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之弄清论据
议论文阅读训练论据考查的题型答题思路梳理

议论文阅读训练-----论据一、考查题型:①辨析判断论据类型。
在原文中找出可以支撑论点的论据类型。
②分析体会论据的作用;③根据论据概括段落的观点、内容。
④概括论据的内容。
规定字数等。
⑥论据特点。
时间上、代表性上、说服力上。
⑦调换论据的顺序、删除等(往往不能调换,⑧判断论据的合理性并说明理由。
二、方法指导:(一)辨析判断论据:论据: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
1、 A 、具体叙述(一人一事) B 2、道理论据的分析和判断A 、直接引用: B 作道理论据。
(二)体会论据的作用: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接证明作者的哪个观点.点.还有一种事例,它不做论据,往往放在开头, 据所要证明的观点,换句话说,就是论据的作用。
A 、第一段名言或事例的作用12)用名人名言或事例作论据论证本文的论点; 3)用这一名人名言或事例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 独立成段的论据的作用:主要论证文章的论点。
C 、在段落中的名人名言或事例,论证的是这一名人名言或事例前或后的有关论述。
D 、名言在结尾出现:强化中心论点的作用。
答题思路:① A 、列举---------事例,充当---------论据, 具体有力的论证了-------------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让人信服。
B 、引出论题或论点;C 、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 A 、引用----------名言,充当---------论据,充分有力的论证了-------------- 使论证更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
B 、引出论题或论点C 、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结果 + 论点要素 /观点).有时有字数的限定,但"干什么,怎么做"是不能省的.审题:(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3)、看是要补充具体论据还是概括论据(4)、仿写句式要求。
题型:1、补写道理论据 A 、补写名人名事(具体\概括)B 、补写生活实际的论据2、补写事实论据: c 、从正面补写论据\从反面补写论据D、仿写:写作方法\修辞方法\按句式的形式补写论据E、补写概括型论据--------一类人的一种普遍现象方法点拨:1、补写事实论据的基本要求:a、要真实;b、要典型,有代表性,c、新颖dfg、表述力求简洁、流畅、概括,不能超过字数。
议论文阅读之 找准论点,把握论据

议论文阅读之找准论点,把握论据作者:赵进军来源:《作文周刊·中考版》2020年第21期王夫之说:“意犹帅也。
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一篇议论文的灵魂就是统帅,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我们阅读一篇议论文,首先就要确定其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的提出方式一般有四种:标题即中心论点;开门见山(开宗明义)即开篇直接提出中心论点;通过材料引出中心论点;在具体论证之后归结中心论点。
近年来,中考作文最常见的是通过材料引出中心论点。
这个答案中最关键的得分点是对中心论点前面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
需要概括出是谁做什么事什么结果,或是引用了谁关于什么的名言,或是举出社会上的什么现象。
如果中心论点前面的内容不止一个,则需要注意几个材料之间的衔接。
这时,论点的提出方式就成了论证思路的一部分。
论据是议论文中的三大要素之一,把握论据,必须要分清文章中哪些是道理论据,哪些是事实论据。
事实论据主要是为论点提供事实上存在的依据,从“实”的方面来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坚实的实际基础,令文章具体生动、切实可感。
而道理论据主要为论点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是从“虚”的方面来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理论上的基础,令文章笔墨简洁,富有权威性。
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和相辅相成的,有时先“实”后“虚”,有时先“虚”后“实”,有时“虚”“实”相间。
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文章才会既丰满又有神韵。
考点一:找出下列语句的中心论点。
1.张瑞敏说过:“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因而,我们不要忽视细节,细节也能决定成败。
2.古人云:“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可见,关键的一步决定着我们人生的成败,民族的兴衰。
3.“生命的价值何在?”这是每一个即将踏上人生旅途的青年必须思考的问题。
我认为,“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
【解析】第1句中我们可以由关联词“因此”找到答案,后面的话就是论点;第2句中可以由“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提炼出论点;第3句中可以由总结性的话语“我认为”确定论点。
议论文论据分析的具体方法

议论文论据分析的具体方法在写议论文时,论据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有力的论据分析,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观点,增强论点的可信度。
下面将介绍一些具体的方法,帮助我们进行有效的论据分析。
1. 查阅权威文献和资料在进行论据分析时,首先要查阅相关的权威文献和资料。
权威文献通常由专家学者撰写,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能够为我们的论点提供有力支持。
在查阅文献时,要注意文献的作者背景、出版时间、发表期刊等信息,以确保所引用的论据具有权威性和时效性。
2. 分析数据和统计信息另一种常见的论据是数据和统计信息。
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客观的结论并支持论点。
在分析数据时,要注意数据的来源和采集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可以利用图表等形式将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增强论据的说服力。
3. 引用经典案例和实证研究经典案例和实证研究也是进行论据分析的重要来源。
引用经典案例可以帮助我们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为论点提供具体的例证。
同时,实证研究能够为我们提供科学的实证支持,为论点提供更加具体和可信的论据。
4. 对比分析和对立论据在进行论据分析时,还可以采用对比分析和对立论据的方式。
对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突出论点的优势和特点,从而更加清晰地呈现论据。
而对立论据则可以帮助我们辨析不同观点之间的差异和优劣,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5. 基于逻辑推理和论证最后,对于论据的分析还可以基于逻辑推理和论证。
通过建立明确的论点、论据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构建严谨的论证结构,使论据得到更加有力和准确的支撑。
同时,避免逻辑漏洞和谬误,确保论证的合理性和说服力。
综上所述,议论文论据分析是写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查阅权威文献、分析数据和统计信息、引用经典案例和实证研究、运用对比分析和对立论据、以及基于逻辑推理和论证等具体方法,我们可以进行有效的论据分析,使论文更具说服力和权威性。
议论文训练之——事实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以“挫折磨砺人生”为分论点,写了 这样一个段落。同学们讨论一下,有 没有问题?
