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饮食差异谈中西医学之不同
从饮食文化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从饮食文化看中西文化的差异饮食文化是人们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最明显的文化差异之一、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是中西文化差异的一个方面,它体现了中西两种文化的不同历史、地理、经济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特点。
本文将从食材、烹饪方法和饮食习惯等方面探讨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首先,饮食的食材是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核心之一、中餐的食材以粮食(如大米、小麦)、蔬菜、豆类和肉类为主,以米饭或面食为主食。
而西餐中,牛肉、羊肉、猪肉和禽类是主要的食材,同时西餐还注重蔬菜和豆类的搭配。
此外,中餐中常见的豆腐、豆浆等大豆制品,在西餐中并不常见。
而西餐中常有的奶制品,如牛奶、黄油和奶酪,在中国餐桌上更不常见。
这表明中西两种饮食文化在食材选择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其次,中西餐对于烹饪方法的偏好也不同。
中餐注重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讲究火候的掌握和烹饪的技巧,通常采用炒、煎、烤、炖和蒸等烹饪方法。
而西餐则以烤、煮、炖和炸为主要烹饪方式,其注重的是烹饪食材的时间和温度控制。
例如,在中餐中,炖汤是一种常见的烹饪方式,而在西餐中,炖汤的概念则更接近于浓汤和炖肉。
此外,中西两种饮食文化还体现在饮食习惯上。
中餐注重“五味调和”的原则,即酸、甜、苦、辣和咸。
而西餐注重食物的原味,追求单一的口感。
在用餐方式上,西餐习惯使用餐具,如刀、叉和勺子,而中国餐桌上则以筷子为主要用餐工具。
此外,中餐有着丰富的宴请礼仪,如宴席上轮流敬酒、大家共同品尝同一道菜等传统习俗。
而在西餐中,每个人通常独自享用自己的食物,没有严格的宴请礼仪。
最后,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还反映在用餐时间上。
中国人通常有三餐的习惯,即早餐、午餐和晚餐,而西餐文化则更注重点心和零食的概念,如下午茶和夜宵。
此外,中国人一般较早用餐,而西方人习惯较晚用餐,在时间观念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总的来说,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体现了中西两种文化在历史、地理、经济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在食材选择、烹饪方法、饮食习惯和用餐时间上都有不同。
中外饮食差异

中西哲学思想的不同,西方人于饮食重科学,重科学即讲求营养,故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进食有如为一生物的机器添加燃料,特别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各类无机元素的含量是否搭配合宜,卡路里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有无其他副作用。
这些问题都是烹调中的大学问,而菜肴的色、香、味如何,则是次一等的要求。
即或在西方首屈一指的饮食大国——法国,其饮食文化虽然在很多方面与我们近似,但一接触到营养问题,双方便拉开了距离。
中国五味调和的烹调术旨在追求美味,其加工过程中的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攻,都会使菜肴的营养成分被破坏。
法国烹调虽亦追求美味,但同时总不忘“营养”这一大前提,一味舍营养而求美味是他们所不取的。
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现代烹调思潮,特别强调养生、减肥,从而追求清淡少油,强调采用新鲜原料,强调在烹调过程中保持原有的营养成分和原有的味道,所以蔬菜基本上都是生吃。
所以说西方饮食之重营养是带有普遍性的。
我们从来都是把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目的。
民间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
虽然人们在赞誉美食时,总爱说“色香味俱佳”,但那是由于我们感受色香味的感觉器官“眼、鼻、口”的上下排列顺序如此。
人们内心之于“色、香、味”,从来都是“味”字“挂帅”的。
由于中国人极端重视味道,以至中国的某些菜仅仅是味道的载体,例如公认的名贵菜海参、鱼唇、鱼翅、熊掌、驼峰,其主要成分都是与廉价的肉皮相仿的动物胶,本身并无美味,全靠用鲜汤去喂它,喂饱了它,再用它来喂人。
这不就是地地道道的味道载体了吗?中国人重视味道,也反映在日常言谈之中,如家庭宴客,一俟主要菜肴端上台面,主人常自谦地说:“菜烧得不好,不一定合您的口味。
”他绝不会说:“菜的营养价值不高,卡路里不够。
”西方烹调讲究营养而忽视味道,至少是不以味觉享受为首要目的。
他们以冷饮佐餐,冰镇的冷酒还要再加冰块,而舌表面遍布的味觉神经一经冰镇,便大大丧失品味的灵敏度,渐至不能辨味;那带血的牛排与大白鱼、大白肉,生吃的蔬菜,白水煮豆子、煮土豆,虽有“味”而不入“道”,凡此种种都反映了西方人对味觉的忽视。
食疗养生的传统之争中西医对饮食的差异和共同点

食疗养生的传统之争中西医对饮食的差异和共同点食疗养生是一个古老而又常见的养生方法,通过合理的饮食来调理身体,达到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的目的。
在传统的中医理论中,食疗被广泛应用,并被视为调整阴阳平衡、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方法之一。
与中医不同,西医在饮食方面注重的是营养学和科学研究,西医的饮食指导主要关注各种营养素的平衡和合理摄入。
虽然中西医在饮食观念和理论上有一些差异,但两者在某些方面也是有共同点的。
一、中医对饮食的差异1. 食疗基于中医理论:中医的食疗理论建立在阴阳五行的基础上,强调食物的性味归经,注重通过食物的属性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
中医根据人体的体质和病症,提出了养阳、养阴、养血、养气等不同的食疗方案。
2. 食补为主:中医食疗强调通过食物来补充身体的营养,强调食物的疗效,注重强身、滋补和调理内脏功能。
中医认为,通过食物的疗效,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达到养生和治疗的目的。
3. 讲究个体化:中医食疗注重个体化的调理,根据人体的体质、病症和季节等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中医食疗注重根据个人的体质和需求来制定饮食方案,因此在个体化的治疗效果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二、西医对饮食的差异1. 营养摄入为主:西医的饮食观念注重食物的营养成分和热量摄入的平衡。
根据现代营养学的研究,西医提出了各种营养素的参考摄入量和比例,以及膳食宽泛的概念,强调通过合理的食物组合和摄入量控制,达到营养均衡和减少疾病发生的目的。
