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数学第3周导学案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班级六(1)班姓名()组()号课题圆柱的体积课时 1学习目标95%的学生能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85%的学生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并会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导学流程一、温故知新1、()叫做物体的体积。

2、V长方体=() V正方体=()统一的公式表示为V=()二、探究新知1、在4人小组内,用学具拼一拼,想一想。

我们可以把圆柱转化成一个近似的()。

2、从图中可以看出:(1)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圆柱的体积()。

(2)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

拼成的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

(3)因为:长方体的体积= ()×()所以:圆柱的体积= ()×()= ()(4)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那么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就是:()。

三、合作交流展示点拨四、分层训练1、算一算课题圆锥的体积课时1学习目标95%的学生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85%的学生会解决与圆锥体积有关的实际问题。

导 学 流 程 一、温故知新2人小组互相说一说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1、比较学具中的圆柱和圆锥,你能发现什么?2、猜测:学具中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3、小组合作,动手操作,验证猜测。

4、通过验证,我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 )的圆柱体积的( )。

V 圆锥= 三、知识应用工地上有一堆沙子,近似于一个圆锥(如下图)。

这堆沙子的体积大约是多少?四、分层训练 (一)判断:1、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 31。

( )2、圆柱的体积大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

( )3、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如果圆柱体的体积是27立方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9立方米。

( )(二)填空(1)一个圆柱的体积是75.36m 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 )m ³。

(2)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41.3m 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 )m ³。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电子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电子导学案

⼈教版⼩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电⼦导学案六年级数学导学案授课⼈:授课时间:课题:数的认识(⼀)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学习⽬标】1、我能系统掌握整数、⼩数、分数、倒数、百分数的意义。

2、我能熟练掌握⼗进制计数法、⼩数数位顺序表,并能正确熟练读和写这些数。

3、我能⽐较数的⼤⼩,并能熟练进⾏⼩数、分数和百分数互化。

【学习重点】系统掌握整数、⼩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正确读写整数【学法指导】通过⼩组讨论、⾃主学习解决学习中存在问题。

【知识链接】⼀、我们学过的数有哪些?看书中76页的插图,说说这些数的具体意义。

⼆、什么是整数?整数包括哪些数?三、说说⼩数的分类?什么是循环⼩数?【⾃主学习】1、分数可以分为()分数和()分数,真分数()1,假分数()1.教师复备栏或学⽣笔记栏2、2的分数单位是(),它含有()个这样的分25数单位,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的合数,它减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为最⼩的质数。

3、()个0.1是1,()个0.01是0.1。

2.94⾥⾯有()个百分之⼀。

4、(1)读出下⾯各数。

52000803100读作: 73008004读作: 0.0034读作:(2)写出下⾯各数:五万六千三百四⼗⼆四⼗⼜⼗⼆分之七5、把84000000写成⽤“万”作单位的数是()万,写成⽤“亿”作单位的数是()亿。

6、⽐较下⾯两个数的⼤⼩。

-7○-5 1.5○ 0○-1.5 -3.5○3.5 52○ 4919○○ 987○897 3.025 ********○3.25六年级数学导学案授课⼈:授课时间:姓名:。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第一单元导学案主备教师: 复备: 审核人: 【学习内容】:负数 P2—3页例1、例2 【学习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感受负数产生的必要性,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学习重难点】: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体验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预习案(1)游戏感知负数:同桌两人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赢者得到5分,输者减5分,平局计0分。

将每次的分数计在计分表上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甲分乙 (2) 听信息, 独立思考, 选择喜欢的方式, 把听到信息准确、简介旳表示出来 ?甲队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学校四年级转來25名新同学,五年级转走18名同学。

?小明爸爸做生意,三月份赚了6000元,四月份亏了2000元。

汇报:你是怎样记录的,指明学生汇报并展示其记录。

探究案1、相反意义的量1思考:刚才老师所说旳信息中的量都具有什么共同点,(明确具有相反意义旳量旳特征:(1) 有两个量(2) 有相反的意义) 思考:实际生活中一些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

