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高中物理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6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学案教科版必修2
高中物理 第四章 机械能和能源 6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案2 教科版必修2(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物理 第四章 机械能和能源 6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案2 教科版必修2(2021年最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b063ba131b765ce050814f5.png)
高中物理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6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案2 教科版必修2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物理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6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案2 教科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物理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6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案2 教科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6节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实物投影、幻灯片,多媒体教学设备,影片【设计思想】本节课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思考,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让学生设计,营造一个“安全"的教学环境,广开言路,让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引导共振。
总体教学布局如下表:【教学媒体的运用】1、多媒体设备:播放影片资料,给学生直观的印象,使其对能量的转移有一个直观地认识对能源危机给世界格局带来的影响,和对世界环境的危害有更为直观地认识和深刻的体会。
2、幻灯片设备:使学生有大量的图片资料里面更为深刻的体会出能源对于人类生存的意思, 能够深刻认识到能源对于人类带来的影响,使他们认识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和方法,在自己的生活中,由自己做起,保护环境,节约使用。
不浪费。
【形成性评价】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能够举例说明,能够理解并应用热力学定律分析解决问题;能够举例说明现在社会使用的能源的种类,能够大致说明能源危机的内容,能够对环境污染有明确的定义和深刻的理解,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意义,能由自己做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教学后记】1、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高中物理 第四章 机械能和能源 第6节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课件 教科版必修2
![高中物理 第四章 机械能和能源 第6节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课件 教科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97fc7e562e3f5727a5e962e1.png)
议一议 既然能量是守恒的,为什么还有能源危机? 答案: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即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能量在数量上并未减 少,但在可利用的品质上降低了,从便于利用的能源变成不便于利用的了,
所以存在能源危机.
思考判断
1.当一个物体的能量减少时,一定有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多.(
2.做功越多,能量的转化也越多.( 4.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常规能源.( 5.电能、焦炭、氢能属于一次能源.( ) ) ) ) ) 3.物体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消失.(
空气的密度为ρ ,风轮机叶片的长度为r,若风速为v0,每台风力发电机输 出电功率为P,求此过程中:
(1)单位时间内每台风力发电机获得的风能表达式;
(2)风力发电机利用风能的效率表达式. 〚思路点拨〛 (1)风能就是空气定向流动的动能.
(2)发电效率等于电功率与总功率的比值.
1 2 解析:(1)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 m v0 =P 总 t 2 1 而 m=πr2v0tρ,解得 P 总= πr2ρ v03 . 2
(教师备用) 例2-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铁块A(A的长度可忽略)以水平速度v0从左侧 冲上质量为M、长为l置于光滑水平面C上的木板B,刚好不从木板上掉下, 已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此时木板对地位移为s,求这一过程中:
(1)木板增加的动能;
解析:如图所示,设小铁块的位移为 x,两者共同的速度为 v.
即小铁块动能减少,减少了μmg(s+l). 1 2 1 v (3)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为ΔE 减= m 0 - (M+m)v2=μmgl. 2 2
(4)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系统减少的机械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Q=ΔE减=μmgl. 答案:(2)μ mg(s+l) (3)μ mgl (4)μ mgl
高中物理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能量与功知识梳理学案教科版必修2
![高中物理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能量与功知识梳理学案教科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be7ce7b0b84ae45c3a358c4f.png)
2021年高中物理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能量与功知识梳理学案教科版必修2【学习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存在的守恒量——能量的概念,明白什么是物体的动能,什么是物体的势能2.明白功的概念及做功的两个要素3.把握功的量度、公式及单位,并能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4.明白功是标量,明白正功和负功的区别5.明白得合外力做功、变力做功的运算方法【要点梳理】要点一、查找守恒量要点诠释:(1)提出问题:在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中,小球滚下斜面A,如图所示,它就要连续滚上另一个斜面B.重要的是,伽利略发觉了具有启发性的事实:不管斜面B比斜面A陡些或缓些,小球最后总会在斜面上的某点停下来,这点距斜面底端的竖直高度与它动身时的高度相同.看起来,小球看起来“记得”自己起始的高度.然而,“记得”并不是物理学的语言,在物理学中,如何表述这一事实呢?(2)查找守恒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已成为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工具,查找守恒量的目的确实是揭示、发觉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以便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在上述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中,我们先分析小球的运动特点,小球沿斜面滚下时,高度降低,但速度增大,而小球沿斜面滚上时,高度增加,但速度减小.那么可知,小球凭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减少时,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就增加,反之,也成立,这就表达出守恒量——能量.要点二、能量要点诠释:能量与物体的运动相对应,是对物体不同运动形式的统一量度,不同的运动形式对应不同的能量. (1)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势能.注意:①两物体间有相互作用力,物体才会有势能.②势能是与两物体相对位置有关的能量,又叫位能.例如:地面邻近的物体被提到一定的高度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拉伸、压缩的弹簧,拉开的弓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动能是一个状态量,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只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有关.例如:高速运动的炮弹具有专门大的动能,能够穿透军舰厚厚的钢板进入船体;运动的水流、气流(风)能够推动叶轮转动而使发电机发电.不同的运动形式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对应的能量也在不断地转化着,总的能量守恒意味着运动是守恒的.能量守恒定律使人类对自然界有了本质的定量认识.要点三、功的概念要点诠释:(1)功的定义:物体受力的作用,并沿力的方向发生一段位移,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力对物体做功是和一定的运动过程有关的.功是一个过程量,功所描述的是力对空间的积存效应. (2)功的两个要素:力和沿力的方向发生位移.两个要素关于功而言缺一不可,因为有力不一定有位移;有位移也不一定有力.专门说明:力是在位移方向上的力;位移是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如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运动,重力和弹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垂直,这两个力并不做功.(3)功的运算式:cos W Fl α=.在运算功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①式中F 一定是恒力.若是变力,中学时期一样不用上式求功.②式中的l 是力的作用点的位移,也为物体对地的位移.α是F 方向与位移l 方向的夹角.③力对物体做的功只与F 、l 、α三者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等因素无关.④功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4)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因此合外力的功等于各分力做功的代数和.(5)物理学中的“做功”与日常生活中的“工作”含义不同.例如:一搬运工在搬运物资时,若扛着物资站着不动不算做功;扛着物资水平前进不算做功;而在他拿起物资向高处走时就做功了.因此力对物体做功必须具备两个要素:力和在力的方向上有位移. 要点四、功的正负要点诠释:1.功的正负力对物体做正功依旧负功,由F 和l 方向间的夹角大小来决定.依照cos W Fl α=知:(1)当0°≤α<90°时,cosα>0,则W >0,现在力F 对物体做正功.(2)当α=90°时,cosα=0,则W =0,即力对物体不做功.(3)当90°<α≤180°时,cosα<0,则W <0,现在力F 对物体做负功,也叫物体克服力,做功.2.功的正负的物理意义因为功是描述力在空间位移上累积作用的物理量,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能量是标量,相应地,功也是要点五、功的运算方法要点诠释:(1)一个恒力F 对物体做功W =F·lcos α有两种处理方法:—种是W 等于力F 乘以物体在力F 方向上的分位移lcosα,立即物体的位移分解为沿F 方向上和垂直于F 方向上的两个分位移1l 和2l ,则F 做的功1cos W F l Fl α=⨯=;一种是W 等于力F 在位移l 方向上的分力Fcosα乘以物体的位移l ,立即力F 分解为沿l 方向上和垂直于l 方向上的两个分力F 1和F 2,则F 做的功1cos W F l F l α=⨯=⨯.功的正、负可直截了当由力F 与位移l 的夹角α的大小或力F 与物体速度v 方向的夹角α的大小判定.(2)总功的运算.尽管力、位移差不多上矢量,但功是标量,物体受到多个外力作用时,运算合外力的功,要考虑各个外力共同做功产生的成效,一样有如下两种方法:①先由力的合成与分解法或依照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F 合,然后由cos W F l α=合运算. ②由cos W Fl α=运算各个力对物体做的功W 1、W 2、…、n W ,然后将各个外力所做的功求代数和,即12n W W W W =+++合…….要点六、关于相互作用力所做的功要点诠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的功没有一定的关系.依照做功的两个因素,尽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但这两个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这两个物体在相同时刻内运动的情形是由这两个物体所受的合力、物体的质量以及物体的初始条件这三个因素共同决定的,两个物体在相互作用力方向上的位移也没有必定联系,当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的位移大小相等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的绝对值相等;当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的位移大小不等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的绝对值就不等,因此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做功的数值也就没有一定的联系.