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氧剂对红外硫系玻璃光学光谱性质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硫系玻璃的研究与应用

硫系玻璃的研究与应用

硫系玻璃的研究与应用摘要:硫系玻璃具有许多光、电学上的特殊性质,作为一种非氧化物玻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其光学和热学性能、制备方法及其研究应用进展进行了较为详实的阐述。

关键词:硫系玻璃光学性能制备应用1 前言硫系玻璃常被认为是含有一种或多种除氧之外的氧族元素如S、Se、Te等,加上As、Ga之类的电负性较弱的元素而形成的非晶态(玻璃)材料的总称。

此外还可以加上Si、Sn、Pb、B、Zn、Ti、Ag等元素,如果加入一些卤族元素,则称之为硫卤玻璃。

与氧化物玻璃相比,硫系玻璃具有较大的质量和较弱的键强,既能形成极性键又能形成共价键,因此该玻璃并不遵循化学计量比,可以含有较多的S或Se,其中过量的S或Se可以形成共价型长链。

最早仅将As2S3制成玻璃态,用作光学材料是在二次大战以后,由于发展中、远红外热成像、红外被动光学系统等需要才逐渐受到重视。

由于硫系玻璃具有较长的透红外截止波长(>15μm),故早在上世纪50年代硫系玻璃就开始被用作透红外材料,特别是1960年以后激光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自紫外至远红外传输介质的开发,因此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实用价值在不断提高。

它的特点在于有较高的转变温度,较好的力学性能,制成的纤维有较好的可挠性,但硫系玻璃的折射率大,瑞利散射强,中红外区本征吸收较大。

硫系玻璃的电学性质研究得很多,而且也取得了有实用价值的新进展。

本文主要概述了硫系玻璃基本的光学、热学性质,综述了硫系玻璃的制造方法,并对其潜在的应用领域做出了阐述。

2 硫系玻璃的光学特性2.1 透过性能硫系玻璃在红外区有很高的透过率,但随成分的变化其光谱性能也不一样。

硫化物玻璃在可见光部分有部分透过,而硒锑化物玻璃在可见光部分没有透过,它们仅仅在近红外和中红外区有透过,在长波区的截止波长大约分别是:硫化物玻璃为12μm、硒化物为15μm、2~3之间,所以其空气/10%~25%,这也同时意味着有较大的瑞利散射。

氧对光动力作用影响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氧对光动力作用影响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氧对光动力作用影响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光动力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式,通过光照发生的化学反应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然而,氧在光动力作用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光动力疗法中被广泛应用。

氧不仅可以增强光动力治疗的效果,还可以影响疗程的时间和疗效的持续程度。

因此,深入研究氧对光动力治疗的影响,对于提高光动力疗法的疗效和应用前景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氧对光动力治疗的影响,具体包括氧浓度和光照时间对疗效的影响。

通过建立合适的实验模型和实验手段,系统地研究氧在光动力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光动力治疗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1)氧在光动力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2)氧浓度和光照时间对光动力治疗效果的影响;
(3)优化光动力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 研究方法
(1)建立实验模型:通过建立肿瘤细胞体外培养的模型,模拟光动力疗法的实
验条件,检测不同氧浓度下肿瘤细胞的光动力治疗效果。

(2)实验测量:通过实验观察、生化指标检测、细胞图像分析等方法,测量不
同氧浓度和光照时间下光动力治疗的疗效。

(3)数据统计和分析:将实验测量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评估不同氧浓度
和光照时间对光动力治疗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优化光动力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四、预期成果:
本研究通过深入探究氧对光动力治疗的影响,寻找提高光动力疗法疗效的依据,得到有效的实验数据和论据,并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对于丰富光动力治疗理论和提
高光动力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硫系玻璃的研究与应用

硫系玻璃的研究与应用
现 类 似于 欧洲 的高 速度 飙升 , 未来 整个 门窗市 场 的强 力 需 求 必 将 推 动 我 国 整 个 建 筑 玻 璃 行 业 的迅 猛 发
展。
硫 系玻璃 的研 究与应用
济南力诺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石成利
摘 要 :硫 系玻 璃具 有许 多 光 、 电学 上的特 殊 性质 , 为一 种非 氧化 物 玻璃 越来 越受 到人 们 的关 注 , 文对 作 本
工 程 的一次 性 高投 资产 生疑 惑 。 我们需 要 建筑设 计 师
根 据 工 程 的 实 际地 理 位 置 和气 候 变 化 进 行 合 理 的 计 算 , 出所 使 用 的节 能 材料 , 得 这样 才 能够 降低 整 栋 大
厦 终 身 的惊 人 耗 电 费用 。双银 L w E镀 膜 中 空玻 璃 O -
其 光学 和 热学 性能 、 备方 法 及其研 究 应用 进 展进 行 了较 为 详 实的 阐述 。 制
关键词:硫系玻璃 光学性能 制备 应用
1 前 言
6 o年代 中期 至 8 0年代 , 实用 价值 在不 断 提 高 。它 的
特 点 在 于 有 较 高 的转 变 温 度 , 好 的 力学 性 能 , 成 较 制
硫 系 玻 璃 常 被认 为是 含有 一 种 或 多 种 除 氧 之 外 的 氧族元 素 如 S s 、 e , 上 A 、 a 类 的 电负性 、eT 等 加 sG 之 较 弱 的元素 而形 成 的非 晶态 ( 玻璃 ) 料 的总 称 。此 外 材 还 可 以加 上 S 、n P 、 、 n T 、 g等元 素 , 果 加 入 iS 、 b B Z 、 iA 如