(盈利与亏损,存入与支出,增加与减少,运进与运出,上升与下降等) (设计意图:应用学生已有旳生活经验,明确正负数表示的意义即相反意义的两种量)2、正数和负数思考: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能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吗?如何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出示学生记录信息的方法,交流统一意见:用“,”表示正数,用“,”表示负数。

学生自学课本第3页内容,认识负数,明确负数的读写。

3、进一步了解负数思考:生活中那些地方可以用正负数表示,探究:温度计上显示:零下16?用____表示。

零上16?用___表示。

质疑:0摄氏度是不是表示什么温度都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存入2000可以表示为:____.支出500可以表示为:____.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展示:,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4、负数的读写(先交流再由学生展示)(1)读出下面各数:2 ,3 ,9 ,206 ,2.18 ,12(2)写出下面各数:负八 ____.负二点六____.正七分之一____.负四点六____. 5、小结:(1)引入负数可以简明的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对于相反意义的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可以用___表示。

最新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下数学导学案doc资料

最新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下数学导学案doc资料

和方便。
2、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 0 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
数都大于 0,负数都小于 0。
3、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数学的
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难点:理解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预习导学】
(一)轻松热身。
1、说出意思相反的话。
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比较负数大小的方法。 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预习导学】 (一)轻松热身。 1、说说什么是负数? 2、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 8 5.6 +0.9
3 —
4
2
+
0
5
— 82
正数: (
)
负数: (
)
3 、 如 果 +20% 表 示 增 加 20% , 那 么 — 6% 表 示
)意义的量。
比较 +16 ℃与(
)16 ℃(填 、 或= )
2、自学例 2:观察图中的银行存折。
( 1)存入的钱用(
)表示,支出钱数前用(
)表示。存入和
支出是一组反义词,是两种(
)的量。
(2)图中“ 2000 ”表示(
),读作(
)。
“— 500 ”表示(
),读作(
)。
3、认识负数。
5
(1)像— 16 、— 500 、— 、— 0.4、、、这样的数叫做(

)。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4、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 2 摄氏度下降了 7 摄氏度,这天
傍晚黄山的气温是(
)摄氏度。
(二)自主学习。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导学案)

整理和复习20=1570(cm3)1570cm3=1.57L>1.5L 答:这壶水够喝。

知识点2:等积变形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材第38页练习七第2题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积是28.26m2,高是2.5m。

用这堆沙在10m宽的公路上铺2cm厚的路面,能铺多少米?分析:沙堆由圆锥形变为长方体,其体积不变。

求沙能铺的长度,也就是求长方体的长。

可以先求出沙堆的体积,再用它除以长方体的宽和高就得到长方体的长。

答案:28.26×2.5×1/3÷10÷0.02=117.75(m)答:能铺117.75m。

2.(2018·湖北英山县)把一块长12cm,横截半径是3cm的圆柱形钢坯铸成一块底面半径是6cm的圆锥形钢坯。

圆锥形钢坯的高是多少厘米?答案:3.14×32×12=339.12(cm3)339.12×3÷(3.14×62)=9(cm)答:圆锥形钢坯的高是9cm。

知识点3:知识点3:组合图形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第38页练习七第3题一块蜂窝煤如图所示(图见教材)。

做一块蜂窝煤大约需要用煤多少立方分米?分析:根据题意求用煤多少立方分米就要用大圆柱的体积减去所有小圆柱的体积。

答案:3.14×(12÷2)2×9=1017.36(cm3)3.14×(2÷2)2×9×12=339.12(cm3)1017.36-339.12=678.24(cm3)=0.67824(dm3)3.如图,一个直角梯形绕轴旋转一周后形成的立体图形的体积是多少?答案:3.14×42×5+3.14×42×(8-5)答案:3.14×(6÷2)2×8=226.08(cm 3)=226.08(mL )答:最多能装水226.08mL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导学案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我能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我能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会描述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知识铺垫⒈情境引入。