上述情形可用下面的实例来分析: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两辆小车甲和乙,小车内各固定一条形磁铁,两车分别靠着固定挡板放置.现在两车都处于静止状态,尽管两车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做功,因为力的作用点无位移;若将甲车左侧的挡板撤去,并使车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向右运动,在甲车靠近乙车的过程中,甲对乙的作用力不做功,而乙对甲的作用力做负功;当甲车返回向左运动时,甲对乙的作用力仍旧不做功,而乙对甲的作用力做正功;若将乙车右侧的挡板也撤去,则在甲车靠近乙车的过程中,甲对乙的作用力做正功,而乙对甲的作用力仍做负功;当甲车返回向左运动时,两个相互作用力均做正功;若使两车相向运动,则在其相向运动过程中,两个相互作用力均做负功.综上所述,作用力、反作用力做功的特点有:(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作用在不同物体上.(2)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特点:可能向相反方向运动,也可能向同一方向运动,也可能一个运动,而另一个静止,还可能两物体都静止.(3)由cos W Fl α=不难判定,作用力做的功与反作用力做的功没有必定的关系.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力能够均不做功;能够一个力做功,另一个力不做功;也能够一个力做正功,另一个力做负功;也能够两个力均做正功或均做负功.要点七、变力做功的运算恒力做的功可直截了当用功的公式cos W Fl α=求出,变力做功一样不能直截了当套用该公式,但关于一些专门情形应把握下列方法:(1)将变力做功转化为恒力做功.①分段运算功,然后用求和的方法求变力所做的功.某人以水平拉力F 拉一物体沿半径为R 的圆形轨道走一圈,求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专门明显,拉力F 是一个大小不变,方向不断改变的变力,不能直截了当用公式cos W Fl α=来运算,因此我们设想把圆周无限细分,各小段位移分别为1l △、2l △、3l △、…、n l △,关于每一小段位移上的作用力F 就成为恒力了,且F 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因此在每小段位移上,力F 做的功分别为F·1l △、F·2l △、F·3l △、…、F·n l △,把各小段力F 所做的功加在一起,确实是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即W =F·1l △+F·2l △+…+F·n l △=F(1l △+2l △+…+n l △),因为1l △+2l △+…+n l △=2πR,因此有W =F·2πR.这种思维方法叫微元分割法或微元法.曲线运动中的变力做功(要紧是大小不变、方向变化的力)常用微元法求解.上述拉力做的功等于拉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总路程的乘积.②用转换研究对象的方法.利用cos W Fl α=进行运算,如图所示,人站在地上以恒力F 拉绳,使小车向左运动,求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拉力对小车来说是个变力(大小不变,方向改变),但细细研究,发觉人拉绳的力却是恒力,因此转换研究对象,用人对绳子所做的功来求绳子对小车做的功.(2)方向不变,大小随位移线性变化的力,可用平均力求所做的功.(3)用图像法求解变力做功问题.我们能够用图像来描述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以Fcosα为纵轴,以l 为横轴.当恒力F 对物体做功时,由Fcosα和l 为邻边构成的矩形面积即表示功的大小,如图(a)所示.假如外力不是恒力,外力做功就不能用矩形表示.只是能够将位移划分为等距的小段,当每一小段足够小时,力的变化专门小,就能够认为是恒定的,该段内所做功的大小即为此小段对应的小矩形的面积,整个过程外力做功的大小就等于全体小矩形面积之和,如图(b)所示.【典型例题】类型一、恒力功的运算例1、如图所示,质量为2 kg 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大小为10 N 的拉力作用,移动2m .已知地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求:(1)拉力对物体做的功;(2)重力对物体做的功;(3)弹力对物体做的功;(4)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5)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g 取10 m/s 2)【思路点拨】只要弄清物体的受力情形,明确每个力与位移的夹角,就可依照功的定义求解.【解析】(1)拉力F 做的功 cos37F W F l =°=10×2×0.8J=16J .(2)重力G 做的功 cos90G W mg l =°=0.(3)弹力F N 做的功 cos900N F N W F l ==°.(4)摩擦力f F 做的功cos180fF f N W F l F l μ==-°(sin37) 5.6J mg F l μ=--=-°. (5)外力做的总功N fF F F W W W W =++总=16J+0+0-5.6J =10.4 J . 也可先求出合力,再求合力做的总功.cos37(sin 37)F F mg F μ=-合°-?=5.2 N ,cos 0W F l ==总合° 5.2×2×1J =10.4 J .【总结升华】由恒力功的定义式cos W Fl α=可知:恒力对物体做功的多少,只取决于力、位移、力和位移间夹角的大小,而跟物体的运动状态(加速、匀速、减速)无关。
2022高一物理学案 4.6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6(教科版必修2)
![2022高一物理学案 4.6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6(教科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bd0486d4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82.png)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4.6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能量守恒定律2、知道能源和能量耗散【知识整合】一、功和能的关系1、功是的量度,即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
2、几种功和能的关系:(1)合外力做的功等于;(2)重力做的功等于;(3)弹簧的弹力做的功等于;(4)一对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等于产生的热量,导致系统机械能的损失,其中l为两物体相对滑动的距离。
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等于零,不损失系统的机械能,只使机械能在相互作用的物体间转移。
(5)系统内的重力和弹力之外的力作的功等于,表达式为。
答案:1.能量转化转化2.动能的变化重力势能的变化弹性势能的变化机械能的变化二、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也不会,它只会从转化为,或者从转移到,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保持不变。
答案:凭空产生凭空消失一种能量另一种能量一个物体另一个物体总量三、能量耗散1、人类利用能源的过程,就是使不同形式的能的过程。
2、能量耗散是指能量在可降低了,能量在数量上并未减少。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过程的方向性。
答案: 1.相互转化2. 利用率3.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关系涉及热现象的宏观[重难点阐释]1、功和能关系的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即“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转化,反之转化了多少能量说明做了多少功”。
这实质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另一种表述2、能量守恒应从以下两方面去理解:(1)某种形式的能减少,一定存在其它形式的能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2)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它物体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
这也是我们列能量守恒表达式时的两条基本思路。
3、用能量守恒解题的步骤:(1)明确选取哪个(哪几个)物体为研究对象(2)明确研究过程(3)明确有多少种形式的能(如动能、势能、内能、电能等)在变化(4)分别列出增加的能量∆E减和减少的能量∆E增的表达式(5)列恒等式∆E减=∆E增[典型例题]例1、如图1所示,一质量均匀的不可伸长的绳索,其两端点A、B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使绳成悬垂状态,今在最低点C 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力拉绳,使C点向下运动,此过程中绳索AB的重心位置将()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C.先降低后升高 D.始终不变解析:将C点用力下拉的过程,拉力做正功,系统的机械能增加;我们不妨设拉动过程极其缓慢,即绳索动能的增量几乎为零,则绳索重力势能一定增加,故其重心逐渐升高。
高中物理 第四章 机械能和能源 第6节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案 教科版必修2
![高中物理 第四章 机械能和能源 第6节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案 教科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aa3fe3f48762caaedc33d42f.png)
第6节能源的开发与利用1.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是通过做功来实现的。
2.自然界中的能量在转移和转化过程中总量是不变的。
3.能源是指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
能源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节约能源,恰当地利用能源,以及开发新能源是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基本途径。
一、能量守恒定律1.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
2.意义: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飞跃。
它是自然界中最重要、最普遍的规律之一。
二、能源的利用1.能源: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
2.能源的利用(1)人类对能源的利用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柴草时期、煤炭时期、石油时期。
(2)能源利用方式的改进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善,煤炭的利用和蒸汽机的诞生引起了产业革命。
3.能源的分类(1)非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
(2)可再生能源:如风能、水能等。
4.常规能源产生的危害(1)煤炭燃烧产生烟尘,且煤烟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污染大气,造成酸雨和温室效应,导致两极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
(2)煤烟中的致癌物质危害身体。
(3)煤炭的开采和生产过程破坏土壤植被,产生的废水污染水源及农田。
(4)石油的开采、炼制、处理过程及其使用都对环境产生污染。
三、新能源的开发1.非再生能源对人类的要求(1)节约能源。
(2)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2.新能源(1)种类:风能、海洋能、太阳能、地热能、氢能、生物质能及核聚变能等。
(2)特点:多为可再生能源,且污染较小。
1.自主思考——判一判(1)机械能守恒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2)人们开发和利用能源的过程中,能量在数量上逐渐减少。
(×)(3)能量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发生转移或转化,但能的总量是不变的。
高考物理第四章 机械能和能源4.6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件(教科版必修2)
![高考物理第四章 机械能和能源4.6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件(教科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e2e9a8414a7302768e99396f.png)
返回
典例精析 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例2 如图所示,一个粗细均匀
的U形管内装有同种液体,液体
质量为m.在管口右端用盖板A密
闭,两边液面高度差为h,U形
管内液体的总长度为4h,拿去盖
板,液体开始运动,由于管壁的
阻力作用,最终管内液体停止运
动,则该过程中产生的内能为
( A.
A1 m)gh
16
C. 1 mgh
4
B. 1mgh
8
D. 1 mgh
2
重力势能转化为内能
E内 =
m' gh' =
mgh 16
m'= 1m h'= h
8
2
h 2
返回
典例精析 三、对功能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例3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有一质量为M的长木块以一定的初速 度向右匀速运动,将质量为m的小铁 M 块无初速度地轻放到长木块右端,小
加量一定相等 . 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 和增加量一定相等 .
2.能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1)从不同状态看,E初=E终. (2)从能的转化角度看,ΔE增=ΔE减.
(3)从能的转移角度看,ΔEA增=ΔEB减.
二、能源的利用和新能源的开发
1.人类对能源的利用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柴草时期、煤炭 时期、 石__油__时期.自工业革命以来,煤和石油成为人类的主要能源.
