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合集下载

(新版)苏教版六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新版)苏教版六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反思六年级数学导学案1 .在图中先描出各点,再任意找三个点,并用字母标明,再写出它表示的意义.2 .图中所描的点在一条直线上吗?3 .根据图像判断,这辆汽车 2.5小时行驶多少千 M?行驶400千M 需要多少千M?点拨 【拓展延伸】: 释疑 拓展 延伸4 / 10课堂活动设计【探索研究】1、4804003202M 合作 160交流质疑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路程「千米1 6 7六年级数学导学案班级:备课日期:教案日期:年月日姓名:课型:探究新知课设计:课题 5.3成反比例的量学习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熟悉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2.使学生在熟悉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水平和发现规律的水平.把下表填写完整:数量/枝12345总价/元3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下列图描出数量和总价所对应的点,并把它们顺序连接起来.购置水笔的枝数和需要的钱成正比例吗?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根据图像判断,买7枝水笔需要多少元?教案反思1、2、3、4、学习重点:熟悉反比例的意义 学习难点: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课前预习预习 1、完成教科书第64〜65页的例3和“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的第 6〜8题. 指 2、初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学会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导1、风筝车间接到一份风筝出口定单,生产情况如下.预自 测我的 疑问课堂活动设计【探索研究】1.运一批货物,每天运的吨数和需要的天数如下表:〔2〕写出几组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并比拟积的大小〔3〕说明这个积表示什么?6 / 10合作 交流 展示质疑⑴表中有哪两个量?它们是不是相关联的量?点拨释疑拓展延伸总结归纳达标测评教案反思(4)表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反比例吗?为什么?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 )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 )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反比例关系可以用式子为:【拓展延伸】:1⑴、写出几组对应的每天生产数量和所需时间的乘积,再比拟乘积的大小⑵、这个乘积表示的是什么?⑶、每天生产的数量与所需要的时间成反比例吗?为什么?㈠、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㈡、解决问题.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i)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2)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间.(3)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4)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5)小明拿一些钱买铅笔,单价和购置的数量.六年级数学导学案路程〔千M〕75225375450⑵、行过某段路程,汽车行驶的时间和如下表:时间〔时〕2458路程〔千M〕100504025每个表中两种量的变化各有什么规律?哪个表中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哪个表中的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正比例反比例相同点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同点1、变化的方向相同,一种量力人或缩小,另一种重也力大或缩小.2、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比值〔商〕是一定的.3、关系式:V: x=k〔ZE〕1、变化的方向相反,一种量扩大〔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扩大〕.2、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乘积『定的.3、关系式:x X y =k 〔一'定〕【拓展延伸】:1、卜面的图像表示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的关系.点拨释疑拓展延伸9 / 10⑴、看图填下表:总结 归纳达标 测评Hi反思㈠、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 ㈡、解决问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3 解决问题的策略(36)-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3 解决问题的策略(36)-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3 解决问题的策略(36)-苏教版一、学习目标1.了解数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3.掌握数学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二、学习内容本节课将介绍数学问题的解决策略和思路。

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一定的思考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以下内容。

1.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

2.数学问题解决的思路。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1.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

2.数学问题解决的思路。

学习难点1.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如何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四、学习方法与活动学习方法1.课堂听讲。

2.讨论和交流。

3.课后练习。

1.跟随老师讲解课本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模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加深理解和记忆。

五、课堂笔记1. 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有很多种,比如说:1.设方程法:将问题抽象化,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求解方程等方式求解问题。

2.分解、组合法:将问题分解成多个部分,逐个部分解决,再通过组合成整体求解问题。

3.归纳法、演绎法:通过已知条件推导出结论,或者通过一般性结论推导出特殊情况结论等方式解决问题。

2. 数学问题解决的思路数学问题解决的思路有以下几个步骤:1.理解问题:明确问题的意义和目的,理解问题中的关键点和难点。

2.分析问题:通过列式子、归纳、演绎等方式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解决问题:通过设方程、运用公式、分解组合等方式解决问题。