了 自紫外 至 远 红 外传 输 介 质 的 开 发 ,因此 自上世 纪

红外碳硫分析仪测量结果影响因素分析

红外碳硫分析仪测量结果影响因素分析

红外碳硫分析仪测量结果影响因素分析红外碳硫分析仪是一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主要用于测量样品中的碳和硫含量。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测量结果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因素的影响。

本篇文章将从样品前处理、仪器调试和环境条件等方面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样品前处理对测量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样品的处理过程可能会引入一些污染物,如灰尘、油脂等,这些污染物可能会影响仪器的准确性。

在样品处理过程中应注意严格控制污染源,保持样品的纯净度。

样品的制备过程也需要注意避免氧化反应的发生,因为氧化反应会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

仪器的调试对测量结果也有重要影响。

在使用红外碳硫分析仪进行测量之前,需要根据具体的仪器要求进行相应的调试操作。

根据样品的特性选择适合的红外辐射强度,以及仪器的零点校准等。

如果调试操作不正确或者不严谨,就容易引入一些系统误差,从而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

在使用红外碳硫分析仪进行测量之前,应仔细阅读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并按照要求进行相应的调试操作。

环境条件对测量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测量过程中,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都可能会对仪器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仪器的稳定性更容易受到影响。

在进行测量之前,需要保持仪器所处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在合理范围内,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温湿度校准。

红外碳硫分析仪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样品前处理、仪器调试和环境条件等。

为了获得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我们需要在样品处理过程中严格控制污染源,避免氧化反应的发生;在仪器调试过程中,按照要求进行相应的操作;在测量过程中,保持合适的环境条件。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够得到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

硫系红外玻璃的抛光工艺研究

硫系红外玻璃的抛光工艺研究

的抛光效果优于 CeO2 抛光液,锗பைடு நூலகம்硒玻璃表面粗糙度可达2.59nm,得到了最佳抛光工艺。
关 键 词 : 锗 砷 硒 玻 璃 ;表 面 粗 糙 度 ;平 摆 式 抛 光 ;正 交 实 验
中 图 号 : TB321 文 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6739965(2019)04039406
http://xb.xatu.edu.cn
硫系红外玻璃的抛光工艺研究
刘兴龙,李 宏,郭忠达,阳志强,李世杰
(西安工业大学 光电工程学院,西安 710021)
摘 要: 为研究锗砷硒(Ge22As20Se58)硫 系 红 外 玻 璃 的 最 佳 抛 光 参 数,比 较 了 CeO2 抛 光 液
和 Al2O3 抛光液、聚氨酯抛光模和黑色阻尼布作 为 抛 光 垫 时 的 优 劣 性。通 过 4 因 素 3 水 平 的
硫系红外玻璃的抛光工艺研究4395硫系玻璃是指以元素周期表族中抛光技术方案采用古典法平摆式磨抛技术研究比viassete为主并引入一定量的其他类金属元素所形成的较ceo抛光液和alo抛光液聚氨酯抛光模和2231玻璃硫系红外玻璃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较黑色阻尼布作为抛光垫时的优劣性研究结果表明高的红外透过率极低的折射率温度热系数和色散选用黑色阻尼布作为抛光垫时玻璃未产生划痕最25
第 39 卷 第 4 2019 年 8 月

Jour西na lo安f Xi工’an T业ec hn大ol ogi学ca lU学ni ve报rsity
Vol.39 No.4 Aug.2019
DOI:10.16185/j.jxatu.edu.cn.2019.04.005
第 4 期 刘 兴 龙 ,等 :硫 系 红 外 玻 璃 的 抛 光 工 艺 研 究

Ge-S二元体系硫系玻璃的微结构及光学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Ge-S二元体系硫系玻璃的微结构及光学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Ge-S二元体系硫系玻璃的微结构及光学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硫系玻璃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材料,其在光通信、光储存、光电输能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其中,硫族元素硫和硒具有较大的光学非线性效应,可以应用于半导体激光器、光电调制器、全息存储等方面。

而与光学非线性效应密切相关的是硫系玻璃的微结构,因此探究硫系玻璃的微结构与光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研究Ge-S二元体系的硫系玻璃微结构及光学性能,具体包括以下目标:1. 制备一系列Ge-S二元体系硫系玻璃样品。

2. 利用X射线衍射、原子力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对样品的微结构进行表征,探究Ge-S硫系玻璃的微观结构特征。

3. 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拉曼光谱仪等技术对样品的光学性质进行测试,分析不同微结构特征及其对光学性能的影响。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制备Ge-S二元体系硫系玻璃本研究将采用气氛凝固法制备Ge-S硫系玻璃材料。

首先准备合适的Ge/S摩尔比混合粉末,然后在纯氩气氛下进行热处理,通过控制热处理条件实现样品的制备。

2. 微结构表征利用X射线衍射对样品的结晶状态进行表征,原子力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以揭示样品的微观结构特征。

3. 光学性能测试通过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样品的透射光谱,进一步分析样品的光学性质,并利用拉曼光谱仪对样品的结构进行定量测量。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达到以下成果:1. 制备出一系列Ge-S二元体系硫系玻璃样品,为后续的微观结构表征和光学性能测试提供样品基础。