• 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他 的丈夫居里先生因为车祸不幸去世,这给居里 夫人带来了家庭和事业上的双重打击。在居里 先生不幸因车祸而去世后,居里夫人虽然内心 万分悲痛,但她以坚强的意志力承受着巨大的 痛苦。她决心化悲痛为力量,加倍努力,完成 两个人共同的科学志愿。于是她更加起早贪黑, 勤奋工作,经过数千次实验,她终于成功地制 取了金属镭。并且,她放弃了对镭的专利权的 申请,将镭的提炼方法无偿公布于世,更显示 出了她高尚的品德。在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 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世界上唯一两次获诺贝 尔奖的女科学家。
• 明确:不合适。首先“我们学校的 一个女孩”这种说法似乎不典型, 还有体育似乎需要天资的,而女孩 在被认为是“不适合这项运动” 时,仍考进了足球队,只能说明要 么老师说的不对,要么她开始只是 没有发挥好。她实际是适合这项运 动的。因此,用它做论据不典型。
总结
• 典型性即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 论据典型,能受到以少服多的效果。 论据不典型,就不能说明事物的本 质和规律,就没有说服力。生活中 的偶然性的个别的事例,是不具有 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也就不能作 为论据,否则就会导致论点的谬误。
• 明确:
① 中间叙述不真实,镭是她与丈 夫共同提取的,提取镭用“几千次” 也不真实② “并且,她放弃”这 句话与中心没有关系③语言罗嗦
总结:
• 事实论据要确凿,也就是说用作论据 的事实必须是准确无误的,不能胡编 乱造;如果是虚假的,或个别事实不 真实,都会导致论点经不住推敲的结 果。论据真实可靠,论点就令人信服; 论据靠不往,论点就成了空中楼阁, 对此,我们丝毫马虎不得。
我们再来通过例子,看问题。
议论文阅读指导

探究讨论:
本段是如何进行论证的?(提示:提出
怎样的观点,用什么论据,采取什么论证方法, 怎样证明的。)
首先提出“古今中外有所成就的人, 都具有坚持精神”这一论点。然后采用 例证法,列举马克思、陈景润、张秉贵 在种种困难下,坚持不懈,终于取得成 功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对论点加以 证明。最后,归纳总结,进一步强调论 点。
①
自学指导2:
1、用图示分析法分析各句间 的关系? 2、思考本段属于哪一结构类 型? 3、分析②、③句间关系?
①
② 对
对比式结构:是指文章中,将几个分
论点或几个论据进行对照,形式鲜明的对 比,从而突出论点。一经对照比较,就有 了鉴别,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质疑、释疑:
整篇议论文的层次结构应如何 分析?
议论文阅读指导
中考议论文阅读要求 阅读议论文,能借助议 论文的文体知识,把握文章 论点,明确文章的论据,理 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理清文章的论述层次,理解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体会语 言的严密性。
什么是议论文的论据?
• 论据的类型:
1、事实论据:史实、事例、统计数字等。(用事实
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 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议论文中,对所举事 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 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 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 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 述)
自学指导1:
1、用图示分析法分析第二段 各句间的关系?
2、思考本段属于哪一结构类
型?
3、分析②、③、④句间关系?