4.总结问题:复盘和总结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P20-21的练习题。

2.在家中寻找实际问题,通过课堂所学的方法和策略解决问题。

3.用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思路。

数学问题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解决问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思路,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导学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导学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导学案扇形统计图是一种用圆形分成不同部分来表示数据比例的统计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各部分所占比例以及相互之间的大小关系。

与之前学过的统计图相比,扇形统计图更加直观,能够更好地展示数据之间的比例关系。

根据例1中的扇形统计图,可以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分别是:山地约占2.12万平方千米,丘陵约占3.26万平方千米,平原约占4.24万平方千米,盆地约占0.58万平方千米,高原约占1.78万平方千米。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用圆形表示数据比例,直观易懂;能够显示数据之间的比例关系,便于比较和分析。

根据___家两天消费的食物百分比,第一天的食物搭配比较合理,因为各种食物的比例更加均衡。

如果花生米占干果拼盘的20%,那么其他干果大约占80%。

根据图中数据,我国四大海域的面积分别是:渤海约占0.78万平方千米,黄海约占7.54万平方千米,东海约占12.74万平方千米,南海约占52.61万平方千米。

___家20XX年7月的支出中,餐饮支出最多,支出了1200元;文化教育支出了400元。

大麦占种植所有农作物的40%。

如果黄瓜的种植面积是450平方米,那么西红柿的面积比芹菜多225平方米。

根据六年一班期中数学成绩统计图,有20人的成绩在80分以上,占总人数的40%;有10人的成绩在70-79分之间,占总人数的20%;有15人的成绩在60-69分之间,占总人数的30%;有5人的成绩在60分以下,占总人数的10%。

不合格率为35%。

已知得优的有12人,求得良和合格的人数分别是多少?芹菜:15%黄瓜:35%西红柿:20%油菜:30%一、自主预:1.例2展示了六年级一班同学课外阅读的兴趣和惯。

___收集了这个班20XX年下半年阅读课外书的数据,制成了三幅统计图。

以下是问题:1)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什么?2)从哪幅统计图可以看出六年级一班同学比较喜欢哪种课外书?从哪幅统计图可以看出下半年各月阅读本数的变化情况?从哪幅统计图可以看出阅读课外书的时间?3)还可以从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2.如何根据需要选择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1.1 扇形统计图项目 内 容1.已经学习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2.你觉得下面各题分别应该选用哪种统计图最合适? (1)学校要对六年级各个班学生人数进行统计。

(2)反映老师十年来教学成绩变化情况。

3.见教材第1页例题。

分析与解答:(1)从图中数出这个圆被分成了( )部分,每一部分都是( )。

(2)我国国土总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结合扇形统计图中各类地形所占的百分比,根据单位“1”×所占的百分比=部分量来分别求出各种地形的面积是多少。

4.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 ),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数。

5.扇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 )之间的关系。

6.小华家两天消费的各类食物所占的百分比如下图,你认为哪一天的食物搭配比较合理?7.如图摆出的是干果拼盘,已知花生米大约占了果盘的20%,你能估计其他干果大约各占百分之几吗?温馨知识准备:几种常见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

提示参考答案1.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特点略2.(1)条形统计图(2)折线统计图3.(1)五扇形(2)319.68万平方千米95.04万平方千米249.6万平方千米180.48万平方千米115.2万平方千米4.总数量5.总数量6.第一天7.红枣45%开心果30%葡萄干5%(合理即可)1.2 灵活选用统计图描述数据项目内容1.要描述小明1~6年级的身高增长情况,选用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2.见教材第2页例题。