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

⒉生活中的物体,形状是圆柱形的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简单说一说。

二、自主探究⒈圆柱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1)拿一个圆柱形的实物,看看圆柱有哪几部分组成?自学课本18页。

我的发现:圆柱有两个和一个组成。

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周围的面叫做;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

(2)圆柱有什么特征?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圆柱的特征:圆柱的两底面都是,并且大小;圆柱的侧面是;有条高,长度都相等。

⒉圆柱的侧面、底面及之间的关系。

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剪一剪再展开。

我的发现:沿圆柱的高剪开侧面,侧面是,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

⒊做一做。

(1)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2)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三、课堂达标⒈填空。

(1)把一张长方形硬纸的一条边固定贴在一根木棒上,然后快速转动,得到一个()。

(2)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是12.56厘米,宽是3厘米。

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厘米,高是()厘米。

(3)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正方形,边长是9.42厘米。

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厘米,高是()厘米。

(4)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是2厘米。

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厘米,宽是( )厘米。

(5)把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体底面半径是3厘米,圆柱的高是( )厘米。

⒉判断。

(1)上下两个底面相等的物体一定是圆柱体。

()(2)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后,会得到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3)同一个圆柱底面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4)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12.56厘米。

(完整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导学案(2)

(完整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导学案(2)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导学案学习内容圆柱的认识(课本第17~19页,例1、例2)学习目标:1、认识圆柱,了解圆柱各分部名称及圆柱的特征。

2、探究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底面周长及高的关系。

一、温故知新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个面,()条棱,()个顶点。

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对的棱的长度()。

正方体每个面的面积(),所有的棱长度()二、自学讨论,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第17~18页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像客家围屋、蜡烛、钢管等物体的形状都是()。

(2)圆柱是由()个面围成的。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

圆柱周围的面叫做()。

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

(3)圆柱的特征:圆柱的底面都是(),并且()一样;圆柱的侧面是();圆柱有()条高。

(4)以长方形的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得到的立体图形是()。

2、尝试练习(完成18页做一做)3、阅读教材第19页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形。

把展开的长方形纸重新包上,发现了: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宽等于圆柱的()。

4、尝试练习:19页做一做。

三、展示质疑1、我想提醒同学们:__________。

2、对于今天学的知识我的疑问是:____________。

四、闯关练习1、填一填(完成练习三P20第1、2题)。

2、选一选(完成练习三P20第3题)。

3、连一连(完成练习三P20第4题)。

4、说一说(完成练习三P20第5题)。

5、判断。

(1)由两个圆和一个长方形就能围成一个圆柱。

()(2)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可能是正方形。

()(3)圆柱的两个底面的直径相等。

()(4)在不同的高度将圆柱横向切开,所有的横截面都相同。

()五、测评提升完成《课堂作业》11页。

学习内容圆柱的表面积(课本第21、22页,例3例4)学习目标:1、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2、能正确运用公式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一、温故知新长方形的面积:S=()圆的周长:C=()圆的面积:S=()二、自学讨论,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P21页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周导学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周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学案09号第二章圆柱和圆锥(复习)编制教师:审核领导:学生姓名:班级:组别:【学习目标】1、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2、巩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4、弄清圆柱的侧面积与表面积的联系和区别;5、弄清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学习重点】复习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学习难点】沟通知道之间的内在联系,能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自主学习】一、内容要求:自主学习教材P10-12页P19—20页和P25—26页的内容。