动能不变 重力势能增加
机械能增加
E =
Ep
= mgh
A.物体上升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 10J
B.物体的机械能增加10 J
C.合外力对物体做功2 J F合=0NÞ W合=0J
高中物理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动能定理的应用知识梳理学案教科版必修2
![高中物理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动能定理的应用知识梳理学案教科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b5307f06ad51f01dc381f133.png)
2021年高中物理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动能定理的应用知识梳理学案教科版必修2【学习目标】1.进一步深化对动能定理的明白得。
2.会用动能定理求解变力做功问题。
3.会用动能定理求解单物体或多物体单过程问题以及与其他运动形式的结合问题。
4.明白用动能定明白得题的一样步骤。
【要点梳理】要点一、动能定理的推导要点诠释:1.推导过程:一个运动物体,在有外力对它做功时,动能会发生变化。
设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原先的速度是1v ,动能是21112k E mv =,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定外力F 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l ,速度增加到2v ,动能增加到22212k E mv =。
在这一过程中外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W Fl =。
依照牛顿第二定律F ma =和运动学公式22212v v al -=得到22212v v l a -= 因此22222121()11222ma v v W Fl mv mv a -===- 或21k k W E E =-2.关于公式的几点说明(1)上面我们设外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导出了关系式21k k W E E =-,这时外力做正功,动能增加。
外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时,上式同样适用,这时外力所做的功是负值,动能的变化也是负值;(2)外力对物体做负功,往往说成物体克服那个力做了功。
因此,对这种情形,也能够说物体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减少;(3)假如物体不只受到一个力,而是受到几个力,上述结论仍旧正确。
只是外力所做的功是指各个力所做的功的代数和,即外力所做的总功。
3.动能定理的实质动能定理揭示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与物体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即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对应着物体动能的变化,变化的大小由做功的多少来量度。
动能定理的实质是反映其它形式的能通过做功而和动能转化之间的关系,只只是在那个地点其它形式的能并不一定显现,而是以各种性质的力所做的机械功(等式左边)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
要点二、对动能定理的进一步明白得要点诠释:1.动能定理的运算式为标量式,运算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时,应明确各个力所做功的正负,然后求其所有外力做功的代数和;求动能变化时,应明确动能没有负值,动能的变化为末动能减去初动能。
高中物理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6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学案教科版必修2
![高中物理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6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学案教科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5b2a110687c24028915fc3e9.png)
高中物理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6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学案教科版必修2[学习目标] 1.了解各种不同形式的能,知道不同形式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2.理解能量守恒定律,会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解释一些实际问题.3.了解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知道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问题,增强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4.理解功能关系及其应用.一、能量守恒定律1.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2.意义:能量守恒定律是最重要、最普遍的自然规律之一,是大自然普遍和谐性的一种表现形式.二、能源的利用1.人类对能源的利用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柴草时期、煤炭时期、石油时期.自工业革命以来,煤和石油成为人类的主要能源.2.能源利用方式的改进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善,煤炭的利用和蒸汽机的诞生引起了产业革命.但能源的大量使用引起了环境问题.三、新能源的开发1.在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的同时,要大力开发核聚变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2.正在开发的新能源有风能、海洋能、太阳能、地热能、氢能、生物质能及核聚变能等.3.新能源的优点:新能源多为可再生能源,且污染较小.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机械能守恒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特殊形式.(√)(2)化石燃料的利用,会引起环境问题.(√)(3)在利用能源的过程中,能量在数量上并未减少.(√)(4)世上总能量不变,所以我们不需要节约能源.(×)(5)人类不断地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所以能量可以被创造.(×) 2.质量为0.4 kg的皮球,从离地面高0.5 m处自由落下,与地面碰撞后以2 m/s的速度反弹,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碰撞时损失的机械能为________,损失的机械能转化为________能.答案 1.2 J 内一、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如图1所示,“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舱进入地球大气层以后,由于它的高速下落,而与空气发生剧烈摩擦,返回舱的表面温度达到 1 000摄氏度.图1(1)进入大气层很长一段时间,返回舱加速下落,返回舱表面温度逐渐升高.该过程动能和势能怎么变化?机械能守恒吗?(2)返回舱表面温度越高,内能越大,该过程中什么能向什么能转化?机械能和内能的总量变化吗?答案(1)返回舱动能增加,势能减少,由于与大气层的摩擦,机械能逐渐转化为内能,故机械能不守恒.(2)减少的势能一部分转化为动能,一部分转化为内能.或者说一部分。
高一物理教科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四章 6.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含解析】
![高一物理教科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四章 6.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c3c03eb6c85ec3a87c2c5f1.png)
第四章机械能第6节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一、目标分析知识目标: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知道能源和能量耗散。
能力目标:通过对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例分析,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节能意识。
二、教学思想运用生活中的事例,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使他们了解彼此的见解,把自己的经验,非正式、不规范的知识转变为规范的、有内在联系的系统知识并用之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并将/科学、技术与社会0(STS)的思想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本课充分重视情景、问题、体验、合作、交流等教学元素,力图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三、教学过程1、感知能量教师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他们所感知的能量形式,再通过一段视频,引导学生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感知身边的能量形式。
2、感悟能量的转化第一,思考问题:自然界中的能量是否以固定不变的形式存在?第二,请学生试举出能量转化的实例(讨论)。
第三,教师在黑板的副板书位置罗列学生讨论的结果:冬天里搓手取暖;太阳能热水器;;电动自行车;燃烧等。
第四,演示以下实验,观察实现现象并分析其中的能量转化。
粉笔下落;点燃随身携带的打火机;打开教室里的电灯;手摇式发电机发电。
第五,教师将针对演示实现现象一一引导学生分析并将能量转化过程写在黑板上。
如搓手取暖:机械能——内能,克服摩擦力做功;粉笔下落:势能——动能,重力做功;电动机:电能——机械能,电流做功;手摇式发电机发电:机械能——电能,人做功等。
最后得出结论:做功实现了能的相互转化。
3、追寻能量转化的规律思考:既然能量之间可以转化,那么我们能否制造出源源不断对外做功而不消耗能量的机器?这相当于/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可能吗?用PPT展示永动机模型,告诉学生前人曾经尝试过,但都失败了。
由此可知,能量是不可能被创造出来的!再思考:开水暴露在空气中,逐渐变冷,能量到哪里去了?汽车刹车,汽车滑行了一段距离停下来,动能到哪里去了?能量会无缘无故地消失吗?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了另一种形式。
最新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培优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第6节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最新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培优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第6节能源的开发与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2b3d4c2880eb6294dc886c2f.png)
6.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一、能量守恒定律【情境思考】“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很长时间,加速下落,返回舱表面温度升高。
问题1:返回舱的动能和势能如何变化?提示:动能增加,势能减少,有内能产生。
问题2:机械能还守恒吗?提示:不守恒。
1.能量的相互转化:自然界任何形式的能量在转移和转化的过程中,都要遵循具有普遍意义的能量守恒定律。
2.定律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
3.物理意义:(1)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最可靠的自然规律之一,是大自然普遍和谐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2)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普遍的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特殊形式。
二、能源分类和新能源开发1.能源:指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
2.能源利用:(1)时期: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时期有柴草、煤炭、石油时期等。
(2)意义。
①能源利用方式的改进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②新能源的利用引起人类社会经济飞跃和产业革命。
③能源消耗的多少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3)分类。
①煤、石油和天然气为化石燃料,这些能源不可再生,也不可重复利用,所以又称为非再生能源。
②新能源多为可再生能源。
3.新能源:目前,正在开发的新能源有风能、海洋能、太阳能、地热能、氢能、生物质能及核聚变能等。
知识点一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1.适用范围:能量守恒定律是贯穿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是各种自然现象中普遍适用的一条规律。
2.表达式:(1)E初=E末,初状态各种能量的总和等于末状态各种能量的总和。
(2)ΔE增=ΔE减,能量的增加量等于能量的减少量。
3.应用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及研究过程。
(2)明确该过程中,哪些形式的能量在变化。
(3)确定参与转化的能量中,哪些能量增加,哪些能量减少。
(4)列出增加的能量和减少的能量之间的守恒式(或初、末状态能量相等的守恒式)。
高中物理 第四章 机械能和能源 6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素材 教科版必修2(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物理 第四章 机械能和能源 6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素材 教科版必修2(2021年最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a8e735e8762caaedd33d4da.png)
高中物理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6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素材教科版必修2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物理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6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素材教科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物理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6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素材教科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6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浅谈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行生产的不可缺少的资源。