()统计图表示出六年级一班阅读各种课外书与阅读课外书总数之间的百分比。

()统计图表示出六年级一班每个月阅读课外书的变化情况。

()统计图表示出六年级一班同学平均每星期课外阅读时间。

3.通过预习,我知道了要清楚地描述数据的多少,选用()统计图;要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增减变化情况,选用()统计图;要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比,选用()统计图。

4.下面各题分别选用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1)小明所在班级数学测试成绩。

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3 解决问题的策略(19)-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3 解决问题的策略(19)-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3 解决问题的策略(19)-苏教版一、学习目标1.了解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

2.掌握应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学习重点1.解决问题的策略。

2.应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

三、学习内容1. 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策略。

下面列出一些常用的策略:1.适量估算:通过估算数值来确定问题的大概解答,有助于减少计算量,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本身的一些规律。

2.画图:通过画图来进行图形分析,有利于更加直观地理解问题,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一些关系与规律。

3.找规律:通过数列、图形等多种形式,寻找问题的本质规律,从而得出解决方案。

4.分类讨论:将问题按照不同的特征分成几类,分别进行分析。

5.反证法:通过假设问题的反面来推导问题的解答,通过排除不可能的解答来得到问题的合理解答。

6.借助工具:通过工具(例如计算器、尺规等)来辅助解决问题,缩短计算时间,提高计算准确性。

7.联想法:通过与已知的相关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

2. 应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通过练习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应用不同的问题解决策略。

下面是一些例题:例1某地某年的人口总数为 3500 万,其中男性占总人数的 52%。

那么该地的女性人口是多少?解题思路可以通过适量估算的策略来解决该问题。

先通过计算得出男性人口数为3500万×52%≈1820万,那么女性人口数就是3500万-1820万=1680万。

因此,该地的女性人口是 1680 万。

例2有一个半径为 5 米的车轮以每分钟 120 转的速度旋转。

那么这个车轮每分钟在前进多远?解题思路可以通过画图与计算得到解答。

我们知道车轮的周长是2πr,也就是10π米,那么这个车轮每分钟就要前进10π米×120=1200π米。

因此,这个车轮每分钟前进1200π 米。

例3有一个数,如果把它的 83 后面加几个 0,这个数就变成了 83000。

新课标苏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教学案WORD版

新课标苏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教学案WORD版

新课标苏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教学案WORD版第一单元教学打算一、学习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明白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二、教学重点:能认识负数,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明白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三、教学难点: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四、教具、学具预备:温度计、工资折、多媒体。

五、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本单元教材编排特点: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对负数意义的明白得。

2、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七、本单元教学措施: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专门难做到恰如其分。

什么缘故?依旧没有完全“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那个问题,方法专门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刻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能够写在后黑板的“积存专栏”上每日一换,能够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番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如此,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 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宝。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为所欲为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明白负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差不多上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许多名家名篇。

假如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杰出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七单元2.图形与几何第3课时 立体图形 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七单元2.图形与几何第3课时 立体图形 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七单元2.图形与几何第3课时立体图形苏教版课前导学•导入新课1.提问题:你认为立体图形有什么特点吗?2.学生思考后,教师进行点拨,引入今天的课程:我们今天要学习关于立体图形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立体图形。

•了解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以教师的自我介绍开场,“我是一名数学教师,我喜欢数学,每天的生活中都充满了数学的趣味与知识。

我热爱与学生分享数学的知识,接下来我将要讲述的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几何图形:立体图形。

”2.请出两个同学,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生活中常见的3种立体图形,并向同学们进行呈现。

课堂学习•正片1.教师拿出立体图形的实物,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形状和名称。

2.再以立方体为例,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个新名词“表面积”。

3.以立方体为例,教师让学生进行表面积的验算,学生自己验算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让学生整理,并进行数据对比。

4.在此基础上,教师向学生讲清楚“表面积”和“体积”这两个名词的区别,进行简要定义和举例,让学生理解概念。

5.教师再拿出一个立方体实物,展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对这个实物进行观察和研究(表面积、体积、正方体长宽高),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和研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小结1.教师进行小结,复习今天讲到的知识点,让学生重新认识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并加深印象。