看后总结1、填表2,圆柱和圆锥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相同点:不同点;3、公式填写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合作探究】要求:先在小组内一对一交流,然后在组内交流,并标出在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1、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有什么联系?2、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有关知识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应注意什么?3、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知识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总结:●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高分别相等时,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即S柱底=S锥底锥=V柱h柱=h锥●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体积分别相等时,圆柱和圆锥高之间的关系即S柱底=S锥底h柱= h锥V柱=V锥●当圆柱和圆锥的高、体积分别相等时,圆柱和圆锥底面积之间的关系即【巩固提高】1、计算下面各图形的体积:2、先将下面图形的底面半径和高标在图中正确的位置上,然后求出圆柱的表面积和圆锥的体积。

(单位:cm)S柱底= S锥底V柱=V锥h柱=h锥2、选择:(1)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60cm3,则圆锥的体积是()cm3A、20B、10C、30(2)把一个圆柱形状的木块削成一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形状的木块,削掉的部分是这个圆柱体积的()A、13B、23C、3倍(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如果圆柱的高是2.4cm,那么圆锥的高是()cmA、7.2B、2.4C、0.8(4)把一个棱长为4cm的正方体切削成尽可能大的圆柱形状,问切削成的圆柱体积是()cm3A、5.024B、50.24C、200.96三、应用题3、一个装满小麦的粮囤,上面是圆锥形状,下面是圆柱形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全套共59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全套共59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全套共59课时第一单元负数第一课时负数的认识【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生活中见过负数吗?它有什么含义呢?二、自主探究1.感知负数。

(1)-3℃和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请在温度计中表示出来。

我的结论:①-3℃表示,3℃表示;②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反;(2)0℃表示什么意思?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

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

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正号可省略不写。

2.认识正负数(1)2000.00表示。

“500.00”与“-500.00”意义相同吗?我的想法:。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正负数吗?。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

(3)你能试着把数分一分类吗?3.做一做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填入相应的圈中。

三、课堂达标1.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

2.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

3.第一单元负数第二课时直线上的负数【学习目标】1.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逐步建构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在活动中探究直线上表示正负数的方法,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填一填。

(1)一辆公共汽车经过某站台时有12人上车,记作()人;7人下车,记作()人。

(2)阳光小学今年招收新生300人,记作+300人,那么-420人表示()。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设计说明1.动手操作,问题导入。

上课伊始,让学生思考如何求出形状不规则的瓶中的水的体积。

通过这样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发现一定量的水的体积无论放在哪个瓶中,它的体积都不会变,为教学新课作铺垫。

2.获取信息,突破难点。

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并有效利用相关的信息探究学习数学是非常必要的。

基于此,出示例题后,让学生根据获取的信息,小组讨论解决“瓶子不是规则的立体图形”这一难点。

由于导入的过程中已经做好了铺垫,学生会很自然地将瓶子转化成两个圆柱进行计算,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没有装满水的瓶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6分钟)1.出示一个装有水但形状不规则的瓶子。

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才能知道瓶子中水的体积呢?2.引导学生讨论:用不同的方法测量,水的体积会改变吗?3.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板书:解决问题)1.小组讨论,得出方法。

明确:可以将水倒入一个圆柱形的容器中,通过测量计算出水的体积。

2.讨论汇报并明确:这些水无论用什么方法测量,水的体积都不会改变。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想一想,怎样测量一个土豆的体积呢?二、探究新知。

(15分钟)1.课件出示例7。

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的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试着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汇报方法。

(4)引导学生说一说这样转化的依据是什么。

(指导操作详见课堂活动卡)2.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想一想:以前学过的哪部分知识也用到了转化的方法?1.读题,明确题意,获取数学信息,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1)发现问题:瓶子不是规则的立体图形,无法直接计算容积。

(2)分组进行讨论,寻找解题方法。

(3)汇报并明确:可以把这个瓶子看成高分别为7 cm和18 cm的两个圆柱进行计算。

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第一单元:数到亿第一课:亿的认识- 通过观察亿的这个数字,学生了解亿的单位,掌握亿的概念。

- 通过实际生活中亿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亿的数量级和概念。

- 运用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亿的物品来认知亿的数量。

第二课:亿的读法- 向学生展示亿字音、字形的演变历史,并通过比较简化字和繁体字的差异,了解字的演变过程。

- 给学生一些亿字的例子,让他们写下这些亿字,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掌握亿的读法。