2. 强调科学研究:西医的饮食观念基于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强调饮食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西医通常通过研究和验证,提出各种食物对健康的影响,例如纤维素对消化系统的作用,脂肪对心血管的影响等。
3. 注重预防和治疗疾病:西医的饮食观念更注重通过合理饮食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例如,心脏病患者需要限制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等。
三、中西医对饮食的共同点1. 均强调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强调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温热与生凉之间的平衡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温热与生凉之间的平衡导语: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源远流长,究其原因,与中西医学理论和饮食习惯的差异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中西饮食习惯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人和西方人在饮食观念上的差异,并分析如何在饮食中实现营养均衡与健康。
一、中西饮食观念差异的来源1.中医理论的影响中国人认为吃凉的不好,主要是受中医理论的影响。
中医认为人体分为阴阳两种属性,食物也有“寒热平和”的性质。
中医理论强调在饮食中要保持阴阳平衡,以维持身体健康。
对于体质较弱的人,过多地食用寒性食物可能导致身体的阳气不足,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2.传统饮食习惯中国的饮食习惯多以热食为主。
这与中国的传统烹饪方法,如炖、炒、炸等,都需要加热的事实有关。
长期的饮食习惯使得许多中国人认为吃热的食物有益于身体健康。
然而,在西方国家,人们的饮食观念和习惯与中国存在差异。
西方饮食中包含大量的生食和凉食,如沙拉、冷盘、冰激凌等。
西方医学和营养学认为,适当食用生食和凉食有助于保持食物的营养成分,减少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
此外,凉食和生食在口感和食物搭配上也有独特的美感,因此受到许多西方人的喜爱。
二、中西饮食文化中的凉食与热食1.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凉食虽然中国人普遍认为吃凉的不好,但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凉食。
如夏季常见的凉皮、凉面、豆花等。
这些凉食在饮食中起到调节和平衡的作用,尤其在炎热的夏季,更能带来清凉的口感。
然而,这些凉食在中国饮食中的地位相对较低,通常作为辅助食物出现。
2.西方饮食文化中的热食虽然西方饮食普遍以生食和凉食为主,但热食在西方饮食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如热菜、热汤、炖肉等。
这些热食有助于人体对营养的吸收,并在寒冷的天气中带来温暖的感觉。
在西方饮食中,热食和凉食共同构成了一种平衡,使得西方饮食更加丰富多样。
三、营养均衡与健康的实现1.个体差异与适度原则实际上,适当食用凉性食物对身体并无太大影响。
关键在于适量和个人体质。
每个人的体质和需求不同,因此饮食应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
中医对于饮食调理的重视与西医的观点

中医对于饮食调理的重视与西医的观点饮食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基础,也是治疗疾病的一种途径。
中医和西医对于饮食调理的重视有着不同的观点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中医与西医在饮食调理方面的差异。
一、中医对于饮食调理的重视中医讲究“食疗”,即通过调整饮食来达到保健和治疗的目的。
中医认为,饮食与人体的脏腑有着密切的关联,合理的饮食可以调节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中医强调个体差异,主张因人而异的饮食调理。
1. 食物性味的辨析中医首先关注食物的性味,认为不同食物的性味具有特殊的功效。
例如,苦味食物消散湿热,酸味食物收敛止泻,辛味食物通阳发散,甘味食物补健脾胃。
通过选择相应的性味食物,中医可以调养脏腑,平衡体内的阴阳。
2. 食物与脏腑的关联中医将食物与五脏六腑相连结,认为不同食物对于脏腑有着特殊的影响。
例如,心属火,宜食苦味食物来降火;肝属木,宜食酸味食物来调节肝气。
这种食物与脏腑的关联帮助中医根据个体情况调配饮食,保持身体的健康。
3. 温热与寒凉的平衡中医强调食物的温凉特性,认为不同食物的温热性味可以影响体内的阳气和阴血。
对于阳盛体质的人来说,适度食用温热食物可以提升阳气;而对于阴虚体质的人来说,宜食用寒凉的食物来滋润阴血。
通过饮食调理温寒平衡,中医可以改善体质和调节气血。
二、西医的观点与中医注重个体差异的饮食调理相比,西医更加注重饮食的营养成分和总量的搭配。
西医强调科学的营养摄入和合理的饮食结构,以达到维持身体健康的目标。
1. 营养成分的均衡摄入西医推崇的饮食理念是摄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以保障身体的正常运转。
根据个体需求,西医提倡适量的蛋白质摄入来维持组织修复和生长;适量的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适量的脂肪参与细胞组成和代谢。
2. 控制食物总量和热量摄入西医强调控制总体饮食量和热量摄入,以防止超量导致肥胖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根据个体情况,西医建议人们根据身体活动强度和代谢需求来控制能量摄入,不要过度摄入高糖、高盐和高脂的食物。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整理版)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整理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饮食文化,以民族为单位,当一个民族形成了固定的饮食惯、饮食技巧和饮食观念后,便构成一种文化。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饮食观念的差异饮食本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但若将问题提到为什么吃、怎么吃的层次,它就体现为一种意识或观念了。
在饮食观念上,中西方有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是一种理性的、讲求科学的饮食观念。
他们强调饮食的营养价值,注重食物所含蛋白质、脂肪、热量和维生素的多少,而不追求食物的色、香、味、形的完美。
即便是口味干篇一律,甚至味同嚼蜡,他们也会遵从理智的告诫,将它吃下去,因为有营养。
西方人吃的是营养。
他们很少或几乎不把饮食与精神享受联系起来。
在饮食上反映出一种强烈的实用与功利的目的性。
饮食仅是生存的手段,用以果腹充饥而已,只不过它采用了一种更科学、规范和合理的方式。