2.提问:你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是否更加深刻了?你能否总结出立体图形的共同点和特点?3.学生回答问题,并结合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

课后作业•作业布置1.教师将让学生在家中完成立体图形相关的作业,学生需要按照教师的要求,对多种立体图形进行不同层次和难度的练习,加深所学,巩固掌握。

2.教师告知学生将要进行的知识小测验的时间及内容,鼓励学生认真备课,认真复习。

总结本文主要介绍了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即“立体图形”。

在课前导学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出立体图形,加深学生的认识。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5.1 确定位置∣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5.1 确定位置∣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5.1 确定位置∣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确定位置”。

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重要概念和方法,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能够掌握基本的描述位置的用语•熟练描述一个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能够手绘图形所在位置的坐标系,并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求解三、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在二维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判断图形所在位置并根据位置求解坐标值四、教学难点•熟练运用位置和坐标系的知识判断图形位置和求解坐标值五、教学方法5.1 教师示范法教师先给学生演示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并且要求学生跟着模仿,掌握相应的规律和知识点。

5.2 课堂探究法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独立探究图形在二维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与同桌讨论和交流,也可以在课后和家长探究。

六、教学步骤6.1 课前准备根据教学内容,老师要准备相关课件和文本讲义。

同时要让学生提前做好预习,提前掌握一些常用的位置和坐标的知识。

6.2 导入教学教师通过简单的题目或科学常识引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课堂探究做好铺垫和基础。

6.3 呈现教学教师在教学板书上呈现图形在二维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让学生独立探究,发现相应的规律和知识点。

6.4 操作练习学生进行操作练习,熟练掌握图形在二维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同时熟练判断和求解坐标值。

6.5 课后作业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老师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复习巩固。

七、教学归纳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和求解坐标值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可以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新课标苏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教学案

新课标苏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教学案

新课标苏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教学案第三课时圆柱的体积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运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把握圆柱体积的运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的运算公式的推导。

二、预习学案: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即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2、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如何求。

3、复习圆面积运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和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运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运算公式。

三、导学案:(一)小组交流汇报预习情形(二)共同探究1、圆柱体积运算公式的推导。

(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

(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能够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课件演示)(2)由于我们分的不够细,因此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假如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

(课件演示将圆柱细分,拼成一个长方体)(3)通过观看,使学生明确: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确实是圆柱的高。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因此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2、教学补充例题(1)出示补充例题: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

它的体积是多少?(2)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②能不能依照公式直截了当运算?③运算之前要注意什么?(运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要先统一计量单位)(3)出示下面几种解答方案,让学生判定哪个是正确的。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班级:备课日期:2020年2 月5 日教学日期:年月日姓名:课型:探究新知课设计:课题 2.1、圆柱和圆锥和圆锥的认识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学习重点: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学习难点:知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认识立体图课前预习预习指导1、预习内容:教科书第18~20页的例1,“练一练”和练习五的1~4题2、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预习自测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1)半径是1米(2)直径是3厘米(3)半径是2分米(4)直径是5分米我的疑问课堂活动设计合作交流展示质疑【探索研究】(一)小组交流汇报预习情况。

(二)共同探究。

1.整体感知圆柱和圆锥(1)找找圆柱和圆锥,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和圆锥形的物体。

(2)下面我们看看这些物体的真实形状。

画出圆柱和圆锥几何图形的三视图。

2.圆柱和圆锥的面摸摸圆柱和圆锥,说说发现了什么?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和圆锥周围的曲面叫什么?3.圆柱和圆锥的高(1)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和圆锥,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圆柱和圆锥的高矮与圆柱和圆锥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关,从而揭示圆柱和圆锥高的含义。