第三课:亿的认识- 将学生分组进行游戏,通过抽取数字卡片,来比较各组的数字大小,培养学生比较数字大小的能力。

- 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数字的位数,引导学生认识到亿的重要性。

- 运用亿字卡片,让学生写出各种亿以下的数字,通过操作的方式,巩固对亿的认识。

第二单元:拓展乘法第一课:乘数和积的认识- 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乘数和积的例子,引发学生对乘法的兴趣和好奇心。

- 让学生通过操作乘积图形,观察并总结乘数和积的规律。

- 运用乘法口诀表,巩固学生对乘法的认识。

第二课:用乘法代替加法- 展示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到乘法可以简化加法的过程。

- 让学生通过练,熟练掌握用乘法代替加法计算的方法。

- 运用乘法表演示,让学生体验乘法的快速计算方法。

第三课:乘法表的认识和掌握- 通过观察乘法表的规律,引导学生理解乘法表的含义。

- 让学生通过游戏,巩固对乘法表的掌握。

- 运用乘法表,让学生进行口算练,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

......(以下为后面单元内容的简介,依次类推)第三单元:有理数之间的加减法......第四单元:图形的认识......第五单元:时间的认识......第六单元: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第七单元:整除与约数......第八单元:多位整数的认识......第九单元:中国和世界地图......第十单元:分数的认识......文档内容为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的完整版。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 数学思考(3)(导学案)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 数学思考(3)(导学案)

第3课时数学思考(3)课题数学思考(3)课型复习课设计说明本节课教学是在为学生发展代数思想作准备。

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难懂,教学时教师可放手让学生尝试,并组织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经历推理的过程,感受推理的严谨性,不要求学生会书写规范的证明过程,但学生要能模仿着表达,以此体会数学证明的方法和逻辑推理的思想。

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等量代换求图形代表的数值。

2.在交流探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学会用演绎推理的思想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等量代换。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师生谈话,引入复习。

(5分钟)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列表等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认真倾听教师谈话,准备进入复习。

1.求图形代表的数。

(1)○+△=150○=4×△○=(120)△=(30)(2)○+□=31△+○=20□+△=39○=(6)△=(14)□=(25)2.已知○×□=80,□×△=80,○是否等于△?请你说明理由。

答案:因为所以○=△。

3.如图,AO垂直于BO,CO垂直于DO。

你能说明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22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例3问题(1)。

(1)提问:你看懂了什么?你想怎么做?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启发。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学生优秀作业。

(3)组织研讨,提升认识。

教师应让学生明确以下解题方法:已知△+□=24,△=□+□+□,可得□+□+□+□=24,即4×□=24,所以□=6,△=□+□+□=18。

教师指出:把△+□=24中的△换成□+□+□,这叫做等量代换。

(4)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例3问题(2)。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集体汇报。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3单元(共9课时)第9课时整理与复习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3单元(共9课时)第9课时整理与复习

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
第9课时整理与复习
【学习目标】
1 •能够系统清晰地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正确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2 •正确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知识梳理
在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用你喜欢的方法整理出来吧!
、专项训练
1. 计算下面个图形的体积
、课堂达标
1. 填空。

我的问题
:
2. 解决冋题。

妈妈给小雨的塑料水雄做了一个和套(如图)T 小明
每天上学带一壶水。

(I )至少用了參少布料?
(2)小雨在学校一尺喝1-5L4C 这彥水够喝吗?
(水壶的厚度忽略不计。

)
Eu Ln
(1)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是24立方米,圆柱的体积
是(),如果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大18立方米,圆柱的体积是(), 圆锥的体积是(
)。

(2)用一张长15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围成一个圆柱,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平方厘米。

