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第八单元练习课第五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5课时 练习课

教案标题: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5课时练习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练习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第8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第8单元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3. 合作学习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重点:1. 巩固和掌握第8单元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和掌握第8单元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3. 合作学习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简要回顾第8单元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 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第8单元的学习情况,检查他们的掌握程度。
二、练习课1. 老师根据第8单元的学习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老师进行讲解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3. 老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行解决,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合作学习1. 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织和管理小组的学习活动。
2. 老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些数学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解决。
3. 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并进行讲解和解答。
4. 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进行提问和讨论,共同学习和进步。
四、总结和评价1. 老师对本次练习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制定改进措施。
3. 老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和能力。
教学延伸:1.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集备可能性(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二)教材说明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论正是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性的数学分支。
《标准》将“概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从第一学段起就安排了有关的学习内容。
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科书中选取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现实情境,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还通过大量生活实例丰富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目的是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
教科书中还设计了有趣的摸棋子试验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
2.设计丰富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不确定现象是这部分内容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去寻找规律,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
如果缺乏对随机现象的丰富体验,学生较难建立这一观念。
因此,教科书中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棋子试验、涂色活动、抽签游戏等。
通过创设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教学建议1.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简单应用》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3.分数的简单运算》课时练习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分一分,算一算。
这些桃的34是( )个。
2.圈一圈,填一填。
(1)要求“15的13是多少?”就是把15平均分成( )份,算出1份是多少,列式是( )。
(2)要求“15的35是多少?”就是把15平均分成( )份,先算出1份是多少,再算出( )份是多少,列式是( )。
3.一盒点心有9块,贝贝吃了19,还剩()(),还剩()块。
4.8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苹果总数的()(),有()个苹果;3份是苹果总数的()(),有()个苹果。
5.把一条8分米长的纸条对折再对折,对折后每段的长度是全长的()(),每段长()分米。
二、选择题6.两瓶同样的饮料,妈妈喝了一瓶的12,爸爸喝了一瓶的13,()剩下的饮料多。
A.妈妈B.爸爸C.一样多D.无法比较7.下图中露出的圆片是单位“1”的15,被遮住的部分是几分之几?总共有多少个圆片?答案是( )。