(2)讨论交流:圆柱和圆锥的高的特点。

初步感知:面对圆柱和圆锥的高,你想说些什么?归纳小结: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圆锥的高只有一条。

点拨释疑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教材20页第4题,研究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形状反馈后讨论:圆柱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总结归纳达标测评㈠、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㈡、解决问题。

苏教最新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导学案

苏教最新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导学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全册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简析(含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教育因素、重难点分析、各部分内容间关系等)。

全册教材包括下面内容:扇形统计图、圆柱和圆锥、解决问题的策略、比例、确定位置、正比例和反比例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总复习。

本册教材的这些内容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按照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安排的,着重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体积等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形成统计的观念,掌握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提高依据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判断能力;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然后把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内容与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本册教材中的圆柱和圆锥、比例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

首先,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一些计算,既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打好基础,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也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增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最后学习好比例的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作初步的准备。

因此,让学生认识这些内容的概念,学会应用概念、方法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与达成措施。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1)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导学案[数的运算12] (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导学案[数的运算12] (1)

六年级数学下导学案教学内容 数的运算1 主备人 审核人学习目标:1.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地分析、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2.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简单的和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之间的联系,以及不同类型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学生活动单 教师导学案一、揭题 活动一:复习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计算(第一行的两题用竖式): 2、在小组里交流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说说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活动二::复习整数、小数、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1、 用竖式计算: 324×15= 3.24×1.5= 840÷24= 840÷2.4= 2、直接写得数。

18×29 = 18÷29 = 3、在小组里交流整数、小数、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说说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活动三:复习估算. 1、完成“练习与实践 ”第3题(直接填在书上)。

2、小组交流答案,并说说怎么估算的。

【检测反馈】 1、完成“练习与实践 ”第1题第(1)小题 (做在书上)。

2、第4题(完成在活动单上)。

(一)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及法则1.通常所说的四则运算是指什么?(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四则运算的意义各是怎样的?2.整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小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加减起]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教师小结。

3.分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进行计算。

)4.整数乘法和除法是怎样计算的?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5.分数乘除法是怎样计算的?(二)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8题。

1. 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

(新版)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新版)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班级:备课日期:教学日期:年月日姓名:课型:探究新知课设计:课题 4.1、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2.使学生经历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

学习重点:能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学习难点: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课前预习预习指导1、自学教科书第50页的例1,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九的第1、2题。

2、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预习自测1.右图中字母N,S,E,W分别表示什么?2.你能在平面图上指出东、西、南、北以及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等方向吗?我的疑问课堂活动设计合作交流展示质疑【探索研究】1、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⑴、从学校看,小明家在学校的()方向,()°处。

⑵、从小明家看,学校在小明家的()方向,()°处。

2、下面是小明家所在地的平面图。

(比例尺:1∶20000)1、小明家在学校南偏()()°方向()米处。

2、幼儿园在学校北偏()()°方向()米外。

3、老年活动中心在学校()偏()()°方向()米处。

4、卫生院在学校()偏()()°方向()米处。

点拨释疑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总结归纳达标测评㈠、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㈡、解决问题。

1、如下图所示。

班级:备课日期:教学日期:年月日姓名:课型:探究新知课设计:课题 4.2、根据方向和距离画出物体的位置学习目标1.根据实际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出相应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描述和画物体具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

(新版)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3

(新版)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3

(新版)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3班级:备课日期:2014年3 月2 日教学日期:年月日姓名:课型:探究新知课设计:曾文兵尹芳红课题3.1、比例的意义(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学习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课前预习预习指导1、教科书第38~39页的例1、例2;“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九的第1、2 题。

2、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预习自测1、有一幅长10厘米;宽6厘米的照片。

①、如果按2∶1的比放大;那以放大后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②、如果按1∶2的比缩小呢?我的疑问课堂活动设计合作交流展示质疑【探索研究】一、认识图形的放大:图1长是 8 厘米、宽是 5厘米。