(3)一个圆柱体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削去的部分是圆锥体的
()%
2. 同学们用彩纸制作了20个圆柱形灯罩,每个灯罩高35cm底面圆的周长
是47.1cm。

至少需要用多少彩纸?
3. 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积是28.26叭高是2.5m。

用这堆沙在10m宽的
公路上铺2cm厚的路面,能铺多少米?
4. 一块蜂窝煤大约需要用煤多少立方分米?
(得数保留整数)
四、课外拓展
压路机的前轮是圆柱形,轮宽1.5米,直径1.2米,前轮每分钟转动10 周, 每分钟前进多少米?每分钟压路多少平方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第3单元7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第3单元7

小学数学导学案(学生用一)
六年级第十二册班级姓名:
预习过程
合作交流与总结
1.认识圆锥的特征。

(1)你认识下面的图形吗?你能说出生活中类似这种图形的物体吗?
(2)学习圆锥的特点。

自学课本32页的例1,观察一下圆锥有什么特点?拿出你的学具摸一摸,并和同位交流你的发现。

结论:圆锥有()个顶点,有()个底面,是()形;圆锥的侧面展开是()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圆锥的高有()条。

(3)测量圆锥的高。

你能向下面这样测量圆锥的高吗?
我的收获:。

我的困惑:。

练习及巩固提升1.判断。

(1)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
(2)因为圆柱的高有无数条,所以圆锥的高也有无数条。

()(3)圆柱的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三角形。

()(4)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任意一点的连线叫圆锥的高。

()
2.指出下列各图是哪些图形组成的.。

课后反思
六年级第十二册第三单元主备人:王丹复备人:申爱萍审核人:。

六年级下数学第3周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

六年级下数学第3周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学案09号 第二章 圆柱和圆锥(复习)【学习目标】1、理解圆柱、圆锥的特征;2、巩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4、弄清圆柱的侧面积与表面积的联系和区别;5、弄清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学习重点】复习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学习难点】沟通知道之间的内在联系,能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自主学习】一、内容要求:自主学习教材P10-12页P19—20页和P25—26页的内容。

看后总结 1、填表2,圆柱和圆锥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相同点: 不同点; 3、公式填写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 【合作探究】要求:先在小组内一对一交流,然后在组内交流,并标出在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1、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有什么联系?2、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相关知识能够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应注意什么?3、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知识能够解决哪些问题?总结:● 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高分别相等时,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即S 柱底=S 锥底 V 锥= V 柱 h 柱=h 锥● 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体积分别相等时,圆柱和圆锥高之间的关系 即S 柱底=S 锥底 h 柱= h 锥 V 柱=V 锥● 当圆柱和圆锥的高、体积分别相等时,圆柱和圆锥底面积之间的关系 即【巩固提升】1、计算下面各图形的体积:2、先将下面图形的底面半径和高标在图中准确的位置上,然后求出圆柱的表面积名称 图形 特征 圆柱 圆锥S 柱底= S 锥底V 柱=V 锥 h 柱=h 锥和圆锥的体积。

(单位:cm)2、选择:(1)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60cm3,则圆锥的体积是()cm3A、20B、10C、30(2)把一个圆柱形状的木块削成一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形状的木块,削掉的局部是这个圆柱体积的()A、13B、23C、3倍(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假如圆柱的高是 2.4cm,那么圆锥的高是()cmA、7.2B、2.4C、0.8(4)把一个棱长为4cm的正方体切削成尽可能大的圆柱形状,问切削成的圆柱体积是()cm3A、5.024B、50.24C、200.96三、应用题3、一个装满小麦的粮囤,上面是圆锥形状,下面是圆柱形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下册学案09号第二章圆柱和圆锥(复习)编制教师:审核领导:学生姓名:班级:组别:【学习目标】1、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2、巩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4、弄清圆柱的侧面积与表面积的联系和区别;5、弄清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学习重点】复习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学习难点】沟通知道之间的内在联系,能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自主学习】一、内容要求:自主学习教材P10-12页P19—20页和P25—26页的内容。