受理性化思维方式影响,西方饮食较讲求科学,特别是在现代营养分析科学产生后,更助长了他们在饮食方面固有的理性分析倾向,致使他们在饮食搭配上更注重营养成分的组合,根据人的身体的具体状况来配给饮食。
如他们的中小学校都配有营养师,以保证青少年的营养充足和平衡。
这种科学化理性化的饮食观念,是值得中餐借鉴的。
但同时这又使西餐在用料上受到极大的局限。
如西方人不吃动物内脏以及一切他们认为没有营养价值的东西。
同时在烹饪技巧上也显得机械呆板。
牛排就是牛排,鸡就是鸡,各式蔬菜也决不会混杂串味,也不会变出多少花样来。
若要论档次,就要靠餐具、环境、菜肴原料在形和色上搭配来区别了。
西餐的这种机械性,却又是我们要克服的。
总之,西方饮食用绝对的理性来规范人的行为,用“科学”、“营养”来排斥能给人带来愉悦享受的美食,虽能满足生理需要,但不能使人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可谓美中不足,而中餐在这一点上却正好相反。
中国人的饮食强调感性和艺术性,追求饮食的口味感觉,而不注意食物的营养成份,多从“色、香、味、形、器”等方面来评价饮食的好坏优劣,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
中西医治疗之差别

中西医治疗之差别中西医学是世界上两大独特的医学体系,它们在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上有许多差别。
本文将就中西医治疗的差异展开讨论。
一、理论基础差异中医的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强调人体的整体观念和平衡观念。
中医认为疾病是由于人体的阴阳失调或气血不畅所致,因此治疗时注重调整阴阳平衡和促进气血流动。
而西医的理论基础则主要建立在现代生物医学基础上,强调寻找疾病的病因和机制,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两种医学体系的理论基础不同,导致了治疗方法和原则的差异。
二、诊断方法差异中医诊断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一的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以及听取患者的症状描述来判断疾病的病机。
而西医则主要依靠现代医学的诊断仪器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如X光、CT、MRI等,以及血液、尿液等生化检查来确定病情。
中医注重患者整体症状,而西医注重病理变化的具体表现。
三、治疗方法差异中医治疗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方法。
中药以其天然、温和的特点,对调理和促进人体功能有着独特的作用。
针灸是中医最具代表性的疗法之一,通过在特定的穴位刺激来调节气血循环,达到治疗的目的。
推拿则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来舒缓肌肉和促进新陈代谢。
而西医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物理治疗等。
西药常用于对症治疗,针对具体的病因和病机来进行治疗。
手术常用于治疗严重疾病或器官损伤,通过切除、修复或植入等方式来改善患者的病情。
四、预防观念差异中医强调预防为主,注重调整饮食、作息和心理状况,以维持人体的平衡状态。
中医认为疾病的产生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因此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避免疾病。
而西医则更注重疫苗接种、健康体检等手段,以在疾病出现前进行预防和筛查。
西医重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进展。
综上所述,中西医治疗在理论基础、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和预防观念上都有明显的差别。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平衡调节,强调体质的调理;而西医则更注重病因的查找和病理的治疗。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首先是食物的选择和制作方式。
中西饮食文化中最明显的差异之一是
对主食的选择。
在中餐中,米饭是主要的主食,而在西餐中,面包和土豆
则是主要的主食。
此外,在菜品的制作方式上,中餐注重的是刀工的巧妙
运用和口味的协调,强调的是菜品的鲜美和口感;而西餐的制作方式则更
加注重烹饪的技巧和创意,更偏重于菜品的色彩和形状。
其次是饮食习惯方面的差异。
中国人经常煲汤,认为汤能够补充身体
的营养和养生;而西方人则更喜欢喝酒,认为酒能够增加食欲和改善心情。
此外,中餐中崇尚的是传统的色香味俱佳,以及根据食材的不同所带来的
味道的变化,而西餐更注重的是菜品的创新和独特性,喜欢尝试不同的食
材和烹调方法。
最后是用餐礼仪方面的差异。
中餐中有许多特殊的用餐礼仪,比如使
用筷子、将碗汤喝干、吃菜时不发出声音等等。
而在西餐中,使用刀叉是
常见的用餐工具,餐具的摆放也有严格的规定,还有用餐时的轻声细语和
小口尝尝的习惯。
总的来说,中西饮食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主要体现在食物的选
择和制作方式、饮食习惯和用餐礼仪方面。
这些差异不仅是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历史文化的不同所导致的,也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饮食偏好和文
化传统。
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饮食选择,还
能够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的发展。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认识和理解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认识和理解饮食文化是一个复杂而多元化的主题,尤其在中西文化之间,差异尤为显著。
下面我们从多个方面对比和解析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性,以期更好地理解两者各自的特点和差异。
1. 餐具差异:中国的饮食文化中,餐具主要使用筷子和勺子,而西方则以刀叉为主。
这种餐具的差异反映了食物处理方式的区别。
2. 烹饪方法的差异:中国的烹饪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有炒、炖、煮、炸等。
而西方烹饪则侧重于烤、煮、煎、炸等。
这种差异使得中餐更注重口味和口感,而西餐更强调食材的原味。
3. 食物烹饪火候的区别:中餐中,对火候的掌握至关重要。
而西方烹饪中,火候的控制相对简单,强调的是食材的熟度。
4. 菜肴色香味的要求差异:中餐非常注重菜肴的色、香、味。
颜色要鲜艳,香味要浓郁,味道要丰富。
西方菜肴也追求味道,但对视觉上的要求相对较低。
5. 饮食方式的区别:中国人习惯围桌共同进餐,强调的是团聚和分享。
而西方则多采用分餐制,各自取食。
6. 饮食哲学的差异:中国饮食文化中强调的是"五味调和",即各种味道要和谐统一。
而西方则更多地追求个性的突出,强调的是食材的原汁原味。
7. 饮食文化的历史背景:中国的饮食文化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与农耕文化紧密相连。
而西方的饮食文化则与欧洲的历史紧密相关,尤其是其游牧和工业化历史。