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能源消费的增长,能源问题已被列为世界上研究的重大问题之.解决世界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认真节流,其二是广泛开源。
所谓节流,就是要大力提倡节约能源。
节能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关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甚至有人把节能称为世界的“第五大能源”,与煤、石油和天然气、水能、核能等并列.在节能方面,在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重点要发挥先进科学技术的优势,提高各国的能源利用效率。
如果世界各国家和各地区都能改进各种用能设备,不断提高能源的质量标准和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加强科学管理,适当控制生活能源的合理使用,就能使能源更加有效地用于生产和生活之中,从而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问题.所谓开源,就是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
在继续加紧石油勘探和寻找新的石油产地的同时,积极开发丰富的煤炭资源,还要大力开发水能、生物能等常规能源,加强核能、太阳能、风能、沼气、海洋能、地热能以及其他各种新能源的研究和利用,从而不断扩大人类的能源资源的种类和来源。
下面重点介绍一下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海洋能、以及可燃冰这些能源在将来的发展,以及它们在解决能源问题上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1。
2020-2021学年高中物理 第四章 机械能和能源 6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案2 教科版必修2
![2020-2021学年高中物理 第四章 机械能和能源 6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案2 教科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88666e6684868762cbaed50b.png)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叙述能量守恒律,体会能量守恒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之一,会初步运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2、知道自然界中存在的多种形式的能量3、能举例说明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能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4、通过新能源和常规燃料对比了解新能源的优点过程与方法:1、学生先对教科书“讨论交流”进行讨论,通过比较和分析,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2、通过讨论与交流,展现学生思维过程,掌握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分析和比较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形成科学探究习惯;感受到身边处处有物理。
2、经历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3.知道哪些能源属于新能源。
引入讨论: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片,说明它们具有哪种形式的能?涉及哪些能量之间的转化?同学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学过程一.能量守恒定律结合三个情景图片,让学生认识到物质运动中能量的转化是普遍存在的,并明确能量守恒定律内容:1、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2、强调说明a.该定律是贯穿整个物理学的基本规律之一,是解决物理学的一条主线。
b.要分清系统中有多少种形式的能,发生了哪些转化和转移。
学生观察与思考并总结行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内容3、能量的转化思考并回答问题PPT展示,白板批注4、能量的转移二、分析引导总结功能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重力做功重力势能的改变WG=-ΔEP变WF=-ΔEP 合外力做功功能量转化关系式学生代表交流分享。
【重点资料】2019高中物理 第四章 机械能和能源 6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学案 教科版必修2
![【重点资料】2019高中物理 第四章 机械能和能源 6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学案 教科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121482e2a1c7aa00b52acb9c.png)
6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学习目标] 1.了解各种不同形式的能,知道不同形式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2.理解能量守恒定律,会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解释一些实际问题.3.了解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知道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问题,增强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4.理解功能关系及其应用.一、能量守恒定律1.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2.意义:能量守恒定律是最重要、最普遍的自然规律之一,是大自然普遍和谐性的一种表现形式.二、能源的利用1.人类对能源的利用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柴草时期、煤炭时期、石油时期.自工业革命以来,煤和石油成为人类的主要能源.2.能源利用方式的改进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善,煤炭的利用和蒸汽机的诞生引起了产业革命.但能源的大量使用引起了环境问题.三、新能源的开发1.在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的同时,要大力开发核聚变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2.正在开发的新能源有风能、海洋能、太阳能、地热能、氢能、生物质能及核聚变能等.3.新能源的优点:新能源多为可再生能源,且污染较小.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机械能守恒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特殊形式.(√)(2)化石燃料的利用,会引起环境问题.(√)(3)在利用能源的过程中,能量在数量上并未减少.(√)(4)世上总能量不变,所以我们不需要节约能源.(×)(5)人类不断地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所以能量可以被创造.(×)2.质量为0.4 kg的皮球,从离地面高0.5 m处自由落下,与地面碰撞后以2 m/s的速度反弹,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碰撞时损失的机械能为________,损失的机械能转化为________能.答案 1.2 J 内一、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如图1所示,“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舱进入地球大气层以后,由于它的高速下落,而与空气发生剧烈摩擦,返回舱的表面温度达到1 000摄氏度.图1(1)进入大气层很长一段时间,返回舱加速下落,返回舱表面温度逐渐升高.该过程动能和势能怎么变化?机械能守恒吗?(2)返回舱表面温度越高,内能越大,该过程中什么能向什么能转化?机械能和内能的总量变化吗?答案(1)返回舱动能增加,势能减少,由于与大气层的摩擦,机械能逐渐转化为内能,故机械能不守恒.(2)减少的势能一部分转化为动能,一部分转化为内能.或者说一部分机械能转化成了内能.机械能和内能的总量不变,即能量守恒.1.适用范围:能量守恒定律是贯穿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是各种自然现象中普遍适用的一条规律.2.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某种形式的能减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例1(多选)从光滑斜面上滚下的物体,最后停止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则( )A.在斜面上滚动时,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B.在斜面上滚动时,有部分势能转化为内能C.在水平面上滚动时,总能量正在消失D.在水平面上滚动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总能量守恒答案AD解析在斜面上滚动时,只有重力做功,只发生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在水平面上滚动时,有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总能量是守恒的,故选A 、D. 【考点】对能的转化与守恒的理解 【题点】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 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能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1)从不同状态看,E 初=E 末. (2)从能的转化角度看,ΔE 增=ΔE 减. (3)从能的转移角度看,ΔE A 增=ΔE B 减. 2.能量守恒定律应用的关键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2)找全参与转化或转移的能量,明确哪些能量增加,哪些能量减少. (3)列出增加量和减少量之间的守恒式.例2 如图2所示,皮带的速度是3 m/s ,两圆心的距离s =4.5 m ,现将m =1 kg 的小物体轻放在左轮正上方的皮带上,物体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5,电动机带动皮带将物体从左轮运送到右轮正上方时,求:(g 取10 m/s 2)图2(1)小物体获得的动能E k ; (2)这一过程摩擦产生的热量Q ; (3)这一过程电动机消耗的电能E . 答案 (1)4.5 J (2)4.5 J (3)9 J解析 (1)设小物体与皮带达到共同速度时,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移为x . μmgx =12mv 2,解得x =3 m<4.5 m ,即物体可与皮带达到共同速度,此时E k =12mv 2=12×1×32 J =4.5 J.(2)由μmg =ma 得a =1.5 m/s 2, 由v =at 得t =2 s ,则Q =μmg (vt -x )=0.15×1×10×(6-3) J =4.5 J. (3)由能量守恒知E =E k +Q =4.5 J +4.5 J =9 J.【题点】摩擦生热及内能的理解与计算针对训练1 一弹珠弹射玩具模型如图3所示,水平粗糙管AB 内装有一轻弹簧,左端固定.竖直放置光滑管道BCD ,其中CD 为半径R =0.1 m 的四分之一圆周,C 点与地面间的高度H =0.1 m ,用质量m 1=0.2 kg 的弹珠(可看成质点)将弹簧缓慢压缩到某一确定位置M ,弹珠与弹簧不固连.由静止释放后弹珠恰能停在D 点.用同种材料、质量m 2=0.1 kg 的弹珠仍将弹簧缓慢压缩到M 点再由静止释放,弹珠由D 点飞出后落在与D 点正下方D ′点相距x =0.8 m 处.g 取10 m/s 2.求:图3(1)弹珠m 2从D 点飞出时的速度大小; (2)弹簧被缓慢压缩到M 点时储存的弹性势能;(3)保持弹珠m 2仍将弹簧缓慢压缩到M 点,改变H 的高度,从D 点飞出后落在与D 点正下方D ′点距离x 是不同的,求x 的最大值. 答案 (1)4 m/s (2)1.6 J (3)1 m解析 (1)弹珠m 2由D 点飞出后做平抛运动,有H +R =12gt 2得t =0.2 sm 2从D 点飞出时的速度大小v D =xt=4 m/s(2)研究弹珠从释放到D 点的过程,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释放m 1的过程,有E p =μm 1gx MB +m 1g (H +R ) 释放m 2的过程,有E p =μm 2gx MB +m 2g (H +R )+12m 2v D 2解得E p =1.6 J(3)由能量守恒定律:E p =μm 2gx MB +m 2g (H +R )+12m 2v D ′2解得v D ′=20(0.9-H )x =v D ′t =2(0.9-H )(H +0.1)当H =0.4 m 时,x 有最大值,得x m =1 m 【考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基本应用三、功能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1.功能关系概述(1)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是通过做功实现的,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之间转化的过程. (2)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2.功与能的关系:由于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某种力做功往往与某一种具体形式的能量转化相联系,具体功能关系如下表:例3 如图4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径为R 的圆弧轨道,半径OA 水平、OB 竖直,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自A 的正上方P 点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小球沿轨道到达最高点B 时恰好对轨道没有压力.已知AP =2R ,重力加速度为g ,则小球从P 到B 的运动过程中( )图4A .重力做功2mgRB .机械能减少mgRC .合外力做功mgRD .克服摩擦力做功12mgR答案 D解析 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所以W G =mgR ,选项A 错;小球在B 点时所受重力提供向心力,即mg =m v 2R ,所以v =gR ,从P 点到B 点,由动能定理知:W 合=12mv 2=12mgR ,故选项C 错;根据能量守恒知:机械能的减少量为|ΔE |=|ΔE p |-|ΔE k |=12mgR ,故选项B 错;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等于机械能的减少量,故选项D 对. 【考点】各种功能关系及应用 【题点】各种功能关系及应用应用功能关系解题的关键应用功能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深刻理解不同功能关系的含义:(1)重力做功是物体重力势能变化的原因,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减少多少; (2)弹力做功是弹簧弹性势能变化的原因,弹力做多少功,弹性势能就减少多少; (3)合力做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合力做多少功,动能就增加多少;(4)除重力和系统内弹力之外的其他力做功是机械能变化的原因,其他力做多少功,机械能就增加多少.针对训练2 (多选)如图5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可视为质点)以某一速度从A 点冲上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其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34g ,此物体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则在这个过程中物体( )图5A .重力势能增加了34mghB .克服摩擦力做功14mghC .动能损失了32mghD .