2. 揭示Ge-S硫系玻璃的微观结构特征,比较不同制备条件下的微观结构差异。

3. 分析Ge-S硫系玻璃的光学性质的影响因素,探究不同微观结构特征对光学性能的影响,并为进一步优化硫系玻璃的光学特性提供理论依据。

硫系红外玻璃材料耐辐射性能研究进展

硫系红外玻璃材料耐辐射性能研究进展

张文杰等:物理气相沉积对离子交换玻璃中钾离子浓度的影响・ 1229 ・第40卷第8期硫系红外玻璃材料耐辐射性能研究进展孟伟1,郭海涛2,许彦涛2,芦春锋2,乔泽邦2,陆云清1,韦玮1,2(1. 南京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南京 210046;2.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119)摘要:硫系玻璃在航空航天、核子反应监测与探测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重要的应用价值,是目前光电子技术领域中最受关注的材料之一。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硫系玻璃耐辐照性能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综合评述,重点阐述了硫系玻璃在γ射线辐照环境中的损伤机理,同时对影响耐辐照性能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增强硫系玻璃耐辐照性能的可行途径,最后展望了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耐辐射;硫系玻璃;辐照效应;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TQ1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454–5648(2012)08–1229–06网络出版时间:2012–07–30 13:23:34 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11.2310.TQ.20120730.1323.201208.1229_025.html Recent Developments on Radiation Resistance Properties of ChalcogenideInfrared Glass MaterialsMENG Wei1,GUO Haitao2,XU Yantao2,LU Chunfeng2,QIAO Zebang2,LU Yunqing1,WEI Wei1,2(1.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The Academy of Optoelectronics Engineering, Nanjing 210046, China;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Transient Optics and Photonics, Xi’an Insitute of Optics and Procession Mechan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CAS), Xi’an 710119, China)Abstract: Chalcogenide glass has great prospects and important applications in the aerospace, nuclear reaction monitoring and detec-tion.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concerned materials in the field of photonics technology. This review represents recent develop-ments on the studies of chalcogenide glass irradiation resistance properties, and emphases on the damage mechanism at gamma radia-ti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rradiation resistance properties of chalcogenide glass were analyzed and the feasible ways for en-hancing the irradiation resistance properties were discussed. In addition, some further studies on this aspect were given.Key words: irradiation resistance; chalcogenide glasses; radiation effects; research progress硫系玻璃是由S、Se、Te和Ge、As、Sb等元素形成的二元或多元化合物玻璃,主要有As–S/Se、Ge–S/Se、Ge–Sb/As–S/Se、Ge–As–Se–Te等体系,由于其具有高的折射率、宽的透红外区域、低的声子能量、优良的成玻成纤能力、稳定的化学性能和光学性能[1–2],因而在民用及军事领域均有诸多应用,包括:红外传输与探测、有毒痕量气体探测、地球遥感探测、半导体材料红外图像采集以及定向红外干扰、红外遥感等[3]。

ClO2对NO和SO2的氧化及NOx-SO2协同脱除的实验及机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ClO2对NO和SO2的氧化及NOx-SO2协同脱除的实验及机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ClO2对NO和SO2的氧化及NOx-SO2协同脱除的实验及机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烟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和硫氧化物(SO2)是工厂和电厂等能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

它们不仅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同时也加剧了气候变化。

因此,减少烟气中的这些污染物是非常必要的。

氯气二氧化(ClO2)已经被证明可以用于烟气中NOx和SO2的同时氧化,从而实现协同脱除。

ClO2具有强氧化能力和高选择性,可以改善了其他氧化剂的氧化精度和选择性,而且能减少烟气中的NOx和SO2排放。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研究ClO2对NO和SO2的氧化以及协同脱除效率,并探索机理。

研究的意义在于为开发高效的脱硫脱氮技术提供指导和基础数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确定实验条件,选择适当的ClO2浓度和反应时间。

2.通过实验考察ClO2对NO和SO2的氧化效果,并对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氧化产物进行分析。

3.研究ClO2对NOx和SO2协同脱除效率,并分析其机理。

四、预期结果
预计ClO2对NO和SO2的氧化率和脱除效率均会随着ClO2浓度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提高。

同时,研究预计能够揭示ClO2氧化过程中产生的产物、反应机理和协同脱除效果。

五、研究难点
ClO2在气相下的反应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因此研究过程中需要采用
多种方法来揭示其氧化产物和机理,并解决研究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

六、研究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入了解ClO2对NOx和SO2的氧化机理,开发
出高效、环保的脱硫脱氮新技术,同时也为烟气治理提供新思路和方向。