8. 食物制作和饮食理念的区别:中国菜肴制作讲究的是"用心",每一道菜都是对食材的尊重和厨师技艺的展现。
而西方则更注重科学和效率,很多食材都是工业化生产。
9. 对待饮食的态度:中国人非常重视饮食,认为饮食与健康、文化、情感都有关。
而西方人虽然也把饮食看作是重要的生活部分,但并没有像中国人那样将其提升到哲学和文化的层面。
10. 餐桌礼仪的差异:中国的餐桌礼仪非常丰富和细致,比如不能插筷子直立在饭中,不能用筷子指向别人等。
而在西方,礼仪更为简化,没有太多的食物相关禁忌。
综上所述,中西饮食文化存在多个方面的显著差异,这些差异既是各自文化背景和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双方对食物和生活的不同理解和追求的体现。
中医西医营养区别

中医西医营养区别中医与西医在营养领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中医注重调理阴阳平衡,强调食物的热性和性味,以及食物与五行的关系。
而西医则更加注重营养成分的摄入和分析,以科学的方法来维护人体的健康。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和西医在营养方面的区别。
一、中医的营养观念中医营养学是中医学理论的一部分,它认为食物具有热性和性味。
热性分为寒凉、温和和热性,性味则包括苦、甘、酸、辛和咸五味。
在中医理论中,不同的食物具有不同的热性和性味属性,食物的选择与个体的体质、疾病和季节有密切关系。
中医饮食疗法通过平衡阴阳,对疾病进行调理,强调食物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中医的食物分类中医将食物分为五行,即金、木、水、火和土。
这种分类方法是根据食物的性味和功效来决定的。
例如,金属类食物具有较强的收敛和干燥作用,如大枣、莲子等;木类食物具有舒肝解郁的功效,如苹果、香蕉等。
根据中医的五行理论,合理搭配食物有助于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
三、西医的营养观念西医的营养观念主要基于现代营养学研究的成果。
西方营养学强调膳食中营养素的摄入,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西医强调通过合理搭配膳食,确保人体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从而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四、西医的热量计算西医营养学中,热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热量的计算旨在确定个体所需的能量摄入量,以及不同食物所提供的热量。
西医通过测量食物中的热量含量,计算出每种食物所提供的能量,并根据个体的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推荐相应的热量摄入量。
五、中医与西医在营养治疗上的应用中医饮食疗法注重食物的热性和性味,通过调整膳食来帮助调理身体。
例如,中医认为寒性体质的人宜食用温性食物,而湿热体质的人则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此外,中医还强调季节性饮食调理,根据季节的不同来选择相应的食物。
而西医在营养治疗上更多地关注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摄入量和平衡。
例如,在贫血治疗中,西医会推荐补充富含铁元素的食物,以提高血红蛋白的水平。
从饮食文化中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饮食文化中看中西文化差异中西饮食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食物的选择和口味上,更反映了中西方在饮食观念、用餐方式、饮食习惯、饮食礼仪等方面的不同。
首先,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体现在食物的选择和口味上。
中国饮食注重五味调和,强调色、香、味俱佳的美食。
中餐的主食以米饭、面条为主,荤素搭配,讲究食物的搭配搭,追求食物的质地口感和鲜美味道。
而西餐则以面包、面食为主,荤素搭配,多以肉类为原料,用烹调技法将其煎、炸、烤等制作,追求食物的原汁原味和口感丰富。
此外,中餐中有许多传统的食物,例如烤鸭、酸辣粉等,而西餐则有许多独特的美食,例如披萨、汉堡等。
这些差异体现了中西方对食物的不同追求和口味偏好。
其次,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还体现在饮食观念上。
中国饮食文化强调“饮食有节”,以养生保健为目的,强调食物的药用价值和功能,例如中草药的应用,以及四季饮食的调理等。
中餐追求食物的均衡和养生,讲究滋阴补阳、防病延年。
而西餐则相对注重享受和满足味蕾的感受,其饮食观念更多地强调营养均衡和食物味道的浓郁。
这种差异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沿革,反映了中西方在饮食观念上的差异。
此外,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还体现在用餐方式和饮食习惯上。
中国餐桌上常常有大家围坐在一起,共享一盘菜,主食和配菜分开食用。
在中餐饮食文化中,更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食物作为文化的载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西餐则更强调个体的独立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盘子和餐具,注重个人的用餐体验和独立性。
西方人饮食习惯中也有许多特殊之处,例如吃饭时用刀叉来切割食物,而不像中国人习惯使用筷子。
最后,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还体现在饮食礼仪上。
中国餐桌上有许多独特的饮食礼仪,例如夹菜时应尽量避免碰到别人的筷子,喝汤要发出声音等。
中国传统餐桌礼仪强调各种禁忌和规矩,也包括用餐时的言谈举止。
而西方国家的饮食礼仪相对简单,强调的是举止得体和尊重他人。
综上所述,中西饮食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它们体现在食物的选择和口味、饮食观念、用餐方式、饮食习惯和饮食礼仪等方面。
最新从饮食方面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饮食方面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摘要:饮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中西方饮食文化在观念、材料、外形、来源和类别方面都有区别。
文章主要介绍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和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解释了中西方饮食文化在观念、饮食方式、规范、餐具等方面的不同,并且对这些方面进行了对比。
通过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可以加深对西方饮食文化的了解,从而理解中西方文化传统的不同,有助于跨文化交流和沟通。