看后总结1、填表2,圆柱和圆锥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相同点:不同点;3、公式填写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合作探究】要求:先在小组内一对一交流,然后在组内交流,并标出在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1、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有什么联系?2、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有关知识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应注意什么?3、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知识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总结:●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高分别相等时,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即S柱底=SV锥= V柱h柱=h●即S柱底=S h柱= h锥V柱=V锥●即【巩固提高】1、计算下面各图形的体积:S柱底= S锥底V柱=V锥h柱=h锥第1页共1页第2页 共2页2、先将下面图形的底面半径和高标在图中正确的位置上,然后求出圆柱的表面积和圆锥的体积。

(单位:cm )2、选择:(1)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60cm 3,则圆锥的体积是( )cm 3 A 、20 B 、10 C 、30(2)把一个圆柱形状的木块削成一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形状的木块,削掉的部分是这个圆柱体积的( )A 、13B 、23 C 、3倍(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如果圆柱的高是 2.4cm ,那么圆锥的高是( )cm A 、7.2 B 、2.4 C 、0.8(4)把一个棱长为4cm 的正方体切削成尽可能大的圆柱形状,问切削成的圆柱体积是( )cm 3A 、5.024B 、50.24C 、200.96 三、应用题3、一个装满小麦的粮囤,上面是圆锥形状,下面是圆柱形状。

已知圆柱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4.5米,圆锥的高是0.6米。

(1)求这个粮囤的体积。

(2)如果每立方米小麦重750千克,这个粮囤有小麦多少千克?(得数保留一位小数)4、一堆沙堆成圆锥形,量的底面半径为2米,高1.5米。

把这堆沙装入货车。

已知车厢长5米,宽3.14米,高1.5米,问能容纳下吗?如果能,可以装多深?5、一根圆柱形木料,用去一半后,剩下部分如图,求剩余部分的表面积和体积?总结与反思:六年级数学下册学案10号第二章圆柱的测试编制教师:审核领导:学生姓名:班级:组别: 【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举例说明圆柱和圆锥,能判断一个立方体图形或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用“进一法”取近似数。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教学难点】1、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2、解答有关圆柱实物表面积的实际问题。

【自主学习】要求:复习前面学习过的有关圆柱、圆锥方面的知识,完成以下各题。

若有困难,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

一、填一填。

1、边长是6分米的正方形纸围成一个圆柱形纸筒(接头处不计),这个纸筒的侧面积是()2、一个盛满水的圆锥体容器高9厘米,如果将水全部倒入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容器中,则水高()厘米。

3、有一个圆柱形罐头盒,高是1分米,底面周长6.28分米,盒的侧面商标纸的面积最大是()平方分米,这个盒至少要用()平方分米的铁皮。

这个盒子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4、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它们的体积相等,如果高也相等,当圆锥的底面积是3平方厘米,那么圆柱的底面积是();如果它们的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圆柱的高是3厘米,那么圆锥的高是();等底等高的圆锥比圆柱的体积小()。

5、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1512 立方米,高是6米,它的底面积是()平方米。

6、把一个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3分米的圆柱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削去()立方分米。

7、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的底面积和体积分别相等,已知圆柱体的高6厘米,那么圆锥体的高是 ( )厘米。

8、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差16立方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是()立方米,圆锥的体积是()立方米.二、请你当裁判。

1、圆柱体积是圆锥的3倍。

()2、等底等高的长方体和圆锥的体积相等。

()3、两个圆柱的表面积相等,它们的体积也一定相等。

()4、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扩大3倍,高不变,它的体积就扩大9倍。

第3页共3页()5、圆柱体的高扩大2倍,体积就扩大2倍。

()6、圆柱的底面直径是3厘米,高9.42厘米,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

()【合作探究】要求:小组内线一对一交流,然后组内交流,并表出租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1、一辆货车车箱是一个长4米,宽1.5米,高4分米的长方体。