全氧燃烧对玻璃硬度的影响与控制研究

全氧燃烧对玻璃硬度的影响与控制研究
常大 的好处 。 可 以使得 玻璃抗 划伤能 力得到增 强, 并且 , 全 氧燃烧 在某 种程度上将会促进 玻璃行业的稳步发展 。
1 . 全氯燃烧玻璃窑内的气体变化及其影响
总 的来说 , 在 玻璃 生产 的过程 中。 温 度一般 是达 到 1 4 0 0 摄 氏度以 上。 这是由于熔化玻璃需要大量的能晕, 并且这些大部分能量都是来 源与天然气和煤炭等燃料, 如果是燃料所需要的氧气由空气提供, 这样 就会使得玻璃中产生大量的氮氧物和氧化物等一些有害的物质, 尤其 是在氦气的存在对整个燃烧过程显得毫无用处, 相反, 在经过高温处理 后. 蓄热室和烟囱等部位排人大气中。 这样就会对玻璃的硬度产生一定 的影响 。 2 . 不同燃烧条件下玻璃硬度的对比以及解决措施 经过试 验证明, 全氧 燃烧经过浮 法成形 , 还是 使得玻璃中的各种杂 质变得更多, 从 某种方面看, 这也 就会增加其 对玻璃 网络结构的 断网能 力, 尤其是 二氧化钠 含量较高时, 玻璃 “ 断 网” 的作用就会 进一步加剧。
窑, 这是 由于我 国制 备氧气的成本一 般来说 比较高 , 所以 , 在选择 运 用 可 以选择 一些可靠性较 高的制 氧机 组, 同时, 还可 以 可以极 大降 低各种化学 物质的排 放 , 进一步优化 环境 , 节约性 能源 , 同 全氧燃 烧方案 时, 液氧气源 ” , 在现有 的浮 法玻璃 公司中的浮 法线 冷 时, 还能 够逐步增 强传热 , 极大 降低玻璃 的熔融 温度 , 同时也会降低 玻 考虑附近 是否拥有 “ 可 以使 用全氧 燃烧 的方案 , 或 者 是可以节 约用于 蓄热 室的 投 璃成 本 , 进 一步提升 我国玻璃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 相 比西方 的发达国家 修 改 中, 并且在相 当程 度上 减低 系统 维修 的费 用, 进而 能够 提 高产 品的质 来说 , 全氧燃 烧技术可以取代传统 的技 术的发展趋势 。 全氧燃烧 在我 国 资,

Ge-Sb-S硫系玻璃的光谱特性及网络结构阈值行为研究

Ge-Sb-S硫系玻璃的光谱特性及网络结构阈值行为研究

Ge-Sb-S硫系玻璃的光谱特性及网络结构阈值行为研究黄益聪;陈飞飞;乔北京;戴世勋;徐铁锋;聂秋华【摘要】用熔融淬冷技术制备了两组 Ge-Sb-S三元体系的硫系玻璃,获得了在不同 Ge 和 Sb 元素含量下制备所得玻璃的一系列物化及光谱学特性,并结合拉曼光谱从玻璃微观结构层面对光学特性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利用基于平均配位数(Z)的玻璃网络限制理论直观地描述了网络结构的变化趋势,发现当玻璃的Z值超过2.6时,其相应的拉曼谱上会有明显的新峰出现,说明玻璃的网络结构产生了阈值行为且结构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具体表现为非金属化合键的减少和金属化合键的增加。

玻璃网络中新功能团的形成改变了玻璃整体键能的大小,进而影响了玻璃的能带结构,从而玻璃的光学带隙(Eopg )值也随着Z值的变化表征出相应的阈值行为。

%Two series of chalcogenide glasses in Ge-Sb-S ternary system were synthesized with melt-quenching method.The phy-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pectral characteristic of glasses with different content of Ge and Sb were obtained with a series of measurements,and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n the change of optical properties was conducted in terms of microstructure of glas-ses combined with the Raman spectra.With constraint theory based on mean coordination number (Z),we described the varia-tion trend of network structure directly.It was found that as long as the value of Z reaches 2.6 ,new vibration peaks would be formed in the Raman spectra indicating the presence of threshold behavior as well as the change of the network structure of the Ge-Sb-S glasses which could be expressed in a specific varition in the number of metal bonds and the nonmetal bonds.The ap-pearance of new functional groups in the networkhave changed the total bond energy of glasses,and then affected the energy band structure of glasses representing the corresponding threshold behavior of the value of optical band gap (Eopg ).【期刊名称】《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年(卷),期】2016(036)010【总页数】6页(P3163-3168)【关键词】硫系玻璃;阈值行为;平均配位数;拉曼光谱;光学带隙【作者】黄益聪;陈飞飞;乔北京;戴世勋;徐铁锋;聂秋华【作者单位】宁波大学高等技术研究院,红外材料及器件实验室,浙江宁波315211;宁波大学高等技术研究院,红外材料及器件实验室,浙江宁波 315211;宁波大学高等技术研究院,红外材料及器件实验室,浙江宁波 315211;宁波大学高等技术研究院,红外材料及器件实验室,浙江宁波 315211;宁波大学高等技术研究院,红外材料及器件实验室,浙江宁波 315211;宁波大学高等技术研究院,红外材料及器件实验室,浙江宁波 3152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213作为一类典型的以共价键为主成键结构的玻璃来说,硫系玻璃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得到了研究者们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Sb2O3)1—x(Sb2S3)x系新型氧硫混合红外玻璃的研究

(Sb2O3)1—x(Sb2S3)x系新型氧硫混合红外玻璃的研究

(Sb2O3)1—x(Sb2S3)x系新型氧硫混合红外玻璃的研

昝菱;钟家柽
【期刊名称】《功能材料》
【年(卷),期】1999(030)003
【摘要】首次制备了一类新型的(Sb2O3)1-x(Sb2S3)x的氧硫混合体系玻璃,测定了玻璃的组成,形成区域,并用DTA,IR,UV光谱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与Sb2O3单组份玻璃,Sb2O3-RX2(R=二价金属离子)系玻璃进行了比较,该玻璃易于制备,化学稳定性好,透光区0.7~7.0μm,Tc-Tg〉90℃,通过远红外光谱的分析,对玻璃的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