总分式结构:是议论文最基本的
一种结构模式。它先提出论点,然后 围绕中心,以不同角度,展开论述, 最后进行总结。又有“总分”“分 总”“总分总”三种形式。
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指津:(二)论据与论证方法

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指津:(二)论据与论证方法(一)论据1.论据知识点: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依据。
论据的种类: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1)事实论据:用来证明论点或者分论点的历史事实、故事、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社会中存在的现象等等。
(2)理论论据:是指经过人们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自然科学理论、定理、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格言、警句等。
2.常见题型及其答题方法(1)概括事实论据概括事实论据必须包括两个要点:人物+事件(必须紧扣论点)。
(2)论据的作用用在开头:①引出中心论点(题);②充当文中论点的论据,增强说服力;③增添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用在中间:主要证明本段的分论点。
(运用……事实(或作为道理论据),有力地论证了作者的……观点。
)(3)判断下面一段文字可以放在哪个段落?为什么?本段讲述了……的事例,证明了某段的分论点:……,因此放在这一段。
(4)文中的②③④段落是否可以互换?为什么?例题抗疫彰显中国制度文化优势田鹏颖①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历史性大考,中国用一个多月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
在此基础上,开启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今年各项经济指标全面转“正”。
取得这种令世人瞩目的战绩,原因()很多,( )中国制度文化的润泽和支撑不可小觑。
正所谓“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
②中央权威得到充分维护。
自古以来“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等,一直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维系国家治理的制度思想文化。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领导组织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共同抗疫。
各级党委和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各方面闻令而动,全国农村、社区、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科研机构、学校、部队各就各位,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积蔓延,有力改变了病毒传播的危险进程,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论据”题应试指导

论据1、常见题型(1)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X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2)给某段写一个事实(道理)论据。
(某段有一个事实论据不恰当,请找出并说明理由。
)(3)文章(某段)的具体事例是什么?这一(些)事例证明的观点是什么?(4)某段(句)内容是什么论据?有何作用?●分析论据1、答题思路(1)答题步骤①先分清是事实论据(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人物事迹、史实、确实的数据等,可概括,也可具体写),还是道理论据(名人名言、警句、格言、俗语、民谚,以及经过了事实证明是正确的道理、定义、公理等);②确定是哪种论据后,再看该论据是用来证明什么观点的,继而概括出观点,注意使用判断句或祈使句。
(2)概括事实论据概括论据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件;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3)分析论据作用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作用都是证明论点。
答题时要答出直接证明的论点,这个论点未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论据的作用=论据类型+概括论据+作用(证明了什么分论点+证明了中心论点+相关论点)。
①事实论据:这是事实论据,用何人何事真实有力地证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②道理论据:这是道理论据,引用……深刻有力地证明了……,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判断论据1、答题思路(1)论据应该放在哪段或哪则材料合适①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②分析材料,判断材料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明确材料所表达的观点。
③将材料的观点与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进行比较,作出判断。
材料观点与中心论点相似,则表明该材料可以作为全文的论据,根据论证思路安排其位置即可,找与之表达相近的段落中放置;材料观点与分论点(即文章某个段落中的观点)相似,则表明该材料仅能作为这一段的论据,放在这段论点前后均可;如材料的观点与中心论点、分论点都不相同或没有联系,则表明该材料不能作为这篇文章或某一段的论据。
(2)判断论据是否恰当判断论据是否恰当,先要明白使用论据的目的。
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对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培养学生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就文体而言,记叙文和说明文的阅读要比议论文容易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有没有好的方法呢?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通读全文,找出中心论点。