A .15;15B .45;15C .45;128.一堆沙子重2吨,第一次运走它的 ,第二次运走了 吨,两次运走的沙子相比,( ). A .第一次运得多B .第二次运得多C .无法比较9.一堆同样大小的苹果有12个,拿出这堆苹果的14后,还剩( )个。
A .3B .4C .6D .910.妈妈买回一盒巧克力共15个,哥哥吃了这盒巧克力的15,弟弟吃了这盒巧克力的13。
两人吃的个数相比,( )。
A .哥哥吃的个数多 B .弟弟吃的个数多C .哥哥和弟弟吃的个数一样多 三、判断题11.一堆小棒有16根,拿出这堆小棒的18,就是拿出8根小棒。
( )12.老师布置每页写16个大字的作业,笑笑写了它的12,淘气写了它的14,笑笑写的快。
( )13.把一根10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其中的1段是这根绳子的15,长度是2米。
( ) 14.有两个杯子,各装了的水,把它们倒在一个杯子中,正好是满满一杯水. ( ) 15.小敏吃了一块蛋糕的12,小杰吃了这块蛋糕剩下部分的12,两个人吃的蛋糕一样多。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课时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

第一单元时、分、秒1.1 秒的认识1.单位换算。
1时=( )分1分=( )秒1时10分=( )分 1分20秒=( )秒70秒=( )分( )秒80分=( )时( )分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吃一个苹果大约用5( )。
(2)课间休息时间是10( )。
(3)奶奶做饭用40( )。
(4)乐乐跑100米大约用14( )。
3.辨一辨。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钟面上最长的针是分针。
( )(2)3时30分时,分针指向10。
( )(3)刷一次牙需要2秒。
( )4.亮亮跑100米的成绩是25秒,比红红慢了3秒,红红的成绩是多少秒?5.明明骑自行车去学校,去时顺风用时8分25秒,回来时逆风多用了2分5秒。
明明回来用时多少?答案:1. 60 60 70 80 1 10 1 202.(1)分(2)分(3)分(4)秒3. (1)×(2)×(3)×4. 25-3=22(秒)5. 8分25秒+2分5秒=10分30秒1.2 时间的计算1.填时刻,再计算经过的时间。
2.范庄小学下午2:00开始上课, 每节课40分钟,那么下午第一节课的下课时间是( )时( )分。
课间休息10分钟,下午第二节课的上课时间是( )时( )分。
3.一辆客车上午8时从甲地出发,经过2小时5分钟后到达乙地,客车到达乙地时是上午( )时( )分。
4. 星期日上午,欢欢8:40开始写作业,9:10完成,他写作业用了多长时间?5. 客车9:20开,妈妈从家到车站要25分,妈妈最晚要在几时几分从家出发才能赶上客车?答案:1. 11:20 11:40 12:05 20 254:154:50 5:25 35 352. 2 402 503. 10 54. 9时10分-8时40分=30分5. 9时20分-25分=8时55分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2.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1.直接写得数。
26+23= 63+17= 46+19= 57+21=29+43= 36+17= 64+29= 67+16=2. 在里填上“>”“<”或“=”。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九单元教案

四、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维恩图,你觉得用维恩图来表示重复的部分,有什么优点?教师:是的,维恩图能直观的看出重复的部分,帮助我们很好的解决这样的数学问题。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1、出示两张同样大的长方形纸,要求对折再对折,问把它平均分成几份?
2、要求给一张纸的四分之一涂色,另一张纸的四分之二涂色。
3、一个四分之一拼到两个四分之一上能不能拼?这时就是几个四分之一?(3个)为什么能拼?
二、学习新知
1、观察例1图。
①提出问题。
②探究分母相同的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结合刚才的计算过程,你能说说相加的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吗?计算中得数和原来的两个分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它们的分母相同)计算时,只需要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这个圆的多少?
教师一边说一边另拿出3个涂色的圆贴在黑板上。
拿出这样的3份是这个圆的多少呢?
二、自主探究,加强理解
请同学们拿出长方形的纸条,平均分成10份,试一试。看看谁的办法好。 一份是这个长方形的多少?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10份,1份是它的,这样的两份是几?
2、认识
①如果我要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应该怎样分?谁来帮帮老师?指名回答。
②每块是整个月饼的几分之一?用分数怎么表示呢?
③独立思考,尝试读写 。
三、操作练习,巩固提高
1、拿出正方形的纸折一折,平均分成4份,再涂上颜色表示这张纸的 。
2、拿出2张长方形的纸折一折,各折出它的 和 。
3、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折一折,你能折出它的 吗?
展示玉苏普的想法,一列举法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搭配(二》第五课时《我们的校园》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搭配(二)》第五课时《我们的校园》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学校班级姓名
1.三(1)班教室长10米,宽9米,如果用面积为9平方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
2.学校有一个正方形的花坛。
花坛的周长是60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李明下午1时55分从家出发,14时17分到达学校,李明从家到学校要用多长时间?
4.学校组织乒乓球比赛,参加混双比赛时我们班有3名女生和4名男生参加,有多少种不同的组队方案?
5.校区的食堂周一中午的餐饮要求是每人两样菜。
下面是菜的价格和相关信息。
如果你是厨师长,请你算一算有几种配菜方法。
每种配菜方法各需要多少钱?