机械能损失了12mgh答案 CD解析 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了mgh ,故A 错误;加速度a =34g =mg sin 30°+f m ,摩擦力f =14mg ,物体在斜面上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发生的位移为2h ,则克服摩擦力做功mgh2,故B错误;由动能定理可知,动能损失量为合外力做的功的大小,所以ΔE k =F 合·2h =m ·34g ·2h=32mgh ,故C 正确;机械能的损失量为fx =14mg ·2h =12mgh ,故D 正确.【考点】各种功能关系及应用【题点】各种功能关系及应用1.(能源的利用)关于能源的开发和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能源应用的过程就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B.化石能源的能量归根结底来自于太阳能,因此化石能源永远不会枯竭C.在广大的农村推广沼气意义重大,既变废为宝,减少污染,又大量节约能源D.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煤炭资源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答案 C解析能源应用过程并不单纯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各种转化形式均可为人类服务,A错误;化石能源的能量虽然来自太阳能,但要经过数亿年的地质演变才能形成,且储量有限,为不可再生能源,B错误;在广大农村推广沼气对改善农村环境、节约能源意义重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C正确;无论技术先进与否,煤炭资源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D 错误.【考点】能源的利用与节约、能量耗散【题点】能源的认识2.(功能关系)(多选)如图6为我国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飞行队直升机在执行救助任务.直升机通过绳索用恒力F竖直向上拉起救助官兵和被困人员,使其由水面开始加速上升到某一高度,若考虑空气阻力而不考虑空气浮力,则在此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图6A.力F和阻力的合力所做的功等于两人机械能的增量B.两人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等于两人重力势能的增量C.力F、重力、阻力三者合力所做的功等于两人动能的增量D.力F所做的功减去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等于两人重力势能的增量答案ABC解析根据除重力外其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量知,选项A正确,D错误.根据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知,选项B正确.根据动能定理知,选项C正确.【考点】各种功能关系及应用【题点】各种功能关系及应用3.(功能关系)(多选)如图7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子弹(可视为质点)以速度v 0沿水平方向射中木块,并最终留在木块中与木块一起以速度v 运动.已知当子弹相对木块静止时,木块前进距离为l ,子弹进入木块的深度为d ,若木块对子弹的阻力f 视为恒定,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图7A .fl =12Mv 2B .fd =12Mv 2C .fd =12mv 02-12(M +m )v 2D .f (l +d )=12mv 02-12mv 2答案 ACD解析 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从图中不难看出,当木块前进距离为l ,子弹进入木块的深度为d 时,子弹相对于地面发生的位移为l +d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子弹对木块的作用力大小也为f .子弹对木块的作用力对木块做正功,由动能定理得f ·l =12Mv 2①木块对子弹的作用力对子弹做负功,由动能定理得 -f ·(l +d )=12mv 2-12mv 02②由①②得f ·d =12mv 02-12(M +m )v 2所以,选项A 、C 、D 正确. 【考点】各种功能关系及应用 【题点】各种功能关系及应用4.(功能关系)(多选)如图8所示,水平传送带由电动机带动,并始终保持以速度v 匀速运动.现将质量为m 的物块无初速度地放在传送带的左端,经过时间t 物块恰好与传送带相对静止.设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对于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8A .摩擦力对物块做的功为12mv 2B .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12mv 2C .系统摩擦生热为12mv 2D .与不放物块时相比,电动机多做的功为mv 2答案 ACD解析 设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 ,t 时间内物块的位移大小为x 1,传送带对地位移大小为x 2,则x 1=12vt ,x 2=vt =2x 1,对物块运用动能定理有W f =fx 1=12mv 2,A 正确.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f ′=fx 2=2fx 1=mv 2,B 错误.系统摩擦生热Q =fx 相对=f (x 2-x 1)=fx 1=12mv 2,C 正确.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与不放物块时相比电动机多做的功等于物块增加的动能和系统增加的内能之和,即为mv 2,D 正确. 【考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基本应用 【题点】摩擦生热及内能的理解与计算一、选择题考点一 能量守恒定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随着科技的发展,永动机是可以制成的B .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能转化成了其他形式的能量,但照射到宇宙空间的能量都消失了C .“既要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因而是不可能的D .有种“全自动”手表,不用上发条,也不用任何形式的电源,却能一直走动,说明能量是可以凭空产生的 答案 C【考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基本应用 【题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2.能源在“两型”社会的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节约用电应成为现代公民的行为准则.下列用电方式中属于科学、合理地节约用电的是( )A.家电尽量长时间待机B.用节能灯替换白炽灯C.楼道、走廊照明灯尽量不采用声、光控制D.不要清除冰箱内的冰、霜答案 B解析待机浪费电,家电尽量不要长时间待机,才属于科学、合理地节约用电,故A错误;用节能灯替换白炽灯,可节约用电,故B正确;楼道、走廊照明灯采用声、光控制,才属于科学、合理地节约用电,故C错误;清除冰箱内的冰、霜,能够提高冰箱的工作效率,才属于科学、合理地节约用电,故D错误.【考点】能源的利用与节约、能量耗散【题点】能源的利用3.蹦床运动员与床垫接触的过程可简化为下述模型:运动员从高处落到处于自然状态的床垫(A位置)上,随床垫一同向下做变速运动到达最低点(B位置),如图1.有关运动员从A运动至B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A.运动员的机械能守恒B.运动员的速度一直减小C.运动员的机械能先增加后减小D.运动员先失重后超重答案 D解析运动员从A运动至B的过程,床垫弹力对运动员做负功,运动员的机械能转化成了蹦床的弹性势能,运动员的机械能不断减小,A、C错;该过程运动员受到的合力先向下后向上,加速度也是先向下后向上,所以运动员先失重后超重,D对;运动员的速度是先增加后减小的,B错.【考点】对能的转化与守恒的理解【题点】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的理解4.两块完全相同的木块A、B,其中A固定在水平桌面上,B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两颗同样的子弹以相同的水平速度射入两木块,穿透后子弹的速度分别为v A、v B,在子弹穿透木块过程中因克服摩擦力产生的热量分别为Q A、Q B,设木块对子弹的摩擦力大小一定,则( ) A.v A>v B,Q A>Q B B.v A<v B,Q A=Q BC .v A =v B ,Q A <Q BD .v A >v B ,Q A =Q B答案 D解析 两颗同样的子弹穿透木块的过程中,摩擦阻力f 相同,子弹相对木块滑动的距离Δx 相同,所以摩擦力做功过程中产生的内能Q =f Δx 相同,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12mv 2=Q A +12mv A 2,12mv 2=Q B +12mv B 2+12m B v ′2,由以上两式可知v A >v B ,故选项D 正确.【考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基本应用 【题点】摩擦生热及内能的理解与计算 考点二 功能关系5.假设质量为m 的跳伞运动员,由静止开始下落,在打开伞之前受恒定阻力作用,下落的加速度为45g ,在运动员打开伞之前下落h 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减少了45mghB .运动员的动能增加了45mghC .运动员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45mghD .运动员的机械能减少了45mgh答案 B解析 在运动员打开伞之前下落h 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了mgh ,故A 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运动员所受的合力为F 合=ma =45mg ,则根据动能定理得,合力做功为45mgh ,则动能增加了45mgh ,故B 正确;合力做功等于重力做功与阻力做功的代数和,因为重力做功为mgh ,则运动员克服阻力做功15mgh ,故C 错误;重力势能减少了mgh ,动能增加了45mgh ,故机械能减少了15mgh ,故D 错误.【考点】各种功能关系及应用 【题点】各种功能关系及应用6.(多选)某运动员采用蹲踞式起跑,在发令枪响后,左脚迅速蹬离起跑器,在向前加速的同时提升身体重心.如图2所示,假设该运动员的质量为m ,在起跑时前进的距离s 内,重心升高量为h ,获得的速度为v ,重力加速度为g ,则此过程中( )图2A .运动员克服重力做功W G =mghB .运动员的机械能增加了12mv 2C .运动员的机械能增加了12mv 2+mghD .运动员对自身做功W =12mv 2+mgh答案 ACD解析 运动员在此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mgh ,动能增加12mv 2,机械能增加12mv 2+mgh ,A 、C 正确,B 错误.运动员通过蹬地对自身做功,做功的量为其机械能的增量,D 正确. 【考点】各种功能关系及应用 【题点】各种功能关系及应用7.(多选)如图3所示,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一子弹(可视为质点)水平射入木块的深度为d 时,子弹与木块相对静止,在子弹入射的过程中,木块沿桌面移动的距离为x ,木块对子弹的平均阻力为f ,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正确的是( )图3A .木块的机械能增量为fxB .子弹的机械能减少量为f (x +d )C .系统的机械能减少量为fdD .系统的机械能减少量为f (x +d ) 答案 ABC解析 木块机械能的增量等于子弹对木块的作用力f 做的功fx ,A 对;子弹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减少量,即子弹克服阻力做的功f (x +d ),B 对;系统增加的机械能等于力f 做的总功,即ΔE =fx -f (x +d )=-fd , 故机械能减少量为fd ,C 对,D 错. 【考点】各种功能关系及应用【题点】各种功能关系及应用8.(多选)如图4所示,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通过水平轻绳跨过光滑轻质定滑轮与质量为m的小球相连,在小球下落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小球的机械能守恒B.物块与小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C.若小球匀速下降,小球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物块M与桌面间摩擦产生的热量D.若小球加速下降,小球减少的机械能大于物块M与桌面间摩擦产生的热量答案CD解析由于绳子对小球做负功,因此小球的机械能减小,A错误;由于桌面粗糙,摩擦力对M 做负功,因此物块与小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减小,B错误;若小球匀速下降,根据能量守恒,小球减小的重力势能没有转化为动能,而是完全转化为物块M与桌面间摩擦产生的热量,C 正确;若小球加速下降,则小球减小的机械能一部分转化为摩擦产生的热量,另一部分转化为M的动能,因此D正确.【考点】各种功能关系及应用【题点】各种功能关系及应用9.(多选)如图5所示,水平轻质弹簧的一端与固定的竖直板P拴接,另一端与物体A相连,物体A静止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右端接一水平细线,细线绕过光滑的轻质定滑轮与物体B相连.开始时用手托住B,让细线恰好伸直,然后由静止释放B,直至B获得最大速度.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图5A.B物体的机械能一直减小B.B物体的动能增加量等于B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C.B物体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增加量D.细线拉力对A做的功等于A物体与弹簧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的增加量答案AD解析从开始到B速度达到最大的过程中,细线的拉力对B一直做负功,所以B的机械能一直减小,故A正确;对于B物体,只有重力与细线拉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可知,B物体动能的增加量等于它所受重力与拉力做功之和,不等于它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故B 错误;整个系统中,根据功能关系可知,B 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A 的机械能以及弹簧的弹性势能,故B 物体机械能的减少量大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故C 错误;系统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系统除重力和弹簧弹力之外的力所做的功,A 物体与弹簧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细线拉力对A 做的功,故D 正确. 【考点】各种功能关系及应用 【题点】各种功能关系及应用10.(多选)质量为m 1、m 2的两物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人站在m 1上用恒力F 拉绳子,经过一段时间后,两物体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1和v 2,位移分别为x 1和x 2,如图6所示,则这段时间内此人所做的功的大小等于( )图6A .Fx 2B .F (x 1+x 2) C.12m 2v 22+12(m +m 1)v 12 D.12m 2v 22 答案 BC解析 根据能量守恒可知,人通过做功消耗的化学能将全部转化为物体m 1和m 2的动能以及人的动能,所以人做的功的大小等于F (x 1+x 2)=12m 2v 22+12(m +m 1)v 12,故B 、C 正确.【考点】各种功能关系及应用 【题点】各种功能关系及应用 二、非选择题11.(能量守恒定律)如图7所示,质量为m 的小铁块A (A 的长度可忽略)以水平速度v 0从左侧冲上质量为m 1、长为l 、置于光滑水平面C 上的木板B ,刚好不从木板上掉下,已知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此时木板对地位移为x 1,求这一过程中:图7(1)木板增加的动能; (2)小铁块减少的动能; (3)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4)系统产生的热量.