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总论点)只有一个,它的作用类似于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统帅和灵魂。
只有准确的把握住中心论点,才能了解文章的见解和主张,所以阅读议论文找准中心论点是一个首要任务,也是一个基本任务。
那么如何去找中心论点呢?(1)看标题。
有些议论文的标题就是一个很完整很明确的判断,叫论点型标题,这样的标题本身就是全文的要证明的中心论点,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俭以养德》、《反对自由主义》等。
(2)找能体现作者总观点的句子。
有些议论文的标题只反映作者所议论的的命题、范围、对象,如《谈骨气》、《想和做》,这种叫论题型标题。
还有一些议论文是讲话,如开幕词、演讲、序言等,标题不反映作者的观点,也看不出议论的范围、对象。
这就需要我们在文章里去寻找能够全面体现作者总观点的句子。
那么,这样的句子常在那里呢?有些议论文先摆观点,然后对观点进行证明,如《谈骨气》,开篇就提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有些议论文在摆完事实,讲足道理后归纳出观点,如《纪念白求恩》结尾部分的号召,是结论,也是观点。
(3)有一些议论文论点在文章中间提出,如《想和做》。
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为例,本文为一篇难度较大的议论文,而学生对议论文的学习比较生疏,因此,本课将先从本文的议论话题及内容切入,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本文的论述结构和论述要点。
浏览1—3段,探究:文章开篇,从分析一个问题的答案入笔,否定哪一种思维模式?倡导哪一种思维方式?为什么作者认为这点非常重要?学法指导一:注意文中的关键词“模式”和“方式”的不同,以理解文段的主要意思学生讨论、交流发言否定“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倡导“不满足于一个答案答案,不放弃探求”的思维方式寻找第二种答案——创造性思维可见,本文开篇,通过一个现象,来引出论述的话题——那就是创造性思维。
议论文阅读技巧和方法

议论文阅读技巧和方法下面是作者整理的议论文阅读技巧和方法(共含1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议论文阅读技巧和方法议论文阅读技巧和方法一、正确把握论点:论点的表述:论点一般是一个肯定的判断。
而且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
它不能用疑问句式,不能用短语,不能用比喻等形式出现。
方法:回答中心论点时,在没有要求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选用文段中的句子作答。
找中心论点的技巧:①在文题,标题就是论点。
如果题目为一句话,并且是肯定的判断,则题目本身就是中心论点。
如果题目由偏正短语、并列短语构成,则要到文中寻找中心论点。
方式:偏正短语,如“成功的秘诀”,..并列短语,如“敬业与乐业”,论点则是二者的关系:“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在开头,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③在文尾,在层层深入论述的基础上,在文章的总结中推出中心论点。
寻找时可从语言标志入手,一些在结尾推出中心论点的文章,论点前常有“总之”“综上所述”“所以”等标志性词语。
④在文中,在初步展开议论后顺势提出中心论点。
⑤此外,也有些文章对论点表述不很集中需要通读全文后才能概括归纳出中心论点。
留意题目、开头,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清论点和结论。
二、理解开头的作用(一)常见题型文章开头(列举了…的事例,或引用了…,有何作用?(二)解题技巧与答题模式:1.开头讲故事 ( 传说) : ①以…故事 ( 或的奇闻趣事 ) 作为文章的事实论据; ②引出(证明) 论点或论题;③增强文章趣味性 ,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开头引用格言警句 ( 诗词名句) : ①…这句格言 ( 警句 ) 引出了论证的话题; ②提出了本文的论点 (或论题) ; ③作为文章的道理论据; ④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3.开头引用诗词名句: ①引出论点或论题;②以名句中包含的哲理作道理论据; ③增添了文学性,提高读者阅读兴趣。
三、明确文章所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一)常见题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在文中有何作用?(二)答题套路:举例论证:这一段(一句)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概括事例)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这一观点或中心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议论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

议论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一、常见出题类型及应答方法作些阐释。
1.找出或概括论点。
阅读议论文最主要的是要找准论点,因此,找出或归纳论点是考查的重点,一般采用标示和简答题型。
不管是标示还是摘录,都要注意准确。
要找准论点,可以从文章的结构入手,理清作者思路。
具体的方法是:①找紧紧围绕论题、表达看法、主张的比较完整的判断性语句。
同属这一类的句子,要找那些概括性强的。
②先看标题和开头,再看结尾和文中总结过渡性的句子。
因为论点在题目和文章开头出现的概率最大。
文章中没有论点,需要自己归纳时,一般采用简答题型。
2.辨别论据的类别,分析其作用。
考查论据知识主要采用填空和简答题型。
阅读时要分清论据的类别,弄清哪些是事实论据,哪些是道理论据。
在分析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那些简要概括的事实。
辨别论据类别时常用填空题型,只要了解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的特点,解答并不困难。
分析论据的作用常采用简答题型。
要明确论据的作用是证明论点,要证明论点,不能只用一个论据,往往要用几个论据,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证明,所以分析论据的作用主要应从这三方面考虑。
3.辨析论证方法,理解其作用。
这类题型是考查的重点,一般采用选择题型。
解答这类试题主要是弄清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的特点,运用掌握的知识进行选择。