菜名价格/(元/份)豆角
豆角 2
冬瓜 4
土豆炖牛肉 6
6.学校要举行“融慧杯”足球联赛,三年级有4个班,时间定于本周二和周三下午3:00——4:00,每场比赛30分钟。
要分出班级比赛名次,请你设计一份赛程安排。
参考答案
1.10×9=90(平方米) 90平方米=9000平方分米 9000÷9=1000(块)答:需要1000块。
2.60÷4=15(米) 15×15=225(平方米)
答:面积是225平方米。
3.下午1时55分=13时55分 14时17分-13时55分=22分
答:李明从家到学校要用22分钟。
4.4×3=12(种)
答:有12种不同的组队方案。
5.
6.答案不唯一,如:。
三年级数学上分数乘法练习课(第1-4课时)

4.牛郎星平均运行速度是26千米/秒,织女 星平均运行速度是牛郎星的 7 。织女星
13
平均每秒运行多少千米? 【课本P7练习一第10题】
26 7 14(千米/秒) 13
答:织女星每秒运行14千米。
5.2021年,北京市空气质量为优和良的天数
占全年(365天)的 288 。2021年北京市有多
21
13
6 5 = 6 5 =2
53 53
7 15 = 7 15 = 3 25 14 25 14 10
11
52
3 1= 3 11 2 22
11
19 10 = 19 10 = 1 50 19 50 19 5
51
说一说,分数乘法的含义,分数乘法怎样计算?
提高练习
2.故宫博物院占地总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其
废纸原重
4 5
的再生纸。
【课本P7练习一第12题】
这是用再生纸制作的笔记本。
(1)李阿姨的办公室整理出80kg废旧报纸、书籍, 如果用于制造再生纸,可以制成多少千克的再生纸?
80 4 64(kg) 5
答:可以制成64千克的再生纸。
(2) 据 中 国 造 纸 协 会 统 计 , 2021 年 全 国 纸 及 纸 板 消 费 量 约 12650万吨,如果其中有 2 可回收利用,可回收利用的纸及 纸板大约有多少万吨? 5
12650 2 5060(万吨) 5
答:可回收利用的纸及纸板大约有5060万吨。
3
7.儿童的负重最好不要超过体重的 20 。如果长期背负过重物 体,会导致腰痛及背痛,严重的甚至会妨碍骨骼成长。 (1)李明的书包超重吗?为什么?【课本P7练习一第13题】 (2)称一称你的体重,算一算你的负重最好不要超过多少千克。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第八单元:可能性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性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大小的。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兴趣的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设计丰富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是不确定的。
2、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三、教学重难点:不确定现象是这一部分内容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去寻找规律,学生较难建立这一观念。
四、课时安排本单元共安排4课时。
可能性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104~105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本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能够列出简单实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过程:一、活动引入新课击鼓传花游戏,鼓声停时一位同学上台抽签,签中内容有礼物、唱歌、猜谜。
猜猜他抽中了什么签?(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词来表达,揭示课题:可能性)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一)教学例题1请同学们看前面,这里有个盆:1号盆、2号盆。
(实物:例题上的装有不同颜色小球的盆)咱们来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颜色的球。
展示两盆中球的颜色、数量。
1、从1号盆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球,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都已讨论好了,谁想代表小组发言?(依次指名学生说)(依次板书:一定可能不可能)师:小朋友讨论得都非常好。
下面,我们实际来摸一摸,验证一下。
1号盆,谁来?(学生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摸下去,结果怎么样?)2、从2号盆里任意摸一个呢?请小组讨论请学生摸一摸(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措下去,能摸到红球吗?那可能摸出什么球?为什么?)(老师可根据盆里剩下的球随机提问,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3、活动小结(二)教学例题2`1、生活中有许多的“可能性”例如:……(请学生举例几个)2、自已阅读书本例题2谁理解题目意思了,给大家解释一下。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第八单元:分数的认识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内容:2013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90-9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PPT、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一、复习:(1)老师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平均每人分得2个(2)老师有2个月饼也要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又能分得几个?平均每人分得1个二、新授师,同学们都参加过春游或秋游,每个人都会带上自己喜欢的零食,我们的同学很大方,都愿意和别人分享,都把自己的零食分给大家吃。
琳琳也要去秋游了,出门的时候包里只装了一个月饼,她想和她的好朋友分享,怎么分呢?例1主题图:师:一个月饼她们俩怎样分? 生:她们一人一半师:半个,这样行不行?(不是平均分)。
生:不行,一多一少,要平均分。
师:没错,要平均分。
那我试一试,这样行吗?哪一份是它的一半? 生:2份都是一半。
师:也就是每一份都是,都是谁的一半?(这个月饼的)师:也就是说,我们要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那每一份都是这月饼的一半。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数,表示物体的数量时都可以用数字表示,比如刚才分月饼,每人拿两个,就用数字“2”表示,每人拿一个,就用数字“1”表示,这些都是整数,那么像这样表示一半的数要怎么写呢?这半个月饼你怎么表示呢?我们以前学过吗?那我们就需要一种新的数来表示它,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个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分数—几分之一的认识)。