关键词: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受原材料、地理位置、气候环境、风俗习惯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带来食品口味、烹饪方法、饮食习惯上不同程度的差异。
正是这些因素使食物有了强烈的地域性差异。
不同的文化催生了不同的食物,这种不同源自于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的不同。
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1.饮食观念上的差异与中国的美性饮食观念不同的是,西方人追求的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注重营养均衡,讲究一天摄入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
即使口味单调,也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
一道味道不错但营养价值不高的菜对他们来说是毫无意义的,因此,西方人的饮食比较简单。
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的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
中国的美性饮食观念告诉我们,食物的味道很重要,享受而非营养在饮食中占据主要地位,即使一道菜或主食的营养价值不高,若其味道很好,则中国人仍乐此不疲。
中国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这种饮食观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是吻合的。
一切以菜肴味道的美好、谐调为度,度以内的千变万化就决定了中国菜的丰富和富于变化,决定了中国菜菜系的特点乃至每位厨师的特点。
2.饮食方式的差异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
在中国,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营造了团结、礼貌、共趣的氛围。
相互敬酒、劝菜,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
西式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
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
中药饮食文化与西方医学的异同比较

中药饮食文化与西方医学的异同比较中药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中国人的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西方医学则是以科学方法为基础,通过临床试验和研究来解决人类健康问题。
虽然两者在医学理念、疾病诊断与治疗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本文将对中药饮食文化与西方医学进行异同比较,旨在探讨他们的优劣之处以及互补关系。
首先,中药饮食文化注重预防和调理,强调养生保健。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饮食息息相关,适度饮食有助于增强体质。
因此,中药饮食文化强调平衡膳食,根据四季变化和个体情况,合理安排食物的种类和比例。
而西方医学则更加偏重于治疗,倾向于通过药物和手术来对抗疾病。
这种区别反映在两者治疗方法上的不同。
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西方医学研究认同中药饮食文化的重要性,将其纳入到健康管理的范畴,以达到预防和调理的目的。
其次,中药饮食文化注重整体调理,而西方医学更注重具体疾病的治疗。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身体的各个器官相互关联。
因此,中药饮食文化强调通过整体的调理来强身健体,改善体质。
比如,《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平、和、合、气、神”是调整人体机能的关键。
而西方医学则更注重具体疾病的治疗,通过研究疾病的病因和病理,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西方医学在手术、抗生素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对急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更为直观明显。
另外,中药饮食文化和西方医学在药物使用上存在差异。
中药饮食文化以中草药为主要药物,注重调理,以“补虚”、“扶正”为主要治疗原则。
中草药能够在整体调理过程中起到协同作用,缓解病情,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相比之下,西方医学更倾向于使用化学合成药物来治疗疾病,这些药物具有针对性,能够迅速减轻症状,但副作用也相对较大。
两者在药物使用上存在差异,但并非互相排斥,中药和西药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上可以相互补充。
此外,中药饮食文化和西方医学在疾病预防上也有不同的侧重点。
不同饮食文化的医学影响比较与评价

不同饮食文化的医学影响比较与评价不同饮食文化的医学影响比较与评价饮食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地域、民族、宗教等拥有不同的饮食文化习惯。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各地饮食文化的医学影响逐渐显现,有利有弊。
本文将分别从中西饮食文化的医学影响进行比较与评价。
中饮食文化的医学影响中饮食文化注重调节饮食结构,强调“药膳同治”的理念,将食疗原则融入饮食文化中。
中饮食文化中的“五味调和”、“药食同源”等理念在现代医学中被证实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以五味调和为例,中饮食文化认为,不同的食物味道对脏腑有不同的影响。
苦味能清热降火,酸味可以收敛,甘味能补脾胃,辛味能发汗解表,咸味能软坚散结。
因此,中饮食文化鼓励人们食用多种味道的食物,以保持身体的平衡状态。
现代医学认为,各种味道的食物中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多样化的饮食结构对人体健康有益。
药食同源也是中饮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观念。
中饮食文化认为,很多食材具有药用价值。
例如,芫荽有助于除臭、健脾胃,酸枣仁有助于平复心神、安眠,薏仁能去湿利水等。
现代医学发现,许多中药和食物具有相似的成分,如黄酮、植物固醇等。
这些成分对健康有益,被广泛用于药品研发和营养保健领域。
西饮食文化的医学影响西饮食文化讲究多样化、口味浓重的餐饮文化,以肉类、奶制品、面包、脂肪等为主要食材。
西方医学普遍认为,高脂、高蛋白、高糖等食物过多摄入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高脂肪饮食是西饮食文化影响之一。
高脂饮食容易导致脂肪囤积,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风险。
但是,一些研究认为,优质脂肪对心血管健康有益,如油菜籽、橄榄油等,因此西饮食文化中的高脂肪饮食并非完全不可取。