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一般采用简答题型。
解答时,先说某种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即典型、有代表性、有很强的说服力,再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解说,例如:引证法的作用是可以使议论更有权威性、科学性,说服力强;对比论证法的作用是褒贬鲜明,使是非曲直一目了然;比喻论证法的作用是形象、生动,使所论证的内容易于被人接受。
4.划分议论文的结构。
这也是考查的重点,常采用选择和标示题型。
无论采用哪种题型,首先要了解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议论文是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的。
有的议论文先提出论题,再分析论证,最后总结阐明论点;有的议论文是在提出论题的同时提出论点,再分析论证,最后总结。
议论文答题技巧

议论文答题技巧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一)论点1、论点的特点:是一个意思明确的判断句(包括肯定和否定),表述完整的陈述句。
2、论点的类型: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一篇文章有时可以有几个论点,其中一个论点是主要的,即中心论点;其余的论点就是分论点,分论点要服从中心论点,从几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
有了分论点,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说理更充分,脉络更清晰。
所以我们在阅读时一定要辨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二)论据1、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事实论据:包括历史事实、确凿的数据、故事、现实生活中代表性事例、社会中存在的现象等。
(2)道理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道理、名言警句、格言、谚语、原理、公式、定律、定义、规律等。
2、论据的作用运用论据的作用,都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引发读者深入思考,使论证更充分全面,利于突出论点的正确性和普遍性。
(三)论证论证的类型:1、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典型)证明论点的方法。
2、道理论证:是引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证明论点的方法。
3、比喻论证: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4、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的方法。
二、论证方式:立论驳论1、立论:在论证过程中,通过论述逐渐确立自己的观点的过程。
2、驳论:批驳别人错误观点的过程。
驳论方式有三种:(1)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
(2)通过驳倒对方论据驳倒对方论点。
(3)通过驳倒对方论证驳倒对方论点。
三、议论文的语言。
1、语言准确表现为:概念使用准确,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使用恰当。
2、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3、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4.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概括。
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述,否则会喧宾夺主。
议论文阅读法

议论文阅读法(1)分析论证结构。
议论文是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的方式,分析、综合的方法,引用各种材料,进行论证说理的一种文体。
其基本结构形式是:引论(提出问题)——分论(分析论证)——结论(解决问题)。
其他并列式、层递式、总分式等结构形式,都是以“引轮——分论——结论”三段为基础演化而来的。
要准确地把握论点,可以从结构分析入手。
(2)把握中心论点。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就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发表的见解、主张和看法。
阅读议论文,可通过论题,弄清论点,通过分论,归纳论点,根据位置,抓住论点。
通过论题,弄清论点。
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进而明确文章论述的主要问题,弄清作者在论述主要问题时的主要观点,即弄清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很多议论文的题目提示了论述的主要问题,阅读时应该注意。
通过分论,归纳论点。
通读全文,分析论证部分,了解文章的所有分论点,分析各个分论点之间的意义关系,归纳出中心论点。
根据位置,抓住论点。
根据中心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可以抓住中心论点。
有的议论文,题目就是中心论点,如《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有的开头点明中心论点,如《谈骨气》一文,开头提出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有的结尾点明中心论点,也有的在前面论证的基础上,中间提出中心论点,后面又进一步论述。
(3)分析论据。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要准确地把握论点,必须弄清论据的类型,分析论据是否准确、充分、典型,弄清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
弄清论据的类型。
论据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事实论据,包括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各种具体事物以及统计数字等;一种是道理论据,即能够反映自然界和社会规律的理论,包括公理、定理、定律、名言、经验等理性材料。
分析论据是否准确、充分、典型。
论据是论点成立的依据,必须真实可靠。
事实论据不能是虚假的,道理论据不能是片面的。
不管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它,运用它,决不能牵强附会、断章取义、歪曲事实、曲解原意。