二、新授 1、PPT 出示: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一半是其中的几份?(一份)对,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在我们数学中用这个分数来表示 ,谁观察到我们黑板上的 是怎么写的? 生:先写横线,再写2,最后写1。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教学内容】认识几分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活动中感知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
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认识分数各部分表示的意思,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2、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体味数学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感知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图形。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把12个梨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可用几表示?(板书“3”)2、提问:把6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3段,每段多长?可用几表示?(板书“2”)3、提问:把3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几枝?可用几表示?(板书“1”)4、把一个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多少个饼?怎样表示这个数?5、出示主题图。
6、看图说说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3、揭示课题:过去我们学过的0、1、2、3……都是整数。
遇到不够 1个的情况,就不能用整数表示,比如这半个饼。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分数。
把一个饼平均分成 2块,我们就说每块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用分数表示就是 1/2。
二、自主探究1、快来看看下面这两名同学正准备分什么呢?怎么分合适?(平均分)2、这半个月饼,你打算怎么表示呢?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份。
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分之一。
写作:()。
(板书:几分之一)4、活动操作:自选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折出一个它的二分之一。
5、揭示二分之一的意义。
(板书: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6、学习二分之一的读法、写法。
7、找身边的二分之一。
8、通过折纸引导学生认识1/3、1/49、画图表示1/5.10、小结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8课时 练习五(1)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8课时练习五(1)一、教学目标1.知道“边”和“角”的概念,并能用语言描述;2.学会使用直尺和角规画线段和角;3.培养观察能力和准确的画图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讲解“边”和“角”的概念;2.练习使用直尺和角规画线段和角。
三、教学重难点1.学生学习“边”和“角”的概念需要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支持;2.练习画图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准确和细心度。
四、教学方法1.提问法;2.演示法;3.练习法。
五、教学步骤1. 复习老师可提前上一堂课的知识点进行回归巩固,提醒学生多读题,强化变量和符号的意义和运用。
2. 引入教师播放幼儿教育视频,视频中描绘用线条和颜色可以创造出丰富的表现形式,告诉学生学好数学,需要掌握准确的画图能力。
3. 讲解概念教师通过黑板作图板,利用线段和角规展示画线段和画角的过程,并讲解“边”和“角”的概念。
4. 练习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在笔下勾勒出正确的图形。
练习不仅可以巩固刚学到的知识点,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准确度。
具体步骤如下:•项目1:画一个长度为3厘米的线段;•项目2: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一条直角边长度为2厘米,另一条直角边长度为3厘米,且另一条边的长度为4厘米;•项目3:画一个任意角度的角。
5. 总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哪些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较好,哪些还需再加强,并教育学生加强自主学习和课后复习。
六、教学评估在教学结束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练习的过程,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老师可以通过口头提问,听学生讲解“边”和“角”的概念、画线段、画角的过程等,评估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通过评估和反思,不断寻找优化和改进的方法,使教学更加生动和实效。
本节课的练习题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准确度和细心度,在应对练习题目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示范,为学生提供直观的示范和支持。
同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共同分析什么原因导致了错误和偏差,找到问题所在,并纠正错误。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共8课时)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感;体会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教学难点: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教材说明]1.合理确定认识分数的起点,逐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分数概念的抽象性及其理解方式的多样性,是儿童理解分数概念的困难所在。
在本单元第一次认识分数时,结合生活情境,借助几何直观和操作,从“一个物体作整体”“到多个物体作整体”,循序渐进地加深对分数所表达的“部分—整体”关系的认识。
而且所有内容的安排全部围绕这一基本含义展开,无论是比较大小还是简单的分数计算,其目的不是都单纯地教学大小比较和计算的方法,而是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加深对分数含义的认识。
2.加强用分数解决问题的教学。