图2长是16厘米、宽是10厘米数据比较:两幅图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把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是把图形按_________的比放大。

二、认识图形的缩小:尝试练习:把第一幅图按1:2的比缩小;缩小后的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三、尝试:如果要把第一幅图按3:1放大是什么意思?放大后的长、宽各是原来的几倍?各应画几格?再按1:2的比缩小;缩小后的长与宽各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四、完成课本的试一试和练一练。

点拨释疑拓展延伸【拓展延伸】:1、把下面方格里的长方形按1∶2的比缩小后画出来。

总结归纳达标测评㈠、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㈡、解决问题。

1、看图填一填:①②1、图中②号三角形长直角边的长度是①号三角形长直角边的()倍;②号三角形短直角边的长度是①号三角形的()倍。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5.1 确定位置丨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5.1 确定位置丨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5.1 确定位置丨苏教版一、教材内容回顾在六年级下册的数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关于图形的位置和方向的知识。

在第五章中,我们学习了如何确定位置。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主要学习以下内容:•给出图形的位置描述,确定图形的位置;•给出空间点的位置描述,确定空间点的位置;•通过空间点的位置关系,判断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

二、教学目标•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图形的位置描述;•能够正确选择空间直角坐标系,以及确定位置点;•能够应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判断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

三、重点难点•图形的位置描述,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空间直角坐标系的选择和使用;•空间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包括包含、相离、相交等。

四、教学方法•组合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图形位置和空间点位置的理解;•答疑解惑法:针对学生的疑惑问题,及时做出解释和说明。

五、教学过程5.1 确定位置1.引入新知识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回顾,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确定图形和空间点的位置。

2.讲解新知识(1)图形的位置对于平面内的图形,我们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描述它的位置,即:直接给出其位置,或者给出其和其他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

在直接给出位置时,我们可以使用方位词来进行描述,如“在左上方”、“在右下角”等。

而在描述位置关系时,则需要使用“包含”、“相离”、“相交”等词汇来进行描述。

对于立体图形,我们则需要采用空间直角坐标系来进行描述,通过确定其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来确定图形的位置。

(2)空间点的位置对于空间点,我们同样可以采用空间直角坐标系来进行描述。

在选择时,我们需要先确定三个坐标轴,再通过确定其坐标值,来确定其位置。

3.练习(1)按要求画出图形,并给出其位置关系。

要求:画出一个三角形,使其至少和两个图形相交,并描述其与其他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

(2)按要求确定点的位置。

要求: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给出三个点,坐标分别为(2,3,4)、(-2,4,3)和(-3,-4,5),请确定它们的位置。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导学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

学科
数学
课型
讲授课
设计时间
课时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圆锥的体积(一)
学习目标
1.知道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方法。
学习难点
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习准备
课件实验用具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学生分组实验。
3.完成实验报告单。
汇报点评: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
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
巩固练习:
1.一个圆锥形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2.课本30页练一练1.2
拓展延伸:
2.一堆大米,近似于圆锥形,量得底面周长是9.42厘米,高5厘米。如果每立方米大米重500千克,这堆大米有多少千克?

温故互查:
1、提问: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圆锥有什么特征?
2、导入: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
合作探究:
1、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个圆锥体容器,一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米.实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米(用直尺将多余的米刮掉),倒人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版)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1. 在图中先描出各点.再任意找三个点.并用字母标明.再写出它表示的意义。

2.图中所描的点在一条直线上吗?
3.根据图像判断.这辆汽车2.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行驶400千米需要多少千米?
点拨
释疑
拓展
延伸
【拓展延伸】:
总结归纳达标测评
㈠、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
㈡、解决问题。

一种水笔每枝3元.购买2枝、3枝、……备需多少元?
1、把下表填写完整:
数量/枝 1 2 3 4 5
总价/元 3
2、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下图描出数量和总价所对应的点.并把它们顺序连接起来。

总价/元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