答案 (1)μmgx 1 (2)μmg (x 1+l ) (3)μmgl (4)μmgl 解析 (1)对木板B ,根据动能定理得μmgx 1=12m 1v 2-0所以木板增加的动能ΔE k B =μmgx 1.(2)滑动摩擦力对小铁块A 做负功,根据能量关系可知 ΔE k A =12mv 2-12mv 02=-μmg (x 1+l )即小铁块的动能减少了μmg (x 1+l ) (3)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为 ΔE 减=-ΔE k A -ΔE k B =μmgl .(4)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系统减少的机械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则Q =ΔE 减=μmgl . 【考点】板块模型的处理 【题点】板块模型的处理12.(能量守恒定律)如图8所示,绷紧的皮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θ=30°,皮带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始终保持v 0=2 m/s 的速率运行,现把一质量为m =10 kg 的工件(可看成质点)轻轻放在皮带的底端,经过时间1.9 s ,工件被传送到h =1.5 m 的高处,取g =10 m/s 2,求:图8(1)工件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2)电动机由于传送工件多消耗的电能. 答案 (1)32(2)230 J 解析 (1)由题图可知,皮带底端与顶端的长度x =hsin θ=3 m.工件速度达到v 0前,做匀加速运动的位移x 1=v t 1=v 02t 1,匀速运动的位移为x -x 1=v 0(t -t 1), 解得加速运动的时间t 1=0.8 s. 加速运动的位移x 1=0.8 m ,所以加速度a =v 0t 1=2.5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 cos θ-mg sin θ=ma , 解得:μ=32. (2)从能量守恒的观点看,显然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用于增加工件的动能、势能以及克服皮带与工件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摩擦力做功产生的热量. 在时间t 1内,皮带运动的位移x 皮=v 0t 1=1.6 m ,在时间t 1内,工件相对皮带的位移x 相=x 皮-x 1=0.8 m ,在时间t 1内,摩擦生热Q =μmg cos θ·x 相=60 J ,工件获得的动能E k =12mv 02=20 J ,工件增加的重力势能E p =mgh =150 J , 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W =Q +E k +E p =230 J. 【考点】传送带问题的处理 【题点】传送带问题的处理。
高中物理 第四章 机械能和能源 6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案3 教科版必修2
![高中物理 第四章 机械能和能源 6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案3 教科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4a05bc43eefdc8d376ee3292.png)
第6节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准备:多媒体素材(视频):人类生活需要摄取食物中的化学能;现代交通离不开汽油燃烧释放的化学能;现代生活离不开发电站提供的电能;核电站要利用某些核裂变释放的核能;植物生长依赖于太阳能;大气污染;探索月球;人造太阳.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二、学生展示所查阅的资料1.能源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2.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柴草时期、煤炭时期、石油时期.3.能源短缺、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关系到人类社会能否持续发展的大问题.4.能量耗散——内能的散失不可逆转.5.能量在数量上没有减少,但是在可利用的品质上降低了——能源危机.三、问题探讨问题讨论一: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解答问题.太阳向空间辐射的总功率为 3.8×1026W ,太阳光从太阳射到地球需要 8 分 20 秒.辐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能以下列形式被利用和储存:使大地变热,转为内能;使空气变热形成风,转为空气流动的动能(可利用风力发电);使水汽化,又以雨、雪的形式返回地面,转化为水流的动能(可利用水力发电);被植物、微生物吸收(古代生物以煤、石油等形式储存起来,直接成为燃料),作为人和动物的食物.已知地球半径为 6.4×106m ,求辐射到地球的太阳能的总功率.[分析]如图所示,地球公转轨道半径r=ct =3.0×108× 500 m =1.5×1011m.设想以太阳为心,r 为半径做一球体,太阳向空间辐射总功率P总均匀分布在该球面上,地球有效接收面积S地=πR地2则辐射到地球的太阳总功率P地:[讲解]地球上的许多能源都来自于太阳,绿色植物吸收太阳的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这有什么重要意义呢?1.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粮、棉、油、糖、麻、橡胶……).2.蓄积太阳能,在同化无机碳水化合物的同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形成的有机化合物中,除了提供植物本身和全部异养生物外,可以提供人类营养和活动的能量来源.煤、石油、天然气、木材等,都是现在和过去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光合作用是当今能量的主要来源.绿色植物是巨型的能量转换站.3.环境保护,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绿色植物又是自动空气净化器.问题讨论二:既然能量是守恒的,不可能被消灭,为什么我们还要节约能源?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能源和能量耗散,并说明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光化学污染是排入大气中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受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而产生的一种具有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其中包含臭氧、过氧酸基酸脂和醛类等多种复杂化合物,它们都是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二次污染物.在特定的条件下,当遇到逆温度或不利于扩散的气象条件时,烟雾便会聚集不散造成大气污染事件.大气中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主要来自于 __________.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上游的刘家峡水库,因为泥沙的沉积,蓄水量大大减少.森林被砍伐是造成黄河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简述森林的作用.[答案]汽车废气以及石油和煤燃烧时产生的废气,二氧化碳,在阳光照射下产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制造氧气,净化空气,过滤尘埃,杀灭细菌,消除噪音,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等.问题讨论三:我们能否解决能源危机呢?为什么我们要探索月球?为什么我们要做人造太阳?——月球上面矿藏丰富,氦-3在地球上很稀缺,但月球上却有大约 5 亿吨,月球资源提供的核电可供我们使用上万年.“嫦娥一号如发射成功,将意味着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迈出重要一步.”国防科工委科技与质量司司长吴伟仁在第四届深空探测学术年会上表示.——布尔卡特将人类对核聚变能的控制和和平利用比作“将太阳搬到地球上”.他介绍说,核聚变的燃料可以从海水中提取,便宜而且数量丰富.核聚变的产物放射性很少.聚变反应堆不产生污染环境的硫、氮氧化物,与核裂变相比更加安全,而且不释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效应气体,在环境上也更加清洁.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维尔纳·布尔卡特 16 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聚变能的商用化将为满足人类未来能源需求提供解决之道.这一进程有望在 30 至 50 年后实现.地球上许多的能源都来自于太阳,在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常规能源的同时,还要大力开发新能源,下列能源中,哪些属于新能源?A 、核能B 、天然气C 、海洋能D 、太阳能四、知识总结能的概念概括了所有不同形式的共性的东西.能的不断转化表现了物质的运动不断地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外一种形式.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就是揭示自然界中这种转化过程的一条普遍规律.通过这一节的讨论希望能强化能量、能源意识、保护环境意识,及事物普遍联系的意识.教学流程图:学习效果评价:(略)根据教学实际来设计教学反思:本节教学主要以拓展学生知识为主,鼓励学生动手查阅资料并交流资料,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并通过学习使学生增强自己的使命感,使学生有忧患意识,体会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途径.。
高中物理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6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案1教
![高中物理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6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案1教](https://img.taocdn.com/s3/m/fe5ab7830b1c59eef9c7b45d.png)
第6节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本节教材分析(1)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术1.了解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形式的能量,明白能量守恒定律是最大体最普遍的自然规律之一.2.理解自然现象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不同运动形式之间能够彼此转化.3.强化环保、节约能源的意识.二、进程与方式1.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能源问题.2.学生交流所查资料,体会能源危机.3.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自觉主动寻觅解决能源危机的方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能源的重要性,体会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并能尽自己所能保护环境.2.使学生产生社会责任感,寻觅解决能源危机的方式.(2)教学重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3)教学难点如何辨别一次、二次能源,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
(4)教学建议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尽力遵循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倡的“增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踊跃参与、乐于探讨、勇于实验、勤于试探”的教学理念.在本节教学之前让学生查阅大量资料,并利用大量视频让学生对能源及能源危机有较深的印象,强化环保、节约能源的意识.通过上节对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学习,学生以为既然能量守恒,就不会有能源危机问题.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熟悉到能源是指能够直接取得或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的有效的资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和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和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还应让学生熟悉到人类社会的进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利用.在现今世界,能源的进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一路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进展的重要问题.最后使学生熟悉到虽然能量在数量上没有减少,可是在可利用的品质上降低了能源欠缺、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关系到人类社会可否持续进展的大问题.新课导入设计导入一新课引入教师展示:1801 年,戴维发觉了电流的化学效应(电和化学的联系);1820 年,奥斯特发觉了电流的磁效应(电和磁的联系);1821 年,塞贝克发觉了温差电现象(热和电的联系);1831 年,法拉第发觉了电磁感应现象(电和磁的联系);1840 年,焦耳发觉了电流的热效应(电和热的联系);1842 年,迈尔表述了能量守恒定律,而且计算出了热功当量的数值(力和热的联系);1843 年,焦耳测定了热功当量的数值(力和热的联系);1847 年,赫姆霍兹在理论上归纳和总结了能量守恒定律.诺贝尔物理学奖取得者费恩曼曾说:“有一个事实,若是你愿意,也能够说是一条定律,支配者至今所知的一切自然现象……,这条定律称作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有一个量,咱们把它称为能量,在自然界经历的多种多样的转变中它不转变.那是一个最抽象的概念……”导入二引入新课教师:此刻咱们大量利用能源——电能,但实际消耗的仍是转化成电能的其它能源——目前我国主要仍是消耗化石燃料。
高中物理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第六、八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源的利用与开发教学案粤教版必修2(new)
![高中物理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第六、八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源的利用与开发教学案粤教版必修2(new)](https://img.taocdn.com/s3/m/e21ba2c44b35eefdc9d333ae.png)
第六、八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__能源的利用与开发1.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2.能量的转化或转移具有方向性,能量的利用过程是不可逆的。
3.第一类永动机因违背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是不可能制造成的.4.煤、石油、天然气统称为化石能源,为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为可再生能源。
一、各种各样的能量及其转化(1)自然界中存在着机械能、内能、电能、电磁能、核能和化学能等不同形式的能量。