教材安排了“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的教学内容(例1),加深了学生对分数含义的理解,学会用简单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接着教学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问题(例2),让学生利用刚刚掌握的分数的含义,结合已有的整数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不仅沟通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而且也增加了解决实际问题的丰富性,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生活经验,借助直观和操作认识分数。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接触分数的机会很少,而分数的含义、读写方法、计算方法等内容与学生熟悉的自然数又有很大差异。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祝你取得好成绩!3.分数的简单应用第1课时解决问题(1) 课题解决问题(1) 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几分之几,对分数有了初步的了解。
基于上述情况,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了以下两方面:1.联系已有知识经验,做好铺垫。
本节课首先复习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分母、分子各表示什么意义,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重温分数的内涵,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2.在动手实践中加强对分数的认识。
学生有了上面的经验,为了加强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在巩固强化中完成教材100页例1,教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涂一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力求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1.知道一个事物可以看成是一个整体,掌握解决分数的简单应用问题的技巧。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几分之几的含义。
学习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正方形纸片、彩笔、剪刀。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6分钟)1.复习旧知。
(1)让学生说出几个分数,并说一说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让学生说一说34和57各表示什么意义。
2.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认识整体的几1.(1)说出自己喜欢的分数,并说一说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交流汇报34和57所表示的意义。
2.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任务。
1.涂色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1)(2)分之几。
答案:1412二探究新知。
(25分钟)1.初步感受整体由“1个”变成“多个”。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用彩笔涂色(涂色部分占这张正方形纸的14),并剪成4个小正方形,然后观察有什么变化。
(2)引导学生思考:涂色部分是其中的几份?这样的1份还能用分数来表示吗?(3)提问:这样的2份是这4个小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呢?3份呢?2.从份数角度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1)课件演示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1份是苹果总数的几分之几?(2)让学生说一说13所表示的意义。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八(2)》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八(2)》数学教案教案主题: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八(2)》教案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科目:数学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多少”与“有多少”这两个概念,并能够运用相关的计数方法与工具进行测量、计数和比较。
2.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综合的数学计算与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3.能够创新性地探究与解决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形成独立思考和分析的习惯。
教学重点:1.“多少”与“有多少”概念的理解及相关计数方法与工具的运用。
2.掌握基本计算方法和技巧,形成正确、快捷、准确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1.运用不同的数学方法和工具进行测量、计数和比较。
2.对较复杂的计数问题进行细致周密的思考,进行全面、深入的掌握和练习。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课堂讨论、个别讲解、练习与巩固,让学生融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以及思考数学的重要作用和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1.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问:多少个同学在上课?答:12个。
问:这些同学中有几个站着?问:这些同学中有几个坐着?答:9个。
问:这些同学的栏杆上挂着几个书包?答:6个。
问:每个书包上有几个球?答:5个。
2.测量物品的长度。
教师准备一张纸,要求学生先用手将纸从头到尾量一遍,再使用卷尺测量一下长度。
记录每个同学的测量结果并将其截图。
3.运用单位“组”。
教师将一堆鲜花放在教室门口,问学生这些鲜花有多少?学生可以通过眼睛数一下,也可以通过用卷尺测一下长度、宽度、高度等等方式得出数据。
然后,教师将学生分组,每个组的任务是用这些鲜花制作一个组,然后每组都用卷尺量一下组的长度。
最后,让每组同学把自己的花组放在一起,比较他们的长度和数量有何不同。
教学方法及时间:活动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前准备5min1.准备教学所需的图片、卷尺、纸张等材料。
2.调整教室环境,准备介绍数学问题的内容。
等待教师介绍。
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提示:先计算出儿童故事和动物世界两本书一共 多少元。
21.8+14.5=36.3(元) 36.3元>35元 答:35元不够。
返回
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 5.3
15 . 0
提示:满
十进一;
4.1
不够减时, 向前一位
借一当十。
1.5
返回
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3.森林医生。
元角
10.5 - 3.6
返回
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4.