中考议论文阅读之一:论点-论据-思路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议论文论点的归纳。归纳论点, 可以去关注文章的标题、开头段和结尾段,这几个位置常 常是论点所在。 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2.选文第②③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出理由。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论证思路。解答此题,先看②③两 段与前面的段落之间有没有对应的关系,再看②③两段之 间有没有先后关系,比如时间上的、逻辑上的关系等。 不能。因为第②段写项羽,第③段写刘邦,第④段引用名 言和论述的内容与②③段的顺序相对应,体现了议论文的 结构的严谨。
·新课标
例2
④任何庞然大物,都不能忽略小,只有小,才是 最具繁衍力的。 ⑤近代尽人皆知的重大发明、发现,从苹果落地 发现地心引力到开水冒气引发的蒸汽机的利用,无 不是由偶发思端的小事影响整个世界的。 ⑥一位生活在硅谷世界的人告诉我,微电子技术 的诞生和发展,是从最初集成电路只包含几个几十 个元器件,发展到一个小小硅片上可以制作出几十 万个上百万个元件,形成微型电子电路的。正是这 个微型电子电路,带来当今世界飓风般的各种生产 方式大规模乃至超大规模变化。
·新课标
考点三:理清议论文的思路 题型1:给文章划分层次。 答题技巧: (1)把握议论文思路的整体结构。一般议论文的 思路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 问题(结论)”。在这个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又可以分 为两大类: ①“横式”。在论证中,文章的几个层次、段落 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展开的。“横式”结构有三种基 本类型:“总论——分论——总论”式;“总论——分论 ”式;“分论——总论”式。 ②“纵式”。在论述中,文章的各层次之间是层 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次的前后顺序有严 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新课标
议论文使用论据的技巧

议论文使用论据的技巧议论文使用论据的技巧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论据包括事实材料和道理即理论材料。
那么议论文使用论据的技巧有哪些呢?下面请一起来看看吧!议论文使用论据的技巧作为议论文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论点和论证的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在论据的使用方面确实有不少独到之处,很值得借鉴和学习。
一、立、摆、议结合立,就是亮出论点;摆,就是摆出事实;议,就是讲明道理。
其中,议中扣题至关重要。
【示例】人应该有所追求,但不能盲目地追求。
(这是立)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自我,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爱国诗人屈原在其一生中都保持了最真实的追求:他没有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中与腐败势力同流合污,而是发出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慨;他没有在污浊的官场中“随其流而扬其波,哺其糟而啜其醴”;他宁愿自投汨罗江,也不愿玷污其追求。
(这是摆)屈原在人生追求面前,从来没有忘记自我的真正价值;在现实考验面前,他留给我们的是流芳百世的美名。
(这是议)二、叠用论据叠用论据就是将同类论据叠加使用。
叠用论据不仅可以显示作者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活跃的思维,还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
值得注意的是,叠用论据时,所用论据都必须紧扣论点,文字必须简练,叙述必须有条理;否则,就会使文章结构混乱,论证矛盾或烦琐。
【示例】找准位置,是张骞行出的驼铃阵阵,是苏武牧羊的忠诚刚烈,是昭君出塞的黄沙漫漫,是卫青迎向大漠的旌旗猎猎,是岳飞仰天长啸的壮怀激烈,是郑和七下西洋的浪花飞舞与雄心勃勃……(这是叠用论据)找准位置,不能让迷雾遮住双眼,不能任狂风吹散信念……即使我们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即使我们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怀抱,我们也要依然坚强地擦亮双眼,寻找生命的契机,等待机遇的光临。
(这是紧扣论点论证)三、繁例简例结合繁例,就是详细地叙述一个事例;简例,就是叠用许多同类论据。
值得注意的是,利用繁例简例结合论证,繁例与简例必须同类或相关。
议论文阅读与论据搜集技巧

议论文阅读与论据搜集技巧作为学生或研究者,我们经常需要阅读和处理各种议论文。
正确的阅读和有效的论据搜集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议论文的内容,提高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阅读和论据搜集的技巧,帮助您更好地处理各种议论文。
第一部分:阅读技巧1. 首先,仔细阅读文章的摘要或导言部分,以获得关于文章主题和论点的基本了解。
摘要通常会提供关键的背景信息,以及作者的主要观点。
2. 然后,仔细读完全文,注意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了解作者如何展开自己的论点,将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论证线索。
3. 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批判性思考。
对于作者提出的观点和论证,要思考它们的合理性和说服力。
我们可以提出质疑,寻找逻辑漏洞或不足之处,并做好记录,以备进一步分析和思考。
4. 注意作者使用的证据和例证。
具体的案例、调查研究、实验证据等可以支持作者的论点,但也需要我们判断这些证据是否真实、可信,并且是否能够支持作者的观点。
5. 最后,在阅读完毕后,我们要总结文章的主旨和关键信息。
这有助于我们整体把握文章的核心思想,并为进一步讨论和论证提供基础。
第二部分:论据搜集技巧1. 在阅读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收集和整理与主题相关的论据和事实。
这些论据可以来自已有的研究、调查数据、个人观察或经验等。
2. 我们可以使用互联网等信息渠道来搜索相关的学术论文、报告或新闻报道,以获取更多的论据和观点。
然而,在使用互联网时,我们要注意筛选和评估信息的可信度和来源的权威性。