【总页数】3页(P328-329,334)
【作者】昝菱;钟家柽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红外材料研究室;武汉大学红外材料研究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171.734
【相关文献】
1.新型Cu(Cd)—As(Ge)—Se系统透红外硫系玻璃:Ⅱ.红外透射性质 [J], 梁振华;程继健
2.新型Cu(Cd)—As(Ge)—Se系统透红外硫系玻璃:Ⅰ.形成与性质 [J], 梁
振华;程继健
3.Dy^3+掺杂Ga-Sb-La-S新型硫系玻璃和光纤制备及中红外发光特性 [J], 杨志杰;杨安平;任和;何久洋;艾尔肯·斯地克
4.新型远红外Ge-Ga-Te-KBr硫系玻璃性能研究 [J], 朱敏鸣;王训四;徐会娟;聂秋华;姜晨;张培全;戴世勋;沈祥;徐铁峰;Xianghua Zhang
5.新型远红外Ge-Te-I硫系玻璃性能研究 [J], 何钰钜;聂秋华;孙杰;王训四;王国祥;戴世勋;沈祥;徐铁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r3+掺杂硫系玻璃的制备及其中红外发光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Pr3+掺杂硫系玻璃的制备及其中红外发光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Pr3+掺杂硫系玻璃的制备及其中红外发光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红外发光材料是一类在电子学、光电子学以及军事等领域中具有很重要意义的材料。

其中的发光机理及其特性的研究一直是这个领域的一个热点。

近年来,Pr3+掺杂硫系玻璃被发现有很好的红外发光性能,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因此,本研究旨在制备Pr3+掺杂硫系玻璃,并对其红外发光性能进行研究。

二、研究内容1、制备Pr3+掺杂硫系玻璃本实验将采用传统的熔融法制备Pr3+掺杂硫系玻璃,通过控制玻璃成分和熔融温度来得到纯净的硫系玻璃,并在其中加入少量的Pr3+掺杂,以得到掺杂硫系玻璃。

2、对Pr3+掺杂硫系玻璃的物理性能进行测试本研究将使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荧光光谱仪对Pr3+掺杂硫系玻璃的物理性质进行测试,包括玻璃的透射性能、吸收能量、荧光强度等。

3、测试Pr3+掺杂硫系玻璃的红外发光性能本研究将使用激光器、宽带光谱仪、红外探测器等测试设备,对Pr3+掺杂硫系玻璃的红外发光特性进行测试,研究其发光机理、发光波长、发光强度等。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1、探索新型红外发光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发光机理,为制备其他类似材料提供参考。

2、拓展用于光电子学等领域的新型红外发光材料的适用范围。

3、为制备更高效的红外发光材料奠定先驱基础。

四、研究进度计划1、前期准备:熟悉硫系玻璃的特性,阅读文献资料,搜集硫系玻璃制备的各种方法及相关仪器和设备。

2、制备Pr3+掺杂硫系玻璃,并进行物理性质测试。

3、测试Pr3+掺杂硫系玻璃的红外发光性能。

4、分析数据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五、研究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我们预期可以制备出具有良好性能的Pr3+掺杂硫系玻璃,并能对其物理和发光特性进行详细的测试和研究,为新型红外发光材料的制备提供参考,进一步拓展该领域的应用前景。

ZnO-Al2O3-SiO2玻璃和玻璃陶瓷的制备和发光性能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ZnO-Al2O3-SiO2玻璃和玻璃陶瓷的制备和发光性能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ZnO-Al2O3-SiO2玻璃和玻璃陶瓷的制备和发光性能的研究的开题报告(Title)Preparation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ZnO-Al2O3-SiO2 glass and glass-ceramics(Introduction)ZnO-Al2O3-SiO2 glass and glass-ceramic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due to their excellent properties, such as high mechanical strength, good chemical durability, and remarkable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They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 such as optical communication, photocatalysis, and optoelectronics.(Background)The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ZnO-Al2O3-SiO2 glass and glass-ceramic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preparation process. The addition of ZnO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the glass and glass-ceramics. Al2O3 can enhance the thermal stability, mechanical strength, and chemical durability of the glass and glass-ceramics. SiO2 is the main component of the glass and can provide the skeleton structure for theglass and glass-ceramics.(Objectives)The main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are to prepare ZnO-Al2O3-SiO2 glass and glass-ceramics by a sol-gel method,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ZnO and Al2O3 content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the glass and glass-ceramics, and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luminescence.(Methodology)The ZnO-Al2O3-SiO2 glass and glass-ceramics will be prepared by a sol-gel method. The glass samples will be anneal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to obtain the glass-ceramics. The microstructure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the samples will b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oscopy (PL). The mechanism of luminescence will b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obtained results.(Expected Results)It is expected that the ZnO-Al2O3-SiO2 glass and glass-ceramics prepared in this study will exhibit strong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and the luminescence intensity will b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ZnO content. The addition of Al2O3 willincrease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and chemical durability of the glass and glass-ceramics, while maintaining the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The mechanism of luminescence will be proposed based on theexperimental results.(Conclusion)The study on the preparation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ZnO-Al2O3-SiO2 glass and glass-ceramics will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in the fields of optoelectronics, optical communication, and photocatalysis.。

Gd3+Tb3+离子掺杂氟氧玻璃的光谱性质分析的开题报告

Gd3+Tb3+离子掺杂氟氧玻璃的光谱性质分析的开题报告

Gd3+Tb3+离子掺杂氟氧玻璃的光谱性质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氟氧玻璃是一种由氟化物和氧化物组成的玻璃材料,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激光器、生物光学等领域。

在氟氧玻璃中掺杂稀土离子,可以进一步改善其光学性质,如荧光强度、荧光寿命等。

特别是近年来,对于氟氧玻璃中掺杂稀土离子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钆和铽是常用的氟氧玻璃中的稀土离子,但是它们的能级结构复杂,能级跃迁互相影响,导致其光谱性质难以掌握。