(3)一袋果冻比一盒薯片贵多少元? 6.50+1.20=7.70(元)返回小数Fra bibliotek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4.
(4)妙想有5元,可以买哪两种食物?请给出 两种买法。 提示:只要买的这两种食物的总钱数不超过 5元即可。
返回
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4.
返回
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1.不管是元和元相加,还是角和角相加也好,还是都 化成角相加也好,实际上都是为了把相同数位相加, 也就是为了把相同数位对齐,实际就是小数点对齐。
2. 小数点要对齐,满十要加上一位进1;如果不够减 要从上一位借一当十。
返回
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小数点要对齐。
返回
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探究新知
邮费分别是1.6 元和12.8元。
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元?
返回
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元?
1.6元时1元多, 12.8元时12元多, 一定比13元多。
邮费分别是1.6 元和12.8元。
最新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带目录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目录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第一单元《时、分、秒》 (3)第1课时《时、分、秒》 (3)第2课时《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8)第3课时《时、分、秒的巩固练习》 (11)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3)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14)第2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 (16)第3课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19)第4课时《估算》 (23)第5课时《整理和复习》 (26)第三单元《测量》教案教学设计 (30)第2课时《分米的认识》 (33)第3课时《长度单位的换算》 (36)第4课时<< 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 (40)第5课时《吨的认识和换算> (44)第6课时《解决问题》 (48)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0节) (51) 第一课时:两位数连续进位加 (51)第二课时:三位数连续进位加 (52)第三课时:连续进位加 (53)第四课时:连续退位减法 (54)第五课时:加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56)第六课时: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58)第七课时:加法的验算 (59)第八课时:减法的验算 (61)第九课时:万以内的加减法 (63)第十课时:整理和复习 (65)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66)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11节) (68)第一课时:口算乘法 (68)第二课时 (69):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 (69)第三课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69) 第四课时:练习课 (70)第五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71) 第六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 (72)第七课时:连续进位乘法 (73)第八课时:连续进位乘法练习课 (74)第九课时: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74)第十课时: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75)第十一课时:整理复习 (76)※数字编码 (77)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6节) (80)第一课时:四边形的认识 (80)第二课时: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81)第三课时:周长 (81)第四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83)第五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练习课 (84)第六课时:估计 (84)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3节) (85)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85)第二课时:几分之几 (87)第三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 (88)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89)第十单元总复习(3节) (91)第一单元《时、分、秒》第1课时《时、分、秒》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3节)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3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苹果、圆片、正方形纸、纸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苹果1、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提问: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1、认识二分之一。
1)、课件演示分苹果。
指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二分之一3)、学生活动:用纸片折出它的二分之一,并写上分数。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二分之一?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2、认识1/41)要得到一个苹果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1)组织学生活动。
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2 )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
(3 )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三)认识其他分数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1)组织学生活动。
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数。
(2)全班集中汇报。
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的分数。
2、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四)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课(第1-3课时)

