承载力为前提,充分保护现有水体、山体、植被等自然生态环境,合理引导功能空间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保持地区生态平衡,确保实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永续发展。
3、产城一体化发展白洋新城的发展强调立足长江经济带,采用“以港促产、以产兴城、港产城共建共荣”的发展模式,本区域作为其起步区,应注重居住与就业的融合、产业区和城镇区的融合,形成产城一体化布局的模式,统筹产业发展与城镇发展,打造集综合服务、职住平衡为一体的城市综合功能区。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2第7条规划目标1、本次规划本着“提升城市功能,打造宜居宜业环境”的总体原则,对该片区用地进行合理控制,整合资源,完善配套,力求将白洋新城一期起步区打造成一个特色鲜明、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宜居宜业的城市综合性示范片区。
2、规划通过探索产研居可持续建设,打造低碳、绿色、智慧综合型片区,将该地区建设成为联合国环境规划总署“可持续建筑协议”项目先导试验区。
3、规划通过提升白洋科技服务内涵,构建新城产业发展引擎,将该地区建设成为宜昌科技创新服务中心(TBD)。
第8条功能定位白洋新城一期起步区的总体功能定位为:集科技研发、创新服务、科技会展等为一体的宜昌科技服务中心;集金融商务、管理咨询、教育培训等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集休闲购物、文体娱乐、医疗卫生等公服为一体的宜居活力住区。
第9条规划规模1、城乡用地规模为:716.99公顷;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为:683.03公顷。
2、人口规模:规划人口6.45万人。
第10条关于强制性内容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是指规划中涉及区域协调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管理、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
文本中“加粗黑体字”条文为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第二章控制指标解释与规定第11条用地性质用地性质即土地的主要用途,其用地分类和代码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执行,本规划将用地细分至中、小类。
第12条用地面积用地面积是指地块周围用地分界线、道路红线等围合的土地面积。
用地面积属建设单位的征地面积,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定的数据为准。
第13条用地兼容性规定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考虑土地使用的不确定性,给规划管理提供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和弹性,按《用地兼容性规定表》满足土地性质的兼容性。
用地兼容性是指改变主项用地的用地性质,兼容用地分为允许改变主项用地性质和有条件容许改变主项用地性质两种。
下表中主项用地性质是指土地利用总图则上表示的规划用地性质,纵列表示兼容用地性质,横行表示主项用地性质。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3注:●为允许兼容,╳为不允许兼容,△为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条件和规划要求确定允许或不允许兼容,未列入“建设用地兼容性表”的,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对周围环境影响和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兼容范围。
第14条容积率1、容积率是指地块内建筑总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
2、居住用地和非居住用地容积率按照下表执行:居住用地开发强度等级、指标及应用范围非居住用地开发强度等级、指标及应用范围注:已取得规划设计要点的地块,以设计要点要求为准。
3、规划区内公用设施用地、交通场站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内建设基本以构筑物为主,故对该类用地的容积率不作具体规定。
第15条建筑密度1、建筑密度是指地块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
按不同性质的用地,其建筑密度可参阅土地使用强度控制指标表。
2、各类建筑建筑密度控制如下表所示: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4第16条绿地率1、绿地率是指地块内绿地总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
2、本规划绿地由两部分组成:①公园绿地,在总图则中明确界定;②地块绿地,规划给出指标要求,在各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筑设计中界定。
3、各类建筑绿地率控制如下表所示:第17条建筑限高1、建筑限高是指地块内建筑物地面部分最大高度限制值。
建筑物最大高度必须满足日照、通风、城市景观、历史文物保护、机场净空、高压线等限高要求的允许最大建筑高度。
2、规划区内任何建筑的间距必须符合国家和宜昌市有关日照、消防、卫生、管线埋设和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
3、各类建筑高度控制如下表所示:注:高度限定为上限值。
第18条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规定1、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是为了保障城市综合利益,各用地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循本规定的有关指标。
2、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任何地块和建筑物必须按下表中规定的距离作出基本退让。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5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一览表3、所有建筑物按上述规定后退红线后,仍不满足日照间距,则按《宜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相关规定执行。
第19条建筑物后退地块分界线(无道路)的规定1、地块分界线是指相邻两块用地之间由于其可能的用地性质不同而设置的用地界限,一般情况下无道路分隔。
2、沿地块分界线边界的建筑物其退后地块分界线的距离按本身建筑间距要求的一半控制。
3、界外为永久公园绿地(不包括绿道用地)、广场、水面等开敞空间时,退后地块分界线距离按居住建筑离界距离的1.1倍控制。
4、地下建(构)筑物退后地块分界线的距离宜不小于地下建筑物深度(自室外地面至地下建筑物底板的底部距离)的0.7倍,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最小值为2米。
第20条交通出入口方位规定1、交通出入口方位是指允许适宜机动车开口位置或不允许开口的限制地段,在图则中通过对机动车出入口限制范围及适宜机动车出入位置来控制。
2、在道路交叉口一定距离范围内严禁开设机动车出入口:主干路上距离交叉口70米;次干路距离交叉口50米。
3、各地块适宜的机动车出入口位置,参见土地使用容量控制表和分图则。
第21条停车泊位1、停车泊位是各地块根据其用地性质和规模的不同,在开发建设中必须配建的停车位,本规划中停车位按当量小汽车位标准计算,每个停车位占地宜位25-30平方米。
2、配建停车位按《宜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3、因建设需要,地块性质或建设容量调整时,配建停车位也需作相应变动。
第三章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及控制第22条用地性质分类本规划涉及的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和代码均采用《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规定的城市用地分类代码,主要划分至中类或小类。
本规划主要土地使用性质为: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共六类城市建设用地。
各地块土地利用性质详见“土地利用规划图”。
第23条用地性质控制本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应当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建设用地兼容性规定确定,本规划所确定的土地使用性质是对未来土地使用的控制与引导,在土地开发建设过程中,土地使用性质及用地规模必须符合文本和图则的规定。
第24条用地性质调整因城市发展需要,规划中所规定的土地使用性质及用地规模如需作变更时,必须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
土地使用性质的变更,宜在同类别范围内调整,变更应同时符合用地与建设用地兼容性的规定,变更应有利于环境改善和提高公共设施服务水平,并不得影响周边地块土地和建筑的正常使用。
第25条用地规模控制规划确定的地块界线,并不一定代表确实的用地红线范围,在详细的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中,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地块进行合并或细分,但其用地规模必须符合图则中提出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6的总体控制指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