相反,对于钆和铽以外的稀土离子,如镱、铒、铕、荧光强度、荧光寿命等都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其中,由于铕、镱等离子具有宽带荧光和长荧光寿命,因此在生物荧光成像、可持续性材料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有研究团队将钆和铽以外的离子掺杂到氟氧玻璃中,并对其光学性质进行了分析。

例如,有研究报道Gd3+、Tb3+离子掺杂氟氧玻璃的荧光强度随掺杂浓度的变化规律、最大荧光强度的波长移动情况等。

因此,在此基础上,我们有兴趣对Gd3+、Tb3+离子掺杂氟氧玻璃的光谱性质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如下:1. 合成Gd3+、Tb3+离子掺杂氟氧玻璃,并分析其组成、结构等物理性质。

2. 分析Gd3+、Tb3+离子掺杂氟氧玻璃的光学性质,如荧光强度、荧光寿命等。

3. 探究Gd3+、Tb3+离子掺杂氟氧玻璃的荧光强度随掺杂浓度的变化规律、最大荧光强度的波长移动情况等因素。

4. 分析Gd3+、Tb3+离子掺杂氟氧玻璃的应用前景。

三、研究方法1. 合成Gd3+、Tb3+离子掺杂氟氧玻璃。

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Gd3+、Tb3+离子掺杂氟氧玻璃,控制掺杂浓度,并分析其组成、结构等物理性质。

2. 分析Gd3+、Tb3+离子掺杂氟氧玻璃的光学性质。

通过光学显微镜、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谱等分析手段,分析Gd3+、Tb3+离子掺杂氟氧玻璃的光学性质,如荧光强度、荧光寿命等。

3. 探究Gd3+、Tb3+离子掺杂氟氧玻璃的荧光强度随掺杂浓度的变化规律、最大荧光强度的波长移动情况等因素。

含硫分子离子的中红外激光光谱的开题报告

含硫分子离子的中红外激光光谱的开题报告

含硫分子离子的中红外激光光谱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红外激光光谱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手段,能够对物质的分子结构、化学键类型和状态等进行研究。

含硫分子离子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环境、药物、冶金等领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开展含硫分子离子的中红外激光光谱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使用中红外激光光谱技术对含硫分子离子的结构和化学键类型进行详细的研究,探究其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规律,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指导和支持。

三、研究内容
1. 分析含硫分子离子的基本结构和化学键类型。

2. 探究不同环境下含硫分子离子的中红外激光光谱特征。

3. 讨论含硫分子离子中红外激光光谱参数的变化规律和相关因素。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含硫分子离子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红外激光光谱技术进行光谱特征分析和参数研究。

具体操作步骤为:制备样品 -> 获取中红外光谱数据 -> 分析光谱特征和参数。

五、预期结果
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得到含硫分子离子的中红外光谱特征和参数数据,并对其结构和化学键类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同时,还可以探究其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规律,为相关领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中红外氧卤碲酸盐玻璃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红外氧卤碲酸盐玻璃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红外氧卤碲酸盐玻璃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近年来,中红外激光器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中红外光学材料的研究。

氧卤碲酸盐玻璃由于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热学性能和机械性能等优异的特性,成为中红外光学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

其中,中红外波段的氧卤碲酸盐玻璃备受关注,其具有宽广的透过窗口,可作为中红外激光器的优良工作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通信、医学、军事等领域。

2.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制备中红外波段的氧卤碲酸盐玻璃,并分析其物理性质、光学性质和热学性质等特性。

通过对制备工艺和工艺参数的优化,获得更高质量的氧卤碲酸盐玻璃,并探究其在中红外激光器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3.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氧卤碲酸盐玻璃的制备、物理性质、光学性质和热学性质等特性的分析。

具体研究方法如下:3.1 氧卤碲酸盐玻璃的制备采用固相熔融法制备氧卤碲酸盐玻璃,选择适宜的原料和熔融温度,进行试制和优化工艺。

3.2 物理性质、光学性质和热学性质的测试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透过率测试等测试手段,对制备的氧卤碲酸盐玻璃进行物理性质、光学性质和热学性质等方面的测试和分析。

4. 预期研究结果本研究预期结果为:4.1 成功制备出中红外波段的氧卤碲酸盐玻璃,对该工艺进行优化。

4.2 对制备的氧卤碲酸盐玻璃的物理性质、光学性质和热学性质等进行测试和分析,得到其透过率、折射率、熔点、热膨胀系数等数据。

4.3 探究中红外波段氧卤碲酸盐玻璃在医学、通信、军事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5. 结语中红外氧卤碲酸盐玻璃作为光学材料的一种优异选择,其制备和性质表征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在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全面测试和分析中红外波段氧卤碲酸盐玻璃的物理性质、光学性质和热学性质等特性,为其在中红外激光器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基础。

光学式污染气体检测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光学式污染气体检测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光学式污染气体检测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光学式污染气体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气体检测技术,其通过激光束与气体分子相互作用,利用分子的光谱特征进行气体检测。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对污染气体的检测和控制需求持续增加,光学式污染气体检测技术因其检测速度、准确性、灵敏度以及便携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生产和安全检测等领域。

然而,光学式污染气体检测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光谱数据处理、仪器灵敏度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对光学式污染气体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现有光学式污染气体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分析,探索其在气体检测方面的应用和优化,以提高其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光学式污染气体检测技术原理及发展历程的介绍和分析。