(2)能量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而且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二、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1)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这就是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2)第一类永动机违背了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三、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1)能量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如烧火生热,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但内能不会自发地重新转化为化学能。
(2)能量在被利用的过程中,总存在一定的损失,不可能100%地被利用。
四、能源的利用与开发1.能源及其分类(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提供可利用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可以称为能源。
(2)分类:①煤、石油、天然气统称为化石能源.②一次能源:直接取之于自然界,未经人类加工转换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等。
一次能源按是否能够再生,分为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等)和不可再生能源(石油、煤等)。
二次能源:从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化而来的能源.如:电能、氢能、焦炭等。
2.能源危机与环境保护(1)我国能源消耗以煤为主,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5%,且能源使用效率低。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和大众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量将急剧增加,能源的需求和供应的矛盾更为突出,能源短缺的现象更为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学习目标] 1.了解各种不同形式的能,知道不同形式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2.理解能量守恒定律,会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解释一些实际问题.3.了解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知道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问题,增强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4.理解功能关系及其应用.一、能量守恒定律1.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2.意义:能量守恒定律是最重要、最普遍的自然规律之一,是大自然普遍和谐性的一种表现形式.二、能源的利用1.人类对能源的利用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柴草时期、煤炭时期、石油时期.自工业革命以来,煤和石油成为人类的主要能源.2.能源利用方式的改进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善,煤炭的利用和蒸汽机的诞生引起了产业革命.但能源的大量使用引起了环境问题.三、新能源的开发1.在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的同时,要大力开发核聚变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2.正在开发的新能源有风能、海洋能、太阳能、地热能、氢能、生物质能及核聚变能等.3.新能源的优点:新能源多为可再生能源,且污染较小.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机械能守恒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特殊形式.(√)(2)化石燃料的利用,会引起环境问题.(√)(3)在利用能源的过程中,能量在数量上并未减少.(√)(4)世上总能量不变,所以我们不需要节约能源.(×)(5)人类不断地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所以能量可以被创造.(×)2.质量为0.4 kg的皮球,从离地面高0.5 m处自由落下,与地面碰撞后以2 m/s的速度反弹,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碰撞时损失的机械能为________,损失的机械能转化为________能.答案 1.2 J 内一、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如图1所示,“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舱进入地球大气层以后,由于它的高速下落,而与空气发生剧烈摩擦,返回舱的表面温度达到1 000摄氏度.图1(1)进入大气层很长一段时间,返回舱加速下落,返回舱表面温度逐渐升高.该过程动能和势能怎么变化?机械能守恒吗?(2)返回舱表面温度越高,内能越大,该过程中什么能向什么能转化?机械能和内能的总量变化吗?答案(1)返回舱动能增加,势能减少,由于与大气层的摩擦,机械能逐渐转化为内能,故机械能不守恒.(2)减少的势能一部分转化为动能,一部分转化为内能.或者说一部分机械能转化成了内能.机械能和内能的总量不变,即能量守恒.1.适用范围:能量守恒定律是贯穿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是各种自然现象中普遍适用的一条规律.2.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某种形式的能减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例1(多选)从光滑斜面上滚下的物体,最后停止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则( )A.在斜面上滚动时,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B.在斜面上滚动时,有部分势能转化为内能C.在水平面上滚动时,总能量正在消失D.在水平面上滚动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总能量守恒答案AD解析在斜面上滚动时,只有重力做功,只发生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在水平面上滚动时,有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总能量是守恒的,故选A、D.【考点】对能的转化与守恒的理解【题点】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能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1)从不同状态看,E初=E末.(2)从能的转化角度看,ΔE增=ΔE减.(3)从能的转移角度看,ΔE A增=ΔE B减.2.能量守恒定律应用的关键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2)找全参与转化或转移的能量,明确哪些能量增加,哪些能量减少.(3)列出增加量和减少量之间的守恒式.例2如图2所示,皮带的速度是3 m/s,两圆心的距离s=4.5 m,现将m=1 kg的小物体轻放在左轮正上方的皮带上,物体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5,电动机带动皮带将物体从左轮运送到右轮正上方时,求:(g取10 m/s2)图2(1)小物体获得的动能E k;(2)这一过程摩擦产生的热量Q;(3)这一过程电动机消耗的电能E.答案(1)4.5 J (2)4.5 J (3)9 J解析(1)设小物体与皮带达到共同速度时,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移为x.μmgx =12mv 2,解得x =3 m<4.5 m ,即物体可与皮带达到共同速度,此时E k =12mv 2=12×1×32 J =4.5 J.(2)由μmg =ma 得a =1.5 m/s 2, 由v =at 得t =2 s ,则Q =μmg (vt -x )=0.15×1×10×(6-3) J =4.5 J. (3)由能量守恒知E =E k +Q =4.5 J +4.5 J =9 J.【考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基本应用 【题点】摩擦生热及内能的理解与计算针对训练1 一弹珠弹射玩具模型如图3所示,水平粗糙管AB 内装有一轻弹簧,左端固定.竖直放置光滑管道BCD ,其中CD 为半径R =0.1 m 的四分之一圆周,C 点与地面间的高度H =0.1 m ,用质量m 1=0.2 kg 的弹珠(可看成质点)将弹簧缓慢压缩到某一确定位置M ,弹珠与弹簧不固连.由静止释放后弹珠恰能停在D 点.用同种材料、质量m 2=0.1 kg 的弹珠仍将弹簧缓慢压缩到M 点再由静止释放,弹珠由D 点飞出后落在与D 点正下方D ′点相距x =0.8 m 处.g 取10 m/s 2.求:图3(1)弹珠m 2从D 点飞出时的速度大小; (2)弹簧被缓慢压缩到M 点时储存的弹性势能;(3)保持弹珠m 2仍将弹簧缓慢压缩到M 点,改变H 的高度,从D 点飞出后落在与D 点正下方D ′点距离x 是不同的,求x 的最大值. 答案 (1)4 m/s (2)1.6 J (3)1 m解析 (1)弹珠m 2由D 点飞出后做平抛运动,有H +R =12gt 2得t =0.2 sm 2从D 点飞出时的速度大小v D =xt=4 m/s(2)研究弹珠从释放到D 点的过程,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释放m 1的过程,有E p =μm 1gx MB +m 1g (H +R ) 释放m 2的过程,有E p =μm 2gx MB +m 2g (H +R )+12m 2v D 2解得E p =1.6 J(3)由能量守恒定律:E p =μm 2gx MB +m 2g (H +R )+12m 2v D ′2解得v D ′=20(0.9-H )x =v D ′t =2(0.9-H )(H +0.1)当H =0.4 m 时,x 有最大值,得x m =1 m 【考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基本应用 【题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基本应用 三、功能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1.功能关系概述(1)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是通过做功实现的,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之间转化的过程. (2)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2.功与能的关系:由于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某种力做功往往与某一种具体形式的能量转化相联系,具体功能关系如下表:例3 如图4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径为R 的圆弧轨道,半径OA 水平、OB 竖直,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自A 的正上方P 点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小球沿轨道到达最高点B 时恰好对轨道没有压力.已知AP =2R ,重力加速度为g ,则小球从P 到B 的运动过程中( )图4A .重力做功2mgRB .机械能减少mgRC .合外力做功mgRD .克服摩擦力做功12mgR答案 D解析 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所以W G =mgR ,选项A 错;小球在B 点时所受重力提供向心力,即mg =m v 2R ,所以v =gR ,从P 点到B 点,由动能定理知:W 合=12mv 2=12mgR ,故选项C 错;根据能量守恒知:机械能的减少量为|ΔE |=|ΔE p |-|ΔE k |=12mgR ,故选项B 错;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等于机械能的减少量,故选项D 对. 【考点】各种功能关系及应用 【题点】各种功能关系及应用应用功能关系解题的关键应用功能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深刻理解不同功能关系的含义:(1)重力做功是物体重力势能变化的原因,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减少多少; (2)弹力做功是弹簧弹性势能变化的原因,弹力做多少功,弹性势能就减少多少; (3)合力做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合力做多少功,动能就增加多少;(4)除重力和系统内弹力之外的其他力做功是机械能变化的原因,其他力做多少功,机械能就增加多少.针对训练2 (多选)如图5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可视为质点)以某一速度从A 点冲上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其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34g ,此物体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则在这个过程中物体( )图5A .重力势能增加了34mghB .克服摩擦力做功14mghC .动能损失了32mghD .机械能损失了12mgh答案 CD解析 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了mgh ,故A 错误;加速度a =34g =mg sin 30°+f m ,摩擦力f =14mg ,物体在斜面上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发生的位移为2h ,则克服摩擦力做功mgh2,故B错误;由动能定理可知,动能损失量为合外力做的功的大小,所以ΔE k =F 合·2h =m ·34g ·2h=32mgh ,故C 正确;机械能的损失量为fx =14mg ·2h =12mgh ,故D 正确. 【考点】各种功能关系及应用 【题点】各种功能关系及应用1.(能源的利用)关于能源的开发和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能源应用的过程就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B .化石能源的能量归根结底来自于太阳能,因此化石能源永远不会枯竭C .在广大的农村推广沼气意义重大,既变废为宝,减少污染,又大量节约能源D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煤炭资源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答案 C解析 能源应用过程并不单纯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各种转化形式均可为人类服务,A 错误;化石能源的能量虽然来自太阳能,但要经过数亿年的地质演变才能形成,且储量有限,为不可再生能源,B 错误;在广大农村推广沼气对改善农村环境、节约能源意义重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C 正确;无论技术先进与否,煤炭资源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D 错误.【考点】能源的利用与节约、能量耗散 【题点】能源的认识2.(功能关系)(多选)如图6为我国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飞行队直升机在执行救助任务.直升机通过绳索用恒力F 竖直向上拉起救助官兵和被困人员,使其由水面开始加速上升到某一高度,若考虑空气阻力而不考虑空气浮力,则在此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图6A.力F和阻力的合力所做的功等于两人机械能的增量B.两人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等于两人重力势能的增量C.力F、重力、阻力三者合力所做的功等于两人动能的增量D.力F所做的功减去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等于两人重力势能的增量答案ABC解析根据除重力外其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量知,选项A正确,D错误.根据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知,选项B正确.