西饮食文化中的高糖饮食经常被指责为引发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罪魁祸首。
过多摄入高糖食物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进而影响血糖控制。
然而,一些新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同,天然糖与加工糖的影响也不同。
因此,在消费高糖食品时,应注意选择品质更好的天然糖,同时注意适量摄入。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总结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总结写1000字中西饮食文化是世界上两个重要的饮食文化系统,它们在饮食习惯、饮食方式、饮食观念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
下面将从食物种类、烹饪方式、餐桌礼仪、饮食观念等几个方面来总结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首先,在食物种类方面,中西饮食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
中餐以米、面、菜为主食,主要食物包括米饭、面条、豆浆、豆腐、蔬菜、肉类等,以及各种调料和食材的搭配。
西餐则以面包、肉类、奶制品和蔬果为主要食物,如意式面食、烤鸡、奶酪、沙拉等。
中餐的特点是荤素搭配,西餐则更注重肉类和主食的搭配。
其次,在烹饪方式方面,中西饮食文化也存在差异。
中餐的烹饪方式包括炒、蒸、煮、炖、烤等多种方法,充分展现了食材的原汁原味。
而西餐的烹饪方式则更多样化,包括煎、炸、烤、炖、煮等,通过不同的烹饪方式,使食物更加丰富多样。
再次,在餐桌礼仪方面,中西饮食文化也存在差异。
中餐注重家庭聚餐和团圆,强调吃饭的和谐氛围。
餐桌礼仪主要包括筷子使用、尊敬长辈、吃饭不发出声音等。
西餐则注重餐桌文化和用餐仪式,刀叉用法复杂,正餐的用餐顺序也有一定的规定。
最后,在饮食观念方面,中西饮食文化存在一些不同。
中餐注重饮食的营养平衡,追求“饮食谓素,荤则宜小”,强调食物的五味调和和荤素搭配。
西餐则注重个人口味和独特性,强调用餐时享受美食的感受和味觉的刺激。
综上所述,中西饮食文化在食物种类、烹饪方式、餐桌礼仪和饮食观念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饮食的不同认知和追求。
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饮食习惯和观念,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整理版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整理版饮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有的文化现象,它是民族传统习俗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中西饮食文化是世界上两大主流饮食文化的代表,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
本文将对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进行整理和探讨。
首先,中西饮食文化在饮食结构上存在着差异。
在西方国家,主食往往是由面包、意面、土豆等谷类或淀粉类食物构成。
而在中国,米饭则是主食的主要组成部分。
这种差异源于人们的不同的主食消费习惯。
在西方国家,主食一般以面包为主,而在中国,米饭作为传统主食,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其次,中西饮食文化在菜肴风味上存在差异。
在中餐中,讲究的是“五味调和”,追求的是口感的丰富和菜肴的层次感。
中餐的烹饪方法多种多样,有炒、炸、煮、炖等多种烹调方式。
而西餐则更加注重原汁原味的呈现,追求食材的新鲜和简洁的烹调方法。
西餐菜肴的味道更加单一,强调食材的原汁原味。
再次,中西饮食文化在用餐礼仪上存在差异。
在中国,人们吃饭时注重团结与亲情,通常采取共餐的方式,将各种菜肴摆放在中央,大家一起分享。
而西方国家则更加注重个人的独立和私人空间,在用餐时每个人独自享受自己的餐点。
此外,西方国家注重刀叉的使用,而中国则多使用筷子。
此外,餐后的饮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西方国家,主要饮品为咖啡、红茶、果汁等。
而中国则注重茶文化,茶被视为国饮,喝茶的过程被视为一种仪式和文化的体现。
最后,中西饮食文化在餐桌礼仪上也有着一定的差别。
在中国,人们通常会用双手拿碗,将饭或面放入口中。
而在西方国家,用餐时人们习惯将餐具放在特定的地方,采用刀叉将食物切分,并用刀叉送入口中。
通过对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整理和探讨,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方的饮食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既源于历史和地理环境的不同,也体现了各自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不仅是味觉上的差异,更是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的体现。
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不同国家的饮食文化差异,推动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促进跨文化的交流与理解,丰富我们的生活经验和视野。
中药饮食疗法与现代西医药理的对比研究

中药饮食疗法与现代西医药理的对比研究中药饮食疗法和现代西医药理是两种不同的医疗方法,它们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对比中药饮食疗法和现代西医药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异同和互补性。
首先,中药饮食疗法是一种源自中国传统医学的治疗方法,强调食物与草药的配伍运用。
它利用植物草药的药用价值和食物的营养价值来治疗疾病。
中药饮食疗法的理论依据是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它认为身体的健康与阴阳平衡有关。
而现代西医药理是根据生物化学和医学研究的成果,通过药物的作用机制来治疗疾病。
在治疗原理方面,中药饮食疗法主要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草药的运用来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身体的自然免疫力。
它通常适用于慢性病或亚健康状态的调理,比如调整饮食结构来治疗肥胖症或糖尿病。
而现代西医药理主要依靠药物的作用,通过影响体内的生理过程来治疗疾病,特别是在急性疾病或严重病情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效果。
在治疗效果方面,中药饮食疗法和现代西医药理都有其独特的优势。
中药饮食疗法注重整体调理,提倡“食药同源”,往往能够改善身体内部的环境,调整身体的自愈能力。
而现代西医药理以药物为主要治疗手段,可以迅速缓解疼痛和症状,对急性病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然而,中药饮食疗法需要长期坚持使用,效果相对较慢,而现代西医药理可能存在副作用,需要注意用药安全。