2. 目前常见的光学式污染气体检测技术的原理和特点的分析和比较。

3. 针对光学式污染气体检测技术的应用实践,对其在现实环境中的检测效果进行测试和评估。

4. 针对光学式污染气体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和分析。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图书馆和网络资源,调研光学式污染气体检测技术的原理、应用及相关研究成果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2. 实验分析:选择典型的污染气体、不同光学式气体检测仪器进行实验,进行仪器灵敏度测试和实验数据处理分析。

3. 统计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光学式污染气体检测技术的检测效果。

4. 展望与分析: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展望光学式污染气体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一些研究展望和建议。

四、研究的可行性及预期成果本研究是一项基础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其主要内容是针对光学式污染气体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各种实验和分析,能够系统性地评估光学式污染气体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优劣,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出发,对光学式污染气体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和展望。

Sn对Ge-Se-Te玻璃结构与光学特性的影响

Sn对Ge-Se-Te玻璃结构与光学特性的影响

Sn对Ge-Se-Te玻璃结构与光学特性的影响尹冬梅;屠德阳;车丙晨;张芳芳;林常规;戴世勋【摘要】采用熔融淬冷法制备了系列Ge3Se5Te2Snx(x=0、0.4、0.8、1.2、1.6、2.0,mol%)硫系玻璃.采用X射线衍射(XRD)图谱、差示扫描量热曲线(DSC)、可见/近红外光谱、傅里叶红外(FTIR)光谱、显微拉曼光谱等手段对玻璃的物化性能及结构进行表征,研究发现Sn的引入导致Ge-Se-Te玻璃系统物化性能的变化:玻璃的转变温度Tg降低、红外截止波长发生红移,并有效地降低了杂质吸收峰对样品红外透过率的影响.利用Philips网络约束理论计算的玻璃平均配位数及拉曼光谱的变化,讨论了引入Sn对Ge-Se-Te玻璃的影响.【期刊名称】《无机材料学报》【年(卷),期】2014(029)003【总页数】5页(P279-283)【关键词】硫系玻璃;热稳定性;红外透过范围【作者】尹冬梅;屠德阳;车丙晨;张芳芳;林常规;戴世勋【作者单位】宁波大学高等技术研究院,红外材料与器件实验室,宁波315211;宁波大学高等技术研究院,红外材料与器件实验室,宁波315211;宁波大学高等技术研究院,红外材料与器件实验室,宁波315211;宁波大学高等技术研究院,红外材料与器件实验室,宁波315211;宁波大学高等技术研究院,红外材料与器件实验室,宁波315211;宁波大学高等技术研究院,红外材料与器件实验室,宁波3152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71远红外光学材料在远红外传感、宇宙星球生命探测以及军事遥感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3]。

Te基硫系玻璃[4-5]具有极宽的中红外和远红外透过特性(可达25 μm), 并且玻璃成型好、声子能量低和化学稳定性好, 但普遍存在转变温度低、热稳定性差和机械强度低等缺点。

而Se基玻璃[6-7]具有良好的成玻性能和较高的转变温度, 但其长波红外透过区域仅为12~14 μm, 无法满足更长波段的工作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通信工程
除氧剂对红外硫系玻璃光学光谱性质的影响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硫系玻璃是无机玻璃材料大家族中的一员。

早在五十年代硫系玻璃就开始被作为透红外材料使用]1[。

这是因为, 与氧化物玻璃相比, 硫系玻璃具有较大的质量和较弱的键强,因而具有较长的透红外截止波(>15μm) ,可有效地用于大气的第三个红外窗口(8~12μm )。

六十年代激光技术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大大地促进了对自紫外至远红外传输介质的开发, 硫系玻璃作为透红外材料的实用价值亦在不断提高, 尤其在制备短距离传输小功率信号和能量传输光纤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进入八十年代以后, 随着激光器趋于小型化、大功率、长寿命和高稳定性, 应用领域日益广泛, 因而对1016μm CO2 激光传输光纤的实际需求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对硫系玻璃作为红外光纤材料的开发和研究也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 相继研制出A s- S, Ge- A s-S,A s- Se, Ge- A s- Se, Ge- P- S, Ge- S,Ge- Se, Ge- A s- Se - Te 和A s- Se- Te系统光纤材料。

]32[ 。

随着外太空生命探测、生物传感等远红外技术日益兴起,越来越需要发展新型远红外硫系玻璃材料。

S基玻璃是由最轻的硫元素构成玻璃,其红外截止在10μm左右。

Se基玻璃能将截止带红移至14μm,所以目前以最合适远红外太空和光谱指纹探测应用的就是新型的采用硫族中最重元素Te为主要基质组分的新型Te硫系玻璃材料]4[。

然而高性能透红外硫系玻璃材料的开发和应用长期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杂质对透过性能影响的制约。

由于在11μm前后就出现了因氧化物杂质引起的强烈吸收段而导致玻璃不能透过, 使得硫系玻璃的实际透过区域只为0.8~ 11μm ]5[。

所以要达到上述实用价值,需要消除硫系玻璃中存在的微量杂质(主要是消除氧杂),得到高纯度的材料,因为硫系玻璃中非本征吸收损耗(主要由各种阴阳离子杂质引起)对其红外特性影响很大]6[。