根据动能定理知,选项C正确.【考点】各种功能关系及应用【题点】各种功能关系及应用3.(功能关系)(多选)如图7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子弹(可视为质点)以速度v 0沿水平方向射中木块,并最终留在木块中与木块一起以速度v 运动.已知当子弹相对木块静止时,木块前进距离为l ,子弹进入木块的深度为d ,若木块对子弹的阻力f 视为恒定,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图7A .fl =12Mv 2B .fd =12Mv 2C .fd =12mv 02-12(M +m )v 2D .f (l +d )=12mv 02-12mv 2答案 ACD解析 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从图中不难看出,当木块前进距离为l ,子弹进入木块的深度为d 时,子弹相对于地面发生的位移为l +d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子弹对木块的作用力大小也为f .子弹对木块的作用力对木块做正功,由动能定理得f ·l =12Mv 2①木块对子弹的作用力对子弹做负功,由动能定理得 -f ·(l +d )=12mv 2-12mv 02②由①②得f ·d =12mv 02-12(M +m )v 2所以,选项A 、C 、D 正确. 【考点】各种功能关系及应用 【题点】各种功能关系及应用4.(功能关系)(多选)如图8所示,水平传送带由电动机带动,并始终保持以速度v 匀速运动.现将质量为m 的物块无初速度地放在传送带的左端,经过时间t 物块恰好与传送带相对静止.设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对于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8A .摩擦力对物块做的功为12mv 2B .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12mv 2C .系统摩擦生热为12mv 2D .与不放物块时相比,电动机多做的功为mv 2答案 ACD解析 设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 ,t 时间内物块的位移大小为x 1,传送带对地位移大小为x 2,则x 1=12vt ,x 2=vt =2x 1,对物块运用动能定理有W f =fx 1=12mv 2,A 正确.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f ′=fx 2=2fx 1=mv 2,B 错误.系统摩擦生热Q =fx 相对=f (x 2-x 1)=fx 1=12mv 2,C 正确.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与不放物块时相比电动机多做的功等于物块增加的动能和系统增加的内能之和,即为mv 2,D 正确. 【考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基本应用 【题点】摩擦生热及内能的理解与计算一、选择题考点一 能量守恒定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随着科技的发展,永动机是可以制成的B .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能转化成了其他形式的能量,但照射到宇宙空间的能量都消失了C .“既要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因而是不可能的D .有种“全自动”手表,不用上发条,也不用任何形式的电源,却能一直走动,说明能量是可以凭空产生的 答案 C【考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基本应用 【题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2.能源在“两型”社会的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节约用电应成为现代公民的行为准则.下列用电方式中属于科学、合理地节约用电的是( )A.家电尽量长时间待机B.用节能灯替换白炽灯C.楼道、走廊照明灯尽量不采用声、光控制D.不要清除冰箱内的冰、霜答案 B解析待机浪费电,家电尽量不要长时间待机,才属于科学、合理地节约用电,故A错误;用节能灯替换白炽灯,可节约用电,故B正确;楼道、走廊照明灯采用声、光控制,才属于科学、合理地节约用电,故C错误;清除冰箱内的冰、霜,能够提高冰箱的工作效率,才属于科学、合理地节约用电,故D错误.【考点】能源的利用与节约、能量耗散【题点】能源的利用3.蹦床运动员与床垫接触的过程可简化为下述模型:运动员从高处落到处于自然状态的床垫(A位置)上,随床垫一同向下做变速运动到达最低点(B位置),如图1.有关运动员从A运动至B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A.运动员的机械能守恒B.运动员的速度一直减小C.运动员的机械能先增加后减小D.运动员先失重后超重答案 D解析运动员从A运动至B的过程,床垫弹力对运动员做负功,运动员的机械能转化成了蹦床的弹性势能,运动员的机械能不断减小,A、C错;该过程运动员受到的合力先向下后向上,加速度也是先向下后向上,所以运动员先失重后超重,D对;运动员的速度是先增加后减小的,B错.【考点】对能的转化与守恒的理解【题点】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的理解4.两块完全相同的木块A、B,其中A固定在水平桌面上,B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两颗同样的子弹以相同的水平速度射入两木块,穿透后子弹的速度分别为v A、v B,在子弹穿透木块过程中因克服摩擦力产生的热量分别为Q A、Q B,设木块对子弹的摩擦力大小一定,则( ) A.v A>v B,Q A>Q B B.v A<v B,Q A=Q BC .v A =v B ,Q A <Q BD .v A >v B ,Q A =Q B答案 D解析 两颗同样的子弹穿透木块的过程中,摩擦阻力f 相同,子弹相对木块滑动的距离Δx 相同,所以摩擦力做功过程中产生的内能Q =f Δx 相同,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12mv 2=Q A +12mv A 2,12mv 2=Q B +12mv B 2+12m B v ′2,由以上两式可知v A >v B ,故选项D 正确.【考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基本应用 【题点】摩擦生热及内能的理解与计算 考点二 功能关系5.假设质量为m 的跳伞运动员,由静止开始下落,在打开伞之前受恒定阻力作用,下落的加速度为45g ,在运动员打开伞之前下落h 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减少了45mghB .运动员的动能增加了45mghC .运动员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45mghD .运动员的机械能减少了45mgh答案 B解析 在运动员打开伞之前下落h 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了mgh ,故A 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运动员所受的合力为F 合=ma =45mg ,则根据动能定理得,合力做功为45mgh ,则动能增加了45mgh ,故B 正确;合力做功等于重力做功与阻力做功的代数和,因为重力做功为mgh ,则运动员克服阻力做功15mgh ,故C 错误;重力势能减少了mgh ,动能增加了45mgh ,故机械能减少了15mgh ,故D 错误.【考点】各种功能关系及应用 【题点】各种功能关系及应用6.(多选)某运动员采用蹲踞式起跑,在发令枪响后,左脚迅速蹬离起跑器,在向前加速的同时提升身体重心.如图2所示,假设该运动员的质量为m ,在起跑时前进的距离s 内,重心升高量为h ,获得的速度为v ,重力加速度为g ,则此过程中( )图2A .运动员克服重力做功W G =mghB .运动员的机械能增加了12mv 2C .运动员的机械能增加了12mv 2+mghD .运动员对自身做功W =12mv 2+mgh答案 ACD解析 运动员在此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mgh ,动能增加12mv 2,机械能增加12mv 2+mgh ,A 、C 正确,B 错误.运动员通过蹬地对自身做功,做功的量为其机械能的增量,D 正确. 【考点】各种功能关系及应用 【题点】各种功能关系及应用7.(多选)如图3所示,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一子弹(可视为质点)水平射入木块的深度为d 时,子弹与木块相对静止,在子弹入射的过程中,木块沿桌面移动的距离为x ,木块对子弹的平均阻力为f ,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正确的是( )图3A .木块的机械能增量为fxB .子弹的机械能减少量为f (x +d )C .系统的机械能减少量为fdD .系统的机械能减少量为f (x +d ) 答案 ABC解析 木块机械能的增量等于子弹对木块的作用力f 做的功fx ,A 对;子弹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减少量,即子弹克服阻力做的功f (x +d ),B 对;系统增加的机械能等于力f 做的总功,即ΔE =fx -f (x +d )=-fd , 故机械能减少量为fd ,C 对,D 错. 【考点】各种功能关系及应用【题点】各种功能关系及应用8.(多选)如图4所示,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通过水平轻绳跨过光滑轻质定滑轮与质量为m的小球相连,在小球下落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小球的机械能守恒B.物块与小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C.若小球匀速下降,小球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物块M与桌面间摩擦产生的热量D.若小球加速下降,小球减少的机械能大于物块M与桌面间摩擦产生的热量答案CD解析由于绳子对小球做负功,因此小球的机械能减小,A错误;由于桌面粗糙,摩擦力对M 做负功,因此物块与小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减小,B错误;若小球匀速下降,根据能量守恒,小球减小的重力势能没有转化为动能,而是完全转化为物块M与桌面间摩擦产生的热量,C 正确;若小球加速下降,则小球减小的机械能一部分转化为摩擦产生的热量,另一部分转化为M的动能,因此D正确.【考点】各种功能关系及应用【题点】各种功能关系及应用9.(多选)如图5所示,水平轻质弹簧的一端与固定的竖直板P拴接,另一端与物体A相连,物体A静止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右端接一水平细线,细线绕过光滑的轻质定滑轮与物体B相连.开始时用手托住B,让细线恰好伸直,然后由静止释放B,直至B获得最大速度.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图5A.B物体的机械能一直减小B.B物体的动能增加量等于B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C.B物体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增加量D.细线拉力对A做的功等于A物体与弹簧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的增加量答案AD解析从开始到B速度达到最大的过程中,细线的拉力对B一直做负功,所以B的机械能一直减小,故A正确;对于B物体,只有重力与细线拉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可知,B物体动能的增加量等于它所受重力与拉力做功之和,不等于它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故B 错误;整个系统中,根据功能关系可知,B 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A 的机械能以及弹簧的弹性势能,故B 物体机械能的减少量大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故C 错误;系统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系统除重力和弹簧弹力之外的力所做的功,A 物体与弹簧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细线拉力对A 做的功,故D 正确. 【考点】各种功能关系及应用 【题点】各种功能关系及应用10.(多选)质量为m 1、m 2的两物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人站在m 1上用恒力F 拉绳子,经过一段时间后,两物体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1和v 2,位移分别为x 1和x 2,如图6所示,则这段时间内此人所做的功的大小等于( )图6A .Fx 2B .F (x 1+x 2) C.12m 2v 22+12(m +m 1)v 12 D.12m 2v 22 答案 BC解析 根据能量守恒可知,人通过做功消耗的化学能将全部转化为物体m 1和m 2的动能以及人的动能,所以人做的功的大小等于F (x 1+x 2)=12m 2v 22+12(m +m 1)v 12,故B 、C 正确.【考点】各种功能关系及应用 【题点】各种功能关系及应用 二、非选择题11.(能量守恒定律)如图7所示,质量为m 的小铁块A (A 的长度可忽略)以水平速度v 0从左侧冲上质量为m 1、长为l 、置于光滑水平面C 上的木板B ,刚好不从木板上掉下,已知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此时木板对地位移为x 1,求这一过程中:图7(1)木板增加的动能; (2)小铁块减少的动能; (3)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4)系统产生的热量.答案 (1)μmgx 1 (2)μmg (x 1+l ) (3)μmgl (4)μmgl 解析 (1)对木板B ,根据动能定理得μmgx 1=12m 1v 2-0所以木板增加的动能ΔE k B =μmgx 1.(2)滑动摩擦力对小铁块A 做负功,根据能量关系可知 ΔE k A =12mv 2-12mv 02=-μmg (x 1+l )即小铁块的动能减少了μmg (x 1+l ) (3)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为 ΔE 减=-ΔE k A -ΔE k B =μmgl .(4)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系统减少的机械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则Q =ΔE 减=μmgl . 【考点】板块模型的处理 【题点】板块模型的处理12.(能量守恒定律)如图8所示,绷紧的皮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θ=30°,皮带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始终保持v 0=2 m/s 的速率运行,现把一质量为m =10 kg 的工件(可看成质点)轻轻放在皮带的底端,经过时间1.9 s ,工件被传送到h =1.5 m 的高处,取g =10 m/s 2,求:图8(1)工件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2)电动机由于传送工件多消耗的电能. 答案 (1)32(2)230 J 解析 (1)由题图可知,皮带底端与顶端的长度x =hsin θ=3 m.工件速度达到v 0前,做匀加速运动的位移x 1=v t 1=v 02t 1,匀速运动的位移为x -x 1=v 0(t -t 1), 解得加速运动的时间t 1=0.8 s. 加速运动的位移x 1=0.8 m ,所以加速度a =v 0t 1=2.5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 cos θ-mg sin θ=ma , 解得:μ=32. (2)从能量守恒的观点看,显然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用于增加工件的动能、势能以及克服皮带与工件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摩擦力做功产生的热量. 在时间t 1内,皮带运动的位移x 皮=v 0t 1=1.6 m ,在时间t 1内,工件相对皮带的位移x 相=x 皮-x 1=0.8 m ,在时间t 1内,摩擦生热Q =μmg cos θ·x 相=60 J ,工件获得的动能E k =12mv 02=20 J ,工件增加的重力势能E p =mgh =150 J , 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W =Q +E k +E p =230 J. 【考点】传送带问题的处理 【题点】传送带问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