练习课(第1-3课时)▶教学内容完成教科书P63~65“练习十三”第4~6,8~15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能运用笔算乘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练习体会认真、细致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能够准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难点应用乘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笔算乘法,今天我们就通过练习继续来解决一些与笔算乘法有关的问题。
1.复习笔算乘法的内容。
学生自由发言,回顾笔算乘法的内容。
不完整的地方,多点几名学生进行补充。
教师依据学生发言,课件展示最终结果。
2.复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课件出示习题。
师:会算吗?一起说说要怎么算。
学生互相之间说一说,课件呈现计算过程。
师:多位数乘一位数应该怎样列竖式计算?指名学生汇报,课件呈现。
3.复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
【教学提示】注意对书写习惯不好的学生及时予以纠正。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汇报结果,说一说积的每个数位上的数是怎么来的。
师生共同总结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设计意图】计算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训练要做到位,让学生说清楚每道题的计算方法,熟练以后可以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计算的速度。
二、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P63“练习十三”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1)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展示汇报。
(2)师生共同回顾在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的问题。
2.完成教科书P64“练习十三”第6题。
师:谁来说一说36×7的积一定在哪两个数之间?你是怎么知道的?【学情预设】可能先估一估。
30×7=210,40×7=280,所以36×7的积一定在210和280之间。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五课时《 能通过吗 》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和课堂练习及答案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去感受长度、钱数等生活数据,并理解它们的含义,在课堂 中进行交流。让学生了解数学来自于生活,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达到了培养 学生的数感的目的,学生亲身体会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应用紧密相连。在 课中再次呈现生活中表示长度的小数。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实际含义,拓宽学生 的视野,感受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相同的小数在不同的情境中的实际含 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小数的不同含义,加深对小数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第五课《 能通过吗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去感受长度、钱数等生活数据, 并理解它们的含义,在课堂中进行交流。让学生了解数学来自于生活,沟通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达到了培养学生的数感的目的,学生亲身体会了数学知 识的学习与生活应用紧密相连,感悟生活数学。我在课中再次呈现生活 中表示长度的小数,同时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实际含义,拓宽学生的视野,感 受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相同的小数在不同的情境中的实际含义。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小数的不同含义,加深对小数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 能通过吗》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 上册第八单元第五课时《 能通过吗》。下面我将从说教教学 过程、课堂练习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九个方面展开。接 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生活中的小数,理解小数的具体含义。
【教学难点】:
能够列举出生活中使用小数的例子,加深理解小数的具体 含义。
五、说教法学法
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体现先导后教"、进而无为而教"的教学思想。 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体现先做后学"、进而自主学习"的学习思想;采 取个人自主探究与小组学习有机结合,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中心,引导 学生学会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练习课)
学
习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含义。
2、巩固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分数的认识及分数大小比较的练习过程,体验练习巩固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源自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重点:理解分数含义,认识分数。
难点: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法
学法:练习法
教具
课件、长方形纸片,线。
备课时间
2015.8.22
授课时间
主备人
程国章
授课人
审核签字(时间)
芦草沟镇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新课引入
旁批
一、复习回顾
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现在大家一上起来回顾,什么是分数,分数包含哪些?如何比较分数大小。
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第7题。出示课件。
这道题不仅考查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同时考查了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通过观察图片可以发现3人各吃了多少蛋糕,再根据同分母分数,分子越大,分数越大比较大小。
指名学生分角色表述,其余学生比较大小,集体订正。
巩固练习
1、在圆圈里填上“>”或“<”
○ ○ ○ ○ ○
2、填符合条件的分数
探究新知
1、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第一题同,(出示课件)
第一题:下面的分数能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吗?能表示的画∨,不能表示的画“×”。
() () ( ) ( )
本道题目考查的是对分数含义的理解,能够反映出学生对分数含义的掌握情况。使学生会看图写分数,理解分数的含义。
指导学生分析原因并指名学生回答,其余学生评价。
> > > >
3、看图写出分数。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还有什么疑问?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第五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练习课)
1、分数的含义
2、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