装满一车沙,卸后沙堆成一个高5分米的圆锥形,它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有一晾干的圆锥形小麦堆,量得底面周长是12.56米,高是0.54米,如果每1立方米的小麦重700千克,这堆小麦重多少千克?如果小麦出粉率为80%,这堆小麦能磨出面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数)3.把一个棱长是20厘米的正方体切割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巩固提高】1、一个圆柱形的汽油桶,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5分米,做这个桶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它的容积是多少升?2、学校大厅有4根圆柱形柱子,每根柱子的底面周长是25.12分米,高是5米。

如果每平方米需要油漆费0.5元,那么漆这4根柱子需要油漆费多少元?3、有一个圆锥体沙堆,底面积是3.6平方米,高2.5米。

将这些沙铺在一个长4米,宽2米的长方体沙坑里,能铺多厚?总结与反思:第4页共4页六年级数学下册学案11号第三章比例的意义编制教师:审核领导:学生姓名:班级:组别: 【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2、能应用比例的意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自主学习】一、内容要求:(让学习自主学习教材32页的内容,独立完成下列的问题)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2、你们知道下面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3、写出它们的长和宽的比,求出比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4、操场上的国旗:长和宽的比是。

教室里的国旗:长和宽的比是。

5、我们看到这两个的长、宽的比值,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

二、、内容要求:(让学习自主学习教材33页的内容,独立完成下列的问题)1、下面那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6:10和9:15 (2)20:5和1:4 (3)12:13和6:4 (4)0.6:0.2和34:14(5)0.1:10和1:100 (6)15:18和6:52、把下面的等式改写成比例。

(1)6×4.5=2.7×10 (2)38×19和14×16(强调:本课主要利用求比值的方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3:18的比值是 0.3:1.8的比值是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如果能请把它写出来。

【合作探究】:要求:小组内一对一交流,然后组内交流,并标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1、如果5a=7b,那么a:b= : .2.如果m:11=n:6,那么m:n= :。

3、用4、1.2、6、1.8这四个数组成四个不同的比例。

【巩固提高】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第5页共5页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2、判断下面哪两组比可以组成比例,并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

(1)、5:2和30:10( 2)、0.3:0.4和6.3:8.4( 3)12.8:3.2和24:4( 4)21:12和4.9:2.8(5)6:8和9:123、下列哪几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4、5、12、15 (2)1、2、3、5(3)0.8、2.4、1.2、4.8 ( 4)5、7、11、13( 5)1、5、16、805、按照下面的条件写出比例。

(1)6和9的比等于30和x的比。

( 2)和5.2的比等于5和9的比( 3)等号左边的比是2.5:等号右边的比是4.2:6.8(4)0.45和0.1的比等于7.5和8的比4、玲玲今年9岁,哥哥今年12岁,3年后玲玲和哥哥的年龄与他们现在的年龄的比是否组成比例?如果能请把他们组成的。

比写出来5、在比例1:0.3=10:3中,如果第三项减去7,要保持他们比相等,第一项应该减去多少?6、写出一组内项都是12,并且比值是3的比。

7、有一个比例,等号左边的比是5:7,等号右边的比的后项是49,那么前项应该是多少?8、在一个比例中,两个比的比值都是6,两个外项分别是18和8,请你们写出这个比例教学反思:六年级数学下册学案12号第三章比例的基本性质第6页共6页编制教师:审核领导:学生姓名:班级:组别: 【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1、比例的基本质性。

【教学难点】1、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质性;2、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自主学习】一、内容要求:(让学习自主学习教材34页的内容,独立完成下列的问题)1.什么叫做比例?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对打“√”,错打“×”0.5:0.25和0.2:0.4 ( ) 0.5 :0.2 和5:2 ( )1 2:13和6 : 4 ( ) 0.2: 和1:4 ( )3、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例如:2.4:1.6 = 60:40内项是;外项是;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 ;外项的积等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