此外,中药饮食疗法和现代西医药方在临床应用上也有一些不同。
中药饮食疗法注重个体差异的综合调理,运用草药和营养食物的组合,根据个体的具体病情来设计治疗方案。
而现代西医药理更偏向于标准化的治疗方法,按照疾病的诊断标准来选择和应用药物。
尽管中药饮食疗法和现代西医药理有不同之处,但它们并非对立关系,而是可以互相补充的。
在一些慢性病治疗中,结合中药饮食疗法和现代西医药理往往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舒缓疾病症状的同时,中药饮食疗法可以提供全方位的调理,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总而言之,中药饮食疗法和现代西医药理是两种不同但相互补充的医疗方法。
从饮食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饮⾷看中西⽅⽂化的差异2019-10-05摘要:饮⾷与⽂化息息相关,不同的饮⾷反映了不同的⽂化。
中西两家由于不同的风⼟⼈情、不同的社会背景及相异的历史发展经历形成了风格迥异的饮⾷⽂化。
中国⽂化中的“天⼈合⼀”与西⽅⽂化中的“天⼈对⽴”在两⽅的饮⾷⽂化中有显著的体现,理解两种⽂化间的差异,能有效促进中西⽅的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饮⾷中西⽅⽂化差异引⾔饮⾷是⽂化的载体之⼀,不同的饮⾷反映着不同的⽂化。
随着中西交流的⽇益频繁,全球⼀体化进程的不断深⼊,了解中西饮⾷⽂化的差异,有助于中西双⽅的⽂化交流,不仅能提⾼跨⽂化交际的成功率,⽽且能避免因不当的⽅式或⾏为造成的误解与交流障碍。
中国历来讲求“天⼈合⼀”,“⽔乳交融”,西⽅社会⼀直强调“天⼈对⽴”,“⼈定胜天”,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化背景,必定造成两种完全不同的饮⾷⽂化。
⼀、息息相关VS⽣存所需饮⾷与中国⼈的⽣活息息相关。
中国⼈向来视“吃”为头等⼤事。
中国⼈打招呼的⾸选就是“吃了吗?”。
⼩孩满⽉要吃满⽉酒,周岁要吃抓周宴,结婚要吃喜宴,⽣⽇要吃寿宴,就连过世也要吃。
客⼈来了要接风洗尘,客⼈⾛了要饯⾏,⾸选当然还是吃。
搬家要吃,升迁要吃,离职还是吃……通过吃,可以交流信息,在觥筹交错之间表达欢迎之情、恭贺之意与惜别之绪,甚⾄情感上的波折也能通过吃来平复。
孔⼦在《礼记》⾥讲:“饮⾷男⼥,⼈之⼤欲存焉。
”所谓饮⾷,就是民⽣问题。
在中国⼈看来,饮⾷不仅可以⽤来维持⽣存,⽽且可以⽤来维持健康。
这种对“吃”异常的执著,在中国⼈的⽂化当中也有相当的体现。
中国的很多成语典故都离不开“吃”或与吃相关的词,例如,“寅吃卯粮”、“争风吃醋”、“坐吃⼭空”、“癞蛤蟆想吃天鹅⾁”、“吃不了兜着⾛”、“好汉不吃眼前亏”,等等。
中国⼈常把职业⽐做“饭碗”,将嫉妒说成“吃醋”,轻⽽易举被形容为“⼩菜⼀碟”,经常发⽣的事情或情形被称为“家常便饭”中国⼈什么都可以⽤“吃”来形容,不管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就连看不见摸不着的风也可以“吃”,最形象的例⼦莫过于“喝西北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n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Based on Dietary Viewpoints
LENG Wei , CHEN Ming-xia ( Shanxi College of TCM , Xianyang 712046 , China ) Abstract :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medical concepts , treatm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about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food in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medical principles , food ideas ,food features ,cooking standard. Further infer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is bound to develop in parallel and complementary. To help TCM scholars to have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adhere to the TCM characteristics and improve. Key words : Chinese food ; Western food ;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Western medicine
【 中医多学科研究 】
从中西饮食差异谈中西医学之不同
冷 伟, 陈明霞712046 ) 来自 陕西中医学院 , 陕西 咸阳
摘要 : 通过对中西方饮食观念 、 饮食特点 、 烹饪规范差异的分析 , 对比探讨 中 西 医 学 在 医 疗 观 念 、 疗法特征、 医 疗原则等方面的区别 。 进而从中西方饮食同存共荣的现状得出中西医学势将并 行 发 展 、 相互补充的结论。帮助中 进而自觉地坚持中医特色并发展提高 。 医人士进一步理解中西医学的差异 , 关键词 : 中国饮食 ; 西方饮食 ; 中医学 ; 西医学 3250 ( 2010 ) 11105602 中图分类号 : R459.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6-
0605 收稿日期 :2010作者简介 : 冷伟 ( 1976-) , 男, 主治医师 , 讲师, 医学博士, 从事中医内科学教学 、 临床和科研研究 。 Tel :18717267915 。
在 ; 与之相应 , 西医治疗主要是根据物理及化学的措 纠正病理改变 , 改善相关 施特异性地消除致病因素 , 理化指标 。 相对而 言 , 对病人的整体功能及感受不 够重视 。 2 中西饮食特点与中西医疗法特征 一 向 以“和 ” 向往和谐的中国人重和 合 与 整 体 , “合 ” 与 为最美妙的境 界 。 中 国 人 认 为 , 只有不同的 东西综合起来才能 形 成 美 , 因此反映在饮食上的特 , “调 ” 点是讲 求“五 味 调 和” 是“和 ” 的 主 要 手 段, “和 ” “调 ” 是 的 目 的。 它 强 调 通 过 对 不 同 食 物 原 料 的烹饪调制 , 使食 物 的 本 味 、 加 热 以 后 的 熟 味、 加上 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 使之互相补充 、 互相渗透 、 水乳交融 、 你中有 在一起 , 我、 我中有你 , 创造 出 新 的 综 合 性 的 美 味 , 以满足人 的生理与心理的 双 重 需 要 。 与 其 相 似 , 中医把人看 是一个模糊的超复杂性系统 , 因此在选 成一个整体 , 取治疗措施重模糊 , 亦 此 亦 彼, 重 内 在 联 系, 讲究复 杂性 。 在临床治病 时 , 经 常 时 中 药 内 服、 外 用, 针灸 推拿 、 饮食精神调 摄 多 管 齐 下 。 仅 以 中 药 内 服 治 疗 为例 , 即使是感冒 、 疮 痈 等 单 纯 疾 病, 中医也多用多 “君臣佐使 ” 、 “七情和合 ” 、 讲究 个药物组成的方剂 , 、 , , 四气五味 升降沉 浮 若 干 味 中 药 混 成 一 体 若 搭 配 得当 , 达到一 种“和 合 ” 之 美, 即能发挥超越任何 1 味组成药物单独应用所能发挥的作用 。 