目前国内外对新一代机械强度较高,抗热稳定性好的新型Te基硫系玻璃材料研究缺乏]4[。

本研究从Te的化学、物理性能出发,利用氧化剂去除原料中氧化物GeO,SeO2,Sb2O3等氧化物杂质,获得最简单有效的高纯度硫系玻璃方法,同时研究不同的还原金属的含
量对玻璃形成、光谱性质的影响,选出除氧剂的最佳添加量,从而获得最佳的除氧效果,同时保持玻璃结构中除氧剂含量最低;逐步减小氧化物与其它元素杂质影响,从而获得改良的高透过率,透红外波段远的新型硫系(硫卤)材料,促进半导体和玻璃制作业的发7[ 。

展]10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基本内容
在Te基硫系玻璃红外透过性能对杂质, 尤其对氧、碳和氢的存在非常敏感。

这些杂质或者彼此结合, 或者与玻璃中的元素化合, 由此而生成的化合物在硫系玻璃的红外透过区内产生一系列程度不同的吸收。

杂质氧通常被认为是在整个中红外区构成硫系玻璃中非本征吸收损耗的最主要原,因[配料或原料中混入的H2O,O,Te等杂质会引起玻璃中红外光谱区明显的吸收峰,而且不熔性杂质的存在,影响了Te玻璃的成玻璃性能,因此,在硫系玻璃的提纯化研究中,常常添加强还原剂如Mg、Al等来实现对玻璃原料中的O,H2O等杂质的去除。

根据相关物理、化学过程利用活性金属Mg,Al等以及卤化物去除原料和玻璃中的氧和氢元素,分析多种玻璃提纯工艺对Te基硫系玻璃的红外截止波长长等光学特点的影响,探索有效的玻璃除氧工艺。

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由于除氧剂会形成难容物,影响了玻璃的光学均匀性,如Mg易与Se形成难容的MgSe等物质,所以要研究除氧剂的添加量对玻璃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的添加量(2)如果采用真空蒸馏化提纯玻璃时,因为Mg会在高温下气化而进入新玻璃系统,故需探讨选择什么温度来除氧,从而减少除氧剂对玻璃性能的影响
(3)本课题中探讨Mg,Al等不同除氧剂对硫系玻璃组分的影响,研究出最合适硫系玻璃用的除氧剂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真空提纯碲是利用碲在熔融状况下,碲与杂质之间存在明显的蒸汽压、蒸发速度差别,在真空条件下碲蒸发而杂质残留于液相之中, 从而使碲与杂质分离。

该法具有一定的提纯效果, 是目前国内外采用的高纯碲制备工艺中的中间提纯方法。

利用真空提纯法,在玻璃组分中加入Mg、Al等除氧剂,制备出除氧后的玻璃。

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和多声子吸收理论分析特定玻璃组分下的红外光谱特性,对硫系玻璃进行光谱性能测试。

红外光谱主要是激发分子的声子跃迁,是分子结构的客观反映,谱图中的吸收峰都对应着分子中各个基团的振动方式(伸缩或者弯曲振动)。

根据红外谱特性,观察各除氧剂对硫
系玻璃的除氧效果,选出理想的除氧剂
(1)选取Te基硫系玻璃原料,根据不同预处理工艺设计不同工艺方案制取样品
(2)利用真空提纯法对不加除氧剂的原料和分别加除氧剂的原料进行提纯、熔制
(3)将样品切割、抛光加工,用光谱测试仪进行透过光谱测量
(4)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和多声子吸收理论分析特定玻璃组分下的红外光谱特性。

观察Mg、Al等不同除氧剂的提纯效果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2010.12. 10-12.25 阅读有关硫系玻璃除氧剂的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10.1-2011.3翻译外文资料,阅读参考文献,为实验做充分准备。

2011.3-4根据掌握的资料,进行试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2011.4-5 对相关资料和实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书写论文。

2011.5 答辩及相关准备。

五、主要参考文献:
[1]J. A. Savage, J. Non - Crystal. Solids, 1982, 47(1) : 101
[2]高桥志郎. ヤラシツケス, 1985, 20 (7) : 595
[3]Bruno Bureau , Catherine Boussard-Pledel , Pierre Lucas ,Xianghua Zhang and Jacques Lucas,Forming Glasses from Se and Te 2009,14:4337-4350
[4] 戴世勋,王国祥, 沈祥, 王训四, 徐铁峰,聂秋华,Ga对红外Te基硫系玻璃光学性能的影响。

物理学报,2010,59(11):7949-7956
[5]陈国荣,程继健,高纯透红外硫系玻璃材料的制备。

1997,4:63-69
[6]余尧楚,杨佩红. 硫系玻璃种微量杂质对光性影响的消除和测定。

玻璃与搪瓷.1986, 3 :14-17
[7] J. Sharma, S. Kumar, Role of some Metallic Impurities (pb, Sb, Te)
on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Se-in Glassy Alloys.Chalcogenide Letters
6 (2009) 673-682
[8] P. Sharma, S. C. Katyal, J. Non-Cryst.Optical study of Ge10Se90-xTex glassy semiconductors[J].Solids 354 (2008) 3836.
[9] S. Danto, P. Houizot, C. Boussard-Pledel, X. H. Zhang,Adv. Func t.
Mater.A Family of Far‐Infrared‐Transmitting Glasses in the Ga–Ge–Te
System for Space Applications[J]. 16 (2006) 1847.
[10] A. Wilhelm, C. Boussard-Pledel, P. PLucas, Proc. Development of far-infrared-transmitting Te based glasses suitable for carbon dioxide detection and space optics[J].SPIE 6433 (2007) 64330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