3. 在论据搜集过程中,我们可以在笔记本上建立一个清晰的结构,将论据分类和整理。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组织和分析这些论据,并在写作时更容易引用和援引。
4. 此外,我们也可以借助身边的资源,如图书馆、专家咨询、同学交流等,获取更多的论据和意见。
与他人的讨论和交流可以帮助我们拓宽视野,加深对于主题的理解。
5. 最后,我们还可以运用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通过逻辑推理和合理的论证来形成有效的论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阅读之弄清论据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有句英明论断:“《资本论》不是别的,正是‘把堆积如山的实际材料总结为几点概括的,彼此紧相联系的思想。
’”他说的是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也是议论文中论点和论据的关系。
【技法指导】
作为支撑与证明论点的材料,论据可分为两大类型:1.事实论据。
包括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具体事件、经典故事和具体数据。
2.道理论据。
包括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公理、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等。
而这两种论据经常是结合在一起使用的。
分析论据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真实性论据真实是议论文的生命。
因为议论文的观点是以论据为依据和支撑的。
材料真实,令人可信,文章才有价值。
所以,作为事实论据,必须确凿无误,不能道听途说,更不能添枝加叶,虚伪编造;作为道理论据,不能断章取义,不能歪曲原意。
所以,所引述的史料不能稀里糊涂,不能把达尔文说成美国人,不能把汉代史学家司马迁说成唐朝人;引用数据不能粗枝大叶,不能把3.00变成300,不能把3克变成3吨;所引用的名人名言也不能似是而非、张冠李戴,不能把爱迪生说的话变成牛顿说的。
凡此种种都会降低论点的可信度。
二、典型性人们常说,一叶落而知秋,一燕来而春至。
善言者总是根据题旨和写作目的,精选那些最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作
为论据来证明论点。
恩格斯曾经指出,蒸汽机已经令人信服地证明,我们可以加进热而获得机械运动。
“十万部蒸汽机并不比一部蒸汽机能更多地证明这一点”。
可见论证有没有说服力,不完全在于论据的多少,而主要在于论据有没有代表性,是不是能够说明论点。
三、针对性作为议论文的论据,第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一定要切实为证明中心论点服务达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有一篇以“诚信”为中心的文章,写了“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没有气馁,毅然完成了《资本论》的写作”“张海迪,在全身高位截瘫的情况下,毅然自学,取得了法学硕士学位”:这两个例子如果用来证明“友谊”和“逆境出人才”很好,但用来论证“诚信”的话,实在是牵强附会,犯了材料与观点不相符的毛病,文不对题。
此外,如果把一些与中心论点无关的内容作为进论据,无形中也会减低论据的说服力。
四、简洁性作为论据,议论文也要叙述故事,但是和记叙文不同,议论文叙述故事是概括性的,一般没有细节,不用描写手法,只要能够证明论点即可,不必刻意追求故事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简洁明了才是衡量议论文论据语言的主要标准。
论据常考题型有:文章运用了哪些论据,论据的作用是什么,围绕论点补充论据。
【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语文的美丽与挑战
□钱虹
中国语文的“美丽”,首先在于她的文字。
汉字是世界上少有的形、音、义结合得十分完美的象形文字,令任何拼音文字黯然失色。
例如“雨”字,英语rain,法文pluie,都无法在字面上使人产生形象的联想,但汉字的“雨”,正如诗人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所形容: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英语、法语所能满足?
中国语文的“美丽”,其次在于她的语言。
汉语是世界上少有的声、韵、调格外丰富的语种之一,不仅普通话里有“四声”之别,古诗词中有“平仄”之分,而且汉语特有的双声、叠韵、叠音等修辞手法,在听觉上天生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令人不禁产生“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感。
由如此形象、动听的语言文字组成的中文能不美丽吗?作为一个堂堂中国人,能不以学好中文为自豪吗?但如今在青少年中间,“美丽的中文”正逐渐显出苍白和乏味。
孩子们网上聊天时“菜鸟”(新手)“恐龙”(丑女)早已司空见惯,“酱紫”(这样子)“bs”(鄙视)之类生造词语比比皆是。
报载郑州某中学一位语文老师曾对30篇《我爱我家》的学生作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仅内容大同小异,而且所用词语不超过200个,成语、俗语难得一见,更不用说独抒性灵的个性化语言了。
长此以往,中国语文丰富的表意功能与独特的文采性灵必将丧失殆尽。
中国语文是中华民族得以安身立命的文化和精神家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君不见,如今从英语幼稚园到英语强化班,哪个不是门庭若市;相反,非应试型的语文兴趣班却是门可罗雀。
各行各业,晋升职称必考外语,为何就不能考考中文?难道真要到法国作家都德笔下用母语教学只剩“最后一课”的情景在中国重演,国人才会警觉与深思吗?同时,当前中文的“欧化”倾向及网络语言对中文的规范与纯洁的侵蚀,应引起语文教师、汉语专家和主流媒体的充分重视,至少在学生的作业及文字出版物和电子传媒中,有必要发起一场捍卫中文规范的“啄木鸟”行动。
还应当检讨一下我们的语文教学原则“深、细、透”的成败得失。
有人算了一笔账:一个中学生中学6年的语文课,最多一学期学30篇课文,满打满算中学6年学360篇课文,以此作为“范文”,课堂上以平均7字/分钟的速度求“深、细、透”,教师咬文嚼字,繁琐解析;学生勾词画句,反复操练,“只见小树,不见森林”的结果使语文的整体美感与生动形象反而付之东流。
我以为,既然“美丽的中文”的特点在于视觉与听觉的美感,那么,要学好语文,就需要多读(朗诵)+多看(博览),尤其要增加阅读量的积累。
前几年上海高考作文满分卷的一位少年作者,他开出的一张自己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阅读书目,可谓古今中外,博览名著,其阅读面之广、阅读量之多,远非360篇课文可相比,这难道不能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及其教改思路一点启示么?