西方文化强调形式结构 。 在饮食方面强调通过 对食物原料的制作 加 工 , 保持和突出各种原料的个 性 。 就菜肴的组成 、 制作而言 , 西菜在加工时是独立 , 出锅后摆在盘中与 的 上火时从生到熟也是独立的 , 其他蔬菜组配 , 仍然是独立的 。 如鸡就是鸡 , 牛排就 是牛排 , 各式蔬菜也决不会混杂串味 。 与其相似 , 西 器 官、 组 织、 细胞构成的 医把人看成是由各 个 系 统 、 多层次复合体 。 在 认 识 疾 病 时 , 强调采用分析还原 越分越细 、 越单一 、 越精确是其追求的目标 。 的方法 , 与之相应 , 西医在 治 疗 时 重 清 晰 , 非 此 即 彼, 界线分 明, 简洁明白 。 以 药 物 治 疗 为 例 , 偏 爱 成 分 单 一、 效 含 量 精 确 的 药 物, 即使对于原发性高血压 用专一 、 2 型糖尿病等病因复杂的疾病 , 病、 也倾向于先用单 种药物 , 最大 剂 量 仍 不 能 控 制 病 情, 方考虑联合用 药 。 若根据病情需要而联合用药时 , 也各治各的 , 其 相互作用则往往是其想尽量避免的东西 。 3 中西饮食烹饪规范与中西医医疗原则 “天人合一 ” 受 整体 观 念 的 影 响 , 中国烹饪不仅 不追求精确的规 范 化 , 反 而 推 崇 变 化 性。 翻 开 中 国 的菜谱 , 常常发现原料的准备量 、 调料的添加量都是 , , 模糊的概念 而且中国烹调中 不仅讲究各大菜系要 有各自的风味与特色 , 即使是同一菜系的同一个菜 , 所用的配菜与各 种 调 料 的 匹 配 , 也 会 依 地 区、 季 节、 、 、 对象 作用 等级及 厨 师 的 个 人 爱 好 特 点 而 有 变 化 。 与其相似 , 中医医 疗 中 重 经 验 、 重 特 殊 性 和 灵 活 性。 在诊断上 , 中医辨证 主 要 是 对 疾 病 的 整 体 表 现 进 行
饮食与 人 类 生 存 息 息 相 关 , 中 国 的《礼 记 · 礼 : “饮食男女 , ” 运》 言 人之大欲存焉 。 在西 方 , 马克思 , : “人 把食品视为人类生 存 的 第 一 个 前 提 之 一 他 说 们为了创造历史 , 必须能够生活 。 但是为了生活 , 首 先就需要衣 、 食、 住、 行 以 及 其 他 东 西。 因 此 第 一 个 ” 医学的 历史活动 就 是 生 产 满 足 这 些 需 要 的 资 料 。 产生与 饮 食 关 系 密 切 , 中 国 自 古 有“医 食 同 源 ” 一 , “以亚圣之 才 , 说 撰 用《神 农 本 草 》 以为汤液” 的中 医鼻 祖 — 伊 尹 , 本 是 汤 王 的 厨 师;在 西 方, 医学之父 : “你 的 食 物 就 是 你 的 医 药 。 ” 希波克拉底 说 过 因此 在特定历史文化影响下产生的饮食及医学流派常具 有类似的特征 , 而不 同 文 化 背 景 下 饮 食 的 差 异 与 医 学的差异也具有 一 定 的 相 似 性 。 与 医 学 相 比 , 饮食 与人们日常生活关 系 更 为 密 切 , 且随着国际交流的 深入 , 人们对中西方饮食的差异多有所体会 , 因此本 文拟从中西饮食的差异分析中西医学之不同 。 1 中西饮食观与中西医疗观 在思维方 式 上 , 中 国 文 化 的 核 心 思 想 是“天 人 , 合一 ” 认为 主 体 只 能 在 与 客 体 的 交 融 共 存 中 体 会 它的存在 , 感受它的生命 , 领悟它的精神 。 反映在饮 , “民 以 食 食上 , 中 国 人 吃 的 是 口 味, 追求的是感受 , “味 ” 为天 , 食以味为先 ” 是一种感性饮食观 。 而对 , 《 · 》 “ 的感受 正 如 吕 氏 春 秋 本 味 所 说 的 鼎 中 之 , 变, 精妙微纤 , 口弗 能 言 , 志弗能喻” 都是通过各种 感官实现的 , 是非 理 性 、 非 精 确 的, 带有强烈的感受 性和体验性 。 因此 , 中国饮食对食物的营养往往只 是一种经验性的模 糊 把 握 , 缺乏严密的理性分析和 逻辑判断 。 与其相似 , 中医治病也主要应用直观的 、 形象的 , 重视直觉体悟的认知方法 。 对人体生理 、 病
2010 年 11 月第 16 卷第 11 期 November 2010 Vol. 16. No. 11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1057 定性判断 , 如 六 淫 外 感、 八 纲 病 理、 脏 腑 病 位 等, 病 、 , 因 病理和病位诸要素的排列组合 就可以构成千千 万万的证 , 而证也可因时 、 因地 、 因人而异不断变化 ; 在治疗上 , 将求因 证 变 法 , 随 症 加 减, 药物的组合也 , 。 进行相应的变化 难于进行严格规范 西方哲学在方 法 论 上 具 有 机 械 、 僵化的形而上 学性的特点 , 导致其 在 饮 食 方 面 过 分 强 调 科 学 与 营 养, 因此烹 饪 的 全 过 程 都 严 格 按 照 科 学 规 范 行 事 。 因此 , 西方人总是拿着菜谱去买菜并制作菜肴 , 这样 一来一道菜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面对不同的食 者, 皆为同一味道且毫无变化 。 再者 , 规范化的烹调 要求调料 的 添 加 量 精 确 到 克 , 烹 调 时 间 精 确 到 秒。 麦当劳 ( McDonald's ) 、 肯 德 基 ( KFC ) 、 比 萨 饼 ( Pizza Hut ) 等快餐业的流 行 是 这 种 烹 调 观 念 的 集 中 体 现 。 与其相似 , 西医医 疗 中 重 推 理 、 重 普 遍 性 和 规 范 性。 西医对临床现象采取大样本研究 , 从动物实验 、 临床 观察到流行病学调查 , 再经过统计学处理 , 疾病就从 具体病人身上被剥 离 出 来 , 成了一种抽象的典型模 式 。 因此在诊断上 , 典型病例和不典型病例往往差 别很大 , 但诊为同 一 疾 病 , 个 体 差 异 可 以 忽 略, 在治 凡是同一病种 , 一般都有常规的治疗方案 。 疗上 , 通过上述分析 可 见 , 中西文化深刻影响了中西 方饮食与中西医学 , 中西饮食的差异与中西医学的 差异在许 多 方 面 有 相 似 之 处 , 又 各 有 优 势 与 不 足。 随着全球化态势下 的 跨 文 化 交 流 不 断 深 入 , 中国饮 食几乎出现在世 界 的 每 个 角 落 。 有 数 据 显 示 , 目前 全 世 界 中 餐 馆 有 16 万 家 之 多 , 其中仅美国就有 16000 家之多 , 占 世 界 中 餐 馆 数 的 10% 。 同 样 我 们 在大街上随处可见麦当劳 、 肯德基 、 法式大餐等西方 的舶来饮食 。 时至 今 日 , 人们也认识到中国饮食过 西 方 饮 食 过 分 重 视 营 养, 都有其片面 分强调味感 , 性, 两者之间可以优势互补 、 共同提高 。 例如麦当劳 的麻辣特级 也根据中国 人 口 味 推 出“辣 出 你 个 性 ” 板烧鸡腿堡 , 类似西 方 的 中 式 营 养 快 餐 在 国 内 方 兴 未艾 。 与此同时 , 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会认为中国 同样也不会天真地认为 的饮食会被西方饮 食 替 代 , 中国饮食可以独霸天下 。 但反观人们对于中西医学 的态度 , 许多 人 认 为 中 医 不“科 学 ” 应 被 西 医 取 代, 还有少数人 认 为“西 医 成 为 了 全 人 类 20 世 纪 的 健 , 康灾难 ” 一 时 争 论 纷 纭, 莫 衷 一 是。 笔 者 认 为, 这 种现象的产生与人们对中西医学的差异没有足够明 确的认识有关 , 因此 在 上 文 中 通 过 相 对 容 易 理 解 的 中西方饮食差异分 析 中 西 医 学 的 不 同 , 希望有助于 人们加深对中西医 学 的 理 解 , 特别是希望我国中医 学者在认识并发挥自身的优势前提下 , 取长补短 , 弘 扬中医学 。