(选自《解放日报》2010年4月12日,有删改)
1.中国语文的美丽表现在哪两个方面?请用文中的四个字回答)
2.请简要概括:面对中国语文的苍白和乏味,作者开出了那两帖药方?
3.请从文中分别找出一个事实论据、数字论据和道理论据,
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4.选文第一段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
5.请说说你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或学习有何想法或建议。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文后各题。
秦牧的“牛嚼”与“鲸吞”
□曲兆安
当代著名作家秦牧,每天都要阅读大量的书报杂志,广博地积累知识。
秦牧在谈到读书时,主张采取牛和鲸的吃法,即“牛嚼”与“鲸吞”。
什么叫“牛嚼”呢?他说:“老牛白日吃草之后,到深夜十一二点,还动着嘴巴,把白天吞咽下去的东西再次‘反刍’,嚼烂嚼细。
我们对需要精读的东西,也应该这样反复多次,嚼得极细再吞下。
有的书,刚开始先大体吞下去,然后分段细细研读体味。
这样,再难消化的东西也容易消化了。
”这就是“牛嚼”式的精读。
那什么叫“鲸吞”呢?他说,鲸类中的庞然大物——须鲸,游动时俨然一座漂浮的小岛。
但它却是以海里的小鱼小虾为主食的。
这些小玩意儿怎么填满它的巨胃呢?原来,须鲸游起来一直张着大口,小鱼小虾随着海水流入它的口中,它把嘴巴一合,海水就从齿缝中哗哗漏掉,而大量的小鱼小虾被筛留下来。
如此一大口一大口地吃,整吨整吨的小鱼小虾就进入鲸的胃袋了。
人们泛读也应该学习鲸的吃法,一个想要学点知识的人,如果只有精读,没有泛读,如果每天不能“吞食”几万字的话,知识是很难丰富起来的。
单靠精致的点心和维生素丸来养生,是肯定健壮不
起来的。
(选自《福州晚报》2010年11月17日)
1.这是一篇议论阅读的文章,作者用“牛嚼”与“鲸吞”分别比喻什么?这两种阅读方法各有什么好处?(请尽量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2.请说说下面两段话,在论证方法和论证角度方面有什么不同。
(1)老牛白日吃草之后,到深夜十一二点,还动着嘴巴,把白天吞咽下去的东西再次‘反刍’,嚼烂嚼细。
我们对需要精读的东西,也应该这样反复多次,嚼得极细再吞下。
(2)单靠精致的点心和维生素丸来养生,是肯定健壮不起来的。
3.你有什么好的阅读经验,请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
《议论文阅读之弄清论据》
一、1.形象;动听。
2.(1)发起一场捍卫中文规范的“啄木鸟”行动;(2)反思一番我们的语文教学,倡导多读(朗诵)+多看(博览)。
3.事实论据:孩子们网上聊天时“菜鸟”(新手)、“恐龙”(丑女)早已司空见惯,“酱紫”(这样子)“bs”(鄙视)之类生造词语比比皆是;论证了“美丽的中文”正逐渐显出苍白和乏味的严重情况。
数字论据:30篇中学生作文,用词不超过200个;论证了中学生作文语言的贫乏。
理论论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论证了学好中国语文的重要性。
4.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
5.略。
(有理有据即可)
二、1.“牛嚼”比喻精读;好处:再难消化的东西也容易消
化了。
“鲸吞”比喻泛读:好处:如果每天不能“吞食”几万字的话,知识是很难丰富起来的。
2.(1)类比论证;正面论述。
(2)比喻论证;反面论述。
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